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7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地热井酸化压裂施工措施评价系统 被引量:2
1
作者 郑桐 《油气井测试》 2022年第6期34-39,共6页
地热储层大部分为致密的砂岩储层或裂缝性碳酸盐岩储层,岩性致密,孔隙度小,渗透率极低,需要借助自然裂缝或人工压裂打开流动通道。采用地热井酸压措施评价系统Q-S模型确定地热井产量与动液面下降关系,计算井底最佳压差和最大产水量,提... 地热储层大部分为致密的砂岩储层或裂缝性碳酸盐岩储层,岩性致密,孔隙度小,渗透率极低,需要借助自然裂缝或人工压裂打开流动通道。采用地热井酸压措施评价系统Q-S模型确定地热井产量与动液面下降关系,计算井底最佳压差和最大产水量,提高了地热井措施预判依据的准确性;根据热平衡方程,计算最大产水量的有效供热面积,为地热井酸化压裂施工效果评价提供定量数据。采用该评价系统对河南濮阳、山西太原、河北辛集等地热井进行施工评价,依据施工投入费用和产出效益计算出投资回收期、投入产出比等经济评价指标,为地热井酸化压裂后投产泵深及产水量的确定提供了合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q-S模型 地热井 酸化压裂 致密砂岩 投入产出比 投资回收期
下载PDF
一种可以描述桩端位移累积的新型Q-z模型 被引量:1
2
作者 李威 周文杰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219-225,共7页
海上风电属变形敏感结构,而导管架基础海上风电结构在服役期内下部桩基础会承受较大竖向循环荷载。在竖向受荷桩基的分析与计算中,采用ABAQUS分析桩端影响区域,依据动三轴实验中砂土的应变累积特性,提出一种新型Q-z模型。与传统Q-z模型... 海上风电属变形敏感结构,而导管架基础海上风电结构在服役期内下部桩基础会承受较大竖向循环荷载。在竖向受荷桩基的分析与计算中,采用ABAQUS分析桩端影响区域,依据动三轴实验中砂土的应变累积特性,提出一种新型Q-z模型。与传统Q-z模型比较,该模型能通过不同参数取值,模拟在轴向循环荷载下桩端的位移累积。结合有限元软件COMSOL进行二次开发,模拟单桩轴向循环加载工况,与离心机实验进行对比,验证了该Q-z模型的合理性。在数值计算中分别采用美国石油学会(API)规范系列桩土相互作用模型(p-y)、可考虑桩-土界面强度和刚度循环弱化效应的弹塑性t-z模型,可描述桩端位移累积的新型Q-z模型,分析海上升压站在循环荷载下的响应规律,为海上升压站设计提供相应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上风电 轴向循环荷载 q-z模型 海上升压站
下载PDF
被动微波遥感土壤水分反演研究综述 被引量:28
3
作者 毛克彪 唐华俊 +1 位作者 周清波 陈佑启 《遥感技术与应用》 CSCD 2007年第3期466-470,共5页
由于微波具有全天候、穿透性以及不受云的影响等特征,使其在遥感研究全球变化中具有越来越大的优势。在微波传感器技术发展的过程中,人们通过研究发现被动微波遥感是反演土壤水分的各种技术中最有效的方法之一,而植被覆盖地区的土壤水... 由于微波具有全天候、穿透性以及不受云的影响等特征,使其在遥感研究全球变化中具有越来越大的优势。在微波传感器技术发展的过程中,人们通过研究发现被动微波遥感是反演土壤水分的各种技术中最有效的方法之一,而植被覆盖地区的土壤水分反演是反演算法中的难点。简略地介绍针对裸地的Q/P模型和针对植被的τ-ω模型,以及主要土壤水分反演算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辐射计 q/P模型 τ-ω模型
下载PDF
量子知识创造(Q-SECI)模型构建及机制初探——基于顿悟学习对SECI模型的一种拓展 被引量:17
4
作者 褚建勋 汤书昆 +1 位作者 肖向兵 裴世兰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106-110,共5页
