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增材制造技术制备钨材料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1
作者 杨广宇 汤慧萍 +5 位作者 刘楠 刘海彦 贾亮 杨坤 支浩 许中国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4期16-18,共3页
从成形工艺、成形件组织等方面介绍了增材制造纯钨、高密度钨合金及W-Cu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并介绍了增材制造钨合金的应用情况及主要问题。
关键词 增材制造 3D打印 纯钨 高密度钨合金 W-CU复合材料
下载PDF
电子束选区熔化成形纯钨的显微组织与晶体取向 被引量:10
2
作者 杨广宇 杨鹏伟 +5 位作者 刘楠 杨坤 贾亮 许忠国 王建 汤慧萍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2580-2584,共5页
采用增材制造技术中的电子束选区熔化成形方法制备了高致密度纯钨试件,分析了电子束选区熔化成形纯钨的传热过程和显微组织特点,重点研究了在几种热传导的共同作用下,纯钨的显微组织特点和晶体的取向分布。结果表明,电子束选区熔化纯钨... 采用增材制造技术中的电子束选区熔化成形方法制备了高致密度纯钨试件,分析了电子束选区熔化成形纯钨的传热过程和显微组织特点,重点研究了在几种热传导的共同作用下,纯钨的显微组织特点和晶体的取向分布。结果表明,电子束选区熔化纯钨的显微组织为以外延生长的方式形成的柱状晶。在样品内部,沿成形方向向下为最主要的热传导方向,温度梯度最大,柱状晶生长方向与热流方向相反,形成完全竖直生长的柱状晶;在样品外侧面,沿成形方向向下的热传导和向侧面粉床的热传导共同作用,使得热传导的方向与成形方向出现一定偏差,因此柱状晶组织与成形方向呈30°~45°夹角。同时,电子束选区熔化成形纯钨沿着成形方向,形成[111]和[100]方向的择优取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材制造 电子束选区熔化成形 纯钨 显微组织
原文传递
激光增材制造纯钨及钨铜复合材料的组织与性能 被引量:8
3
作者 邓澄 蒋梦龙 周圣丰 《特种铸造及有色合金》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804-809,共6页
采用激光增材制造技术制备了纯钨及钨铜复合材料,通过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和维氏硬度测量仪等表征了其表面形貌、微观结构和硬度,系统分析了粉末特性、激光功率、扫描速率以及铺粉厚度等参数对纯钨制件的组织形貌和力学性能的影响,以... 采用激光增材制造技术制备了纯钨及钨铜复合材料,通过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和维氏硬度测量仪等表征了其表面形貌、微观结构和硬度,系统分析了粉末特性、激光功率、扫描速率以及铺粉厚度等参数对纯钨制件的组织形貌和力学性能的影响,以及对钨铜复合材料界面结合的影响。通过优化激光功率和扫描速率等加工参数,制备了致密度最高达97.66%,硬度(HV)高达486.23的纯钨制件,以及界面结合良好的钨铜复合材料制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增材制造 纯钨 钨铜复合材料 微观组织 性能
原文传递
纯钨电子束选区熔化过程的温度场有限元模拟 被引量:5
4
作者 江静 安宁 +3 位作者 杨广宇 王建 汤慧萍 李梅娥 《中国激光》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54-65,共12页
