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Q方法:方法论视域下的内在张力与发展限度 被引量:3
1
作者 臧雷振 陈腾霄 《公共管理与政策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54-168,共15页
Q方法是一种以定性分析为主导的混合研究方法,用以探究行为者的态度、动机、感知、信念、偏好等,其本质是为了促进定量与定性研究方法的相互支持与补充。政策分析与公共行政研究中广泛涉及研究对象的主观态度分析,但Q方法在该领域内的... Q方法是一种以定性分析为主导的混合研究方法,用以探究行为者的态度、动机、感知、信念、偏好等,其本质是为了促进定量与定性研究方法的相互支持与补充。政策分析与公共行政研究中广泛涉及研究对象的主观态度分析,但Q方法在该领域内的学术关注度依然有限。本文基于范围界定综述(scopingreview)路径,在给定政策和实践背景下,从“科学引文索引核心”(WoS)数据库检索并筛选出48篇政策分析与公共行政领域内的Q方法应用文献,进行审查分析。审查内容主要包括作者选择使用Q方法的原因、议题选择、开发Q集、选择受试者、执行Q排序、量化分析与因子生成、结果定性阐释等方面。研究发现,在对存在社会争议的议题分析中,Q方法具有较大的理论潜力与实践价值,但也存在研究者对方法操作步骤不熟悉不规范、方法论自身不足等问题,这会直接影响到研究信度与效度,进而约束了Q方法的发展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q方法 范围界定综述 政策分析与公共行政 q排序 发展限度
原文传递
167名儿童亲子依恋性质评定及相关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3
2
作者 钟鑫琪 崔其亮 《中国实用儿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873-875,共3页
目的了解广东省部分地区(广州市和佛山市)2~6岁正常儿童的亲子依恋性质,探讨可能影响依恋关系的儿童气质、家庭特征、父母特征和情感氛围。方法2007年7至9月在广州市和佛山市抽取正常儿童共167名,利用幼儿依恋行为分类卡片(AQS)测试儿... 目的了解广东省部分地区(广州市和佛山市)2~6岁正常儿童的亲子依恋性质,探讨可能影响依恋关系的儿童气质、家庭特征、父母特征和情感氛围。方法2007年7至9月在广州市和佛山市抽取正常儿童共167名,利用幼儿依恋行为分类卡片(AQS)测试儿童与抚育者之间的亲子依恋类型,使用气质量表测量儿童自身气质,采用自编的《儿童依恋行为影响因素调查表》调查儿童的家庭特征、父母特征和情感氛围。结果167名2~6岁儿童中,114名(68.3%)形成安全型依恋,53名(31.7%)形成不安全型依恋,两者比为2.15: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儿童的亲子依恋安全性与母亲性格、家庭气氛和母亲感觉缺乏抚育儿童能力显著相关(P均<0.05)。结论广东省部分地区2~6岁正常儿童的亲子依恋性质以安全依恋为主。影响儿童亲子依恋安全性的因素有母亲性格、家庭气氛和母亲是否感觉抚养儿童能力缺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依恋 影响因素 幼儿依恋行为分类卡片 横断面研究
原文传递
幼儿依恋行为分类卡片在孤独症儿童中的初步试用 被引量:2
3
作者 钟鑫琪 崔其亮 静进 《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724-725,共2页
目的利用幼儿依恋行为分类卡片(attachment Q Sort,AQS)测试孤独症儿童的依恋性质,以了解其与正常儿童的差异。方法利用AQS对167名正常儿童和55名孤独症儿童的亲子依恋类型进行评定。结果1.正常儿童中安全依恋者占68.3%,不安全... 目的利用幼儿依恋行为分类卡片(attachment Q Sort,AQS)测试孤独症儿童的依恋性质,以了解其与正常儿童的差异。方法利用AQS对167名正常儿童和55名孤独症儿童的亲子依恋类型进行评定。结果1.正常儿童中安全依恋者占68.3%,不安全依恋者占31.7%;孤独症儿童中安全依恋者占29.1%,不安全依恋者占70.9%;正常儿童与孤独症儿童依恋分布比例的差异有显著性(X^2=26.16,P〈0.01)。2.正常幼儿和孤独症儿童依恋性质的分布都与性别无关(X^2=2.01,P〉0.05,X^2=0.06,P〉0.05),2组幼儿在不同年龄段的依恋类型比例均差异无显著性(X^2=2.18,P〉0.05.X^2=3.44,P〉0.05)。结论1.孤独症儿童的依恋类型则以不安全依恋为主,正常儿童的依恋类型以安全依恋型为主;2.正常儿童与孤独症儿童的亲子依恋件质与年龄、件别都无昂菩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幼儿依恋行为分类卡片 儿童 孤独症 横断面调查
原文传递
幼儿与成人依恋关系的特质和同伴交往能力的联系 被引量:26
4
作者 吴放 邹泓 《心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4期434-441,共8页
参加研究的被试是来自北京某公立幼儿园的78名幼儿和他们的母亲(78位)以及幼儿园老师(12位)。幼儿平均年龄为四岁十个月。用来测量亲子和师生依恋关系的工具是中文版的沃特斯-迪因儿童依恋行为分类卡片。儿童同伴交往能力用... 参加研究的被试是来自北京某公立幼儿园的78名幼儿和他们的母亲(78位)以及幼儿园老师(12位)。幼儿平均年龄为四岁十个月。用来测量亲子和师生依恋关系的工具是中文版的沃特斯-迪因儿童依恋行为分类卡片。儿童同伴交往能力用同伴间社会交往测量和教师的评分来评定。研究结果表明,亲子依恋和师生依恋关系的安全性与学前儿童的同伴交往能力有显著相关,依恋安全性得分高的幼儿具有较低的攻击性、乐于帮助别人、在群体中更受同伴喜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依恋关系 同伴交往能力 幼儿 成人
下载PDF
正畸医生与正畸患者对面部美学的评价及其差别 被引量:5
5
作者 周丝思 林新平 《口腔医学》 CAS 2014年第6期450-453,共4页
