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9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几种人工湿地基质净化磷素的机理 被引量:120
1
作者 袁东海 景丽洁 +3 位作者 张孟群 高士祥 尹大强 王连生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614-617,共4页
研究了砂子、沸石、蛭石、黄褐土、下蜀黄土、粉煤灰和矿渣7种人工湿地基质材料净化污水磷素的机理,并初步评价了其作为人工湿地基质可能导致的磷素二次污染的风险.结果表明,矿渣、粉煤灰有很好的磷素去除效果,蛭石、黄褐土和下蜀黄土次... 研究了砂子、沸石、蛭石、黄褐土、下蜀黄土、粉煤灰和矿渣7种人工湿地基质材料净化污水磷素的机理,并初步评价了其作为人工湿地基质可能导致的磷素二次污染的风险.结果表明,矿渣、粉煤灰有很好的磷素去除效果,蛭石、黄褐土和下蜀黄土次之,沸石和砂子的去除效果较差.上述人工湿地基质净化磷素的机理主要为化学机理,表现为基质全钙、氧化钙、水溶性钙的含量越高,其固定形成的磷酸钙盐越多,在pH值较高的情况下,主要形成难溶性的磷酸八钙和磷酸十钙,有利于磷素的净化;基质中游离氧化铁、铝和胶体氧化铁、铝含量越高,其固定形成的磷酸铁盐和磷酸铝盐数量越多,基质净化磷素的能力越强.除砂子外,上述基质磷素饱和吸附后,磷素释放比例很低.加强人工湿地基质管理,其基质吸附的磷素一般不会对水体环境造成二次污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湿地 基质 磷素 净化 机理
下载PDF
水生植物在污水处理和水质改善中的应用 被引量:122
2
作者 贺锋 吴振斌 《植物学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641-647,共7页
介绍了水生植物在污水治理中的应用。通过与其他方法的比较 ,说明了水生植物净化法有其独特的优点。分别阐述了低等植物藻类及高等水生植物净化污水的应用类型、方式 ,应用范围及净化机理 ,还对高等水生植物的选取标准作了描述。指出了... 介绍了水生植物在污水治理中的应用。通过与其他方法的比较 ,说明了水生植物净化法有其独特的优点。分别阐述了低等植物藻类及高等水生植物净化污水的应用类型、方式 ,应用范围及净化机理 ,还对高等水生植物的选取标准作了描述。指出了该方法使用的可行性 ,并对其应用前景作出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水治理 应用类型 水生植物 净化机理
下载PDF
人工湿地净化机理和影响因素探讨 被引量:47
3
作者 王宜明 《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CAS 2000年第2期1-6,共6页
在实验与生产实践的基础上,从床体结构、湿地植物、系统耗氧与供氧及运行参数的选择等方面对人工湿地净化机理和影响因素进行探讨,以掌握有关基本规律,使之对今后的实践有所帮助。
关键词 人工湿地 净化机理 影响因素 床体结构 湿地植物
下载PDF
沉水植物对富营养化水体的净化作用及修复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75
4
作者 郭雅倩 薛建辉 +2 位作者 吴永波 周之栋 华建峰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58-68,共11页
基于对国内外众多相关文献的分析,就沉水植物对富营养化水体的净化作用、净化机制及修复技术进行了归纳和总结,并对沉水植物的今后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经分析,沉水植物能够明显降低水体中的氮磷营养盐及有机物,改善水体溶解氧和透明度... 基于对国内外众多相关文献的分析,就沉水植物对富营养化水体的净化作用、净化机制及修复技术进行了归纳和总结,并对沉水植物的今后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经分析,沉水植物能够明显降低水体中的氮磷营养盐及有机物,改善水体溶解氧和透明度,抑制藻类生长;其对富营养化水体的净化机制主要有吸收同化氮磷营养盐、改善水体-植物-沉积物的理化环境、与微生物协同作用及抑制藻类生长。目前,应用较广泛的利用沉水植物修复富营养化水体的技术主要有原水位种植、生态沉床、联合固定化微生物和人工湿地。基于沉水植物修复富营养化水体的研究现状,建议在藻型-草型湖泊生态系统稳态转换机制、沉水植物退化机制、沉水植物与微生物协同作用过程及机制等方面加强研究力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水植物 富营养化水体 净化作用 净化机制 修复技术
