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国内外人工智能工具在中文编校中应用效果评价与建议 被引量:1
1
作者 陈玮 叶飞 《编辑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13-317,共5页
编辑校对工作是编辑人员的核心工作之一,费时费力,而已有的智能编校工具效果不够理想。本研究通过在单句和段落中构建错例库检验人工智能工具的编校能力,对国内外6大知名人工智能工具:智谱AI(ChatGLM)、通义千问(QianWen)、讯飞星火(iFL... 编辑校对工作是编辑人员的核心工作之一,费时费力,而已有的智能编校工具效果不够理想。本研究通过在单句和段落中构建错例库检验人工智能工具的编校能力,对国内外6大知名人工智能工具:智谱AI(ChatGLM)、通义千问(QianWen)、讯飞星火(iFLYTEK Spark)、文心一言(ERNIE Bot)、360智脑、ChatGPT进行了横向评价。评价结果表明:人工智能工具能够在逻辑、语言等方面辅助编校工作,但无法检查政治错误和参考文献错误,在数据检查方面能力各不相同;总体上人工智能工具在段落中的编校效果优于单句,国内人工智能工具中文编校效果优于ChatGPT,尤其是通义千问和讯飞星火展现了优秀的编校能力。根据评价结果,本研究提出了编校工作中应用人工智能工具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编校 ChatGPT 智谱AI 通义千问 讯飞星火 文心一言 360智脑
原文传递
汉字古形古音古义体系的研究与前闻六经 被引量:1
2
作者 宋永培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3年第6期76-82,共7页
前闻是指凭借着“十口相授”得以流传于后世的上古的古音、古义。汉字古形、古音、古义体系保存在前闻与六经中。融会前闻与六经古义是研究汉字古形、古音、古义体系的前提条件。
关键词 前闻 六经 上古汉字体系
下载PDF
“丈”用千年,“文”澄误传:王金玉中国档案史思想研究——谨以此纪念王金玉老师逝世二十周年 被引量:3
3
作者 李宗富 杨莹莹 《档案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40-47,共8页
为建构郑州大学档案学科发展记忆并丰富我国档案学人研究,本文运用文献研究法和访谈法等对王金玉档案学研究成果进行全面梳理和系统总结,探讨王金玉中国档案史思想的形成背景和发展阶段,总结其主要内容和重要特点,分析评价其主要贡献以... 为建构郑州大学档案学科发展记忆并丰富我国档案学人研究,本文运用文献研究法和访谈法等对王金玉档案学研究成果进行全面梳理和系统总结,探讨王金玉中国档案史思想的形成背景和发展阶段,总结其主要内容和重要特点,分析评价其主要贡献以及存在的局限,同时阐发王金玉中国档案史思想对当前中国档案史乃至档案学研究的指导价值和启示意义,以此纪念王金玉老师并期冀对中国档案史研究有所启发或推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金玉 千文架阁法 中国档案史 档案学人
原文传递
王金玉与中国档案史研究——谨以此纪念王金玉老师逝世十周年 被引量:2
4
作者 赵彦昌 李婷婷 《档案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92-96,共5页
王金玉是颇有功力的档案史学家,他一生孜孜不倦,专心研读古籍,深入挖掘史料,不仅为中国档案史纠偏,还提出了许多新的见解,开创了档案断代史研究的先河,丰富了中国档案史的研究成果。王金玉所著的《宋代档案管理研究》一书,首开我国档案... 王金玉是颇有功力的档案史学家,他一生孜孜不倦,专心研读古籍,深入挖掘史料,不仅为中国档案史纠偏,还提出了许多新的见解,开创了档案断代史研究的先河,丰富了中国档案史的研究成果。王金玉所著的《宋代档案管理研究》一书,首开我国档案史朝代专史研究的先河,其中对"千丈架阁法"错讹的纠正以及对古代档案机构、档案官员和档案思想等的详细考证,均有力地推动了中国档案史研究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金玉 档案史 架阁 千文架阁法
原文传递
《郑和航海图》和三部15世纪下西洋游记的对读
5
作者 潘铭燊 《天禄论丛》 2013年第1期87-101,共15页
茅元仪《武备志》卷240《郑和航海图》,所绘的很可能是七下西洋最后一次航程。这次航程的资料见于祝允明《前闻记》,其中提到的地名,和航海图的地名相当一致。比较航海图所载的地名,和郑和三位随员所写的游记(马欢《瀛涯胜览》、费信《... 茅元仪《武备志》卷240《郑和航海图》,所绘的很可能是七下西洋最后一次航程。这次航程的资料见于祝允明《前闻记》,其中提到的地名,和航海图的地名相当一致。比较航海图所载的地名,和郑和三位随员所写的游记(马欢《瀛涯胜览》、费信《星槎胜览》、巩珍《西洋番国志》)中的地名,得到结论:三部游记的地名,去除重复之后,共有29个,其中24个见于航海图。航海图所无的5个地名,很可能只是郑和船队分访问的地方。因此航海图的地名,代表的是船队主所到之处。通过对地理特征、建筑特征、物产商贸的考察,三部游记和航海图的内容显然可以互相补充,并且可以得出两个推断:第一,下西洋的动机,朝廷方面是宣扬国威,民间方面是宝船贸易。第二,综合三部游记和航海图的记载,都未能够带读者遍历下西洋诸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郑和 茅元仪 《武备志》 郑和航海图 祝允明 《前闻记》 马欢 《瀛涯胜览》 费信 《星槎胜览》 巩珍 《西洋番国志》 宝船贸易
下载PDF
《出师颂》的艺术定位
6
作者 金运昌 《故宫博物院院刊》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48-56,共9页
讨论一件古代艺术品价值的前提是对其时代、作者、风格和水平进行比较准确的定位。本文认为章草《出师颂》艺术水平甚高,断非经生所书,以时代风格论亦非出自西晋索靖手笔。应是东晋至初唐之间一位受过二王书风洗礼的大书家的作品。证以... 讨论一件古代艺术品价值的前提是对其时代、作者、风格和水平进行比较准确的定位。本文认为章草《出师颂》艺术水平甚高,断非经生所书,以时代风格论亦非出自西晋索靖手笔。应是东晋至初唐之间一位受过二王书风洗礼的大书家的作品。证以智永《真草千字文》,米友仁“隋贤说”可以信从。在传世极罕的隋代法书中,它堪与智永千文比肩而无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出师颂》 书法作品 章草书 艺术价值 作者考证 索靖 米友仁 隋朝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