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9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iR-1和AMI后室性心律失常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8
1
作者 肖祥 黄亮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70-74,共5页
目的探讨临床患者循环微小RNA分子-1(miR-1)与AMI后心肌缺血程度和急性期室性心律失常的相关性。方法入选符合2012年全球统-心肌梗死定义、均按照2013年ACCF/AHA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segmentelevationmyocardialinfarction,STEM... 目的探讨临床患者循环微小RNA分子-1(miR-1)与AMI后心肌缺血程度和急性期室性心律失常的相关性。方法入选符合2012年全球统-心肌梗死定义、均按照2013年ACCF/AHA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segmentelevationmyocardialinfarction,STEMI)指南统-临床路径处理并实施经皮冠状动脉腔内血管成形术(percutaneoustransluminalcoronaryangioplasty,PTCA)再灌注治疗的STEMI患者,按照急性期有无室性心律失常发生分为两组,对两组病例在发病2h和6h且PTCA术前分别采集血液标本,采用qPCR技术检测miR-1表达水平。同时测量QTC离散度,进行ACC/AHA冠脉造影评分,分析比较两组miR-1表达水平、QTC离散度和ACC/AHA冠脉造影评分的相关性和差异。结果共入选21例STEMI患者,其中室性心律失常组5例,无室性心律失常组16例,两组临床特征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miR-1相对表达量、QTc离散度及ACC/AHA冠脉评分之间存在明显正相关性(P〈0.01);室性心律失常组miR-1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无室性心律失常组(P〈0.01);室性心律失常组QTC离散度明显大于无室性心律失常组(P〈0.01);室性心律失常组ACC/AHA冠脉评分明显高于无室性心律失常组(P〈0.01)。结论miR-1与AMI后心肌缺血程度和急性期室性心律失常间存在明显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小RNA分子-1(miR-1) 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 室性心律失常 qtc离散度
下载PDF
不同体位新生儿呼吸暂停QT间期和QT离散度的测定 被引量:5
2
作者 陈彩霞 李述庭 +2 位作者 甘卫华 朱永生 于宝生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62-264,共3页
目的:评价QT间期和QT离散度对新生儿呼吸暂停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上海华泰软件工程有限公司Cardio ExCN100电脑心电图系统12导联同步测定心电图对22例新生儿呼吸暂停患儿的QT间期和QT离散度进行检测,并采用仰卧位和俯卧位两种体位进... 目的:评价QT间期和QT离散度对新生儿呼吸暂停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上海华泰软件工程有限公司Cardio ExCN100电脑心电图系统12导联同步测定心电图对22例新生儿呼吸暂停患儿的QT间期和QT离散度进行检测,并采用仰卧位和俯卧位两种体位进行测定,并与22例同期正常婴儿进行对照分析。结果:新生儿呼吸暂停组QTc间期和QTc离散度与正常新生儿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但新生儿呼吸暂停组和正常组的仰卧位、俯卧位的QTc间期和QTc离散度相比无显著性差异。结论:新生儿呼吸暂停组由于多种因素的存在导致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室性心律失常可能,心电图表现为室性复极化的延长;但是从仰卧位到俯卧位改变体位后,室性复极化没有发生改变,因此,新生儿呼吸暂停改变体位增加发生猝死的原因是不能用姿势改变导致室性复极化改变来解释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呼吸暂停 心电图 QT间期 QT离散度 体位
下载PDF
不同病因致左室肥厚的QT离散度 被引量:5
3
作者 林皓平 陈玉玲 《福建医科大学学报》 1999年第4期406-408,共3页
目的 对比观察各种病因引起的左室肥厚的QT离散度。 方法 二维超声心动图检出高血压左室肥厚组(EH)30 例,肥厚型心肌病组(HCM)15 例,主动脉瓣狭窄组(AS)15 例,正常对照组30 例。比较4 组体表心电图QT ... 目的 对比观察各种病因引起的左室肥厚的QT离散度。 方法 二维超声心动图检出高血压左室肥厚组(EH)30 例,肥厚型心肌病组(HCM)15 例,主动脉瓣狭窄组(AS)15 例,正常对照组30 例。比较4 组体表心电图QT 离散度(QTc)和校正的QT离散度(QTcd)。 结果 病理性左室肥厚三组的QTd 和QTcd 均明显大于对照组(P< 0.01);HCM 组和AS组较EH 组明显增大(P<0.05,P< 0.01 和P< 0.05,P< 0.01);HCM 组较AS组两值均大,但差别不显著。 结论 各种病因导致的病理性左室肥厚均有明显的QTd、QTcd 增大,这可能是左室肥厚出现严重心律失常的复杂电生理改变的一个敏感、简便、无创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室肥厚 QT离散度 高血压 肥厚型心肌病 病因
