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清代学者学术信息获取方式初探——以乾嘉时期为中心 被引量:2
1
作者 陈东辉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96-111,共16页
清代学者获取学术信息的方式大体上可以归纳为以下五种:一是通过当面交流获取;二是通过往来函札获取;三是通过撰写序跋获取;四是通过购买、借阅图书获取;五是通过相互赠书获取。上述学术信息的获取方式基本上符合清代(尤其是乾嘉时期)... 清代学者获取学术信息的方式大体上可以归纳为以下五种:一是通过当面交流获取;二是通过往来函札获取;三是通过撰写序跋获取;四是通过购买、借阅图书获取;五是通过相互赠书获取。上述学术信息的获取方式基本上符合清代(尤其是乾嘉时期)的学术、文化、经济、交通等发展水平。及时获取学术信息的最大好处是能够在很大程度上避免重复研究,同时充分利用已有的相关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学者 学术信息 乾嘉时期 函札 序跋 借阅图书
原文传递
陕西商洛丹凤县凤冠山石窟调查简报
2
作者 冉万里 周艺欣 +1 位作者 尚雪健 孙满利 《西部考古》 2022年第2期80-104,共25页
凤冠山石窟位于陕西省商洛市丹凤县龙驹寨镇西街社区北1千米的凤冠山上,现存17座窟及2个龛。该处石窟是秦岭以南地区开凿的规模大、形制保存较完整的石窟群,其始凿时间大约为明万历时期,盛于清顺治至乾隆时期,嘉庆时期仍有续凿。石窟形... 凤冠山石窟位于陕西省商洛市丹凤县龙驹寨镇西街社区北1千米的凤冠山上,现存17座窟及2个龛。该处石窟是秦岭以南地区开凿的规模大、形制保存较完整的石窟群,其始凿时间大约为明万历时期,盛于清顺治至乾隆时期,嘉庆时期仍有续凿。石窟形制以三面开凿坛基模仿地面佛寺建筑的佛坛窟为主,这些石窟的顶部为平顶,而且都开凿有穹隆形藻井;也有一些小型的佛殿窟及佛坛窟,它们的顶部多为平顶,未见藻井。从历史上看,清代初年,凤冠山附近的龙驹寨已经是一个商贸发达的水旱码头,这为开凿规模巨大的凤冠山石窟奠定了雄厚的经济基础。乾嘉时期也正是清王朝政治安定、经济发达的历史时期,凤冠山石窟正是在这一历史背景下,在前代的基础上又一次进行了较大规模的开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陕西 商洛 凤冠山石窟 佛坛窟 佛殿窟 万历时期 顺治时期 乾嘉时期
原文传递
论《何典》中的救世意识
3
作者 郑劭荣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01年第S2期179-181,共3页
清代乾隆时的张南庄在其《何典》中以幻异的讽刺手法 ,借鬼幻世界以显人间世相 ,细致严肃地剖析了乾嘉社会的躯体 ,广泛揭示了官吏横行 ,社会秩序混乱 ,民心不安 ,知识分子阶层庸俗化的社会现状。《何典》在彻底否定现存世界中寄寓着深... 清代乾隆时的张南庄在其《何典》中以幻异的讽刺手法 ,借鬼幻世界以显人间世相 ,细致严肃地剖析了乾嘉社会的躯体 ,广泛揭示了官吏横行 ,社会秩序混乱 ,民心不安 ,知识分子阶层庸俗化的社会现状。《何典》在彻底否定现存世界中寄寓着深沉的救世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何典 救世 鬼幻 乾嘉时代
下载PDF
乾嘉考据学的终结
4
作者 张晶萍 《湖南教育学院学报》 2000年第1期50-53,共4页
嘉道之际 ,考据学受到来自学派内外的冲击 ,面临着危机。社会环境的恶化 ,使经世思潮再度风行。今文经学以其倡言变易的特点与经世思潮相契合 ,并影响了新学术的发展方向 。
关键词 乾嘉考据学 经世思潮 今文经学 陶澍
下载PDF
“皖学”入黔:程恩泽对郑珍的学术影响
5
作者 徐道彬 《安徽大学学报(哲社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11,共11页
