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含Cu低碳钢Q&P工艺处理的组织性能与强化机理 被引量:23
1
作者 闫述 刘相华 +2 位作者 刘伟杰 蓝慧芳 吴红艳 《金属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917-924,共8页
在带钢连续退火实验机上,对一种含Cu低碳实验钢进行了Q&P处理,并使用扫描电镜、电子背散射衍射、X射线衍射、透射电镜及室温拉伸实验等手段对其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富Cu粒子可以在Q&P处理过程中析出,呈圆球... 在带钢连续退火实验机上,对一种含Cu低碳实验钢进行了Q&P处理,并使用扫描电镜、电子背散射衍射、X射线衍射、透射电镜及室温拉伸实验等手段对其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富Cu粒子可以在Q&P处理过程中析出,呈圆球形,直径多为9—20 nm,弥散分布于马氏体板条内部.根据Orowan机制,该析出相对强度的贡献量约为134 MPa.同时观察到,钢中残余奥氏体的形貌分布各异,主要有薄膜状、小颗粒状和大块状.实验钢的综合力学性能良好,强塑积可达21.2 GPa·%,抗拉强度达到1326 MPa,延伸率16.0%,其优异的综合力学性能主要得益于残余奥氏体的形变诱发相变,即TRIP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q&p处理 残余奥氏体 富Cu粒子 强塑积
原文传递
Q&P处理低碳中锰钢的显微组织与力学性能 被引量:6
2
作者 冯树明 万德成 +2 位作者 王亚婷 李杰 崔岩 《金属热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69-74,共6页
对含硅的低碳中锰钢进行Q&P处理,获得了回火马氏体、新生马氏体和残留奥氏体的混合组织,利用SEM、TEM、XRD和拉伸试验机等检测手段研究不同热处理工艺下微观组织结构及力学性能。结果表明,随着淬火温度的提高,试验钢的抗拉强度先降... 对含硅的低碳中锰钢进行Q&P处理,获得了回火马氏体、新生马氏体和残留奥氏体的混合组织,利用SEM、TEM、XRD和拉伸试验机等检测手段研究不同热处理工艺下微观组织结构及力学性能。结果表明,随着淬火温度的提高,试验钢的抗拉强度先降低后升高,屈服强度则一直降低,总伸长率先升高后降低。淬火温度为250℃时,试验钢的综合力学性能最好,抗拉强度为1331 MPa,断后伸长率为17. 3%,强塑积可达23 GPa·%。这主要是由于组织中一定比例的膜状残留奥氏体发挥TRIP效应,拉伸变形阶段表现出持续的加工硬化能力,获得更好的强塑匹配。淬火温度为270℃时,由于残留奥氏体的稳定性降低,组织内存在大量新生马氏体,使塑性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q&p处理 淬火温度 残留奥氏体 力学性能
原文传递
Q&P工艺对1000 MPa级高强钢组织与性能的影响
3
作者 郭呈宇 张哲 +3 位作者 张弛 代春朵 侯华兴 李江文 《金属热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67-73,共7页
通过扫描电镜组织观察并结合Gleeble热模拟试验,对两种化学成分不同的1000 MPa级高强钢在盐浴Q&P处理过程中的组织转变进行分析,进一步结合力学性能与XRD位错密度计算,分析组织转变对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试验高强度钢在盐浴Q&... 通过扫描电镜组织观察并结合Gleeble热模拟试验,对两种化学成分不同的1000 MPa级高强钢在盐浴Q&P处理过程中的组织转变进行分析,进一步结合力学性能与XRD位错密度计算,分析组织转变对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试验高强度钢在盐浴Q&P处理过程中发生两阶段相变,盐浴配分过程对第一阶段相变形成的板条马氏体起到回火效果,形成了存在强度差异的复相回火板条马氏体组织,使得两种试验钢屈强比均不高于0.87。随盐浴淬火温度升高,屈服强度与屈强比降低,随配分温度升高,强度和屈强比变化不大。在450℃盐浴配分时,板条马氏体组织部分分解,位错密度降低,导致强度明显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强钢 q&p处理 组织 屈强比 强度
原文传递
Q&P处理对低碳钢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3
4
作者 韦清权 《铸造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1988-1989,共2页
