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3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楚、秦黔中郡略论——兼论屈原之卒年 被引量:7
1
作者 赵炳清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107-115,共9页
古黔中即今湘西的沅水、澧水流域地区。约在宣王时,楚置黔中郡,郡治沅陵。在秦昭王三十年,秦取楚巫郡、黔中郡置秦黔中郡,郡治溆浦。面对国破家亡的局势,屈原于是年自沉汨罗。始皇二十五年,秦黔中郡被一分为三,至秦代已不复存在。
关键词 黔中 屈原
原文传递
楚秦黔中郡与洞庭郡关系初探 被引量:4
2
作者 钟炜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442-445,共4页
据传世文献中关于楚秦不同时期的黔中郡的记载,并将其与相关的洞庭郡、武陵郡进行比照。论证了:不同时期黔中郡的辖境不同;秦黔中郡即里耶简文所见“洞庭郡”之前身,后者又为《汉志》武陵郡之前身;以上三者在辖境上也有区别。
关键词 黔中郡 洞庭郡
下载PDF
李频黔中宦游考论
3
作者 王程辉 《科教文汇》 2020年第31期173-174,共2页
李频,晚唐诗人。大中八年,受辟黔中道黔南观察使(治所在今重庆彭水)南卓幕府。李频宦游黔中前后,写下咏黔中诗7首。该文以李频咏黔中诗为基本史料,使用以诗证史的方法,对其任职黔中时期的行迹略作考证,并简要分析李频咏黔中诸诗对唐黔... 李频,晚唐诗人。大中八年,受辟黔中道黔南观察使(治所在今重庆彭水)南卓幕府。李频宦游黔中前后,写下咏黔中诗7首。该文以李频咏黔中诗为基本史料,使用以诗证史的方法,对其任职黔中时期的行迹略作考证,并简要分析李频咏黔中诸诗对唐黔中文化研究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频 彭水 黔中道 黔中文化
下载PDF
政区与区域之间:“黔中”名实变迁考 被引量:2
4
作者 周妮 《贵州文史丛刊》 2022年第2期1-24,共24页
“黔中”作为行政区划名称,自战国时期即已出现,其后经历了确定、被取代、重新确定、被取代、再次重新确定的过程。伴随黔中行政区划的变迁,作为地理名称的黔中,所指代区域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并最终发展成为贵州的简称。战国时期,黔中... “黔中”作为行政区划名称,自战国时期即已出现,其后经历了确定、被取代、重新确定、被取代、再次重新确定的过程。伴随黔中行政区划的变迁,作为地理名称的黔中,所指代区域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并最终发展成为贵州的简称。战国时期,黔中多指今湖北、湖南、重庆三省市交界的长江南北区域;秦时期,向南移动,多指今湘西州为中心的区域,汉以后被武陵代替;唐时期,伴随黔中道的设置,指代区域以今重庆市彭水县为中心,辖域涵括今贵州、湖南、湖北部分地区;宋时期,多指代今彭水、黔江等区县,所指代范围缩小;元时期,延续前代对黔中地域的认知;明初时,用以指代云南,明中晚期时,均指代贵州;清时期,延续明中晚期的认知,指代贵州,但又经历了从指代贵州中部区域到指代贵州全省的变化;民国时期,又一次成为管辖贵州中部区域的行政区划名词,地域更加细化与明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宋 明清 民国 黔中 贵州
下载PDF
黔中、洞庭分治论——楚秦南部地缘与治理空间 被引量:1
5
