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7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诊断性腰椎穿刺术后卧床30分钟应用效果的Meta分析 被引量:8
1
作者 兰大华 张曦 +3 位作者 张诚 孙爱华 杜欣 彭欣 《中国输血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113-1115,共3页
目的系统评价中国目前诊断性腰椎穿刺术后卧床30min应用效果的情况。方法采用Cochrane系统评价的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查找比较诊断性腰椎穿刺术后卧床30 ... 目的系统评价中国目前诊断性腰椎穿刺术后卧床30min应用效果的情况。方法采用Cochrane系统评价的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查找比较诊断性腰椎穿刺术后卧床30 min应用效果的随机对照研究(RCT),对纳入的RCT进行质量评价并提取有效数据,采用Rev Man5.1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5个RCT,合计2 626例患者。诊断性腰椎穿刺术后,卧床30 min并不会增加其头痛发生率,分别与2 h、4 h、6 h行统计分析,无统计学差异,其结果分别为2 h[OR=0.76,95%CI:0.41-1.42,P=0.40],4h[OR=0.86,95%CI:0.46-1.60,P=0.63],6h[OR=1.06,95%CI:0.54-2.05,P=0.87]。结论诊断性腰椎性穿刺术后,卧床30min后便下床活动,不会增加头痛发生率,可提高患者舒适度,缩短护理时间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穿刺术 腰穿术后 时间 卧床 休息
下载PDF
静脉穿刺皮肤消毒剂作用时间临床调查 被引量:6
2
作者 张静 杨艳 +2 位作者 钟晓祝 谭细兰 尹雪如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186-1188,共3页
目的了解临床实际工作中静脉穿刺操作时皮肤消毒剂的作用时间,探讨皮肤消毒剂作用时间不足的原因与对策。方法随机调查2014年4月住院部病区、门诊部抽血室、门急诊输液室3个有代表性区域,观察护士在临床工作中对静脉穿刺部位进行皮肤消... 目的了解临床实际工作中静脉穿刺操作时皮肤消毒剂的作用时间,探讨皮肤消毒剂作用时间不足的原因与对策。方法随机调查2014年4月住院部病区、门诊部抽血室、门急诊输液室3个有代表性区域,观察护士在临床工作中对静脉穿刺部位进行皮肤消毒时消毒剂作用时间。结果共观察926例患者,住院部病区、门诊部抽血室、门急诊输液室静脉穿刺消毒剂作用时间分别为(21.25±4.11)(11.38±3.23)s和(15.93±4.93)s,均低于所使用的皮肤消毒剂说明书规定的消毒作用时间(1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住院部病区静脉输液消毒剂作用时间较门诊部抽血室、门急诊输液室的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实际工作中,静脉穿刺皮肤消毒剂作用时间均低于目前卫计委批准的皮肤消毒剂说明书的最短消毒时间(30s),难以达到预期的消毒效果;需加强静脉穿刺操作的规范化培训,强化消毒理念,充分达到消毒剂作用的时间;还可优化和改进静脉穿刺操作流程,在流程设计上给消毒剂留有足够的作用时间,提高依从性;此外在消毒剂的选择方面,可优选消毒作用时间短的速效消毒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消毒剂 静脉穿刺 作用时间
原文传递
改良超声双显影线引导在小儿桡动脉穿刺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1
3
作者 谢玉海 陈亚琼 《妇儿健康导刊》 2023年第16期83-85,88,共4页
目的分析改良超声双显影线引导在小儿桡动脉穿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12月青海红十字医院90例接受全麻手术治疗的患儿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传统超声组和新型超声组,每组45例。传统超声组使用传统超声引导,新型... 目的分析改良超声双显影线引导在小儿桡动脉穿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12月青海红十字医院90例接受全麻手术治疗的患儿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传统超声组和新型超声组,每组45例。传统超声组使用传统超声引导,新型超声组使用改良超声双显影线引导。对比两组第一次穿刺成功率、第一次置管成功率、超声定位时间、穿刺置管时间及并发症。结果新型超声组第一次穿刺、置管成功率高于传统超声组(P<0.05),超声定位、穿刺置管时间少于传统超声组(P<0.05),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传统超声组(P<0.05)。结论改良超声双显影线引导在小儿桡动脉穿刺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并发症少,可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良超声双显影线引导定位 小儿桡动脉穿刺 穿刺时间 并发症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桡动脉穿刺置管术在ICU患者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幸莉萍 段志胜 王芬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2年第14期158-162,共5页
