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0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型Q-P-T和传统Q-T工艺对不同C含量马氏体钢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3
1
作者 张柯 许为宗 +3 位作者 郭正洪 戎咏华 王毛球 董瀚 《金属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489-496,共8页
对比新型淬火-分配-回火(Q-P-T)和传统淬火-回火(Q-T)处理对中、低碳钢力学性能的影响发现,在提高材料的强塑积方面Q-P-T处理远胜于Q-T处理,特别是对中碳钢的效果更为显著.在所研究的试样中,Fe-0.42C-1.46Mn-1.58Si-0.028Nb合金的强塑积... 对比新型淬火-分配-回火(Q-P-T)和传统淬火-回火(Q-T)处理对中、低碳钢力学性能的影响发现,在提高材料的强塑积方面Q-P-T处理远胜于Q-T处理,特别是对中碳钢的效果更为显著.在所研究的试样中,Fe-0.42C-1.46Mn-1.58Si-0.028Nb合金的强塑积经Q-P-T处理后高达31627MPa.%,且延伸率达20.3%,不仅远高于传统Q T处理的试样,而且已满足新一代先进高强度钢预测的性能.显微组织分析表明,Q-T和Q-P-T处理的差异在于残留奥氏体的量和尺寸分布以及马氏体板条的均匀程度.前者含少量(<3%)较薄的"薄膜状"残留奥氏体,且马氏体板条尺寸范围较宽;而后者含较多较厚的"薄片状"残留奥氏体,且马氏体板条尺寸分布较窄.因此Q-P-T处理的先进高强度钢具有承受较强的塑性变形和阻止微裂纹扩展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q-p-T工艺 先进高强度钢 残留奥氏体 强塑积
原文传递
超高强度钢的发展及展望 被引量:11
2
作者 应俊龙 巢昺轩 +1 位作者 蒋克全 赵兴德 《新技术新工艺》 2018年第12期1-4,共4页
结合超高强度钢在航空领域的广泛应用,介绍了航空用超高强度钢的发展现状,总结了国内外超高强度钢的发展思路及特点。目前,300M钢以及AerMet100钢以其较高的强度及韧性,应用于飞机的起落架和联接螺栓等关键部件上。阐述了当前的热处理... 结合超高强度钢在航空领域的广泛应用,介绍了航空用超高强度钢的发展现状,总结了国内外超高强度钢的发展思路及特点。目前,300M钢以及AerMet100钢以其较高的强度及韧性,应用于飞机的起落架和联接螺栓等关键部件上。阐述了当前的热处理加工方法,与传统的淬火-低温回火(Q-T)热处理工艺相比,采用淬火-碳分配(Q-P)以及淬火-碳分配-回火沉淀(Q-P-T)工艺,将获得更加细小的晶粒以及更高的强韧性。分析了超高强度钢今后的大致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强度钢 强韧性 q-p-T工艺 高合金 中低合金 析出强化
下载PDF
残留奥氏体对中碳双相钢冲击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1
3
作者 史园园 胡锋 《中国冶金》 CAS 2015年第1期21-25,共5页
采用不同的热处理工艺研究了残留奥氏体对中碳双相钢冲击韧性的影响。利用金相显微镜、扫描电镜、透射电镜和摆锤式冲击试验机,对不同试样的显微组织与冲击韧性进行观察、检测和分析。试验结果表明:中碳贝氏体钢的冲击性能显著高于Q/P... 采用不同的热处理工艺研究了残留奥氏体对中碳双相钢冲击韧性的影响。利用金相显微镜、扫描电镜、透射电镜和摆锤式冲击试验机,对不同试样的显微组织与冲击韧性进行观察、检测和分析。试验结果表明:中碳贝氏体钢的冲击性能显著高于Q/P马氏体钢(室温冲击功是57J对应15J,-40℃冲击功是33J对应9J),可能的原因是贝氏体钢中薄膜状残留奥氏体,对裂纹扩展的阻止效应更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等温贝氏体 q/p马氏体 热处理工艺 残留奥氏体稳定性 冲击性能
原文传递
贝氏体钢等温淬火和淬火-配分复合工艺 被引量:11
4
作者 刘曼 胡海江 +2 位作者 田俊羽 陈光辉 徐光 《钢铁》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69-74,90,共7页
为了研究等温淬火和淬火-配分复合工艺对中碳高强贝氏体钢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采用组织观察、热模拟试验、X射线衍射分析和拉伸试验等手段,阐明等温淬火和淬火-配分复合工艺处理下的组织演变和性能变化。结果表明,等温淬火结合淬火-... 为了研究等温淬火和淬火-配分复合工艺对中碳高强贝氏体钢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采用组织观察、热模拟试验、X射线衍射分析和拉伸试验等手段,阐明等温淬火和淬火-配分复合工艺处理下的组织演变和性能变化。结果表明,等温淬火结合淬火-配分工艺可以细化粗大的块状马氏体/奥氏体岛,将粗大的马奥岛组织转化为薄膜状奥氏体和贫碳马氏体。与单独贝氏体相变或单独淬火-配分处理工艺相比,等温淬火结合淬火-配分复合工艺提高了中碳钢的力学性能。此外,与单独贝氏体相变或淬火-配分工艺相比,通过等温淬火和淬火-配分复合工艺可以获得更多碳含量较高的残余奥氏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等温淬火 淬火-配分工艺 块状马氏体/奥氏体岛 组织 力学性能