作者 王晨光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14-131,共18页
战国迄秦,对湘黔地区的控制是以河道为轴心建立战略据点,继而逐渐向水道上源与山脉腹地渗透,武陵山脉分水岭导致乌江、沅水形成两大分离的政治空间,仅凭借长江沟通。通过重审古地图画工的意图可理解施政实情,故司马错绝无可能由乌江转... 战国迄秦,对湘黔地区的控制是以河道为轴心建立战略据点,继而逐渐向水道上源与山脉腹地渗透,武陵山脉分水岭导致乌江、沅水形成两大分离的政治空间,仅凭借长江沟通。通过重审古地图画工的意图可理解施政实情,故司马错绝无可能由乌江转酉水前往沅水流域所谓的楚黔中,建立在此行军道路基础上的楚黔中临沅说或沅陵说不能成立,而"更始水道"纯属郦道元主观造作的谬误。楚"黔中郡"治位于乌江彭水,公元前280年被司马错所占。楚在洞庭以南沅水及支流建有十五个邑点,主要在于扼守濮、越等族东出水道,重心位于沅陵。公元前277年江南十五邑曾被蜀守张若攻占,并连同司马错所占乌江组建临时大战区"黔中郡",然而次年十五邑便被楚夺回,由此导致秦楚史书产生不同的史学叙事,最终导致《史记》秦本纪与楚世家记载差异。直至公元前222年,王翦才清除沅水流域楚势力建立秦"洞庭郡",十五邑始转化为里耶简所见洞庭辖县,其目的仍在于防控武陵山脉腹地的敌对族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里耶 洞庭 黔中 地缘 水经注
原文传递
论黔中汉族民间信仰文化的特质 被引量:1
6
作者 周永健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9年第2期45-52,共8页
自然环境恶劣、疾疫多发以及信鬼尚巫的文化氛围,构成黔中汉族民间信仰的生态空间。祭祀朝拜中的功利性诉求,反映了高原山地农耕社会的心理,亦折射出汉族移民的历史记忆。黔中地处荆楚、湖湘、滇、巴蜀及百越诸文化交汇融通之枢纽,民间... 自然环境恶劣、疾疫多发以及信鬼尚巫的文化氛围,构成黔中汉族民间信仰的生态空间。祭祀朝拜中的功利性诉求,反映了高原山地农耕社会的心理,亦折射出汉族移民的历史记忆。黔中地处荆楚、湖湘、滇、巴蜀及百越诸文化交汇融通之枢纽,民间信仰文化形态深受其影响;加之长期吸纳周边少数民族传统宗教因子,呈现出多元宗教碰撞的特征,亦展示出彼此融通的趋势。有关黔中民间信仰的研究,为我们了解该地汉族社会的历史、弘扬传统文化以及推进乡村建设工作,均具有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间信仰 黔中 汉族社会 生态空间 信仰内涵 文化交融
下载PDF
唐代黔中文化初探
7
作者 蔡盛炽 《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3期51-58,共8页
唐代,开元年间所设的十五道之一——黔中道,为今渝、黔、湘、鄂、桂结合部,幅员面积约30万平方公里,辖18个经制州和51个羁縻州。自古境内以盛产盐丹著称。在唐王朝较为宽松的政治环境下,"中原兴师,黔中独宁",经济、社会得到... 唐代,开元年间所设的十五道之一——黔中道,为今渝、黔、湘、鄂、桂结合部,幅员面积约30万平方公里,辖18个经制州和51个羁縻州。自古境内以盛产盐丹著称。在唐王朝较为宽松的政治环境下,"中原兴师,黔中独宁",经济、社会得到了发展。本文从盐的角度解读"黔"字入手,展示了以盐丹文化、多民族多种经济形态共存的文化、流官和流放文化、羁縻州文化为其内涵的黔中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黔中 盐丹 流放地 羁縻州 文化
下载PDF
张翀谪戍黔中事迹考略
8
作者 陈为兵 《唐山学院学报》 2021年第5期89-94,108,共7页