针对金属材料的电子束选区熔化过程,建立了瞬态温度场及熔池演化的有限元模拟方法。采用双椭球热源模型模拟移动电子束,给出了基于传热机理考虑材料物性参数随材料状态及温度变化的粉末热物性参数估算实现方法,并对有限元模拟方法进行... 针对金属材料的电子束选区熔化过程,建立了瞬态温度场及熔池演化的有限元模拟方法。采用双椭球热源模型模拟移动电子束,给出了基于传热机理考虑材料物性参数随材料状态及温度变化的粉末热物性参数估算实现方法,并对有限元模拟方法进行了解析解验证。在此基础上对纯钨的电子束选区熔化过程进行了模拟,单道扫描模拟结果表明,随电子束扫描速率的增大,或电子束半径的增大,或热源功率的减小,熔池最高温度降低,熔池的长度、宽度及深度均减小。两层多道扫描的模拟结果表明,除第一层第一道外,熔池温度场及熔池形貌不对称于扫描中心线,已扫描侧的热影响区大,温度梯度小,熔池面积小。通过模拟得到的熔池剖面图,可预测一定工艺参数条件下多道之间的搭接及多层之间的熔合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加工 电子束选区熔化 纯钨 温度场 熔池 有限元模拟
原文传递
强织构纯钨金属中绝热剪切失稳行为的演化与调控
5
作者 李建国 阚秀凯 索涛 《中国科学:物理学、力学、天文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36-252,共17页
具有高绝热剪切敏感性的高密度、高强度金属一直是动能穿甲弹的首选材料,绝热剪切失效导致的弹体端部“自锐”效应能够有效提升其侵彻打击能力.本文通过轧制变形预先在纯钨板材中引入强织构组织,动态单轴压缩实验和微观结构表征显示:强... 具有高绝热剪切敏感性的高密度、高强度金属一直是动能穿甲弹的首选材料,绝热剪切失效导致的弹体端部“自锐”效应能够有效提升其侵彻打击能力.本文通过轧制变形预先在纯钨板材中引入强织构组织,动态单轴压缩实验和微观结构表征显示:强烈的择优取向设计是实现难熔重金属中绝热剪切失稳的重要手段.结合介观晶体塑性模拟研究,我们系统分析了强织构纯钨中绝热剪切带(Adiabatic Shear Band,ASB)形成与演化的过程,包括:局部剪切变形的开启与扩展;剪切区内热塑性累积至变形失稳;热塑性流动形成ASB并生长的不同阶段;揭示了各向异性动态剪切失稳行为的微观机制.同时,我们通过调控变形工艺获得了以不同晶体取向为主的轧板织构,研究了织构演化及取向空间分布变化对动态失稳行为的重要影响,明确了织构设计调控力学行为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绝热剪切带 纯钨 强织构 晶体塑性有限元
原文传递
瞬态热流下钨再结晶规律的研究
6
作者 屈苗 颜莎 《核聚变与等离子体物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8-64,共7页
通过观测钨分别在能量密度3.82MJ⋅m^(−2)/脉宽5ms和能量密度1.5MJ⋅m^(−2)/脉宽1ms的脉冲电子束1~100次的辐照下发生再结晶及晶粒长大的情况,研究了钨在瞬态热流下的再结晶行为及其对脉冲参数的依赖关系。根据非等温匀速加热退火过程的... 通过观测钨分别在能量密度3.82MJ⋅m^(−2)/脉宽5ms和能量密度1.5MJ⋅m^(−2)/脉宽1ms的脉冲电子束1~100次的辐照下发生再结晶及晶粒长大的情况,研究了钨在瞬态热流下的再结晶行为及其对脉冲参数的依赖关系。根据非等温匀速加热退火过程的晶粒尺寸表达式推导出了瞬态热流下晶粒正常长大的表达式,再结合实验数据推导出了钨在脉宽ms量级瞬态热流辐照下发生正常长大的晶粒尺寸对脉冲参数的依赖关系。利用该关系计算得到的钨在脉宽5ms、1ms的脉冲电子束辐照下的晶粒尺寸与晶粒只发生正常长大的实验结果相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纯钨 瞬态热流 再结晶 晶粒尺寸 脉冲参数
下载PDF
压制压力对纯钨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4
7
作者 石俊 刘宁 +3 位作者 刘爱军 苏宇 吴玉程 罗来马 《热处理》 CAS 2015年第4期31-35,共5页
