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1991年7月上旬贵州地区暴雨过程物理机制的诊断研究 被引量:30
1
作者 寿绍文 王祖锋 《气象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231-238,共8页
本文对1991年7月上旬在贵州地区发生的几次暴雨过程的位涡场、Q矢量激反场以及相对螺旋度等物理量场进行了诊断分析。结果表明,暴雨的发生发展与对流层高、低层湿位涡(MPV)扰动和中层的负MPV的增强、Q矢量辐合区随高度呈倾斜状分布... 本文对1991年7月上旬在贵州地区发生的几次暴雨过程的位涡场、Q矢量激反场以及相对螺旋度等物理量场进行了诊断分析。结果表明,暴雨的发生发展与对流层高、低层湿位涡(MPV)扰动和中层的负MPV的增强、Q矢量辐合区随高度呈倾斜状分布且输合中心强度明显增强、以及相对螺旋度的增强等过程密切相关。说明高空低润发展、静止锋锋生、斜升气流发展以及低空急流的加强等是贵州地区暴雨发生发展的有利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暴雨 湿位涡 q矢量散度 物理机制 贵州
下载PDF
几种Q矢量的比较 被引量:19
2
作者 岳彩军 寿绍文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525-532,共8页
利用 1 991 - 0 7- 0 5T2 0— 0 6T2 0一次江淮梅雨锋暴雨过程实况资料 ,结合地面降水分布 ,从定性 (矢量场 ,即 Q)、定量 (散度场 ,即 2 · Q)的角度细致、具体地比较分析了准地转 Q矢量、半地转 Q矢量、非地转 Q矢量及湿 Q矢量... 利用 1 991 - 0 7- 0 5T2 0— 0 6T2 0一次江淮梅雨锋暴雨过程实况资料 ,结合地面降水分布 ,从定性 (矢量场 ,即 Q)、定量 (散度场 ,即 2 · Q)的角度细致、具体地比较分析了准地转 Q矢量、半地转 Q矢量、非地转 Q矢量及湿 Q矢量的诊断特性。结果表明 :半地转 Q矢量诊断能力优越于准地转 Q矢量。非地转 Q矢量、湿 Q矢量诊断能力明显优越于准地转 Q矢量、半地转 Q矢量。准地转 Q矢量诊断能力最差 ;从定性的角度分析 ,非地转 Q矢量与湿 Q矢量诊断能力相差不大。但进一步定量分析发现 ,在整个梅雨锋暴雨过程中 ,湿 Q矢量的诊断能力大于其他 Q矢量 ;70 0 h Pa高度上各 Q矢量的矢量、散度辐合区较其在 850 h Pa和 50 0 h Pa上对降水反映更好 ,尤其是70 0 h Pa湿 Q矢量散度辐合区与降水区有非常好的对应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q矢量 梅雨锋暴雨 散度场 矢量场 降水
下载PDF
2001年7月山西中部一次罕见暴雨过程的诊断分析 被引量:19
3
作者 赵桂香 程麟生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1083-1091,共9页
利用常规探空和地面实测资料以及GMS-5红外卫星云图资料,对发生在2001年7月26~27日山西省晋中市的一次区域性暴雨进行了天气学诊断和准地转Q矢量、湿Q矢量诊断及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此次暴雨发生在稳定的大尺度环流背景下,低... 利用常规探空和地面实测资料以及GMS-5红外卫星云图资料,对发生在2001年7月26~27日山西省晋中市的一次区域性暴雨进行了天气学诊断和准地转Q矢量、湿Q矢量诊断及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此次暴雨发生在稳定的大尺度环流背景下,低涡切变线是其主要影响系统;东移发展的地面强冷锋是造成此次暴雨的天气尺度系统;而冷锋云系中新生,发展的中-β尺度暴雨云团是造成这次暴雨的直接系统。能量场在地面表现为Ω型。(2)Q矢量锋生函数表现出典型的准地转特征,而湿Q矢量锋生函数则具有明显的中尺度特征,且与降水量有滞后6h的正相关关系,其强中心的出现是未来6h强降水预报的重要指标。(3)对湿Q矢量的分解表明,Qx^*和Qy^*在强度、层次以及出现的时间上存在明显差异,这可能是由于对于暴雨这种伴有强烈垂直上升运动的天气现象来说,其经向上热量和动量的交换较纬向上的要大得多;暴雨出现在Qy^*正、负值的交汇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q矢量 锋生函数 晋中暴雨 诊断分析
