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6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水稻生防菌株多粘类芽孢杆菌WY110抗菌蛋白的纯化及其基因克隆 被引量:63
1
作者 姚乌兰 王云山 +2 位作者 韩继刚 李潞滨 宋未 《Acta Genetica Sinica》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9期878-887,共10页
通过DEAE SephadexA 5 0离子交换层析和SephacrylS 2 0 0分子筛层析并采用抑菌活性和SDS PAGE跟踪检测 ,从多粘类芽孢杆菌 (Paenibacilluspolymyxa)WY110菌株中分离纯化到一种对稻瘟病菌具有拮抗活性的抗菌蛋白P2 (分子量约 2 6kD)。平... 通过DEAE SephadexA 5 0离子交换层析和SephacrylS 2 0 0分子筛层析并采用抑菌活性和SDS PAGE跟踪检测 ,从多粘类芽孢杆菌 (Paenibacilluspolymyxa)WY110菌株中分离纯化到一种对稻瘟病菌具有拮抗活性的抗菌蛋白P2 (分子量约 2 6kD)。平板抑菌试验表明 ,在PDA培养基上 1 5 μg纯化的P2 蛋白即可有效地抑制稻瘟病菌菌丝生长 ,并对所测试的稻瘟病菌不同菌株均表现出抑菌活性。对P2 蛋白的N 端测序结果表明 ,N 末端 2 4个氨基酸序列为H2 N Ala Asn Val Phe Trp Glu Pro Leu Ser Tyr Tyr Asn Pro Ser Thr Trp Gln Lys Ala Asp Gly Tyr Ser Asn 。以此为靶序列在网上用BlastP程序对蛋白质序列数据库进行了类似性检索 ,发现其与来源于芽孢杆菌的β 1,3 1,4 葡聚糖酶前体具有很高的同源性。进一步用此酶的特异底物地衣多糖进行了定性检测 ,验证了P2 蛋白具有 β 1,3 1,4 葡聚糖酶的活性。在此基础上 ,根据P2 蛋白N 末端氨基酸序列及此酶C 端保守性序列设计合成了两端引物 ,以WY110基因组DNA为模板 ,通过PCR高保真扩增获得了P2 蛋白编码基因的全序列 ,并克隆到pMD18 T载体上。核苷酸序列分析表明 ,其 5′端 72个核苷酸序列与蛋白N 端已知的 2 4个氨基酸序列完全吻合 ,序列全长为 6 36bp (GenBank登录号 :AF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粘类芽孢杆菌 稻瘟病菌 抗菌蛋白 基因 克隆 纯化
下载PDF
褐藻铁钉菜中的甾醇成分 被引量:35
2
作者 汤海峰 易杨华 +3 位作者 姚新生 许强芝 吕泰省 张淑瑜 《中国海洋药物》 CAS CSCD 2002年第1期1-4,共4页
采用稻瘟霉模型生物活性追踪方法 ,应用多种层析手段 ,从采自浙江南麂岛的褐藻铁钉菜 (Ishigeokamurai)中分离得到 39个化合物。本文报道其中 5个甾醇类化合物 (5 α,8α-过氧麦角甾 - 6 ,2 2 -二烯 - 3β-醇 ,马尾藻甾醇 ,岩藻甾醇 ,β... 采用稻瘟霉模型生物活性追踪方法 ,应用多种层析手段 ,从采自浙江南麂岛的褐藻铁钉菜 (Ishigeokamurai)中分离得到 39个化合物。本文报道其中 5个甾醇类化合物 (5 α,8α-过氧麦角甾 - 6 ,2 2 -二烯 - 3β-醇 ,马尾藻甾醇 ,岩藻甾醇 ,β-谷甾醇 ,胡萝卜苷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裸藻 铁钉菜 甾醇 稻瘟霉 化学成分 中药
下载PDF
转多个抗真菌蛋白基因水稻植株的获得及其抗稻瘟病菌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26
3
作者 冯道荣 卫剑文 +2 位作者 许新萍 许耀 李宝健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62-66,共5页
用基因枪法将水稻碱性几丁质酶(RC24)基因、苜蓿葡聚糖酶(βGlu)基因、大麦核糖体失活蛋白(BRIP)基因和潮霉素(hpt)基因同时导入籼稻品种(七丝软占)中,获得了7个潮霉素抗性再生系,Southernbl... 用基因枪法将水稻碱性几丁质酶(RC24)基因、苜蓿葡聚糖酶(βGlu)基因、大麦核糖体失活蛋白(BRIP)基因和潮霉素(hpt)基因同时导入籼稻品种(七丝软占)中,获得了7个潮霉素抗性再生系,Southernblot证明2~3个抗真菌蛋白基因已整合到水稻基因组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基因水稻 抗真菌蛋白基因 基因枪 抗稻瘟病菌
