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强肝丸对肝纤维化大鼠肝组织胶原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4
1
作者 程卫东 马周旺 +1 位作者 杨俊杰 耿文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389-391,434,共4页
目的初步探讨强肝丸抗肝纤维化的药理作用。方法Wistar大鼠随机分成3组,即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强肝丸治疗组。采用腹腔注射四氯化碳(CCl4)橄榄油混合液的方法制备肝纤维化动物模型。治疗组采用预防给药的方式,造模结束后持续治疗4周。... 目的初步探讨强肝丸抗肝纤维化的药理作用。方法Wistar大鼠随机分成3组,即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强肝丸治疗组。采用腹腔注射四氯化碳(CCl4)橄榄油混合液的方法制备肝纤维化动物模型。治疗组采用预防给药的方式,造模结束后持续治疗4周。治疗结束后,动物麻醉,取肝组织,进行羟脯氨酸含量检测、HE染色、Mallory染色及Ⅰ型胶原(CoL I)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强肝丸能显著降低肝组织中羟脯氨酸水平(P<0.01),减少肝组织中总胶原的合成和沉积(P<0.05),下调肝组织中Ⅰ型胶原(CoL I)的表达(P<0.05)。结论强肝丸对肝组织中胶原蛋白的合成过程有显著抑制作用,从而阻断肝纤维化的病理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纤维化 强肝丸 大鼠
原文传递
强肝丸对肝纤维化患者血清TIMP-1、TIMP-2表达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3
2
作者 赵西太 聂青和 +3 位作者 邵彬 龙振昼 高禄化 王媛媛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CAS 2019年第9期995-998,共4页
目的观察强肝丸对肝纤维化患者血清TIMP-1、TIMP-2表达水平的影响,并探讨其抗肝纤维化的分子机制。方法纳入2016年8月至2018年6月就诊于空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传染病科的慢性乙型肝炎合并肝纤维化的患者228例,随机分为强肝丸组(A组,n=114... 目的观察强肝丸对肝纤维化患者血清TIMP-1、TIMP-2表达水平的影响,并探讨其抗肝纤维化的分子机制。方法纳入2016年8月至2018年6月就诊于空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传染病科的慢性乙型肝炎合并肝纤维化的患者228例,随机分为强肝丸组(A组,n=114)和对照组(B组,n=114),两组患者抗病毒治疗不改变,A组同时服用强肝丸。入组时及6个月后分别采取外周血5 ml用于TIMP-1、TIMP-2检测。结果治疗前A组、B组患者血清TIMP-1、TIMP-2的表达水平分别为(428±180)ng/ml、(429±168)ng/ml,(132±48)ng/ml、(136±43)ng/ml,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后下降为(351±157)ng/ml、(402±173)ng/ml,(112±37.2)ng/ml、(129±44)ng/ml;治疗后两组间TIMP-1、TIMP-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前后相比,A组TIMP-1、TIMP-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B组的TIMP-1、TIMP-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强肝丸可显著降低肝纤维化患者血清TIMP-1、TIMP-2水平,该效应与其抗肝纤维化的分子机制相关,且具有减轻肝脏炎症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肝丸 肝纤维化 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1 2 酶联免疫吸附测定 分子机制
下载PDF
强肝丸联合抗病毒治疗对代偿期乙肝肝硬化患者纤维化指标、免疫及炎症反应的影响 被引量:7
3
作者 黄红刚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7年第4期489-492,共4页
目的:探讨强肝丸联合抗病毒治疗对代偿期乙肝肝硬化患者纤维化指标、免疫及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收集2013年4月~2016年3月间本院收治的代偿期乙肝肝硬化患者88例,根据单盲随机对照法分为观察组、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接受强肝丸联合抗病... 目的:探讨强肝丸联合抗病毒治疗对代偿期乙肝肝硬化患者纤维化指标、免疫及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收集2013年4月~2016年3月间本院收治的代偿期乙肝肝硬化患者88例,根据单盲随机对照法分为观察组、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接受强肝丸联合抗病毒治疗,对照组患者仅接受抗病毒治疗。治疗后6个月时,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纤维化指标,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炎症因子含量。结果:治疗前,两组纤维化指标、免疫及炎症反应指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后,观察组血清层黏连蛋白(LN)、透明质酸(HA)、Ⅳ型胶原(Ⅳ-C)含量低于对照组,外周血CD3^+、CD4^+T淋巴细胞水平,CD4^+/CD8^+比值高于对照组,CD8^+T淋巴细胞水平低于对照组;血清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含量低于对照组,白介素(IL)-10、IL-13含量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强肝丸联合抗病毒治疗可抑制代偿期乙肝肝硬化患者纤维化进程,在增强机体免疫功能的同时缓解全身炎症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代偿期乙肝肝硬化 强肝丸 纤维化 免疫功能 炎症反应
