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含Cu低碳钢Q&P工艺处理的组织性能与强化机理 被引量:23
1
作者 闫述 刘相华 +2 位作者 刘伟杰 蓝慧芳 吴红艳 《金属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917-924,共8页
在带钢连续退火实验机上,对一种含Cu低碳实验钢进行了Q&P处理,并使用扫描电镜、电子背散射衍射、X射线衍射、透射电镜及室温拉伸实验等手段对其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富Cu粒子可以在Q&P处理过程中析出,呈圆球... 在带钢连续退火实验机上,对一种含Cu低碳实验钢进行了Q&P处理,并使用扫描电镜、电子背散射衍射、X射线衍射、透射电镜及室温拉伸实验等手段对其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富Cu粒子可以在Q&P处理过程中析出,呈圆球形,直径多为9—20 nm,弥散分布于马氏体板条内部.根据Orowan机制,该析出相对强度的贡献量约为134 MPa.同时观察到,钢中残余奥氏体的形貌分布各异,主要有薄膜状、小颗粒状和大块状.实验钢的综合力学性能良好,强塑积可达21.2 GPa·%,抗拉强度达到1326 MPa,延伸率16.0%,其优异的综合力学性能主要得益于残余奥氏体的形变诱发相变,即TRIP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q&p处理 残余奥氏体 富Cu粒子 强塑积
原文传递
几种典型第三代汽车用先进高强度钢技术浅析 被引量:21
2
作者 刘永刚 潘红波 +1 位作者 詹华 迟志涛 《金属热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13-19,共7页
针对第一代先进高强度钢塑性低与第二代先进高强度钢成本高、工艺性较差,国内外对第三代先进高强度钢开展了大量研究。通过对相关报道分析,第三代先进高强度钢是以高强度BCC结构为基体,在基体上有一定量的较高稳定性FCC结构的复合组织... 针对第一代先进高强度钢塑性低与第二代先进高强度钢成本高、工艺性较差,国内外对第三代先进高强度钢开展了大量研究。通过对相关报道分析,第三代先进高强度钢是以高强度BCC结构为基体,在基体上有一定量的较高稳定性FCC结构的复合组织。对第三代先进高强度钢如δ-TRIP钢、DSHT工艺、纳米贝氏体钢、中锰TRIP钢、Q&P钢、HS-Q&P钢进行了介绍及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三代先进高强度钢 强塑积 亚稳奥氏体 TRIp 淬火-碳分配工艺
原文传递
Work Hardening Behavior and Stability of Retained Austenite for Quenched and Partitioned Steels 被引量:15
3
作者 Cun-yu WANG Ying CHANG +3 位作者 Jie YANG Wen quan CAO Han DONG Yi-de WANG 《Journal of Iron and Steel Research International》 SCIE EI CAS CSCD 2016年第2期130-137,共8页
Both microstrueture and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low alloy steels treated by quenching and partitioning (Q&P) process were examined. The mixed microstructure of martensite and large-fractioned retained austenite (... Both microstrueture and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low alloy steels treated by quenching and partitioning (Q&P) process were examined. The mixed microstructure of martensite and large-fractioned retained austenite (about 27.3%) was characterized and analyzed, excellent combinations of total elongation of 19% and tensile strength of 1 835 MPa were obtained, and three-stage work hardening behavior was demonstrated during tensile test. The en hanced mechanical properties and work hardening behavior were explained based on the transformation induced plas ticity effect of large fractioned austenit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qp process work hardening retained austenite MARTENSITE mechanical property TRIp effect