原文传递
Q&P工艺对1 800 MPa新型热成形钢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0
5
作者 林利 梁文 +3 位作者 朱国明 李宝顺 康永林 刘仁东 《机械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77-85,共9页
现阶段热冲压成形钢一直存在塑性差、冲击韧性低、弯曲吸能有限等潜在问题,需要采用一些新兴的技术来提高其塑韧性,使其更好地服役于车身轻量化。采用盐浴的方式对1800MPa新型热冲压成形钢进行一步Q&P热处理,研究淬火温度、配分时... 现阶段热冲压成形钢一直存在塑性差、冲击韧性低、弯曲吸能有限等潜在问题,需要采用一些新兴的技术来提高其塑韧性,使其更好地服役于车身轻量化。采用盐浴的方式对1800MPa新型热冲压成形钢进行一步Q&P热处理,研究淬火温度、配分时间和配分温度对热冲压成形钢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并通过XRD,EBSD研究残余奥氏体的含量与分布以及残余奥氏体的含碳量,得到最佳热处理工艺参数。研究结果表明:当配分温度一定时,随着配分时间的延长,试样的抗拉强度和屈服强度呈现下降趋势,而伸长率呈现增加的趋势。在230℃配分30s时,试验钢的综合力学性能达到最佳,其抗拉强度、伸长率和强塑积分别达到2 034 MPa、10.2%和20 747 MPa·%;相比直接淬火分别提高9.5%、73.5%和90.0%。在保持超高强度的同时,塑韧性得到显著提高,满足汽车用钢要求,能够更好地服役于汽车轻量化制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q&p工艺 热成形钢 残余奥氏体 力学性能
原文传递
大直径厚壁压力气瓶30CrMo钢最终热处理工艺数值模拟与实验 被引量:8
6
作者 王葛 杜雄飞 +2 位作者 高静娜 崔明倜 李强 《材料热处理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10-215,共6页
为了提高大直径厚壁压力气瓶30Cr Mo钢的综合力学性能,对其最终热处理过程设计了3种内外表面同步间歇喷雾淬火工艺,即淬火-回火(Q-T)工艺、淬火-碳分配(Q-P)工艺和淬火-碳分配-回火(Q-P-T)工艺。并利用数值模拟、物理模拟和相关实验对... 为了提高大直径厚壁压力气瓶30Cr Mo钢的综合力学性能,对其最终热处理过程设计了3种内外表面同步间歇喷雾淬火工艺,即淬火-回火(Q-T)工艺、淬火-碳分配(Q-P)工艺和淬火-碳分配-回火(Q-P-T)工艺。并利用数值模拟、物理模拟和相关实验对大直径厚壁压力气瓶的3种最终热处理工艺进行研究,分别给出了气瓶在传统Q-T工艺与新型Q-P(-T)工艺下其内部特征节点的温度、组织及应力的演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经Q-P-T工艺处理后的大直径厚壁压力气瓶不仅可以降低其瓶身的内外温差和残余应力,而且可以显著改善其内部组织均匀性,提高其残留奥氏体含量,从而改善其瓶身塑性与韧性,提高其综合力学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力气瓶 热处理 q-p工艺 q-p(-T)工艺
原文传递
淬火温度对中锰Q&P钢组织与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0
7
作者 吝章国 唐荻 +2 位作者 江海涛 段晓鸽 吴彦欣 《金属热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23-127,共5页
利用连续退火模拟试验机对两种含Nb中锰钢进行Q&P热处理试验,通过SEM、EBSD、拉伸试验及X射线衍射法研究了不同淬火温度对含Nb中锰Q&P钢组织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淬火温度通过影响初生马氏体量进而影响最终室温奥氏体含量,其中... 利用连续退火模拟试验机对两种含Nb中锰钢进行Q&P热处理试验,通过SEM、EBSD、拉伸试验及X射线衍射法研究了不同淬火温度对含Nb中锰Q&P钢组织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淬火温度通过影响初生马氏体量进而影响最终室温奥氏体含量,其中对5Mn钢的影响低于7Mn钢。当淬火温度为180℃时,5Mn-Nb钢获得的最大抗拉强度可达1041 MPa,伸长率为34.9%,强塑积可达36 000 MPa·%;7Mn-Nb钢在淬火温度为60℃的Q&P工艺处理下获得的最大抗拉强度可达1245 MPa,伸长率为32.4%,强塑积可达40 338 M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锰钢 q&p工艺 淬火温度 组织性能 残留奥氏体
原文传递
淬火温度对中锰QP钢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8
8
