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头低位-30°对肺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0
1
作者 鲁力立 仲崇发 +2 位作者 杨静生 陶英 赵国璇 《航天医学与医学工程》 CAS CSCD 2000年第3期187-190,共4页
目的研究短时间模拟失重对健康人肺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头低位 - 30°模拟短期 ( 4 5min)失重 ,用体描箱对 1 2名健康男性分别于坐位、平卧位、头低位 1 0~ 1 5min ,头低位 45min测量了肺功能的各项指标 ,同时用彩超测量了肺动脉... 目的研究短时间模拟失重对健康人肺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头低位 - 30°模拟短期 ( 4 5min)失重 ,用体描箱对 1 2名健康男性分别于坐位、平卧位、头低位 1 0~ 1 5min ,头低位 45min测量了肺功能的各项指标 ,同时用彩超测量了肺动脉血流和右心功能。并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随着体位由坐位、平卧位到头低位 ,肺通气量 (FVC ,FEV1 ,FEV1 % ,MVV)、肺容量 (VA ,IVC)逐渐减少 ,其中以MVV变化显著 (P <0 .0 0 0 )。而同时随体位变化肺弥散显著增加 ,DLCO(P <0 .0 0 1 ) ,KCO(P <0 .0 0 0 )。结论 -30°、45min头低位时 ,肺通气量、肺容量显著减少。肺弥散量明显增加 ,其中以肺血容量增加 ,肺血流的均匀分布为主要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低位 肺功能 肺弥散量 失重模拟 卧床实验
下载PDF
混合性通气障碍稳定期COPD患者肺弥散功能和肺毛细血管床容量的变化 被引量:9
2
作者 黄毓东 谭卫平 +3 位作者 李志平 黄建强 罗益锋 郭禹标 《中国呼吸与危重监护杂志》 CAS 2012年第4期326-329,共4页
目的探讨表现为混合性通气障碍的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肺弥散功能和肺毛细血管床容量的变化情况及可能的病理生理影响因素。方法选择呈混合性通气障碍的稳定期COPD患者为COPD组,用体描箱测定其肺通气功能、肺容量和肺弥散功... 目的探讨表现为混合性通气障碍的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肺弥散功能和肺毛细血管床容量的变化情况及可能的病理生理影响因素。方法选择呈混合性通气障碍的稳定期COPD患者为COPD组,用体描箱测定其肺通气功能、肺容量和肺弥散功能,并设正常对照组。测定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最大通气量(MVV)、肺活量(VC)、肺总量(TLC)、残气量(RV)、肺泡气量(VA)、一氧化碳弥散量(DLCO)、肺膜弥散量(DMCO)及肺毛细血管床容量(Vc)。采用SPSS 14.0统计软件数据作t检验进行统计分析,并就DLCO%pred、DMCO%pred及Vc%pred与各通气容量指标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COPD组患者肺通气功能、肺容量及肺弥散功能指标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但COPD组患者的FVC、VC、VA及DMCO实测值占预计值百分比的平均值均在66%以上;TLC%pred平均值较正常上限稍高;而FEV1、MVV、DLCO及Vc实测值占预计值百分比的平均值异常偏低,在36%~44%之间;RV%pred平均值则异常偏高,达到188%。DLCO%pred、DMCO%pred及Vc%pred与FEV1%pred、FEV1/FVC、TLC%pred、RV%pred、RV/TLC及VA%pred等通气容量指标存在明显相关性。结论表现为混合性通气障碍的COPD患者多处于疾病中后期,肺毛细血管床严重受损,肺毛细血管床容量显著下降,以及严重的气体分布不均和通气/血流比例失调,其弥散功能的下降首先源自Vc的减低,由于Vc的减低从而导致DLCO、DMCO也随之呈不同程度的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混合性通气功能障碍 肺容量 肺弥散功能