原文传递
Q&P工艺对0.3C-1.35Mn-1.30Si钢力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4
4
作者 庄宝潼 唐荻 +1 位作者 江海涛 刘智 《材料热处理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34-38,共5页
研究了不同Q&P工艺参数对0.3C-1.35Mn-1.30Si钢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淬火温度主要影响马氏体的含量;配分温度与配分时间影响碳配分的程度,最终影响残留奥氏体的含量。微观组织的含量影响力学性能。伸长率的变化趋势与残留奥氏... 研究了不同Q&P工艺参数对0.3C-1.35Mn-1.30Si钢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淬火温度主要影响马氏体的含量;配分温度与配分时间影响碳配分的程度,最终影响残留奥氏体的含量。微观组织的含量影响力学性能。伸长率的变化趋势与残留奥氏体量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Q&P钢的塑性主要与残留奥氏体的含量有关,残留奥氏体中的含碳量为1.2%~1.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q&p 配分工艺 残留奥氏体 力学性能
原文传递
配分时间对Q&P钢力学性能及显微组织的影响 被引量:8
5
作者 李辉 米振莉 +1 位作者 张华 赵奇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83-86,93,共5页
设计了一种中碳中锰Q&P(Quenching and partitioning)钢,基于热力学平衡理论计算分析了其相变过程,通过扫描电镜(SEM)、背散射电子衍射(EBSD)和透射电镜(TEM)研究了实验钢经不同热处理后的微观组织,测试了其力学性能,并采用X射线衍... 设计了一种中碳中锰Q&P(Quenching and partitioning)钢,基于热力学平衡理论计算分析了其相变过程,通过扫描电镜(SEM)、背散射电子衍射(EBSD)和透射电镜(TEM)研究了实验钢经不同热处理后的微观组织,测试了其力学性能,并采用X射线衍射仪(XRD)进一步分析了拉伸断裂前后残留奥氏体含量的演变规律。结果表明:室温下实验钢微观组织为板条状马氏体和弥散分布的残留奥氏体;残留奥氏体主要存在于马氏体板条之间和原始奥氏体晶界处;随配分时间延长,抗拉强度逐渐降低,延伸率呈现升高趋势;试样拉断后,断口处残留奥氏体含量在3.5%~4.5%之间,明显低于拉伸前的含量(6.94%~10.78%),说明大部分残留奥氏体在拉伸过程中发生了TRIP效应,提高了实验钢的塑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q&p工艺 微观组织 残留奥氏体 配分时间
下载PDF
含3.5%Mn的超高强Q&P钢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 被引量:7
6
作者 吴智兵 王利 +1 位作者 钟勇 金学军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70-74,共5页
设计了新的Q&P钢成分0.2C-1.6Si-3.5Mn,研究了提高锰含量之后Q&P钢的组织及性能。对这一成分的冷轧薄板进行了Q&P工艺热处理,测定了不同配分时间下的力学性能和残余奥氏体体积分数,并通过SEM和TEM观察了显微组织。结果表明,... 设计了新的Q&P钢成分0.2C-1.6Si-3.5Mn,研究了提高锰含量之后Q&P钢的组织及性能。对这一成分的冷轧薄板进行了Q&P工艺热处理,测定了不同配分时间下的力学性能和残余奥氏体体积分数,并通过SEM和TEM观察了显微组织。结果表明,Q&P钢的抗拉强度达到1366~1476 MPa,伸长率为11.1%~15.8%。显微组织主要为高位错密度的板条状马氏体和分布其间的薄膜状残余奥氏体,配分时间过长会有一些碳化物析出。随配分时间的延长,残余奥氏体的体积分数逐渐增加,其中的碳含量也增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q&p 配分工艺 残余奥氏体 相变诱导塑性
下载PDF
热成形钢22MnB5的Q&P工艺 被引量:7
7
作者 徐方毅 胡树兵 陈宇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365-371,共7页