作者 王亚婷 万德成 +1 位作者 冯树明 李杰 《金属热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72-176,共5页
采用部分奥氏体化-淬火-配分工艺对中锰钢进行热处理,研究不同淬火温度对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随着淬火温度的升高,试验钢的伸长率先升高后降低,而抗拉强度却逐渐降低。淬火温度为140℃时,试验钢中一次马氏体和新生... 采用部分奥氏体化-淬火-配分工艺对中锰钢进行热处理,研究不同淬火温度对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随着淬火温度的升高,试验钢的伸长率先升高后降低,而抗拉强度却逐渐降低。淬火温度为140℃时,试验钢中一次马氏体和新生马氏体的体积分数之和最大,因此抗拉强度最高。淬火温度为180℃时,试验钢中残留奥氏体的体积分数最大,伸长率最高,综合力学性能最好,强塑积最高为30 328. 2 MPa·%。而淬火温度升到200℃时,由于试验钢中残留奥氏体的含量减少以及新生马氏体的硬度降低,其伸长率和抗拉强度均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q&p工艺 淬火温度 微观组织 力学性能
原文传递
Q&P工艺研究现状 被引量:6
9
作者 王存宇 解西强 +2 位作者 刘苏 时捷 董瀚 《钢铁研究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6-11,共6页
介绍了一种马氏体钢淬火+(碳)配分的热处理工艺,并对该工艺的提出、热力学、动力学以及试验参数对残余奥氏体量和形态以及力学性能的影响进行了概述。
关键词 q&p工艺 马氏体钢 残余奥氏体
原文传递
热成形-Q&P一体化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7
10
作者 梁校 李贤君 +1 位作者 罗平 谢华生 《金属热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229-234,共6页
通过分析热成形技术与Q&P工艺的强化机理,总结了两种加工工艺的重点与难点;从残留奥氏体稳定性角度出发,分析国内外学者针对高温变形温度和变形量与残留奥氏体稳定性之间的研究进展;从加工工艺角度出发,概述当前热成形-QOP、热成形-... 通过分析热成形技术与Q&P工艺的强化机理,总结了两种加工工艺的重点与难点;从残留奥氏体稳定性角度出发,分析国内外学者针对高温变形温度和变形量与残留奥氏体稳定性之间的研究进展;从加工工艺角度出发,概述当前热成形-QOP、热成形-QDP、热成形-QPT等探索实现一体化技术的方法与国内外研究现状,对一体化技术的主要发展方向及其中存在的关键科学问题,包括冷却方式、碳配分过程控制等进行深入探讨,并对未来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成形 q&p工艺 残留奥氏体 一体化技术 碳配分
原文传递
合金钢淬火-配分工艺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1
作者 司志旺 符寒光 《钢铁》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20-131,共12页
随着国内冶金、机械等领域的不断发展,对钢铁材料性能的要求越来越严格,汽车用钢不仅要求减重而且要有足够高的抗冲击性能保证汽车安全性,耐磨材料不仅要保证硬度还要有良好的韧性。合金钢淬火-配分(quenching and partitioning,简称Q&a... 随着国内冶金、机械等领域的不断发展,对钢铁材料性能的要求越来越严格,汽车用钢不仅要求减重而且要有足够高的抗冲击性能保证汽车安全性,耐磨材料不仅要保证硬度还要有良好的韧性。合金钢淬火-配分(quenching and partitioning,简称Q&P)工艺是由美国Speer J G教授在2003年受Trip钢启发提出的,最终目的是在硬相基体上获得一定量的软相残余奥氏体,从而提高钢的塑韧性,马氏体、贝氏体保证了强度,残余奥氏体可以提高韧性,两相结合拥有良好的综合力学性能。和传统工艺淬火-回火(QT)抑制碳化物析出不同,钢中的碳没有分解为碳化物,而是在保温过程中重新扩散至奥氏体,提高了奥氏体的稳定性。Q&P钢具有成本低、性能好、工艺相对简单等特点,最初应用到汽车高强钢上,可以很大程度减轻汽车的质量、提高防撞能力、减小变形程度;陆续有研究者将Q&P工艺应用到耐磨材料上,发现可以在耐磨性损失很小或者不损失的情况下大幅度提高韧性。为了进一步提高性能,国内外许多学者做了大量的研究,在Q&P热处理工艺优化方面,发现奥氏体化温度、淬火工艺、配分工艺等参数对Q&P钢组织和性能都有较大影响;在合金元素调控方面,不仅C、Mn、Si等常规合金元素对Q&P钢的性能有重要的影响,Nb、Mo等微合金元素也对Q&P钢组织和性能有较大的影响。主要阐述了Q&P工艺的发展、国内外的研究现状以及Q&P工艺的应用,最后对Q&P工艺未来的发展进行了展望和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金钢 q&p工艺 配分 强韧化 耐磨性
原文传递
C-Si-Mn系配分钢的研究进展
12
作者 张宏亮 周春波 +1 位作者 侯燕 蒋志强 《金属热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22-30,共9页
