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9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肺表面活性物质联合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新生儿肺透明膜病的临床效果分析 被引量:28
1
作者 淡云 卫文峰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16年第8期112-115,共4页
目的分析肺表面活性物质(PS)联合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治疗新生儿肺透明膜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6年3月咸阳市中心医院新生儿科收治的新生儿肺透明膜病患儿80例,按照入院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40例。对... 目的分析肺表面活性物质(PS)联合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治疗新生儿肺透明膜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6年3月咸阳市中心医院新生儿科收治的新生儿肺透明膜病患儿80例,按照入院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儿给予NCPAP治疗,试验组患儿给予PS联合NCPAP治疗。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后血气分析指标〔动脉血氧分压(PaO_2)、PaO_2/吸入氧浓度(FiO_2)及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_2)〕,治疗及住院情况(包括高压力持续时间、高FiO_2持续时间、NCPAP治疗时间及住院时间),转归情况(包括治愈、再次插管机械通气、死亡、放弃治疗)及并发症情况(气胸、肺炎等)。结果时间与方法在PaO_2、PaO_2/FiO_2及PaCO_2上存在交互作用(P<0.05);时间在PaO_2、PaO_2/FiO_2及PaCO_2上主效应显著(P<0.05);方法在PaO_2、PaO_2/FiO_2及PaCO_2上主效应显著(P<0.05);治疗后1、12、24 h,试验组患儿PaO_2、PaO_2/FiO_2均高于对照组,PaCO_2均低于对照组(P<0.05);且两组患儿治疗后1、12、24 h PaO_2、PaO_2/FiO_2均高于治疗前,PaCO_2均低于治疗前(P<0.05)。试验组患儿高压力持续时间、高FiO_2持续时间、NCPAP治疗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患儿治愈率高于对照组,再次插管机械通气者所占比例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儿病死率和放弃治疗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儿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PS联合NCPAP可有效改善新生儿肺透明膜病患儿血气分析指标,缩短NCPAP治疗时间及住院时间,降低再次插管机械通气率和并发症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透明膜病 肺表面活性物质相关蛋白质类 连续气道正压通气 治疗结果
下载PDF
容量目标通气联合肺泡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22
2
作者 张利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2019年第12期106-109,共4页
目的探讨肺泡表面活性物质联合容量目标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7年3月资阳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NRDS患儿42例,参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分为对照组及研究组。对照组患儿接受常规治疗+容量目标... 目的探讨肺泡表面活性物质联合容量目标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7年3月资阳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NRDS患儿42例,参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分为对照组及研究组。对照组患儿接受常规治疗+容量目标通气治疗,研究组患儿接受常规治疗+容量目标通气+肺泡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及治疗1周后动脉血气指标水平、Th1/Th2细胞因子含量及心肌损伤标志物含量的差异。结果两组治疗1周后的动脉血氧分压(PaO2)、氧合指数(OI)、血氧饱和度(SpO2)及血清白细胞介素-4(IL-4)较治疗前升高(P<0.05),而二氧化碳分压(PaCO2)、血清干扰素-γ(IFN-γ)、肌钙蛋白Ⅰ(cTnI)、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乳酸脱氢酶(LDH)含量及IFN-γ/IL-4水平较治疗前降低(P<0.05)。研究组患儿治疗1周后PaO2、OI、SpO2及IL-4较对照组升高(P<0.05),而PaCO2、IFN-γ、IFN-γ/IL-4、cTnI、CK-MB及LDH较对照组降低(P<0.05)。结论NRDS患儿接受肺泡表面活性物质联合容量目标通气治疗,可有效优化通气功能并减轻全身炎症状态,抑制心肌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窘迫综合征 新生儿 肺表面活性物质相关蛋白质类 血气分析
下载PDF
结缔组织病间质性肺病血清涎液化糖链抗原-6肺泡表面活性蛋白A和D及白细胞介素-6的变化及意义 被引量:20
3
作者 马芹 徐建华 +5 位作者 王芬 连莉 陈珊宇 蔡静 李霂 肖会 《中华风湿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46-49,共4页
