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0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肺内直径≤10mm纯磨玻璃密度结节进展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阎守芳 高慧 +2 位作者 邹立秋 张凯 褚千琨 《肿瘤影像学》 2018年第5期412-415,共4页
目的:探讨肺内直径≤10 mm纯磨玻璃密度结节(pure ground glass nodule,pGGN)进展的危险因素。方法:将2010年3月—2016年3月广东省深圳市南山人民医院收治的67例经CT检查确诊为肺部pGGN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为单一病灶,结节最大径≤10 ... 目的:探讨肺内直径≤10 mm纯磨玻璃密度结节(pure ground glass nodule,pGGN)进展的危险因素。方法:将2010年3月—2016年3月广东省深圳市南山人民医院收治的67例经CT检查确诊为肺部pGGN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为单一病灶,结节最大径≤10 mm,确诊后接受12个月的随访。根据随访期内病灶是否增大和(或)出现实性成分,分为观察组11例和对照组56例,前者病灶增大和(或)出现实性成分,后者病灶大小无变化且始终未出现实性成分。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有统计意义的项目进一步行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两组患者性别(X^2=0.048 7,P=0.846 3)、年龄(t=0.179 3,P=0.858 3)、结节直径(t=0.491 9,P=0.624 5)、结节形状(X^2=0.036 0,P=0.870 0)、病灶边缘特征(X^2=2.455 0,P=0.307 1)、瘤肺界面清楚情况(X^2=0.288 7,P=0.615 2)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结节密度(t=2.229 6,P=0.029 2)、空气支气管征阳性率(X^2=6.424 0,P=0.011 9)、血管改变阳性率(X^2=5.815 9,P=0.017 6)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结节密度(X^2=5.030 6,P=0.024 9)、空气支气管征(X^2=5.229 5,P=0.022 2)是肺部≤10 mm的pGGN进展的独立危险因素,血管改变是其非独立相关因素(X^2=1.971 1,P=0.160 3)。结论:对于肺部≤10 mm的pGGN患者,结节密度≥-500 HU或空气支气管征呈阳性时应加强监测,以早期发现进展并及时给予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纯磨玻璃 密度 结节 肺肿瘤 进展
下载PDF
纯磨玻璃密度肺腺癌内异常空气支气管征预测病理亚型的价值 被引量:35
2
作者 杨越清 高杰 +3 位作者 金梅 罗春材 吴重重 赵绍宏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489-492,共4页
目的探讨纯磨玻璃密度结节(pGGN)肺腺癌内部异常空气支气管征在预测其病理分型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4年4月到2016年2月所有手术切除肺腺癌患者的影像资料,其中CT表现为pGGN的肺腺癌患者共157例患者(165个病灶),其中浸润... 目的探讨纯磨玻璃密度结节(pGGN)肺腺癌内部异常空气支气管征在预测其病理分型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4年4月到2016年2月所有手术切除肺腺癌患者的影像资料,其中CT表现为pGGN的肺腺癌患者共157例患者(165个病灶),其中浸润前病变30个、微浸润腺癌(MIA)39个、浸润性腺癌(IAC)96个。记录病变位置、大小、CT值、异常空气支气管征。将病变按有无异常空气支气管征分为两组,采用χ2检验分析两组间病理亚型的差异;采用秩和检验分析两组间病变大小的差异;采用两个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两组间病变密度的差异。结果共有85个pGGN肺腺癌出现空气支气管征,其中浸润前病变12个、MIA 17个、IAC 56个。出现异常空气支气管征共61个,其中浸润前病变1个、MIA 13个、IAC 47个,两组间病理亚型的差异存在明显差异(χ2=25.943,P〈0.01)。无、有异常空气支气管征两组病变的平均直径分别为(10.8±4.2)、(17.0±6.7)mm,两组间直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6.197,P〈0.01);平均密度分别为(-519±118)、(-518±124)HU,两组间密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042,P=0.966)。结论pGGN肺腺癌内异常空气支气管征对病变的浸润性有一定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纯磨玻璃密度结节 病理学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原文传递
能谱CT虚拟平扫评估肺纯磨玻璃结节的可行性研究 被引量:23
3