下载PDF
冠脉介入治疗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QTc离散度的影响 被引量:4
4
作者 刘涛 张学锋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0年第2期12-13,共2页
目的探讨冠脉介入(PCI)治疗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QTc离散度的影响。方法对照分析30例成功进行PCI治疗患者术前及术后24 h心电图与同期未行PCI治疗的30例AMI患者入院时及24 h后12导联心电图对比分析,测量QTcd。结果PCI组治疗前后为(63... 目的探讨冠脉介入(PCI)治疗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QTc离散度的影响。方法对照分析30例成功进行PCI治疗患者术前及术后24 h心电图与同期未行PCI治疗的30例AMI患者入院时及24 h后12导联心电图对比分析,测量QTcd。结果PCI组治疗前后为(63.25±7.25)ms和(42.75±6.15)ms,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对照组QTcd为(63.45±7.15)ms和(61.15±6.15)m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有效PCI治疗能显著降低AMI患者的QTcd,降低心律失常的危险度,从而改善AMI患者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冠脉介入治疗 qtc离散度
下载PDF
曲美他嗪治疗缺血性心肌病心力衰竭的疗效及QT离散度的变化 被引量:5
5
作者 靳春凤 冯晓娟 +2 位作者 张艳枫 李成东 王建春 《中国综合临床》 2009年第1期48-50,共3页
目的探讨曲关他嗪对缺血性心肌病患者校正的QT间期离散度(QTcd)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77例缺血性心肌病[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40%]患者随机分为曲美他嗪组(38例)和对照组(39例)。曲关他嗪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服用曲美他嗪20m... 目的探讨曲关他嗪对缺血性心肌病患者校正的QT间期离散度(QTcd)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77例缺血性心肌病[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40%]患者随机分为曲美他嗪组(38例)和对照组(39例)。曲关他嗪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服用曲美他嗪20mg,3次/d,疗程12周;对照组只接受常规治疗。比较2组治疗后QTcd、LVEF的变化。结果12周后曲美他嗪组LVEF明显提高[治疗前、后分别为(38.4±6.3)%和(45.8±4.8)%,P〈0.01],QTcd由(66.7±3,2)ms降至(48.6±3.4)ms(P〈0.01)。结论缺血性心肌病心力衰竭患者在传统药物治疗基础上加用曲美他嗪可以使QTcd减小并且心功能改善,且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心肌病 曲美他嗪 QT离散度
原文传递
麝香保心丸对扩张型心肌病心力衰竭患者校正QT离散度(QTcd)的影响 被引量:4
6
作者 陈杭 《上海医药》 CAS 2012年第7期20-22,共3页
目的 :探讨麝香保心丸对扩张型心肌病(DCM)心力衰竭患者校正QT离散度(QTcd)的影响。方法 :将56例DCM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麝香保心丸治疗组和非麝香保心丸治疗组各28例。观察分析2组DCM心力衰竭患者经麝香保心丸和非麝香保心丸治疗前后Q... 目的 :探讨麝香保心丸对扩张型心肌病(DCM)心力衰竭患者校正QT离散度(QTcd)的影响。方法 :将56例DCM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麝香保心丸治疗组和非麝香保心丸治疗组各28例。观察分析2组DCM心力衰竭患者经麝香保心丸和非麝香保心丸治疗前后QTcd的变化。结果 :治疗前后麝香保心丸组QTcd分别为(76.4±27.2)ms和(36.3±17.1)ms;治疗前后非麝香保心丸组QTcd分别为(73.5±22.8)ms和(53.7±13.6)ms。与治疗前比较,2组心力衰竭患者治疗后QTcd均有减少,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以麝香保心丸治疗组减少更为明显。治疗后2组间QTcd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麝香保心丸可以明显降低DCM心力衰竭患者的QTc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扩张型心肌病 心力衰竭 校正QT离散度 麝香保心丸
下载PDF
PCI治疗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QTc离散度的影响 被引量:2