下载PDF
水稻幼苗可溶性糖及可溶性蛋白含量与抗瘟性的关系 被引量:32
4
作者 李佐同 靳学慧 +1 位作者 张亚玲 吴成龙 《北方水稻》 CAS 2009年第4期6-9,共4页
为了明确可溶性糖及蛋白含量与水稻抗瘟性的关系,本研究以抗病品种龙选9707(含Pi-b基因)、普粘7(含Pi-15(t)基因)和感病品种丽江新团黑谷(不含抗性基因)为材料,测定水稻幼苗叶片中可溶性糖含量及可溶性蛋白的含量变化。结果表明,水稻幼... 为了明确可溶性糖及蛋白含量与水稻抗瘟性的关系,本研究以抗病品种龙选9707(含Pi-b基因)、普粘7(含Pi-15(t)基因)和感病品种丽江新团黑谷(不含抗性基因)为材料,测定水稻幼苗叶片中可溶性糖含量及可溶性蛋白的含量变化。结果表明,水稻幼苗体内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的含量在稻瘟病菌侵染初期与抗瘟性呈正相关,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高有利于水稻抗瘟性的表达,有利于水稻对稻瘟病抗性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可溶性糖 可溶性蛋白 稻瘟病菌 抗病机理
下载PDF
水稻品种抗稻瘟病分析及基因聚合抗性改良 被引量:24
5
作者 马军韬 张国民 +3 位作者 辛爱华 张丽艳 邓凌韦 任洋 《植物保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77-183,共7页
为了解水稻品种抗瘟性及基因聚合改良的情况,通过喷雾和离体划伤接种法对黑龙江省20个水稻品种和16个外源抗瘟基因的抗性频率及6个主要水稻品种含有的抗瘟基因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20个水稻品种抗性频率介于10.89%~68.32%之间,垦稻1... 为了解水稻品种抗瘟性及基因聚合改良的情况,通过喷雾和离体划伤接种法对黑龙江省20个水稻品种和16个外源抗瘟基因的抗性频率及6个主要水稻品种含有的抗瘟基因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20个水稻品种抗性频率介于10.89%~68.32%之间,垦稻12抗性最低,龙粳40抗性最高;16个抗瘟基因抗性频率介于0~50.50%之间,Pi-sh、Pi-19和Pi-k^m基因抗性最低,Pi-z^t抗性最高;在联合抗病性方式下,龙粳40&龙粳31和龙粳40&龙稻14组合抗性改良效果略好;20个水稻品种的抗性相似系数介于0.24~0.75之间,在0.40水平上将其划分为5个类群;6个水稻品种共检测到抗瘟基因11个,Pi-1基因出现频率最高;在基因聚合方式下,龙粳39聚合后抗性最高,龙稻13聚合后抗性升幅最大。综合分析,供试水稻品种及单基因系品种抗性表现较差,基因聚合方式对水稻品种的抗性改良效果明显优于联合抗病性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品种 抗瘟基因 稻瘟病菌 基因聚合
原文传递
稻瘟病抗性遗传规律研究 被引量:13
6
作者 段永嘉 朱有勇 刘二明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1989年第4期293-301,共9页
本课题于1986年在稻瘟病生理小种和抗性测定的基础上,选用89个水稻品种与广谱感病品种丽江新团黑谷杂交,在温室内用我国和日本的多个菌株对85个组合288套F_2系统及13个组合52套F_3系统进行了人工接种鉴定。结果表明:除少数陆稻品种对所... 本课题于1986年在稻瘟病生理小种和抗性测定的基础上,选用89个水稻品种与广谱感病品种丽江新团黑谷杂交,在温室内用我国和日本的多个菌株对85个组合288套F_2系统及13个组合52套F_3系统进行了人工接种鉴定。结果表明:除少数陆稻品种对所测试菌株的抗性受3对基因控制外,其余品种对所测试菌株的抗性分别受1对或2对显性基因控制。且在2对以上基因控制情况中,还存在着基因问的互补、重叠、抑制、上位作用;同时对7个组合进行了单基因鉴定。本研究对稻瘟病抗性遗传规律进行了一些探讨,这对选育抗病品种、品种合理布局、制定防治措施和筛选1套单基因鉴别品种均有其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稻瘟病 品种 抗性 遗传规律
