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9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脉诊仪的研究现状及对寸口三部脉象客观检测的初步设想 被引量:23
1
作者 费兆馥 《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2年第4期7-10,共4页
尽管脉诊客观化研究取得了不少成果,脉诊仪的研发一直在不断进步,但与传统切脉方法和脉诊的诊断意义仍相差甚远。寸口脉法为历代医家诊断疾病的重要手段。为实现寸口三部九候脉象的客观化检测,简要阐述研制寸口三部脉象仪的初步设想及... 尽管脉诊客观化研究取得了不少成果,脉诊仪的研发一直在不断进步,但与传统切脉方法和脉诊的诊断意义仍相差甚远。寸口脉法为历代医家诊断疾病的重要手段。为实现寸口三部九候脉象的客观化检测,简要阐述研制寸口三部脉象仪的初步设想及其脉图信号特征的生理与病理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诊仪 脉象 中医现代化
原文传递
中医脉象仪研究进展 被引量:16
2
作者 庞瑜丹 柳建敏 张理兵 《北京生物医学工程》 2014年第1期101-107,共7页
脉象检测方法研究一直是中医学的前沿课题。为实现脉诊的客观化,就必须客观再现脉搏搏动,其相关研究领域主要包括脉象仪研制、临床研究、参数分析等方面,其中脉象仪器设计与研制尤为重要。本文不仅概述了国内外脉象仪的研究进展,也阐述... 脉象检测方法研究一直是中医学的前沿课题。为实现脉诊的客观化,就必须客观再现脉搏搏动,其相关研究领域主要包括脉象仪研制、临床研究、参数分析等方面,其中脉象仪器设计与研制尤为重要。本文不仅概述了国内外脉象仪的研究进展,也阐述了脉象仪中相应传感器的分类及其应用状况。尽管国外脉象仪研究侧重略有不同,但所有改进均从满足研究与临床需求的角度出发以提高其社会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象仪 传感器 中医学 脉学 脉诊 客观化
下载PDF
脉图与病证关系研究中存在问题刍议 被引量:8
3
作者 太加斌 沈旭波 +3 位作者 李琳 刘文奇 朱德增 凌昌全 《中西医结合学报》 CAS 2005年第1期10-13,共4页
现代脉象研究多应用脉诊仪进行脉图描记 ,并结合疾病及证候进行研究 ,逐步形成了较为系统的脉诊理论体系 ,推动了脉诊客观化的研究进程。但由于脉象形成原理复杂 ,表达信息多样 ,脉诊仪描记的脉图很难反映脉象的复杂信息 ;加之仪器采集... 现代脉象研究多应用脉诊仪进行脉图描记 ,并结合疾病及证候进行研究 ,逐步形成了较为系统的脉诊理论体系 ,推动了脉诊客观化的研究进程。但由于脉象形成原理复杂 ,表达信息多样 ,脉诊仪描记的脉图很难反映脉象的复杂信息 ;加之仪器采集信息手段单一、脉图分析方法简单 ,以及证候标准化研究尚不完善等原因 ,增加了临床研究中脉证合参的难度。在今后的脉诊研究工作中 ,应注重临床应用 ;应加强沟通及交流 ,统一仪器及标准 ;同时加强与证候关系的研究 ,从根本上认知脉象本质 ;并且政府应加大扶持力度 ,加强多学科的联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象仪 脉图 证候
下载PDF
三维中医脉象信息检测装置的设计与实现 被引量:7
4
作者 曹宏梅 王学民 +1 位作者 陆小左 孙淑燕 《医疗卫生装备》 CAS 2010年第4期13-14,共2页
目的:针对现有中医脉象仪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案,研制新型的脉象信息检测仪器。方法:在中医理论指导下设计,通过三维调解同时获取"寸、关、尺"三部脉象信息,采用空气动力源控制脉象传感器加压方式。结果:实验证明,该仪器具... 目的:针对现有中医脉象仪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案,研制新型的脉象信息检测仪器。方法:在中医理论指导下设计,通过三维调解同时获取"寸、关、尺"三部脉象信息,采用空气动力源控制脉象传感器加压方式。结果:实验证明,该仪器具有稳定性与可重复性好的优点。结论:该研究以非侵入的方式测量人体的脉象信号,实现了脉象信息的客观化检测,具有操作简单、携带方便等特点,可以广泛地应用于临床、教学与科研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象 脉象仪 三维
下载PDF
超声WI技术在脉象客观化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6
5
作者 高东雯 肖沪生 +2 位作者 徐芳 任亚娟 银浩强 《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3年第3期66-68,共3页