下载PDF
河湖滨岸缓冲带净污机理及适宜宽度研究进展 被引量:72
5
作者 钱进 王超 +1 位作者 王沛芳 侯俊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39-144,共6页
在分析河湖滨岸缓冲带结构特征和定义的基础上,从3个方面阐述河湖滨岸缓冲带净化农业非点源污染物的机理:(1)降低地表径流速度,过滤和拦截颗粒态污染物;(2)植物吸收、土壤吸附溶解态的污染物;(3)促进氮的反硝化作用。论述了河湖滨岸缓... 在分析河湖滨岸缓冲带结构特征和定义的基础上,从3个方面阐述河湖滨岸缓冲带净化农业非点源污染物的机理:(1)降低地表径流速度,过滤和拦截颗粒态污染物;(2)植物吸收、土壤吸附溶解态的污染物;(3)促进氮的反硝化作用。论述了河湖滨岸缓冲带适宜宽度的研究进展,认为在我国仅仅从环境的角度对适宜宽度进行研究还远远不够,需要从环境、经济和社会等角度对河湖滨岸缓冲带的适宜宽度进行综合研究。探讨了河湖滨岸植被缓冲带净污机理需要进一步研究的突出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滨岸缓冲带 农业非点源污染 净污机理 适宜宽度
下载PDF
贝莱斯芽孢杆菌S6拮抗物质分离纯化及抑菌机理 被引量:34
6
作者 杨胜清 张帆 马贵龙 《农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645-648,660,共5页
[目的]旨在明确新型生防细菌贝莱斯芽孢杆菌S6的拮抗物质和抑菌作用。[方法]拮抗物质的研究方法包括硫酸铵沉淀法、DEAE-Sephrose^(TM) Fast Flow阴离子交换、Superdex TM75凝胶层析及SDS-PAGE电泳分析;抑菌作用的研究方法包括菌丝生长... [目的]旨在明确新型生防细菌贝莱斯芽孢杆菌S6的拮抗物质和抑菌作用。[方法]拮抗物质的研究方法包括硫酸铵沉淀法、DEAE-Sephrose^(TM) Fast Flow阴离子交换、Superdex TM75凝胶层析及SDS-PAGE电泳分析;抑菌作用的研究方法包括菌丝生长速率法和孢子萌发法。[结果]贝莱斯芽孢杆菌S6拮抗物质对多种病原菌具有很好的抑制作用。采用80%饱和度(NH_4)_2SO_4沉淀法提取贝莱斯芽孢杆菌S6的发酵液粗提物,粗提物通过DEAE-Sephrose TM Fast Flow阴离子交换和Superdex^(TM) 75凝胶层析进行纯化,经SDS-PAGE电泳检测到单一的条带,其分子质量为20.1 kDa。贝莱斯芽孢杆菌S6的拮抗蛋白质量浓度为5、10 g/L时,对番茄早疫病菌的抑制率分别为71.13%、90.33%;质量浓度为1 g/L时,对早疫病菌的孢子萌发抑制率为60.42%,质量浓度达到10 g/L时,孢子几乎不萌发。拮抗蛋白处理的菌丝发生了扭曲、畸形、肿大。[结论]本研究结果为利用贝莱斯芽孢杆菌S6开发新的生防制剂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贝莱斯芽孢杆菌 拮抗物质 分离 纯化 抑菌机理
原文传递
甲基二乙醇胺(MDEA)脱硫溶液发泡影响因素和机理研究 被引量:29
7
作者 吴新民 康宵瑜 《天然气化工—C1化学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31-36,共6页
MDEA脱硫溶液发泡的影响因素很多。本文通过不同条件下的单因素发泡实验,对可能影响MDEA溶液发泡性能的各种因素进行了排序分析;再通过多因素发泡实验,采用BP神经网络法对发泡实验结果进行综合分析,确定出影响MDEA溶液发泡性能的主要因... MDEA脱硫溶液发泡的影响因素很多。本文通过不同条件下的单因素发泡实验,对可能影响MDEA溶液发泡性能的各种因素进行了排序分析;再通过多因素发泡实验,采用BP神经网络法对发泡实验结果进行综合分析,确定出影响MDEA溶液发泡性能的主要因素是脱硫溶液中的Mg2+、气井缓蚀剂、液烃、DEA、Fe2+、Fe(OH)3、FeS等污染物质;根据这些污染物的性质,对它们在脱硫溶液中的发泡机理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防止MDEA脱硫溶液发泡的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气 净化 甲基二乙醇胺 MDEA 脱硫溶液 发泡 影响因素 发泡机理