对低碳钢进行淬火和碳再分配处理(简称Q&P处理),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和常温拉伸实验机等测试手段研究Q&P处理后低碳钢的组织与性能特点。结果表明,经Q&P处理后,低碳钢中的残余奥氏体组织有小颗粒状、薄膜状... 对低碳钢进行淬火和碳再分配处理(简称Q&P处理),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和常温拉伸实验机等测试手段研究Q&P处理后低碳钢的组织与性能特点。结果表明,经Q&P处理后,低碳钢中的残余奥氏体组织有小颗粒状、薄膜状及大块状等形态结构。其抗拉强度随配分时间的延长而逐渐降低,强塑积和伸长率则随着配分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q&p处理 残余奥氏体 组织 性能
下载PDF
一种可适用于Q&P处理的热成形钢的组织与力学性能 被引量:2
5
作者 王成林 李伟 金学军 《金属热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6,共6页
在商用热成形钢B1500HS成分基础上,通过提高Si含量获得一种可适用于淬火-配分(Q&P)处理的新钢种,研究了其Q&P处理后的微观组织与力学性能。采用光学电镜(O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对材料的微观组织进行观察分析,采用磁性法(PPM... 在商用热成形钢B1500HS成分基础上,通过提高Si含量获得一种可适用于淬火-配分(Q&P)处理的新钢种,研究了其Q&P处理后的微观组织与力学性能。采用光学电镜(O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对材料的微观组织进行观察分析,采用磁性法(PPMS)测定残留奥氏体含量。结果表明,Si含量高的钢经Q&P处理后得到板条马氏体+残留奥氏体组织,而低Si含量钢为全马氏体组织。不同Si含量材料的力学性能差别明显,Si含量由0.25wt%提高至0.89wt%时,屈服强度和抗拉强度提高约80-150 MPa,且Si含量高的钢对Q&P处理的温度和时间条件比低Si含量钢更敏感。结果显示Si含量较低的钢进行不同条件的Q&P处理后,材料的强塑积基本不变,而Si含量的提高使热成形钢适于进行Q&P处理,260℃×300 s条件下获得强塑积高于20 GPa·%的综合力学性能,比水淬试样强塑积高约7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含量 热成形钢 q&p处理 微观组织 力学性能
原文传递
低碳硅锰钢的Q&P热处理工艺 被引量:5
6
作者 郭艳辉 付斌 邓想涛 《金属热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24-27,共4页
研究了Q&P工艺对添加硅和锰的低碳钢组织性能的影响。通过X射线衍射仪、电子背散射衍射技术、拉伸试验等对不同Q&P工艺参数条件下试验钢的组织和性能进行了测试分析。结果表明,经过Q&P工艺热处理后,试验钢中形成了一定比例... 研究了Q&P工艺对添加硅和锰的低碳钢组织性能的影响。通过X射线衍射仪、电子背散射衍射技术、拉伸试验等对不同Q&P工艺参数条件下试验钢的组织和性能进行了测试分析。结果表明,经过Q&P工艺热处理后,试验钢中形成了一定比例的纳米级的残留奥氏体。随着配分温度的升高,试验钢中残留奥氏体含量升高,抗拉强度降低,伸长率增加。配分温度为450℃时,随着配分时间的增加,试验钢中残留奥氏体含量先增加后降低,在配分时间为20 s时达到最大值,但抗拉强度降低,伸长率呈增加趋势。强塑积在450℃配分20s时最大,与残留奥氏体含量变化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碳钢 q&p处理 残留奥氏体 配分温度 配分时间
原文传递
高强钢的Q&P热处理工艺研究进展
7
作者 应俊龙 贾梦梦 赵兴德 《热处理技术与装备》 2023年第5期61-65,共5页
最大限度提高材料的强韧性是实现航空装备轻量化制造的关键。综述了J.G.Speer等人提出的Q&P热处理工艺,国内外的诸多学者对其开展了深入研究,探索了钢材的成分配比、工艺参数、组织性能、扩散机理和模拟仿真等技术领域,取得了一定... 最大限度提高材料的强韧性是实现航空装备轻量化制造的关键。综述了J.G.Speer等人提出的Q&P热处理工艺,国内外的诸多学者对其开展了深入研究,探索了钢材的成分配比、工艺参数、组织性能、扩散机理和模拟仿真等技术领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在制造领域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总体而言,Q&P热处理工艺相较于传统QT热处理工艺,可获得更高的抗拉强度、塑韧性的配比,最后提出了加强高性能Q&P材料开发、基于微量元素扩散的试验研究和Q&P热处理工艺专用设备研制三个重点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q&p处理 残余奥氏体 力学性能 金相组织