目的测定涎液化糖链抗原-6(KL-6)、肺泡表面活性蛋白(SP)-A、SP—D和IL-6在CTD间质性肺病(ILO)O~的水平及意义。方法检测全部研究对象血清KL-6、SP-A、SP-D、IL-6水平,记录影像学及肺功能情况等,采用t检验、r检验,非参数检验... 目的测定涎液化糖链抗原-6(KL-6)、肺泡表面活性蛋白(SP)-A、SP—D和IL-6在CTD间质性肺病(ILO)O~的水平及意义。方法检测全部研究对象血清KL-6、SP-A、SP-D、IL-6水平,记录影像学及肺功能情况等,采用t检验、r检验,非参数检验,方差分析及相关分析。结果①CTD-ILD组血清KL-6、SP-A、SP-D、IL-6水平[551.4(428.2,883.5)U/ml、938.4(435.2,2324.7)pg/ml、90.7(80.7,100.3)ng/ml和30.4(22.9,41.7)p咖1]显著高于无ILD的CTD组[192.9(139.2,266.2)U/ml;458.0(372.6,529.0)pg/ml;80.0(71.2,98.3)ng/ml;18.6(4.9,31.0)pg/ml,Z=-5.383,-3.76,-2.123,-3.903,P均〈0.05);l司时也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30名)[183.2(141.9,216.6)U/ml;229.0(162.0,248.0)pg/ml;50.8(26.1,96.4)ng/ml;7.1(3.7,8.7)Dg/ml,Z=-5.801,-8.13,2.272,3.266;P均〈O.05]。②肺部高分辨率CT(HRCT)为活动性ILD组KL.6显著高于非活动性ILD组[998.5(640.3,1293.3)U/ml与565.O(434.0,799.5)U/ml,Z=2.182,P=0.023],2组间SP-A、SP—D、IL-6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③Spearman相关分析:KL-6与用力肺活量(FVC%)呈负相关;SP-D、IL-6与一氧化碳弥散量(DLCO)呈负相关。④Logistie回归分析:KL-6[OR=1.017,P:0.002,95%C/(1.006,1.028)]、SP—A[DR=1.023,P=0.009,95%CI(1.006,1.041)j、SP—D[OR=1.175,P=-O.009,95%C/(1.075,1.264)]、IL-6[OR=1.213,P=O.001,95%CI(1.088,1.354)]是ILD的危险因素。结论CTD—ILD血清KL-6、SP—A、SP—D和IL-6明显升高并显著相关,KL-6与肺部渗出性病变及肺活量有关,SP-D、IL-6与弥散功能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缔组织疾病 肺疾病 间质性 肺表面活性物质相关蛋白质类 涎液化糖链抗原-6
原文传递
不同肺表面活性物质对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影响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19
4
作者 刘春枝 梅花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16年第7期61-63,69,共4页
目的比较猪肺表面活性物质和牛肺表面活性物质对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的影响。方法前瞻性收集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儿科2012—2015年收治的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80例,根据随机对照原则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0例。两组患儿... 目的比较猪肺表面活性物质和牛肺表面活性物质对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的影响。方法前瞻性收集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儿科2012—2015年收治的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80例,根据随机对照原则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0例。两组患儿均给予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PAP),对照组患儿给予牛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研究组患儿给予猪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治疗24 h后血气分析〔动脉血氧分压(PaO_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_2)、pH值〕,CPAP持续时间、给氧时间及住院时间,观察两组患儿并发症发生情况和院内死亡情况。结果治疗前及治疗24 h后两组患儿PaO_2、PaCO_2和pH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4 h后,两组患儿PaO_2和pH值高于治疗前,PaCO_2低于治疗前(P<0.05)。研究组CPAP持续时间、给氧时间及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1)。两组患儿颅内出血、肺气漏、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支气管肺发育不良发生率及和院内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牛肺表面活性物质相比,猪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可更有效地缩短CPAP持续时间、给氧时间和住院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窘迫综合征 新生儿 肺表面活性物质相关蛋白质类 猪肺表面活性物质 牛肺表面活性物质
下载PDF
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婴幼儿心脏术后急性肺损伤研究 被引量:19
5
作者 洪小杨 孔祥永 +3 位作者 周更须 刘宇航 杨学勇 封志纯 《中华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93-196,共4页
目的 探讨气管滴入外源性肺表面活性物质(PS)治疗婴幼儿心肺转流下心脏术后急性肺损伤( ALI)效果.方法 选同一时期于本院行室缺修补术且术后出现急性肺损伤23例患儿为研究对象,术前均无需吸氧和机械通气.10例在术后机械通气同时予... 目的 探讨气管滴入外源性肺表面活性物质(PS)治疗婴幼儿心肺转流下心脏术后急性肺损伤( ALI)效果.方法 选同一时期于本院行室缺修补术且术后出现急性肺损伤23例患儿为研究对象,术前均无需吸氧和机械通气.10例在术后机械通气同时予气管滴入PS10治疗为治疗组,以随机选取同时期心肺转流术后急性肺损伤未予PS气管内滴入治疗婴幼儿13例为对照组,所有患儿每6小时监测血气1次并记录呼吸机参数,然后对两组患儿术前一般资料(体重、年龄、性别构成、室缺直径及CPB时间)、术后相关临床监测指标(氧合指数、平均气道压、pH值及二氧化碳分压)和临床预后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治疗组患婴气管滴入PS后24 h,氧合指数上升至285±16.51,平均气道压降至(10.4±3.37)cm H2O(1 cm H2O =0.098 kPa),而在术后24 h对照组相氧合指数及平均气道压分别为133±19.62,(13.8±2.55) cm H2O,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而pH值和二氧化碳分压无显著差异.治疗组机械通气时间(17.43±9.12)h明显短于对照组(30.97±14.85) h(P<0.05),监护室停留时间(3.90±1.34)d也明显短于对照组(6.18±1.90) d(P <0.05),对照组病死两例,治疗组无死亡.结论 PS气管内滴入对婴幼儿心肺转流术后急性肺损伤的氧合改善有令人满意疗效,减少机械通气时间及监护室停留时间,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障碍 肺损伤 肺表面活性物质 心肺转流术