张翀因弹劾严嵩不法而被谪戍贵州,与王阳明不同,张翀没有在谪戍途中遇到凶险,不但携全家远赴戍所,而且一路游山玩水,绕道家乡到达都匀。如王阳明龙场悟道一样,张翀亦独坐都匀龙山石室而悟道,撰写了《浑然子》,学问大进,龙山静悟,为明代... 张翀因弹劾严嵩不法而被谪戍贵州,与王阳明不同,张翀没有在谪戍途中遇到凶险,不但携全家远赴戍所,而且一路游山玩水,绕道家乡到达都匀。如王阳明龙场悟道一样,张翀亦独坐都匀龙山石室而悟道,撰写了《浑然子》,学问大进,龙山静悟,为明代心学再添一笔;张翀与当地官员和士人广泛交游,开门授课,为都匀文教作出了重要贡献;与此同时,张翀也克服了对贵州的偏见和种种不适,开始喜欢贵州的山水和风俗,感恩当地百姓对自己的照顾,由此改变了对贵州的认识,在给贵州山水打上文化印记的同时也完成了贵州文化与自己的双向互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翀 黔中 谪戍 交游 心学
下载PDF
黔中隆起性质及其构造演化 被引量:89
9
作者 邓新 杨坤光 +1 位作者 刘彦良 佘振兵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79-89,共11页
"黔中隆起"是雏形于晚寒武世郁南运动的东西向平缓隆起,经历了都匀运动水下隆起向陆上隆起的转化发展阶段。通过对比沉积岩相与古地理研究,黔中隆起水陆转换开始于晚奥陶世涧草沟期,即都匀运动发生的时间,鼎盛时期发育在晚奥... "黔中隆起"是雏形于晚寒武世郁南运动的东西向平缓隆起,经历了都匀运动水下隆起向陆上隆起的转化发展阶段。通过对比沉积岩相与古地理研究,黔中隆起水陆转换开始于晚奥陶世涧草沟期,即都匀运动发生的时间,鼎盛时期发育在晚奥陶世五峰期至早志留世龙马溪期。广西运动期间,受到来自南部云开地块与桂滇-北越地块的挤压和南东向华夏地块与扬子板块汇聚、碰撞脉动式收缩的远程效应,出现了以黔中背斜、乌当-二比向斜为代表的东西向构造带和以麻江背斜为代表的南北向构造带共存的现象,之后,"黔中隆起"作为独立意义的构造单元消失,与"江南古陆"相连接进入联合发展时期。东吴运动和峨眉山玄武岩的喷发改变了黔中隆起控制东西走向的沉积古地理格架,变为近南北向,黔中隆起与上扬子地区的构造演化彻底融为一体,标志黔中隆起演化的彻底结束。黔中隆起南缘边界的镇远—贵阳断裂中的钾镁煌斑岩单颗粒锆石U-Pb同位素年龄为(261.3±8.0)Ma,很好地指示了黔中隆起作为独立单元发展的最后年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黔中隆起 构造运动 U-PB年龄 构造性质 构造演化
下载PDF
川东南-黔中及其周边地区下组合烃源岩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及沉积环境意义 被引量:56
10
作者 陶树 汤达祯 +4 位作者 周传袆 李凤 李婧婧 陈晓智 孟昌衷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397-403,共7页
笔者采用ICP-MS测试分析技术,对川东南-黔中及其周边地区震旦-志留纪地层28件样品进行了B、V、Ni、Sr、Ba、Th、U等指示沉积环境的敏感微量元素做了系统测试分析,采用GB/T14506.28-93硅酸盐岩石化学分析方法和X射线荧光光谱法测定主要... 笔者采用ICP-MS测试分析技术,对川东南-黔中及其周边地区震旦-志留纪地层28件样品进行了B、V、Ni、Sr、Ba、Th、U等指示沉积环境的敏感微量元素做了系统测试分析,采用GB/T14506.28-93硅酸盐岩石化学分析方法和X射线荧光光谱法测定主要元素和微量元素含量,并探讨了Sr/Ba、V/Ni、V/(V+Ni)、Sr/Ca、Ca/Mg、Th/U比值与沉积环境的对应关系。分析结果表明,本区下组合沉积环境主要为半深海、深海及浅海滞流环境。元素空间分布的差异性反映了沉积环境的区域性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东南-黔中及其周边地区 微量元素 震旦-志留系 沉积环境