目的:探讨在重症监护病房(ICU)患者中应用超声引导下桡动脉穿刺置管术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6月-2020年9月赣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ICU收治的60例需行桡动脉穿刺置管的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2019年6月-2020年1月行常规桡动脉置管... 目的:探讨在重症监护病房(ICU)患者中应用超声引导下桡动脉穿刺置管术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6月-2020年9月赣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ICU收治的60例需行桡动脉穿刺置管的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2019年6月-2020年1月行常规桡动脉置管的25例ICU患者为对照组,2020年2-9月行超声引导下桡动脉穿刺置管的35例ICU患者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首次穿刺成功率、穿刺次数、穿刺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首次穿刺置管成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穿刺时间短于对照组,穿刺次数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ICU患者中应用超声引导下桡动脉穿刺置管术,首次置管成功率高,穿刺时间短,并发症发生率低,安全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监护室患者 超声引导 桡动脉穿刺置管 首次穿刺置管成功率 穿刺时间
下载PDF
PICC置管新生儿发生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影响因素 被引量:4
5
作者 刘阁 封洁 《中国民康医学》 2022年第22期17-19,共3页
目的:探讨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新生儿发生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1年4月该院收治的130例行PICC置管的新生儿的临床资料,统计PICC导管相关性感染发生率,根据是否发生PICC导管相... 目的:探讨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新生儿发生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1年4月该院收治的130例行PICC置管的新生儿的临床资料,统计PICC导管相关性感染发生率,根据是否发生PICC导管相关性感染分为感染组与未感染组,比较两组一般资料,并对PICC置管新生儿发生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影响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130例PICC置管患儿中,32例发生PICC导管相关性感染,发生率为24.62%(32/130);感染组胎龄<34周、出生体质量<2.0 kg、穿刺次数≥2次、置管时间≥2周、发生堵管、有其他侵入性操作占比均高于未感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胎龄<34周、出生体质量<2.0 kg、穿刺次数≥2次、置管时间≥2周、发生堵管、有其他侵入性操作是PICC置管新生儿发生导管相关性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OR>1,P<0.05)。结论:胎龄<34周、出生体质量<2.0 kg、穿刺次数≥2次、置管时间≥2周、发生堵管、有其他侵入性操作是PICC置管新生儿发生导管相关性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新生儿 感染 影响因素 胎龄 出生体质量 穿刺次数 置管时间
下载PDF
经桡动脉行介入手术治疗冠心病患者的临床效果观察 被引量:5
6
作者 孟昭斌 张文龙 许慧 《中国民康医学》 2015年第13期3-4,105,共3页
目的:分析经桡动脉进行介入手术治疗冠心病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400例冠心病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200例。对照组患者经股动脉介入心冠状动脉,观察组患者则经桡动脉介入。将两组患者介入治疗后的各项指标进行分析对比。结... 目的:分析经桡动脉进行介入手术治疗冠心病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400例冠心病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200例。对照组患者经股动脉介入心冠状动脉,观察组患者则经桡动脉介入。将两组患者介入治疗后的各项指标进行分析对比。结果:在治疗成功率上,观察组为95%,对照组为91%;在手术时间、穿刺时间、造影剂量上,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在不良反应发生率上,观察组为5%,对照组为15%。结论:经桡动脉进行冠心病介入手术治疗,其成功率和安全性更有保障,同时缩短了手术时间,减少了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桡动脉 股动脉 冠心病介入手术 不良反应 穿刺时间 造影剂量 手术时间