作者 武卫杰 岳松伟 +2 位作者 王会霞 吕东博 高剑波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346-351,共6页
目的:探讨Revolution CT虚拟平扫技术(VUE)重建的虚拟平扫图像代替常规CT平扫图像对肺纯磨玻璃结节(pGGN)的评估价值。方法:前瞻性搜集行胸部平扫联合增强检查的患者45例,采用常规扫描模式行胸部常规平扫(TUE),采用能谱CT智能匹配技术(G... 目的:探讨Revolution CT虚拟平扫技术(VUE)重建的虚拟平扫图像代替常规CT平扫图像对肺纯磨玻璃结节(pGGN)的评估价值。方法:前瞻性搜集行胸部平扫联合增强检查的患者45例,采用常规扫描模式行胸部常规平扫(TUE),采用能谱CT智能匹配技术(GSI-Assist)模式行能谱CT双期增强扫描,扫描结束采用VUE技术基于原始数据重建动脉期、静脉期虚拟平扫图像(AP-VUE、VP-VUE)。比较TUE与VUE病灶以及各部位(包括胸主动脉、肺动脉、胸部皮下脂肪及竖脊肌)的CT值、胸部皮下脂肪SD值、图像质量主观评分、有效辐射剂量(ED)及病灶CT征象显示情况。计算肺动脉及胸主动脉的对比噪声比(CNR)及病灶动静脉期相对于TUE及双期VUE的CT净增值。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t检验及Kruskal-Wallis H法、Mann-Whitney U法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双期VUE病灶以及各部位CT值、CNR值及SD值与TUE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P-VUE图像主观评分低于TUE[4.20(3.58,4.80)vs 4.90(4.55,5.00),Z=4.636,P<0.01],VP-VUE主观评分与TUE无明显差异[4.80(4.50,5.00)vs 4.90(4.55,5.00),Z=1.259,P=0.208]。病灶动静脉期相对于双期VUE的CT净增值与其相对于TUE的CT净增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352、0.179)。双期VUE对病灶的CT征象显示情况同TUE。省去TUE前后的辐射剂量分别为(867.36±90.87)mGy·cm和(627.57±86.57)mGy·cm,省去TUE前后的ED分别为(12.14±1.27)mSv和(8.78±1.27)mSv,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省去TUE环节后辐射剂量降低27.68%。结论:在肺pGGN病变中,VUE技术在降低扫描辐射剂量的同时能够提供病灶以及各部位较准确的CT值,真实地还原病灶的影像学特征,获得较好的图像质量,满足临床诊断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谱CT 虚拟平扫技术 图像质量 纯磨玻璃结节
下载PDF
肺纯磨玻璃结节侵袭性肺腺癌CT影像学特征 被引量:22
4
作者 罗继元 万青松 +2 位作者 王志明 刘威 杨科 《中国CT和MRI杂志》 2019年第8期57-60,共4页
目的分析肺部纯磨玻璃结节(pGGN)侵袭性肺腺癌诊断中CT影像学特征应用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5年-2017年4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侵袭性肺腺癌且CT表现为pGGN,其中微浸润性腺癌(MIA)24例和浸润性腺癌(IAC)16例,应用CT观察患者病变... 目的分析肺部纯磨玻璃结节(pGGN)侵袭性肺腺癌诊断中CT影像学特征应用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5年-2017年4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侵袭性肺腺癌且CT表现为pGGN,其中微浸润性腺癌(MIA)24例和浸润性腺癌(IAC)16例,应用CT观察患者病变大小、密度、边缘及临近结构等影像学特征并统计平均CT值,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评估病灶大小及平均CT值在pGGN侵袭性肺腺癌中的诊断价值。结果 IAC组存在不规则形、毛刺征、分叶征、血管集束征、空气支气管征均显著高于MIA组(P<0.05);两组pGGN病变大小及平均CT值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ROC曲线分析,病变大小预测IAC最佳界限值为18.45mm,诊断的AUC面积为0.808,灵敏度、特异度、约登指数分别为66.70%、88.00%、0.547;平均CT值预测IAC最佳界限值为-534.05Hu,诊断的AUC面积为0.856,灵敏度、特异度、约登指数分别为80.00%、84.00%、0.640,其中平均CT值诊断价值较病变大小高。结论在肺部pGGN侵袭性肺腺癌诊断中应用CT影像学特征可有效鉴别MIA与IAC,其中平均CT值诊断价值较高,当pGGN表现为不规则形,并伴有毛刺征、分叶征、血管集束征、空气支气管征时,IAC可能性较大,可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纯磨玻璃结节 侵袭性 微浸润性腺癌 浸润性腺癌
下载PDF
基于CT征象的Logistic回归模型预测纯磨玻璃样肺腺癌恶性浸润程度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1
5
作者 邱太春 尹柯 +3 位作者 汝晓双 沈晶 陈影影 伍建林 《影像诊断与介入放射学》 2019年第1期54-59,共6页