在Nonaka等提出的SECI模型基础上,借鉴顿悟学习的心理学研究成果,以量子学习模型作为理论基础,构建了基于顿悟的量子知识创造模型(Q-SECI模型),进而提出知识创造力和知识集成力概念来分析Q-SECI模型知识创造螺旋跃迁机制,并结合企业组... 在Nonaka等提出的SECI模型基础上,借鉴顿悟学习的心理学研究成果,以量子学习模型作为理论基础,构建了基于顿悟的量子知识创造模型(Q-SECI模型),进而提出知识创造力和知识集成力概念来分析Q-SECI模型知识创造螺旋跃迁机制,并结合企业组织学习的管理实践加以验证与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识创造模型 组织学习 顿悟心理 量子 q—SECI模型
下载PDF
中国科普人才发展调查与预测 被引量:14
5
作者 李群 王宾 《中国科技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148-153,共6页
本文以中国科普人才队伍建设为主线,在认真梳理当前科普人才发展状况的基础上,结合人才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基于比一般灰色模型预测精度更精确的L-Q灰色预测模型,预测2014—2020年的科普人才数量,结果显示,如果按现有科普人才增长速... 本文以中国科普人才队伍建设为主线,在认真梳理当前科普人才发展状况的基础上,结合人才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基于比一般灰色模型预测精度更精确的L-Q灰色预测模型,预测2014—2020年的科普人才数量,结果显示,如果按现有科普人才增长速度计算,中国科普人才队伍仍存在很大缺口。并对比国外科普建设现状,针对国内科普人才培养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出较为合理的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普人才队伍建设 存在问题 L-q灰色预测模型
下载PDF
“十三五”时期中国新型城镇化发展速度研究 被引量:14
6
作者 王宾 李群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CAS 2017年第1期45-51,共7页
以五年规划为研究视角具体阐述历次五年规划的城镇化建设情况,基于L-Q灰色预测模型对"十三五"时期中国新型城镇化的发展速度进行预测。结果表明:"十三五"时期中国新型城镇化发展势头良好,截至"十三五"末... 以五年规划为研究视角具体阐述历次五年规划的城镇化建设情况,基于L-Q灰色预测模型对"十三五"时期中国新型城镇化的发展速度进行预测。结果表明:"十三五"时期中国新型城镇化发展势头良好,截至"十三五"末,城镇化率将达到64.26%,提前完成《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制定的目标,并具体分析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城镇化 “十三五”时期 L-q灰色预测模型
下载PDF
基于Q-learning模型的智能化放顶煤控制策略 被引量:12
7
作者 李庆元 杨艺 +1 位作者 李化敏 费树岷 《工矿自动化》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72-79,共8页
传统的综放工作面放顶煤控制存在顶煤采出率低、出煤含矸率高等问题,而现有智能决策方法又存在建模困难、学习样本难以获取等障碍。针对上述问题,在液压支架放煤口动作决策过程中引入强化学习思想,提出一种基于Q-learning模型的智能化... 传统的综放工作面放顶煤控制存在顶煤采出率低、出煤含矸率高等问题,而现有智能决策方法又存在建模困难、学习样本难以获取等障碍。针对上述问题,在液压支架放煤口动作决策过程中引入强化学习思想,提出一种基于Q-learning模型的智能化放顶煤控制策略。以最大化放煤效益为主要目标,结合顶煤放出体实时状态特征及顶煤动态赋存状态,采用基于Q-learning的放顶煤动态决策算法,在线生成多放煤口实时动作策略,优化多放煤口群组协同放煤过程,合理平衡顶煤采出率、出煤含矸率的关系。仿真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该控制策略的顶煤平均采出率为91.24%,比传统“见矸关窗”的放煤方法提高约15.8%;平均全局奖赏值为685,比传统放煤方法提高约11.2%。该控制策略可显著减少混矸、夹矸等现象对放煤过程的影响,提高顶煤放出效益,减少煤炭资源浪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顶煤 煤矸分离 强化学习 智能放煤控制 群组放煤 q-learning模型