目的:探讨瞬时波强(WI)技术在脉象客观化研究中的可行性。方法:72例健康受试者应用ALOKA Prosoundα7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进行颈动脉WI检测,同步应用双DDMX-100脉象仪进行寸口脉、趺阳脉的脉象参数检测,分析三者各参数的相关性。结果:W... 目的:探讨瞬时波强(WI)技术在脉象客观化研究中的可行性。方法:72例健康受试者应用ALOKA Prosoundα7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进行颈动脉WI检测,同步应用双DDMX-100脉象仪进行寸口脉、趺阳脉的脉象参数检测,分析三者各参数的相关性。结果:WI参数与脉象参数之间具有显著相关性,寸口脉与趺阳脉的脉象参数之间呈显著正相关。结论:WI技术有助于完善脉象的客观化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瞬时波强 脉象仪 寸口脉 趺阳脉 相关性分析
原文传递
基于51单片机脉搏仪的设计与分析测试 被引量:3
6
作者 李静 杨春花 《山西大同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7年第4期21-23,96,共4页
脉搏仪的应用在医疗和居家生活中日渐广泛,作为衡量健康指数的基本指标,脉搏测量的准确性是脉搏仪的重要特征。本设计以STC89C52单片机作为主控芯片,通过键盘设置上下限,将测量到的脉搏信号通过红外传感器及附加放大整形电路转换为电信... 脉搏仪的应用在医疗和居家生活中日渐广泛,作为衡量健康指数的基本指标,脉搏测量的准确性是脉搏仪的重要特征。本设计以STC89C52单片机作为主控芯片,通过键盘设置上下限,将测量到的脉搏信号通过红外传感器及附加放大整形电路转换为电信号,反馈给主控芯片,通过LCD1602显示屏显示脉搏次数。测量分析显示,该设计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脉搏的测量,且准确迅速、数据便于记录,同时也实现了脉搏值超过上(下)限时的报警提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搏仪 STC89C52 红外传感 LCD1602
下载PDF
腕带充气式脉象仪检测非瓣膜性房颤患者脉象图谱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吕洋 贾新颖 +2 位作者 赵朋飞 王祖禄 林一帆 《临床军医杂志》 CAS 2019年第5期502-504,507,共4页
目的应用腕带充气式脉象仪对非瓣膜性房颤患者进行脉象检测,探索房颤患者脉象图的分析方法,明确脉象仪的可操作性。方法选取自2018年7—12月北部战区总医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46例房颤患者为研究对象。按脉率将所有患者分为两组,脉率>9... 目的应用腕带充气式脉象仪对非瓣膜性房颤患者进行脉象检测,探索房颤患者脉象图的分析方法,明确脉象仪的可操作性。方法选取自2018年7—12月北部战区总医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46例房颤患者为研究对象。按脉率将所有患者分为两组,脉率>90次/min者纳入促脉组(n=28),脉率≤90次/min者纳入结脉组(n=18)。应用LGX-2016H腕带充气式中医脉象仪对46例房颤患者进行脉象检测,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对脉象图中相邻两峰值之间的时间差(T-T)、收缩压(P1)、舒张压(P2)、主波波峰(H1)、负向波波峰(-H1)、正向波次波峰(H2)、负向波次波峰(-H2)等数据进行分析,得出房颤患者脉象图的分析方法。结果房颤患者脉象图中T-T间距均不相等;脉象波波峰、波谷可出现于任何脉位,且不相邻,其中主要以中取过程为主。结脉组患者舒张压高于促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脉组与促脉组患者收缩压、波峰波谷出现的时间、心脏收缩或舒张时对桡动脉血管壁的压力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LGX-2016H腕带充气式中医脉象仪可准确检测房颤患者脉象,通过脉搏节律结合脉象图可判断促脉与结脉,脉象图解析可明确患者脉位及病位深浅,有助于指导临床疾病诊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房颤 脉象仪 脉象图 脉诊
下载PDF
智能三探头脉象仪在实验教学中的应用初探 被引量:2
8
作者 张伟妃 李福凤 +1 位作者 张瑞义 张伟荣 《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2年第4期16-18,共3页