目的基于CT征象利用二元Logistic回归建立预测模型来评估表现为纯磨玻璃结节肺腺癌的恶性浸润程度。方法回顾性收集2015年1月~2018年4月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纯磨玻璃结节144例作为模型建立组,收集大连市中心医院纯磨玻璃结节106例作... 目的基于CT征象利用二元Logistic回归建立预测模型来评估表现为纯磨玻璃结节肺腺癌的恶性浸润程度。方法回顾性收集2015年1月~2018年4月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纯磨玻璃结节144例作为模型建立组,收集大连市中心医院纯磨玻璃结节106例作为模型验证组;所有病例均经手术病理证实。模型建立组中,用t检验和卡方检验分析CT征象在浸润前病变和浸润性肺腺癌两组中的差异,把P<0.05的CT征象作为二元Logistic回归的输入变量并建立Logistic回归模型,用模型验证组检验模型诊断效能。结果浸润性肺腺癌组与浸润前病变在大小(11.5+5.1 mm比7.3+1.8 mm)、平均CT值(-569+97 HU比-622+98 HU)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0.001),浸润性肺腺癌组多呈不规则形或多角形,边缘多不光滑,病灶内异常空气支气管征,血管Ⅲ型(P=0.001,0.010,0.009,0.000);胸膜凹陷征和空泡/空腔影在鉴别浸润前病灶和浸润性肺腺癌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338,0.106)。ROC曲线显示大小≥9.0 mm和CT值≥-624 HU是诊断为浸润性肺腺癌的最佳临界值。在模型建立组中,Logistic回归模型的ROC曲线下的面积为0.882(95%可信区间为0.829~0.935),敏感度79.3%,特异度82.7%;在模型验证组中,ROC曲线下面积为0.868(95%可信区间为0.800~0.936),敏感度75.8%,特异度84.1%。结论基于CT征象的Logistic回归模型对于鉴别浸润前病灶、浸润性肺腺癌具有较高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纯磨玻璃结节 浸润性肺腺癌 LOGISTIC回归 预测模型
下载PDF
纯磨玻璃密度浸润性肺腺癌CT表现 被引量:18
6
作者 景瑞 赵绍宏 +1 位作者 蔡祖龙 金鑫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CSCD 2014年第6期353-356,共4页
目的探讨纯磨玻璃密度(pGGO)结节浸润性肺腺癌的CT特点。方法根据2011年多学科肺腺癌分类(IASLC/ATS/ERS分类),收集经手术病理确诊为肺腺癌并且CT表现为pGGO结节(≤3cm)的88例患者(94个病变),其中浸润性肺腺癌37例(38个病... 目的探讨纯磨玻璃密度(pGGO)结节浸润性肺腺癌的CT特点。方法根据2011年多学科肺腺癌分类(IASLC/ATS/ERS分类),收集经手术病理确诊为肺腺癌并且CT表现为pGGO结节(≤3cm)的88例患者(94个病变),其中浸润性肺腺癌37例(38个病变),结合临床和病理资料,分析结节的瘤肺界面、病灶边缘(分叶、毛刺)、内部结构及邻近结构。结果38个浸润性肺腺癌结节最大径0.7~3.0cm,平均(1.75±0.46)cm,其中结节直径〈1cm者3个,1~2cm者25个,〉2cm者10个。所有结节边界均较清楚,结节出现分叶31个,毛刺11个,空泡征28个,形成空腔5个,胸膜凹陷征14个,血管集束征28个。18个结节局部或整体密度增高,其中局部密度增高12个,整体密度增高6个。手术病理证实贴壁生长腺癌27个,微乳头腺癌2个,腺泡样癌4个,乳头型腺癌2例,实性腺癌3例。结论pGGO肺腺癌结节中,CT表现为空泡征、瘤肺界面清晰、血管集束征提示浸润性肺腺癌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腺癌 磨玻璃密度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结合病理特征分析肺内纯磨玻璃结节与侵袭性肺癌的关系 被引量:17
7
作者 李莉 谭雪林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18年第6期61-63,共3页
目的多层螺旋计算机断层成像(Computed Tomography,CT)结合病理特征分析肺内纯磨玻璃结节与侵袭性肺癌的关系。方法选取120例经病理证实为肺内纯磨玻璃结节患者,依据病理结果差异分为浸润性组(n=38)、微浸润组(n=30)、浸润前组(n=52),... 目的多层螺旋计算机断层成像(Computed Tomography,CT)结合病理特征分析肺内纯磨玻璃结节与侵袭性肺癌的关系。方法选取120例经病理证实为肺内纯磨玻璃结节患者,依据病理结果差异分为浸润性组(n=38)、微浸润组(n=30)、浸润前组(n=52),回顾性分析患者临床资料及多层螺旋CT表现。结果 3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灶部位、平均CT值、病灶形态、毛刺征、充气支气管征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节大小:浸润前组<微浸润组<浸润性组(P <0. 05);浸润性组分叶征、空泡征、胸膜凹陷征及血管改变所占比例高于浸润前组与微浸润组,瘤肺界面清晰光整所占比例低于浸润前组与微浸润组(P <0. 05)。纯磨玻璃结节大小与侵袭性肺癌发生呈正相关(r=0. 546,P <0. 05)。结论肺内纯磨玻璃结节患者多层螺旋CT结合病理特征对评估结节侵袭程度可提供重要指导,边缘分叶征、空泡征、胸膜凹陷征及血管改变属于鉴别侵袭性肺癌主要因素,结节大小与侵袭性肺癌呈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层螺旋计算机断层成像 病理 肺部 纯磨玻璃结节 侵袭性肺癌