原文传递
补肺益肾方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模型大鼠肺泡表面活性蛋白A、D及肺泡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16
6
作者 田燕歌 董浩然 +8 位作者 刘学芳 李建生 冯素香 毛静 董玉琼 李君子 卞晴晴 张蓝熙 冀会鸽 《中医学报》 CAS 2018年第1期99-105,共7页
目的:观察补肺益肾方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模型大鼠肺泡表面活性蛋白(Surfactant-associated Proteins,SP)-A、SP-D及肺泡结构的影响。方法:将36只COP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补肺益肾... 目的:观察补肺益肾方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模型大鼠肺泡表面活性蛋白(Surfactant-associated Proteins,SP)-A、SP-D及肺泡结构的影响。方法:将36只COP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补肺益肾高剂量组、中剂量组、低剂量组,氨茶碱组,采用香烟暴露联合反复细菌感染制备COPD稳定期大鼠模型,空白组、模型组给予生理盐水灌胃,补肺益肾高剂量组、中剂量组、低剂量组分别给予补肺益肾方7.4 g·(kg·d)^(-1)、3.7g·(kg·d)^(-1)、1.85 g·(kg·d)^(-1)灌胃,氨茶碱组给予氨茶碱54 mg·(kg·d)^(-1)灌胃。治疗12周后取材,检测肺组织病理、肺泡Ⅱ型上皮细胞超微结构,荧光定量PCR检测肺组织SP-A、SP-D基因表达,激光共聚焦检测肺组织SP-A、SP-D阳性表达。结果:肺组织病理示,空白组大鼠肺组织结构基本正常;模型组大鼠肺泡壁部分断裂融合,细支气管壁增厚,管壁周围结缔组织增生、炎症细胞浸润,气道内黏液分泌;补肺益肾高剂量组、中剂量组、低剂量组和氨茶碱组均有不同程度减轻,补肺益肾中剂量组减轻尤为明显。肺组织超微结构示,空白组大鼠肺组织肺泡Ⅱ型细胞中可见线粒体丰富,线粒体嵴排列整齐,板层小体完整;模型组Ⅱ型细胞线粒体较小,线粒体嵴较为清晰,但板层小体脱颗粒、空泡化;补肺益肾高剂量组Ⅱ型细胞中线粒体丰富,线粒体嵴清晰,板层小体较少但结构完整;补肺益肾中剂量组Ⅱ型细胞中线粒体丰富且排列整齐,线粒体嵴较为清晰,板层小体丰富且结构完整,细胞边缘绒毛完整;补肺益肾低剂量组和氨茶碱组Ⅱ型细胞中线粒体较少,结构不清晰,板层小体少且部分空泡化。荧光定量PCR示,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肺组织SP-A、SP-D mRNA显著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补肺益肾高剂量组、中剂量组,氨茶碱组SP-A、SP-D mRNA均显著升高(P≤0.01),补肺益肾低剂量组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补肺益肾方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肺泡表面活性蛋白 肺泡结构 大鼠
下载PDF
肺炎患儿血清s TREM-1、s CD163、SP-A、LP(a)的变化及其意义 被引量:14
7
作者 赵鲁新 仝冰云 姜宁 《四川医学》 CAS 2019年第1期75-78,共4页
目的探讨肺炎患儿血清可溶性髓系细胞触发受体-1(s TREM-1)、可溶性CD163(sCD163)、肺表面活性蛋白A(SP-A)、脂蛋白a(LP(a))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肺炎患儿120例(病例组)、选取同期健康小儿60例作为... 目的探讨肺炎患儿血清可溶性髓系细胞触发受体-1(s TREM-1)、可溶性CD163(sCD163)、肺表面活性蛋白A(SP-A)、脂蛋白a(LP(a))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肺炎患儿120例(病例组)、选取同期健康小儿6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并比较两组的血清s TREM-1、sCD163、SP-A、LP(a)水平,并根据患儿病情、感染病原体情况进行分层分析。结果病例组患儿的血清s TREM-1、sCD163、SP-A、LP(a)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重症组肺炎患儿的血清s TREM-1、sCD163、SP-A、LP(a)水平均显著普通组肺炎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细菌感染组肺炎患儿的血清s TREM-1、sCD163、LP(a)水平均显著非细菌感染组肺炎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细菌感染组肺炎患儿血清SP-A水平与非细菌感染组患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肺炎患儿的血清s TREM-1、sCD163、SP-A、LP(a)水平与CPIS评分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0. 05)。结论在不同病情的肺炎患儿中血清s TREM-1、sCD163、SP-A、LP(a)水平具有差异性,血清s TREM-1、sCD163、LP(a)在不同病原体感染的患儿中水平具有差异,联合检测上述指标对于临床诊断及指导治疗具有一定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炎 可溶性髓系细胞触发受体-1 可溶性CD163 肺表面活性蛋白A 脂蛋白A
下载PDF
外源性肺泡表面活性物质对重度烧冲复合伤大鼠急性肺损伤的治疗作用 被引量:14
8
作者 李百玲 柴家科 +5 位作者 胡泉 张旭龙 张东海 马丽 郁永辉 刘玲英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33-137,共5页
