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8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超高强Q&P钢淬火温度对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9
1
作者 董辰 陈雨来 +1 位作者 江海涛 唐荻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121-123,152,共4页
研究了淬火温度对Q&P钢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并通过经验公式及CCE平衡的计算,确定出理论的最佳淬火温度,并与实验结果相对比。结果表明,随淬火温度升高马氏体量降低、奥氏体量升高,使得钢的强度降低,塑性升高,在250℃时能取得... 研究了淬火温度对Q&P钢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并通过经验公式及CCE平衡的计算,确定出理论的最佳淬火温度,并与实验结果相对比。结果表明,随淬火温度升高马氏体量降低、奥氏体量升高,使得钢的强度降低,塑性升高,在250℃时能取得较好的强塑积,与计算值较为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q&p 热处理 淬火温度 板条马氏体 残留奥氏体
下载PDF
配分温度对低碳高强Q&P钢组织及力学性能影响 被引量:19
2
作者 陈连生 杨栋 +3 位作者 田亚强 宋进英 魏英立 赵远 《材料热处理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55-59,共5页
采用光学显微镜、场发扫描电镜和X射线衍射仪研究了配分温度对低碳高强Q&P钢的组织演变规律,并分析了配分温度对其力学性能和残留奥氏体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实验用钢0.20C-1.28Mn-0.37Si经过Q&P处理后,随着配分温度的升高,其... 采用光学显微镜、场发扫描电镜和X射线衍射仪研究了配分温度对低碳高强Q&P钢的组织演变规律,并分析了配分温度对其力学性能和残留奥氏体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实验用钢0.20C-1.28Mn-0.37Si经过Q&P处理后,随着配分温度的升高,其抗拉强度逐渐降低,伸长率先升高后降低,在配分温度400℃时,强塑积达到最大22610 MPa·%;随配分温度的升高,析出的碳化物开始聚集长大,并消耗了马氏体中扩散的碳,使残留奥氏体的含量降低,残留奥氏体含量在400℃时达到最大的体积分数5.3%,试样拉伸断口形貌具有典型的韧窝状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配分温度 q&p 组织性能 残留奥氏体量
原文传递
新一代高强度淬火分配钢的研究和应用 被引量:17
3
作者 纪云航 冯伟骏 +1 位作者 王利 薛小怀 《钢铁研究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1-5,共5页
简要介绍了具有超高强度和较高伸长率的淬火分配(Q&P)钢的处理工艺、相关的理论模型和国内外的研究现状。指出在Q&P钢的处理工艺中,淬火温度的选择和抑制渗碳体析出的重要性,并探讨了Q&P钢在汽车上的可应用领域。
关键词 淬火分配钢 汽车 高强度
原文传递
锰含量和淬火温度对Q&P钢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6
4
作者 杨海峰 王利 +1 位作者 冯伟骏 芦凤桂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8期148-152,共5页
在C-Mn-Si系普通TRIP钢成分的基础上,设计了进一步提高锰含量的钢种,对两种钢进行Q&P处理,测试热处理后试样的力学性能和残余奥氏体的含量,并且用扫描电镜观察显微组织和拉伸断口形貌,采用热膨胀仪测试分配阶段的体积膨胀。结果表明... 在C-Mn-Si系普通TRIP钢成分的基础上,设计了进一步提高锰含量的钢种,对两种钢进行Q&P处理,测试热处理后试样的力学性能和残余奥氏体的含量,并且用扫描电镜观察显微组织和拉伸断口形貌,采用热膨胀仪测试分配阶段的体积膨胀。结果表明,不同锰含量的C-Mn-Si钢经Q&P处理后,室温组织中有不同含量的残余奥氏体,且都达到强度和塑性的较好配合;锰含量提高并选取合适的淬火温度后,残余奥氏体含量及稳定性提高,抗拉强度显著提升的同时保持了较高的伸长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淬火与分配钢 残余奥氏体 锰元素 淬火温度 力学性能
下载PDF
Q&P工艺对0.3C-1.35Mn-1.30Si钢力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4
5
作者 庄宝潼 唐荻 +1 位作者 江海涛 刘智 《材料热处理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34-38,共5页