下载PDF
台风“利奇马”引发山东极端暴雨的多尺度特征分析 被引量:8
4
作者 高晓梅 李峰 +3 位作者 王文波 李晓利 封亚琼 马守强 《海洋气象学报》 2022年第2期33-43,共11页
利用常规气象资料、NCEP FNL 1°×1°再分析、风廓线雷达、云顶亮温(black-body temperature,TBB)及逐时自动气象站降雨量资料,对2019年8月10—13日由台风“利奇马”引起山东极端暴雨的多尺度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 利用常规气象资料、NCEP FNL 1°×1°再分析、风廓线雷达、云顶亮温(black-body temperature,TBB)及逐时自动气象站降雨量资料,对2019年8月10—13日由台风“利奇马”引起山东极端暴雨的多尺度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此次台风特大暴雨主要为中低纬系统相互作用及台风倒槽本体直接影响产生,其与冷空气密切相关。冷暖空气交汇有利于山东大部地区稳定性降水长时间持续发生。冷空气从低层侵入暖湿气流底部,形成冷垫,使得暖湿气流在冷垫上滑行,加大降水强度。(2)低空急流指数的变化提前1 h预示了降水的出现及未来小时雨量的增减,其峰值出现预示着未来3 h的强降雨时段,即对强降雨时段的出现和雨强大小有一定的预示性,低空急流向低空的快速扩展对应着短时强降水的开始。可以用于强降水的短时临近预报。(3)Q矢量散度负值的强弱对于未来6 h的雨强大小有较好的指示意义。(4)淄博西河镇出现全省最大降雨量与其朝向东北的喇叭口地形和对流层低层东北风倒灌有关。(5)TBB场能较直观地反映强降水过程中降水的分布和强度。风廓线雷达超低空风场的变化对雨强大小和出现最大雨强的时段有着明显的指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风 低空急流 风场演变 冷空气 q矢量散度
下载PDF
江西北部地区一次大暴雨过程湿Q矢量诊断分析 被引量:5
5
作者 胡洋 张顺 邓斌 《气象与减灾研究》 2019年第4期241-250,共10页
利用NCEP提供的FNL资料和ECMWF提供的逐小时降水资料,从湿Q矢量散度、湿Q矢量锋生函数以及湿Q矢量在以等温线为参照线的自然坐标系中分解(PT分解)函数三个方面,对2019年5月12日发生在江西省北部地区的一次大暴雨天气过程进行了分析。结... 利用NCEP提供的FNL资料和ECMWF提供的逐小时降水资料,从湿Q矢量散度、湿Q矢量锋生函数以及湿Q矢量在以等温线为参照线的自然坐标系中分解(PT分解)函数三个方面,对2019年5月12日发生在江西省北部地区的一次大暴雨天气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暴雨初期,关注低层湿Q矢量散度场的辐合中心,可以预报未来6 h后暴雨的可能落区,当这些落区中层辐合开始加强为辐合中心,则基本可以判定为暴雨中心区域;低层湿Q矢量锋生函数有助于确定雨区范围,中层的湿Q矢量锋生函数对强烈的冷暖气流交汇反映更为明显,有助于进一步确定强降水中心位置。在强降水初期大尺度的强迫作用是垂直运动发展的主导因子,而在强降水旺盛时期中尺度锋生作用占主要作用,在暴雨发展的不同阶段可以重点关注不同尺度天气特征对暴雨形成发展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暴雨 湿q矢量 散度 锋生函数 q矢量分解
下载PDF
川北一次大暴雨过程的物理量诊断分析 被引量:4
6
作者 刘运成 《成都信息工程学院学报》 2008年第6期678-681,共4页
利用2005年7月16日至19日的高空地面资料,对当年7月18日至19日发生在川北的一次大暴雨天气过程进行了环流形势分析和物理量诊断分析,得出了产生此次大暴雨过程的环流特点,并利用假相当位温、水汽通量散度和改进的湿Q矢量散度场分析了暴... 利用2005年7月16日至19日的高空地面资料,对当年7月18日至19日发生在川北的一次大暴雨天气过程进行了环流形势分析和物理量诊断分析,得出了产生此次大暴雨过程的环流特点,并利用假相当位温、水汽通量散度和改进的湿Q矢量散度场分析了暴雨的落区、强度和持续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暴雨 湿q矢量 散度 诊断分析
下载PDF