下载PDF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和结缔组织病患者膜弥散与肺血管床容量的分析 被引量:8
3
作者 茌璐琪 刘又宁 +2 位作者 朴哲龙 郝峰英 张青勉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6期344-347,共4页
目的研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和结缔组织病患者静息及运动后即刻的肺弥散能力(DL)、肺泡毛细血管膜弥散能力(Dm)、肺泡毛细血管床容量(Vc)的变化,探讨其对结缔组织病肺改变早期诊断的意义。方法COPD组(20... 目的研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和结缔组织病患者静息及运动后即刻的肺弥散能力(DL)、肺泡毛细血管膜弥散能力(Dm)、肺泡毛细血管床容量(Vc)的变化,探讨其对结缔组织病肺改变早期诊断的意义。方法COPD组(20例)及正常对照组20名,结缔组织病组(20例)及正常对照组20名,测定静息时不同肺泡气氧分压下的DL及运动后不同肺泡气氧分压下的DL,分别按Roughton和Forster方法计算静息时及运动后即刻Dm和Vc。结果(1)静息时COPD患者DL的降低主要由Dm降低引起,Vc尚能维持正常;而结缔组织病患者DL的降低是由Dm、Vc共同降低所致;(2)运动后正常对照组和COPD组DL、Dm、Vc均增高,但COPD组增高的幅度明显降低,结缔组织病组则无明显增高。(3)静息时DL、Dm、Vc均正常的结缔组织病患者运动后DL、Dm、Vc不增加。结论运动后Dm、Vc的测定对发现结缔组织病肺病变最为敏感,并可为明确DL下降的原因以及判定病变程度提供了可靠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阻塞性肺疾病 胶原病 肺弥散 毛细血管
原文传递
地塞米松对体外循环下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肺弥散功能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5
4
作者 王寿勇 张诗海 姚尚龙 《中华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489-492,共4页
目的评价地塞米松对体外循环(CPB)下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肺弥散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择期CPB下行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40例,年龄29~47岁,体重50~69kg,ASAⅡ或Ⅲ级,随机分为2组(n=20):对照组和地塞米松组。地塞米松组于麻醉诱导后即刻静... 目的评价地塞米松对体外循环(CPB)下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肺弥散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择期CPB下行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40例,年龄29~47岁,体重50~69kg,ASAⅡ或Ⅲ级,随机分为2组(n=20):对照组和地塞米松组。地塞米松组于麻醉诱导后即刻静脉注射地塞米松0.5 mg/kg,对照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在手术前即刻、转流前即刻和停机时经中心静脉采血,分离乏血小板血浆,提取总RNA,分别测定血浆总基质金属蛋白酶-9浓度、活性基质金属蛋白酶-9浓度及基质金属蛋白酶-9mRNA表达,并在转流前即刻和停机时进行动脉血血气分析,计算肺泡-动脉氧分压差。结果与手术前即刻比较,停机时两组基质金属蛋白酶-9mRNA表达、血浆总基质金属蛋白酶-9、活性基质金属蛋白酶-9浓度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激活程度均升高,但地塞米松组低于对照组(P<0.05或0.01);与转流前即刻比较,停机时两组肺泡-动脉氧分压差升高,但地塞米松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地塞米松对CPB下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肺弥散功能有一定的保护作用,与抑制基质金属蛋白酶-9的表达和活性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塞米松 心肺转流术 肺弥散能力