下载PDF
(Q)SAR方法在毒性预测中的应用和进展 被引量:9
8
作者 姚碧云 周宗灿 《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406-410,共5页
1基本概念定量结构活性关系(QSAR)模型是研究化学物的分子结构特性与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系统生物效应的定量相关性。结构-活性关系(SAR)是研究化学物分子结构与有/无生物活性的定性关系(即关联)。通常使用(Q)SAR表达这两种情况。
关键词 (q)SAR模型 毒性预测 危险评定
原文传递
基于时间序列算法的能源电力需求自动预测模型 被引量:2
9
作者 戴璐平 沈嘉怡 张飞飞 《自动化技术与应用》 2024年第1期49-51,65,共4页
为提高能源电力需求预测准确性,提出基于时间序列算法的能源电力需求自动预测模型。选取原始时间序列中拥有近似模糊值的数据,通过模糊熵算法对其进行处理;引入灰色系统理论消除电力需求时间序列中的残差值,获取GM(1,1)模型,由此构建ARM... 为提高能源电力需求预测准确性,提出基于时间序列算法的能源电力需求自动预测模型。选取原始时间序列中拥有近似模糊值的数据,通过模糊熵算法对其进行处理;引入灰色系统理论消除电力需求时间序列中的残差值,获取GM(1,1)模型,由此构建ARMA(p,q)模型;将两种模型相结合,建立GM(1,1)-ARMA(p,q)组合预测模型,完成能源电力需求的自动预测。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的预测效果好,相对误差值、MAPE值和MSE值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间序列 能源电力需求 模糊熵 灰色系统理论 GM(1 1)-ARMA(p q)预测模型
下载PDF
Q-K模型在氮氧离解复合反应中的评估 被引量:5
10
作者 陈浩 李林颖 +1 位作者 张斌 刘洪 《空气动力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7-21,共5页
总能碰撞模型(TCE)是直接模拟蒙特卡洛(DSMC)方法中最为广泛使用的化学反应模型,本文通过对比TCE模型对最近提出的量子-动理学(Q-K,quantum-kinetic)模型进行数值评估,并对二者之间的差异给出合理的分析说明。研究结果表明,Q-K模型在整... 总能碰撞模型(TCE)是直接模拟蒙特卡洛(DSMC)方法中最为广泛使用的化学反应模型,本文通过对比TCE模型对最近提出的量子-动理学(Q-K,quantum-kinetic)模型进行数值评估,并对二者之间的差异给出合理的分析说明。研究结果表明,Q-K模型在整个离解度范围内与理论值精准吻合,TCE模型在低离解度时则具有较大的误差。在描述离解速率中的非平衡效应时,Q-K模型与Park双温度模型高度吻合,而TCE模型却高估了这种非平衡效应。此外,本文结果还表明,TCE模型实现的非平衡离解速率比Q-K模型更接近Park双温度模型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SMC 离解反应 非平衡 q-K模型 TCE模型
下载PDF
q-风险模型的伴随多维马尔可夫过程
11
作者 莫晓云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8年第6期478-483,共6页
q-风险模型是Q-风险模型的推广,而Q-风险模型又是经典风险模型的推广.在Q-风险模型中,索赔时刻是一个规则Q-过程的跳跃时刻,而索赔计数过程是马尔可夫到达过程(MAP)的计数过程,Q-风险模型被一个环境过程控制.环境过程是一个规则Q-过程,... q-风险模型是Q-风险模型的推广,而Q-风险模型又是经典风险模型的推广.在Q-风险模型中,索赔时刻是一个规则Q-过程的跳跃时刻,而索赔计数过程是马尔可夫到达过程(MAP)的计数过程,Q-风险模型被一个环境过程控制.环境过程是一个规则Q-过程,它取离散的实数值.实际问题中,环境过程可以取连续的实数值.因此,需要将环境过程Q-过程推广为q-过程,并进一步将Q-风险模型推广为q-风险模型.证明了q-风险模型的伴随2-维和3-维随机过程都是时齐马尔可夫过程,并求出了它们的初始分布和转移概率的显式表示式.作为q-风险模型的特殊情形,对Q-风险模型获得了相应的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q-风险模型 q-风险模型 q-过程 q-过程 伴随多维马尔可夫过程