淬火配分(Q&P)钢具有成本低、性能好、工艺相对简单等特点,成为第三代先进高强度钢(AHSS)的重点研究对象。C、Si、Mn是Q&P钢的基本合金成分,对Q&P钢的组织和性能产生重要影响,现有大多数研究都是以C-Si-Mn系配分钢为基础进... 淬火配分(Q&P)钢具有成本低、性能好、工艺相对简单等特点,成为第三代先进高强度钢(AHSS)的重点研究对象。C、Si、Mn是Q&P钢的基本合金成分,对Q&P钢的组织和性能产生重要影响,现有大多数研究都是以C-Si-Mn系配分钢为基础进行。介绍了Q&P钢的生产工艺,阐述了合金元素对Q&P钢组织和性能的影响以及Q&P钢组织与力学性能的关系,重点论述了工艺参数对Q&P钢组织和性能的影响,并对Q&P钢的发展前景做出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q&p 生产工艺 合金元素 工艺参数 显微组织 力学性能
原文传递
Si含量及配分处理对Q&P钢残留奥氏体量及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6
13
作者 袁大勇 尹垒 马善坤 《金属热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96-99,共4页
通过研究在Q&P(quenching and partitioning,淬火-配分)工艺下3种不同Si含量Q&P钢的组织与性能,并与常规调质工艺进行了对比。利用XRD计算了不同Q&P工艺下钢中残留奥氏体含量,表明添加适量的Si以及利用Q&P工艺能保留较... 通过研究在Q&P(quenching and partitioning,淬火-配分)工艺下3种不同Si含量Q&P钢的组织与性能,并与常规调质工艺进行了对比。利用XRD计算了不同Q&P工艺下钢中残留奥氏体含量,表明添加适量的Si以及利用Q&P工艺能保留较多的奥氏体至室温。配分的温度与时间对力学性能有着显著地影响。在320℃至460℃,随着配分温度的升高,强度逐渐降低,伸长率逐渐升高;在380℃的配分温度下,随着分配时间的延长,强度略有降低,伸长率有显著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q&p 配分处理 残留奥氏体 力学性能
原文传递
淬火温度和配分温度对CSP生产的Q&P980钢组织及性能的影响
14
作者 张钟涛 赵刚 +1 位作者 肖欢 鲍思前 《热加工工艺》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4期93-98,共6页
以某钢厂CSP产线生产的Q&P980热轧钢板为实验对象,通过热模拟实验机进行Q&P处理,采用XRD、SEM、电子万能拉伸实验机等手段进行组织与性能表征。结果表明:淬火温度升高,实验钢的残余奥氏体(RA)含量和伸长率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 以某钢厂CSP产线生产的Q&P980热轧钢板为实验对象,通过热模拟实验机进行Q&P处理,采用XRD、SEM、电子万能拉伸实验机等手段进行组织与性能表征。结果表明:淬火温度升高,实验钢的残余奥氏体(RA)含量和伸长率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抗拉强度逐渐降低,二次马氏体(M_(2))逐渐增加;贝氏体转变量随着淬火温度升高而增加;配分温度升高,实验钢的残奥含量和伸长率均先上升后下降,抗拉强度降低,二次马氏体增加;实验钢淬火至345℃并在420℃配分时,残奥含量、伸长率、抗拉强度和强塑积分别为14.20%、22.74%、1150 MPa和26.15 GPa·%,性能最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Sp流程 q&p980 残余奥氏体 贝氏体相变 力学性能
下载PDF
30CrMo钢Q-P-T及深冷处理后的组织与性能 被引量:6
15
作者 王葛 刘胜强 +4 位作者 郭伟 李怀欣 韩大阔 李志广 李强 《材料热处理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83-91,共9页
利用光学显微镜(OM),扫描电镜(SEM),X射线衍射仪(XRD)和力学性能测试等研究了不同深冷处理工艺对经Q-P-T工艺处理后30CrMo钢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30CrMo钢最佳的Q-P-T+深冷工艺为:260℃淬火温度,400℃碳配分温度、60 s碳配... 利用光学显微镜(OM),扫描电镜(SEM),X射线衍射仪(XRD)和力学性能测试等研究了不同深冷处理工艺对经Q-P-T工艺处理后30CrMo钢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30CrMo钢最佳的Q-P-T+深冷工艺为:260℃淬火温度,400℃碳配分温度、60 s碳配分时间、-100℃深冷温度、1 h深冷保温时间和一次深冷。经最优的Q-P-T+深冷工艺处理后,30CrMo钢的碳化物的平均尺寸较小,残留奥氏体含量明显增加,残留奥氏体的体积分数约为7.9%,显微硬度约为482 HV,抗拉强度约为1629 MPa,强塑积约为20525 MPa·%,伸长率约为12.6%,其综合力学性能得到了较大幅度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0CRMO钢 q-p-T工艺 深冷处理 残留奥氏体 强塑积