采用盐浴法对热成形钢22MnB5进行了Q&P工艺(quenching and partitioningprocess)处理,研究了淬火终点温度、分配温度和分配时间对试验钢的显微组织、力学性能和残余奥氏体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Q&P工艺处理22MnB5钢的显微组织... 采用盐浴法对热成形钢22MnB5进行了Q&P工艺(quenching and partitioningprocess)处理,研究了淬火终点温度、分配温度和分配时间对试验钢的显微组织、力学性能和残余奥氏体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Q&P工艺处理22MnB5钢的显微组织主要为马氏体和残余奥氏体组织,同时有一定量的碳化物析出,随着淬火终点温度和分配温度的升高或分配时间的延长,马氏体和碳化物的微观形貌会发生变化;在淬火终点温度和分配温度为325℃,分配时间为60s时得到的试样强塑积最高,达到20435MPa.%;试样的拉伸断口都显示出良好的韧性断裂特征;XRD分析表明,在Q&P工艺处理后试验钢的残余奥氏体含量可达5.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q&p工艺 热成形钢 显微组织 力学性能
下载PDF
Q&P与Q&T工艺对TRIP600钢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3
8
作者 贾坤宁 杨晓伟 +2 位作者 廖行 董文 姜秋月 《金属热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05-107,共3页
研究了Q&P与Q&T工艺对TRIP600钢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利用拉伸试验机、XRD和金相显微镜进行了性能测试和组织分析,结果表明:经Q&P和Q&T工艺处理后的TRIP600钢显微组织由铁素体、马氏体和残留奥氏体组成。Q&P工艺... 研究了Q&P与Q&T工艺对TRIP600钢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利用拉伸试验机、XRD和金相显微镜进行了性能测试和组织分析,结果表明:经Q&P和Q&T工艺处理后的TRIP600钢显微组织由铁素体、马氏体和残留奥氏体组成。Q&P工艺处理试验钢的强塑积明显高于Q&T工艺的,当Q&P工艺的配分时间为60 min时,残留奥氏体的体积分数达到最大值,强塑积达到最佳22661.408 M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RIp600钢 q&p工艺 q&T工艺 强塑积 残留奥氏体
原文传递
1000MPa级高延伸率Q&P钢的实验室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周澍 钟勇 王利 《宝钢技术》 CAS 2015年第4期51-56,61,共7页
以C-Si-Mn系TRIP钢成分为基础,设计了四种不同Si和Mn含量的合金成分,并采用不同两相区奥氏体化温度的淬火—配分(Q&P)工艺进行处理,得到了兼具高强度和高塑性的Q&P钢。其中,当奥氏体化温度为820℃时,0.18C-1.8Si-2.2Mn(质量分数... 以C-Si-Mn系TRIP钢成分为基础,设计了四种不同Si和Mn含量的合金成分,并采用不同两相区奥氏体化温度的淬火—配分(Q&P)工艺进行处理,得到了兼具高强度和高塑性的Q&P钢。其中,当奥氏体化温度为820℃时,0.18C-1.8Si-2.2Mn(质量分数,%)钢和0.18C-1.8Si-2.5Mn钢在抗拉强度达到1 000 MPa以上的同时断后延伸率仍不低于20%,显示了极佳的强塑性结合。利用SEM和XRD等对热处理材料的显微组织进行了表征,结果显示,其显微组织为铁素体、板条马氏体和一定量的残余奥氏体,残余奥氏体多呈块状且被铁素体所包围,且奥氏体化温度为820℃时,材料中的残余奥氏体含量和平均碳浓度均较高。更多且稳定的残余奥氏体在变形过程中发生TRIP效应,可以在不显著降低材料强度的情况下更有效地改善材料的塑性,这也是四种试验用钢经820℃的Q&P工艺处理后显示出更佳强塑性结合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q&p工艺 残余奥氏体 马氏体 TRIp效应
下载PDF
Q&P工艺对60Mn2SiCr钢中超级贝氏体组织转变的影响 被引量:4
10
作者 郭明阳 吴化 +3 位作者 修文翠 韩英 李欣红 刘云旭 《材料热处理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168-172,共5页