下载PDF
磨玻璃密度肺小腺癌病理亚型的Ultra-HRCT分析 被引量:14
8
作者 陈群慧 张杰 +3 位作者 叶晓丹 邵晋晨 叶剑定 吴健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307-312,共6页
目的:探讨直径≤2cm磨玻璃密度(GGO)肺腺癌的超高分辨率CT影像学表现与病理Noguchi分型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56例表现为单纯磨玻璃密度(pGGO)或混合磨玻璃密度(mGGO)的周围型小肺癌的超高分辨率CT征象,分别与病理Noguchi分型对照... 目的:探讨直径≤2cm磨玻璃密度(GGO)肺腺癌的超高分辨率CT影像学表现与病理Noguchi分型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56例表现为单纯磨玻璃密度(pGGO)或混合磨玻璃密度(mGGO)的周围型小肺癌的超高分辨率CT征象,分别与病理Noguchi分型对照。结果:病灶纯磨玻璃密度、分叶征、毛刺、胸膜凹陷、血管集束征/增粗和棘突征在各不同病理亚型中出现比率有显著差异,P值分别为0.001,0.022,0.002,0.022,0.032和0.012。而边缘、空泡、蜂房征在不同病理亚型无显著差异。结论:磨玻璃密度结节的部分形态学征象与病理Noguchi亚型有明显相关性,有助于预测病灶的恶性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分辨率CT 单纯磨玻璃密度 混合磨玻璃密度 Noguchi病理分型
下载PDF
肺单纯磨玻璃影^(18)F-FDG PET/CT影像学特点及诊断价值 被引量:14
9
作者 刘晓飞 姚昊 +3 位作者 王志忠 欧阳晓辉 苏家贵 何宝明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3年第5期697-701,共5页
目的探讨18F-FDG PET/CT诊断肺单纯性磨玻璃影(pGGO)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36例肺pGGO患者的临床资料及18F-FDG PET/CT影像学资料,腺癌11例,支气管肺泡癌2例,腺癌并支气管肺泡癌2例,不典型腺瘤样增生3例,炎症3例,其他15例病灶经360天~72... 目的探讨18F-FDG PET/CT诊断肺单纯性磨玻璃影(pGGO)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36例肺pGGO患者的临床资料及18F-FDG PET/CT影像学资料,腺癌11例,支气管肺泡癌2例,腺癌并支气管肺泡癌2例,不典型腺瘤样增生3例,炎症3例,其他15例病灶经360天~720天随访无变化或消失诊断为良性病变;回顾性分析患者的性别构成、吸烟状况、病灶FDG代谢情况及形态学特点。结果①女性明显多于男性,非吸烟者明显多于吸烟者;②按病灶大小分为三组(<10mm组、10~15mm组、>15mm组),腺癌大小多为10~15mm组,不典型腺瘤样增生均小于15mm;③比较具有空泡征的恶性病灶与良性病灶,两者有显著差异(2=9.56,P<0.05),不典型腺瘤样增生多具有毛刺、分叶、空泡征;④根据病灶FDG摄取值(SUVmax)分为两组(≤0.5组、>0.5组),≤0.5组主要为不典型腺瘤样增生及其他良性病灶,>0.5组主要是恶性肿瘤,包括腺癌及细支气管肺泡癌;⑤本组15例肺癌,PET/CT正确诊断13例,准确性86.7%。结论 18F-FDG PET/CT能够有效诊断及鉴别诊断肺pGGO。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纯性磨玻璃影 体层摄影术 发射型计算机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脱氧葡萄糖
下载PDF
HRCT肺纯磨玻璃结节影像表现与肺腺癌病理新分类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3
10
作者 刁竹帅 代月杰 +2 位作者 王国华 张迪 张振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9年第3期407-409,424,共4页
目的探究HRCT肺纯磨玻璃结节影像表现与肺腺癌病理新分类的相关性,评估HRCT对纯磨玻璃密度肺腺癌病理新分类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两院2015年12月~2018年4月收治的123例肺纯磨玻璃结节患者,对其进行HRCT扫描,对不同分类的患者分... 目的探究HRCT肺纯磨玻璃结节影像表现与肺腺癌病理新分类的相关性,评估HRCT对纯磨玻璃密度肺腺癌病理新分类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两院2015年12月~2018年4月收治的123例肺纯磨玻璃结节患者,对其进行HRCT扫描,对不同分类的患者分叶征、毛刺征、支气管气相、胸膜凹陷征、血管集束征、形状和密度、肿瘤边缘和分界等进行分析。探讨HRCT肺纯磨玻璃结节影像表现与肺腺癌病理新分类的相关性。结果 4种新分型在分叶征、毛刺征、边缘规整、支气管气相、胸膜凹陷征、密度均匀、形状规则、肿瘤分界、血管集束上,IA组>MIA组>AIS组>AAH组,存在显著差异(P<0.05),最大截面面积、头足方向径线、实际平均密度及相对平均密度等4个描述病灶大小与密度的连续计数变量与病理新分类分组显著相关(P<0.05)。结论纯磨玻璃结节的HRCT表现与新分类有良好相关性,最大截面面积、头足方向径线、实际平均密度及相对平均密度是判断纯磨玻璃结节新分型重要的预测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纯磨玻璃结节 肺腺癌病理新分类 相关性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影像表现