下载PDF
稻瘟病菌株的DNA指纹及其与小种致病性相互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14
7
作者 朱衡 陈美玲 +4 位作者 朱立煌 蒋琬如 王久林 雷财林 凌忠专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3期257-263,共7页
稻瘟病菌生理小种的鉴别对培育抗稻瘟病水稻品种具有重要意义.传统方法利用一套鉴别品种区分小种既复杂又易受各种因素的影响.我们在日本稳定菌株北1的基因组文库中筛选出了一套含重复顺序的克隆,2个克隆被证实具有高度的多态性.用其中... 稻瘟病菌生理小种的鉴别对培育抗稻瘟病水稻品种具有重要意义.传统方法利用一套鉴别品种区分小种既复杂又易受各种因素的影响.我们在日本稳定菌株北1的基因组文库中筛选出了一套含重复顺序的克隆,2个克隆被证实具有高度的多态性.用其中的POR6对17个稻瘟病菌株进行Southern分析,获得了可分辨和重复的基因组特异的指纹图谱.本文提供了8个稳定的稻瘟病菌株的致病性与其DNA指纹图谱之间关系,结果表明各小种组合间的百分相似率Sxy值与该小种组合间共同侵染的鉴别品种数目有正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瘟病菌 DNA指纹分析 分子杂交
下载PDF
杂交稻稻瘟菌致病菌系的组成及其变化 被引量:19
8
作者 彭云良 陈国华 +3 位作者 杨晓蓉 沈瑛 何明 曾德初 《植物保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3期247-250,共4页
对四川省大面积主栽杂交稻组合汕优63、汕优2号上的稻瘟病菌进行生理小种测定的结果表明,致病菌系由多个生理小种群组成,其中以ZB、ZC群小种为主。用不同生理小种的菌株接种汕优2号和汕优63的结果表明:ZB群小种对汕优2号的致病频率最高,... 对四川省大面积主栽杂交稻组合汕优63、汕优2号上的稻瘟病菌进行生理小种测定的结果表明,致病菌系由多个生理小种群组成,其中以ZB、ZC群小种为主。用不同生理小种的菌株接种汕优2号和汕优63的结果表明:ZB群小种对汕优2号的致病频率最高,为100%,而不同生理小种群对汕优63的致病频率无显著差异,平均为75%。致使这两个杂文稻组合丧失抗性的菌株来自四川省发病多年的常规稻、雄性不育系和早熟杂交稻组合。四川省水稻品种的抗瘟性和稻瘟菌群体的致病性经历了一个受人类活动干预的共同进化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瘟菌 致病菌系组成 杂交水稻
原文传递
茶多酚对稻瘟病菌的抑制作用及抑菌机理 被引量:22
9
作者 汪金莲 邱业先 +2 位作者 扶教龙 韩俊 冯稳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2011年第5期918-922,共5页
用不同浓度茶多酚对稻瘟病菌进行抑菌和抑菌机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浓度的茶多酚对稻瘟病菌菌丝生长和分生孢子萌发具有很强的抑制作用。随着茶多酚浓度的增加,其抑制作用增强,其中5.00 mg/mL和10.00 mg/mL抑制效果最好,其抑制率高达10... 用不同浓度茶多酚对稻瘟病菌进行抑菌和抑菌机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浓度的茶多酚对稻瘟病菌菌丝生长和分生孢子萌发具有很强的抑制作用。随着茶多酚浓度的增加,其抑制作用增强,其中5.00 mg/mL和10.00 mg/mL抑制效果最好,其抑制率高达100%,且分生孢子畸形,细胞破裂,原生质外溢。其作用机理主要是破坏菌体的细胞膜结构,抑制CAT、POD酶活,使其丧失细胞膜的屏障和酶系的保护功能,最终导致菌体生长受到抑制或死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多酚 稻瘟菌 抑制作用 抑菌机理
下载PDF
稻瘟病菌对三环唑的抗药性研究 被引量:18
10
作者 沈瑛 梁天锡 +4 位作者 朱培良 赵新华 袁筱萍 毛立新 张大羽 《农药》 CAS 北大核心 1995年第2期9-11,共3页