下载PDF
生态浮床的去污效果与机理研究 被引量:27
8
作者 罗固源 卜发平 +2 位作者 许晓毅 曹佳 舒为群 《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08-113,共6页
在对有植物的浮床(美人蕉床和菖蒲床)和无植物的对照床进行对比试验的基础上,通过示踪试验及物料衡算的方法研究了浮床系统的净化机理。结果表明,美人蕉床和菖蒲床对总氮(TN)、总磷(TP)及化学需氧量(CODCr)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29.5%、28... 在对有植物的浮床(美人蕉床和菖蒲床)和无植物的对照床进行对比试验的基础上,通过示踪试验及物料衡算的方法研究了浮床系统的净化机理。结果表明,美人蕉床和菖蒲床对总氮(TN)、总磷(TP)及化学需氧量(CODCr)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29.5%、28.7%、23.7%和31.8%、27.9%、24.4%,平均去除负荷分别为1.141、0.111、0.684 g.m-2.d-1和1.244、0.108、0.689 g.m-2.d-1,均极显著高于对照床(p<0.01);且浮床的去污效果与植物的生长情况成显著的正相关关系(r>0.786,p<0.05)。通过底泥沉积去除氮磷是浮床系统最主要的去污途径,植物吸收对污染物去除的贡献只占10%左右。研究表明,植物有助于浮床系统内形成良好的溶解氧(DO)浓度梯度分布、使系统的水流流态更接近于反应器的理想推流流态以及通过根系的过滤沉积作用去污等,所以植物是浮床发挥净化作用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浮床 去污效果 DO浓度梯度 流态 净化机理
下载PDF
水生植物净化污水的机理及研究进展 被引量:28
9
作者 詹金星 支崇远 +2 位作者 夏品华 马建荣 李海珍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352-355,共4页
水生植物净化污水是一项低成本、高效益的生态工程技术,是目前国内外许多专家学者研究的热点之一。为提高水污染处理能力,保护水体环境和生态系统,对水生植物净化污水的机理及其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进行综述,展望了水生植物净化污水的应... 水生植物净化污水是一项低成本、高效益的生态工程技术,是目前国内外许多专家学者研究的热点之一。为提高水污染处理能力,保护水体环境和生态系统,对水生植物净化污水的机理及其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进行综述,展望了水生植物净化污水的应用前景及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生植物 净化机理 研究进展
下载PDF
农田退水净污湿地对污染物的净化效果及机理分析 被引量:28
10
作者 王沛芳 娄明月 +1 位作者 钱进 胡斌 《水资源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10,共10页
通过对望虞河西岸无锡市古市桥河道整治中农田退水净污湿地的水质净化效果的监测,研究农田湿地对稻田退水中氮磷和有机农药的去除效果,并分析了去除机理。结果表明:农田湿地对总氮、总磷和氨氮的去除率平均值分别为60.95%、72.62%和65.9... 通过对望虞河西岸无锡市古市桥河道整治中农田退水净污湿地的水质净化效果的监测,研究农田湿地对稻田退水中氮磷和有机农药的去除效果,并分析了去除机理。结果表明:农田湿地对总氮、总磷和氨氮的去除率平均值分别为60.95%、72.62%和65.97%,对3种典型农药二甲四氯钠、三唑磷和多菌灵的去除率分别在20.86%~62.33%、17.86%~69.52%和1.31%~61.15%范围内;水体中氮磷可以通过透水坝物理拦截过滤作用、基质吸附作用、微生物代谢作用和植物吸收利用来去除;农田湿地对污染物去除率与各级透水坝所用填料介质密切相关,各级湿地池对污染物去除无显著性差异;水体中农药去除途径较为单一,主要依靠填料表面功能微生物的作用,且第一级透水坝对农药去除率显著低于后两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田退水 净污湿地 净化机制 半透水型坝 面源污染