下载PDF
HRCT征象评估纯磨玻璃结节浸润性:肺结节圆度优于长-短径比值和分叶深度 被引量:12
11
作者 巴文娟 许迪 +5 位作者 尹柯 沈晶 汤敏 刘金沙 谢梅 伍建林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542-1546,共5页
目的:探讨HRCT上肺结节圆度在预测纯磨玻璃结节(pGGN)浸润性中的应用价值及其与肺结节长-短径比值和分叶深度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111例共计116个pGGNs的HRCT表现。将所有病灶分为浸润前病变组(n=63)和浸润性病变组(n=... 目的:探讨HRCT上肺结节圆度在预测纯磨玻璃结节(pGGN)浸润性中的应用价值及其与肺结节长-短径比值和分叶深度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111例共计116个pGGNs的HRCT表现。将所有病灶分为浸润前病变组(n=63)和浸润性病变组(n=53),前者包括非典型腺瘤样增生(AAH)和原位腺癌(AIS),后者包括微浸润性腺癌(MIA)和浸润性腺癌(IA)。使用Photoshop CS6软件测量pGGN的圆度,比较两组间圆度值的差异,利用ROC曲线评估圆度、长-短径比和分叶深度在鉴别2组病变中的最佳截断值和诊断效能,并分析3个指标间的相关性。结果:浸润前病变组和浸润性病变组pGGN的圆度值分别为79.9%±4.2%和68.5%±7.7%,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pGGN的圆度值、长-短径比和分叶深度的截断值分别为73.4%、1.204和0.081,AUC分别为0.902、0.635和0.753。圆度值与长-短径比值、分叶深度均呈负相关(r=-0.498,P<0.01;r=-0.672,P<0.01)。结论:相对于长-短径比和分叶深度,圆度对pGGN浸润性的预测具有更高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纯磨玻璃结节 肺腺癌 浸润性 高分辨力CT 肺结节圆度
下载PDF
纯磨玻璃密度结节浸润性肺腺癌MSCT征象及与浸润前病变的鉴别诊断 被引量:11
12
作者 李海艳 韩琨 贾子睿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2年第7期40-42,共3页
目的 分析纯磨玻璃密度结节(p GGN)浸润性肺腺癌MSCT征象及与浸润前病变的鉴别诊断。方法 回顾分析,收集本院2017年9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78例肺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作为研究对象,均经手术后病理检查确诊。根据2011年肺腺癌分类标准将其... 目的 分析纯磨玻璃密度结节(p GGN)浸润性肺腺癌MSCT征象及与浸润前病变的鉴别诊断。方法 回顾分析,收集本院2017年9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78例肺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作为研究对象,均经手术后病理检查确诊。根据2011年肺腺癌分类标准将其分为浸润前病变组49例,包括不典型瘤样增生(AAH)27例,原位腺癌(AIS)22例;浸润性病变组29例,包括微浸润腺癌(MIA)17例,浸润性腺癌(IAC)12例。对患者所得MSCT图像进行分析,并以病理检查结果为基准,计算MSCT对不同类型肺腺癌诊断准确率。结果 MSCT对AAH、AIS、MIA、IAC诊断正确率分别为100%、100%、94.41%、91.66%,与病理检查结果符合率高(P>0.05),浸润前病变与浸润性病变患者病变边缘情况、病变形态、胸膜“凹陷”征、血管“集束”征、病变大小存在明显差异(P<0.05),浸润性病变患者其病变边缘多存在“毛刺”或“分叶”征,病变形态以类圆形为主,出现胸膜“凹陷”征、血管“集束”征情况高于浸润前病变,病变大于浸润前病变为(11.44±5.12)mm。结论 MSCT可为肺腺癌浸润性病变鉴别提供参考依据,病变大、形态不规则、边缘存在“分叶”征/“毛刺”征、胸膜“凹陷”征、血管“集束”征为反映p GGN浸润性的重要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纯磨玻璃密度结节 浸润性肺腺癌 MSCT征象 浸润前病变 鉴别诊断
下载PDF
双源双能量CT增强鉴别肺纯磨玻璃结节浸润前病变与浸润性病变 被引量:10
13
作者 杨杨 蔡兆诚 +3 位作者 曹源 孙丹丹 伍建林 于晶 《影像诊断与介入放射学》 2019年第2期128-133,共6页
目的利用双源双能量CT增强及轴冠矢三平面测量纯磨玻璃结节(pGGN)的定量参数,探讨其鉴别pGGN样肺浸润前病变与浸润性病变的可行性及对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我院经病理证实并行双源双能量CT增强扫描的32例患者共42个pGGN病灶,根据病理... 目的利用双源双能量CT增强及轴冠矢三平面测量纯磨玻璃结节(pGGN)的定量参数,探讨其鉴别pGGN样肺浸润前病变与浸润性病变的可行性及对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我院经病理证实并行双源双能量CT增强扫描的32例患者共42个pGGN病灶,根据病理结果分为浸润前病变(AAH和AIS)和浸润性病变(MIA和IAC),观察与研究内容:①两组CT征象;②矢冠轴三平面测量并比较两组平均平扫CT值、平均碘含量(IC)及平均标准化碘含量(NIC);③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其诊断效能及确定两组鉴别的最佳临界值;④比较轴位与矢冠轴三平面测量两组鉴别的价值。