原文传递
肺纤维化合并肺气肿相关肺动脉高压新视点
5
作者 张甲燚 陈玲 +3 位作者 何梦钰 张群 孔辉 解卫平 《国际呼吸杂志》 2024年第5期605-610,共6页
肺纤维化合并肺气肿(CPFE)相关肺动脉高压(PH)属于第三大类PH,有别于其他慢性缺氧相关性PH,进展快、预后差、5年生存率低,因临床尚无CPFE相关PH的标准诊断和治疗指南,此类患者易漏诊、误诊。CPFE是一种阻塞和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共存的... 肺纤维化合并肺气肿(CPFE)相关肺动脉高压(PH)属于第三大类PH,有别于其他慢性缺氧相关性PH,进展快、预后差、5年生存率低,因临床尚无CPFE相关PH的标准诊断和治疗指南,此类患者易漏诊、误诊。CPFE是一种阻塞和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共存的临床综合征,其影像学具有中上肺野肺气肿、肺大疱,下肺野纤维化的特点,表现为厚壁囊性病变的独特表现。本文梳理了CPFE相关PH的临床特征、发病机理、处理策略,以提高临床医师对CPFE相关PH的认识,早期识别,改善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肺性 肺弥散能力 肺纤维化合并肺气肿 厚壁囊性病变
原文传递
肺动脉高压患者肺功能特点分析 被引量:6
6
作者 荆志成 徐希奇 +7 位作者 吴艳 张炜 赵惠英 罗雄 翟丽 蒋鑫 吕豪 张进虎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3-6,共4页
目的探讨国人肺动脉高压患者肺功能特点及其在肺动脉高压诊断中的价值。方法连续入选经右心导管确诊的41例肺动脉高压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进行6分钟步行距离试验和肺功能检查,并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其肺功能变化特点。结果肺动脉... 目的探讨国人肺动脉高压患者肺功能特点及其在肺动脉高压诊断中的价值。方法连续入选经右心导管确诊的41例肺动脉高压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进行6分钟步行距离试验和肺功能检查,并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其肺功能变化特点。结果肺动脉高压组肺总量、肺活量和第1秒用力呼出量百分比对照组明显下降(分别为80.27±11.46和94.24±6.82;79.09±14.89和97.35±9.51;75.40±16.58和95.12±12.01,P〈0.001),残气量与肺总量比值较对照显著升高(分别为117.67±25.73和93.39±10.87,P〈0.001),第1秒用力呼出量与用力肺活量比值百分比与呼气中期流速百分比与对照组分别下降6.0%和19.4%(P=0.21和0.09),一氧化碳弥散量百分比与弥散量/肺泡通气量百分比较对照组分别下降36.6%和29.8%(P〈0.001),呼吸总阻力、总气道阻力和中心气道阻力和与对照组均无明显差异。有12.2%的患者肺功能检查结果完全正常。结论特发性肺动脉高压、先天性心脏病相关性肺动脉高压和结缔组织病相关性肺动脉高压的肺功能改变相似,“动脉型”肺高压患者不仅可以存在不同程度外周气道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同时可合并弥散功能障碍,而肺阻力无明显变化。肺功能检查正常不能作为排除肺动脉高压的筛查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肺性 呼吸功能试验 肺弥散功能
原文传递
北京地区患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医务人员的胸部高分辨率CT与肺功能随访分析 被引量:5
7
作者 北京地区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感染医务人员呼吸医疗组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0-12,共3页
