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柴达木盆地三湖坳陷诺北地区第四纪生物气形成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9
1
作者 林培贤 张霞 +4 位作者 林春明 王大华 张奎华 肖永军 栾守亮 《高校地质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810-821,共12页
柴达木盆地三湖坳陷东部的诺北地区目前还处于勘探初级阶段,根据岩性、古生物、元素地球化学及有机地球化学等资料,对诺北地区第四纪七个泉组气源岩特征和产甲烷菌的生存环境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讨论了沉积环境和地球化学条件对生物... 柴达木盆地三湖坳陷东部的诺北地区目前还处于勘探初级阶段,根据岩性、古生物、元素地球化学及有机地球化学等资料,对诺北地区第四纪七个泉组气源岩特征和产甲烷菌的生存环境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讨论了沉积环境和地球化学条件对生物气形成的影响,预测了勘探有利区。结果表明,诺北地区七个泉组气源岩有机质丰度低,干酪根类型以Ⅲ为主,处于低成熟的热演化阶段。水体温度较低,盐度高,呈中性—弱碱性,还原性较强,有利于气源岩发育。地球化学环境影响了产甲烷菌的生长和繁育,低温和高盐抑制了产甲烷菌的活性,中性—弱碱性环境和较强还原性环境适宜产甲烷菌的生存。受地表径流影响,盐度对产甲烷菌的抑制作用在研究区内由南向北逐渐加强。对比垂向和横向运移的条件,认为诺北地区生物气以近源垂向运聚为主;中央凹陷是区内最有利的生物气勘探区,北斜坡次之。广泛发育的湖相泥岩为产甲烷菌提供了营养底物,早期成岩阶段弱压实作用提供了大量储集空间,巨厚的沉积地层和膏岩沉积增加了盖层的封闭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气 影响因素 七个泉组 诺北地区 三湖坳陷 柴达木盆地
下载PDF
柴达木三湖地区七个泉组高频旋回成因分析 被引量:6
2
作者 王志坤 钟建华 +1 位作者 王多云 艾合买提江.阿布都热合曼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5,共5页
柴达木三湖地区七个泉组地层旋回性明显,且具有高频旋回的特点。应用连续小波时频和快速傅里叶频谱分析方法分别对该地层的自然伽马曲线进行了分析,并对小波分析和傅里叶分析在米氏旋回中的识别及其优缺点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小波分... 柴达木三湖地区七个泉组地层旋回性明显,且具有高频旋回的特点。应用连续小波时频和快速傅里叶频谱分析方法分别对该地层的自然伽马曲线进行了分析,并对小波分析和傅里叶分析在米氏旋回中的识别及其优缺点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小波分析和傅里叶分析在米氏旋回识别中得到的地层旋回厚度比与米兰科维奇周期比十分接近,高频旋回由米兰科维奇气候旋回控制。其中偏心率周期控制的地层旋回平均厚度为12.93m;地轴倾角长、短周期控制的地层旋回平均厚度分别为6.32,5.00m;岁差长、短周期控制的地层旋回平均厚度分别为2.78,2.34m。高频旋回的沉积速率约为0.13m/ka。小波时频分析和傅里叶频谱分析可以互为补充,联合应用能更准确地识别米氏旋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达木盆地 七个泉组 高频旋回 米兰科维奇旋回 小波分析 快速傅里叶分析
下载PDF
柴达木盆地第四系岩性气藏成藏条件 被引量:7
3
作者 张林 孙平 +4 位作者 张绍胜 徐之远 郭泽清 田继先 孔骅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32-34,45,共4页
柴达木盆地三湖地区第四系为弱成岩疏松砂岩地层,近几年围绕构造圈闭的勘探成效不大,岩性气藏将成为该区天然气储量的又一增长点。在层序地层分析基础上,分析了该盆地第四系独特的沉积条件及岩性气藏成藏条件:①盆地周边的构造坡折带是... 柴达木盆地三湖地区第四系为弱成岩疏松砂岩地层,近几年围绕构造圈闭的勘探成效不大,岩性气藏将成为该区天然气储量的又一增长点。在层序地层分析基础上,分析了该盆地第四系独特的沉积条件及岩性气藏成藏条件:①盆地周边的构造坡折带是岩性圈闭的有利发育区;②构造背景上的斜坡带是岩性气藏发育区;③深层岩石的弱成岩作用有利于岩性圈闭的形成。根据对三湖地区第四系构造背景、沉积体系展布特征及岩性圈闭发育条件等的综合分析,得出三湖地区七个泉组发育有岩性尖灭带、盆地内沉积低隆起或鼻隆起带、斜坡带及透镜体等类型的岩性圈闭的认识。最后,提出了三湖地区岩性气藏的勘探技术对策:应加强保低频保振幅地震处理与综合解释,高分辨率露头层序的建立,测井资料的精细对比分析等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达木盆地 第四纪 三湖凹陷 岩性油气藏 生物气 成藏条件 岩性圈闭 勘探技术对策