2018年山东一次极端暴雨的环境场特征分析 被引量:3
7
作者 高晓梅 任广治 +3 位作者 王向前 邢丽珠 丛春华 袁静 《沙漠与绿洲气象》 2023年第5期56-63,共8页
利用多源气象数据资料,对2018年8月17—20日台风“温比亚”引发山东历史极端暴雨的环境场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台风“温比亚”影响山东,引起的前期强降水位于鲁南地区,主要为台风外围螺旋云系降水,19日白天至夜间是此次强降水主要时段... 利用多源气象数据资料,对2018年8月17—20日台风“温比亚”引发山东历史极端暴雨的环境场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台风“温比亚”影响山东,引起的前期强降水位于鲁南地区,主要为台风外围螺旋云系降水,19日白天至夜间是此次强降水主要时段,主要受台风和西风槽相互作用引起,落区主要集中于台风倒槽附近。(2)副高稳定少动、中低纬系统相互作用及低空急流的稳定维持是此次台风强降水的主要原因。(3)超低空急流相比低空急流对出现强降水更具指示意义,强度大小影响降水的强弱程度,且超低空(500 m以下)出现20 m·s^(-1)以上的强风速对短时强降水有明显指示作用。低空急流指数对强降水特别是中小尺度强降水及雨强大小有一定预示作用。(4)特殊地形在此次台风暴雨中有较大作用,地形的迎风坡效应在山地产生的强迫抬升作用及山脉阻挡引起的水汽在山前积聚等动力和热力共同作用触发湿对流是此次台风出现短时强降水的重要触发机制。(5)此次台风暴雨过程Q矢量散度负值的强弱对于未来6 h雨强大小有较好的指示意义。另外,此次台风特大暴雨与冷空气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风 极端暴雨 低空急流指数 q矢量散度
下载PDF
河南2021年“21.7”暴雨极端性特征及其与1975年“75.8”暴雨的对比
8
作者 张芳华 孔期 +2 位作者 袁溢 冉令坤 申冬冬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405-2423,共19页
利用国家站降水资料分析了2021年7月19~21日河南特大暴雨(简称“21.7”暴雨)在强降水影响范围、持续时间、降雨强度和累计降水量等方面的极端性;基于ERA5再分析数据和广义Omega方程,研究此次过程中影响垂直运动的关键物理因子,并讨论与... 利用国家站降水资料分析了2021年7月19~21日河南特大暴雨(简称“21.7”暴雨)在强降水影响范围、持续时间、降雨强度和累计降水量等方面的极端性;基于ERA5再分析数据和广义Omega方程,研究此次过程中影响垂直运动的关键物理因子,并讨论与“75.8”暴雨(1975年8月河南特大暴雨)的差异。结果表明,“21.7”暴雨中河南省约10%测站累计降水量超过500 mm,20日全省平均降水量92.8 mm,居1961年以来历史首位;20日16:00~17:00(北京时)郑州的小时降水量(201.9 mm)打破中国大陆小时降水极值。“21.7”与“75.8”暴雨均伴有台风环流输送水汽,“21.7”暴雨水汽主要来自台风“烟花”和副高之间东南急流的水汽输送,并且水汽辐合层深厚,而“75.8”暴雨存在印度洋西南气流和西太平洋东南气流两支水汽通道。这两次暴雨中广义Omega方程的总Q矢量散度异常值区与强垂直运动区都有一定的对应关系,“21.7”暴雨的垂直上升运动、总Q矢量散度的强度略弱于“75.8”暴雨,前者的垂直运动主要由低层动力强迫和热力强迫共同造成,在低层触发和加强垂直运动,而后者的垂直运动主要由中低层的热力强迫和低层动力强迫引起,在中层加强垂直运动。垂直运动空间层次分布的差异可能是导致郑州地区更易于出现低质心、高效率的短时强降水的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1.7”暴雨 “75.8”暴雨 水汽输送 垂直运动 q矢量散度
下载PDF
鲁西北持续性暴雨非地转湿Q矢量分析 被引量:2
9