下载PDF
黔中隆起研究 被引量:48
11
作者 何熙琦 肖加飞 +3 位作者 王尚彦 刘爱民 黎超 白平 《贵州地质》 2005年第2期83-89,共7页
“黔中隆起”是南华纪—早古生代期间与南华裂谷造就的湘黔桂盆地演化有关的盆缘隆起。“黔中隆起”活动与盆地沉降曲线很好的吻合性证明了这点,二者是一对挠曲偶。这就是“黔中隆起”形成的地球动力学背景。伴随南华裂谷盆地的开合过程... “黔中隆起”是南华纪—早古生代期间与南华裂谷造就的湘黔桂盆地演化有关的盆缘隆起。“黔中隆起”活动与盆地沉降曲线很好的吻合性证明了这点,二者是一对挠曲偶。这就是“黔中隆起”形成的地球动力学背景。伴随南华裂谷盆地的开合过程,“黔中隆起”经历了南华纪晚期雏形出现、震旦纪—奥陶纪水下发展、奥陶纪末期至早志留世古陆发展直到志留纪晚期的消亡。它不仅控制了当时该地区的古地理、古构造格局以及这段时期地层的垂直发育序列和横向分布、变化,而且对陡山沱组磷矿、石炭系九架炉组含铝岩系等形成分布、黔中地区后期岩浆活动及构造变形都产生着巨大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黔中隆起 盆地沉降 南华纪 古生代
下载PDF
黔中隆起的形成时间及形成机制探讨 被引量:43
12
作者 牛新生 冯常茂 刘进 《海相油气地质》 2007年第2期46-50,共5页
黔中隆起经历了水下和陆上两个发育阶段;都匀运动是这一发育转变的成因。问题的焦点是水下隆起的开始时间和都匀运动发生的具体时间。根据沉积相研究,受郁南运动控制,黔中隆起在下奥陶统桐梓组沉积期间已具雏形。对贵阳乌当发现的珊瑚化... 黔中隆起经历了水下和陆上两个发育阶段;都匀运动是这一发育转变的成因。问题的焦点是水下隆起的开始时间和都匀运动发生的具体时间。根据沉积相研究,受郁南运动控制,黔中隆起在下奥陶统桐梓组沉积期间已具雏形。对贵阳乌当发现的珊瑚化石Plasmoporella、Heliolites、Amsassia等重新厘定后认为黔中隆起大规模露出水面的时间为晚奥陶世五峰组沉积期结束之时,这也是都匀运动发生的时间。都匀运动本身,受到自南而北方向的滇桂—北越地块的挤压和南东—北西方向的加里东造山运动的挤压,因此在黔中及周缘地区形成了以黔中背斜、乌当—二比向斜为代表的东西向构造和以麻江背斜为代表的南北向构造并存的地质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黔中隆起 构造演化 构造成因 郁南运动 都匀运动 奥陶纪
下载PDF
黔中高原岩溶丘陵坡地土壤中的^137Cs分布 被引量:35
13
作者 严冬春 文安邦 +1 位作者 鲍玉海 张信宝 《地球与环境》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342-347,共6页