目的 分析医务人员患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 (SARS)后肺部恢复情况。方法 对北京地区 2 0 0 3年在医疗工作岗位上感染SARS病毒发病的 4 5 6例医务人员 ,于 2 0 0 3年 12月至 2 0 0 4年 2月进行胸部高分辨率CT(HRCT)和肺功能测定。结果 ... 目的 分析医务人员患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 (SARS)后肺部恢复情况。方法 对北京地区 2 0 0 3年在医疗工作岗位上感染SARS病毒发病的 4 5 6例医务人员 ,于 2 0 0 3年 12月至 2 0 0 4年 2月进行胸部高分辨率CT(HRCT)和肺功能测定。结果 在 4 0 6例进行肺通气功能检测的患者中 ,31例 (7 6 4 % )异常 ;4 0 4例进行肺弥散功能检测 ,其中 16 5例 (40 84 % )异常 ;4 34例进行胸部HRCT检查 ,15 1例 (34 79% )异常 ,表现为磨玻璃密度阴影、网格状阴影和胸膜下弧线影等 ;395例同时接受肺弥散功能检测和胸部HRCT检查 ,5 5例 (13 92 % )两项均异常 ,且HRCT显示双肺病变典型者的肺弥散功能较HRCT正常者有显著的下降 ,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SARS病毒感染的医务人员在康复出院后尚有部分患者遗留肺功能降低、胸部HRCT异常等问题 ,提示肺部损伤为慢性改变 ,应对此类患者继续随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部 HRCT 医务人员 肺弥散功能 高分辨率CT SAILS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 结论 应对 岗位
原文传递
肺结核患者规律治疗3个月肺功能的变化分析 被引量:4
8
作者 王春婷 李雅琪 +7 位作者 米艳 莫念春 刘红燕 乐星 周丽 吴碧峰 韩诗云 白丽琼 《中国医师杂志》 CAS 2020年第6期843-846,851,共5页
目的:观察比较肺结核患者规律治疗3个月较治疗前肺功能的变化。方法:连续选取2018年4月至2019年6月在本院接受规律抗结核治疗的肺结核患者500例。观察患者治疗前、治疗3个月的肺功能状态,比较两次肺通气功能、肺容积、弥散功能的结果,... 目的:观察比较肺结核患者规律治疗3个月较治疗前肺功能的变化。方法:连续选取2018年4月至2019年6月在本院接受规律抗结核治疗的肺结核患者500例。观察患者治疗前、治疗3个月的肺功能状态,比较两次肺通气功能、肺容积、弥散功能的结果,具体指标包括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最大呼气量(FEV 1)、第1秒最大呼气量/用力肺活量(FEV 1/FVC)、肺总量(TLC)、残气量(RV)和一氧化碳弥散量(D LCO)6项指标值的变化情况。结果:排除失访病例216例、肺功能不符合质控标准者32例,最终纳入252例肺结核患者的资料。在治疗前和治疗3个月,肺功能6项指标结果中异常者分别为204例(80.95%)和193例(76.59%),两个时期结果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以肺通气功能异常最为常见,且以阻塞性肺通气功能障碍为主。治疗3个月肺通气功能、肺容积正常者的比例较治疗前升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前后弥散功能正常者的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FVC、FEV 1、TLC、D LCO的值较治疗前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414、-6.754、-3.863、-3.311,P均<0.01)。结论:肺结核患者多数有肺功能损伤。肺结核患者治疗3个月肺通气功能、肺容积的正常率及FVC、FEV 1、TLC、D LCO的值较治疗前改善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 抗结核药 肺通气 肺弥散能力
原文传递
影响中老年人肺弥散功能的多因素分析 被引量:3
9
作者 冯源 李亚真 +1 位作者 陈德才 程蕴琳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4年第4期565-567,共3页