下载PDF
冷作模具钢SDC55的Q-P-T性能和微观组织研究
8
作者 陈卓 邓黎辉 +2 位作者 熬影 汪宏斌 吴晓春 《上海金属》 CAS 2011年第4期10-14,共5页
主要研究和探索了对新型冷作模具钢SDC55处理的Q-P-T工艺及其微观组织,测试了不同Q-P-T工艺下SDC55试样的硬度、冲击韧性以及残余奥氏体的含量和稳定性,用TEM观察Q-P-T处理后试样的微观组织。实验结果表明,SDC55的优化工艺为930℃奥氏体... 主要研究和探索了对新型冷作模具钢SDC55处理的Q-P-T工艺及其微观组织,测试了不同Q-P-T工艺下SDC55试样的硬度、冲击韧性以及残余奥氏体的含量和稳定性,用TEM观察Q-P-T处理后试样的微观组织。实验结果表明,SDC55的优化工艺为930℃奥氏体化,290℃PT温度时间2 min,最后经过180℃一次2 h回火。与常规的淬、回火工艺(930℃奥氏体化淬火,180℃回火两次,每次2 h)相比较,经过Q-P-T处理之后,SDC55的韧性从123 J提高到131 J,硬度保持不变,均为60 HRC。对微观组织和残余奥氏体分析发现,经Q-P-T处理后SDC55的残余奥氏体稳定性得到提高,从而使材料的冲击韧性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作模具钢 q-p-T处理 微观组织 残余奥氏体
下载PDF
Q&P热处理对含铜马氏体不锈钢中过渡碳化物的影响
9
作者 郭艳辉 曹学成 付斌 《金属热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31-135,共5页
研究了Q&P工艺参数,包括配分温度,配分时间及加热速度对含铜马氏体不锈钢中过渡碳化物形成的影响。通过透射电镜对不同Q&P工艺参数条件下试验钢中过渡碳化物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的配分温度及配分时间条件下,试验钢中均能... 研究了Q&P工艺参数,包括配分温度,配分时间及加热速度对含铜马氏体不锈钢中过渡碳化物形成的影响。通过透射电镜对不同Q&P工艺参数条件下试验钢中过渡碳化物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的配分温度及配分时间条件下,试验钢中均能观察到明显的棒状过渡碳化物,尺寸在100 nm以上,随着配分温度升高,配分时间延长,过渡碳化物聚集长大。而由淬火温度升至配分温度时的加热速度对过渡碳化物有明显影响,随着加热速度提高,过渡碳化物减少,当加热速度超过50℃/s时,试验钢中基本观察不到过渡碳化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q&p处理 加热速度 含铜马氏体不锈钢 过渡碳化物
原文传递
超高强塑性汽车构件的先进热成形处理AHFT深加工技术 被引量:20
10
作者 李光瀛 马鸣图 +1 位作者 张宜生 罗荣 《轧钢》 2015年第3期1-8,共8页
为满足新一代汽车对轻量化、节能和抗冲撞安全的需求,开发了一种新型先进热成形处理(AHFT)技术,以制造强塑积达15-30GPa·%的超高强塑性汽车构件。基于先进高强度钢AHSS塑性化热处理技术和残余奥氏体相变诱导塑性TRIP效应,在传统... 为满足新一代汽车对轻量化、节能和抗冲撞安全的需求,开发了一种新型先进热成形处理(AHFT)技术,以制造强塑积达15-30GPa·%的超高强塑性汽车构件。基于先进高强度钢AHSS塑性化热处理技术和残余奥氏体相变诱导塑性TRIP效应,在传统热冲压成形后随即控制淬火冷却速率和温度,并进行贝氏体等温淬火处理(AT)或淬火-碳分配-回火处理(Q-P-T),使热成形淬火构件获得超高强度(抗拉强度不小于1.0GPa)铁素体-残余奥氏体型的F-TRIP钢、贝氏体-残余奥氏体型的B-TRIP钢、马氏体-残余奥氏体型的M-TRIP(或Q-P)钢,可以显著提高热成形超高强度构件的伸长率和强塑性。这种先进热成形处理AHFT技术,可以采用22MnB5、TRIP钢、Q-P钢和Q-P-T钢为基础的化学成分,通过传统热连轧宽带钢机组或者短流程CSP薄板坯连铸连轧机组,生产热轧超薄(1.2-2.0mm厚)酸洗板作为原料。先进热成形处理AHFT技术与短流程CSP相结合,生产超高强塑性汽车构件,是高效、节能、环保的短流程深加工技术,可以显著缩短汽车构件的整体制造流程,降低生产成本,大幅度减少汽车构件制造过程中和汽车使用过程中的CO2排放,并拓宽热成形构件产品的种类及其强度和塑性级别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成形 贝氏体等温淬火处理 淬火-碳分配-回火q-p-T处理 残余奥氏体 超高强塑性 汽车构件 先进热成形处理(AHFT)
下载PDF
奥氏体化温度对Si-Mn钢热轧板淬火-配分处理后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3
11