将从田间感病品种原丰早上分离的稻瘟病原始菌株,接种在经三环哇处理过的该品种上,待其发病后,逐代重复分离诱导菌株,并对原始菌株和诱导菌林对三环唑的敏感性以及三环哇对它们的持效期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随诱导代次的增加,菌... 将从田间感病品种原丰早上分离的稻瘟病原始菌株,接种在经三环哇处理过的该品种上,待其发病后,逐代重复分离诱导菌株,并对原始菌株和诱导菌林对三环唑的敏感性以及三环哇对它们的持效期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随诱导代次的增加,菌株对药剂的敏感性渐次降低,药剂对菌株的持效期明显缩短,但其致病性无明显变化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瘟病菌 三环唑 抗药性 水稻
下载PDF
红葱抗稻瘟霉活性成分研究 被引量:19
11
作者 徐金钟 邱峰 +2 位作者 曲戈霞 王乃利 姚新生 《中国药物化学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3期157-161,共5页
目的阐明红葱抗稻瘟霉活性的物质基础。方法利用稻瘟霉筛选体系对红葱的60%(φ)乙醇提取物及其氯仿、正丁醇和水的萃取部分进行活性筛选,并对活性部位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鉴定。结果与结论从活性部位中分离得到10个化合物,通过理化性质... 目的阐明红葱抗稻瘟霉活性的物质基础。方法利用稻瘟霉筛选体系对红葱的60%(φ)乙醇提取物及其氯仿、正丁醇和水的萃取部分进行活性筛选,并对活性部位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鉴定。结果与结论从活性部位中分离得到10个化合物,通过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它们的结构分别为:异红葱甲素(1)、异红葱乙素(2)、红葱乙素(3)、β-谷甾醇(4)、8-羟基-3,4-二甲氧基-1甲-基蒽醌-2-羧酸甲酯(5)、4羟基红葱乙素(6)、hongconin(7)、4,8二羟基3甲氧基1甲基蒽醌2羧酸甲酯(8)、dihydroeleutherinol(9)、1,3,6-三羟基-8-甲基蒽醌(10)。其中,9和10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得。化合物2、3、5、6、7、9、10具有较好的诱导稻瘟霉菌丝变形的活性,它们的最小变形浓度(minimummorphologicaldeformationconcentrate,MMDC)分别为30、30、170、130、55、60、150μmol·L-1。用MTT法测定10个化合物的抗肿瘤活性,发现化合物2、3、5、6、7、9有较强的抑制人类红白血病细胞株K562细胞生长的活性,它们的IC50值分别为33、49、266、35、174、154μmol·L-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物化学 结构鉴定 核磁共振波谱 红葱 生物活性成分 稻瘟霉 人体红白血病细胞株
下载PDF
中药墨旱莲中的三萜皂苷 被引量:17
12
作者 赵越平 汤海峰 +3 位作者 蒋永培 王忠壮 易杨华 雷其云 《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9期660-663,共4页
目的 研究中药墨旱莲EcliptaprostrataL .中的三萜皂苷化合物。方法 应用柱色谱和HPLC法分离纯化 ,通过光谱分析 (IR ,MS ,1 HNMR ,1 3 CNMR ,DEPT ,HMQC和HMBC)鉴定其化学结构。结果 分离并鉴定了 5个三萜皂苷 ,其中 2个新化合物ecl... 目的 研究中药墨旱莲EcliptaprostrataL .中的三萜皂苷化合物。方法 应用柱色谱和HPLC法分离纯化 ,通过光谱分析 (IR ,MS ,1 HNMR ,1 3 CNMR ,DEPT ,HMQC和HMBC)鉴定其化学结构。结果 分离并鉴定了 5个三萜皂苷 ,其中 2个新化合物eclalbasaponinsXI(4)和XII(5 )的结构分别为 :3 O [β D 吡喃葡糖 (1→ 2 ) β D 吡喃葡糖 ] 16α 乙氧基 齐墩果酸 2 8 O β D 吡喃葡糖苷 (4)和 3 O [(2 O 硫酰基 β D 吡喃葡糖 ) (1→ 2 ) β D 吡喃葡糖 ] 刺囊酸 2 8 O β D 吡喃葡糖苷 (5 )。 结论  4和 5为新化合物 ,1和 5具有诱导稻瘟霉菌丝变形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墨旱莲 eclalbasaponinXI eclalbasaponinⅦ 中药 三萜皂苷 化学结构