下载PDF
Dural puncture epidural technique provides better anesthesia quality in repeat cesarean delivery than epidural technique:Randomized controlled study 被引量:4
7
作者 Sheng-You Wang Yan He +1 位作者 Hai-Juan Zhu Bo Han 《World Journal of Clinical Cases》 SCIE 2022年第20期6890-6899,共10页
BACKGROUND Repeat cesarean deliverys involve a longer surgery and more severe visceral traction than primary cesarean deliverys.The dural puncture epidural(DPE)technique provides faster and more effective analgesia fo... BACKGROUND Repeat cesarean deliverys involve a longer surgery and more severe visceral traction than primary cesarean deliverys.The dural puncture epidural(DPE)technique provides faster and more effective analgesia for labor,but there is no sufficient evidence to indicate whether it is suitable for parturients undergoing repeat cesarean delivery.AIM To determine the efficacy and safety of the DPE anesthesia technique in patients undergoing repeat cesarean delivery.METHODS Patients undergoing repeat cesarean delivery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he DPE and epidural anesthesia(EA)groups.A 25-G spinal needle was used for dural puncture via a 19-G epidural needle.The patients in the two groups were injected with 5 mL of 2%lidocaine followed by 15 mL of a mixture of 1%lidocaine+0.5%ropivacaine as the epidural dosage.The primary outcome was the onset time of sensory block to the T6 dermatome level and the sensory and motor block degree.RESULTS A total of 115 women were included(EA:57,DPE:58).The mean time to sensory block to the T6 Level was significantly shorter in the DPE group than in the EA group(14.7 min vs 16.6 min;95%confidence interval,13.9 to 15.4 vs 15.8 to 17.4;P=0.001).The cranial sensory block level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at 5,10,and 15 min after the initial dose in the DPE group than in the EA group(P<0.05).The sacral sensory block level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and the modified bromage score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in the DPE group at each time point(P<0.05).Adverse effects and neonatal outcomes were comparable between the two groups(P>0.05).CONCLUSION The DPE technique provided higher-quality anesthesia than the EA technique,with a rapid onset of surgical anesthesia,better cranial and sacral sensory block spread and a higher motor block degree,without increasing the incidence of maternal or fetal side effects in patients undergoing repeat cesarean deliver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arturients Repeat cesarean delivery EPIDURAL Dural puncture epidural ANESTHESIA Onset time
下载PDF
留置针不同穿刺部位与留置时间的探讨 被引量:5
8
作者 蔡英丽 曾令琼 《中医临床研究》 2016年第33期107-108,共2页