采用传统的粉末冶金法以不同的压制压力(100 MPa、200 MPa、300 MPa、400 MPa、500 MPa)制备了纯钨试样,研究了压制压力对纯W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压制压力的增大,纯钨的密度和硬度随之增大;当压力为400 MPa时,纯钨的相对密... 采用传统的粉末冶金法以不同的压制压力(100 MPa、200 MPa、300 MPa、400 MPa、500 MPa)制备了纯钨试样,研究了压制压力对纯W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压制压力的增大,纯钨的密度和硬度随之增大;当压力为400 MPa时,纯钨的相对密度达到了最大值94.8%,显微硬度达到了最大值354.2 MPa。冲击试样断口的形貌显示纯钨的断裂方式主要为穿晶断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纯钨 压制压力 显微组织 力学性能
下载PDF
液膜分离富集、测定痕量钼 被引量:2
8
作者 王献科 李玉萍 李莉芬 《中国钼业》 2001年第5期32-34,共3页
用乳状液膜体系对钼进行富集。该体系包括载体 ( 5 ,8-二乙基 - 7-羟基十二烷 - 6-单肟 ,简称LIX63 )、表面活性剂 (N113A)、溶剂 (煤油 )以及内相 ( 0 .15mol/LNaOH溶液 )。研究了乳状液膜的稳定性、温度、钼的浓度、外相的HNO3溶液浓... 用乳状液膜体系对钼进行富集。该体系包括载体 ( 5 ,8-二乙基 - 7-羟基十二烷 - 6-单肟 ,简称LIX63 )、表面活性剂 (N113A)、溶剂 (煤油 )以及内相 ( 0 .15mol/LNaOH溶液 )。研究了乳状液膜的稳定性、温度、钼的浓度、外相的HNO3溶液浓度及乳水比等因素对分离富集钼的影响。实验表明 ,在适宜的条件下 ,钼的迁移率可达 99.5 %~ 10 0 .2 %。该法已应用于富集、测定纯钨和钢铁中的痕量钼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离富集 液膜法 纯钨 钢铁材料 测定
下载PDF
纯钨红外光谱发射率特性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于坤 石瑞涛 +2 位作者 张会燕 王文宝 刘玉芳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07-112,共6页
光谱发射率是一个重要的热物性参数,在辐射测温、热传输计算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钨作为一种重要的金属,关于其光谱发射率的研究报道较少。利用黑体炉、傅里叶红外光谱仪、加热装置和光学系统搭建了一套能量对比法光谱发射率测量装置... 光谱发射率是一个重要的热物性参数,在辐射测温、热传输计算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钨作为一种重要的金属,关于其光谱发射率的研究报道较少。利用黑体炉、傅里叶红外光谱仪、加热装置和光学系统搭建了一套能量对比法光谱发射率测量装置,该装置能够测量3~20μm的光谱发射率,测量装置的整体不确定度优于5%。利用该装置测量了纯钨在4个温度点(573, 673, 773和873 K)的法向光谱发射率,重点探讨了氧化、温度、波长和加热时间对纯钨光谱发射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纯钨在表面未氧化的情况下,光谱发射率在几个温度点的变化规律基本一致,且数值相差较小,而当其表面发生氧化后光谱发射率迅速增加,在某些波长处出现了强烈的振荡。表面未氧化时纯钨的光谱发射率受温度的影响较小,随着温度的增加仅出现微小的增加,但是当表面发生氧化后,随温度的升高而迅速增大。纯钨的光谱发射率整体上随着波长的增加而减小,但是当表面发生氧化后,由于表面氧化膜与钨金属基底发生干涉效应,在4, 9, 12.5和16.5μm处均出现了峰值。在573和673 K,纯钨的光谱发射率随着加热时间的增加无明显变化。