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电离辐射诱发小鼠脾细胞DNA链断裂及修复 被引量:8
1
作者 王芹 岳井银 +2 位作者 李进 穆传杰 樊飞跃 《中国辐射卫生》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7-20,共4页
目的通过观察γ射线照射后IRM-2辐射抗性小鼠DNA链的断裂及修复,探讨IRM-2小鼠辐射抗性产生的可能机理。方法采用脉冲场凝胶电泳法,测定不同剂量γ射线诱发IRM-2小鼠及其亲本ICR/JCL和615小鼠脾细胞DNA单、双链断裂及照射后不同时间DNA... 目的通过观察γ射线照射后IRM-2辐射抗性小鼠DNA链的断裂及修复,探讨IRM-2小鼠辐射抗性产生的可能机理。方法采用脉冲场凝胶电泳法,测定不同剂量γ射线诱发IRM-2小鼠及其亲本ICR/JCL和615小鼠脾细胞DNA单、双链断裂及照射后不同时间DNA链断裂的修复动力学。结果对照组IRM-2小鼠本底DNA损伤较低,即ssb和dsb的数目低于未照射的亲本ICR和615小鼠(P<0.01)。不同剂量(1、2、4和8Gy)照射后,IRM-2小鼠ssb和dsb的数量均明显低于经相同剂量照射的亲本ICR和615小鼠(P<0.05和P<0.01)。在较低剂量2Gy时,IRM-2小鼠与亲本小鼠相比,dsb和ssb修复无统计学差异;当分别接受4、8Gy大剂量照射后,IRM-2小鼠表现出较高的修复效率,即IRM-2小鼠0.5h和1hdsb、ssb修复速率比亲本小鼠快(P<0.05和P<0.01),而且修复后剩余的损伤远低于亲本小鼠。结论电离辐射后IRM-2小鼠DNA链断裂量较低,DNA链断裂的修复速率比亲本小鼠快,因此能及时快速地抵抗辐射造成的损伤,具有较强的辐射抗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离辐射 DNA单链断裂 DNA双链断裂 DNA修复 脉冲场凝胶电泳
下载PDF
2017—2018年上海某医院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分子生物学特征研究 被引量:8
2
作者 陈泰尧 葛忆琳 +6 位作者 刘雪薇 朱彦祺 陈钟鸣 田靓 朱颖莹 张曦 张红芝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849-853,共5页
目的分析上海市某医院中不同来源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的分子生物学特征,明确上海某医院MRSA的流行特点。方法收集上海市某二甲医院2017—2018年期间72株MRSA,综合应用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分型方法对M... 目的分析上海市某医院中不同来源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的分子生物学特征,明确上海某医院MRSA的流行特点。方法收集上海市某二甲医院2017—2018年期间72株MRSA,综合应用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分型方法对MRSA菌株进行分子生物学特征分析。结果72株MRSA中,46株分离自临床病例,26株分离自医院环境。46株临床分离菌株包括33株社区获得性MRSA(CA-MRSA),以及13株医院获得性MRSA(HA-MRSA),且来自医院的不同的病区。感染MRSA的住院患者所在科室以老年科(34.8%,16株)、内科(26.1%,12株)和外科(26.1%,12株)为主。MLST分型结果显示,不同来源MRSA菌株的ST型差别较大,但ST764是不同来源的MRSA菌株的优势克隆群(40.3%,29株),且PFGE聚类结果显示12株不同来源的ST764型MRSA菌株具有较高的同源性(>90%)。结论ST764型MRSA可能在社区、医院及环境中存在播散,应持续监测MRSA及其变异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 多位点序列分型 脉冲场凝胶电泳
原文传递
一起基于脉冲场凝胶电泳技术主动监测发现的韦太夫雷登沙门菌感染暴发调查 被引量:5
3
作者 梁骏华 柯碧霞 +3 位作者 黄琼 黄熙 卢玲玲 邓小玲 《中国食品卫生杂志》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53-56,共4页
目的通过对广东实验室沙门菌分子分型主动监测系统脉冲场凝胶电泳分子分型数据的分析,核实暴发,进行流行病学调查,探讨并制订预防控制措施。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暴发个案资料进行流行病学分析,采集涉事单位的食品和鸸鹋肛拭子... 目的通过对广东实验室沙门菌分子分型主动监测系统脉冲场凝胶电泳分子分型数据的分析,核实暴发,进行流行病学调查,探讨并制订预防控制措施。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暴发个案资料进行流行病学分析,采集涉事单位的食品和鸸鹋肛拭子样本进行沙门菌分离。结果主动监测系统发现,广州市海珠区发生了一起由韦太夫雷登血清型沙门菌感染引起的食源性疾病暴发,发病5例,可疑食物载体为未煮熟的鸸鹋肉制食品。结论这是广东省内首起基于脉冲场凝胶电泳技术建立的主动监测系统发现的食源性疾病暴发,应重视新型监测技术应用,以及由此带来的对目前政府部门应对暴发的协调机制的考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韦太夫雷登血清型沙门菌 食源性疾病 暴发 主动监测 脉冲场凝胶电泳 鸸鹋