作者 高留喜 刘畅 +2 位作者 杨晓霞 万明波 李静 《海洋气象学报》 2018年第3期75-82,共8页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NECP/NCAR提供的1°×1°FNL全球再分析资料,对2012年鲁西北一次持续性暴雨进行了湿Q矢量方法诊断分析。结果表明:此次持续暴雨出现在有利的环流背景下,降水区域集中并有明显的中尺度特征,湿Q矢量方法是...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NECP/NCAR提供的1°×1°FNL全球再分析资料,对2012年鲁西北一次持续性暴雨进行了湿Q矢量方法诊断分析。结果表明:此次持续暴雨出现在有利的环流背景下,降水区域集中并有明显的中尺度特征,湿Q矢量方法是分析强降水落区很好的工具;925~850 h Pa湿Q矢量散度与强降水落区有较好的对应关系,但暴雨并不总是出现在湿Q矢量散度负值区中心,有时出现在湿Q矢量散度梯度大的负值区一侧;700 h Pa湿Q矢量涡度正值中心与散度负值重叠的区域是中尺度低值系统发展有利的区域,与未来6~12 h暴雨落区有很好的对应;湿Q矢量锋生函数差值预报强降水落区明显优于锋生函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q矢量 暴雨 散度 锋生
下载PDF
广西“98.6”暴雨过程的Q矢量分析及落区预报 被引量:2
10
作者 李向红 《广西气象》 2000年第1期30-32,共3页
应用 Q矢量理论对 1998年广西 6月 16~ 2 6日连续性暴雨过程进行诊断分析 ,共分析了 11个时次的 85 0h Pa Q矢量散度、锋生函数等诊断场 ,揭示了广西“98.6”连续性暴雨期间 Q矢量散度场和锋生函数场的分布特征 ,以及与中低空主要天气... 应用 Q矢量理论对 1998年广西 6月 16~ 2 6日连续性暴雨过程进行诊断分析 ,共分析了 11个时次的 85 0h Pa Q矢量散度、锋生函数等诊断场 ,揭示了广西“98.6”连续性暴雨期间 Q矢量散度场和锋生函数场的分布特征 ,以及与中低空主要天气系统和暴雨带之间的时空配置关系 ,指出 Q矢量散度场对广西“98.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q矢量散度 锋生函数 暴雨落区 降水预报 暴雨
下载PDF
Analysis of a Wenzhou-Hitting Exceptionally Strong Rainstorm Associated with a Typhoon Inverted Trough in September,1999
11
作者 郑峰 《Marine Science Bulletin》 CAS 2010年第1期39-47,共9页
Using T106 numerical products, MM5 simulations in conjunction of Q-vector scheme-computed NCEP results, observations and satellite cloud images, study is undertaken for an exceptionally intense rainstorm event afflict... Using T106 numerical products, MM5 simulations in conjunction of Q-vector scheme-computed NCEP results, observations and satellite cloud images, study is undertaken for an exceptionally intense rainstorm event afflicting the Wenzhou region of Zhejiang province far away from the tropical storm center happening early on the morning of September 4, 1999 (TS9909 hereinafter). Evidence suggests that, like previously-studied typhoons landing in autumn south of Xiamen to the eastern part of Guangdong, TS9909 has an inverted trough in the central south of the coastal belt of Zhejiang province that produces the rainstorm from the meso convective complex (MCC) on the warm, moist shear inside; the time and order of the magnitude of the rainfall are