目的通过Q分类法来调查正畸医生与正畸患者对面部美学的评价及其差别,同时调查男性与女性对面部美学的评价及其差别。方法将96例正畸完成后的患者(男、女各48例)临床照片由20名经验丰富的正畸医生(男7名,女13名)和25例正畸患者(男13例,... 目的通过Q分类法来调查正畸医生与正畸患者对面部美学的评价及其差别,同时调查男性与女性对面部美学的评价及其差别。方法将96例正畸完成后的患者(男、女各48例)临床照片由20名经验丰富的正畸医生(男7名,女13名)和25例正畸患者(男13例,女12例)用Q分类法进行评价。Kappa检验和McNemar检验用来评估正畸医生和正畸患者之间,以及男女之间对面部美学评价是否一致和其差别。结果在对男性面部美观调查中,正畸医师与正畸患者的评价具有较高的一致性,男性与女性的评价具有较高的一致性。在对女性面部美观调查中,正畸医师与正畸患者的评价的一致性较差,男性与女性评价的一致性也较差。结论正畸医师与正畸患者对面部美观的评价基本一致;男性与女性对面部美学的评价基本不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部美学 q分类 美学评价
下载PDF
可能自我测量方法述评 被引量:2
6
作者 董晓静 刘雯雯 宫火良 《天中学刊》 2010年第6期130-133,共4页
Markus和Nurius在1986年正式提出可能自我的概念,希望自我、预期自我和恐惧自我是可能自我理论的横向结构,而过去自我、现在自我和未来自我是可能自我理论的纵向维度。目前,可能自我测量的方法主要有问卷法、结构访谈法、Q分类法、叙事... Markus和Nurius在1986年正式提出可能自我的概念,希望自我、预期自我和恐惧自我是可能自我理论的横向结构,而过去自我、现在自我和未来自我是可能自我理论的纵向维度。目前,可能自我测量的方法主要有问卷法、结构访谈法、Q分类法、叙事法等。测量可能自我的方法各有各的步骤、特点。研究者选择方法时易受自身对可能自我认知的影响,因此,在方法的选择上,研究者可考虑将不同评估方法结合适用,同时选用的被试要合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能自我 问卷法 结构访谈法 叙事法 视觉法
下载PDF
Ecological Landscape Planning Considering Landscape Aesthetics (Case Study: Part of Tehran-Qom Freeway)
7
作者 Hassan Darabi Shoukoofeh Sadat Razavi Azar Vaeziheir 《Open Journal of Ecology》 2017年第9期503-517,共15页
Visual quality is a significant issue in today’s modern world which needs to be evaluated. This assessment is based on the observer’s perception and sight of space and attempts to introduce the criteria of spatial d... Visual quality is a significant issue in today’s modern world which needs to be evaluated. This assessment is based on the observer’s perception and sight of space and attempts to introduce the criteria of spatial desirability in the landscape. Analysis of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visual quality and structural features of the landscape is an effective way of conducting cognitive research. For this purpose, the analysis of visual quality was considered by compiling measurement and evaluation criteria, based on the concept of user preferences, in the part of Tehran-Qom Freeway, near the northeastern side of Imam Khomeini International Airport (Iran). The main objective of this research is to present a strategic plan for preserving and restoring the ecological landscape, creating a sense of place in the region, emphasizing gradual changes in the landscape during the movement and considering its relation to landscape aesthetics. For this purpose, after the questionnaire was prepared, the classifying visual quality method (Q-Sort) was used. Finally, using the results obtained from landscape analysis, identifying the components which led to the lack of visibility of individuals, and by using the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s (GIS), the strategic design of the area was design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COLOGICAL LANDSCAPE Strategic Planning AESTHETICS Visual quality LANDSCAPE Perception q-sort
下载PDF
Affect regulation in psychoanalytic treatments of patients with a borderline personality disorder–psychoanalysis and psychodynamic psychotherapy–a comparison