7
作者 陆润平 程久配 +2 位作者 朱正芳 周杰 黄多新 《临床心电学杂志》 2008年第5期351-352,共2页
目的探讨PCI治疗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QTc离散度的影响。方法对照分析20例成功进行单支或多支PCI治疗患者术前及术后24h心电图与同期未行PCI治疗的20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入院时及24h后12导联心电图对比分析,测量QTcd。结果PCI组治疗前... 目的探讨PCI治疗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QTc离散度的影响。方法对照分析20例成功进行单支或多支PCI治疗患者术前及术后24h心电图与同期未行PCI治疗的20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入院时及24h后12导联心电图对比分析,测量QTcd。结果PCI组治疗前后QTcd分别为62.25±7.15ms和44.75±6.12ms,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对照组QTcd为63.50±7.05ms和63.15±6.12ms,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有效PCI治疗能显著降低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QTcd,降低心律失常的危险度,从而改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冠脉综合征 冠脉介入治疗 qtc离散度
原文传递
1期支架植入和延期支架植入对高血栓负荷急性心肌梗死患者QTc离散度与心肌灌注的影响 被引量:1
8
作者 郑晓 陈雪 +2 位作者 杨枫 张楠 苏艳 《河北医药》 CAS 2023年第6期833-836,共4页
目的 探讨1期支架植入和延期支架植入对高血栓负荷急性心肌梗死患者QTc离散度与心肌灌注的影响。方法 选取经冠脉造影显示为高血栓负荷急性心肌梗死(AMI)的8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血管开通后是否即刻进行支架植入分为1期支架植入组和... 目的 探讨1期支架植入和延期支架植入对高血栓负荷急性心肌梗死患者QTc离散度与心肌灌注的影响。方法 选取经冠脉造影显示为高血栓负荷急性心肌梗死(AMI)的8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血管开通后是否即刻进行支架植入分为1期支架植入组和延期支架植入组,每组40例,同时选取同期入院检查的40例胸痛、胸闷但冠状造影正常者为对照组。观察并记录患者一般情况,比较3组患者术前及术后QTc离散度、心肌灌注情况(TIMI血流分级、血栓评分)、PCI情况以及术后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率。结果 无论是1期支架植入组还是延期支架植入组,术后均显著降低了AMI患者的QTc离散度,提高了TIMI3级血流占比,降低了血栓积分,且以延迟组改善效果更明显(P<0.05);延迟组无论是在置入支架例数、平均支架数量,还是支架直径、支架长度方面,均显著低于1期支架植入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院内及术后1年内延迟组的MACE发生率远低于1期组(P<0.05)。结论 AMI患者血管开通后延迟支架的植入利于患者QTc离散度的降低、心肌灌注情况的改善,且可达到较好的预后效果,效果优于1期支架植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性心肌梗死 qtc离散度 心肌灌注
下载PDF
次极量活动平板运动试验QTc离散度与心律失常的关系 被引量:2
9
作者 马兰 张建平 《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 CAS 1999年第1期7-8,共2页
目的 :探讨在次极量活动平板运动试验中 QTc离散度与心律失常的关系。方法 :观察 174例患者活动平板运动试验后有无心肌缺血性心律失常并测量 QTc离散度。结果 :次极量活动平板运动试验阳性者 70例 ,其 QTc离散度明显增大 ,而且 70 %出... 目的 :探讨在次极量活动平板运动试验中 QTc离散度与心律失常的关系。方法 :观察 174例患者活动平板运动试验后有无心肌缺血性心律失常并测量 QTc离散度。结果 :次极量活动平板运动试验阳性者 70例 ,其 QTc离散度明显增大 ,而且 70 %出现心律失常。而阴性组 Q- T离散度不增大 ,仅 2例出现房早。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动平板运动试验 qtc离散度 心律失常 血性 Q-T离散度 房早 心肌缺血
下载PDF
稳心颗粒对频发房早患者QTc离散度、心率变异性的影响及治疗效果 被引量:1
10
作者 范亚妮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18年第14期116-117,140,共3页