bound up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pattern of strong Q-vector divergence gradients during the event for the study area; the NE - SW coastline and the unique topography of the Yandang mountains inside the region are favorable for air lifting are the major contributors to the torrential rai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ong-distance-away typhoon rainstorm inverted trough MCC q-vector divergence gradient
下载PDF
污染物跨界输送对珠三角旱季霾的影响过程研究
12
作者 王安琪 盛立芳 +2 位作者 曹子淇 王文彩 孙即霖 《湖南生态科学学报》 CAS 2017年第1期20-30,共11页
利用EOF分析方法和HYSPLIT-4轨迹模式对珠江三角洲2005-2015年旱季共251个霾日的天气形势及气团后向轨迹进行聚类,分析了外源污染物跨界输送对珠三角旱季霾发生的影响过程.以2015年1月20日为典型霾日个例,从天气学和物质输送角度对该个... 利用EOF分析方法和HYSPLIT-4轨迹模式对珠江三角洲2005-2015年旱季共251个霾日的天气形势及气团后向轨迹进行聚类,分析了外源污染物跨界输送对珠三角旱季霾发生的影响过程.以2015年1月20日为典型霾日个例,从天气学和物质输送角度对该个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引起珠三角地区旱季霾发生的外源污染物主要来自珠三角以北的中国大陆地区.霾形成过程中,华北地区700 h Pa高压脊前负涡度平流对应海平面至850 h Pa均有一高压系统,高压东北向气流有利于污染物由从长三角地区输送至珠三角地区.长三角地区平均空气质量通量为负,有质量输出;珠三角地区平均空气质量通量为正,有质量输入.珠三角地区在高压影响的下沉气流控制下,Q矢量散度为正,污染物易积聚成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界输送 天气形势 垂直运动 q矢量散度
下载PDF
准地转Q矢量在2008年夏季内蒙古一次大雨过程中的应用
13
作者 闫宾 卢士庆 《内蒙古气象》 2009年第4期7-9,共3页
文章使用T213风场及温度场资料、6小时地面观测资料,对2008年7月11日前后内蒙古地区的一次降水过程中的Q矢量散度场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Q矢量散度的负值区对内蒙古地区的降水落区有着较好的对应关系。
关键词 内蒙古地区 沙尘暴 标准 个例谱
下载PDF
一次鞍型场环流背景下高原东部切变线降水的湿Q矢量诊断分析 被引量:29
14
作者 李山山 李国平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317-329,共13页
利用NCEP1°×1°再分析资料和中国自动气象站与CMORPH融合的逐时降水资料,采用非地转湿Q矢量和水汽通量散度,对2013年7月28—29日一次高原东部切变线引起的强降水进行了诊断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强的辐合切变线沿着变形场的... 利用NCEP1°×1°再分析资料和中国自动气象站与CMORPH融合的逐时降水资料,采用非地转湿Q矢量和水汽通量散度,对2013年7月28—29日一次高原东部切变线引起的强降水进行了诊断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强的辐合切变线沿着变形场的拉伸轴分布,切变线位于上升区和下沉区之间。500 h Pa非地转湿Q矢量与未来6 h的累积降水中心有很好的对应关系。水汽通量散度场显示水汽辐合带基本位于切变线上,风场的分布对水汽的辐合作用尤为重要。水汽辐合带和非地转湿Q矢量辐合带的重叠区对强降水落区有较好的指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切变线 变形场 非地转湿q矢量 水汽通量散度