下载PDF
坡面流格子Boltzmann方法与Preissmann隐式差分法模拟 被引量:4
12
作者 张小娜 冯杰 +1 位作者 张东辉 刘宁宁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132-139,共8页
以D1Q5速度模型为例,时间多尺度分析为手段通过待定系数法来确定平衡态分布函数,将格子Boltzmann方法应用于坡面流运动方程;通过理想算例,以解析解为标准,比较了格子Boltzmann方法与应用广泛的Preissmann4点隐式差分法的计算精度。研究... 以D1Q5速度模型为例,时间多尺度分析为手段通过待定系数法来确定平衡态分布函数,将格子Boltzmann方法应用于坡面流运动方程;通过理想算例,以解析解为标准,比较了格子Boltzmann方法与应用广泛的Preissmann4点隐式差分法的计算精度。研究表明,对于模拟坡脚断面水深和单宽流量过程,格子Boltzmann方法的D1Q5模型的计算精度高于Preissmann 4点隐式差分法,尤其在退水阶段。对于达到平衡时间之前的坡面水深和坡面单宽流量,格子Boltzmann方法的D1Q5模型的计算精度也高于Preissmann 4点隐式差分法。但对于达到平衡时间之后的坡面水深和坡面单宽流量,格子Boltzmann方法的D1Q5模型在x=1 m点上出现了较大的相对误差,计算精度逊于Preissmann 4点隐式差分法。将格子Boltzmann方法应用于坡面流运动时,弛豫时间选择范围以[1,1.2]s为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坡面流 格子BOLTZMANN方法 Preissmann隐式差分法 D1q5速度模型 弛豫时间
下载PDF
基于格子Boltzmann法的管道流模拟二维和三维离散模型的比较 被引量:2
13
作者 葛钦钦 马新华 《山东化工》 CAS 2016年第12期146-150,153,共6页
格子Boltzmann方法是近二十年迅速发展起来的一种介观模拟方法。它是由格子气自动机理论演化而来,有别于传统模拟方法,具有宏观上离散,微观上连续的特点。本文着重介绍了格子Boltzmann法控制方程的理论基础,基于LBGK理论的D2Q9和D3Q19... 格子Boltzmann方法是近二十年迅速发展起来的一种介观模拟方法。它是由格子气自动机理论演化而来,有别于传统模拟方法,具有宏观上离散,微观上连续的特点。本文着重介绍了格子Boltzmann法控制方程的理论基础,基于LBGK理论的D2Q9和D3Q19离散速度模型边界条件的定义以及算法演变情况。使用MATLAB软件编写程序进行二维和三维的泊肃叶流的数值模拟,对比分析D2Q9和D3Q19离散速度模型在LBGK理论下的边界条件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格子Boltzmann法 LBGK理论模型 D2q9离散模型 D3q19离散模型 MATLAB软件
下载PDF
企业战略管理中的战略决策 被引量:1
14
作者 林姝 《兰州交通大学学报》 CAS 2007年第2期73-76,共4页
战略决策是战略管理中极为重要的环节,起着承前启后的枢纽作用。战略决策依据战略分析阶段所提供的决策信息,包括行业机会、竞争格局、企业能力等方面做出。战略决策要综合各项信息确定企业战略及相关方案;战略实施则是更详细地分解展... 战略决策是战略管理中极为重要的环节,起着承前启后的枢纽作用。战略决策依据战略分析阶段所提供的决策信息,包括行业机会、竞争格局、企业能力等方面做出。战略决策要综合各项信息确定企业战略及相关方案;战略实施则是更详细地分解展开各项战略部署,实现战略决策的意图和目标。本文就战略管理中的战略决策问题,谈谈企业战略决策的具体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战略 战略决策 SWOT矩阵 Aπ(K q)k模型
下载PDF
带状方程组q叉树MIMD算法 被引量:2
15
作者 崔蔚 曾宪雯 赵国伟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2004年第6期589-591,共3页
利用行处理法贪心方法和分治策略给出一个基于分布式存储MIMD一级q叉树树机模型求解任意带状方程组的并行迭代算法,证明算法对相容性带状方程组收敛并分析算法的通信复杂度.