郑珍是清代嘉、道时期的著名学者,精于六书,明于三礼,为“西南巨儒”,跻身清代朴学大师之林。究其学术思想渊源,乃在于徽州人程恩泽督学贵州之时,教之以“皖派”江、戴之学。后郑珍与当地莫友芝、黎庶昌等一众学者,追慕乾嘉,崇尚汉学,... 郑珍是清代嘉、道时期的著名学者,精于六书,明于三礼,为“西南巨儒”,跻身清代朴学大师之林。究其学术思想渊源,乃在于徽州人程恩泽督学贵州之时,教之以“皖派”江、戴之学。后郑珍与当地莫友芝、黎庶昌等一众学者,追慕乾嘉,崇尚汉学,共同开创了晚清“黔学”繁荣兴盛的新局面,对乾嘉汉学后期的守成与开拓,对传统儒学的赓续与坚守,做出重要贡献。通过梳理程恩泽与郑珍之间学术思想的具体影响,可考见“皖学”传入西南地区的轨迹,也可理清乾嘉后期以郑珍为代表的“黔学”对以江永、戴震为代表的“皖学”的继承与发展,探究中华“道统”与地域“学统”之间的相互促进与交流互动。要之,从“区域”学术来考量儒家“学统”的发展脉络,不仅可以展示地域文化的深刻性和丰富性,为乾嘉时代的“皖学”在嘉道时期的持续辉煌做一实录,更是为弘扬民族文化自信提供确切的学术实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程恩泽 郑珍 乾嘉汉学 皖学 黔学
下载PDF
纪昀与洪亮吉流放新疆诗歌书写之比
6
作者 迟晶元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第9期91-100,共10页
据文献统计,乾嘉两朝是清代发往新疆并留下相关诗作的流人人数最多的时期。纪昀与洪亮吉,两位同有四库背景的乾嘉知名文人在京师常相过从,情谊匪浅,又因缘巧合于不同时间被流放新疆。二人被发遣到离家万里的边塞之地,一方面承受着被流... 据文献统计,乾嘉两朝是清代发往新疆并留下相关诗作的流人人数最多的时期。纪昀与洪亮吉,两位同有四库背景的乾嘉知名文人在京师常相过从,情谊匪浅,又因缘巧合于不同时间被流放新疆。二人被发遣到离家万里的边塞之地,一方面承受着被流放所带来的身体和精神上的双重压迫,另一方面又感受着新疆地区独特的自然山水和人文风光所带来的震撼,纠结、复杂的情绪充斥心头,他们感物吟志,用同且不同的诗歌书写内容共同丰富了乾嘉新疆文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纪昀 洪亮吉 乾嘉时期 新疆流人诗歌 比较
下载PDF
阮元与段玉裁之恩怨探析 被引量:3
7
作者 陈东辉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5年第3期121-129,共9页
纵观阮元与段玉裁交往的全过程,他们之间的“恩”是主要的,“怨”是次要和局部的。阮元对段玉裁这位长辈是很尊敬和信任的,对他的学问给予高度的评价。从段玉裁的角度而言,他与阮元的关系总体上还是不错的,他对阮元的最大不满在于段氏... 纵观阮元与段玉裁交往的全过程,他们之间的“恩”是主要的,“怨”是次要和局部的。阮元对段玉裁这位长辈是很尊敬和信任的,对他的学问给予高度的评价。从段玉裁的角度而言,他与阮元的关系总体上还是不错的,他对阮元的最大不满在于段氏认为自己在参加《十三经注疏校勘记》的编写工作时,扮演了“为人作嫁衣”的角色。我们应该充分肯定段玉裁在编写《十三经注疏校勘记》时实际担任“总纂”的重要功绩,但也不能因而否认阮元在其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阮元 段玉裁 清代学术史 乾嘉学派
下载PDF
考试文化的历史印记——乾嘉汉学对科举考试的影响 被引量:2
8
作者 冯建民 《考试研究》 2012年第1期17-22,共6页
清代中期,以训诂考据为核心的乾嘉汉学独领学风潮流,不仅对经学发展产生重要影响,还使清代中期科举考试留下鲜明的文化印记。汉学推动了科考科目的调整,五经地位明降实升。汉学试题大量增加,考官评卷偏重后场策论,以此来选拔人才。这些... 清代中期,以训诂考据为核心的乾嘉汉学独领学风潮流,不仅对经学发展产生重要影响,还使清代中期科举考试留下鲜明的文化印记。汉学推动了科考科目的调整,五经地位明降实升。汉学试题大量增加,考官评卷偏重后场策论,以此来选拔人才。这些都使得此一时期的考试文化具有浓郁的考据学色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举考试 乾嘉汉学 考试文化