留置针技术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其在抢救患者、输注化疗药物和静脉营养等方面的优势得到临床的广泛应用,它不仅可以避免反复穿刺给患者带来痛苦,减轻患者的焦虑和心理压力,还可减轻护士的工作量和工作压力,便于满足临床患者输液、输血及... 留置针技术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其在抢救患者、输注化疗药物和静脉营养等方面的优势得到临床的广泛应用,它不仅可以避免反复穿刺给患者带来痛苦,减轻患者的焦虑和心理压力,还可减轻护士的工作量和工作压力,便于满足临床患者输液、输血及抢救的需要。本课题重点探讨留置针不同穿刺部位与留置时间的长短,将我科室住院的429名患者随机分为A、B、C、D四组,通过不同的穿刺部位,观察留置时间的长短,从而科学地取得在临床护理过程中采取何种穿刺部位,对患者的伤害最小,成本最低,达到科学有效的使用留置针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留置针 穿刺部位 留置时间
下载PDF
不同刺孔次数和数量对香菇生殖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3
9
作者 柳凤玉 梁晓生 +3 位作者 程群柱 崔立立 孙嘉镁 刘桂娟 《现代农业科技》 2022年第14期30-32,37,共4页
香菇栽培过程中,栽培袋刺孔对其实现高产优质有重要意义。本文研究了不同刺孔次数和数量对香菇生殖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综合考虑栽培袋转色时间、软硬度、出菇时间及产量、优质菇率等方面,以发菌过程中刺孔3次效果最佳,即分别在接种... 香菇栽培过程中,栽培袋刺孔对其实现高产优质有重要意义。本文研究了不同刺孔次数和数量对香菇生殖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综合考虑栽培袋转色时间、软硬度、出菇时间及产量、优质菇率等方面,以发菌过程中刺孔3次效果最佳,即分别在接种后菌丝圈相连时进行第1次刺孔,刺孔数量为4个;菌丝长过半边栽培袋时进行第2次刺孔,刺孔数量为8个,每面4个;前2次刺孔规格均为孔径2 mm、深度15 mm;在菌袋长满菌丝并有部分瘤状物凸起时进行第3次刺孔,刺孔数量为80个,深度为50 mm,孔径为5 m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菇 刺孔次数 刺孔数量 生殖生长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静脉留置针穿刺技术对ICU患者一次性穿刺成功率的影响 被引量:2
10
作者 林文 《当代医学》 2020年第35期63-65,共3页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下静脉留置针穿刺技术对重症监护室(ICU)患者一次性穿刺成功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3月至2019年5月本院收治的ICU患者77例,依据穿刺方案分为参照组(n=38)与实验组(n=39),参照组采取常规静脉留置针穿刺,实验组采取超...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下静脉留置针穿刺技术对重症监护室(ICU)患者一次性穿刺成功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3月至2019年5月本院收治的ICU患者77例,依据穿刺方案分为参照组(n=38)与实验组(n=39),参照组采取常规静脉留置针穿刺,实验组采取超声引导下静脉留置针穿刺,比较两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穿刺次数、穿刺时间、留针时间及并发症。结果实验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为94.87%(37/39),高于参照组的73.68%(28/38)(P<0.05);实验组穿刺次数少于参照组,穿刺时间短于参照组,留针时间长于参照组(P<0.05);实验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2.56%(1/39),低于参照组的21.05%(8/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CU患者采取超声引导下静脉留置针穿刺,能提高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减少穿刺次数,缩短穿刺时间,延长留针时间,且能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引导下静脉留置针穿刺技术 重症监护室 一次性穿刺成功率 穿刺时间 留针时间
下载PDF
锁骨下静脉穿刺口敷贴更换间隔时间的探讨 被引量:4
11
作者 雷渊秀 黄丽云 +1 位作者 何春丽 周华英 《当代护士(中旬刊)》 2010年第2期4-5,共2页
目的探讨锁骨下静脉穿刺口敷贴更换间隔的最佳时间。方法将212例经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的病例随机分成5组,穿刺后第1天常规更换敷贴后,分别在每天,隔1、2、3、4天更换敷贴1次,比较5组病人穿刺口感染的发生率。结果5组病人穿刺口感染发生... 目的探讨锁骨下静脉穿刺口敷贴更换间隔的最佳时间。方法将212例经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的病例随机分成5组,穿刺后第1天常规更换敷贴后,分别在每天,隔1、2、3、4天更换敷贴1次,比较5组病人穿刺口感染的发生率。结果5组病人穿刺口感染发生率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以每隔2天更换敷贴1次可在保证较低感染率的基础上,节省医疗资源。结论锁骨下静脉穿刺口敷贴的最佳更换间隔时间为2天,可以有效预防穿刺口感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锁骨下静脉 静脉穿刺 感染 敷贴 间隔时间