关键词 带状方程组 行处理法贪心方法 分治策略 一级q叉树模型 分布式并行迭代算法
下载PDF
无线传感器网络随机密钥预分布模型比较研究
16
作者 李新国 郑明才 李卫东 《计算机安全》 2013年第3期61-64,共4页
分析了基本随机密钥预分布模型、q-composite模型、多路密钥增强模型、随机密钥对模型的特点和实现过程。在此基础上,对这几种随机密钥预分布模型进行了评价与比较研究。
关键词 基本随机密钥预分布模型 q-composite模型 多路密钥增强模型 随机密钥对模型
下载PDF
MA(q)-模型参数的极大似然估计 被引量:1
17
作者 李秀兰 胡必锦 《华中理工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7期114-116,共3页
讨论在地震记录反演问题中被广泛采用的MA(q) 模型的参数极大似然估计 ,并采用最陡下降法来求其近似解 .
关键词 MA(q)-模型 极大似然估计 参数估计 地震记录
下载PDF
具有随机扰动强度的冲击预测模型 被引量:1
18
作者 张权 崔继贤 +1 位作者 李艳君 刘修路 《高师理科学刊》 2019年第9期1-3,共3页
基于历史数据信息,提出了具有随机扰动强度的冲击预测模型.在预测步长大于和小于给定模型阶数的情况下,分别给出了冲击强度未来步的估计值Yt+n∣Yt,Yt-1,……在正态假设下,推导出预测值置信水平为的置信区间.
关键词 MAS(q)预测模型 冲击强度 预测
下载PDF
福建省属公益类科研院所科技投入产出动态关系及趋势预测 被引量:1
19
作者 池敏青 《科技和产业》 2018年第6期67-72,共6页
采用2011—2015年科技投入产出相关数据,采用灰色关联分析和L-Q灰色预测模型,对38家福建省属公益类科研院所8项科技投入产出进行关联分析和预测。结果表明:该类科研院所科技投入与产出之间存在较强相关关系,增加科技投入能有效提高科技... 采用2011—2015年科技投入产出相关数据,采用灰色关联分析和L-Q灰色预测模型,对38家福建省属公益类科研院所8项科技投入产出进行关联分析和预测。结果表明:该类科研院所科技投入与产出之间存在较强相关关系,增加科技投入能有效提高科技产出水平;目前不同科技投入对不同产出影响不同,但在未来5年,科技人员的工作效率和创新能力将成为决定科研院所科技产出效率的重要因素。因此在继续加大科技经费物质投入同时,必须高度重视人才培养及优化人才结构,从而提升科技投入产出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投入产出 灰色关联分析 L-q灰色预测模型 公益类科研院所
下载PDF
GM(1,1)-ARMA(p,q)组合模型下的PM_(2.5)浓度预测--以西安市为例
20
作者 席小雅 郑旭峰 李小鸭 《现代信息科技》 2022年第6期15-18,23,共5页
随着经济的发展,空气质量问题日渐显露,雾霾天气不断增加,而雾霾形成的主要原因是细微颗粒物,细微颗粒物能够较长时间悬浮于空气中,其浓度越高危害越大。PM_(2.5)作为直径小于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被吸入体内后会引发哮喘、支气管炎以... 随着经济的发展,空气质量问题日渐显露,雾霾天气不断增加,而雾霾形成的主要原因是细微颗粒物,细微颗粒物能够较长时间悬浮于空气中,其浓度越高危害越大。PM_(2.5)作为直径小于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被吸入体内后会引发哮喘、支气管炎以及心血管病等疾病,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因此,文章对西安市2013年12月到2021年3月的PM_(2.5)浓度值共计88条数据进行了实证研究,分别采用灰色系统预测模型GM(1,1)、时间序列模型AR(2)以及二者的组合模型对西安市的PM_(2.5)进行预测,研究结果表明组合模型的相对误差最小,预测效果最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M_(2.5) 灰色系统预测模型 ARMA(p q)组合模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