研究了不同Q&P工艺参数对0.3C-1.35Mn-1.30Si钢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淬火温度主要影响马氏体的含量;配分温度与配分时间影响碳配分的程度,最终影响残留奥氏体的含量。微观组织的含量影响力学性能。伸长率的变化趋势与残留奥氏... 研究了不同Q&P工艺参数对0.3C-1.35Mn-1.30Si钢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淬火温度主要影响马氏体的含量;配分温度与配分时间影响碳配分的程度,最终影响残留奥氏体的含量。微观组织的含量影响力学性能。伸长率的变化趋势与残留奥氏体量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Q&P钢的塑性主要与残留奥氏体的含量有关,残留奥氏体中的含碳量为1.2%~1.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q&p 配分工艺 残留奥氏体 力学性能
原文传递
低碳硅-锰系Q&P钢的热处理工艺及实验室研究 被引量:13
6
作者 赵才 江海涛 +2 位作者 唐荻 赵松山 李辉 《金属热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56-59,共4页
在GLEEBLE3800热模拟机上模拟了低碳Si.Mn系Q&P(Quenching and Partitioning)钢的控冷热处理工艺。结果表明,Q&P钢具有高的抗拉强度(σb=1050MPa)和良好的塑性(δ=25%)。采用扫描和透射电镜进行了组织观察与分析,发现其组... 在GLEEBLE3800热模拟机上模拟了低碳Si.Mn系Q&P(Quenching and Partitioning)钢的控冷热处理工艺。结果表明,Q&P钢具有高的抗拉强度(σb=1050MPa)和良好的塑性(δ=25%)。采用扫描和透射电镜进行了组织观察与分析,发现其组织主要由板条马氏体和8%~15%的残留奥氏体组成,残留奥氏体呈膜状。利用XRD技术对残留奥氏体进行了定量分析并用扫描电镜进行了断口观察。结果表明,拉伸试样纤维区为比较典型的韧窝状形貌,体现出良好的韧性断裂特征,残留奥氏体在组织中起到了相变诱发塑性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q&p 板条马氏体 残留奥氏体 相变诱发塑性
下载PDF
考虑TRIP效应的QP980超高强度钢多相本构模型 被引量:12
7
作者 丁磊 林建平 +1 位作者 庞政 张铃 《塑性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23-26,共4页
Q&P钢是一种高强度高塑性的第三代先进高强度钢种,合理的微观组织结构和塑性变形过程中引发的相变诱导塑性,是决定其力学性能的关键因素。通过SEM观察确定QP980的微观组织为板条马氏体、铁素体和残余奥氏体的混合组织。由XRD实验测... Q&P钢是一种高强度高塑性的第三代先进高强度钢种,合理的微观组织结构和塑性变形过程中引发的相变诱导塑性,是决定其力学性能的关键因素。通过SEM观察确定QP980的微观组织为板条马氏体、铁素体和残余奥氏体的混合组织。由XRD实验测量得到QP980钢板在单向拉伸状态下不同应变量对其残余奥氏体转化量的影响规律,发现QP980中残余奥氏体的体积分数随应变量的增加呈非线性下降的趋势。根据O-C马氏体相变动力学模型,得出QP980中残余奥氏体含量和等效应变的关系函数。根据等功原理和混合硬化准则,建立了考虑TRIP效应的QP980多相本构模型,并与QP980单向拉伸实验得到的应力应变曲线对比,验证了该模型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q&p TRIp效应 O-C理论 多相本构模型
下载PDF
Q&P钢塑性变形机制及组织-性能研究 被引量:10
8
作者 赵才 江海涛 +2 位作者 唐荻 赵松山 程知松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9-23,共5页
研究淬火和碳再分配(Q&P)热处理工艺对低碳硅-锰系Q&P钢的显微组织及精细结构的影响,并和常规工艺实验进行对比。通过SEM,TEM分析,经Q&P工艺热处理后的钢板可获得板条马氏体和残余奥氏体两相组织,残余奥氏体呈膜状。利用XR... 研究淬火和碳再分配(Q&P)热处理工艺对低碳硅-锰系Q&P钢的显微组织及精细结构的影响,并和常规工艺实验进行对比。通过SEM,TEM分析,经Q&P工艺热处理后的钢板可获得板条马氏体和残余奥氏体两相组织,残余奥氏体呈膜状。利用XRD技术并结合软件编程的手段对残余奥氏体进行了定量分析。采用MTS万能拉伸机测定了其力学性能并进行了断口观察,拉伸试样纤维区为比较典型的韧窝状形貌,体现出良好的韧性断裂特征。结果表明:Q&P工艺处理后的钢板具有高的抗拉强度(1000MPa以上)和良好的塑性,残余奥氏体在组织中起到了相变诱发塑性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q&p 精细组织结构 力学性能 韧性断裂
下载PDF
配分时间对低碳高强Q&P钢组织及力学性能影响 被引量:11
9
作者 陈连生 赵远 +3 位作者 田亚强 宋进英 魏英立 杨栋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0期63-66,共4页