下载PDF
腰椎穿刺蛛网膜下腔引流联合静脉滴注甘露醇在颅脑肿瘤手术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4
12
作者 江竟成 易勇 +2 位作者 张超 屈小琴 向玉 《四川医学》 CAS 2021年第8期820-823,共4页
目的探讨颅脑肿瘤患者术中快速静脉滴注甘露醇后间断开放腰大池引流管释放脑脊液降低颅压对颅脑肿瘤手术的影响和术后并发症的临床意义。方法前瞻性选取我院2018年10月至2020年10月收治的颅脑肿瘤患者26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 目的探讨颅脑肿瘤患者术中快速静脉滴注甘露醇后间断开放腰大池引流管释放脑脊液降低颅压对颅脑肿瘤手术的影响和术后并发症的临床意义。方法前瞻性选取我院2018年10月至2020年10月收治的颅脑肿瘤患者26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在全麻后腰椎穿刺蛛网膜下腔置管,置管前20 min快速静脉滴注甘露醇,打开颅骨后通过腰大池释放脑脊液降低颅压;对照组采用传统方式开颅手术。分析两组术中及术后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300±105)min、术后住院天数(16.7±6.0)d短于对照组手术时间(352±95)min、术后住院天数(19.4±12.1)d,观察组肺部感染(13.64%)、术后皮下积液(9.10%)、颅内感染发生率(7.57%)低于对照组肺部感染(2.24%)、术后皮下积液(1.5%)、颅内感染发生率(0.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腰椎穿刺蛛网膜下腔间断引流联合静脉滴注甘露醇,可明显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后皮下积液、肺部感染发生率及颅内感染发生率,减少术后住院天数,且简单安全易行,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穿刺 蛛网膜下腔引流 甘露醇 手术时间 皮下积液 肺部感染
下载PDF
腰椎穿刺后头痛与卧床时间、补液量的回顾性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胡小春 王叶 +2 位作者 梁翠荣 张肖兰 覃惠英 《当代护士(上旬刊)》 2019年第4期70-72,共3页
目的探讨卧床时间以及补液量对腰椎穿刺术后患者头痛的影响。方法选取广州市某三级甲等医院血液肿瘤科2016年11月~2017年10月进行腰椎穿刺术的2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比较其采取不同卧床时间以及不同补液量时的头痛的发生率。结果共... 目的探讨卧床时间以及补液量对腰椎穿刺术后患者头痛的影响。方法选取广州市某三级甲等医院血液肿瘤科2016年11月~2017年10月进行腰椎穿刺术的2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比较其采取不同卧床时间以及不同补液量时的头痛的发生率。结果共进行了201次腰椎穿刺,患者头痛发生率为7.96%;卧床时间>2 h患者头痛发生率为7.59%,卧床时间≤2 h患者头痛发生率为9.09%,两者头痛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补液量≥1000 ml患者头痛发生率为5.83%,补液量<1000 ml患者头痛发生率为11.25%,两者头痛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腰椎穿刺术后卧床时间不一定要大于2 h,可根据患者对舒适的要求灵活安排;在腰椎穿刺术后,适当增加患者的补液量(≥1000 ml),可显著降低患者术后头痛的发生,值得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穿刺术 卧床时间 补液量 头痛
下载PDF
爱尔碘皮肤消毒后最佳穿刺时间的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王爱华 《护理学杂志(综合版)》 CSCD 2013年第10期36-37,共2页
目的探讨爱尔碘皮肤消毒效果满意的最佳穿刺时间。方法随机抽取静脉输液患者500例次,分5批次进行对照试验。每组100例次,用统一大小的棉棒浸相同量的爱尔碘消毒液,从注射中心由内向外旋转,将药液涂抹均匀,面积5cm×5cm以上,... 目的探讨爱尔碘皮肤消毒效果满意的最佳穿刺时间。方法随机抽取静脉输液患者500例次,分5批次进行对照试验。每组100例次,用统一大小的棉棒浸相同量的爱尔碘消毒液,从注射中心由内向外旋转,将药液涂抹均匀,面积5cm×5cm以上,分别在消毒后10~20S(1组)、21~30S(2组)、31~40s(3组)、4i~50s(4组)、51~60S(5组)时,用无菌管型棉拭子取样做细菌培养,观察消毒效果满意的最佳穿刺时间。结果爱尔碘皮肤消毒后10~20s、21~30s细菌培养结果阴性,31~40S细菌培养结果阳性率低,与前两组比较无差异(均P〉0.005);随着时间的延长,41~50S、51~60S细菌培养阳性率逐渐增加,其中51~60S与前4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5)。结论爱尔碘皮肤消毒后20S完全蒸发,消毒后10~30s细菌培养结果为阴性。因此,建议穿刺应控制在消毒后20~30s进行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输液 穿刺 消毒 爱尔碘 穿刺时间
下载PDF
经皮穿刺置管引流术治疗胆瘘的临床效果分析 被引量:3
15