结果①pGGN分叶征、最大径、平均平扫CT值及平均NIC对鉴别浸润前和浸润性病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病灶部位、毛刺征、空气支气管征或空泡征及胸膜凹陷征、平均I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最大径、平均平扫CT值及平均NIC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99、0.778和0.930;③矢冠轴三平面测量平均NIC较轴位测量NIC更加准确。结论双源双能量CT增强并矢冠轴三平面测量可准确测定pGGN标准化碘含量并有助于鉴别浸润前和浸润性病变,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源双能量CT 肺腺癌 纯磨玻璃结节 增强
下载PDF
常规CT征象及MaZda纹理分析鉴别肺纯磨玻璃结节侵袭性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0
14
作者 冯路路 高斌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20年第10期1808-1812,共5页
目的探讨常规CT征象及MaZda纹理分析技术在鉴别肺纯磨玻璃结节(pure ground glass opacity,pGGO)侵袭性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93例(97个pGGO)肺腺癌患者,分为侵袭前组及侵袭性组。用Mazda软件对CT平扫肺窗图像进行纹理分析:分析方法(直... 目的探讨常规CT征象及MaZda纹理分析技术在鉴别肺纯磨玻璃结节(pure ground glass opacity,pGGO)侵袭性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93例(97个pGGO)肺腺癌患者,分为侵袭前组及侵袭性组。用Mazda软件对CT平扫肺窗图像进行纹理分析:分析方法(直方图、绝对梯度、游程矩阵、共生矩阵、自回归模型和小波转换);提取特征参数方法(费希尔算法、分类误判率+平均相关系数法、相关信息测度);B11判别方法(主成分分析法、线性判别分析、非线性判别分析),得到鉴别pGGO侵袭性的误判率并进行ROC检验,CT及临床资料进行SPSS统计分析。结果Fisher+LDA组合误判率最低,为2/97(2.06%)。筛选得到10个最优纹理参数(均值、五个百分位灰度值、三个逆差距、非零化百分比),P值均<0.01。CT征象鉴别pGGO侵袭性在结节大小、形状、毛刺征、胸膜凹陷征、血管走行关系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常规CT征象及MaZda纹理分析用于鉴别肺pGGO侵袭性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纹理分析 肺腺癌 纯磨玻璃结节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双源CT双能量对肺部纯磨玻璃结节侵袭性肺腺癌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0
15
作者 李真真 李强 +2 位作者 耿云平 任悠悠 尤国庆 《中国实用医刊》 2021年第18期72-75,共4页
目的探讨双源CT双能量对肺部纯磨玻璃结节(pGGN)侵袭性肺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7月至2020年7月南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70例检查出肺部pGGN病灶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病理结果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为非侵袭性肺腺癌... 目的探讨双源CT双能量对肺部纯磨玻璃结节(pGGN)侵袭性肺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7月至2020年7月南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70例检查出肺部pGGN病灶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病理结果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为非侵袭性肺腺癌患者(33例),研究组为侵袭性肺腺癌患者(37例),两组患者均行双源双能量CT检查。比较两组患者CT征象分布情况、平均平扫CT值、平均标准化碘含量(NIC)差异。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判断平均平扫CT值、平均NIC诊断效能及最佳临界值。结果两组患者病灶位置比较,P>0.05;研究组患者病灶最大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分叶征、毛刺征、血管集束征比较,P<0.05,胸膜凹陷征、空气支气管征、血管穿行征比较,P>0.05;研究组患者平均平扫CT值、动脉期、静脉期平均NIC高于对照组(P<0.05)。ROC分析结果显示,平均平扫CT值曲线下面积(AUC)为0.764,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69.70%、83.78%,动脉期平均NIC的AUC为0.864,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96.97%、72.97%,静脉期平均NIC的AUC为0.943,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96.97%、83.78%。结论双源CT双能量检测pGGN对侵袭性肺腺癌诊断有一定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腺癌 双源CT双能量 肺部纯磨玻璃结节