采用电子显微分析方法及X射线衍射技术等研究了"淬火+分配"热处理工艺(Quenching and partitioning,简称Q&P工艺)对60Mn2Si Cr钢组织转变的影响。结果表明,由于Q&P工艺处理过程中少量马氏体组织所带来的晶体缺陷,有... 采用电子显微分析方法及X射线衍射技术等研究了"淬火+分配"热处理工艺(Quenching and partitioning,简称Q&P工艺)对60Mn2Si Cr钢组织转变的影响。结果表明,由于Q&P工艺处理过程中少量马氏体组织所带来的晶体缺陷,有利于非均匀形核,在促进超级贝氏体生成的同时还细化了组织;同时,由于碳在α相中具有高的化学势,引起产生自少量马氏体组织中的排碳,以及贝氏体铁素体形成时碳的短程扩散,导致残留奥氏体中碳含量有所增加,稳定性提高。其效果将会有利于改善超级贝氏体组织的强韧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q&p工艺 超级贝氏体 热力学
原文传递
Q&P处理对低碳钢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3
11
作者 韦清权 《铸造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1988-1989,共2页
对低碳钢进行淬火和碳再分配处理(简称Q&P处理),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和常温拉伸实验机等测试手段研究Q&P处理后低碳钢的组织与性能特点。结果表明,经Q&P处理后,低碳钢中的残余奥氏体组织有小颗粒状、薄膜状... 对低碳钢进行淬火和碳再分配处理(简称Q&P处理),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和常温拉伸实验机等测试手段研究Q&P处理后低碳钢的组织与性能特点。结果表明,经Q&P处理后,低碳钢中的残余奥氏体组织有小颗粒状、薄膜状及大块状等形态结构。其抗拉强度随配分时间的延长而逐渐降低,强塑积和伸长率则随着配分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q&p处理 残余奥氏体 组织 性能
下载PDF
Q&P工艺对TRIP800钢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
12
作者 徐方毅 胡树兵 陈宇 《材料热处理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95-101,共7页
采用盐浴法对Al含量较高的TRIP800钢进行了Q&P(quenching and partitioning)工艺处理,研究淬火终点温度和分配时间对试验钢的显微组织、力学性能和残留奥氏体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试验钢的显微组织为铁素体基体上分布着块状马氏体... 采用盐浴法对Al含量较高的TRIP800钢进行了Q&P(quenching and partitioning)工艺处理,研究淬火终点温度和分配时间对试验钢的显微组织、力学性能和残留奥氏体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试验钢的显微组织为铁素体基体上分布着块状马氏体或马氏体-奥氏体的混合组织,随着淬火终点温度的降低或分配时间的延长,马氏体或马-奥组织的微观形貌会发生变化;分配时间较短的试样综合力学性能更好,在淬火终点温度为250℃,分配时间为60 s时得到的试样强塑积最高,可达22238 MPa·%;试样的拉伸断口显示出良好的韧性断裂特征;在Q&P处理后试验钢的残留奥氏体含量大幅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qp工艺 TRIp 显微组织 力学性能
原文传递
Q&P工艺处理60Si2CrVA配分过程的碳化物析出行为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蒋佩洋 赵飞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A01期400-404,共5页
通过电解萃取技术获得不同Q&P工艺处理后的60Si2CrVA弹簧钢配分过程析出的碳化物,并结合XRD、SEM、EDS、TEM等方法对碳化物的析出行为进行分析研究,探讨60Si2CrVA的碳化物的演变规律。研究结果表明:随着配分温度的升高,碳化物颗粒... 通过电解萃取技术获得不同Q&P工艺处理后的60Si2CrVA弹簧钢配分过程析出的碳化物,并结合XRD、SEM、EDS、TEM等方法对碳化物的析出行为进行分析研究,探讨60Si2CrVA的碳化物的演变规律。研究结果表明:随着配分温度的升高,碳化物颗粒尺寸整体呈现增大的趋势;当配分温度达到360℃时,随着温度的升高小尺寸的碳化物数量增多,且有团簇的现象;配分过程中析出的碳化物类型有M7C3、MC以及M23C6;XRD分析结果显示当温度达到360℃时M7C3的衍射峰强度明显降低;60Si2CrVA的硬度随着配分温度的升高呈下降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60Si2CrVA弹簧钢 q&p工艺 碳化物演变
下载PDF
Q&P工艺对含铜马氏体不锈钢组织与性能的影响
14
作者 郭艳辉 王泽民 +1 位作者 付斌 曹学成 《铸造技术》 CAS 2018年第7期1559-1561,1570,共4页