下载PDF
非地转湿Q矢量在北上台风“桃芝”造成山东大暴雨中的应用 被引量:15
15
作者 高留喜 丛春华 李本亮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533-538,共6页
利用非地转湿Q矢量方法诊断分析了北上台风"桃芝"减弱后的低压造成的山东半岛2001年8月1日的大暴雨过程。结果表明:非地转湿Q矢量散度负值区与暴雨落区有很好的对应关系,低层925hPa非地转湿Q矢量散度对未来6~12h的强降水有... 利用非地转湿Q矢量方法诊断分析了北上台风"桃芝"减弱后的低压造成的山东半岛2001年8月1日的大暴雨过程。结果表明:非地转湿Q矢量散度负值区与暴雨落区有很好的对应关系,低层925hPa非地转湿Q矢量散度对未来6~12h的强降水有较好的指示意义,明显优于常用的诊断物理量散度、水汽通量散度。925hPa层次增温、增湿明显,可能是非地转湿Q矢量在这次台风暴雨中925hPa层次比850hPa具有指示意义的部分原因。可见非地转湿Q矢量是预报山东暴雨的一种有效工具,在山东暴雨、大暴雨天气过程预报分析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为山东的暴雨预报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地转湿q矢量 台风“桃芝” 暴雨 散度
下载PDF
川东北涡暴雨的环境场及Q矢量分析 被引量:25
16
作者 郁淑华 骆红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1期70-77,共8页
通过对1973—1985年5—9月700 hPa上四川盆地东北部出现的低涡的分析,发现川东北涡是造成三峡地区区域性暴雨的重要影响系统之一,尤其是切变类川东北涡,有利于川东北涡生成的环境场是500 hPa上盆地东北部处于高压脊前西北气流和副高外... 通过对1973—1985年5—9月700 hPa上四川盆地东北部出现的低涡的分析,发现川东北涡是造成三峡地区区域性暴雨的重要影响系统之一,尤其是切变类川东北涡,有利于川东北涡生成的环境场是500 hPa上盆地东北部处于高压脊前西北气流和副高外围西南气流的交汇处,700 hPa盆地内有切变线通过。文中还对一次川东北涡暴雨过程进行了Q矢量分析,发现在川东北涡形成前12—24小时内盆地上空500 hPa维持—Q矢量辐合带,低涡发生在其生成前24小时内对流层中、低层Q矢量散度的辐合重叠区内,从而为预报低涡的生成、维持提供了有益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东 北涡 暴雨 环境场 q矢量分析
下载PDF
河南省两次春季暴雨过程的对比 被引量:25
17
作者 胡燕平 梁钰 +2 位作者 程锦霞 单铁良 惠付梅 《气象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646-651,共6页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和NCEP1°×1°再分析资料对2008和2009年春季河南出现的两次区域暴雨过程进行了诊断对比分析。结果表明:500 hPa低槽、中低空切变、地面气旋是这两次过程共同的影响系统。Q矢量辐合和上升运动为两次春季...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和NCEP1°×1°再分析资料对2008和2009年春季河南出现的两次区域暴雨过程进行了诊断对比分析。结果表明:500 hPa低槽、中低空切变、地面气旋是这两次过程共同的影响系统。Q矢量辐合和上升运动为两次春季暴雨的发生提供了有利的动力条件。两次过程的水汽均集中在800 hPa以下,主要是低层和边界层的水汽辐合,强的水汽输送和水汽辐合对暴雨的产生有非常重要的贡献。两次过程的大气层结均表现为对流稳定,这点与夏季暴雨有明显的区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暴雨 q矢量散度 水汽通量散度
下载PDF
一次东风波中尺度暴雨的Q矢量与MM5预测能力对比 被引量:12
18
作者 郑峰 寿绍文 《干旱气象》 2005年第1期45-48,共4页