然而,随着温度的升高,在773和873 K时,光谱发射率随着加热时间增加而增大,在773 K时光谱发射率随加热时间的增加增幅较大,因为在该温度点,纯钨表面刚开始发生氧化,氧化速率较大,在873 K时光谱发射率随加热时间的增加增幅较为平缓,并且随着加热时间的增长呈现稳定的趋势。综上,纯钨的光谱发射率在温度较低和表面未氧化时较为稳定。随着温度的升高,当表面发生氧化后,光谱发射率迅速增大,并且在多个波长位置出现了强烈的振荡。由此可见,纯钨光谱发射率受温度、波长、加热时间的影响较大,在实际应用过程中,特别是在辐射测温过程中,如果把纯钨的光谱发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纯钨 光谱发射率 氧化 温度 波长 加热时间
下载PDF
激光选区熔化纯钨防散射栅格的工艺及性能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王迪 胡伟南 +3 位作者 杨永强 冯永伟 张英杰 伊浩 《稀有金属》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757-768,共12页
为探究激光选区熔化(SLM)成形纯钨防散射栅格的最佳工艺参数,研究了不同工艺参数对于栅格试样的表面粗糙度、熔道厚度、压缩力学性能以及钨实体试样致密度、微观组织的影响规律。研究发现,栅格试样的表面粗糙度会随着激光功率和扫描速... 为探究激光选区熔化(SLM)成形纯钨防散射栅格的最佳工艺参数,研究了不同工艺参数对于栅格试样的表面粗糙度、熔道厚度、压缩力学性能以及钨实体试样致密度、微观组织的影响规律。研究发现,栅格试样的表面粗糙度会随着激光功率和扫描速度的增加而增加,过高的激光功率容易产生球化现象。此外,激光功率的增加以及扫描速度的减小都会使得熔道的厚度尺寸增加,在200 W激光功率以及500 mm·s^(-1)扫描速度工艺条件下熔道厚度最为接近100μm的预设值。压缩测试结果表明,纯钨薄壁栅格件的抗压强度会随着激光功率的增加以及扫描速度的减小而增加,且试样最大抗压强度达到了172 MPa。实体试样的致密度会随着激光扫描速度增加而减小,并且随着激光功率的增加先增大再减小,最终在375 W激光功率以及500 mm·s^(-1)扫描速度工艺条件下获得98.36%的最大致密度。其构建方向组织多为柱状晶粒,并且晶粒会随着激光功率的减小以及扫描速度的增加而细化。最后根据探究的工艺参数对栅格熔道形貌及厚度尺寸的影响规律,通过工艺优化,在210 W-600 mm·s^(-1)以及375 W-500 mm·s^(-1)条件下分别成形了防散射栅格的栅格和实体部分,成功打印的栅格熔道形貌较好、且具有较高的成形精度((100±10)μ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选区熔化(SLM) 纯钨 薄壁 力学性能 致密度
原文传递
提高纯钨微小孔电火花加工深径比的方法 被引量:3
11
作者 钱志强 尹青峰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21-123,128,共4页
在航空、航天等一些尖端行业的核心零件中,微小孔的应用日趋广泛。电火花加工技术是微小孔加工的主要工艺之一,但对于大深径比微孔加工,现有的电火花加工工艺能力仍无法满足加工需求。针对纯钨材料微小孔电火花加工中的深径比难以提升... 在航空、航天等一些尖端行业的核心零件中,微小孔的应用日趋广泛。电火花加工技术是微小孔加工的主要工艺之一,但对于大深径比微孔加工,现有的电火花加工工艺能力仍无法满足加工需求。针对纯钨材料微小孔电火花加工中的深径比难以提升的问题,分析了电蚀产物在孔底累积对放电过程造成的不利影响,找到了制约微孔电火花加工深径比提升的关键因素,即需有效排出孔底电蚀产物,确保放电过程处于“干净”环境。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在电火花加工中引入电化学作用,利用电化学作用产生的气泡驱动电蚀产物排出,确保大深径比孔底放电过程不受电蚀产物积聚的影响进而提高加工深径比的方法。通过实验对该方法的可行性和加工特征进行了验证,获得了直径约为0.2mm,深度48mm的加工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火花 纯钨 深径比