下载PDF
柴达木盆地三湖地区第四系七个泉组物源研究
4
作者 易定红 刘应如 +7 位作者 李积永 刘俊丰 奎明清 陈汾君 吴颜雄 张婷静 李红哲 倪帅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44-654,共11页
为了深入评价柴达木盆地东部三湖地区第四系七个泉组天然气勘探潜力以及预测有利岩性气藏勘探区带和目标,文中通过重矿物组合、ZTR指数、重矿物稳定系数以及砂岩碎屑组分等参数,系统分析了该地区七个泉组的物源组成,确定物源方向并恢复... 为了深入评价柴达木盆地东部三湖地区第四系七个泉组天然气勘探潜力以及预测有利岩性气藏勘探区带和目标,文中通过重矿物组合、ZTR指数、重矿物稳定系数以及砂岩碎屑组分等参数,系统分析了该地区七个泉组的物源组成,确定物源方向并恢复母岩类型。研究表明:(1)七个泉组沉积时期,三湖地区重矿物稳定系数和ZTR指数均由柴达木盆地边缘向盆地中央方向增大,大致呈环带状展布,不同物源区主要重矿物组合差异显著,不稳定重矿物含量变化明显。(2)格尔木物源主要流动方向为北偏西方向,向北影响涩北地区的南部;乌图美仁物源规模小于格尔木物源,主要流动方向为北东方向,向北东影响台南地区的西南部和涩南3井区。(3)锡铁山—埃姆尼克山物源和绿梁山物源规模均较小,其中前者影响范围向南达察尔汗地区,而后者向南影响伊克雅乌汝北部和驼峰山地区。(4)台南—涩北地区主要为乌图美仁物源和格尔木物源的共同影响区。该研究首次明确了柴达木盆地三湖地区物源由乌图美仁物源和格尔木物源组成的昆仑山缓坡物源体系、由锡铁山—埃姆尼克山物源和绿梁山物源组成的祁连山陡坡物源体系以及盆地内部台南—涩北地区混合物源体系组成,可为该地区天然气勘探开发提供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矿物 物源方向 七个泉组 第四系 三湖地区 柴达木盆地
下载PDF
Discovery and significance of Quaternary aqueously deposited aeolian sandstones in the Sanhu area, Qaidam Basin, China 被引量:1
5
作者 Wen-Jing Mao Shao-Bin Guo 《Petroleum Science》 SCIE CAS CSCD 2018年第1期41-50,共10页
Influenced by neo-tectonic movement, the Sanhu area of China's Qaidam Basin formed in the Quaternary in response to migration of its depocentre. A study of core material from the Qijia 1 Well reveals novel Quaternary... Influenced by neo-tectonic movement, the Sanhu area of China's Qaidam Basin formed in the Quaternary in response to migration of its depocentre. A study of core material from the Qijia 1 Well reveals novel Quaternary aqueously deposited aeolian sandstones in the Qigequan Formation of the Sanhu area. Here we report the sedimentary petrology and geochemistry data of these deposits that constrain their depositional history. Evidence for aeolian influence during deposition includes: sorting and roundness, pure quartz sand with single mode grain size distribution and few suspension materials,very fine sand grain size distribution indicating sorting by saltation and suspension