下载PDF
红外肝病治疗仪联合抗病毒治疗及强肝丸对老年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细胞因子、肝纤维化的影响
4
作者 史娜 宋娟丽 +1 位作者 尹玉红 王静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 CAS 2024年第1期16-19,共4页
目的:探讨红外肝病治疗仪联合抗病毒治疗及强肝丸对老年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血清细胞因子、肝纤维化的影响。方法:以2020年12月至2021年12在我院门诊收治的107例老年CHB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将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53例和对照... 目的:探讨红外肝病治疗仪联合抗病毒治疗及强肝丸对老年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血清细胞因子、肝纤维化的影响。方法:以2020年12月至2021年12在我院门诊收治的107例老年CHB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将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53例和对照组54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口服抗病毒药及强肝丸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红外肝病治疗仪。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血清学及病毒学指标、肝功能指标、肝纤维化指标、血清细胞因子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为92.5%,明显高于对照组7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相比对照组,观察组ALT复常率、HBV DNA转阴率及HBeAg转阴率明显更高(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清ALT、AST、TBil水平比对照组治疗后更低(P<0.05)。相比对照组,观察组血清LN、HA、PCⅢ、Ⅳ-C水平更低(P<0.05)。相比于对照组,观察组血清TGF-β1、IL-6、TNF-α水平均明显更低(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抗病毒治疗及强肝丸基础上加用红外肝病治疗仪对老年CHB患者能取得更好的临床效果,能有效促进相关血清学及病毒学指标转阴,改善肝功能及肝纤维化指标,并降低相关炎性因子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外肝病治疗仪 抗病毒 强肝丸 慢性乙型肝炎
下载PDF
强肝丸与恩替卡韦联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早期肝硬化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李一鸣 周新民 孙菡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17年第22期25-26,共2页
目的探讨强肝丸与恩替卡韦联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早期肝硬化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慢性乙型肝炎早期肝硬化患者86例按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3例,对照组单用恩替卡韦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联合应用强肝丸,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 目的探讨强肝丸与恩替卡韦联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早期肝硬化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慢性乙型肝炎早期肝硬化患者86例按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3例,对照组单用恩替卡韦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联合应用强肝丸,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的肝功能及肝纤维化指标。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9.07%,高于对照组的53.49%(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肝功能均明显改善(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两组患者肝纤维化各指标均明显降低,且研究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强肝丸与恩替卡韦联合应用能有效改善肝功能,临床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肝丸 恩替卡韦 慢性乙型肝炎 早期肝硬化
下载PDF
强肝软坚丸对肝纤维化大鼠肝组织中MMP、TIMP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7
6
作者 赵庆华 史海立 +2 位作者 刘静生 王正 王亚丽 《中医学报》 CAS 2017年第2期260-264,共5页