将304例中老年人分为8组:①正常组;②冠心病组;③吸烟组;④矽肺组;⑤肺癌组;⑥慢阻肺组;⑦肺部弥漫性病变组;⑧冠心病合并慢阻肺组。分别测定其弥散功能,结果发现:吸烟、慢阻肺、肺癌、矽肺、肺部弥漫性病变及冠心病均影... 将304例中老年人分为8组:①正常组;②冠心病组;③吸烟组;④矽肺组;⑤肺癌组;⑥慢阻肺组;⑦肺部弥漫性病变组;⑧冠心病合并慢阻肺组。分别测定其弥散功能,结果发现:吸烟、慢阻肺、肺癌、矽肺、肺部弥漫性病变及冠心病均影响肺弥散功能,冠心病合并慢阻肺时其影响较单纯冠心病或单纯慢阻肺时更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弥散量 统计学 老年人 中年人
下载PDF
股骨干骨折扩髓腔髓内钉固定对凝血机能和肺换气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
10
作者 刘世敬 李佛保 +2 位作者 陈立言 潘滔 彭新生 《中山医科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445-448,共4页
【目的】探讨股骨干骨折扩髓与不扩髓髓内钉固定对凝血机能和肺换气功能的影响。【方法】 38例股骨干骨折分别采用扩髓 (RFN)和不扩髓 (UFN)髓内钉固定 ,在手术开始前至术后 4 8h内 7个不同时间段监测血小板、纤维蛋白原、凝血酶原时间 ... 【目的】探讨股骨干骨折扩髓与不扩髓髓内钉固定对凝血机能和肺换气功能的影响。【方法】 38例股骨干骨折分别采用扩髓 (RFN)和不扩髓 (UFN)髓内钉固定 ,在手术开始前至术后 4 8h内 7个不同时间段监测血小板、纤维蛋白原、凝血酶原时间 (PT)和部分凝血活酶激活时间 (APTT)的变化 ,并动脉血气分析 ,计算肺泡 动脉血氧分压递差 [P(A aDO2 ) ]。【结果】RFN组 ,扩髓后血小板开始减少 ,P(A aDO2 )升高 (P<0 0 5 ) ;髓钉插入后 30min纤维蛋白原减少 ,PT、APTT延长 (P <0 0 5 ) ;UFN组表现出同样的趋势 ;两组中各项指标均在 2 4~ 4 8h内恢复正常 ;动脉血气分析各时间段和组间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结论】扩大髓腔的髓内钉固定 ,和不扩髓相比 ,并不影响肺换气功能 ,对凝血机能的影响是一个自限过程 ,单纯股骨干骨折 ,可耐受扩髓固定手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干骨折 扩髓腔 髓内钉 固定 凝血机能 肺换气功能 血液凝固试验
下载PDF
2型糖尿病患者的肺弥散功能检测分析(英文) 被引量:2
11
作者 江山平 黄莉文 +4 位作者 李依群 劳国娟 丁鹤林 李焱 严励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574-579,共6页
目的 :检测 2型糖尿病患者的肺通气和弥散功能 ,探讨肺脏是否为糖尿病慢性病变的靶器官。方法 :对 10 7名 2型糖尿病患者行肺通气及弥散功能检测 ,并与 6 1名年龄、性别匹配的健康者比较。糖尿病患者需行糖化血红蛋白 (HbA1c)、尿白蛋... 目的 :检测 2型糖尿病患者的肺通气和弥散功能 ,探讨肺脏是否为糖尿病慢性病变的靶器官。方法 :对 10 7名 2型糖尿病患者行肺通气及弥散功能检测 ,并与 6 1名年龄、性别匹配的健康者比较。糖尿病患者需行糖化血红蛋白 (HbA1c)、尿白蛋白排泄率 (AER)检测、眼底检查以及神经传导速度检查 ,以评价血糖控制水平以及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状况。结果 :2型糖尿病组肺通气功能与正常对照组相比 ,无显著差异。 2型糖尿病组一氧化碳弥散量 (DLCO)及单位肺泡容积的一氧化碳弥散量 (DLCO/VA)较对照组明显降低 (P <0 0 5 )。DLCO、DLCO/VA与微血管病变积分呈负相关 (r分别为 - 0 2 91、 - 0 32 4 ,P <0 0 1)。此外 ,DLCO/VA还与年龄、病程呈负相关 (r分别为- 0 2 6 9、- 0 2 36 ,P <0 0 5 )。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虽然肺通气功能基本正常 ,但有弥散功能受损 ,提示肺脏可能也是糖尿病慢性病变的靶器官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非胰岛素依赖型 肺弥散能力
下载PDF