作者 张凝乐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9年第10期19-21,共3页
目的研究对胆瘘患者实施经皮穿刺置管引流术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6月—2018年10月在我院进行经皮穿刺置管引流术治疗的48例胆瘘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24例。对照组患者实施传统保守治疗方案进行治疗,试验组... 目的研究对胆瘘患者实施经皮穿刺置管引流术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6月—2018年10月在我院进行经皮穿刺置管引流术治疗的48例胆瘘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24例。对照组患者实施传统保守治疗方案进行治疗,试验组实施经皮穿刺置管引流术治疗,对比两组胆瘘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康复时间。结果试验组胆瘘患者的治疗有效率91.7%高于对照组66.7%(P<0.05)。试验组胆瘘患者康复时间(3.67±1.31)d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胆瘘患者实施经皮穿刺置管引流术治疗能够提高治疗有效率,有效地缩短康复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瘘 经皮穿刺 置管引流术 保守治疗 康复时间 治疗效果
下载PDF
服用小剂量阿司匹林老年冠心病患者静脉穿刺后局部按压时间的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张赛玉 马丽霞 李万英 《中国现代医生》 2011年第29期51-52,72,共3页
目的探讨平时服用阿司匹林的老年冠心病患者静脉穿刺后合适的按压时间。方法选择我科收治的小剂量口服阿司匹林的老年冠心病患者30例,每位患者均接受16次静脉穿刺,按按压时间不同共分为8组,观察患者皮下出血的发生情况、出血面积,并进... 目的探讨平时服用阿司匹林的老年冠心病患者静脉穿刺后合适的按压时间。方法选择我科收治的小剂量口服阿司匹林的老年冠心病患者30例,每位患者均接受16次静脉穿刺,按按压时间不同共分为8组,观察患者皮下出血的发生情况、出血面积,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平时服用小剂量阿司匹林的老年冠心病患者经静脉穿刺后,局部按压时间与患者皮下出血、出血面积密切相关。按压8 min与按压9 min的皮下出血情况与面积相比,差异显著(P<0.05),其他相邻组间的出血率与出血面积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对于平时口服小剂量阿司匹林的老年冠心病患者,经静脉穿刺后局部压迫9min为合适的时间,既不会影响血液供应,又可使皮下出血发生率降低、并使局部出血面积缩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静脉穿刺 出血面积 按压时间
下载PDF
一种新型桡动脉穿刺辅助装置的临床应用
17
作者 牛茹 王明玲 +3 位作者 王凯 王金凤 刘青 季节 《循证护理》 2022年第24期3379-3381,共3页
目的:探讨一种新型桡动脉穿刺辅助装置的设计及其在提高动脉穿刺成功率、减少并发症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1月—2020年11月180例经桡动脉穿刺行IBP监测的骨科全身麻醉手术病人,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90例。对照组... 目的:探讨一种新型桡动脉穿刺辅助装置的设计及其在提高动脉穿刺成功率、减少并发症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1月—2020年11月180例经桡动脉穿刺行IBP监测的骨科全身麻醉手术病人,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9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腕部垫小枕、五指用胶布粘贴固定的方法进行桡动脉穿刺置管,穿刺失败在拔除后采用无菌纱布人工压迫止血;试验组采用动脉穿刺辅助装置进行桡动脉穿刺和失败拔除后的压迫止血;两组动脉穿刺均由同一位高年资麻醉主治医生完成。比较两组的穿刺成功率、桡动脉穿刺置管耗时、穿刺并发症发生率的情况。结果:观察组病人穿刺置管成功率87.78%、动脉穿刺时间(94.25±13.15)s、穿刺并发症发生率6.67%,与对照组[68.89%,(78.21±17.16)s,21.21%]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桡动脉穿刺辅助装置有助于缩短穿刺时间,提高穿刺成功率,减少动脉穿刺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病人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桡动脉穿刺辅助装置 穿刺时间 穿刺失败 医院感染 发生率
下载PDF
关节置换术后低分子肝素钙注射方法的操作探讨 被引量:2
18
作者 马毳 孙硕 李艳彬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13年第23期3142-3143,3145,共3页