黔中岩溶坡地土壤中137Cs的深度分布坡顶和坡底具有相同的趋势,次表层土壤中137Cs的比活度最大;坡中土壤中137Cs的含量先增加后陡然减少。岩溶坡地土壤中137Cs的比活度介于9.1 Bq/kg^56.9 Bq/kg之间,变化趋势顺坡降低,与土层厚度变化趋... 黔中岩溶坡地土壤中137Cs的深度分布坡顶和坡底具有相同的趋势,次表层土壤中137Cs的比活度最大;坡中土壤中137Cs的含量先增加后陡然减少。岩溶坡地土壤中137Cs的比活度介于9.1 Bq/kg^56.9 Bq/kg之间,变化趋势顺坡降低,与土层厚度变化趋势相反;平均比活度为26.1 Bq/kg,远远大于本底值。岩溶坡地土壤中137Cs的面积活度介于144.7 Bq/m2~440.2 Bq/m2之间,顺坡变化趋势不明显;与本底值比较,流失比较大;可能的原因一是黔中岩溶坡地早期石漠化较严重,基岩无法吸附137Cs,导致核爆期间沉降的137Cs随水流失;二是岩溶坡地土壤中的137Cs随土壤颗粒发生了地下漏失。基于以上调查和目前的计算模型,认为用于调查均质土壤地区土壤侵蚀的137Cs法暂时不适合直接用于基岩型岩溶坡地土壤侵蚀速率的调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37CS 土壤 分布 黔中高原 岩溶丘陵坡地
下载PDF
黔中隆起下组合古油藏和残余油气藏 被引量:31
14
作者 赵泽恒 张桂权 薛秀丽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39-42,共4页
通过对黔中隆起及其周缘地区典型古油藏和残余油气藏的石油地质主要特征、埋藏史、热史与成藏条件等进行分析研究,明确了古油藏和残余油气藏的含义,探讨了古油藏和残余油气藏的油气成藏模式和油气成藏规律。进而指出:①该区油气成藏期... 通过对黔中隆起及其周缘地区典型古油藏和残余油气藏的石油地质主要特征、埋藏史、热史与成藏条件等进行分析研究,明确了古油藏和残余油气藏的含义,探讨了古油藏和残余油气藏的油气成藏模式和油气成藏规律。进而指出:①该区油气成藏期以加里东期为主,加里东期古隆起是控制油气成藏的首要因素;②抬升剥蚀作用是早期油气藏被改造和破坏的控制因素,燕山—喜山期构造运动是造成该区早期油气全面被破坏的主导因素;③加里东期存在和油气演化有着良好配置关系的古圈闭和储盖组合,从而形成了众多大型加里东期古油气藏;印支—燕山期缺乏与油气演化有着良好配置关系的构造圈闭(古隆起)和储盖组合,使该区晚期成藏条件相对较为不利;④埋藏差异造成该区油气演化程度差异较大,但目前仍存在寻找油气的客观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黔中隆起 古油藏 残余油气藏 石油地质特征 油气藏形成 模式 规律 勘探评价
下载PDF
论桐梓上升——志留纪埃隆晚期黔中古陆北扩的证据 被引量:31
15
作者 戎嘉余 王怿 +6 位作者 詹仁斌 唐鹏 黄冰 吴荣昌 王光旭 李越 邓小杰 《地层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679-691,共13页
黔渝川边区16个县、25个志留系兰多维列统剖面的岩石、生物地层、沉积构造、风化壳及其黏土矿物成分证实,在石牛栏组最上部沉积期间(埃隆晚期),上扬子海域南部海水曾一度退尽并遭受风化剥蚀,使黔中古陆范围明显扩大。埃隆晚期全球海平... 黔渝川边区16个县、25个志留系兰多维列统剖面的岩石、生物地层、沉积构造、风化壳及其黏土矿物成分证实,在石牛栏组最上部沉积期间(埃隆晚期),上扬子海域南部海水曾一度退尽并遭受风化剥蚀,使黔中古陆范围明显扩大。埃隆晚期全球海平面处于上升期,而研究区却出现海平面下降、基底隆升并露出海面,笔者将这次地表升隆事件命名为桐梓上升。它的风化剥蚀过程是短暂的(可能不超过0.1Myr),但海底升隆过程漫长(可能超过2Myr)。扬子区在兰多维列世发生的上升事件(宜昌上升、桐梓上升和扬子上升)均受到华南大地构造活动的控制,这些活动深深地影响了扬子海域古地理变迁。相对而言,桐梓上升的范围最窄、规模最小、时限最短,在区域地层对比意义较大。志留纪可能在埃隆晚期之后,上扬子海域海水从黔东北向南,先到达黔中贵阳和黔东南凯里一带,后侵漫到黔东南三都和独山地区。分析表明,志留纪华南大地构造活动并非处于匀变状态下,而具有强弱不等的幕式活动阶段,反映了华南大地构造运动对上扬子海域影响的时间点与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地理 桐梓上升 海岸带 兰多维列世 埃隆晚期 志留纪 黔中古陆北缘 黔渝川边区