目的观察稳心颗粒对频发房早患者QTc离散度(QTcd)、心率变异性(HRV)的影响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62例频发房早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2例)。对照组服用普罗帕酮进行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稳心颗... 目的观察稳心颗粒对频发房早患者QTc离散度(QTcd)、心率变异性(HRV)的影响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62例频发房早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2例)。对照组服用普罗帕酮进行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稳心颗粒。观察两组患者QTcd、HRV及临床疗效和安全性。结果经过治疗,观察组QTc和QTcd低于对照组,HRV各项指标(SDNN、SDANN、RMSSD、PNN50)均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稳心颗粒在治疗频发房早中,能够降低患者QTcd,改善HRV,且有确切的治疗效果,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稳心颗粒 频发房早 qtc离散度 心率变异性
下载PDF
不同支架置入时期对高血栓负荷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患者QTc离散度和心肌灌注的影响 被引量:1
11
作者 陈雪 郑晓 杨枫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22年第5期444-449,共6页
目的探讨1期支架置入和延期支架置入对高血栓负荷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STEMI)患者QTc离散度、心肌灌注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9月至2021年2月保定市第二医院收治的80例高血栓负荷STEMI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1期组和延期组,各40... 目的探讨1期支架置入和延期支架置入对高血栓负荷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STEMI)患者QTc离散度、心肌灌注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9月至2021年2月保定市第二医院收治的80例高血栓负荷STEMI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1期组和延期组,各40例。两组均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1期组术中采用1期支架置入,延期组术中采用延期支架置入。统计两组支架置入后2 h ST段回落指数、QTc离散度(QTcd)、校正QT间期(QTc)、冠状动脉血流情况、心肌灌注、血栓积分、血小板计数(PLT)、D-二聚体(D-D)、微小RNA-302b(miR-302b)、B型钠尿肽(BNP)、PCI情况,并随访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结果支架置入后2 h延期组QTcd(40.33±3.39)ms、QTc(42.30±5.51)ms低于1期组(55.15±4.06)ms、(58.82±5.17)ms,差值(27.68±5.15)、(28.03±4.89)高于1期组(11.84±4.48)、(12.63±3.95)(P<0.05),支架置入后2 h ST段回落指数高于1期组(P<0.05);支架置入后2 h延期组冠状动脉血流情况优于1期组(P<0.05);支架置入后2 h延期组血栓积分(2.41±0.16)分低于1期组(2.58±0.23)分,心肌灌注积分(2.65±0.11)分高于1期组(2.50±0.12)分,差值(0.81±0.04)分、(1.63±0.15)分大于1期组(0.58±0.05)分、(1.47±0.10)分(P<0.05);支架置入后2 h两组miR-302b、BNP水平低于支架置入前(P<0.05),支架置入后2 h延期组PLT(125.56±15.51)×10^(9)/L、D-D(0.40±0.08)mg/L水平低于1期组(182.33±17.65)×10^(9)/L、D-D(0.52±0.10)mg/L(P<0.05);延期组无复流/慢血流发生率17.50%低于1期组(40.00%,P<0.05);术后1个月随访,两组均无脱落病例。两组MACE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延期支架置入有助于降低高血栓负荷STEMI患者QTcd,改善心肌灌注,抑制血栓形成,减少无复流/慢血流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栓负荷 急性ST段抬高性急性心肌梗死 延期支架置入 1期支架置入 qtc离散度 心肌灌注
下载PDF
左氧氟沙星对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加重期老年患者QTc离散度影响 被引量:1
12
作者 归茜 陈杰 +2 位作者 唐蓉蓉 朱长清 陈怡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722-724,共3页