为进一步提高中医诊断实验课的实用性及可操作性,采用新研制的ZMPⅢ-A三探头脉象仪进行中医诊法技能训练课的实验教学。学生普遍认为智能三探头脉象仪符合临床实际,并在实际应用中获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 脉象仪 单探头 三探头 实验教学
原文传递
计算机脉象仪的研制与脉象识别 被引量:8
9
作者 瞿昊宇 谢梦洲 +3 位作者 瞿年清 刘旺华 贺妍 杨浠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3年第1期92-93,共2页
脉诊是中医诊察疾病的重方法.在临床上具有重的指导意义。医生诊病一般是用听诊器和手指来听心律及切脉,或者连接“心电图”机作进一步的检查,危重病人还用“心电图”机进行心律监护。听诊器和手指切脉结果不客观.“心电图”机连接... 脉诊是中医诊察疾病的重方法.在临床上具有重的指导意义。医生诊病一般是用听诊器和手指来听心律及切脉,或者连接“心电图”机作进一步的检查,危重病人还用“心电图”机进行心律监护。听诊器和手指切脉结果不客观.“心电图”机连接起来需宽衣解带,亦常不便。鉴于此,作者通过研制的“计算机脉象仪”和高灵敏度触觉传感器(专利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象识别 计算机脉象仪 高灵敏度触觉传感器
下载PDF
计算机脉象仪脉图参数与冠心病患者检测指标关联的研究设想 被引量:5
10
作者 杨浠 谢梦洲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3年第1期89-91,共3页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数学、物理学、计算机等技术向中医领域的渗透.脉诊客观化的研究日渐深入,尤以脉图的研究最为广泛,是脉诊客观化的基础。目前脉图参数分析多采用时域分析法。但是该种脉象图中许多时域特征不明显,很难...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数学、物理学、计算机等技术向中医领域的渗透.脉诊客观化的研究日渐深入,尤以脉图的研究最为广泛,是脉诊客观化的基础。目前脉图参数分析多采用时域分析法。但是该种脉象图中许多时域特征不明显,很难准确确定,随机误差较大,特征参数较多,目前没有统一的标准且时域内对脉象的识别正确率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计算机脉象仪 脉图参数
下载PDF
脉象分析仪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7
11
作者 蔡轶珩 沈兰荪 黄祥林 《电子测量与仪器学报》 CSCD 2002年第4期55-59,共5页
本文介绍了脉象分析仪的原理与组成 ,就仪器中脉象传感器、脉象信息分析两方面关键技术讨论了其研究现状 。
关键词 脉象分析仪 研究进展 传感器 信号处理 脉诊
下载PDF
低频脉冲治疗仪辅助治疗减轻产后乳房胀痛的效果及其护理探讨 被引量:21
12
作者 宋荣荣 《中国医疗设备》 2018年第A02期122-124,共3页
目的研究分析低频脉冲治疗仪辅助治疗减轻产后乳房胀痛的效果与其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本院自2017年5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足月分娩的剖宫产产妇8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常规组应用常规护理(热敷、按摩),实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应... 目的研究分析低频脉冲治疗仪辅助治疗减轻产后乳房胀痛的效果与其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本院自2017年5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足月分娩的剖宫产产妇8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常规组应用常规护理(热敷、按摩),实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应用低频脉冲治疗仪辅助治疗,比较分析两组产妇的临床疗效。结果实验组产妇在产后第2、3、4天的乳房疼痛值低于常规组,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产妇在产后第2、3、4天的泌乳量显著高于常规组产妇,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应用低频脉冲治疗仪辅助治疗,能够迅速缓解消除产妇乳房胀痛的现象,并能提高产妇的泌乳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频脉冲治疗仪 乳房胀痛 护理效果 疼痛值 泌乳量
下载PDF