作者 程远遥 赵刚 +2 位作者 许德明 毛新平 李光强 《金属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413-423,共11页
通过分析不同奥氏体化温度下热轧板制备的淬火-配分(Q&P)钢的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探讨了奥氏体化温度对其显微组织与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热轧板制备Q&P Si-Mn钢中的铁素体呈带状和块状2种形貌,铁素体形貌会影响相邻区域... 通过分析不同奥氏体化温度下热轧板制备的淬火-配分(Q&P)钢的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探讨了奥氏体化温度对其显微组织与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热轧板制备Q&P Si-Mn钢中的铁素体呈带状和块状2种形貌,铁素体形貌会影响相邻区域残余奥氏体形貌,其中带状铁素体相邻区域残余奥氏体以薄带状为主,块状铁素体相邻区域残余奥氏体以块状为主。随着奥氏体化温度的升高,铁素体和残余奥氏体体积分数下降,对应的Q&P Si-Mn钢屈服强度、抗拉强度逐渐升高,延伸率及强塑积均逐渐下降。在810℃奥氏体化后,热轧板制备的Q&P Si-Mn钢强塑积达到28.36 GPa·%,相较于工业生产采用冷轧板制备的980 MPa级Q&P Si-Mn钢,强塑积提高了约36%。热轧板制备Q&P Si-Mn钢具有更高的强塑积与其组织中不同形貌铁素体能调控相邻区域残余奥氏体形貌及稳定性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Mn钢热轧板 铁素体 奥氏体化温度 淬火-配分(q&p)处理 强塑积
原文传递
Q&P工艺对VC_p增强复合耐磨合金力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2
作者 聂辉文 曾松盛 +1 位作者 聂俊红 曾小玲 《铸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106-1110,共5页
采用消失模铸造法试制了一种VC_p增强的复合耐磨合金材料,并采用盐浴热处理法研究了淬火温度和碳分配时间等Q&P热处理工艺参数对其硬度和冲击韧性等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淬火温度和碳分配时间对材料的硬度和冲击韧性等力学性... 采用消失模铸造法试制了一种VC_p增强的复合耐磨合金材料,并采用盐浴热处理法研究了淬火温度和碳分配时间等Q&P热处理工艺参数对其硬度和冲击韧性等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淬火温度和碳分配时间对材料的硬度和冲击韧性等力学性能指标有一定的影响。随着碳分配时间增加,耐磨合金硬度先缓慢增加,然后减少;而淬火温度对硬度虽然有一定的影响,但并不是很明显。随着碳分配时间增加,耐磨合金的冲击韧性逐步增加,且有一个较长的稳定期;当碳分配时间超过一定值后冲击韧性反而出现了下降。而淬火温度会影响其冲击韧性增加的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q&p处理工艺 复合耐磨合金材料 硬度 冲击韧性
下载PDF
VCp增强复合耐磨合金在不同Mn含量下的合金元素分布特征 被引量:1
13
作者 聂俊红 曾松盛 +1 位作者 陈平虎 聂辉文 《钢铁钒钛》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61-68,共8页
为了研发一种具有更高韧性的VCp增强复合耐磨合金,熔炼具有不同锰含量的两种VCp增强复合耐磨合金,并采用Q&P热处理工艺,研究不同锰含量、不同碳配分时间对复合耐磨合金中主要合金元素面分布的影响,为该高韧性VCp增强耐磨合金的研发... 为了研发一种具有更高韧性的VCp增强复合耐磨合金,熔炼具有不同锰含量的两种VCp增强复合耐磨合金,并采用Q&P热处理工艺,研究不同锰含量、不同碳配分时间对复合耐磨合金中主要合金元素面分布的影响,为该高韧性VCp增强耐磨合金的研发奠定基础。研究结果表明,V和Ti元素是强碳化物形成元素,基本都以碳化物的形式析出,基体中基本没有或很少固溶有V和Ti元素。而Cr、Mo则在碳化物和基体中均存在,一部分以碳化物形式存在,与VC、TiC构成共晶体;一部分固溶在基体中,能提高合金淬透性。而锰元素则主要固溶在基体中,且分布较为均匀;随着锰元素含量增加会出现局部锰元素富集;但是,当碳配分时间增加时,锰元素能在基体中逐渐地均匀分布。本研究为I&Q&P工艺能应用于VCp增强的复合耐磨合金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耐磨合金 q&p处理工艺 MN含量 VCp增强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