transport, dish-shaped and crescentshaped pits in grain surfaces indicating aeolian transport and chemical composition similar to that observed in active or recent dune deposits, namely enrichment in Si O_2, Na_2 O, and Mg O relative to the sand dam sediment in the lakeshore.Identification of these aqueously deposited aeolian sandstones expands the range of sedimentary deposit types found in the Sanhu area and improves understanding of its paleoclimatic histor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Qaidam Basin qigequan formation Aqueously deposited - Aeolian sandstones PALEOCLIMATE
下载PDF
三湖坳陷全吉地区第四系七个泉组辫状河三角洲沉积 被引量:2
6
作者 李维锋 任长青 《石油天然气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35-38,共4页
在柴达木盆地三湖坳陷全吉地区第四系七个泉组中发现一套辫状河进积到内陆湖泊中形成的辫状河三角洲沉积体,明显地分为辫状河三角洲前缘亚相和前三角洲亚相二部分,可识别出5种微相。辫状河三角洲特征显著,明显有别于其他类型三角洲。三... 在柴达木盆地三湖坳陷全吉地区第四系七个泉组中发现一套辫状河进积到内陆湖泊中形成的辫状河三角洲沉积体,明显地分为辫状河三角洲前缘亚相和前三角洲亚相二部分,可识别出5种微相。辫状河三角洲特征显著,明显有别于其他类型三角洲。三角洲的主体是由含砾砂岩及中、粗粒砂岩组成的水下分流河道砂体,单一砂体呈下粗上细的透镜状,透镜体最大厚度在0.5~2.5m不等。垂向上许多砂坝透镜体相互叠置而成厚的砂体。三角洲中交错层理丰富,其中尤以水道砂坝侧向迁移加积而形成的侧积交错层异常发育为标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辫状河三角洲 七个泉组 三湖坳陷 柴达木盆地
下载PDF
柴达木盆地全吉剖面第四系七个泉组沉积特征及沉积模式
7
作者 栾守亮 《天然气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800-808,共9页
通过对柴达木盆地全吉地区露头剖面进行详细观察和精细测量,详细分析了地层特征、沉积相类型及演化规律。结果表明:研究区七个泉组存在浅湖沉积的证据,七个泉组岩石粒度下部较细,向上部逐渐变粗,主要发育湖泊、滩坝与扇三角洲3种沉积相... 通过对柴达木盆地全吉地区露头剖面进行详细观察和精细测量,详细分析了地层特征、沉积相类型及演化规律。结果表明:研究区七个泉组存在浅湖沉积的证据,七个泉组岩石粒度下部较细,向上部逐渐变粗,主要发育湖泊、滩坝与扇三角洲3种沉积相类型,整体为水退的沉积过程;湖泊相岩性以滨湖和浅湖泥质粉砂岩为主,夹有塑性变形构造丰富的含砾粗砂岩、中粗砂岩,属于风暴沉积产物;将滩坝相进一步划分为远岸坝砂、近岸滩砂与泥滩亚相,坝砂亚相的岩性多为灰色中、厚层砂岩夹透镜状泥岩,滩砂亚相的岩性以中薄层的粉细砂岩为主;扇三角洲相的岩性以厚层灰色砾岩、中粗砂岩为主。通过对该剖面多个出露点的沉积相对比分析,明确了沉积相在横向的变化规律和滩坝砂体空间展布规律,首次建立了该区的滨、浅湖滩坝砂沉积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达木盆地 全吉剖面 七个泉组 沉积相 沉积模式
原文传递
九分量横波三维地震在生物气区沉积储层研究中的应用——以柴达木盆地三湖坳陷台东地区更新统七个泉组为例 被引量:1
8
作者 徐兆辉 李江涛 +4 位作者 李剑 陈琰 杨少勇 王永生 邵泽宇 《石油勘探与开发》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65-577,共13页