下载PDF
探析乾嘉学派之学派特点中的两个问题
9
作者 沈畅 《清远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6年第1期32-35,共4页
乾嘉学派被前人划分为吴、皖两派,并作针锋相对的概括。但是,从吴皖两派形成的原因与时间,以及两派治学侧重点来分析,可以发现吴皖两派实为乾嘉学派前后相承的两个阶段,各自负担其面临的任务。从学人生存状况来审视乾嘉学派实事求是学... 乾嘉学派被前人划分为吴、皖两派,并作针锋相对的概括。但是,从吴皖两派形成的原因与时间,以及两派治学侧重点来分析,可以发现吴皖两派实为乾嘉学派前后相承的两个阶段,各自负担其面临的任务。从学人生存状况来审视乾嘉学派实事求是学风的形成,诸多证据证明,由于学术与利禄的割离,形成纯学术目的的追求,从而导致门户之见的消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乾嘉学派 分期 前后相承 实事求是 生存状态 纯学术
下载PDF
从王鸣盛与吴镇的交游看嘉道诗学的发展方向
10
作者 杨齐 《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6年第6期87-94,共8页
沈德潜去世以后,袁枚的性灵诗学风靡诗坛,但格调诗学的影响力仍然存在。王鸣盛在读到仍然坚持格调的西北作家吴镇的诗集后,主动与吴镇建交。通过考察两人的交往始末,可以深入探讨格调诗学在乾嘉之际的生存状态,而吴镇以及好友杨芳灿融... 沈德潜去世以后,袁枚的性灵诗学风靡诗坛,但格调诗学的影响力仍然存在。王鸣盛在读到仍然坚持格调的西北作家吴镇的诗集后,主动与吴镇建交。通过考察两人的交往始末,可以深入探讨格调诗学在乾嘉之际的生存状态,而吴镇以及好友杨芳灿融合格调与性灵的诗学观变化,彰显了嘉道诗学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鸣盛 吴镇 乾嘉之际 嘉道诗学 格调诗学 性灵诗学
下载PDF
《国朝八家四六文钞》与乾嘉时期骈文创作
11
作者 高政锐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06-113,共8页
《国朝八家四六文钞》是乾嘉时期一部重要的骈文选集,收录袁枚等八位乾嘉骈文家共153篇作品,其编选的动机与原则生动地展示了乾嘉骈文创作的基本情况。该选集是考察乾嘉骈文生态的一个典型范本,骈文尊体理论的确立与强化,科考、幕府制... 《国朝八家四六文钞》是乾嘉时期一部重要的骈文选集,收录袁枚等八位乾嘉骈文家共153篇作品,其编选的动机与原则生动地展示了乾嘉骈文创作的基本情况。该选集是考察乾嘉骈文生态的一个典型范本,骈文尊体理论的确立与强化,科考、幕府制度的影响,以及版本传承过程中的流变与人物评点、文章评点,具体体现了乾嘉骈文所处的复杂的环境。以《国朝八家四六文钞》为视角,反观乾嘉骈文生成的诸种因素,对于进一步考察乾嘉骈文的生成、风格及理论,具有积极的意义。乾嘉是清代骈文的复兴时期,文体自身激荡、成长的创作历程,历史洪流推动、促进的时代特征,传承过程中碰撞、选择的接受特征,共同构成了乾嘉骈文的创作环境。以上种种,都可从《国朝八家四六文钞》中找出具体表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朝八家四六文钞》 吴鼒 乾嘉时期 骈文
下载PDF
乾嘉诗话中的韩诗奇险论
12
作者 严明 《励耘学刊》 2015年第2期72-92,共21页