目的研究左氧氟沙星对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加重期老年患者QT离散度影响。方法124例患者接受左氧氟沙星静脉注射治疗10-14 d,分别在治疗前、第5天、治疗后检测12导联心电图(EKG)和常规血液生化。结果接受左氧氟沙星静脉治疗的患者校正QT... 目的研究左氧氟沙星对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加重期老年患者QT离散度影响。方法124例患者接受左氧氟沙星静脉注射治疗10-14 d,分别在治疗前、第5天、治疗后检测12导联心电图(EKG)和常规血液生化。结果接受左氧氟沙星静脉治疗的患者校正QT间期(QTc)在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校正QT离散度(QTcd)延长明显。结论左氧氟沙星在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加重期老年患者中,未能引起QTc间期明显延长,但可能延长QTcd间期,有潜在致心律失常的危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加重期 左氧氟沙星 qtc离散度
下载PDF
QTc离散度与2型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关系
13
作者 孙黎明 陶璐 李利 《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 CAS 2006年第4期257-258,共2页
目的评估2型糖尿病及其并发症与心电图QTc离散度的关系。方法糖尿病患者151例,根据病程及并发症分为4组。单纯糖尿病组36人,糖尿病病史(5±2.8)a,无明显临床并发症;糖尿病合并微血管并发症组38人,糖尿病病史(9±2.5)a合并有微... 目的评估2型糖尿病及其并发症与心电图QTc离散度的关系。方法糖尿病患者151例,根据病程及并发症分为4组。单纯糖尿病组36人,糖尿病病史(5±2.8)a,无明显临床并发症;糖尿病合并微血管并发症组38人,糖尿病病史(9±2.5)a合并有微量白蛋白尿或视网膜病变;心脏神经自主病变组39人,糖尿病病史(9±2.4)a,合并有自主神经病变;合并缺血性心脏病组38人,糖尿病病史(8±2.2)a,为合并有冠心病。按性别、年龄配对的正常对照组40人。QTc即按Bazett’s公式计算的根据心率矫正的QT间期Q(Tc)。QTc离散度Q(Tcd)为心电图各导联最大和最小的QTc间期之差。结果对照组与单纯糖尿病组间的QTc离散度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与糖尿病合并微血管并发症组、心脏神经自主病变组、合并缺血性心脏病组之间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单纯糖尿病组和糖尿病合并微血管并发症组之间差别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糖尿病人的QTc离散度增加与糖尿病慢性并发症有关,特别是缺血性心脏病。2型糖尿病QTc离散度如果增高,患者应进一步确定是否患有与糖尿病相关的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电描记术 qtc离散度 糖尿病 2型 并发症
下载PDF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早期心电图改变与临床的相关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孙芸芸 孙家珍 郑川允 《岭南心血管病杂志》 2004年第4期264-265,共2页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 (AMI)患者早期心电图 (ECG)梗死面积大小 ,ΣST↑ ,QTc离散度与左心衰竭、心源性休克、室性心律失常等并发症的关系 ,以探讨心电图对AMI的诊断价值。方法  188例AMI患者发病 4 8h内的心电图与临床心脏事件进行...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 (AMI)患者早期心电图 (ECG)梗死面积大小 ,ΣST↑ ,QTc离散度与左心衰竭、心源性休克、室性心律失常等并发症的关系 ,以探讨心电图对AMI的诊断价值。方法  188例AMI患者发病 4 8h内的心电图与临床心脏事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①QRS积分≥ 7组并发症发生率与病死率均高于QRS积分 <7组 ,P<0 0 5 ;②死亡组 15例平均ΣST↑为 (15 4± 10 9)mm ,存活组 173例为 (10 7± 7 9)mm ,P <0 0 5 ;③室性心律失常组与无室性心律失常组Q -Tcd分别为 (71 37± 9 5 1)ms、(4 9 11± 16 2 4 )ms ,P <0 0 5。结论 早期心电图改变对AMI患者的心功能有密切关系 ,对预后的评估有一定的意义 ,可作为临床诊断的重要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早期 心电图 诊断 qtc离散度
下载PDF
低钙透析液对老年血透患者QTc离散度的影响 被引量:1
15
作者 袁东 滕舰 孙芳 《透析与人工器官》 2008年第3期8-10,共3页
