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ombined assessment of myocardial damage and electrical disturbance in chronic heart failure 被引量:14
1
作者 Shinpei Kadowaki Tetsu Watanabe +7 位作者 Yoichiro Otaki Taro Narumi Yuki Honda Hiroki Takahashi Takanori Arimoto Tetsuro Shishido Takuya Miyamoto Isao Kubota 《World Journal of Cardiology》 CAS 2017年第5期457-465,共9页
AIM To investigate feasibility of combined assessment of biochemical and electrophysiological myocardial impairment markers risk-stratifying patients with chronic heart failure(CHF). METHODS Serum levels of heart-type... AIM To investigate feasibility of combined assessment of biochemical and electrophysiological myocardial impairment markers risk-stratifying patients with chronic heart failure(CHF). METHODS Serum levels of heart-type fatty acid binding protein(H-FABP) as a marker of ongoing myocardial damage and QRS duration on electrocardiogram were measured at admission in 322 consecutive patients with CHF. A prolonged QRS duration was defined as 120 ms or longer. The cut-off value for H-FABP level(4.5 ng/mL) was determined from a previous study. Patients were prospectively followed during a median follow up period of 534 d. The primary endpoint was cardiac deaths and rehospitalization for worsening CHF.RESULTS There were 117 primary events, including 27 cardiac deaths and 90 rehospitalizations. Patients were stratified into four groups according to H-FABP level and QRS duration(≥ 120 ms). Multivariate analysis demonstrated that high H-FABP levels [hazard ratio(HR) = 1.745, P = 0.021] and QRS prolongation(HR1.612, P = 0.0258) were independent predictors of cardiac events. Kaplan-Meier analysis demonstrated that the combination of high H-FABP levels and QRS prolongation could be used to reliably stratify patients at high risk for cardiac events(log rank test P < 0.0001).CONCLUSION Combined assessment of myocardial damage and electrical disturbance can be used to risk-stratify patients with CHF. 展开更多
关键词 qrs prolongation Heart-type fatty acid binding protein Heart failure PROGNOSIS
下载PDF
运动试验中QRS时限延长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3
2
作者 徐方芳 纳丽莎 武玲 《宁夏医学杂志》 CAS 2005年第9期603-604,共2页
目的探讨平板运动中QRS时限延长对诊断冠心病的价值。方法选择门诊或住院进行平板运动试验的患者共112例,依靠冠状动脉造影确定冠心病组48例和非冠心病组64例患者,测量其运动前后QRS时限及校正值。结果冠心病组的QRS波时限与非冠心病组... 目的探讨平板运动中QRS时限延长对诊断冠心病的价值。方法选择门诊或住院进行平板运动试验的患者共112例,依靠冠状动脉造影确定冠心病组48例和非冠心病组64例患者,测量其运动前后QRS时限及校正值。结果冠心病组的QRS波时限与非冠心病组的QRS时限相比有显著差异(P<0.01),冠心病组的QRS波时限延长。结论QRS时限延长对诊断心肌缺血是有价值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试验心电图 qrs时限延长 心肌缺血
下载PDF
胎儿心电图QRS波增宽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3
3
作者 吴嘉荣 陈明 +2 位作者 谭晓林 赵慧欢 霍俊杰 《江苏实用心电学杂志》 2012年第5期370-371,共2页
目的探讨胎儿心电图QRS波增宽的临床意义。方法对169例QRS波时限增宽孕妇与897例正常孕妇行胎儿心电图检查并进行比较,同时将前者结果与胎心率无负荷试验(NST)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169例发生QRS波时限增宽者,胎儿宫内缺氧的发生与胎儿心... 目的探讨胎儿心电图QRS波增宽的临床意义。方法对169例QRS波时限增宽孕妇与897例正常孕妇行胎儿心电图检查并进行比较,同时将前者结果与胎心率无负荷试验(NST)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169例发生QRS波时限增宽者,胎儿宫内缺氧的发生与胎儿心电图正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当FQRS时限增宽时胎儿出现宫内缺氧的发生率高,较NST检测有更高的敏感性与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胎儿心电图 qrs波时限增宽 胎儿宫内缺氧