原文传递
CT影像特征及定量参数对肺腺癌纯磨玻璃结节侵袭性的评估价值 被引量:7
16
作者 杨文魁 周志刚 +7 位作者 张琼 梁志华 赵月 陈勇 栗敏 秦靖宜 张露月 周莹 《现代临床医学》 2021年第6期412-415,共4页
目的:探讨CT影像特征及定量参数对肺腺癌相关的纯磨玻璃结节(pGGN)侵袭性的评估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郑州人民医院收治的CT表现为pGGN的肺腺癌患者89例,根据肺腺癌分类标准将患者分为浸润前病变组(n=50)和浸润性病变组(n=39),比较两组... 目的:探讨CT影像特征及定量参数对肺腺癌相关的纯磨玻璃结节(pGGN)侵袭性的评估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郑州人民医院收治的CT表现为pGGN的肺腺癌患者89例,根据肺腺癌分类标准将患者分为浸润前病变组(n=50)和浸润性病变组(n=39),比较两组结节的CT影像特征及定量参数的差异,并分析各参数对病灶浸润性的预测价值。结果:两组间病灶形态、分叶征、毛刺征、血管集束征及空气支气管征特征表现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浸润前病变组的最大直径、最大横截面积、结节体积及平均CT值均明显低于浸润性病变组(P<0.01)。最大直径、最大横截面积、结节体积及平均CT值诊断浸润性病变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83、0.900、0.863及0.779。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空气支气管征、最大横截面积及结节体积是浸润性病变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或P<0.01)。结论:空气支气管征、最大横截面积及结节体积较大是肺腺癌pGGN浸润性病变的主要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纯磨玻璃结节 CT 浸润 参数
下载PDF
初探肺纯磨玻璃结节3年随访期内增长的风险因素 被引量:5
17
作者 尹柯 汪琼 +3 位作者 蒋耀先 汤敏 沈晶 伍建林 《CT理论与应用研究(中英文)》 2019年第5期617-624,共8页
目的:评估与pGGN患者在3年随访期内增长相关的临床和放射学因素,为临床个体化管理提供依据。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HRCT随访3年及以上pGGN患者93位,共138例pGGN病灶,并分为增长组及稳定组,分析患者临床资料和HRCT征象与pGGN 3年随访期... 目的:评估与pGGN患者在3年随访期内增长相关的临床和放射学因素,为临床个体化管理提供依据。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HRCT随访3年及以上pGGN患者93位,共138例pGGN病灶,并分为增长组及稳定组,分析患者临床资料和HRCT征象与pGGN 3年随访期内出现增长间的关系。结果:138例pGGN病灶中,25例在3年随访期间出现增长,113例pGGN在3年随访期间保持稳定。对以人为基础的分析,随访3年内出现增长的pGGN的比例为23.6%(22/93);而基于对结节的分析中,增长的比例为18.1%(25/138)。在多变量分析中,初始直径大于8.5mm(OR=53.774,95%,CI:9.658~299.389,P=0.000),pGGN形状为不规则形(OR=12.828,95%,CI:1.559~105.547,P=0.018)是pGGN 3年内发生增长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当pGGN患者病灶最大径大于8.5mm,形状呈不规则形时,相比于继续随访观察,积极的外科干预可能是更合适的临床管理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部CT 肺纯磨玻璃结节 随访 生长
下载PDF
CT扫描对肺腺癌患者胸膜下纯磨玻璃结节浸润性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5
18
作者 陈中港 夏天一 +3 位作者 傅钢泽 庄远迪 刘瑾瑾 杨运俊 《江苏医药》 CAS 2021年第6期591-594,F0002,共5页