浅析中医脉诊客观化的新思路 被引量:18
13
作者 边振 辛超 +1 位作者 臧翠翠 金伟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70-71,共2页
脉诊是中医学最具特色和标志性一种诊断方法,但对中医脉诊进行准确掌握、灵活运用具有较大难度。自上世纪50年代,国内的专家学者开始对中医脉诊进行客观化研究,虽取得了诸多成绩,但脉诊的客观化并未产生突破性进展,在临床应用上也未凸... 脉诊是中医学最具特色和标志性一种诊断方法,但对中医脉诊进行准确掌握、灵活运用具有较大难度。自上世纪50年代,国内的专家学者开始对中医脉诊进行客观化研究,虽取得了诸多成绩,但脉诊的客观化并未产生突破性进展,在临床应用上也未凸显出脉诊——这种无创诊断的优势。因此,脉诊的客观化研究倍受关注。金氏脉学理论在传统脉学的基础上结合现代医学的理论,实现了中医辨证与西医辨病思想的统一,搭建中医脉学与现代医学的桥梁,根据金氏脉学理论进行脉诊客观化的研究,可能是中医脉诊客观化的根本思路和新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脉诊 金氏脉学 客观化 金氏脉诊仪
下载PDF
脉诊检测分析仪的研究进展与新思路 被引量:18
14
作者 蒋颖 刘聪颖 +1 位作者 张亚丹 汤伟昌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218-221,共4页
文章从中医脉象物理变量监测分析为出发点,以采集脉象变量的脉象换能器为主线,对市面上各型中医脉诊仪进行了概述且对常见的便携式、穿戴式设备采集脉搏波的原理进行了总结。将目前中医脉诊仪的发展以及便携式无线脉搏监测系统的应用与... 文章从中医脉象物理变量监测分析为出发点,以采集脉象变量的脉象换能器为主线,对市面上各型中医脉诊仪进行了概述且对常见的便携式、穿戴式设备采集脉搏波的原理进行了总结。将目前中医脉诊仪的发展以及便携式无线脉搏监测系统的应用与中医脉诊理论做比较,并对传统中医脉诊仪和便携式无线脉搏监测设备各自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梳理分析。提出未来中医脉诊仪实现小型化、移动智能化的新思路,便于中医脉诊走进社区、融入家庭、贴近个人,以满足人们对自身健康监测的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诊 脉诊检测分析仪 便携式 无线监测 研究进展
原文传递
六步法乳房按摩护理联合低频脉冲治疗仪对产妇乳房胀痛及子宫复旧的影响 被引量:18
15
作者 韦重洋 陈慧萍 万丽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3年第2期181-184,共4页
目的探讨六步法乳房按摩护理联合低频脉冲治疗仪对产妇乳房胀痛及子宫复旧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6月至2021年6月于南京市第一医院顺利分娩的100例产妇,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 目的探讨六步法乳房按摩护理联合低频脉冲治疗仪对产妇乳房胀痛及子宫复旧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6月至2021年6月于南京市第一医院顺利分娩的100例产妇,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六步法乳房按摩护理联合低频脉冲治疗仪干预,两组均连续干预3 d。比较两组产妇乳房胀痛程度改善情况、泌乳情况、宫底高度情况及子宫复旧不良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总体乳房胀痛程度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泌乳始动时间短于对照组,产后48 h总泌乳量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产妇首次测量宫底高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末次测量宫底高度低于对照组,子宫下降指数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子宫复旧不良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六步法乳房按摩护理联合低频脉冲治疗仪可改善产妇乳房胀痛程度,促进产妇产后泌乳及子宫复旧,且子宫复旧不良发生率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妇 乳房按摩 低频脉冲治疗仪 乳房胀痛 泌乳 子宫复旧
下载PDF
手法按摩联合低频脉冲治疗仪在减轻产妇产后乳房胀痛中的临床应用研究 被引量:18
16
作者 吴艺英 《临床医学工程》 2019年第4期425-426,共2页