原文传递
重庆某三甲医院耐碳青霉烯类弗劳地枸橼酸杆菌感染危险因素分析及分子流行病学调查 被引量:3
4
作者 林美芳 张利军 +1 位作者 向丹 王云英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4期2278-2283,共6页
目的分析耐碳青霉烯类弗劳地枸橼酸杆菌(Carbapenem resistant Citrobacter freundii,CRCF)感染危险因素及分子流行病学特征。方法收集来自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2013年1月-2018年3月138例弗劳地枸橼酸杆菌感染患者临床资料,按照是... 目的分析耐碳青霉烯类弗劳地枸橼酸杆菌(Carbapenem resistant Citrobacter freundii,CRCF)感染危险因素及分子流行病学特征。方法收集来自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2013年1月-2018年3月138例弗劳地枸橼酸杆菌感染患者临床资料,按照是否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分为两组,CRCF组32例,非CRCF(Non-CRCF,NCRCF)组106例;用卡方检验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分析CRCF感染的危险因素;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和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分析细菌同源性。结果 138株弗劳地枸橼酸杆菌中CRCF检出率为23. 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肿瘤(OR=4. 057,95%CI=1. 574~10. 458,P=0. 004)和手术(OR=2. 938,95%CI=1. 160~7. 441,P=0. 023)是CRCF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共有7个MLST克隆型,以ST22(n=9)和ST115(n=9)型多见,两个新的ST型已被PubMlst数据库收录并分别命名为ST115和ST116; PFGE与MLST分型结果基本保持一致。结论肿瘤和手术是CRCF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 ST22和ST115是CRCF感染的优势克隆型;应加强对CRCF的监测和控制,预防CRCF的播散流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耐碳青霉烯类弗劳地枸橼酸杆菌 危险因素 MLST PFGE
下载PDF
非O1/非O139群霍乱弧菌感染病例分离株分子流行病学分析 被引量:7
5
作者 陈道利 张萍 +10 位作者 王多春 陈谨 喻佰启 程险峰 刁保卫 周海健 朱明 胡万富 詹圣伟 景怀琦 阚飙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1265-1268,共4页
目的分析安徽省马鞍山市连续2个月内监测到的6例具有霍乱疑似症状、感染非O1/非O139群霍乱弧菌的病例,判断疫情的聚集性。方法对病例分离株进行生化和血清型别鉴定以及溶血试验,药敏试验检测抗生素耐药谱,应用荧光PCR和常规PCR进行... 目的分析安徽省马鞍山市连续2个月内监测到的6例具有霍乱疑似症状、感染非O1/非O139群霍乱弧菌的病例,判断疫情的聚集性。方法对病例分离株进行生化和血清型别鉴定以及溶血试验,药敏试验检测抗生素耐药谱,应用荧光PCR和常规PCR进行霍乱弧菌特异基因、毒力及其相关基因的检测,包括ompW、ctx、tcpA、toxR、hlyA、zot、ace、rstR和gⅢ^(CTX),应用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分析其分子型别。结果生化鉴定和血清学试验鉴别腹泻病例6株菌株为非01/非0139霍乱弧菌,均产生B溶血;14种药物中有12种属于全部敏感;荧光PCR检测霍乱弧菌特异性基因ompW均为阳性,ctx、tcpA、zot、ace、rstR和gⅢ^(CTX基因均为阴性,toxR、hlyA基因有5株菌扩增阳性,1株菌(1001434446)为阴性;PFGE显示6株菌带型均不相同,但有2株非常相似,分离株与霍乱弧菌产毒株相似性很低。结论6例感染非产毒的非O1/非O139群霍乱弧菌病例发病虽相对集中,但属于散发病例,在局部地区频繁出现,提示其公共卫生意义不可忽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霍乱弧菌 非O1 非O139 荧光PCR 毒力基因 脉冲场凝胶电泳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