原文传递
黔中隆起及邻区分带性变形特征 被引量:27
16
作者 万桂梅 汤良杰 +4 位作者 郭彤楼 金文正 胡东风 崔敏 宁飞 《地质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316-320,共5页
QZ2006-40地震测线的构造变形样式及其平衡剖面缩短量分析表明,黔中隆起及邻区具有明显的分带性变形特征:自NW至SE依次可以划分为黔西北构造带、黔中构造带、麻江-凯里构造带、雪峰构造带,黔西北构造带的构造变形整体上以隔挡式褶皱及... QZ2006-40地震测线的构造变形样式及其平衡剖面缩短量分析表明,黔中隆起及邻区具有明显的分带性变形特征:自NW至SE依次可以划分为黔西北构造带、黔中构造带、麻江-凯里构造带、雪峰构造带,黔西北构造带的构造变形整体上以隔挡式褶皱及其组合为主,黔中构造带的构造变形样式以平缓的褶皱及其组合为主,麻江-凯里构造带以隔槽式褶皱及其组合为主,雪峰构造带以梵净山群、板溪群和南华系褶皱岩系变形为主。平衡剖面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经历了多期复杂的构造活动,不同构造带的缩短率揭示不同时期构造活动在不同带所表现的强度不同。总的来说,寒武纪以来麻江-凯里构造带构造活动最强烈,其次为黔中构造带,黔西北构造带构造活动最弱。整体体现出明显的分带性变形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带性 构造变形样式 缩短率 QZ2006-40地震测线 黔中隆起
下载PDF
黔中隆起及其周缘地区“下组合”油气地质特征 被引量:20
17
作者 周明辉 梁秋原 《海相油气地质》 2006年第2期17-24,共8页
黔中隆起及其周缘地区包括滇黔北部坳陷、黔中隆起、滇东隆起、黔西南坳陷、黔南坳陷和武陵坳陷等六个一级构造单元。“下组合”包括震旦系、寒武系、奥陶系和志留系,具有丰富的油气资源和较好的油气成藏条件。两套区域性海相烃源岩,包... 黔中隆起及其周缘地区包括滇黔北部坳陷、黔中隆起、滇东隆起、黔西南坳陷、黔南坳陷和武陵坳陷等六个一级构造单元。“下组合”包括震旦系、寒武系、奥陶系和志留系,具有丰富的油气资源和较好的油气成藏条件。两套区域性海相烃源岩,包括下寒武统牛蹄塘组碳质页岩和上奥陶统五峰组—下志留统龙马溪组石灰岩和碳质页岩,Ro值普遍在2%以上,主体处于高成熟晚期—过成熟早期。上震旦统陡山沱组发育地区性黑色页岩和碳质灰岩等烃源岩。主力储层包括上震旦统灯影组、中—上寒武统、下奥陶统桐梓组—红花园组及下志留统石牛栏组。区域盖层发育于下寒武统下部和下志留统下部,皆以泥质岩为主。各区块海相“下组合”纵向生储盖组合发育情况有所差异,黔中隆起区和黔南坳陷有两套组合,滇黔北部坳陷则有四套组合。以下寒武统牛蹄塘组为烃源岩、上震旦统灯影组白云岩为储层、下寒武统泥岩为盖层的生储盖组合,是黔中隆起及其周缘地区“下组合”勘探的主要目的层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黔中隆起 震旦纪 早古生代 构造演化 油气地质特征 地层组合 生储盖组合
下载PDF
黔中隆起及周缘基底结构、断裂特征 被引量:23
18
作者 封永泰 赵泽恒 +1 位作者 赵培荣 周卓铸 《石油天然气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35-38,共4页