目的分析手法按摩联合低频脉冲治疗仪减轻产妇产后乳房胀痛的临床效果。方法 60例产后乳房胀痛产妇随机均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低频脉冲治疗仪治疗,观察组给予低频脉冲治疗仪联合手法按摩治疗,比较两组的泌乳开始时间、母乳量、乳房胀痛... 目的分析手法按摩联合低频脉冲治疗仪减轻产妇产后乳房胀痛的临床效果。方法 60例产后乳房胀痛产妇随机均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低频脉冲治疗仪治疗,观察组给予低频脉冲治疗仪联合手法按摩治疗,比较两组的泌乳开始时间、母乳量、乳房胀痛程度。结果观察组的泌乳开始时间短于对照组,母乳量充足率高于对照组,干预后第3 d和第4 d的乳房胀痛评分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手法按摩联合低频脉冲治疗仪治疗产后乳房胀痛可缩短泌乳开始时间,增加泌乳量,缓解乳房胀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法按摩 低频脉冲治疗仪 产后乳房胀痛 临床疗效
下载PDF
基于复杂性科学理论的脉诊研究方法学探讨 被引量:14
17
作者 朱庆文 牛欣 +5 位作者 杨杰 牛淑冬 郭宙 张治国 董晓英 赵翠敏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265-268,共4页
中医脉诊系统是一个非线性复杂的巨系统,笔者在复杂性科学理论指导下,引进“复杂-简单-复杂”的理念,对中医脉诊信息数字化后按“位、数、形、势”4种特征属性进行多维的提取、降阶分析与升维升阶整合。按此机理进行新型脉诊仪的研制,... 中医脉诊系统是一个非线性复杂的巨系统,笔者在复杂性科学理论指导下,引进“复杂-简单-复杂”的理念,对中医脉诊信息数字化后按“位、数、形、势”4种特征属性进行多维的提取、降阶分析与升维升阶整合。按此机理进行新型脉诊仪的研制,实现脉诊数字化、可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杂性科学理论 脉诊 脉诊仪
下载PDF
低频脉冲治疗仪对产后子宫修复及乳房胀痛的作用评价 被引量:14
18
作者 林丽雅 《中外医疗》 2019年第27期166-168,共3页
目的分析低频脉冲治疗仪对产后子宫修复和乳房胀痛的作用。方法方便选取2017年5月—2018年5月期间该院收治的成功分娩产妇52例为该次研究对象,以抽签法的形式将其平均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26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加行低频... 目的分析低频脉冲治疗仪对产后子宫修复和乳房胀痛的作用。方法方便选取2017年5月—2018年5月期间该院收治的成功分娩产妇52例为该次研究对象,以抽签法的形式将其平均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26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加行低频脉冲治疗仪处理,记录两组宫缩疼痛分数、宫缩持续用时、子宫入骨盆时间、恶露时间、住院时间、泌乳和乳房康复情况。结果①研究组宫缩疼痛(5.55±1.13)分、宫缩持续用时(2.04±0.56)h、子宫入骨盆时间(7.24±1.25)d、恶露时间(2.55±0.48)d、住院时间(3.66±1.47)d均优于对照组[(6.80±1.55)分、(3.23±0.66)h、(8.48±2.25)d、(3.33±0.52)d、(5.81±3.56)d],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323、7.010、2.456、5.620、2.846,P<0.05);②乳房胀痛情况分析,研究组I级84.6%高于对照组57.6%,研究组II+III级15.4%低于对照组42.4%,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91,P<0.05),产后2 d泌乳量分析中,研究组泌乳量少2例低于对照组10例、中量研究组3例低于对照组10例,多量研究组21例高于对照组6例,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933、5.026、17.333,P<0.05)。结论低频脉冲治疗仪应用于产后修复中,有利于缓解患者宫缩疼痛以及并发症情况,同时改善乳房胀痛,提升泌乳量,这对于临床研究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频脉冲治疗仪 产后修复 宫缩疼痛 乳房胀痛 泌乳量 价值分析
下载PDF
低频脉冲治疗仪配合吞咽训练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的影响 被引量:14
19