利用NCEP 1°×1°再分析资料对2001年8月3~4日的浙南闽北的东风波暴雨过程进行了分析。根据Q矢量散度分析讨论了这次过程中的暴雨演变以及东风波诱生中尺度低涡发生发展的原因。同时,利用中尺度有限区域模式MM5V2对该东... 利用NCEP 1°×1°再分析资料对2001年8月3~4日的浙南闽北的东风波暴雨过程进行了分析。根据Q矢量散度分析讨论了这次过程中的暴雨演变以及东风波诱生中尺度低涡发生发展的原因。同时,利用中尺度有限区域模式MM5V2对该东风波诱生中尺度低涡进行模拟。结果表明:Q矢量散度大值中心强度和位置的演变较好反映了暴雨落区和中尺度低涡的诱生,其预示能力较MM5V2预报的准确率高,将中尺度模式和Q矢量计算结合起来可以提高风暴路径和雨区的预报准确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风波 中尺度低涡 q矢量散度 MM5模拟 暴雨
下载PDF
各非地转Q矢量之间的定量比较 被引量:6
19
作者 岳彩军 寿亦萱 +2 位作者 寿绍文 曾刚 王咏青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608-618,共11页
结合“海棠”台风在2005年7月19日08:00~20日08:00再次登陆福建省24h期间所造成的降水过程,在WRF模式成功地模拟了此次降水过程的基础上,利用模式模拟输出结果,通过计算900~600hPaQ矢量散度的气柱平均值、Q矢量散度强迫产生的降... 结合“海棠”台风在2005年7月19日08:00~20日08:00再次登陆福建省24h期间所造成的降水过程,在WRF模式成功地模拟了此次降水过程的基础上,利用模式模拟输出结果,通过计算900~600hPaQ矢量散度的气柱平均值、Q矢量散度强迫产生的降水场,定量比较分析了非地转干Q矢量、非地转湿Q矢量及改进的湿Q矢量的诊断能力差异,结果表明:(1)非地转干Q矢量、非地转湿Q矢量及改进的湿Q矢量散度辐合场,对同期模拟雨区都具有一定指示作用,同时,非地转湿Q矢量和改进的湿Q矢量的散度辐合强度都较非地转干Q矢量散度辐合强度强,且改进的湿Q矢量散度辐合强度强于非地转湿Q矢量散度辐合强度,尤其是在主雨区表现的更为明显。相对来讲,改进的湿Q矢量散度辐合场对雨区的反映能力最强。(2)非地转湿Q矢量散度与改进的湿Q矢量散度强迫产生的降水范围几乎相同,且明显较非地转干Q矢量散度强迫产生的雨区范围大,相对来讲,与同期模拟降水场的雨区更接近。改进的湿Q矢量散度强迫产生的降水强度最强,非地转湿Q矢量散度强迫次之,非地转干Q矢量散度强迫产生的降水强度最弱。三种Q矢量散度强迫产生的降水强度都明显弱于同期模式模拟的降水强度,相对来讲,改进的湿Q矢量散度强迫产生的降水强度更接近于模拟的降水强度。(3)三种Q矢量散度场以及强迫产生的降水场之间的差异,充分表明此次台风降水过程中伴有大量的大尺度稳定水汽凝结潜热和对流水汽凝结潜热释放,考虑了水汽凝结潜热加热作用的非地转湿Q矢量与改进的湿Q矢量,对降水反映能力均较非地转干Q矢量有所改进,尤其是后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地转干q矢量 改进的非地转湿q矢量 q矢量散度 q矢量散度强迫产生的降水量
下载PDF
垂直螺旋度的拓展研究及应用 被引量:9
20
作者 岳彩军 曹钰 李小凡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281-1288,共8页
垂直螺旋度Hp由垂直速度和垂直涡度构成,反映涡度的垂直平流。通过尝试将Q矢量引入垂直螺旋度进行研究,即基于Q矢量散度和垂直涡度构造出一种新型垂直螺旋度HQ。HQ为Hp的拓展形式,二者差别主要在于计算HQ时无需求解垂直速度。同时,结合... 垂直螺旋度Hp由垂直速度和垂直涡度构成,反映涡度的垂直平流。通过尝试将Q矢量引入垂直螺旋度进行研究,即基于Q矢量散度和垂直涡度构造出一种新型垂直螺旋度HQ。HQ为Hp的拓展形式,二者差别主要在于计算HQ时无需求解垂直速度。同时,结合一次典型的江淮梅雨锋气旋暴雨过程研究,结果表明,HQ对降水落区及降水强度水平分布的不均匀性均具有较好的反映能力,且揭示出暴雨上空垂直涡度平流呈倾斜分布特征。进一步分析表明,对于垂直涡度而言,HQ三维空间分布特征与辐合的Q矢量散度有更多的相似性,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HQ与Q矢量散度联系更为密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垂直螺旋度 q矢量散度 垂直涡度 梅雨锋气旋暴雨 拓展研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