为解决疏松岩性含气区沉积相恢复及储层预测难题,基于中国首例九分量横波三维地震资料的地震沉积学分析,应用地震地貌学和地震岩性学建立四级等时地层格架,研究柴达木盆地台东地区更新统七个泉组沉积相和储层特征。研究方法和思路:首先... 为解决疏松岩性含气区沉积相恢复及储层预测难题,基于中国首例九分量横波三维地震资料的地震沉积学分析,应用地震地貌学和地震岩性学建立四级等时地层格架,研究柴达木盆地台东地区更新统七个泉组沉积相和储层特征。研究方法和思路:首先,利用九分量横波地震相位旋转、分频融合和地层切片技术,在卫星影像揭示沉积模式的基础上恢复主要标准层沉积相;然后,利用地震属性提取、主因子分析和随机拟合技术计算重点砂体的储层厚度和物性参数,经盲测井检验效果较好。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七个泉组的优势沉积相为三角洲前缘和浅湖,三原色融合切片揭示发育2个旋回,同期存在3套水下分流河道体系;其中七个泉组中下部分流河道砂体厚度大、分布广、物性最好,是研究区有利储层,其渗透率还受成岩作用影响;分流河道砂体储层向涩北一号气田以西延伸范围较广,为该区勘探向西侧外围区扩展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九分量横波三维地震 地震沉积学 生物气 沉积相 储层 柴达木盆地 三湖坳陷 更新统七个泉组
下载PDF
柴达木盆地三湖地区第四系七个泉组含水泥页岩气体吸附及流动能力分析 被引量:3
9
作者 王昱超 姜振学 +6 位作者 唐相路 刘晓雪 贺世杰 邵泽宇 侯泽生 侯栗丽 宋德康 《天然气地球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359-373,共15页
柴达木盆地三湖地区第四系七个泉组泥页岩处于成岩早期阶段,含水饱和度高,极大地影响到天然气的吸附以及流动能力,进而影响泥页岩层段含气性以及气井产能。为此选用三湖台南地区和察尔汗地区第四系七个泉组泥页岩样品,开展扫描电镜与气... 柴达木盆地三湖地区第四系七个泉组泥页岩处于成岩早期阶段,含水饱和度高,极大地影响到天然气的吸附以及流动能力,进而影响泥页岩层段含气性以及气井产能。为此选用三湖台南地区和察尔汗地区第四系七个泉组泥页岩样品,开展扫描电镜与气体吸附—压汞联测,明确七个泉组泥页岩孔隙发育特征;开展不同含水饱和度条件下的等温吸附及覆压渗透率实验,以揭示含水饱和度对泥页岩的甲烷吸附作用与气体流动能力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七个泉组泥页岩黏土矿物含量较高,平均为33.0%;储集空间包括矿物粒间孔和粒内孔2类,孔径分布为单峰型,主峰孔径在50~150 nm之间,宏孔对孔体积的贡献最大,占比可达66.8%;七个泉组泥页岩随着含水饱和度的上升吸附气量逐渐降低,当含水饱和度超过临界值10%~20%,吸附气量下降幅度减缓。吸附气量与黏土矿物具有较好的正相关关系,其中伊利石对吸附气量的贡献最大;七个泉组泥页岩气体流动方式以滑脱流动为主。含水使得气体流动能力减弱,2 MPa条件下,当含水饱和度从10%升至50%,泥页岩渗透率平均降低52.93%。在同沉积背斜构造外围平缓区域,泥页岩气能够滞留成藏,泥页岩气井具有较好的含气丰度,开发潜力较强,为勘探有利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七个泉组泥页岩 孔隙结构 含水饱和度 气体吸附 流动能力
原文传递
三湖地区七个泉组沉积相再认识与有利岩性圈闭预测 被引量:1
10
作者 袁晓光 李维锋 +2 位作者 张宝露 韩登林 李胜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5期22-31,共10页
三湖地区七个泉组具有国内最大的生物气地质储量,但其沉积相一直存在争议,影响了对有利岩性圈闭的认识。从沉积相分析的角度入手,利用"相控岩性圈闭"的普遍规律,来预测有利岩性圈闭的发育区域。根据大量露头及岩芯观察,联合... 三湖地区七个泉组具有国内最大的生物气地质储量,但其沉积相一直存在争议,影响了对有利岩性圈闭的认识。从沉积相分析的角度入手,利用"相控岩性圈闭"的普遍规律,来预测有利岩性圈闭的发育区域。根据大量露头及岩芯观察,联合测井及地震数据,发现七个泉组内共有6大类沉积相,并非前人认为的那么简单,可细分为17个亚相和37个微相,其中,辫状河、辫状河三角洲相是首次识别,且非常关键;七个泉组时期,三湖地区总体呈现出"南陡、北缓"的地质格局。研究区南部发育多种沉积相,且相变快,而北部的沉积相发育很单一,范围也很局限。辫状河三角洲,尤其是前缘的水下分流河道,其内砂体厚度大、平面分布连续、物性好,是研究区最有利的储集砂体,平面上主要位于全吉、埃南及中灶火地区;3大滑塌成因的砂体,其周围被暗色深湖泥包裹,是天然的岩性圈闭发育地带,可形成良好的岩性油气藏,主要位于那北1井北部、台南5井南部及甜参1井周围,面积大,厚度大,应是研究区未来开展生物气精细评价的首选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湖地区 七个泉组 沉积相 滑塌砂体 储集砂体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