下载PDF
冠心病患者运动试验引起QRS波增宽的临床意义
4
作者 郭武 马红玲 +1 位作者 单莜元 刘晋兰 《基层医学论坛》 2003年第12期1115-1116,共2页
目的讨论冠心病患者在运动试验中引起的QRS波增宽及其增宽强度和冠心病缺血严重程度(病变涉及冠状动脉的支数)之间的关系。方法追踪心电图运动试验阳性且在半年内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冠心病患者,重新测量和分析他们的心电图运动试验的... 目的讨论冠心病患者在运动试验中引起的QRS波增宽及其增宽强度和冠心病缺血严重程度(病变涉及冠状动脉的支数)之间的关系。方法追踪心电图运动试验阳性且在半年内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冠心病患者,重新测量和分析他们的心电图运动试验的记录资料,观察在运动试验内QRS波的增宽及其增宽程度,时比冠状动脉造影病变血管支数而发现相关性。结果冠状动脉患者在心电图运动试验中QRS波有不同程度的增宽。1支血管病变组平均增宽4.4 ms,2支病变组平均增宽7.9 ms,3支病变组平均增宽13.5 ms。结论冠心病患者在心电图运动试验当中QRS波有增宽,而且这种增宽的程度和冠状动脉受累的支数有密切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痛 运动试验 qrs增宽 冠状动脉造影
下载PDF
心电图动态观察对急性左心衰患者的预后评价 被引量:2
5
作者 黎明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3年第7期77-79,共3页
目的探讨心电图QRS波时限和Q-Tc间期以及二者的动态变化对急性左心衰竭(ALHF)患者的预后评价。方法选择2008年6月~2011年6月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中医院就诊的ALHF患者176例,在急性发作6 h内及首检后24、72 h行常规心电图检查,测量QRS波... 目的探讨心电图QRS波时限和Q-Tc间期以及二者的动态变化对急性左心衰竭(ALHF)患者的预后评价。方法选择2008年6月~2011年6月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中医院就诊的ALHF患者176例,在急性发作6 h内及首检后24、72 h行常规心电图检查,测量QRS波时限及Q-Tc间期,并计算其首检后24、72 h的变化率。依据患者出院情况分为预后良好组(n=86)、预后不良组(n=59)和死亡组(n=31),分析三组患者各时点QRS波时限和Q-Tc间期及变化率,以评价其预测作用。结果预后良好组首检后24、72 h的QRS波时限、Q-Tc间期较急性发作6 h内下降,各时点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两组组内各时点QRS波时限及Q-Tc间期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预后不良组及死亡组首检后24 h的Q-Tc间期及首检后72 h的QRS波时限、Q-Tc间期长于预后良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预后不良组、死亡组的RATEQ-RS2、RATEQ-RS3、RATEQ-Tc2、RATEQ-Tc3与预后良好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预后不良组与死亡组的RATEQ-RS2、RATEQ-RS3、RATEQ-Tc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RATEQ-Tc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时点的QRS波时限、Q-Tc间期以及二者的变化率能较好的预测ALHF患者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左心衰竭 心电图 qrs波时限 Q—TC间期 变化率 动态观察 预后评价
下载PDF
QRS间期延长预测射血分数保留性心力衰竭患者预后的价值 被引量:6
6
作者 李达波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 2016年第12期1483-1485,共3页
目的研究QRS间期延长对射血分数保留性心力衰竭(HFp EF)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将2012年8月-2013年8月间的144例HFp EF患者按照QRS间期时限分成QRS正常组和QRS延长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 目的研究QRS间期延长对射血分数保留性心力衰竭(HFp EF)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将2012年8月-2013年8月间的144例HFp EF患者按照QRS间期时限分成QRS正常组和QRS延长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纽约心脏病协会心功能分级(NYHA)以及N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随访两组患者不良心血管事件、再次入院及终点全因死亡率。结果 QRS延长组的LVEF明显的低于正常组,LVEDD和NT-proBNP水平明显的高于正常组,两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QRS延长组中NYHA心功能分级为Ⅲ/Ⅳ级的比例明显的高于正常组,两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QRS延长组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以及再次入院比例均明显的高于QRS正常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QRS延长组的死亡率明显的高于QRS正常组,两组的生存曲线具有显著的差异(P〈0.05)。结论 QRS间期延长增加了HFpEF患者的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以及全因死亡率,对HFpEF预后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qrs间期延长 射血分数保留性心力衰竭 预后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