目的:观察强肝软坚丸对肝纤维化的干预和治疗作用,探讨其作用机理。方法:120只SPF级雄性SD大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秋水仙碱治疗组、秋水仙碱干预组、强肝软坚丸治疗组、强肝软坚丸干预组6组。除正常对照组外... 目的:观察强肝软坚丸对肝纤维化的干预和治疗作用,探讨其作用机理。方法:120只SPF级雄性SD大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秋水仙碱治疗组、秋水仙碱干预组、强肝软坚丸治疗组、强肝软坚丸干预组6组。除正常对照组外,各组均采用未灭活猪血清腹腔注射造模,每只每次0.5 m L,每周两次,正常对照组给予同剂量生理盐水腹腔注射。各干预组造模同时每日1次灌胃给药:秋水仙碱溶液0.1 g·kg-1(秋水仙碱质量浓度为0.01 g·m L^(-1))、强肝软坚丸溶液2 g·kg-1(药物质量浓度为0.2 g·m L^(-1)),正常组、模型组和各治疗组每天同剂量灭菌水灌胃。于造模第5周末各组均随机抽取5%大鼠断头处死,肝组织病理提示造模成功,第6周初开始分别给予各治疗组药物灌胃,方法和剂量同各干预组。于造模10周结束后禁食12 h,各组均随机取10只大鼠断头处死,采集肝组织标本,通过常规HE染色和Masson染色观察各组大鼠肝组织病理学变化并进行Masson染色肝纤维化半定量分析;通过免疫组化染色,用图像分析法检测各组肝组织基质金属蛋白酶(matrix metalloproteinase,MMP)-1、MMP-2和MMP抑制因子(tissue inhibitor of matrix metalloproteinase,TIMP)-1、TIMP-2的表达。结果:与模型组比较,秋水仙碱组、强肝软坚丸组MMP-1表达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强肝软坚丸可提高肝纤维化大鼠肝脏组织MMP-1的表达。与模型组比较,秋水仙碱干预组、强肝软坚丸治疗组和强肝软坚丸干预组MMP-2表达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比较,秋水仙碱组、强肝软坚丸组TIMP-1表达均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强肝软坚丸可降低肝纤维化大鼠肝脏组织TIMP-1的表达。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其余各组TIMP-2表达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比较,秋水仙碱组、强肝软坚丸组TIMP-2表达均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肝软坚丸 肝纤维化 实验研究
下载PDF
强肝健脾丸治疗轻度慢性乙型肝炎(肝郁脾虚型)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5
7
作者 赵庆华 刘学勤 史海立 《中医药学报》 CAS 2010年第1期66-68,共3页
目的:观察强肝健脾丸治疗轻度慢性乙型肝炎(肝郁脾虚型)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所选病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治疗组114例,对照组58例,对照组给于苦参素注射液0.6g,加液静滴,1次/d,疗程1个月,继而口服苦参素胶囊0.2g,3次/d,疗程2个... 目的:观察强肝健脾丸治疗轻度慢性乙型肝炎(肝郁脾虚型)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所选病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治疗组114例,对照组58例,对照组给于苦参素注射液0.6g,加液静滴,1次/d,疗程1个月,继而口服苦参素胶囊0.2g,3次/d,疗程2个月,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使用强肝健脾丸,两组疗程均为3个月,同时查患者治疗前后血清TBIL、ALT、AST、GGT水平及PCR-HBV-DNA定量、临床症状与体征的改变。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症状和体征计分降低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两组治疗后治疗组降低PCR-HBV-DNA定量较对照组明显(P<0.05)。治疗后,治疗组TBIL较对照组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强肝健脾丸治疗轻度慢性乙型肝炎(肝郁脾虚型)其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且在减轻临床症状、体征等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并可降低血清TBIL、PCR-HBV-DNA定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肝健脾丸 乙型肝炎 临床观察
下载PDF
强肝软坚丸对肝纤维化大鼠肝组织HGF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
8
作者 王正 史海立 赵庆华 《中医临床研究》 2014年第35期7-8,共2页
目的:观察强肝软坚丸对肝纤维化模型大鼠肝组织肝细胞生长因子(HGF)表达的影响,分析强肝软坚丸抗肝纤维化的治疗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雄性Wistar大鼠120只,随机分为6组:正常对照组、模型组、秋水仙碱预防组、秋水仙碱治疗组、强... 目的:观察强肝软坚丸对肝纤维化模型大鼠肝组织肝细胞生长因子(HGF)表达的影响,分析强肝软坚丸抗肝纤维化的治疗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雄性Wistar大鼠120只,随机分为6组:正常对照组、模型组、秋水仙碱预防组、秋水仙碱治疗组、强肝软坚预防组、强肝软坚治疗组,采用猪血清诱导免疫损伤性肝纤维化模型。各组于10周后随机取10只大鼠断头处死,取肝组织,免疫组化染色,用图像分析法检测HGF。结果:强肝软坚丸有明显的抑制肝纤维化模型大鼠肝组织HGF的表达的作用,且抑制作用要优于秋水仙碱(P<0.05)。结论:强肝软坚丸能够抑制肝脏纤维化病理改变,增加HGF的表达,具有明显的抗肝纤维化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肝软坚丸 肝纤维化 肝细胞生长因子 免疫组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