本文探讨乾嘉时期诗话中对韩愈诗风的归纳和研究。乾嘉诗人在继承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韩诗的风格特色有着更为细腻也更为深刻的辨析。他们对韩诗的“奇险”风格褒贬不一,又在继承前人观点的基础上,探究韩诗“奇险”诗风的成因,并翻... 本文探讨乾嘉时期诗话中对韩愈诗风的归纳和研究。乾嘉诗人在继承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韩诗的风格特色有着更为细腻也更为深刻的辨析。他们对韩诗的“奇险”风格褒贬不一,又在继承前人观点的基础上,探究韩诗“奇险”诗风的成因,并翻陈出新,形成了影响深远的“欲自振于一代”说。韩愈的诗风不能简单以“奇险”或“平淡”概括,韩诗的“奇险”多在其古体诗与联句中,而近体律诗中则多风格平淡之作。本文收集和归纳乾嘉诗话中对韩愈诗风的评论,通过对韩诗具体篇章的分析,辨析各家不同的论点,多层面论述乾嘉诗坛对韩诗风格研究的推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乾嘉诗话 韩愈诗评 奇险诗风
下载PDF
乾嘉历史考据学研究二十年述略
13
作者 郑善庆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1期45-49,共5页
20世纪90年代以来,"回归乾嘉"成为学术研究的一个重要趋向。对乾嘉历史考证学的探讨,亦成为学术研究的热点,相关著述不断涌现,观点多有交锋和歧异。对此问题加以必要总结和评述,有益于乾嘉学术研究的进一步深化和开展。
关键词 乾嘉时期 历史考证学 清代 综述
下载PDF
“有裨风教”与“舒其愤懑”的双重考量——章学诚修改《文史通义·言公》初稿考论
14
作者 龙野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83-87,95,共6页
《言公》是《文史通义》中重要的文章,是章学诚批判乾嘉学风的代表作,存在着不同的版本。将《湖海文传》本《言公》与通行本比勘,文字差异颇大。考察这种差异,可知章学诚晚年对其进行了补写改订,一方面保留了手稿批判不良学风,倡导言公... 《言公》是《文史通义》中重要的文章,是章学诚批判乾嘉学风的代表作,存在着不同的版本。将《湖海文传》本《言公》与通行本比勘,文字差异颇大。考察这种差异,可知章学诚晚年对其进行了补写改订,一方面保留了手稿批判不良学风,倡导言公传统的主旨;另一方面则与其自身遭遇有关,有借以回应"盗卖"《史籍考》舆论风波的意图,体现出"有裨风教"与"舒其愤懑"的双重考虑。这对了解《文史通义》篇章的内容变化及其与章氏晚年境遇之间的关系颇有助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章学诚 《文史通义》 《言公》 改订 乾嘉学术
下载PDF
从服膺北海到会通汉宋——杨以增治学和藏书思想探源
15
作者 李付兴 马增敏 《晋图学刊》 2013年第1期72-74,79,共4页
杨以增是清代道咸时期的著名藏书家,他在学术上主张以汉学为主、会通汉宋,在藏书上则经史并重,重视珍善本的收藏,并刊刻了大量书籍,用广其传。其治学和藏书思想的形成,是与当时的学术环境、学术潮流的转换密不可分的,经历了一个由服膺... 杨以增是清代道咸时期的著名藏书家,他在学术上主张以汉学为主、会通汉宋,在藏书上则经史并重,重视珍善本的收藏,并刊刻了大量书籍,用广其传。其治学和藏书思想的形成,是与当时的学术环境、学术潮流的转换密不可分的,经历了一个由服膺北海到会通汉宋的发展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以增 治学理念 藏书思想 乾嘉汉学 会通汉宋
下载PDF
江藩《国朝汉学师承记》简论 被引量:6
16
作者 王应宪 《史学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38-42,共5页
清代中期 ,汉学发展如日中天 ,江藩是乾嘉时期著名汉学家。他编纂《国朝汉学师承记》 ,叙述了清代汉学的承继渊源。本文拟对《国朝汉学师承记》的撰述动机、体例特点及学术价值进行梳理 ,进而客观地评价其人其书。
关键词 汉学家 乾嘉时期 师承 体例 编纂 清代 渊源 叙述 承继 简论
下载PDF
乾嘉诗坛人事交错与诗学互动:翁方纲删定《悔存诗钞》考论
17
作者 颜庆余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2-46,共15页
