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关于乾嘉学派研究的几个问题 被引量:4
1
作者 陈祖武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78-83,共6页
在中国学术史上,乾嘉学派活跃于18、19两个世纪间的学术舞台,其影响所及,迄于20世纪中而犹存。最近一二十年间,董理学术史之风复起,乾嘉学派研究成为学者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对各位先进较多关心的几个问题进行探讨,旨在论证乾嘉学... 在中国学术史上,乾嘉学派活跃于18、19两个世纪间的学术舞台,其影响所及,迄于20世纪中而犹存。最近一二十年间,董理学术史之风复起,乾嘉学派研究成为学者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对各位先进较多关心的几个问题进行探讨,旨在论证乾嘉学派如同历史上众多的学术流派一样,也有其个性鲜明的形成、发展和衰微的历史过程。准确地梳理和把握此一历史过程,或可窥见18、19世纪间,中国学术之演进脉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乾嘉学派 董理学术史
下载PDF
中国哲学研究过程中的人文实证主义方法及其转换 被引量:4
2
作者 吴根友 《孔子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21-27,155,156,共9页
在《中国哲学通史·清代卷》部分,笔者尝试从哲学方法论的角度对乾嘉学术中皖派代表人物戴震的哲学方法论做一理论总结与概括,即将其"由字通词,由词通道""一字之义当贯群经""本六书然后为定"的方法... 在《中国哲学通史·清代卷》部分,笔者尝试从哲学方法论的角度对乾嘉学术中皖派代表人物戴震的哲学方法论做一理论总结与概括,即将其"由字通词,由词通道""一字之义当贯群经""本六书然后为定"的方法概括为语言学方法,将其利用经学研究过程重视以知识说经的实证方法,和"大其心",精其心,以与圣人之心相遇,从而理解天地之心,进而理解自己的真正之心的方法,称之为"人文实证主义"。本文也扼要地指出了乾嘉学术中的人文实证主义方法的内在局限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哲学通史》 乾嘉学术 戴震 人文实证主义
原文传递
段玉裁及其《说文解字注》 被引量:2
3
作者 孙瑾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3年第3期74-76,共3页
作为清代著名的文字学家、音韵学家、经学家和乾嘉学派的代表人物,段玉裁在关于《说文解字》的研究方面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境地。本文主要从其生平和代表作《说文解字注》进行略述,以求其他学者研究时起到抛砖引玉之效。
关键词 段玉裁 说文解字注 乾嘉学派
下载PDF
实证主义与新考证派史学方法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吴志洁 《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0年第1X期52-54,共3页
西方实证主义吏学方法与中国传统史学特别是乾嘉学派的考据方法相结合,形成了“五四”以后资产阶级史学中影响最为深远的新考证派史学。
关键词 实证主义史学 乾嘉学派 新考证派史学
下载PDF
论清代乾嘉汉学的现代性--以戴震哲学为立足点 被引量:1
5
作者 刘宏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1年第4期54-60,共7页