在普通C-Mn-Si系Q&P钢的成分基础上,设计了一种低碳的Q&P钢种,并通过金相显微镜、场发射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仪和拉伸实验等对低碳Q&P钢的组织性能以及配分时间对低碳Q&P钢组织性能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实验用... 在普通C-Mn-Si系Q&P钢的成分基础上,设计了一种低碳的Q&P钢种,并通过金相显微镜、场发射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仪和拉伸实验等对低碳Q&P钢的组织性能以及配分时间对低碳Q&P钢组织性能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实验用钢经过Q&P处理后,在配分时间为30 s时得到最佳的力学性能,抗拉强度为1340 MPa,伸长率为20%,强塑积达到最大26800 MPa·%;随配分时间的延长,抗拉强度和伸长率均逐渐降低;残余奥氏体含量在配分时间为30 s时达到最大值9.3%,随配分时间的延长,残余奥氏体量逐渐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配分时间 q&p 残余奥氏体 组织性能 强塑积
下载PDF
淬火、配分温度及时间对Q&P钢组织及力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1
10
作者 李辉 史春丽 +3 位作者 李烁 任建伟 江海涛 王福明 《金属热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106-110,共5页
采用扫描电镜、透射电镜等试验手段研究不同Q&P(Quenching and Partitioning)工艺对钢的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完全奥氏体化并采用Q&P工艺处理后Q&P钢的抗拉强度为1399~1670 MPa,断后伸长率为13.92%~17.24%;... 采用扫描电镜、透射电镜等试验手段研究不同Q&P(Quenching and Partitioning)工艺对钢的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完全奥氏体化并采用Q&P工艺处理后Q&P钢的抗拉强度为1399~1670 MPa,断后伸长率为13.92%~17.24%;显微组织为马氏体和残留奥氏体,其中马氏体主要为板条状及少量分布在原奥氏体晶界处的块状。经EBSD统计分析:块状马氏体尺寸大小为1~3μm,是在第二次淬火过程中形成的新生马氏体;在相同淬火温度下,抗拉强度随配分时间的延长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适中的淬火温度(210℃)加上适中的配分时间(60 s)可获得最佳伸长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q&p 残留奥氏体 配分 新生马氏体
原文传递
Q&P钢在汽车上应用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9
11
作者 李卫红 赵磊 +3 位作者 李卫钊 闫喜鹏 刘浩 高鹏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6期68-70,73,共4页
基于Q&P980材料特性,分别从力学性能、成形性能及焊接性能进行分析,归纳了Q&P钢在车身工程应用的特点。结果表明,Q&P钢适合外形相对复杂、强度要求相对高的零件,并且对焊接工程化影响不大,可达到汽车轻量化的效果。
关键词 q&p TRIp 效应 成形性能 焊接性能
下载PDF
热成形钢22MnB5的Q&P工艺 被引量:7
12
作者 徐方毅 胡树兵 陈宇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365-371,共7页
采用盐浴法对热成形钢22MnB5进行了Q&P工艺(quenching and partitioningprocess)处理,研究了淬火终点温度、分配温度和分配时间对试验钢的显微组织、力学性能和残余奥氏体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Q&P工艺处理22MnB5钢的显微组织... 采用盐浴法对热成形钢22MnB5进行了Q&P工艺(quenching and partitioningprocess)处理,研究了淬火终点温度、分配温度和分配时间对试验钢的显微组织、力学性能和残余奥氏体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Q&P工艺处理22MnB5钢的显微组织主要为马氏体和残余奥氏体组织,同时有一定量的碳化物析出,随着淬火终点温度和分配温度的升高或分配时间的延长,马氏体和碳化物的微观形貌会发生变化;在淬火终点温度和分配温度为325℃,分配时间为60s时得到的试样强塑积最高,达到20435MPa.%;试样的拉伸断口都显示出良好的韧性断裂特征;XRD分析表明,在Q&P工艺处理后试验钢的残余奥氏体含量可达5.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q&p工艺 热成形钢 显微组织 力学性能
下载PDF
Si、Al元素对Q&P钢连续冷却的相变及组织影响 被引量:7
13