目的血透患者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增加,血透过程中室性心律失常的危险性呈增高趋势。冠状动脉疾病、心脏收缩功能不全、血透过程中血钾浓度的变化及血钙水平的异常等被认为是造成心律失常的原因,但其确切机制尚不清楚[1]。心电图(EKG)QT... 目的血透患者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增加,血透过程中室性心律失常的危险性呈增高趋势。冠状动脉疾病、心脏收缩功能不全、血透过程中血钾浓度的变化及血钙水平的异常等被认为是造成心律失常的原因,但其确切机制尚不清楚[1]。心电图(EKG)QT离散度反映心室复极时间和心肌去极化的不同步性,QT离散度增加容易引起室性心律失常和心源性猝死[2]。近年来,低钙透析液较广泛地应用于治疗血透患者的继发性甲旁亢。为探讨不同钙浓度透析液对血透患者心脏电生理稳定性的影响,本文观察了不同钙离子浓度透析时患者EKG的QT间期及QT离散度变化。方法18例尿毒症维持性血透患者,男9例,女9例,年龄(58.65±11.34)岁。因继发性甲旁亢、高磷血症,采用低钙透析液透析,2~3次/周,所有患者均无冠状动脉疾患史。所有患者均用两种钙离子浓度透析液(1.25mmol/l,1.5mmol/l)透析,作自身对照研究,于透析前后分别作EKG,并常规测定血生化(血钙、磷、氯、钠、钾、HCO3-)水平,同时测定患者每次透析前后血压、心率变化,并记录透析超滤量。结果低钙透析液(1.25mmol/l)透析时,血钙水平下降(2.38±0.14vs2.25±0.18mmol/l,P<0.01),QTc间期延长(405±27vs424±37ms,P<0.01),QTc离散度增加(41±26vs71±37ms,P<0.01)。QTc间期的变化与血钙浓度的变化呈负相关(r=-0.282,P=0.0068)。1.5mmol/l透析液透析时,血钙浓度无明显变化(2.30±0.21vs2.46±0.19mmol/l,P>0.05),QTc间期与QTc离散度也无明显改变。用两种钙离子浓度透析液透析时,血生化(磷、氯、钠、钾、HCO3-)变化水平均无明显差异,患者的平均动脉压、心率和超滤量无明显差别。结论低钙透析使QTc间期延长,QTc离散度增加:表明血清钙浓度的变化影响心肌电传导时间,QTc离散度的增加使心室复极异常,易引起室性心律失常,为心血管疾病患者死亡率增加的独立危险因素。因此,对有心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钙透析液 qtc离散度
下载PDF
冠脉内超声溶栓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QTc离散度的影响 被引量:2
16
作者 王明生 胡大一 +3 位作者 贾三庆 杨明 王乐丰 李田昌 《临床心电学杂志》 2000年第3期133-134,共2页
目的 研究冠脉内超声溶栓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 QTc离散度的影响以探讨超声溶栓对心肌心电生理的影响 ,以及预测危险心律失常的意义。方法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 30例 ,超声溶栓成功组 (A组 =10例 ) ;超声溶栓 + PTCA组 (B组 =10例 ) ;单行 ... 目的 研究冠脉内超声溶栓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 QTc离散度的影响以探讨超声溶栓对心肌心电生理的影响 ,以及预测危险心律失常的意义。方法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 30例 ,超声溶栓成功组 (A组 =10例 ) ;超声溶栓 + PTCA组 (B组 =10例 ) ;单行 PTCA成功组 (C组 =10例 )。术前、术后即刻和术后测量QTc离散度。结果 心肌梗死部位 (前壁 AMI与下壁 AMI相比 )对 QT离散度无影响 (P>0 .0 5 ) (术前 :78.6± 6 .4m V vs79.2± 6 .6 m s;术后即刻 :5 3.6± 7.4ms vs5 2 .5± 6 .2 m s;术后 2 h:47.3± 5 .6 ms vs5 0 .3±7.5 ms)。超声溶栓、超声 + PTCA和 PTCA一样可减少 QT离散度 (术前 :78.4± 6 .0 4m s vs79.1± 6 .2 7m svs79.1± 7.39ms;术后即刻 :5 2 .3± 4.5 m s vs5 3.6± 6 .7ms vs5 3.2± 9.5 ms;术后 2 h:49.3± 5 .6 m s vs48.2± 6 .2 m s vs48.9± 7.6 ms,P<0 .0 5 )。结论 经导管超声溶栓可使 QTc显著降低 ,减少心律失常发生 ,对降低心肌梗死可能有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QT离散度 超声溶栓
下载PDF
Retardation of Corrected QT Dispersion Recovery, Heart Rate Recovery and Increase of QT Dispersion in Patients with Pseudoexfoliative Syndrome;Are They Predictors of Malignant Arrythmias?
17
作者 Cosgun Ayhan Gunes Alper Oren Huseyin 《World Journal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s》 2019年第3期158-167,共10页
Background: In pseudoexfoliative syndrome (PEX), extraocular accumulation is associated with cardiovascular morbidity and mortality. 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exercise test on corrected QT... Background: In pseudoexfoliative syndrome (PEX), extraocular accumulation is associated with cardiovascular morbidity and mortality. 