下载PDF
人工湿地净化污水机理研究进展 被引量:17
11
作者 耿琦鹏 洪剑明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 CAS CSCD 2006年第5期43-45,共3页
人工湿地是一种新型的污水处理技术,它具有处理效率高、效果好、投入少、维持费用低等特点。重点阐述人工湿地净化污水的机理,提出了人工湿地技术未来的研究方向,并对其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人工湿地 污水处理 净化机理 基质
下载PDF
沉水植物伊乐藻光合放氧对水体氮转化的影响 被引量:21
12
作者 赵安娜 冯慕华 +2 位作者 李文朝 潘继征 柯凡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757-761,共5页
实验室内利用聚乙烯容器于光照培养箱内开展开放和封闭实验,研究沉水植物伊乐藻(Elodea nuttallii)光合放氧对水体氮转化的影响及其对水体氮的净化效果和机理。结果表明,伊乐藻光合放氧使水体DO和pH值升高,促进了开放系统氨氮的挥发,同... 实验室内利用聚乙烯容器于光照培养箱内开展开放和封闭实验,研究沉水植物伊乐藻(Elodea nuttallii)光合放氧对水体氮转化的影响及其对水体氮的净化效果和机理。结果表明,伊乐藻光合放氧使水体DO和pH值升高,促进了开放系统氨氮的挥发,同时水体较低的氨氮含量及较高的pH值抑制了氨氮向硝氮的转化。封闭系统通过阻止氨氮的挥发降低了总氮的去除作用,但并不影响氨氮向硝氮的转化。另外,高的DO和pH环境不利于反硝化细菌的存活,使反硝化作用比较微弱或不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水植物 伊乐藻 光合放氧 氮转化 净化效果 净化机制
下载PDF
海洋细菌B-9987胞外代谢产物的纯化及抑菌机理初探 被引量:15
13
作者 何培青 田黎 +1 位作者 李光友 赵相增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492-498,共7页
由渤海海泥中分离得到 30 0株菌株 ,从中筛选获得海洋生境芽孢杆菌B 9987菌株 ,其胞外物质经乙醚萃取、硅胶G薄层层析、官能团显色反应及紫外扫描 ,测其组分 ;以不同浓度B 9987菌株的抑菌液测定对植物病原真菌的抑制效果。结果表明 ,B 9... 由渤海海泥中分离得到 30 0株菌株 ,从中筛选获得海洋生境芽孢杆菌B 9987菌株 ,其胞外物质经乙醚萃取、硅胶G薄层层析、官能团显色反应及紫外扫描 ,测其组分 ;以不同浓度B 9987菌株的抑菌液测定对植物病原真菌的抑制效果。结果表明 ,B 9987菌株的胞外抑菌物质可能是酚类化合物 ;该物质对植物病原真菌茄交镰孢菌、大丽轮枝菌、黄枝孢菌、立枯丝核菌的抑制作用 ,主要是造成真菌孢子或菌丝末端膨大成球状 ,继而胞壁崩解 ,原生质外泄。对尖刀镰孢菌和莴苣霜霉菌的抑制作用 ,则表现为孢子萌发率降低和菌丝长度明显变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细菌 抑菌物质 分离纯化 植物 病原真菌 抑菌机理 海洋药物
下载PDF
高效生活污水处理装置——高性能合并处理净化槽 被引量:19
14
作者 田娜 朱亮 +1 位作者 张志毅 相文宁 《环境污染治理技术与设备》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84-86,共3页
详细介绍了从日本引进的一体化生活污水处理装置———高性能合并处理净化槽的特点、运行机理和在日本的应用情况。
关键词 生活污水 污水处理装置 净化槽 污水收集系统 BOD 生物需氧量
下载PDF
人工湿地水质净化机理与生态工程研究进展 被引量:19
15
作者 蒋廷杰 齐增湘 +1 位作者 罗军 甘德欣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356-362,共7页
在阐述人工湿地净化污水机理的基础上,综述近年来国内外出现的各种新型污水生态处理技术:构建复合人工湿地系统、蚯蚓生态滤池、生物栅与生物浮岛、生态砾石床技术和人工水草生态净化技术.