综合研究认为黔北坳陷、黔西南坳陷基底地层为板溪群,黔中隆起为四堡群,推测黔南坳陷、江南隆起为下江群;黔中隆起及周缘地区断层的重磁特征表现为梯度带,呈线性、串珠状异常,MT电性剖面表现为不同电性层突变相接。断裂控制了基岩结构... 综合研究认为黔北坳陷、黔西南坳陷基底地层为板溪群,黔中隆起为四堡群,推测黔南坳陷、江南隆起为下江群;黔中隆起及周缘地区断层的重磁特征表现为梯度带,呈线性、串珠状异常,MT电性剖面表现为不同电性层突变相接。断裂控制了基岩结构及两侧构造的样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底结构 断裂特征 黔中隆起
下载PDF
黔中隆起及邻区下寒武统页岩气成藏特殊性分析 被引量:22
19
作者 张培先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62-168,179,共8页
黔中隆起及邻区下寒武统牛蹄塘组页岩厚度大、有机碳含量高、热演化程度高、脆性矿物含量高,具备页岩气成藏的基本地质条件,但经过多年页岩气勘探实践,至今未取得实质性突破,主要受页岩气成藏条件的特殊性控制。在系统分析野外剖面以及... 黔中隆起及邻区下寒武统牛蹄塘组页岩厚度大、有机碳含量高、热演化程度高、脆性矿物含量高,具备页岩气成藏的基本地质条件,但经过多年页岩气勘探实践,至今未取得实质性突破,主要受页岩气成藏条件的特殊性控制。在系统分析野外剖面以及黄页1井、龙页1井、丁山1井等资料的基础上,重点开展沉积相、页岩分布、有机碳含量、热演化程度等页岩基本地质特征和储集类型、储集物性及页岩含气性等页岩储层特征的研究,认为页岩气成藏条件特殊性主要表现在2个方面:(1)页岩热演化程度的特殊性,生烃、排烃历史复杂,热演化程度高,不利于页岩气的赋存和富集;(2)储层特殊性,热演化史复杂、成岩作用强导致页岩孔隙度较低,尤其有机孔发育少且孔径较小,页岩储集性差。在此基础上,制定了页岩气选区评价参数标准,评价了页岩气富集有利区。初步明确了黔南坳陷黄平地区具有构造相对稳定、页岩埋深适中、有机质热演化程度相对较低、保存条件较好及含气性好等特征,勘探风险程度相对较低,是黔中隆起及邻区页岩气勘探突破的Ⅰ类有利地区;黔西地区由于成熟度较高,是探索高热演化条件下页岩气藏的Ⅱ类有利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气 成藏特殊性 牛蹄塘组 下寒武统 黔中隆起
下载PDF
黔中地区连栽马尾松林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 被引量:18
20
作者 蔡琼 丁贵杰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131-133,共3页
通过采用微生物培养法和土壤微生物生化活性实验法,测定连栽马尾松林地中细菌、放线菌和真菌三大类微生物数量、微生物生化活性以及酶活性,探讨在相似立地条件下,一、二代马尾松林土壤微生物数量、微生物生化活性和土壤酶活性的变化状... 通过采用微生物培养法和土壤微生物生化活性实验法,测定连栽马尾松林地中细菌、放线菌和真菌三大类微生物数量、微生物生化活性以及酶活性,探讨在相似立地条件下,一、二代马尾松林土壤微生物数量、微生物生化活性和土壤酶活性的变化状况。结果表明,二代马尾松林土壤微生物数量、微生物生物量碳强度、呼吸作用强度、硝化作用强度、蔗糖酶以及过氧化氢酶活性均高于一代马尾松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尾松 连栽 土壤微生物 活性 黔中地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