原文传递
Machine learning for prediction of retained austenite fraction and optimization of processing in quenched and partitioned steels
16
作者 Shuai Wang Jie Li +3 位作者 Li-yang Zeng Xun-wei Zuo Nai-lu Chen Yong-hua Rongg 《Journal of Iron and Steel Research International》 SCIE EI CAS CSCD 2024年第8期2002-2013,共12页
The metastable retained austenite(RA)plays a significant role in the excellent mechanical performance of quenching and partitioning(Q&P)steels,while the volume fraction of RA(V_(RA))is challengeable to directly pr... The metastable retained austenite(RA)plays a significant role in the excellent mechanical performance of quenching and partitioning(Q&P)steels,while the volume fraction of RA(V_(RA))is challengeable to directly predict due to the complicated relationships between the chemical composition and process(like quenching temperature(Qr)).A Gaussian process regression model in machine learning was developed to predict V_(RA),and the model accuracy was further improved by introducing a metallurgical parameter of martensite fraction(fo)to accurately predict V_(RA) in Q&P steels.The developed machine learning model combined with Bayesian global optimization can serve as another selection strategy for the quenching temperature,and this strategy is very effcient as it found the"optimum"Qr with the maximum V_(RA) using only seven consecutive iterations.The benchmark experiment also reveals that the developed machine learning model predicts V_(RA) more accurately than the popular constrained carbon equilibrium thermodynamic model,even better than a thermo-kinetic quenching-partitioning-tempering-local equilibrium mode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q&p steel Retained austenite fraction Machine learning quenching temperature Gaussian process regression model
原文传递
Q-P(-T)工艺对35Si2Ni2钢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3
17
作者 王存宇 时捷 +1 位作者 刘苏 董瀚 《钢铁》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79-82,共4页
研究了"淬火-配分-(回火)"(Q-P(-T))工艺处理对35Si2Ni2钢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并与传统的淬火回火(Q-T)工艺进行比较,用SEM、TEM、XRD分析了微观组织。试验结果表明:相对于传统Q-T工艺,经Q-P工艺处理后得到了较多的残... 研究了"淬火-配分-(回火)"(Q-P(-T))工艺处理对35Si2Ni2钢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并与传统的淬火回火(Q-T)工艺进行比较,用SEM、TEM、XRD分析了微观组织。试验结果表明:相对于传统Q-T工艺,经Q-P工艺处理后得到了较多的残余奥氏体,强度水平稍有降低,而塑韧性明显提高,经Q-P工艺处理后再进行回火处理,残余奥氏体分解,析出ε碳化物,导致Q-P工艺处理钢的屈服强度升高,屈强比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氏体钢 qp工艺 q-T工艺 屈强比 残余奥氏体