作者 陈雨来 董辰 +1 位作者 江海涛 唐荻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0-12,16,共4页
采用膨胀法结合金相-硬度法,在DIL-805热膨胀仪上测定了高硅及高铝Q&P钢的临界点。测定了不同冷却速度下的连续冷却转变膨胀曲线,并对比Al元素的加入对Q&P钢连续冷却转变产物的组织和硬度的影响。对制定高硅及高铝Q&P钢的... 采用膨胀法结合金相-硬度法,在DIL-805热膨胀仪上测定了高硅及高铝Q&P钢的临界点。测定了不同冷却速度下的连续冷却转变膨胀曲线,并对比Al元素的加入对Q&P钢连续冷却转变产物的组织和硬度的影响。对制定高硅及高铝Q&P钢的热处理工艺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q&p 连续冷却转变曲线 硬度
下载PDF
Q&P钢连续冷却过程的相变与组织研究 被引量:7
14
作者 李辉 米振莉 +2 位作者 赵才 江海涛 赵松山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39-41,共3页
在formastor热模拟试验机上研究了Q&P钢在不同连续冷却条件下的组织变化情况,用热膨胀法绘制了该钢的连续冷却转变曲线(CCT曲线)。用光镜对组织进行了观察,研究了Q&P钢的连续冷却转变过程及其对产物组织的影响。实验表明,随冷... 在formastor热模拟试验机上研究了Q&P钢在不同连续冷却条件下的组织变化情况,用热膨胀法绘制了该钢的连续冷却转变曲线(CCT曲线)。用光镜对组织进行了观察,研究了Q&P钢的连续冷却转变过程及其对产物组织的影响。实验表明,随冷却速度的增加,该钢铁素体、珠光体和贝氏体的相变开始温度和结束温度都趋于降低;只有当连续冷却速度在45℃/s左右时,才能抑制其他组织的析出,最终得到马氏体和残留奥氏体。该钢种CCT曲线的测定可以为新工艺的制定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q&p 热模拟 连续冷却转变曲线 组织
下载PDF
含3.5%Mn的超高强Q&P钢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 被引量:7
15
作者 吴智兵 王利 +1 位作者 钟勇 金学军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70-74,共5页
设计了新的Q&P钢成分0.2C-1.6Si-3.5Mn,研究了提高锰含量之后Q&P钢的组织及性能。对这一成分的冷轧薄板进行了Q&P工艺热处理,测定了不同配分时间下的力学性能和残余奥氏体体积分数,并通过SEM和TEM观察了显微组织。结果表明,... 设计了新的Q&P钢成分0.2C-1.6Si-3.5Mn,研究了提高锰含量之后Q&P钢的组织及性能。对这一成分的冷轧薄板进行了Q&P工艺热处理,测定了不同配分时间下的力学性能和残余奥氏体体积分数,并通过SEM和TEM观察了显微组织。结果表明,Q&P钢的抗拉强度达到1366~1476 MPa,伸长率为11.1%~15.8%。显微组织主要为高位错密度的板条状马氏体和分布其间的薄膜状残余奥氏体,配分时间过长会有一些碳化物析出。随配分时间的延长,残余奥氏体的体积分数逐渐增加,其中的碳含量也增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q&p 配分工艺 残余奥氏体 相变诱导塑性
下载PDF
热处理工艺对Q&P钢组织及力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7
16
作者 李辉 房洪杰 +2 位作者 代永娟 纪仁龙 孙杰 《金属热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67-170,共4页
对一种中碳中锰Q&P钢进行了研究,利用连退模拟试验机进行了热处理试验,测试了力学性能,观察了微观组织。试验结果表明,试验钢室温下组织为板条马氏体与残留奥氏体;随淬火冷却终止温度的提高,抗拉强度及伸长率均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 对一种中碳中锰Q&P钢进行了研究,利用连退模拟试验机进行了热处理试验,测试了力学性能,观察了微观组织。试验结果表明,试验钢室温下组织为板条马氏体与残留奥氏体;随淬火冷却终止温度的提高,抗拉强度及伸长率均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淬火冷却终止温度为210℃时,抗拉强度为1630 MPa,伸长率达到17.04%,具有最优力学性能;随配分温度升高,抗拉强度呈现下降趋势,而伸长率逐渐增大;配分温度为400℃,配分时间由10 s延长到120 s后,抗拉强度降低了57 MPa,而伸长率提高了2.9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q&p 微观组织 热处理 力学性能
原文传递
热变形+Q&P工艺处理钢的微观组织和硬度 被引量:6
17
作者 张玉杰 王存宇 +2 位作者 曹文全 时捷 张玉勤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188-190,168,共4页