下载PDF
纯W高压扭转显微组织演化过程TEM分析 被引量:3
12
作者 李萍 林泉 +2 位作者 周玉峰 薛克敏 吴玉程 《金属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521-528,共8页
在相对较低温度下完成了纯W不同扭转圈数高压扭转实验,通过EBSD、TEM及HRTEM观察了纯W高压扭转过程中的显微组织形貌及微观结构。结果表明,随着等效应变增大,纯W材料显著细化,位错密度增加,非平衡晶界增多。高压扭转过程中小角度晶界向... 在相对较低温度下完成了纯W不同扭转圈数高压扭转实验,通过EBSD、TEM及HRTEM观察了纯W高压扭转过程中的显微组织形貌及微观结构。结果表明,随着等效应变增大,纯W材料显著细化,位错密度增加,非平衡晶界增多。高压扭转过程中小角度晶界向大角度晶界转化现象明显,且位错结构逐渐转移至晶界,细小晶粒内部无明显缺陷。当等效应变增大至5.5时,由于部分晶粒尺寸与位错平均自由程相近,晶粒变形方式由晶内滑移向晶界滑移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纯W 高压扭转 微观结构 TEM分析
原文传递
纯钨的空心阴极等离子烧结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秦艳 王从曾 +3 位作者 牛宇锋 马捷 苏学宽 张连宝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1-3,共3页
为了探讨空心阴极等离子烧结方法应用于烧结难熔金属粉末制品的可行性及工艺特点,选用纯钨粉末样品进行了空心阴极等离子烧结试验。结果表明:在烧结过程中通过合理控制工艺条件,可以获得高的截面收缩率和致密度的烧结试样。在合适的工... 为了探讨空心阴极等离子烧结方法应用于烧结难熔金属粉末制品的可行性及工艺特点,选用纯钨粉末样品进行了空心阴极等离子烧结试验。结果表明:在烧结过程中通过合理控制工艺条件,可以获得高的截面收缩率和致密度的烧结试样。在合适的工艺条件下,所烧结的样品密度达到17.9g/cm3,晶粒度为5级。空心阴极等离子烧结方法适宜于难熔金属纯钨粉末样品的烧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心阴极放电 等离子 烧结 纯钨
下载PDF
高压扭转变形对纯W再结晶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2
14
作者 李萍 林泉 +3 位作者 薛克敏 孙大智 甘国强 吴玉程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677-1681,共5页
在较低温度条件下完成了难熔金属烧结纯W高压扭转实验,通过改变扭转圈数,利用EBSD、XRD、DSC等多种检测与计算方法分析了高压扭转变形纯W在后续加热过程中再结晶组织及行为的变化。结果表明:高压扭转变形后,纯钨组织的形变储存能增大,... 在较低温度条件下完成了难熔金属烧结纯W高压扭转实验,通过改变扭转圈数,利用EBSD、XRD、DSC等多种检测与计算方法分析了高压扭转变形纯W在后续加热过程中再结晶组织及行为的变化。结果表明:高压扭转变形后,纯钨组织的形变储存能增大,激活能降低,但变形后组织的再结晶温度仍处于高值。DSC测试后,原始烧结组织发生明显的晶粒长大情况,而由高压扭转法(HPT)变形产生的细晶钨再结晶组织仍较为细小,平均晶粒尺寸为4~6μm,且随着扭转圈数增大晶粒尺寸未发生明显变化,变形组织的热稳定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纯W 高压扭转 再结晶行为 热稳定性
原文传递
纯钨高压扭转组织与性能的微观尺度分析 被引量:2
15
作者 李萍 华雅玲 +2 位作者 林泉 王雪 薛克敏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2220-2224,共5页