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exercise test on corrected QT dispersion (QTcd) and QTcd recovery in PEX. Patients and Methods: A total of 37 patients diagnosed as PEX were included in the study. The control group consisted of 38 patients. The Electrocardiographies (ECG) were taken. The patients were subjected to an exercise test. Results: In the study group, baseline, peak and third minute recovery QTcd values were 41.35 ± 7.27 ms, 65.19 ± 7.83 ms, and 53.61 ± 6.45 ms, respectively. In the control group, baseline, peak and third minute recovery QTcd values were 29.92 ± 4.23 ms, 38.31 ± 4.22 ms and 28.76 ± 3.09 ms, respectively. Ther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difference between the baseline and peak QTcd values of the study group and?the control group (t = 8.34224/p 0.00001, t = 18.55079/p 0.00001, respectively). In addition, while there was a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difference between the baseline QTcd and the third minute recovery QTcd in the study group, there was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baseline QTcd value and the third minute recovery QTcd value in the control group as heart rate recovery (t = 8.388558/p 0.00001, t = 1.967315/p = 0.056668, respectively).?Conclusion: All of them were found to have a higher risk in terms of malignant ventricular arrhythmia in the study group, both at rest and with effort, in a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way compared to the control grou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seudoexfoliative Sydrome Heart Rate RECOVERY qtc dispersion DEFECTIVE qtcD RECOVERY Effort Test
下载PDF
REDUCTION IN QTc INTERVAL DISPERSION BY SUCCESSFUL CORONARY ANGIOPLASTY IN UNSTABLE ANGINA OR MYOCARDIAC INFARCTION
18
作者 Lan Yanping,Cui Changzong Department of Cardiology,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Xi′an Medical University, Xi′an 710061 《Journal of Pharmaceutical Analysis》 CAS 1999年第2期142-146,共5页
Increases of QTc interval dispersion has been reported to be a marker for ischemia. The effects of coronary artery revascularization on QTc dispersion have not been previously reported. We studied QTc in 34 patients ... Increases of QTc interval dispersion has been reported to be a marker for ischemia. The effects of coronary artery revascularization on QTc dispersion have not been previously reported. We studied QTc in 34 patients with a mean age of 55 years (range 31~72) with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who underwent successful, uncomplicated coronary angioplasty (PTCA). We analysed 12 lead ECG 8 recorded 1 week before. 