目的 观察外源性肺泡表面活性物质对重度烧冲复合伤大鼠急性肺损伤的治疗作用.方法 健康雄性SD大鼠180只,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假伤组、治疗组、对照组各60只,每组致伤前0h及伤后6、24、48、72 h共5个观察时相点各12只.进行如下处理:(1)... 目的 观察外源性肺泡表面活性物质对重度烧冲复合伤大鼠急性肺损伤的治疗作用.方法 健康雄性SD大鼠180只,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假伤组、治疗组、对照组各60只,每组致伤前0h及伤后6、24、48、72 h共5个观察时相点各12只.进行如下处理:(1)假伤组:脱毛12 h后,以3%戊巴比妥钠30 mg/kg腹腔内注射麻醉,将背部脱毛区域置入37℃水中持续12s;(2)治疗组:参照既往大鼠重度烧冲复合伤模型,致伤后立即经气管插管滴注外源性肺泡表面活性物质即猪肺磷脂注射液2 ml/kg;(3)对照组:参照既往大鼠重度烧冲复合伤模型,致伤后立即经气管插管滴注等量的生理盐水2 ml/kg.分别于致伤前0h及伤后6、24、48、72 h监测大鼠动脉血氧分压(PaO2)及二氧化碳分压(PaCO2),测定各组大鼠肺功能,留取肺组织,行病理观察.结果 除去实验过程中的死亡损耗后,最终3组5个时相点分别均衡纳入8只大鼠进行统计学分析.PaO2:对照组6、24、48、72 h各时相点均显著低于假伤组[(69.55±5.11)、(62.05±6.54)、(53.24±7.65)、(50.00±7.45)比(93.75±3.41)、(94.25±2.19)、(93.63±2.33)、(93.25±1.83) mmHg(1 mmHg =0.133 kPa),均P<0.05];治疗组6h接近假伤组[(92.63±3.74)比(93.75±3.41)mmHg,P=0.594];对照组6h时即降至70 mmHg左右,随后逐渐下降,而治疗组各时相点均显著高于对照组[(92.63±3.74)、(87.50±3.34)、(78.75±3.11)、(71.38±3.74)比(69.55±5.11)、(62.05±6.54)、(53.24±7.65)、(50.00±7.45) mmHg,均P<0.05].PaCO2:治疗组在6、24、48 h显著低于对照组[(45.50±6.79)、(49.38±7.52)、(54.13±4.82)比(53.25±2.76)、(59.50±6.61)、(63.60±7.33) mmHg,均P<0.05],72 h时而治疗组与对照组均显著高于假伤组[(59.63±6.87)、(68.88±6.85)比(36.38±1.85) mmHg,均P<0.05],而治疗组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表面活性物质相关蛋白质类 烧冲复合伤 急性肺损伤
原文传递
微创肺表面活性物质给药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4
9
作者 赵媛 刘克战 张新华 《中国基层医药》 CAS 2020年第8期940-944,共5页
目的探讨微创肺表面活性物质给药(MIST)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选取山西省儿童医院新生儿科2017年4月至2019年4月收治的胎龄32~36周、诊断为RDS需使用外源性肺表面活性物质(PS)治疗的早产儿93例,采用随机... 目的探讨微创肺表面活性物质给药(MIST)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选取山西省儿童医院新生儿科2017年4月至2019年4月收治的胎龄32~36周、诊断为RDS需使用外源性肺表面活性物质(PS)治疗的早产儿93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MIST治疗组(n=48)和经气管插管给入肺表面活性物质(INSURE)治疗组(n=45),于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基础上分别使用细导管和气管插管给入PS,比较两组疗效及安全性。结果患儿均成功给药,两组给药后心率、呼吸、吸入氧浓度(FiO2)均明显低于给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7.739、6.497、7.450,3.992、3.787、4.343,均P<0.05);但两组患儿给药前后心率、呼吸、FiO2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72 h内机械通气使用率、机械通气时间、NCPAP时间、用氧时间、住院时间及气胸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MIST治疗组给药过程中药物反流发生率为20.8%(10/48),明显高于INSURE治疗组的8.3%(4/45)(χ2=3.876,P<0.05);两组心动过缓及经皮血氧饱和度下降发生率、二次给药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MIST治疗新生儿RDS有效,但未能提高治疗效果,并有药物反流的不利因素,是否最佳选择需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窘迫综合征 新生儿 婴儿 早产 肺表面活性物质相关蛋白质类 投药 吸入 心率 呼吸 呼吸 人工 疗效比较研究
原文传递
肺表面活性物质蛋白C基因I73T突变相关性婴幼儿肺间质疾病一例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13
10
作者 黄莉 王美娟 +5 位作者 陈正荣 严永东 张新星 郑跃杰 陈慧中 季伟 《中华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846-850,共5页
目的 报告1例肺表面活性物质蛋白C(SP-C)基因I73T突变相关性婴幼儿肺间质疾病的诊断过程,复习文献,探讨基因检测在诊断婴幼儿肺间质疾病中的作用.方法 总结、分析本病例的临床、胸部影像学及基因检测资料并进行相关文献复习.结果 (1... 目的 报告1例肺表面活性物质蛋白C(SP-C)基因I73T突变相关性婴幼儿肺间质疾病的诊断过程,复习文献,探讨基因检测在诊断婴幼儿肺间质疾病中的作用.方法 总结、分析本病例的临床、胸部影像学及基因检测资料并进行相关文献复习.结果 (1)病例资料:患儿女,8月龄,因咳嗽,呼吸急促5个月余入院.3月龄时因重症肺炎行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治疗,拔管后需持续氧气治疗,生长受限.入院体检:身高58 cm,体重6.4 kg,呼吸50次/min,三凹征(+),唇周稍紫绀,双肺散在细湿哕音,杵状指.病原学检查均阴性,多次血气检测提示低氧血症,胸部CT:两肺纹理增多,两肺磨玻璃样改变伴弥漫细小结节影.SP相关基因检测提示:SP-C基因I73T突变.(2)复习文献:3例SP-C基因I73T突变婴幼儿肺间质疾病患儿资料显示:临床表现主要为呼吸急促、呼吸困难,影像学多表现为弥漫性肺部浸润或弥漫性磨玻璃影,肺组织病理改变主要为非特异性间质性肺炎.结论 (1)初步诊断1例SP-C基因I73T突变相关性婴幼儿肺间质疾病.(2)基因检测在诊断婴幼儿肺间质疾病中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疾病 间质性 肺表面活性物质相关蛋白质类 基因 突变 婴幼儿
原文传递
外源性肺表面活性物质对胎粪吸入综合征肺表面活性物质相关蛋白的影响 被引量:12
11
作者 常志霞 刘翠青 +3 位作者 马海燕 刘素哲 李莉 邱向利 《中国新生儿科杂志》 CAS 2009年第5期273-276,共4页