在Gleeble-3800热模拟试验机上对一种低碳CrNi3Si2MoV钢进行了热变形+Q&P和Q&P两种工艺处理,探讨热变形对Q&P钢微观组织和硬度的影响,用SEM和TEM进行微观组织表征,用X-Ray测量残留奥氏体体积分数。结果表明,与Q&P工艺... 在Gleeble-3800热模拟试验机上对一种低碳CrNi3Si2MoV钢进行了热变形+Q&P和Q&P两种工艺处理,探讨热变形对Q&P钢微观组织和硬度的影响,用SEM和TEM进行微观组织表征,用X-Ray测量残留奥氏体体积分数。结果表明,与Q&P工艺处理的样品相比,热变形+Q&P工艺处理的样品残奥量提高8.1%,抗拉强度降低60 MPa,断后伸长率提高2.4%,热变形导致晶粒细化同时引入大量位错,利于提高Q&P工艺钢未转变奥氏体的稳定性,从而提高残留奥氏体量。热变形+Q&P工艺处理样品中,由于大量碳扩散到残留奥氏体中,导致钢的强度略有降低,而残奥量及其稳定性较高,其TRIP效应更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q&p 硬度 抗拉强度 马氏体 残留奥氏体
下载PDF
低碳硅锰系Q&P钢增塑机制及组织性能 被引量:6
18
作者 陈连生 赵远 +3 位作者 田亚强 宋进英 魏英立 杨栋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5-10,共6页
采用双相区保温-淬火-配分工艺对低碳硅锰钢进行处理,通过场发射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仪和拉伸实验等对该Q&P钢增塑机制及其组织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实验用钢经双相区保温-淬火-配分处理后,综合力学性能优于传统Q&P钢;双相... 采用双相区保温-淬火-配分工艺对低碳硅锰钢进行处理,通过场发射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仪和拉伸实验等对该Q&P钢增塑机制及其组织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实验用钢经双相区保温-淬火-配分处理后,综合力学性能优于传统Q&P钢;双相区合理的保温时间可以减少室温组织中二次淬火马氏体含量,以保证更好的塑性;实验用钢经Q&P工艺处理后室温残余奥氏体含量为4.9%,而经双相区保温-淬火-配分处理时,随着双相区保温时间的延长,室温残余奥氏体含量呈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在双相区720℃保温1500s再经Q&P处理后残余奥氏体含量达到最大值7.3%,综合力学性能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q&p 残余奥氏体 Mn配分 力学性能 强塑积
下载PDF
热处理工艺对Q&P钢微观组织及力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4
19
作者 董辰 江海涛 +2 位作者 陈雨来 唐荻 程知松 《上海金属》 CAS 2009年第4期1-5,共5页
Q&P(Quenching and Partitioning)超高强先进汽车用钢,具有优异的综合机械性能。采用井式盐浴炉模拟Q&P钢的热处理工艺,并对其组织性能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Q&P热处理工艺决定Q&P钢的组织和力学性能,Q&P钢强塑... Q&P(Quenching and Partitioning)超高强先进汽车用钢,具有优异的综合机械性能。采用井式盐浴炉模拟Q&P钢的热处理工艺,并对其组织性能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Q&P热处理工艺决定Q&P钢的组织和力学性能,Q&P钢强塑积可以达到32016 MPa%。其微观组织主要由板条马氏体和残留奥氏体组成,残留奥氏体呈膜状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q&p 热处理 板条马氏体 残留奥氏体 力学性能
下载PDF
低碳超高强度Q&P钢板的热处理工艺和组织性能 被引量:5
20
作者 董辰 江海涛 +2 位作者 陈雨来 唐荻 程知松 《特殊钢》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68-70,共3页
试验的Q&P(淬火和配分)钢(%:0.17C、1.40Si、1.48Mn、0.25Al)由7.5 kg真空感应炉冶炼,轧成1.0~1.5 mm钢板,采用井式盐浴炉模拟了试验Q&P钢的热处理工艺,经910℃奥氏体化,淬至200~245℃,20 s,升温至配分温度300~450℃,60~600... 试验的Q&P(淬火和配分)钢(%:0.17C、1.40Si、1.48Mn、0.25Al)由7.5 kg真空感应炉冶炼,轧成1.0~1.5 mm钢板,采用井式盐浴炉模拟了试验Q&P钢的热处理工艺,经910℃奥氏体化,淬至200~245℃,20 s,升温至配分温度300~450℃,60~600 s,快冷。结果表明,采用淬火245℃20 s,配分300~350℃≥300 s可保证碳原子由马氏体向残留奥氏体富集,试验钢具有高的强塑积(25 000~30000 M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q&p 热处理 组织 强度和塑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