原文传递
Q&P工艺对Fe-0.45C-1.6B高硼耐磨钢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8
作者 谢甜 吴志方 +1 位作者 王凯 吴润 《热加工工艺》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8期115-119,共5页
利用光学显微镜(OM)、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X射线衍射仪(XRD)、洛氏硬度计和冲击磨损试验机,研究了铸态和经Q&P工艺处理后的Fe-0.45C-1.6B高硼耐磨钢的组织和性能。结果表明,高硼耐磨钢的显微组织由金属基体... 利用光学显微镜(OM)、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X射线衍射仪(XRD)、洛氏硬度计和冲击磨损试验机,研究了铸态和经Q&P工艺处理后的Fe-0.45C-1.6B高硼耐磨钢的组织和性能。结果表明,高硼耐磨钢的显微组织由金属基体和共晶硼化物组成。基体组织主要为马氏体,铁素体和少量残余奥氏体。硼化物主要为Fe_(2)B和Fe_(23)(B,C)_(6)。Q&P工艺后,铁素体被消除,合金元素分布均匀,硼化物的形态和分布随之发生变化。经Q&P工艺后,高硼耐磨钢的综合力学性能和耐磨性都得到改善。与铸态相比,Q&P工艺后高硼耐磨钢中残余奥氏体的体积分数由9.8%上升到17.6%,冲击吸收功由3.76 J上升至7.50 J,耐磨性为铸态时的1.64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硼耐磨钢 q&p工艺 残余奥氏体 耐磨性
下载PDF
以铝替硅的Q-P-T钢的工艺设计与力学性能 被引量:5
19
作者 康人木 刘国权 +2 位作者 吴文东 李娜 余慧 《钢铁研究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32-37,共6页
基于奥氏体晶粒长大规律研究和约束条件下碳准平衡热力学(CCE)模型的模拟计算结果,优化设计了以铝(1.79%,质量分数,下同)替硅的Q-P-T(Quenching-Partitioning-Tempering)试验钢的热处理工艺,测试了钢的力学性能。采用OM、SEM、TEM和XRD... 基于奥氏体晶粒长大规律研究和约束条件下碳准平衡热力学(CCE)模型的模拟计算结果,优化设计了以铝(1.79%,质量分数,下同)替硅的Q-P-T(Quenching-Partitioning-Tempering)试验钢的热处理工艺,测试了钢的力学性能。采用OM、SEM、TEM和XRD对试验钢组织进行了观察和分析。结果表明:试验钢具有良好的强塑性匹配,当抗拉强度为1 260MPa时,总伸长率可达到18%,同时发现,试验钢初始淬火板条马氏体的回火转变是影响试验钢力学性能及随碳分配-回火时间变化的主导因素,从而使其具有回火马氏体性能变化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q-p-T钢 以铝替硅 工艺设计 力学性能
原文传递
Q-P工艺等温淬火温度对60Mn2SiCr钢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20
作者 王彬 王浩祥 +5 位作者 汪军 王常志 段东 唐拔明 王栋栋 胡云杰 《金属热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265-269,共5页
利用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仪、冲击试验机、洛氏硬度计和拉伸试验机等,对淬火-配分(Q-P)工艺等温淬火温度对60Mn2SiCr钢微观组织及力学性能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并重点分析了试验钢经Q-P处理后微观组织中残留奥氏体含量及残留奥氏体中碳含... 利用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仪、冲击试验机、洛氏硬度计和拉伸试验机等,对淬火-配分(Q-P)工艺等温淬火温度对60Mn2SiCr钢微观组织及力学性能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并重点分析了试验钢经Q-P处理后微观组织中残留奥氏体含量及残留奥氏体中碳含量与力学性能的关系。结果表明,等温淬火温度从120℃升高至180℃,试样洛氏硬度、冲击吸收能量、抗拉强度以及伸长率均随着马氏体、残留奥氏体及残留奥氏体中碳含量下降而降低。当Q-P工艺等温淬火温度为120℃时,力学性能最优,试样中残留奥氏体体积分数为13.9%,残留奥氏体中碳含量(质量分数)为1.1%,洛氏硬度为58.8 HRC,冲击吸收能量为50.7 J,抗拉强度为1768 MPa,伸长率达19.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q-p工艺 60Mn2SiCr钢 等温淬火温度 组织 性能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