宋代以来,儒学开启了自身的现代化进程。虽然经历了明清易代的政治冲击而发生中断,但乾嘉汉学的兴起标志着儒学现代化的形态发生了转换。只有在现代性的定位之下,才能理解乾嘉汉学的现代性特征并非纯粹的考据之学,而是力求在此基础上去... 宋代以来,儒学开启了自身的现代化进程。虽然经历了明清易代的政治冲击而发生中断,但乾嘉汉学的兴起标志着儒学现代化的形态发生了转换。只有在现代性的定位之下,才能理解乾嘉汉学的现代性特征并非纯粹的考据之学,而是力求在此基础上去冲击前现代的帝国意识形态。其中,作为乾嘉汉学最高成就的戴震哲学,已然从形上学、人性论、知识论与伦理学诸层面对前期的宋明理学作出了批判,并通过建构自身的现代性哲学体系来主动回应中国现代社会转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现代社会转型 现代性 乾嘉汉学 戴震哲学
下载PDF
论晚清俞樾对于汉易的整合与阐发 被引量:1
6
作者 林忠军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5-14,共10页
俞樾沿袭乾嘉易学之学风,从象数和训诂两个层面对汉易做了深入的探索。就象数而言,整合了荀爽、虞翻升降说和旁通说,提出了穷通变化说;通过解构汉易卦变说,提出了"非反对则旁通"的刚柔相易说与"八纯卦和八交卦"的... 俞樾沿袭乾嘉易学之学风,从象数和训诂两个层面对汉易做了深入的探索。就象数而言,整合了荀爽、虞翻升降说和旁通说,提出了穷通变化说;通过解构汉易卦变说,提出了"非反对则旁通"的刚柔相易说与"八纯卦和八交卦"的变卦说;发现汉代卦气说存在的问题,并予以辨析和修正;秉承了汉易的思路,以象解《易》,贯通经文。就训诂而言,他以"正句读、审字义、通古文假借"为解经要旨,将文字训诂运用于解《易》之中,提出不同于前人的解释。俞氏易学迎合了晚清经学汉宋兼采的特点,折中汉宋象数之学,重建以训诂兼象数的汉代易学。俞樾成为乾嘉以后汉易研究最有成就的易学家,对于后世汉易传承和研究产生很大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俞樾 汉易 乾嘉易
下载PDF
《诗毛氏传疏》训诂“刻意求新”析论 被引量:1
7
作者 崔金涛 李丽群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88-93,共6页
《诗毛氏传疏》是陈奂最重要的《诗经》研究著作,其全面发明古文毛诗的历史贡献至今为训诂学界所称道。但如果站在当今训诂学的立场上来审视,其丰富的训诂实践仍然存在诸多不足,"刻意求新"即是其中之一。"刻意求新"... 《诗毛氏传疏》是陈奂最重要的《诗经》研究著作,其全面发明古文毛诗的历史贡献至今为训诂学界所称道。但如果站在当今训诂学的立场上来审视,其丰富的训诂实践仍然存在诸多不足,"刻意求新"即是其中之一。"刻意求新"的不足表明,对注释书训诂的基本特点、重要原则等重要问题,陈奂都缺乏完整、深入的认识,而这些问题又与乾嘉学派对注释书训诂的总体认识水平密切相关,基本上可以看作是乾嘉学派共有的问题。从这种意义上说,剖析《传疏》"刻意求新"的不足,对于我们全面、准确地把握乾嘉学派的训诂学成就具有重大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毛氏传疏 “刻意求新” 注释书 乾嘉学派 陈奂
下载PDF
“道问学”:王国维“学术独立”论与儒家心性传统的知识学关联 被引量:1
8
作者 许宏香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01-107,158-159,共7页
王国维的乾嘉考据造诣为世所公认,但一般用来指称其考古学、历史学诸领域取得的成就,至于此知识背景和治学方法与他从事美学研究有何干系,似毋庸置喙。实则正是与儒家心性传统的密切知识学关联,才促发王氏接受西学过程中,进一步锻造了... 王国维的乾嘉考据造诣为世所公认,但一般用来指称其考古学、历史学诸领域取得的成就,至于此知识背景和治学方法与他从事美学研究有何干系,似毋庸置喙。实则正是与儒家心性传统的密切知识学关联,才促发王氏接受西学过程中,进一步锻造了与当时维新派截然不同的学术判断力,以"学术独立"论的卓然远见,划定了现代美学不同于西方亦有别于中国传统的知识性陈述。就其知识学路径的拓展方式和深层思维结构而言,是对儒家心性传统的曲折延续和迂回发展。其间令人深思处在于中西学术沟通过程中发生了断裂和转变,由此产生的不同学术范式融合问题实则相当深刻而复杂,如何塑造作为"方法"的中国美学,现代美学可启来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问学 学术独立 乾嘉汉学 美学 王国维