1 day and 1 week after the PTCA. QT intervals were measured by an observer who was blinded to the time the ECG was recorded, and to all other clinical information. QT intervals were corrected using Bazett's formula. QTc interval dispersion was calculated as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maximum and minimum of the 12 lead ECG QTc intervals. The QTc dispersion in a day (35±13)ms and a week (34±13)ms after PTCA was significant less reductive than the QTc dispersion (64±16)ms before PTCA (P<0 05). Successful revascularization by PTCA results in a significant reduction in QTc interval dispersion which persists over time. It may be a mechanism of benefit of PTCA therapy. Whether this measurement would predict restenosis in such patients requires further stud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qtc dispersion PCTA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下载PDF
室性期前收缩患者心室复极储备功能评价 被引量:1
19
作者 路宁 姚亚丽 +3 位作者 康宏 张翔 苏婷 党林林 《临床心电学杂志》 2016年第1期30-34,共5页
目的探讨QTc间期、QTd、Tp-ec间期、Tp-ed、Tp-e/QT比值对室性期前收缩患者复极储备功能的评价作用。方法入选窦性心律合并室性期前收缩患者229例,根据室性期前收缩后窦性心动周期中QT间期的恢复,将恢复异常者纳入观察组,将恢复正常者... 目的探讨QTc间期、QTd、Tp-ec间期、Tp-ed、Tp-e/QT比值对室性期前收缩患者复极储备功能的评价作用。方法入选窦性心律合并室性期前收缩患者229例,根据室性期前收缩后窦性心动周期中QT间期的恢复,将恢复异常者纳入观察组,将恢复正常者纳入对照组,比较组间QTc间期、QTd、Tp-ec间期、Tp-ed、室速发作的差异性;比较组内不同心率下QTc间期的变化;评价QTc间期、QTd、Tp-ec间期、Tp-ed、Tp-e/QT比值对室性期前收缩患者心室复极异常的诊断价值。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间性别、年龄、QTd无统计学差异,QTc间期(p=0.010<0.05)、Tp-ec间期(p=0.000<0.05)、Tp-ed(p=0.03<0.05)有统计学差异,室速发作(17例、5例),发生率(p=0.003<0.05)有统计学差异;观察组、对照组不同心率下QTc间期变化有统计学差异;QTc、Tp-ec、Tp-e/QT比值对复极异常有诊断价值(p<0.05),QTd、TP-ed、对复极异常无诊断价值(p>0.05),各指标诊断复极储备异常的最佳界值如下:男性QTc≥458ms,女性QTc≥469ms,Tp-ec≥95ms,TP-e/QT比值≥0.22。结论 QTc、QTd、TP-e、TP-ed、TP-e/QT比值是适用于评价室性期前收缩患者心室复极储备功能异常的无创性指标,结合室性期前收缩后QT间期的动态性变化可提高诊断的准确度。对SCD高危人群的早期诊断及预防性治疗有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极储备 室性期前收缩 qtc间期 QTD Tp-ec间期 Tp-ed Tp-e/QT比值
原文传递
老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QTc离散度的检测
20
作者 任斌 张新琳 《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05年第6期405-406,共2页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QTc离散度(QTcd)的变化。方法:测量72例老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2导联同步心电图的QTcd并与对照组比较。结果:老年脑卒中组QTcd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QTcd可作...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QTc离散度(QTcd)的变化。方法:测量72例老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2导联同步心电图的QTcd并与对照组比较。结果:老年脑卒中组QTcd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QTcd可作为老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心电监测的重要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qtc离散度 老年人 心电监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