下载PDF
稻瘟病菌的有性世代形成能——云南省稻瘟病菌的有性世代研究之三 被引量:13
13
作者 李成云 李家瑞 +1 位作者 沈锐 藤田佳克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1992年第1期53-58,共6页
从500余个稻瘟病菌单孢菌株中选出在与标准菌株交配时能较多地产生子囊壳及子囊孢子的26个菌株和10个子囊孢子菌株,通过其中A交配型的20个菌株与a交配型的16个菌株相互交配,证明YL90—84、YL90—71等4个分离自西双版纳陆稻上的菌株及子... 从500余个稻瘟病菌单孢菌株中选出在与标准菌株交配时能较多地产生子囊壳及子囊孢子的26个菌株和10个子囊孢子菌株,通过其中A交配型的20个菌株与a交配型的16个菌株相互交配,证明YL90—84、YL90—71等4个分离自西双版纳陆稻上的菌株及子囊孢子菌株A—1具有较高的有性世代形成能。此外,笔者还根据云南省南部稻区的稻瘟病菌多能形成有性世代,并具有较高有性世代形成能,单株培养时能产生子囊壳的事实推论:Pericularia菌是从同宗配合菌演化到异宗配合菌,再演化到失去有性世代形成能而单营无性世代的寄生菌;其寄生性从野生植物、杂粮作物到水稻(或陆稻)的分化可能是在水稻起源地带及其附近完成的,有性机能是在寄生物—寄主的共同演化过程中逐渐丧失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瘟菌 有性世代 交配型
下载PDF
品种混植对水稻稻瘟病及其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14
14
作者 毛建辉 何明 +2 位作者 何忠全 何树林 梁亚东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1990年第1期56-61,共6页
1986~1988年的研究结果表明:(1)品种混植对稻瘟病的抑制作用显著,叶瘟病叶率减少74.23%,病指降低85.30%;混植与单植感病对差异极显著(F=46.55)。据初步测定:单植的病害日侵染速率(r)比混植高一倍以上。组合中感病种所占比例与... 1986~1988年的研究结果表明:(1)品种混植对稻瘟病的抑制作用显著,叶瘟病叶率减少74.23%,病指降低85.30%;混植与单植感病对差异极显著(F=46.55)。据初步测定:单植的病害日侵染速率(r)比混植高一倍以上。组合中感病种所占比例与病情严重度呈显著正相关(r= 0.9501),其关系式为:y=3.3918×7.4446。混植对稻瘟病的主效不明显,但互作效应显著;(2)混植稳产增产效果显著,平均增产11.88%,抗病增产效应与混植的群体光合强度和根系活力提高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品种混植 稻瘟病
下载PDF
铁钉菜化学成分的研究(3) 被引量:12
15
作者 汤海峰 易杨华 +3 位作者 姚新生 吴久鸿 张淑瑜 许强芝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269-273,共5页
目的 :对铁钉菜进行化学成分研究。方法 :采用稻瘟霉模型生物活性追踪方法 ,应用多种色谱技术进行分离 ,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其结构。结果 :分离并鉴定了 7个化合物 :(2S) 1 O 十六碳酰基 2 O (11Z 十八碳烯酰基 ) 3 O β D... 目的 :对铁钉菜进行化学成分研究。方法 :采用稻瘟霉模型生物活性追踪方法 ,应用多种色谱技术进行分离 ,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其结构。