关键词 人工湿地 污水净化 机理 生态工程
下载PDF
人工湿地中微生物群落特征及其净化机理 被引量:19
16
作者 冯冲凌 李科林 李芸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42-45,56,共5页
人工湿地系统中微生物群落特征与湿地结构、布水方式及植物种类密切相关。总体上,人工湿地系统中微生物的种类多样性和数量沿水流方向呈递减趋势,植物对湿地微生物群落的影响主要在基质表层的根际效应区间,采取控氧措施可促进微生物群... 人工湿地系统中微生物群落特征与湿地结构、布水方式及植物种类密切相关。总体上,人工湿地系统中微生物的种类多样性和数量沿水流方向呈递减趋势,植物对湿地微生物群落的影响主要在基质表层的根际效应区间,采取控氧措施可促进微生物群落向纵深发展。人工湿地系统中的氮代谢微生物主要是硝化细菌和反硝化细菌,有新的研究表明,厌氧氨氧化细菌不仅具有较强的去氮能力,还能显著提高废水COD的去除率。不同种类的磷细菌在湿地系统中磷的溶解、沉淀和转化利用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生物制剂的应用可提高磷的去除率。人工湿地系统中还存在一系列具有特殊功能的微生物种类,包括可降低镉等重金属污染毒性、降解石油类化合物、多环芳烃以及酚类的微生物菌种等。研究人工湿地微生物群落季相变化演替规律及其净化机理、考察分析微生物与植物及基质之间的综合效应和筛选驯化功能菌种,是发展人工湿地技术的重点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湿地 污水处理 微生物群落 净化机理
下载PDF
大豆等植物材料DNA提取方法的改进及其干扰机制的探讨 被引量:10
17
作者 杨婉身 王西瑶 +1 位作者 苟琳 潘光堂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CSCD 1996年第2期153-156,共4页
本文介绍了一种改良的大豆DNA纯化方法。该法能更有效地避免蛋白质和其他干扰化合物的污染,分离提取到天然双链高分子量的大豆DNA,且有机溶剂用量可节约三分之一左右。分析鉴定表明所得DNA已符合遗传学转化实验要求。该法也适用于其... 本文介绍了一种改良的大豆DNA纯化方法。该法能更有效地避免蛋白质和其他干扰化合物的污染,分离提取到天然双链高分子量的大豆DNA,且有机溶剂用量可节约三分之一左右。分析鉴定表明所得DNA已符合遗传学转化实验要求。该法也适用于其他植物材料DNA的提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 大豆 DNA 纯化 干扰机制 转化
下载PDF
城市湿地水生植物在水污染治理中的净化机理研究进展 被引量:16
18
作者 赵兴云 王晓磊 《湿地科学与管理》 2009年第2期59-62,共4页
综述了当前国内外对湿地水生植物在水污染治理中净化机理,包括水生植物对氮、磷、重金属、有机污染物和其它有毒有害物质的去除机制。
关键词 城市湿地 水生植物 水污染治理 净化机理
下载PDF
人工湿地植物在污水处理系统中的作用探讨 被引量:14
19
作者 李宝宏 曹文平 《环境科学与管理》 CAS 2007年第9期65-67,共3页
人工湿地污水系统由于具有独特的净化机理和功能而越来越多地被用于处理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湿地植物在人工湿地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不但可以直接摄取和利用污水中的营养物质、吸收富集污水中的重金属等有毒有害物质;而且还能输送氧... 人工湿地污水系统由于具有独特的净化机理和功能而越来越多地被用于处理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湿地植物在人工湿地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不但可以直接摄取和利用污水中的营养物质、吸收富集污水中的重金属等有毒有害物质;而且还能输送氧气到根区,提供根区微生物生长、繁殖和降解过程中对氧的需求。文章通过详细阐述植物对水中营养元素的吸收作用,说明了植物在人工湿地处理污水中的重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湿地 湿地植物 净化机理 污水 微生物
下载PDF
组合生态浮床的水体净化效果与作用机理探讨 被引量:17
20
作者 李威 陈晓国 方涛 《水生态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76-81,共6页
通过在美人蕉(Canna glauca)底部悬挂生物陶粒基质构建组合生态浮床,与仅有生物陶粒的基质组和空白组比较了对室内配制富营养化污水的净化效果,分析了各组水体中的微生物数量和活性,研究组合浮床中植物、基质和微生物对水体净化的贡献... 通过在美人蕉(Canna glauca)底部悬挂生物陶粒基质构建组合生态浮床,与仅有生物陶粒的基质组和空白组比较了对室内配制富营养化污水的净化效果,分析了各组水体中的微生物数量和活性,研究组合浮床中植物、基质和微生物对水体净化的贡献率及其相互间协同作用。结果表明,经过48d的运行,组合浮床对总氮、总磷和氨氮的去除率依次为64.03%、95.82%和96.43%,美人蕉对氮、磷的去除贡献率分别为36.03%、37.96%。组合浮床组水中的细菌总量、基质上附着的生物膜脱氢酶活性和耗氧速率均高于基质组,说明植物吸收不是组合浮床去除氮磷的主要机制,但植物对微生物的数量和活性有积极作用;组合浮床对水中污染物的去除存在着植物、基质及微生物之间的协同作用。与基质组和空白组相比,组合浮床可以有效提高对富营养化水体的净化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合浮床 净化效果 作用机理 美人蕉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