目的探讨肺表面活性物质(PS)对胎粪吸入综合征(MAS)患儿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肺表面活性蛋白A(SP-A)、肺表面活性蛋白D(SP-D)及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水平的影响,以及PS对氧合、气体交换的影响。方法需要机械通气辅助呼吸的MAS患... 目的探讨肺表面活性物质(PS)对胎粪吸入综合征(MAS)患儿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肺表面活性蛋白A(SP-A)、肺表面活性蛋白D(SP-D)及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水平的影响,以及PS对氧合、气体交换的影响。方法需要机械通气辅助呼吸的MAS患儿,按照随机数字法随机分为PS组和对照组,分别在治疗0、24h和48h检测两组患儿BALF中SP-A、SP-D和TGF-β1的含量,并同时记录动脉血气、呼吸机参数,计算氧合指数(oxygenindex,OI)和动脉/肺泡氧分压比值(a/APO2)。结果共入选45例,PS治疗组22例,对照组23例。两组胎龄、出生体质量和入院日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1)治疗开始时两组患儿BALF中SP-A、SP-D、TGF-β1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4、48h后,PS组患儿BALF中SP-A、SP-D含量逐渐升高,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TGF-β含量PS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2)PS治疗组机械通气时间和氧暴露时间分别为(71.1±6.1)h、(130.6±20.3)h,明显低于对照组(113.6±21.4)h、(148.6±21.5)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PS组气漏发生例数低于对照组,但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581,P=0.209);病死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57,P=0.033)。结论外源性PS治疗MAS通过抑制TGF-β1释放,从而抑制肺部炎症反应减轻了肺损伤。同时应用外源性PS治疗MAS,改善了氧合,并缩短了氧暴露和机械通气的时间,降低了病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表面活性物质相关蛋白质类 胎粪吸入综合征 转化生长因子Β1
原文传递
猪肺磷脂注射液治疗晚期早产儿和足月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多中心临床研究 被引量:12
12
《中华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724-728,共5页
目的 多中心前瞻性观察表面活性物质对晚期早产儿(LPI)和足月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的临床疗效,并对其有效剂量和安全性进行评价.方法 共8家三级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参加研究,以2011年3月至2012年4月生后72 h内入住NICU的... 目的 多中心前瞻性观察表面活性物质对晚期早产儿(LPI)和足月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的临床疗效,并对其有效剂量和安全性进行评价.方法 共8家三级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参加研究,以2011年3月至2012年4月生后72 h内入住NICU的需要机械通气且吸入氧浓度(FiO2)≥0.4才能维持动脉氧分压(PaO2) ≥50 mmHg(1 mmHg =0.133 kPa)或氧饱和度(SpO2)>90%的出生胎龄≥34周的LPI或足月RDS患儿为研究对象,给予猪肺磷脂注射液首剂量80~150 mg/kg,记录患儿的人口学信息、给药信息,给药前及给药后不同时间点的血气分析结果、呼吸机参数,观察气胸、肺出血、感染等临床并发症,记录临床转归、治疗费用、药物不良事件等,并根据呼吸机参数、血气指标的动态变化对疗效进行评价.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或单因素方差分析或x2检验.结果 共96例患儿纳入研究,男69例(71.9%),女27例(28.1%),平均出生胎龄(36.5±2.1)周;57例(59.4%)为LPI.经阴道分娩12例(12.5%),宫缩发动后剖宫产24例(25.0%),无宫缩的选择性剖宫产60例(62.5%).首剂猪肺磷脂注射液给药时间为出生后13.3(5.1~26.5)h,首剂给药剂量为(109±20) mg/kg,10例(10.4%)患儿接受第2剂.给药后0.5h,PaO2、SpO2明显上升,PaCO2、FiO2明显下降,随着时间延长至6.0h,FiO2进一步下降,平均气道压也较前下降.给药后0.5h,PaO2/FiO2、氧合指数、肺泡-动脉氧分压差(A-aDO2)、PaO2/PAO2等指标均较给药前明显改善,且给药后6.Oh持续改善.共27例(28.1%)患儿出现各种并发症,平均住院时间为(19 ±9)d,平均住院费用为(39 000 ±36 000)元人民币,73例(76.0%)患儿治愈出院.大剂量组(≥100 mg/kg)给药后6.0h时PaO2/FiO2、氧合指数、A-aDO2、PaO2/PAO2的改善显著优于小剂量组,机械通气时间缩短,但不能缩短住院时间,不增加住院费用和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窘迫综合征 新生儿 肺表面活性物质相关蛋白质类 多中心研究
原文传递
猪肺表面活性物质联合氨溴索治疗新生儿肺透明膜病84例疗效观察 被引量:11
13
作者 龚志敏 《安徽医药》 CAS 2019年第8期1681-1684,共4页
目的观察猪肺表面活性物质联合氨溴索治疗新生儿肺透明膜病(neonatal hyaline membrane disease,NHMD)的临床效果与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6月至2018年4月马鞍山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84例NHMD病儿临床资料,以开始治疗时的出生时间... 目的观察猪肺表面活性物质联合氨溴索治疗新生儿肺透明膜病(neonatal hyaline membrane disease,NHMD)的临床效果与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6月至2018年4月马鞍山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84例NHMD病儿临床资料,以开始治疗时的出生时间为分组依据,分为生后<4 h组(43例)和生后≥4 h组(41例)。比较两组病儿治疗前后血气分析指标、临床疗效、症状缓解时间、氧疗时间、持续正压通气(continuous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CPAP)时间、住院时间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生后<4 h组病儿治疗后的动脉血氧分压(PaO2)水平(69.26±7.14) mmHg较治疗前(40.41±5.27) mmHg明显升高,治疗后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35.46±4.23) mmHg及吸入氧浓度(FiO2)(50.45±5.33)%较治疗前(51.32±5.17) mmHg及(81.06±6.67)%均显著降低,生后≥4 h组病儿治疗后的PaO2水平(60.47±6.39) mmHg较治疗前(41.77±5.18) mmHg也明显升高,治疗后PaCO2(41.77±4.68) mmHg及FiO2(54.13±4.79)%较治疗前(52.04±6.25) mmHg及(82.11±5.76)%也显著降低,且生后<4 h组病儿显著优于生后≥4 h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生后<4 h组病儿症状缓解时间(11.36±2.47) h、氧疗时间(7.16±2.32) d、CPAP时间(3.15±1.43) d及住院时间(13.46±3.21) d均显著短于生后≥4 h组病儿(19.86±4.35) h、(8.93±3.11) d、(4.76±1.52) d及(16.39±3.62) d,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生后<4 h组总有效率为95.35%,显著高于生后≥4 h组(80.