仰卧位时单次呼吸法和内呼吸法测定肺弥散功能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张皛磊 张运剑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0期2278-2279,共2页
目的比较仰卧位时单次呼吸法和内呼吸法两种弥散功能测定方法有无差异。方法对254例成年住院患者分别用单次呼吸法和内呼吸法测定仰卧位时肺一氧化碳弥散量(DLCO),并对两种方法所测得的DLCO实测值、DLCO实测值占预计值百分比(DLCO%)、... 目的比较仰卧位时单次呼吸法和内呼吸法两种弥散功能测定方法有无差异。方法对254例成年住院患者分别用单次呼吸法和内呼吸法测定仰卧位时肺一氧化碳弥散量(DLCO),并对两种方法所测得的DLCO实测值、DLCO实测值占预计值百分比(DLCO%)、比弥散量(DLCO/VA)实测值、比弥散量实测值占预计值百分比(DLCO/VA%)进行比较。结果仰卧位时内呼吸法和单次呼吸法所测得的DLCO实测值、DLCO%、DLCO/VA实测值及DL-CO/VA%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内呼吸法测定肺弥散功能方法简便,重复性好,对于仰卧位的患者可能更易接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仰卧位 一氧化碳 肺弥散能力 单次呼吸法 内呼吸法
下载PDF
肺减容手术治疗肺气肿对肺弥散功能的影响
13
作者 徐鉷 高坤祥 +2 位作者 程庆书 王云杰 刘锟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4期2272-2274,共3页
目的 :比较肺减容手术前、后肺膜弥散量 (Dm)和肺毛细血管床容量 (Vc)对一氧化碳弥散量 (DLCO)的影响 .方法 :建立肺气肿动物模型 ,单侧施行LVRS ,并在手术前和手术后 4wk测定动脉血气 ,DL(肺弥散功能 ) ,Dm ,VC;结果 :LVRS前、后的DL ,... 目的 :比较肺减容手术前、后肺膜弥散量 (Dm)和肺毛细血管床容量 (Vc)对一氧化碳弥散量 (DLCO)的影响 .方法 :建立肺气肿动物模型 ,单侧施行LVRS ,并在手术前和手术后 4wk测定动脉血气 ,DL(肺弥散功能 ) ,Dm ,VC;结果 :LVRS前、后的DL ,Dm ,Vc实测值占预计值的百分比和动脉血氧分压(PaO2 )分别为 (6 3± 4 ) %和 (77± 5 ) % ,(6 7± 5 ) %和 (71±4 ) % ,(71± 7) %和 (83± 6 ) % ,(78± 4 )mmHg和 (93± 3)mmHg .除Dm外 ,手术前、后各组值的差异有显著性 .结论 :肺气肿肺弥散功能下降 ,与肺泡毛细血管膜弥散量、肺毛细血管床容量有关 .LVRS术后肺弥散功能、动脉血氧分压、低氧血症的显著改善 ,与肺毛细血管床容量的增加显著相关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外科学 一氧化碳 肺弥散能力 肺毛细血管床容量
下载PDF
结节病支气管肺泡灌洗液细胞学与肺弥散功能
14
作者 何晓琳 刘志 +2 位作者 黄丽霞 李振华 于润江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00年第5期215-217,共3页
目的 测定结节病患者的肺通气功能和BALF细胞学,并就其之间的相关性进行探讨,探究肺弥散功能(DLCO) 的减低与BALF检测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结节病患者21例,行肺通气功能和弥散功能及BALF细胞学检查。结果 结节... 目的 测定结节病患者的肺通气功能和BALF细胞学,并就其之间的相关性进行探讨,探究肺弥散功能(DLCO) 的减低与BALF检测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结节病患者21例,行肺通气功能和弥散功能及BALF细胞学检查。结果 结节病 组静息状态肺通气功能基本正常,单口呼吸法肺弥散功能减低[占预计值(79.54±20.36)%,P<0.01],并有小气道功能障碍 (FEF50% 67.33±34.33,P<(0.05)。我们还发现结节病患者 BALF中 L%明显增高,CD4+/CD8+亦明显高于对照组,而且 DLC 0%减低与BALF中L%增加及CD+4/CD+8比增加均呈负相关(r=-0.67,P<0.01和r=-0.55,P<0.05),且小气道功能中MEF50% 减低与 LALF中 L%增加呈明显负相关(r=0.54, P<0.05)。结论 DLCO以及小气道功能的检查与 BALF细胞学检测指标存在 较明显的相关性,可对结节病的早期诊断、动态观察及疗效判定提供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节病 肺弥散功能 支气管肺泡灌洗液 细胞学