对含铜马氏体不锈钢进行了Q&P热处理,研究了配分温度和时间对其组织与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通过Q&P热处理,含铜马氏体不锈钢中可以获得一定比例的残余奥氏体;配分温度升高,材料的残余奥氏体先增加后减少,而硬度和抗拉强度呈下... 对含铜马氏体不锈钢进行了Q&P热处理,研究了配分温度和时间对其组织与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通过Q&P热处理,含铜马氏体不锈钢中可以获得一定比例的残余奥氏体;配分温度升高,材料的残余奥氏体先增加后减少,而硬度和抗拉强度呈下降趋势;当温度超过400℃时,硬度和抗拉强度略有升高,伸长率不断增加。配分时间延长,抗拉强度先下降,伸长率升高;配分时间高于30 min后,抗拉强度略有上升。Q&P热处理后的马氏体不锈钢综合力学性能得到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q&p工艺 含铜马氏体不锈钢 残余奥氏体 力学性能
下载PDF
Q&P工艺在冷轧中锰钢中的应用
15
作者 代乐乐 江海涛 +1 位作者 尹鸿祥 刘再旺 《新技术新工艺》 2015年第9期74-77,共4页
利用热膨胀仪、SEM和TEM等设备和技术,对经过不同Q&P工艺处理的低碳高硅中锰钢(w(Mn)=7.6%)的组织和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与在奥氏体化相区退火(800℃)的Q&P工艺相比,在两相区退火(630~660℃)的Q&P工艺能够获得更好的组... 利用热膨胀仪、SEM和TEM等设备和技术,对经过不同Q&P工艺处理的低碳高硅中锰钢(w(Mn)=7.6%)的组织和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与在奥氏体化相区退火(800℃)的Q&P工艺相比,在两相区退火(630~660℃)的Q&P工艺能够获得更好的组织和力学性能;当退火温度为640℃时,能够获得最佳的延伸率和强塑积,强塑积最高可达到40GPa%。奥氏体化相区退火后的组织主要是马氏体和残余奥氏体,两相区退火后的组织主要是铁素体和残余奥氏体,室温下存在的亚稳态奥氏体所产生的TRIP效应能够有效提高材料的塑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q&p工艺 中锰钢 TRIp效应 残余奥氏体
下载PDF
Gleeble3500试验机模拟Q&P工艺
16
作者 刘智 庄宝潼 +1 位作者 唐荻 江海涛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2期187-190,共4页
实验Q&P钢(0.31C-1.32Si-1.35Mn)在Gleeble3500上模拟Q&P工艺,经900℃奥氏体化后淬火至290℃,保温15 s后升温至配分温度450℃,分别保温10、60和120 s后淬火至室温。为了解决在Gleeble3500上初始淬火过程中冷速不均的问题,本文... 实验Q&P钢(0.31C-1.32Si-1.35Mn)在Gleeble3500上模拟Q&P工艺,经900℃奥氏体化后淬火至290℃,保温15 s后升温至配分温度450℃,分别保温10、60和120 s后淬火至室温。为了解决在Gleeble3500上初始淬火过程中冷速不均的问题,本文采用分段淬火的方法。结果表明,采用改进淬火方法并且配分时间为60 s的实验钢,具有高的强塑积,并且组织中存在明显的板条马氏体及条间稳定的残余奥氏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q&p Gleeble3500 淬火过程 残余奥氏体
下载PDF
Q&P热处理工艺对含Cu TRIP钢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17
作者 梁孟甜 申勇峰 +1 位作者 薛文颖 卢兴超 《材料科学与工艺》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50-55,共6页
随着能源的短缺和环境污染的日益严重,汽车轻量化需求日益迫切,如何通过工艺及成分设计革新、获得兼具高强度和高塑性的钢板尤为重要.尝试将Cu作为合金元素加入TRIP钢中,采用淬火配分(Q&P)工艺对含Cu TRIP钢进行一步法和两步法热处... 随着能源的短缺和环境污染的日益严重,汽车轻量化需求日益迫切,如何通过工艺及成分设计革新、获得兼具高强度和高塑性的钢板尤为重要.尝试将Cu作为合金元素加入TRIP钢中,采用淬火配分(Q&P)工艺对含Cu TRIP钢进行一步法和两步法热处理,通过拉伸试验、X射线衍射分析、扫描电镜、透射电镜等实验手段,对热处理后的组织及性能进行测试和观察,探究了不同热处理工艺对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一步法处理后的显微组织为铁素体、马氏体和残余奥氏体,两步法处理后不仅包含上述3种组织,还含有贝氏体.一步法处理后,抗拉强度达2 200 MPa,拉伸延展率为15%,强塑积为33 GPa·%;两步法处理后综合力学性能优于一步法,在400℃等温5 min后,抗拉强度为1 300 MPa,拉伸延展率为43%,强塑积超过55 GPa·%.实验钢良好的综合力学性能得益于铁素体、马氏体/贝氏体和残余奥氏体的合理配比,变形过程中残余奥氏体的相变诱导塑性效应,以及马氏体位错与Cu粒子的交互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RIp q&p工艺 强塑积 残余奥氏体 富Cu粒子