8
作者 Dagmar Steinmair Guoruey Wong +2 位作者 Sophie Frantal Christine Rohm Henriette Löffler-Stastka 《World Journal of Psychiatry》 SCIE 2021年第12期1328-1345,共18页
BACKGROUND A recent meta-analysis has confirmed that the effects of psychotherapy on patients with borderline personality disorders(BPD)are still insufficiently understood.Evidence of differences between different typ... BACKGROUND A recent meta-analysis has confirmed that the effects of psychotherapy on patients with borderline personality disorders(BPD)are still insufficiently understood.Evidence of differences between different types of therapies has been questioned.AIM To study repetitive interaction patterns in patients with BPD undergoing either psychoanalysis or psychodynamic therapy.METHODS Psychoanalysis(PSA)or psychodynamic psychotherapy(PDT)was administered to 10 patients each,the two groups were matched.Therapy regimens were applied according to care as usual/manualized including quality control and supervision as usual.Randomization to one of the groups was done after baseline assessment.During classical PSA(n=10)and PDT(n=10),semiannually,recordings(audio or video)of five consecutive therapy sessions were taken over three years for an ex-post analysis.The patients'characteristics,such as affect parameters[Affect regulation and experience Q-sort(AREQ)],quality of object relations(quality of object relations scale)and personality traits[Shedler-Westen Assessment Procedure(SWAP-200)]were analyzed retrospectively by independent raters.Therapeutic action(psychotherapy process Q-sort)and affective(re)actions of the patients(AREQ)were then analyzed in relation to changes found in the patients'characteristics.RESULTS During the first year of therapy(PSA:n=10;PDT:n=9),the therapeutic method PSA was associated with significant improvements in the variable"SWAP Borderline",while in PDT change was not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to baseline(PSA:P=0.04;PDT:P=0.33).Long-term results and follow up was available for seven participants in PSA and for five in PDT after three years;change in SWAP borderline for the whole sample was not significant at this time point when confronting to baseline(P=0.545).However,differences between PSA and PDT were significant when analyzing the“mean change”in the SWAP Borderline variable after one year of therapy(P=0.024):PSA led to slightly increased BPD symptoms,while PDT to a decrease;for the lo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SYCHOANALYSIS Psychodynamic psychotherapy Borderline personality disorder Affect regulation Affect regulation and experience q-sort TRANSFERENCE
下载PDF
具有创造成就的科学家关于创造的概念结构 被引量:31
9
作者 张景焕 金盛华 《心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35-145,共11页