采用高压扭转技术在550℃、1.5 GPa压力下成功制得具有细晶组织的难熔金属钨,借助EBSD技术研究了高压扭转变形组织晶粒尺寸、晶界角度以及晶粒取向的演化规律,结合纳米压痕实验结果,分析了应变对工业烧结纯钨微观力学性能的影响机理。... 采用高压扭转技术在550℃、1.5 GPa压力下成功制得具有细晶组织的难熔金属钨,借助EBSD技术研究了高压扭转变形组织晶粒尺寸、晶界角度以及晶粒取向的演化规律,结合纳米压痕实验结果,分析了应变对工业烧结纯钨微观力学性能的影响机理。结果表明,高压扭转后材料内部微孔隙有效闭合,组织细化显著,大角度晶界含量快速升高。在应变较低时出现较为明显的沿<101>方向的择优取向;随着应变的增加,择优取向消失,组织趋于均匀。应变较高(扭转5圈)时在三叉晶界处出现了细小的动态再结晶晶粒。高压扭转变形引起的孔隙闭合、晶粒细化、晶格畸变、位错密度增加和大角度晶界形成,导致屈服强度和纳米硬度随变形量的增大而不断提高;而在致密度、残余内应力和高密度位错的共同作用下,变形试样的弹性模量显著高于工业烧结纯钨,但随着应变量的增大略有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纯钨 高压扭转 组织演化 纳米压痕 微观力学性能
原文传递
纯钨等通道双转角挤压变形行为分析 被引量:2
16
作者 李萍 段自豪 +2 位作者 吴涛 华雅玲 薛克敏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3012-3020,共9页
作为一种新的大塑性变形(SPD)方法,基于等径角挤压(ECAP)开发了等通道双转角挤压(ECDAP)以减少冲头偏载。通过有限元模拟和实验研究分析了工业烧结纯钨在1道次ECDAP过程中的变形行为。结果表明:在相同工艺参数下,ECDAP模具的局部应力分... 作为一种新的大塑性变形(SPD)方法,基于等径角挤压(ECAP)开发了等通道双转角挤压(ECDAP)以减少冲头偏载。通过有限元模拟和实验研究分析了工业烧结纯钨在1道次ECDAP过程中的变形行为。结果表明:在相同工艺参数下,ECDAP模具的局部应力分布更加均匀,冲头的偏载得到了改善。经ECDAP产生的平均等效应变与ECAP类似,但是试样经过ECDAP变形发生二次剪切变形,应变分布的均匀性大大提高。此外,在二次剪切变形区晶粒尺寸减小到1.77μm,并且在转角区晶粒被明显拉长。由于霍尔-帕奇(Hall-Petch)强化和应变强化作用使得显微硬度得到提高。以上结果表明ECDAP工艺是生产超细晶金属材料的一种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纯钨 等通道双转角挤压 二次剪切 晶粒细化 显微硬度
原文传递
化学气相沉积钨的组织与力学性能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侯岳翔 李树奎 +2 位作者 孙红婵 鲁旭东 宋修纲 《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54-57,共4页
用扫描电镜上的EBSD装置研究化学气相沉积法制备的高纯钨的晶体取向,化学气相沉积钨具有{110}〈001〉取向织构;用电子万能试验机和分离式霍普金森杆(SHPB)研究纯钨的准静态(10-3s-1)和动态(2000~5000s-1)压缩力学性能,并与等轴晶重熔... 用扫描电镜上的EBSD装置研究化学气相沉积法制备的高纯钨的晶体取向,化学气相沉积钨具有{110}〈001〉取向织构;用电子万能试验机和分离式霍普金森杆(SHPB)研究纯钨的准静态(10-3s-1)和动态(2000~5000s-1)压缩力学性能,并与等轴晶重熔钨进行对比分析,沉积钨的屈服强度由静态时的1350MPa上升到动态时的2000MPa以上,是应变率敏感材料,等轴晶纯钨的静动态屈服强度高于柱状晶沉积纯钨,柱状晶沉积纯钨有明显的应变硬化效应。沉积钨柱状晶组织的塑性变形方式除滑移外,还有大量的孪晶产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气相沉积 应变率效应 力学性能 高纯钨 变形机制