下载PDF
清儒汪照生平、著作及文献观考述
9
作者 马晓玲 《南都学坛(南阳师范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报)》 2021年第1期52-58,共7页
汪照是乾隆时博学名儒,陈鸿森先生判定其生卒年,依据的是王鸣韶《鹤溪文稿·少山汪先生哀词》。《鹤溪文稿》稿本上有汪照评语题记,看似与稿本收录《少山汪先生哀词》矛盾,实则不然,汪照所评乃第一次结集本,王鸣韶收录《少山汪先生... 汪照是乾隆时博学名儒,陈鸿森先生判定其生卒年,依据的是王鸣韶《鹤溪文稿·少山汪先生哀词》。《鹤溪文稿》稿本上有汪照评语题记,看似与稿本收录《少山汪先生哀词》矛盾,实则不然,汪照所评乃第一次结集本,王鸣韶收录《少山汪先生哀词》则在临终前第二次结集时。汪照少工诗词,后究经义,著有《三家诗义证》《大戴礼记注补》;又重编纂,与姚埙合编《宋诗略》,辅佐王昶纂《金石萃编》,手抄《崇文总目》。文章首次梳理出了汪照的特色文献观,即以实用和事功为初心,传世文献之外兼用金石且重辑佚,颇有"二重证据法"之先见和"传世文献、出土文献、辑佚文献三驾马车并行"之卓识,在拓宽乾嘉学术的研究对象、加深对乾嘉学者整体生活空间的认识方面具有创新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汪照 《鹤溪文稿》 文献观 乾嘉学术
下载PDF
乾嘉学派的“道问学”思想
10
作者 曹旻 《江苏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16年第10期45-50,124,共7页
随着考据学的兴起,考据的治学方法对知识的要求日渐提高,"道问学"逐渐受到重视,学者们的研究倾向开始由"尊德性"而转向了"道问学"。乾嘉学派作为以考据学见长的清代学术代表,对"道问学"的发展... 随着考据学的兴起,考据的治学方法对知识的要求日渐提高,"道问学"逐渐受到重视,学者们的研究倾向开始由"尊德性"而转向了"道问学"。乾嘉学派作为以考据学见长的清代学术代表,对"道问学"的发展成果亦十分显著,具体表现在对"格物"的阐释上。乾嘉学者将"格物"定义为向外扩充的过程,将其与实践、絜矩、格礼联系起来,体现了乾嘉学派重知重行的实学风格与济世救民的现实关怀,并进一步将仁与智统为一体,实现圣人的理想人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乾嘉学派 道问学 格物
下载PDF
多角度视野下的《古今医案平议》辑录医案研究
11
作者 李佳琪 李永宸 《中医文献杂志》 2018年第5期4-7,共4页
《古今医案平议》辑录124位医家、1035例医案,所辑医案上自西汉,下迄民国,共72种医案文献。通过对所辑医案作者及其所处朝代、医案文献、病种的整理研究发现:辑录王孟英医案最多,共274案,其中《王孟英医案二编》共144案;清代和清末民初... 《古今医案平议》辑录124位医家、1035例医案,所辑医案上自西汉,下迄民国,共72种医案文献。通过对所辑医案作者及其所处朝代、医案文献、病种的整理研究发现:辑录王孟英医案最多,共274案,其中《王孟英医案二编》共144案;清代和清末民初医案分别占48. 2%与29. 3%;病种以口舌唇齿诸症、脱证、昏聩、眩晕居多;清代与清末民初,乾嘉学派的兴起和西医的传入使中医面临竞争压力,促使他们努力提高临床疗效,是当时医案水平普遍较高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山雷 古今医案平议 乾嘉学派
下载PDF
探析乾嘉学派之学派特点中的两个问题
12
作者 沈畅 《清远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6年第1期32-35,共4页
乾嘉学派被前人划分为吴、皖两派,并作针锋相对的概括。但是,从吴皖两派形成的原因与时间,以及两派治学侧重点来分析,可以发现吴皖两派实为乾嘉学派前后相承的两个阶段,各自负担其面临的任务。从学人生存状况来审视乾嘉学派实事求是学... 乾嘉学派被前人划分为吴、皖两派,并作针锋相对的概括。但是,从吴皖两派形成的原因与时间,以及两派治学侧重点来分析,可以发现吴皖两派实为乾嘉学派前后相承的两个阶段,各自负担其面临的任务。从学人生存状况来审视乾嘉学派实事求是学风的形成,诸多证据证明,由于学术与利禄的割离,形成纯学术目的的追求,从而导致门户之见的消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乾嘉学派 分期 前后相承 实事求是 生存状态 纯学术