结果 :分离并鉴定了 7个化合物 :(2S) 1 O 十六碳酰基 2 O (11Z 十八碳烯酰基 ) 3 O β D 吡喃半乳糖基甘油 (I) ,(2S) 1 O 十六碳酰基 2 O 十四碳酰基 3 O (6 ' 硫代 α D 脱氧吡喃葡萄糖基 )甘油 (Ⅱ ) ,(2S) 1 O 十六碳酰基 2 O 十六碳酰基 3 O (6 ' 硫代 α D 脱氧吡喃葡萄糖基 )甘油 (Ⅲ ) ,(2S) 1 O 十六碳酰基 2 O (11Z 十八碳烯酰基 ) 3 O (6 ' 硫代 α D 脱氧吡喃葡萄糖基 )甘油 (Ⅳ ) ,硬脂酸 (V) ,肉豆蔻酸甲酯 (Ⅵ )和棕榈酸 (Ⅶ )。结论 :I~Ⅵ系首次从铁钉菜中得到 ;I,Ⅱ ,Ⅳ为新天然产物 ,I~Ⅳ具有诱导稻瘟霉菌丝变形活性和较弱的肿瘤细胞毒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钉菜 化学成分 稻瘟霉模型生物活性追踪方法 分离 鉴定
下载PDF
大蒜素对三种农作物病原真菌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17
16
作者 曾东方 陈玢 +1 位作者 曾麟 桓娇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2247-2249,共3页
采用水浸提法和乙醇萃取法制备大蒜素,对稻瘟病菌(Pyricularia oryzae)、小麦纹枯病菌(Rhizocto-nia cerealis)、油菜菌核病菌(Sclerotinia sclerotiorum)进行体外抑制试验,结果表明,水浸提法制备的20mg/mL大蒜素对3种真菌的抑菌效果分... 采用水浸提法和乙醇萃取法制备大蒜素,对稻瘟病菌(Pyricularia oryzae)、小麦纹枯病菌(Rhizocto-nia cerealis)、油菜菌核病菌(Sclerotinia sclerotiorum)进行体外抑制试验,结果表明,水浸提法制备的20mg/mL大蒜素对3种真菌的抑菌效果分别达到70.6%、83.6%、94.3%,乙醇萃取法制备的20 mg/mL大蒜素的抑菌效果分别达到79.7%、89.7%、93.0%,供试最低抑菌浓度5 mg/mL大蒜素的抑菌效果分别达到29.0%、61.0%、93.7%,显示大蒜提取液对稻瘟病菌、小麦纹枯病菌、油菜菌核病菌都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对油菜菌核病菌的抑制作用最强。结果提示,大蒜提取液对植物病原真菌抑制作用的强弱因供试菌、提取方法、作用浓度而异,这为开发农用抗生素对农作物病害进行生物防治提供了实践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蒜素 农用抗生素 稻瘟病菌 小麦纹枯病菌 油菜菌核病菌
下载PDF
东海微生物中6种环二肽类天然活性物质的分离和鉴定 被引量:16
17
作者 艾峰 许强芝 +4 位作者 杨妤 刘小宇 施晓琼 宋志刚 焦炳华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22-24,共3页
目的:从海洋微生物中寻找天然活性物质。方法:利用稻瘟霉作为菌株筛选模型,对筛选出来的活性菌株F8712发酵液的醋酸乙酯提取物进行化合物分离;通过1HNMR1、3CNMR和ESI-MS对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和讨论:鉴定了6个环二肽类化合物,它... 目的:从海洋微生物中寻找天然活性物质。方法:利用稻瘟霉作为菌株筛选模型,对筛选出来的活性菌株F8712发酵液的醋酸乙酯提取物进行化合物分离;通过1HNMR1、3CNMR和ESI-MS对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和讨论:鉴定了6个环二肽类化合物,它们分别为环[Ala-Leu](Ⅰ),环[Ala-Ile](Ⅱ),环[Val-Pro](Ⅲ),环[Leu-Pro](Ⅳ),环[Ile-Pro](Ⅴ)和环[Leu-Val](Ⅵ)。这些环二肽都没有抗稻瘟霉活性,化合物Ⅴ对鳗弧菌(Vibrio anguillarm)具有较强的抑制能力,其MIC为0.07μg/m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二肽 海洋生物学 稻瘟霉 鳗弧苗 分离 鉴定 东海
下载PDF
生物工程应用于作物育种的试验研究 第5报 水稻抗稻瘟病细胞突变体的筛选 被引量:15
18
作者 陈启锋 高汉芳 +1 位作者 陈璋 王金陵 《福建农学院学报》 CSCD 1989年第4期479-486,共8页