下载PDF
孔隙率和晶粒度对纯钨导热性能的影响
18
作者 潘鹏程 陈昱溟 +2 位作者 刘楠 罗来马 吴玉程 《中国钨业》 CAS 2023年第2期45-50,共6页
常温下钨的热导率为173W/m·K,作为聚变第一壁的候选材料,其导热性能非常重要。纯W的导热性能与其孔隙、晶界和位错等组织缺陷有关,孔隙和晶界在固体传热过程中会吸收或散射导热电子,减少电子数量和缩短电子平均自由程,降低材料的... 常温下钨的热导率为173W/m·K,作为聚变第一壁的候选材料,其导热性能非常重要。纯W的导热性能与其孔隙、晶界和位错等组织缺陷有关,孔隙和晶界在固体传热过程中会吸收或散射导热电子,减少电子数量和缩短电子平均自由程,降低材料的热导率。本研究选取了不同孔隙率和晶粒度的纯W试样,表征与分析试样的微观组织形貌,测量和计算所有试样的热导率,研究了纯W材料在25~450℃内的热导率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纯W孔隙数量减少和体积减小,孔隙率减小,热导率增大;晶粒度增大,晶界数量减少,热导率增大。温度升高,孔隙和晶界降低纯W材料热导率的效果减弱。因此,获得了钨的孔隙率、晶粒度和导热性能的关系,对于核聚变钨材料的选择与加工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纯钨 孔隙率 晶粒度 导热性能
下载PDF
液膜分离富集、测定痕量钼
19
作者 王献科 李玉萍 李莉芬 《广州化学》 CAS 1999年第4期39-43,共5页
用乳状液膜体系对钼进行富集。该体系包括载体 ( 5,8-二乙基 - 7-羟基十二烷 - 6-单肟 ,简称LIX63)、表面活性剂 (N1 1 3C)、溶剂(煤油 )以及内相 ( 0 .1 5mol/LNaOH溶液 )。研究了乳状液膜的稳定性、温度、钼的浓度、外相的HNO3溶液浓... 用乳状液膜体系对钼进行富集。该体系包括载体 ( 5,8-二乙基 - 7-羟基十二烷 - 6-单肟 ,简称LIX63)、表面活性剂 (N1 1 3C)、溶剂(煤油 )以及内相 ( 0 .1 5mol/LNaOH溶液 )。研究了乳状液膜的稳定性、温度、钼的浓度、外相的HNO3溶液浓度及乳水比等因素对分离富集钼的影响。实验表明 ,在适宜的条件下 ,钼的迁移率可达 99.5%~1 0 0 .2 %。该法已应用于富集、测定纯钨和钢铁中的痕量钼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离富集 液膜法 纯钨 钢铁 测定
下载PDF
不同轧制比纯钨1250~1350℃下的再结晶行为 被引量:1
20
作者 余明 王康 +2 位作者 昝祥 罗来马 吴玉程 《材料热处理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50-56,共7页
在1250、1300和1350℃下对50%(W50)、67%(W67)和90%(W90)轧制量的纯钨进行了等温退火实验。运用显微硬度测试和显微组织分析,研究了温度和轧制量对纯钨再结晶过程的影响。通过Arrhenius关系式拟合计算出W50、W67和W90表观再结晶激活能Q... 在1250、1300和1350℃下对50%(W50)、67%(W67)和90%(W90)轧制量的纯钨进行了等温退火实验。运用显微硬度测试和显微组织分析,研究了温度和轧制量对纯钨再结晶过程的影响。通过Arrhenius关系式拟合计算出W50、W67和W90表观再结晶激活能Q分别为478、496和447 kJ/mol,并通过外推预测出在900℃时,W50、W67和W90的使用寿命分别为172.7、72.3和8.5年。通过对1350℃等温退火后的纯钨样品完全再结晶晶粒统计分析发现,完全再结晶平均晶粒尺寸随轧制量的增加而逐渐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纯钨 轧制 等温退火 再结晶 定量金相分析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