下载PDF
从严复《周易》批校本看严复与乾嘉学派的关系
13
作者 董起帆 《思想与文化》 2021年第1期401-411,共11页
严复与乾嘉学派之间的思想关联一直晦暗不明。随着严复批校本《周易》的公开出版,我们可以对此进行重新考察。受高邮王氏父子的影响,严评《周易》遵循了以音训义和易卦通例等原则。但与乾嘉学者仅仅强调训诂法所不同的是,严复同时也注... 严复与乾嘉学派之间的思想关联一直晦暗不明。随着严复批校本《周易》的公开出版,我们可以对此进行重新考察。受高邮王氏父子的影响,严评《周易》遵循了以音训义和易卦通例等原则。但与乾嘉学者仅仅强调训诂法所不同的是,严复同时也注重经子互证和经世致用的方法。同时在宇宙论上,严复对《周易》的理解自觉融汇近代西方自然科学知识,尤其在对“专”“直”和“翕”“辟”等词的理解上,展现出更为广阔的理论视野。高邮王氏父子的解易方法可以概括为“诸说并列,则求其是”和“以己意逆经意”,亦即注重“通”和“新”的方法,这跟严复融贯中西的思想特征有共通之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严复 乾嘉学派 周易 音训
原文传递
论江声对历史命题“微旨”的阐发
14
作者 秦力 钱宗武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59-168,共10页
乾嘉时期,随着考据学兴起,学者们逐渐对微旨研究加以排斥。而作为以考据见长的乾嘉吴派学者,江声将从《春秋》学中诞生的历史命题“微旨”移用于《尚书》研究,并将微旨阐发作为经典诠释最重要的任务之一,显示出独特性。江声不仅重视《... 乾嘉时期,随着考据学兴起,学者们逐渐对微旨研究加以排斥。而作为以考据见长的乾嘉吴派学者,江声将从《春秋》学中诞生的历史命题“微旨”移用于《尚书》研究,并将微旨阐发作为经典诠释最重要的任务之一,显示出独特性。江声不仅重视《尚书》经文及旧注的微旨阐发,甚至在著作行文中也时时显示出对微旨的关照,在微旨的内涵、判断标准以及研究方法等方面均对前人研究有所突破,丰富了“微旨”的学术生命张力。他创造性地运用自注自疏的体式对微旨进行阐说,将文献考据与微旨阐发有机结合,表明“微旨”完全可以纳入乾嘉考据学研究范畴,一方面丰富了乾嘉汉学“由训诂以通义理”或“由词通道”的理论内涵;另一方面也为今文经学和古文经学的融合寻找到一个理想切入点。研究江声对历史命题“微旨”的阐释,不仅有助于深化乾嘉学术史研究,也能为乾嘉时期吴、皖古文学派与常州今文学派关系的研究乃至清中叶至晚清经学的学术嬗变研究提供新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典微旨 江声 《尚书集注音疏》 乾嘉学派
下载PDF
全祖望的经史研究及其对乾嘉学风的影响 被引量:5
15
作者 孙邦金 《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2010年第3期65-70,共6页
章学诚在其《文史通义.浙东学术》一文中,首次明确了从宋明陆王学直到乾嘉时期浙东学术的传承谱系,其中认为"以至全氏祖望辈尚存其意,宗陆而不悖于朱者也",这表明全祖望在浙东学术史上应具有一席之地。文章试从分析全氏经史... 章学诚在其《文史通义.浙东学术》一文中,首次明确了从宋明陆王学直到乾嘉时期浙东学术的传承谱系,其中认为"以至全氏祖望辈尚存其意,宗陆而不悖于朱者也",这表明全祖望在浙东学术史上应具有一席之地。文章试从分析全氏经史学术研究的具体成就及其对乾嘉学术风气转移之具体影响的多维角度,来证明其在浙东学术史乃至整个清代学术史上承前启后的重要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祖望 六经皆史 四明学术 浙东学术 乾嘉学术
下载PDF
论章学诚的学术思想倾向 被引量:2
16
作者 丁鼎 《史学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36-40,共5页