翁方纲删定《悔存诗钞》八卷,是黄景仁诗的第一种专集。从删定到刊行的过程,反映出乾嘉之际诗坛的人事交错和诗学互动。翁方纲的删诗宗旨是通过严格的去取,表现黄景仁的“本怀”;删诗标准是不取放浪枯槁、酒圣诗狂之类的绮语和苦语。由... 翁方纲删定《悔存诗钞》八卷,是黄景仁诗的第一种专集。从删定到刊行的过程,反映出乾嘉之际诗坛的人事交错和诗学互动。翁方纲的删诗宗旨是通过严格的去取,表现黄景仁的“本怀”;删诗标准是不取放浪枯槁、酒圣诗狂之类的绮语和苦语。由此可剖析若干具体篇目的删削原因。黄诗遗集编刊作为备受关注的文学事件,体现乾嘉之际的诗坛纷争,反映翁方纲、毕沅、王昶等人在学问与性情上的不同诗学取向与观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翁方纲 黄景仁 《悔存诗钞》 乾嘉诗坛 学问与性情
下载PDF
从经学复兴到乾嘉考据学派的形成 被引量:2
18
作者 雷平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06-110,共5页
考据学的产生、发展源远流长,其间形成了训诂之学与义理之学两种风格迥异的注释传统。这种学术史氛围,为乾嘉考据学的形成提供了坚实的历史基础。从清初的经学复兴到乾嘉时期考据学派主盟学坛,清前期的学术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即从顺治... 考据学的产生、发展源远流长,其间形成了训诂之学与义理之学两种风格迥异的注释传统。这种学术史氛围,为乾嘉考据学的形成提供了坚实的历史基础。从清初的经学复兴到乾嘉时期考据学派主盟学坛,清前期的学术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即从顺治朝到康熙前期的经学复兴期、从康熙中后期到乾隆初年的经学沉潜发展期、从乾隆初年到四库馆设立时的考据学派正式主盟学坛期。乾嘉考据学派形成的原因历来有"文字狱高压说"、"康乾盛世说"、"内在理路说"等三种有代表性的学说,但三说各失偏颇。从社会环境和学术自身的演进规律综而论之,乾嘉考据学形成的原因主要有如下几大因素:自明朝后期出现的"以经学济理学之穷"的学术演进趋势使经学在理学的外壳下发展起来;明清之际兴起的经世学风致力于从经典文本中寻找到圣人的济世良方,但演变到后来,却逐渐失去了经世的内涵,对经典的研究本身成为目的;朝廷大力表彰的"理学"在心性思辨领域已经缺少可拓展的空间,因而理学在"尊德性"之外的另一面,即"道问学"在方法论上的指导意义就凸显出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乾嘉 考据学 成因
下载PDF
试论清代扬州学派的特征 被引量:1
19
作者 王伟康 《江苏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6年第5期48-52,共5页
扬州学派是清代乾嘉学派中的重要分支流派。它具有贯通经史、博学百家,富有开拓和创新精神,重视实践、经世致用等鲜明的学术特征,而成为公认的乾嘉学派集大成者。
关键词 清代乾嘉时期 扬州学派 学术特征
下载PDF
清代“实事求是”学风的复兴与沉寂 被引量:1
20
作者 王应宪 《安徽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43-50,共8页
清代中叶,汉学兴盛,汉学家每以"实事求是"标榜其治学鹄的。"实事求是"与乾嘉汉学的相关度,是理解汉学家学术思想的关节问题。道咸同光之际,学风丕变,汉学式微,今文经学复兴,在乾嘉学界激荡的"实事求是"... 清代中叶,汉学兴盛,汉学家每以"实事求是"标榜其治学鹄的。"实事求是"与乾嘉汉学的相关度,是理解汉学家学术思想的关节问题。道咸同光之际,学风丕变,汉学式微,今文经学复兴,在乾嘉学界激荡的"实事求是"学风也随之陷于沉寂。今文学家对"实事求是"的新诠释中又透露出别样的学术讯息。考察"实事求是"学风在清代学界的复兴与沉寂,梳理其中所折射出的时代学术意义,有助于深入地认识清代学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事求是 乾嘉汉学 今文经学 复兴与沉寂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