作者 冯娅 何小燕 +2 位作者 曾静 陈静 张薇 《西部医学》 2022年第6期856-860,共5页
目的探讨低频脉冲治疗仪配合吞咽训练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吞咽功能、脑血流及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神经生长因子(NGF)水平的影响。方法纳入2018年4月~2021年4月于我院就诊的114例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 目的探讨低频脉冲治疗仪配合吞咽训练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吞咽功能、脑血流及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神经生长因子(NGF)水平的影响。方法纳入2018年4月~2021年4月于我院就诊的114例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联合组(n=57)和对照组(n=57)。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及进行吞咽训练,联合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低频脉冲治疗仪治疗,比较治疗前及治疗1个月后两组患者洼田饮水实验(KDWT)]评级、功能性吞咽功能(功能性吞咽障碍量表FDS)评分、吞咽功能评分[标准吞咽功能评价量表(SSA)]、吞咽造影检查评分[吞咽X线荧光透视检查(VFSS)]及左右椎动脉和基底动脉脑血流、血清神经因子的差异。结果治疗1个月后,两组患者洼田饮水实验评级、功能性吞咽功能评分、吞咽功能评分、吞咽造影检查评分、血清神经因子水平(NGF、BDNF)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且联合组改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1个月后,两组患者双侧椎动脉和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Vm)、收缩期血流速度(Vs)较治疗前显著提高(P<0.05),双侧椎动脉和基底动脉搏动指数(PI)较训练前显著降低(P<0.05),且联合组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频脉冲治疗仪配合吞咽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可有效提高患者吞咽能力,改善其神经营养情况及脑部血流情况,降低不良结果的发生,值得临床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频脉冲治疗仪 吞咽训练 脑卒中后吞咽障碍 吞咽功能 脑血流
下载PDF
传感器种类及方案在中医脉象检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12
20
作者 刘耀远 牛朴钰 +2 位作者 申屠慰 李岩琪 席强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1年第5期191-193,共3页
脉诊一直是中医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从最早的模式图、示意图到现今的波状图,研究者一直在寻找脉诊客观化的最佳方法和途径。传感器种类和方案的选择与应用是脉诊客观化研究的关键一环。通过对各种脉象采集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和应用方案两方... 脉诊一直是中医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从最早的模式图、示意图到现今的波状图,研究者一直在寻找脉诊客观化的最佳方法和途径。传感器种类和方案的选择与应用是脉诊客观化研究的关键一环。通过对各种脉象采集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和应用方案两方面的阐释,综述脉象检测方法的研究现状。基于单点压力传感器脉象仪目前应用最为成熟和广泛,并在行业、团体、国际上具有标准化的优势,但中医脉象检测在整体上仍然存在标准不统一、同质化程度高、操作要求高及检测结果重现性低等问题。未来的中医脉象检测还需借助传感、材料、信息和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寻求新的突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感器 脉象 脉象仪 脉诊客观化 综述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