目的探讨关节置换术后患者不同的低分子肝素钙注射方法对皮下出血和疼痛程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行单侧膝关节置换术手术患者100例,采用随机自身对照的方法,观察不同注射部位、进针角度及注射后不同按压时间所产生的... 目的探讨关节置换术后患者不同的低分子肝素钙注射方法对皮下出血和疼痛程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行单侧膝关节置换术手术患者100例,采用随机自身对照的方法,观察不同注射部位、进针角度及注射后不同按压时间所产生的皮下出血、疼痛等不良反应。结果采用腹部注射法的患者皮下出血发生率为34.9%,低于上臂三角肌注射患者的40.4%,腹部注射患者视觉模拟评分(VAS)为0分的患者占34.3%,高于上臂三角肌注射患者的27.8%,不同注射部位皮下出血程度不同(Z=-2.552,P<0.05),疼痛评分不同(Z=-5.504,P<0.01)。采用垂直进针法的患者皮下出血发生率为34.3%,低于斜度进针注射患者的41.4%,垂直进针法VAS法评分为0分的患者占23.2%,高于斜度进针注射患者的20.9%,不同进针角度皮下出血程度不同(Z=-3.035,P<0.01),疼痛评分不同(Z=-2.483,P<0.05)。注射后按压1、3、5min患者皮下出血发生率分别为47.9%、45.4%和33.7%,出血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7.524,P<0.01)。结论腹部注射、垂直进针方法注射低分子肝素钙具有较低的皮下出血率,患者疼痛程度轻,值得临床推广,注射后适度增加按压时间能有效减少皮下出血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分子肝素钙 注射部位 进针角度 按压时间
下载PDF
某医院门诊静脉抽血后不良反应的相关因素调查 被引量:2
19
作者 黄琼 《西部中医药》 2017年第8期60-63,共4页
目的:调查攀枝花某医院门诊患者静脉抽血后出现不良反应的现状和影响因素,从而有针对性的对静脉抽血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方法:便利抽样2015年1月至2015年8月在该医院门诊部进行上臂肘部静脉抽血的患者300例,利用自行... 目的:调查攀枝花某医院门诊患者静脉抽血后出现不良反应的现状和影响因素,从而有针对性的对静脉抽血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方法:便利抽样2015年1月至2015年8月在该医院门诊部进行上臂肘部静脉抽血的患者300例,利用自行设计的静脉抽血患者问卷调查表对入选患者进行匿名问卷调查。结果:不同性别、不同按压方式下患者静脉抽血后的不良反应例数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是否对患者交代注意事项、是否1次穿刺成功下患者静脉抽血后的不良反应例数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静脉抽血后按压时间越长,不良反应例数越少,且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门诊患者在静脉抽血后出现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较高,护士是否对患者交代注意事项、是否一次穿刺成功、患者的按压时间是患者静脉抽血后出现不良反应的影响因素。在对患者进行静脉抽血中,门诊护士应该尽量一次穿刺成功,且应详细向患者交代注意事项,并在抽血结束嘱咐患者尽量按压3分钟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抽血 穿刺 按压方式 按压时间 不良反应
下载PDF
急诊危重患者静脉穿刺过程中血管可视化技术的应用效果评价 被引量:1
20
作者 童嘉乐 张伟 高永莉 《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 2022年第3期398-401,共4页
目的评价血管可视化技术在急诊危重症患者静脉穿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抽取2019年6月1日—2019年6月30日先后进入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急诊抢救区的100例危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血管可视化技术引导穿刺组(研究组,50例)和传统... 目的评价血管可视化技术在急诊危重症患者静脉穿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抽取2019年6月1日—2019年6月30日先后进入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急诊抢救区的100例危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血管可视化技术引导穿刺组(研究组,50例)和传统静脉穿刺组(对照组,50例)。比较两组患者的首次穿刺成功率及穿刺时间。结果研究组首次穿刺成功率为90.00%,显著高于对照组(60.00%,P=0.001)。研究组中位穿刺时间为4 min(95%CI:3.42~4.58),显著短于对照组(5 min,95%CI:3.57~6.43)(P=0.012)。进一步分层分析显示,在血管可见或可触摸到的患者中,两组的首次穿刺成功率无显著性差异,而在血管不可见或不可触摸的患者中,研究组的首次穿刺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1)。此外,两组穿刺时间的显著性差异也只见于血管不可见、不可触摸、水肿或穿刺部位为非手臂的患者。76%的研究组患者表示接受并支持在静脉穿刺过程中应用血管可视化技术。结论血管可视化技术引导可提高急诊科危重患者首次静脉穿刺成功率,并有效缩短穿刺时间,此效果在穿刺困难患者中尤为突出。可视化技术可有效提高危重患者和家属的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穿刺 可视化技术 危重患者 穿刺成功率 穿刺时间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