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两组病儿均未发生明显的不良反应或者并发症,治疗方案安全性均较好。结论猪肺表面活性物质联合氨溴索治疗NHMD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能够明显改善病儿相关症状,并发症较少、安全性较高,且越早使用改善效果越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透明膜病 肺表面活性物质相关蛋白质类 氨溴索 新生儿 治疗结果
下载PDF
三种剂量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10
14
作者 廖燕 黄国盛 +2 位作者 黄海燕 毕雷 黄培禄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2015年第11期783-787,共5页
目的比较三种剂量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临床效果,探讨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NRDS的最佳剂量。方法将174例NRDS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59例、B组57例及C组58例,3组患儿均给予常规治疗,并在此治疗基础上,... 目的比较三种剂量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临床效果,探讨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NRDS的最佳剂量。方法将174例NRDS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59例、B组57例及C组58例,3组患儿均给予常规治疗,并在此治疗基础上,A组患儿给予肺表面活性物质(猪肺磷脂注射液)250mg/kg气管内滴入,B组患儿给予200mg/kg,C组患儿给予100mg/kg,观察各组治疗后1,6,12,24h血氧饱和度(SaO2)、吸入氧浓度(FiO2)、动脉血氧分压(PaO2)、氧合指数(OI)、动脉/肺泡氧分压比值(a/APO2)的变化;比较各组患儿使用呼吸机时间、吸入氧气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A、B组治疗后12h和24hSaO:高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936±0.018、0.935±0.019比0.857±0.027;0.941±0.017、0.946±0.015比0.8474-0.053)(P〈0.01),而A、B组治疗后12h和24h SaO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B组治疗后1,6,12,24h FiO2、OI低于C组,PaO2、a/APO2高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A、B组治疗后1,6,12,24hFiO2、OI、PaO2、a/APO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使用呼吸机时间最短[(108.64±23.5)h],B组次之[(119.6±32.8)h],C组最长[(156.34±27.3)h],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A、B组吸入氧气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吸人氧气时间长于A、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86.54±52.8)h比(148.74±24.4)、(154.64±28.2)h](P〈0.01)。A、B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3.56%(8/59)比12.28%(7/57)](P〉0.05)。C组并发症发生率[29.31%(17/58)]高于A、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猪肺磷脂注射液200mg/kg是治疗NRDS的最佳剂量,能及时有效地提高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窘迫综合征 新生儿 肺表面活性物质相关蛋白质类 剂量效应关系 药物
原文传递
类风湿关节炎合并间质性肺病患者血清表面活性蛋白A和D水平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9
15
作者 宋庆珍 高惠英 +5 位作者 罗静 李小峰 茹晋丽 张莉芸 温鸿雁 甄俊平 《中华风湿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463-467,共5页
目的探讨类风湿关节炎(RA)合并间质性肺病(ILD)患者的血清表面活性蛋白A(SP-A)和D(SP-D)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SP-A和SP-D,并比较单纯RA组、RA-ILD组、对照组血清样本SP-A和SP-D... 目的探讨类风湿关节炎(RA)合并间质性肺病(ILD)患者的血清表面活性蛋白A(SP-A)和D(SP-D)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SP-A和SP-D,并比较单纯RA组、RA-ILD组、对照组血清样本SP-A和SP-D水平的差异,分析其与RA合并ILD的相关性。计算3组血清SP-A和SP-D阳性检出率。分析SP—A和SP-D与年龄、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类风湿因子(RF)、抗环瓜氨酸肽(CCP)抗体、抗核抗体、抗核周因子(APF)和抗角蛋白抗体(AKA)之间的相关性。多组间均数的比较采用方差分析,数据间的相关性分析采用Spearman等级相关。结果①RA—ILD组、单纯RA组、对照组的血清SP-A水平分别为(51.2±9.2)、(25.9±2.6)、(15.4±0.3)μg/L,SP—D水平分别为(42.5±8.1)、(20.8±1.5)、(16.6±0.8)μg/L。RA-ILD组患者血清SP-A和SP-D水平高于单纯RA组以及对照组(P〈0.05)。单纯RA组患者血清SP-A和SP-D水平和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RA-ILD组血清SP—A和SP-D的阳性率明显高于单纯RA组(χ^2=5.21,P=0.02;χ^2=4.79,P=0.01)和健康对照组(χ^2=4.96,P=0.03;χ^2=4.75,P=0.02),RA—ILD组血清SP-D的阳性检出率大于血清SP—A(χ^2=4.95,P=0.04)。③RA—ILD患者血清SP-A、SP—D水平与年龄、CRP呈正相关(r=0.687,P=-0.001;r=-0.571,P=-0.009)。④RA—ILD患者血清SP—D水平与RF、抗CCP抗体和AKA呈正相关,而血清SP—A、SP-D水平与抗核抗体、APF、ESR无相关性。结论①SP—A和SP—D可作为RA合并ILD的血清学标志;②SP-A和SP-D在早期诊断RA合并ILD方面有一定价值,SP-D更有效地提示RA合并ILD存在,判断肺损伤程度,预测疾病转归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炎 类风湿 肺疾病 间质性 肺表面活性物质相关蛋白质类 诊断