以稻瘟病病原菌毒素滤液为选择压力,在水稻种胚愈伤组织的诱导.继代和分化过程中,筛选出一批水稻抗病细胞突变体。稻瘟病病原菌毒素滤液可代替孢子悬液直接用于抗病细胞突变体筛选与鉴定。在愈伤组织诱导培养基中加入45%的毒素滤液,或... 以稻瘟病病原菌毒素滤液为选择压力,在水稻种胚愈伤组织的诱导.继代和分化过程中,筛选出一批水稻抗病细胞突变体。稻瘟病病原菌毒素滤液可代替孢子悬液直接用于抗病细胞突变体筛选与鉴定。在愈伤组织诱导培养基中加入45%的毒素滤液,或在愈伤组织诱导培养基与分化培养基均加入30%或45%的毒素滤液,效果较好。经毒素处理筛选出的绿苗,其后代有一部分无性系的抗病性是稳定的,可供选择利用;过氧化物酶同工酶与植株和愈伤组织的抗病性有关,可作为选择抗病突变体的指标。本文还对完善这项试验及与水稻育种有关的问题,进行了初步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作物 育种 生物工程 水稻 抗病性
下载PDF
太平洋侧花海葵中的化学成分(Ⅰ) 被引量:13
19
作者 张淑瑜 易杨华 +3 位作者 汤海峰 许强芝 邹峥嵘 李玲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50-253,共4页
目的 :研究太平洋侧花海葵的活性成分。 方法 :采用稻瘟霉模型生物活性追踪方法 ,应用多种色谱技术分离太平洋侧花海葵中的化学成分 ,通过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其结构。结果 :分离并鉴定了 5个化合物 :Δ4 ,5( E) ,Δ8,9( E) -鞘氨醇 ... 目的 :研究太平洋侧花海葵的活性成分。 方法 :采用稻瘟霉模型生物活性追踪方法 ,应用多种色谱技术分离太平洋侧花海葵中的化学成分 ,通过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其结构。结果 :分离并鉴定了 5个化合物 :Δ4 ,5( E) ,Δ8,9( E) -鞘氨醇 -正十六碳酰胺 ( )、胆甾醇 ( )、胸腺嘧啶 ( )、尿嘧啶 ( )和胸腺嘧啶脱氧核苷 ( ) ,其中化合物 对稻瘟霉的最小菌丝变形浓度为 63μg/L。 结论 :5个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种海葵中获得 ,化合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平洋侧花海葵 神经酰胺类 稻瘟霉 药物筛选 化学成分 中药
下载PDF
棕环海参化学成分的研究 被引量:12
20
作者 张淑瑜 汤海峰 +3 位作者 易杨华 刘世君 张卫星 胡冠时 《中国海洋药物》 CAS CSCD 2006年第6期7-13,共7页
目的研究中国南海棕环海参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稻瘟霉模型生物活性追踪方法,应用多种色谱技术分离,根据波谱解析和化学手段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棕环海参正丁醇萃取物中分离鉴定了3个三萜皂苷:pervicoside C(Ⅰ),holothurin A(Ⅱ)... 目的研究中国南海棕环海参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稻瘟霉模型生物活性追踪方法,应用多种色谱技术分离,根据波谱解析和化学手段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棕环海参正丁醇萃取物中分离鉴定了3个三萜皂苷:pervicoside C(Ⅰ),holothurin A(Ⅱ)和DS-holoturin B(Ⅲ);从氯仿萃取物中分离鉴定了4个化合物:尿嘧啶(Ⅳ),胸腺嘧啶(Ⅴ),胸腺嘧啶脱氧核苷(Ⅵ)和尿嘧啶脱氧核苷(Ⅶ)。结论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种海参中获得,化合物I为新天然产物,Ⅰ和Ⅱ具有诱导稻瘟霉菌丝变形活性和肿瘤细胞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参 棕环海参 三萜皂苷 稻瘟霉 细胞毒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