下载PDF
低碳Si-Mn系Q&P钢不同配分时间的热处理工艺 被引量:17
18
作者 蒯振 陈银莉 +2 位作者 赵爱民 庄宝潼 曹嘉俐 《金属热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95-99,共5页
采用CCT-AY-Ⅱ热处理连退模拟机,研究了不同配分时间下,两相区退火温度淬火和碳再分配热处理工艺对低碳硅-锰系Q&P钢的显微组织、精细结构、力学性能及残留奥氏体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不同配分时间的两相区连续退火的Q&P... 采用CCT-AY-Ⅱ热处理连退模拟机,研究了不同配分时间下,两相区退火温度淬火和碳再分配热处理工艺对低碳硅-锰系Q&P钢的显微组织、精细结构、力学性能及残留奥氏体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不同配分时间的两相区连续退火的Q&P工艺室温组织为板条马氏体、铁素体、薄膜状或块状残留奥氏体;随配分时间的增加,钢的抗拉强度和残留奥氏体含量呈下降趋势,伸长率和强塑积呈上升趋势;当配分时间为300 s时,试验钢抗拉强度达到1000 MPa,其伸长率为27.3%,强塑积高达27 300 M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q&p工艺 板条马氏体 残留奥氏体 TRIp效应 配分时间
原文传递
低碳硅锰钢I&Q&P处理中C,Mn元素配分综合作用 被引量:13
19
作者 田亚强 张宏军 +3 位作者 陈连生 宋进英 魏英立 张健杨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32-38,共7页
采用EMPA,SEM和XRD等手段,研究低碳硅锰钢在双相区保温淬火(I&Q)、双相区保温+奥氏体化+盐浴配分(I&Q&P)和奥氏体化+盐浴配分(Q&P)工艺中的C,Mn元素配分行为及对残余奥氏体的综合作用。结果表明:经I&Q工艺处理后,... 采用EMPA,SEM和XRD等手段,研究低碳硅锰钢在双相区保温淬火(I&Q)、双相区保温+奥氏体化+盐浴配分(I&Q&P)和奥氏体化+盐浴配分(Q&P)工艺中的C,Mn元素配分行为及对残余奥氏体的综合作用。结果表明:经I&Q工艺处理后,得到马氏体、铁素体加少量残余奥氏体混合组织,C,Mn在马氏体中出现了富集,并且C富集程度高于Mn;经I&Q&P工艺处理后,C,Mn在板条马氏体中呈现不均匀分布,C的局部富集现象更明显,按C,Mn含量的不同,马氏体可分为"高C高Mn"、"高C低Mn"和"低C低Mn"3种;相比较Q&P工艺中只有C配分作用稳定残余奥氏体,I&Q&P工艺在C,Mn配分综合作用下,能得到更多的残余奥氏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碳硅锰钢 I&q&p工艺 C配分 Mn配分 综合作用
下载PDF
一步Q&P工艺对双马氏体钢微观组织与力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1
20
作者 李小琳 王昭东 《金属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537-544,共8页
研究了经一步淬火C配分(Q&P)工艺处理的双马氏体实验钢的微观组织与力学性能,并与经直接淬火及淬火回火(Q&T)工艺处理的实验钢进行对比,初步探讨了一步Q&P工艺对材料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显微组织主要由... 研究了经一步淬火C配分(Q&P)工艺处理的双马氏体实验钢的微观组织与力学性能,并与经直接淬火及淬火回火(Q&T)工艺处理的实验钢进行对比,初步探讨了一步Q&P工艺对材料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显微组织主要由板条马氏体、片状马氏体和板条间薄膜状残余奥氏体组成,且随着保温时间的延长,片状马氏体含量先增加后减小,残余奥氏体含量逐渐增大且趋于稳定.与传统的直接淬火及Q&T工艺相比,经一步Q&P工艺处理后的实验钢具有良好的综合力学性能,即具备高强度的同时也具备良好的塑性,其强塑积、抗拉强度和延伸率分别可达21774.2 MPa·%,1442 MPa和15.1%,且随着保温时间的延长,抗拉强度逐渐减小,延伸率逐渐增大且趋于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强钢 q&p工艺 马氏体 残余奥氏体 强塑积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