原文传递
盐酸氨溴索注射液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对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动脉血气指标改善及机械通气时间的影响 被引量:7
16
作者 毛丽赟 吴延雷 伍建刚 《中国基层医药》 CAS 2018年第5期620-623,共4页
目的探讨盐酸氨溴索注射液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Ps)对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患儿动脉血气指标改善及机械通气时间的影响。方法选取82例NRDS患儿,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1例。对照组雾化吸入100mg/kgPS,研究组静脉注射7... 目的探讨盐酸氨溴索注射液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Ps)对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患儿动脉血气指标改善及机械通气时间的影响。方法选取82例NRDS患儿,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1例。对照组雾化吸入100mg/kgPS,研究组静脉注射7.5mg/kg盐酸氨溴索注射液+雾化吸入100mg/kgPs。比较两组动脉血气指标[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pH值]变化情况、机械通气时间、给氧时间、住院时间。结果治疗后12h研究组PaO2[(89.38±4.72)mmHg]、pH值(7.40±0.02)高于对照组[(66.42±5.58)mmHg、(7.32±0.04)],PaCO2[(29.04±4.63)mmHg]低于对照组[(35.38±5.67)mmH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0.115、11.454、5.545,均P=0.000);研究组住院时间、给氧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均低于对照组[(11.10±3.47)d比(18.61±8.72)d,(7.49±5.31)d比(14.32±11.61)d,(56.21±11.78)h比(78.22±18.31)h],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123、3.425、6。473,均P=0.000)。结论盐酸氨溴索注射液联合PS可改善NRDS患儿动脉血气指标,缩短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给氧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窘迫综合征 新生儿 肺表面活性物质相关蛋白质类 盐酸氨溴索注射液
原文传递
LISA技术治疗超低出生体质量儿呼吸窘迫综合征28例
17
作者 赵明明 刘玉娟 +1 位作者 李忠良 刘小娜 《安徽医药》 CAS 2024年第1期143-147,共5页
目的探讨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asal continuous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nCPAP)下经微管气管内注入肺表面活性物质(less invasive surfactant administration,LISA)技术在超低出生体质量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 目的探讨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asal continuous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nCPAP)下经微管气管内注入肺表面活性物质(less invasive surfactant administration,LISA)技术在超低出生体质量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RDS)治疗中的应用与疗效。方法采取前瞻性研究方法,选取潍坊市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重症监护病房(neonatalintensive careunit,NICU)2019年7月至2021年4月收治的超低出生体质量儿(58例)为研究对象。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LISA组(28例)和气管插管-注入PS-拔管给予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intubation-surfactant-extubation,INSURE)组(30例)。LISA组采用LISA技术,在nCPAP下,气管内置入微管并注入肺表面活性物质(pulmonarysurfactant,PS);INSURE组采用INSURE技术,拔管后给予nCPAP辅助通气。观察并比较两组病儿给药过程、给药前后呼吸机参数、动脉血气、用氧时间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LISA组病儿72 h内机械通气率低于INSURE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1.4%比46.7%,P=0.043);LISA组病儿住院期间无创正压通气时间(404.50 h比483.50 h,P=0.033)及总用氧时间(520.00 h比612.50 h,P=0.040)低于INSURE组;LISA组给药1 h后动脉血氧分压(arterial partialpressureof O_(2),PaO_(2))变化高于INSURE组[(54.29±5.69)mmHg比(52.87±3.27)mmHg,P=0.0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ISA组支气管肺发育不良(25.0%比53.3%,P=0.028)及有血流动力学意义的动脉导管未闭发生率(28.6%比56.7%,P=0.031)低于INSURE组,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超低出生体质量儿RDS治疗中,LISA技术在减少72 h内机械通气率、住院期间用氧时间、近期并发症等方面具有优势,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超低出生体质量儿RDS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窘迫综合征 新生儿 肺表面活性物质相关蛋白质类 连续气道正压通气 经微管气管内注入肺表面活性物质(LISA) 婴儿 超低出生体质量