下载PDF
肺弥散功能指标DLco、Kco在肺疾病诊断中应用价值的探讨 被引量:5
15
作者 鲁力立 陈学美 +1 位作者 张洪胜 李佩珍 《航天医学与医学工程》 CAS CSCD 1995年第4期246-249,共4页
为了进一步了解各有关因素对肺弥散功能DLco及Kco测定的影响以及二者测定在航天医学中应用的可行性.本实验采用一口气法对120例健康人和76例肺疾病患者进行了肺弥散功能和常规肺功能测定,并作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健康人DLco、Kco均值... 为了进一步了解各有关因素对肺弥散功能DLco及Kco测定的影响以及二者测定在航天医学中应用的可行性.本实验采用一口气法对120例健康人和76例肺疾病患者进行了肺弥散功能和常规肺功能测定,并作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健康人DLco、Kco均值随年龄增加而递减.DLco男性大于女性,与身高呈正相关,随肺容量(VC、TLC)增加而增加.Kco不受身高、性别及肺容量的影响,但随FEV_1的百分数增加而增加,随RV的百分数的增加而减少.在健康人中,虽然肺容量、通气量对DLco、Kco的影响有差异,但二者所占预计值的百分比基本相同.说明在健康人中二者的变化是同步的.在各种肺疾病中,二种指标均有下降.但在阻塞性肺疾病中以Kco反应敏感,可作为早期诊断肺气肿的指标.在限制性肺疾病中,以DLco下降更显著,说明在不同肺疾病中二者的反应是有差别的.这两项指标既有相关性,又各具特点.二者结合起来分析,对于航天医学中正确判断肺弥散障碍发生的环节,对于潜在性疾病的早期诊断和鉴别具有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弥散量 肺疾病 诊断 肺气肿
下载PDF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弥散功能变化及其对运动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2
16
作者 丁海菊 王浩彦 +2 位作者 徐秋芬 樊静 张玲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600-603,共4页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弥散功能变化及其对运动能力的影响。方法:选择稳定期COPD患者27人(均为男性)。受试者进行静息肺功能检查和心肺运动试验。静息肺通气功能检查指标包括:用力肺活量(FVC)、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根...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弥散功能变化及其对运动能力的影响。方法:选择稳定期COPD患者27人(均为男性)。受试者进行静息肺功能检查和心肺运动试验。静息肺通气功能检查指标包括:用力肺活量(FVC)、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根据FEV1占预计值%将全部患者分为三组,分别为Ⅰ级组(轻度,n=6)、Ⅱ级组(中度,n=13)、Ⅲ级组(重度,n=8)。单次呼吸法测定静息时不同肺泡气氧分压下的一氧化碳弥散量(DLCO);采用Roughton和Forster的方法计算肺泡毛细血管膜弥散能力(Dm)和肺毛细血管床血容量(Vc)。心肺运动试验检测最大摄氧量(VO2max)、最大二氧化碳排出量(VCO2max)、最大功率(Wmax)、氧脉搏(O2pulse)等。结果:三组患者DLCO及Vc无显著差异。Ⅲ级组Dm显著低于Ⅱ级组(P<0.05)。Ⅲ级组COPD患者的VO2max、VCO2max、Wmax、O2pulse显著低于Ⅰ级组和Ⅱ级组(P<0.05)。COPD患者的DLCO与VCO2max(r=0.450,P<0.05)、VO2max(r=0.526,P<0.01)、Wmax(r=0.565,P<0.01)、O2pulse(r=0.517,P<0.01)呈正相关,Dm与VO2max(r=0.469,P<0.05)、VCO2max(r=0.514,P<0.01)、Wmax(r=0.532,P<0.01)呈正相关。结论:(1)即使是DLCO无明显变化的COPD患者,其Dm也可出现降低;(2)随着病情的加重,COPD患者运动能力下降,且其运动能力与其弥散功能尤其是Dm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氧化碳弥散量 肺泡毛细血管膜弥散能力 最大摄氧量 最大二氧化碳排出量 最大功率 氧脉搏