运用Q分类及多尺度分析方法,研究具有创造成就的科学家关于创造成就的概念结构。被试是30名来自物理、化学、数学、地学和生命科学领域的具有创造成就的科学家。研究发现,具有创造成就的科学家关于创造成就的概念结构由“成就取向/内心... 运用Q分类及多尺度分析方法,研究具有创造成就的科学家关于创造成就的概念结构。被试是30名来自物理、化学、数学、地学和生命科学领域的具有创造成就的科学家。研究发现,具有创造成就的科学家关于创造成就的概念结构由“成就取向/内心体验取向”、“主动进取/踏实肯干”两个维度构成;取得科学创造成就的重要特征是“成就取向”和“主动进取”。作者进一步讨论了主动进取对于取得创造性成就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具有创造成就的科学家 概念结构 q分类 多尺度分析
下载PDF
基于需求层次理论的薪酬分类与员工偏好研究 被引量:23
10
作者 贺伟 龙立荣 《商业经济与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40-48,共9页
文章以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为基础,从员工需求视角提出了经济性薪酬的四分类假设,根据员工偏好水平由高到低分别是生存类薪酬、保健类薪酬、合作类薪酬和自我实现类薪酬,运用Q分类技术对这一假设进行了实证检验。员工属性差异与薪酬偏好... 文章以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为基础,从员工需求视角提出了经济性薪酬的四分类假设,根据员工偏好水平由高到低分别是生存类薪酬、保健类薪酬、合作类薪酬和自我实现类薪酬,运用Q分类技术对这一假设进行了实证检验。员工属性差异与薪酬偏好关系的探索性研究结果发现:女性对集体合作类薪酬的偏好水平更高,男性对自我实现类薪酬更加偏好;此外,员工的受教育程度和职位层次对自我实现类薪酬的偏好水平有显著正向影响,月收入水平对该影响有部分中介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薪酬分类 薪酬偏好 q分类技术 需求层次理论
下载PDF
孤独症2~6岁患儿亲子依恋状况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3
11
作者 钟鑫琪 崔其亮 邹小兵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8期1436-1438,共3页
目的了解2~6岁孤独症患儿的亲子依恋特征,从家庭特征、父母特征和情感氛围等方面探讨孤独症患儿亲子依恋关系的可能影响因素。方法以2007年1-6月在中山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儿童发育行为中心就诊的55例孤独症患儿(男49例,女6例)及其父亲或... 目的了解2~6岁孤独症患儿的亲子依恋特征,从家庭特征、父母特征和情感氛围等方面探讨孤独症患儿亲子依恋关系的可能影响因素。方法以2007年1-6月在中山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儿童发育行为中心就诊的55例孤独症患儿(男49例,女6例)及其父亲或母亲为研究对象。使用中国版幼儿依恋行为分类卡片测试孤独症患儿的依恋类型。专业测试人员指导家长按照卡片内容与儿童实际行为的符合程度(最符合到最不符合)进行9级评分,将90张卡片分成9组,从最不符合到最符合,构成每组10张的分布。每个被试的儿童会得到一组90个原始分数,然后将原始分数与同期健康儿童依恋安全性指标进行相关分析,得出的相关系数即为该儿童的依恋安全性得分。相关系数高于同期健康儿童依恋相关系数的第33百分位数者为安全型依恋,反之为不安全型。采用自编的《幼儿家庭生活情况调查表》了解孤独症患儿的家庭特征、父母特征和情感氛围等因素,分析孤独症患儿安全型依恋的影响因素。结果 55例孤独症患儿中,安全型依恋者16例,占29.1%;不安全型依恋者39例,占70.9%。对孤独症患儿亲子依恋关系影响因素的研究发现,孤独症患儿入托月龄越早,产生安全型亲子依恋关系的可能性越大(OR=0.87,95%CI=0.76~0.99);家庭气氛越好,产生安全型亲子依恋关系的可能性越大(P=0.03)。结论孤独症患儿的亲子依恋类型以不安全型依恋为主,入托年龄和家庭气氛影响孤独症患儿安全型依恋的产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孤独症 依恋 幼儿依恋行为分类卡片 影响因素 横断面研究 儿童
原文传递
幼儿对图画书封面的审美偏好 被引量:2
12
作者 林琛琛 《幼儿教育(教育科学)》 2015年第12期12-15,共4页
本研究采用Q类混合实验法,探讨大班幼儿对图画书封面的偏好,分析绘画风格与色调等美术元素对幼儿偏好的影响。结果显示:(1)装饰性、幽默类绘画风格和暖色调的封面更容易受到幼儿的喜爱。(2)绘画风格与色调、绘画风格与性别等存... 本研究采用Q类混合实验法,探讨大班幼儿对图画书封面的偏好,分析绘画风格与色调等美术元素对幼儿偏好的影响。结果显示:(1)装饰性、幽默类绘画风格和暖色调的封面更容易受到幼儿的喜爱。(2)绘画风格与色调、绘画风格与性别等存在显著的交互作用。(3)女孩更喜欢写实、装饰性风格的封面,而男孩则偏爱抽象、幽默类风格的封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幼儿 图画书 封面 q分类 审美偏好
原文传递
Q-sort方法在提线玩偶产品设计中的应用
13
作者 周祺 丁柳 《包装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212-217,共6页
目的探究Q-sort方法在传统提线玩偶产品设计中的创新与应用。方法从现代化的游戏形式和现代玩具设计的发展趋势入手,通过Q-sort方法提取提线玩偶的隐性特征,将这些隐性特征与现代趣味性电子玩具的设计方法及现代益智类游戏的游戏形式相... 目的探究Q-sort方法在传统提线玩偶产品设计中的创新与应用。方法从现代化的游戏形式和现代玩具设计的发展趋势入手,通过Q-sort方法提取提线玩偶的隐性特征,将这些隐性特征与现代趣味性电子玩具的设计方法及现代益智类游戏的游戏形式相结合,设定该提线玩偶游戏玩具的游戏规则和总体功能,并分析其关键技术与实现手段。结论传统提线玩偶文化产物与现代设计理念的结合,不仅在设计上创新突破,达到增强产品趣味性与刺激性的目的,同时在实际应用中也能满足儿童在心智方面发展的需求,使儿童从寓教于乐之中受益。融合了现代设计理念和技巧的提线玩偶游戏玩具构建了现代游戏玩具设计的新风格,对于提升传统提线玩偶的内在价值,传播文化信息,弘扬民族特色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q-sort方法 提线玩偶 游戏 玩具设计 创新设计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