下载PDF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对肺表面活性物质磷脂合成的影响 被引量:4
18
作者 李涛 肖玉 +4 位作者 王宏伟 麦根荣 徐少勇 谢集建 李东升 《中国新生儿科杂志》 CAS 2007年第5期285-288,共4页
目的研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对肺表面活性物质合成、分泌的影响,探讨防治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的新途径。方法孕19dWistar大鼠剖腹取胎鼠,原代培养肺泡Ⅱ型细胞,分成VEGF-165组、地塞米松组、VEGF加地塞米松组和对照组进行试验... 目的研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对肺表面活性物质合成、分泌的影响,探讨防治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的新途径。方法孕19dWistar大鼠剖腹取胎鼠,原代培养肺泡Ⅱ型细胞,分成VEGF-165组、地塞米松组、VEGF加地塞米松组和对照组进行试验,测定肺表面活性物质总磷脂、磷脂酰胆碱(PC)、磷脂酰甘油(PG)、鞘磷脂(SM)含量。结果VEGF-165组、地塞米松组与VEGF加地塞米松组总磷脂及各成分含量增加,VEGF组和地塞米松组PC、SM、PG含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VEGF-165能促进肺表面活性物质的合成和分泌,VEGF、地塞米松对肺泡磷脂各成分的影响各不相同,两者可能通过不同的机制,增加了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的合成和分泌,改善了肺泡上皮细胞的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类 肺表面活性物质相关蛋白质类 磷脂类
原文传递
肺泡表面活性物质蛋白C基因p.I73T突变2例家系调查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6
19
作者 陈杰华 郑跃杰 +1 位作者 马红玲 王和平 《中国实用儿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37-140,共4页
目的探讨肺表面活性物质蛋白(SP)C基因p.I73T突变的临床特点和转归。方法分析2015—2016年深圳市儿童医院收治的2例有SPC基因p.I73T突变患儿的临床特点、治疗转归和家系调查资料。并就相关文献进行复习。结果例1为1岁11个月男性患儿;例2... 目的探讨肺表面活性物质蛋白(SP)C基因p.I73T突变的临床特点和转归。方法分析2015—2016年深圳市儿童医院收治的2例有SPC基因p.I73T突变患儿的临床特点、治疗转归和家系调查资料。并就相关文献进行复习。结果例1为1岁11个月男性患儿;例2为11个月女性患儿。均表现为慢性咳嗽,伴气促、发绀、生长发育落后,急性期肺部CT均有弥漫性磨玻璃密度影,例2可见多发小囊状影和区域性通气过度。例1经泼尼松治疗半年后,呼吸道症状消失,1年半后复查肺部CT仍可见少量磨玻璃密度影,并出现散在囊状影。例2经泼尼松治疗后仍有气促和氧依赖,加羟氯喹治疗2个月后症状有所好转。2例均为SPC基因c.218T>C(p.I73T)。家系调查:例1父亲为相同位点突变,无呼吸道症状,肺部CT可见间质病变。例2为散发,家系正常。结论 SPC基因p.I73T突变引起的间质性肺病可遗传或散发,多数婴幼儿期发病,临床表现为慢性咳嗽、气促、缺氧,伴生长发育落后;肺部CT表现磨玻璃影,伴区域性过度通气或囊状影;部分患儿泼尼松疗效好,预后好,但个体差异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质性肺疾病 肺表面活性物质相关蛋白 基因 突变 婴幼儿
原文传递
矽肺大鼠血清和支气管灌洗液CC16及SP-D的变化 被引量:5
20
作者 哈坤 张艳淑 +2 位作者 韩刚 翟瑞雪 姚林 《中国工业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72-176,共5页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的矽尘和不同染尘时间对大鼠血清和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克拉拉细胞蛋白(Clara cell protein,CC16)和肺泡表面活性蛋白D(surfactant protein D,SP-D)表达水平的影响,探讨矽肺的早期诊断新指标。方法制作矽尘致大鼠...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的矽尘和不同染尘时间对大鼠血清和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克拉拉细胞蛋白(Clara cell protein,CC16)和肺泡表面活性蛋白D(surfactant protein D,SP-D)表达水平的影响,探讨矽肺的早期诊断新指标。方法制作矽尘致大鼠肺纤维化模型,矽尘剂量和染尘时间各组不同,测定大鼠BALF中羟脯氨酸(HYP)含量、BALF和血清中CC16及SP-D含量以及肺组织中CC16表达的免疫组化染色分析。结果 BALF中CC16的含量在染尘后第3天(49.65 ng/mg)、第7天(47.10 ng/mg)、第14天(46.15 ng/mg)、第21天(41.63 ng/mg)、第28天(38.02 ng/mg),均较对照组(分别为61.27 ng/mg,60.67 ng/mg,61.20 ng/mg,60.61 ng/mg,56.76 ng/mg)显著降低(P<0.05),并出现下降趋势;血清中CC16的含量在第7天(9.8 ng/ml)、第14天(9.36 ng/ml)、第21天(9.0 ng/ml)、第28天(8.78 ng/ml)也较对照组(11.04 ng/ml,10.84 ng/ml,10.88 ng/ml,10.96 ng/ml)显著降低(P<0.05)。大鼠血清中SP-D的含量较对照组显著下降(P<0.05),BALF中SP-D含量随染尘时间变化出现抛物线趋势。肺组织CC16免疫组化显示Clara细胞损伤严重,CC16表达降低。只有50 mg/ml染尘组BALF的HYP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矽尘引起肺组织病变过程中CC16和SP-D具有肺组织特异性,可能作为矽肺的一个早期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矽肺 肺纤维化 克拉拉细胞蛋白(CC16) 肺泡表面活性蛋白D(SP-D) 早期生物标志物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