目的通过CT扫描分析肺腺癌患者胸膜下纯磨玻璃结节(pGGN)的浸润性。方法经手术切除pGGN且病理证实为肺腺癌患者189例,结节距离胸膜≤20 mm。其中,157例(A组)的病理类型包括浸润前病变和微浸润性腺癌,32例(B组)的病理类型均为浸润性腺癌... 目的通过CT扫描分析肺腺癌患者胸膜下纯磨玻璃结节(pGGN)的浸润性。方法经手术切除pGGN且病理证实为肺腺癌患者189例,结节距离胸膜≤20 mm。其中,157例(A组)的病理类型包括浸润前病变和微浸润性腺癌,32例(B组)的病理类型均为浸润性腺癌。根据结节与胸膜位置关系分为3型:Ⅰ型,与胸膜无关系;Ⅱ型,结节与胸膜相贴;Ⅲ型,结节与胸膜线状牵拉。分析两组结节与胸膜的关系、大小、平均密度及形态学特点,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节为浸润性腺癌的影响因素。结果 A组患者结节长径与短径小于B组,有毛刺征的比例少于B组(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Ⅲ型结节与胸膜位置关系是判定pGGN为浸润性腺癌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Ⅲ型结节与胸膜位置关系是胸膜下pGGN判定为浸润性腺癌的独立危险因素。通过CT扫描观察结节与胸膜位置关系分型可以指导随访计划和选择手术适应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腺癌 纯磨玻璃结节 计算机X线断层扫描
原文传递
CT密度直方图对肺内纯磨玻璃样结节病理分级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5
19
作者 徐小东 李君权 +2 位作者 吴向飞 孙赛洪 赵丹红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21年第1期37-39,42,共4页
目的探讨CT密度直方图定量分析对肺内纯磨玻璃样结节(pGGN)病理分级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CT表现为pGGN的肺腺癌126例,共128个pGGN病灶的CT影像及病理资料。所有患者均行CT平扫,CT密度直方图定量分析pGGN中密度参数差... 目的探讨CT密度直方图定量分析对肺内纯磨玻璃样结节(pGGN)病理分级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CT表现为pGGN的肺腺癌126例,共128个pGGN病灶的CT影像及病理资料。所有患者均行CT平扫,CT密度直方图定量分析pGGN中密度参数差异所包含的诊断信息,包括平均CT值、最小CT值、最大CT值、中位CT值、偏度、峰度。按有无浸润分为浸润前病变(包括AAH+AIS)和浸润性病变(包括MIA+IAC)两组,其中不典型腺瘤样增生(AAH)23个、原位腺癌(AIS)34个、微浸润性腺癌(MIA)31个、浸润性腺癌(IAC)40个。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浸润前病变和浸润性病变之间pGGN密度参数的差异。采用ROC评价pGGN密度指标鉴别浸润前病变和浸润性病变的效能。结果浸润前病变与浸润性病变之间pGGN密度指标(平均CT值、最大CT值、偏度、峰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最小CT值、中位CT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GGN CT密度直方图参数中,最大CT值鉴别浸润前病变与浸润性病变的ROC下面积最大为0.89(P<0.001),是pGGN为浸润性病变的危险因素;最大CT值鉴别诊断的敏感性最高(95.8%);偏度特异性最高(96.5%)。结论CT密度直方图得到pGGN的平均CT值、最大CT值、偏度、峰度密度差异指标对pGGN的病理分级具有一定的预测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纯磨玻璃密度结节 病理学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59例纯磨玻璃结节影像与病理相关因素的定量分析 被引量:5
20
作者 柳蒋书 孟刚 +1 位作者 梁晓 邱本胜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804-807,共4页
目的探讨影像学表现为肺部纯磨玻璃结节(pure ground glass nodules,pGGN)的病理组成,并分析结节内各成分在形成CT值中的作用。方法分析59例pGGN的肺腺癌结节CT值与胶原纤维、弹力纤维、肺泡腔内巨噬细胞含量、肺泡间隔的关系。结果59例... 目的探讨影像学表现为肺部纯磨玻璃结节(pure ground glass nodules,pGGN)的病理组成,并分析结节内各成分在形成CT值中的作用。方法分析59例pGGN的肺腺癌结节CT值与胶原纤维、弹力纤维、肺泡腔内巨噬细胞含量、肺泡间隔的关系。结果59例pGGN中原位腺癌(adenocarcinoma in situ,AIS)20例、微浸润腺癌(minimally invasive adenocarcinoma,MIA)19例、浸润性腺癌(invasive adenocarcinoma,IAC)20例。其中AIS、MIA、IAC的结节最大截面直径均值分别为(0.73±0.33)、(1.15±0.37)、(1.48±0.46)c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IS的CT均值(-667±114)HU,MIA的CT均值(-634±98)HU,IAC的CT均值(-495±136)HU,三组的CT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T值与肺泡间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呈线性回归关系,系数为正;CT值与肺泡腔内巨噬细胞含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呈线性回归关系,系数为负。结论pGGN中肺泡间隔及肺泡腔内巨噬细胞含量对CT值的形成可能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腺癌 纯磨玻璃结节 CT值 病理 影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