从学术思想、学术理路和学术实践来看 ,章学诚不仅与当时学术界占统治地位的乾嘉汉学大异其趣 ,而且对乾嘉学派所反对的“宋学”表示了某种程度的认同 ,具有一定程度的“宋学”倾向。章学诚虽然对“汉学”与“宋学”的流弊都有所批评 ,... 从学术思想、学术理路和学术实践来看 ,章学诚不仅与当时学术界占统治地位的乾嘉汉学大异其趣 ,而且对乾嘉学派所反对的“宋学”表示了某种程度的认同 ,具有一定程度的“宋学”倾向。章学诚虽然对“汉学”与“宋学”的流弊都有所批评 ,但他对“汉学”与“宋学”并非采取不偏不倚的态度 ,而是在二者之间有所轩轾 ,其思想取向基本上是崇“宋学”而薄“汉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章学诚 学术思想 乾嘉学派 “宋学” “汉学” 史学理论
下载PDF
试论清代扬州学派的特征 被引量:1
17
作者 王伟康 《江苏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6年第5期48-52,共5页
扬州学派是清代乾嘉学派中的重要分支流派。它具有贯通经史、博学百家,富有开拓和创新精神,重视实践、经世致用等鲜明的学术特征,而成为公认的乾嘉学派集大成者。
关键词 清代乾嘉时期 扬州学派 学术特征
下载PDF
雍正帝的“夫子好辩”——曾静吕留良案考论 被引量:1
18
作者 李畅然 《泰山学院学报》 2007年第1期49-53,共5页
文章叙述了清雍正间的文字狱大案——曾静吕留良案的来龙去脉,着重分析了雍正帝和乾隆帝对案件的处理,指出孔孟程朱的思想义理是一把双刃剑,可以用来维护清朝的封建统治,也可以作为反对清朝的理论武器。雍正帝勇于在天下人面前与吕留良... 文章叙述了清雍正间的文字狱大案——曾静吕留良案的来龙去脉,着重分析了雍正帝和乾隆帝对案件的处理,指出孔孟程朱的思想义理是一把双刃剑,可以用来维护清朝的封建统治,也可以作为反对清朝的理论武器。雍正帝勇于在天下人面前与吕留良辩论,说明清帝对汉族文化的深入掌握;乾隆帝回避对清政权合法性问题的讨论,则体现出清帝更为成熟、理性的统治策略。文章最后推测曾吕案可能对乾隆帝不喜欢理学、讲学有重大的影响,乾隆帝的这种态度促进了考据学的成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 文字狱 曾静吕留良案 儒学 程朱理学 乾嘉考据学
下载PDF
论胡适与乾嘉考据学派 被引量:1
19
作者 房列曙 吴云峰 《安徽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95-101,共7页
胡适继承了乾嘉考据学派疑古的精神、历史的眼光、考据学的方法。但是他主张用实验主义的方法去寻找证据,主张创办图书馆事业,提倡写人物传记来保存史料,提出用二重证据法来验证史实,主张方法的自觉和学术的公允,都是对乾嘉考据学派的... 胡适继承了乾嘉考据学派疑古的精神、历史的眼光、考据学的方法。但是他主张用实验主义的方法去寻找证据,主张创办图书馆事业,提倡写人物传记来保存史料,提出用二重证据法来验证史实,主张方法的自觉和学术的公允,都是对乾嘉考据学派的超越。然而,他主张二元史观和历史发展的偶然论,夸大个人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使得他的存疑主义走向了极端,这些都是他对乾嘉考据学派合理因素的抛弃。尽管如此,胡适在近代中国学术史上的地位不容忽视,他在史学领域取得的卓越成就和治学方法的独到见解也是值得我们借鉴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适 乾嘉考据学派 实验主义
下载PDF
学术原因是乾嘉汉学兴盛的根本原因
20
作者 王有红 《长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3期6-8,共3页
乾嘉汉学兴盛的根本原因是学术原因,文字狱等的影响尽管很大,但并没有决定乾嘉汉学的性质,这一事实应该受到学术界的充分重视。
关键词 乾嘉汉学 文字狱 清朝 实学思潮 学术发展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