下载PDF
肺弥散功能检测系统设计与验证 被引量:2
17
作者 方伟 陈焱焱 +6 位作者 王远 张安琪 王沐 孙怡宁 马祖长 杨先军 徐玉兵 《中国医疗器械杂志》 2022年第4期408-412,共5页
设计一种肺弥散功能检测系统。首先,基于一口气法测量原理设计测试气路结构及其控制模块,实现空气、测试气源和标定气源的可控采集;然后,基于非分光红外传感器测量气体浓度、压差传感器测量气体流量、温湿度和大气压传感器获取测试环境... 设计一种肺弥散功能检测系统。首先,基于一口气法测量原理设计测试气路结构及其控制模块,实现空气、测试气源和标定气源的可控采集;然后,基于非分光红外传感器测量气体浓度、压差传感器测量气体流量、温湿度和大气压传感器获取测试环境参数,根据这些参数计算肺一氧化碳弥散量(D),实现肺弥散功能定量检测和评估。另外,还开展了肺弥散功能检测系统的初步验证,结果表明肺一氧化碳弥散量和肺泡容量误差均不超过5%。因此,该系统的准确性较高,对于慢阻肺的早期筛查和精准评估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肺弥散功能检测 一氧化碳弥散量
下载PDF
石棉作业工人肺弥散量和残气功能的动态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蒋立新 王绵珍 +1 位作者 王治明 王晓蓉 《职业与健康》 CAS 2001年第7期1-2,共2页
[目的]探讨石棉工人肺弥散量(DL_(CO))和残气功能动态变化特点。[方法]对某石棉制品厂健康石棉工人和石棉肺患者分别于1984、1989进行了二次肺弥散量和残气功能追踪测定。[结果]石棉工人DL_(CO)随接尘年限的增加而下降,石棉肺患者弥散... [目的]探讨石棉工人肺弥散量(DL_(CO))和残气功能动态变化特点。[方法]对某石棉制品厂健康石棉工人和石棉肺患者分别于1984、1989进行了二次肺弥散量和残气功能追踪测定。[结果]石棉工人DL_(CO)随接尘年限的增加而下降,石棉肺患者弥散功能的进行性损害快于健康石棉工人;同时结果提示,石棉粉尘影响肺残气功能,但尚不能认为随接尘时间的增长残气功能进行性损害。[结论]石棉工人DL_(CO)随接尘年限的增加而下降,而石棉工人接尘年限对残气功能的影响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棉工人 肺弥散量 残气功能 动态研究
下载PDF
特发性间质性肺炎患者肺泡毛细血管膜弥散能力和肺毛细血管床容量的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刘锦铭 吴文 +5 位作者 王英敏 朱东 郑卫 杨文兰 高蓓兰 江平 《中国呼吸与危重监护杂志》 CAS 2005年第5期369-371,380,共4页
目的研究特发性间质性肺炎(IIP)患者肺泡毛细血管膜弥散能力(DM)和肺泡毛细血管床容量(VC)变化及特点。方法20例IIP患者作为观察组,包括寻常性间质性肺炎(UIP)及非特异性间质性肺炎(NSIP)各7例。24例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测定观察组及... 目的研究特发性间质性肺炎(IIP)患者肺泡毛细血管膜弥散能力(DM)和肺泡毛细血管床容量(VC)变化及特点。方法20例IIP患者作为观察组,包括寻常性间质性肺炎(UIP)及非特异性间质性肺炎(NSIP)各7例。24例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测定观察组及对照组的CO弥散量(DLCO)、比弥散量(DLCO/VA)、DM、VC及肺通气功能。结果观察组及对照组的FEV1分别为(72.44±13.61)%及(103.33±11.96)%(预计值),FVC为(74.80±20.59)%及(116.08±16.84)%(预计值),观察组均明显降低(P<0.001);FEV1/FVC分别为(80.00±7.99)%、(79.92±4.56)%,无显著性差异(P>0.05);DLCO分别为(13.64±4.20)mL·mmHg1·min1及(21.80±2.88)mL·mmHg1·min1,观察组明显降低(P<0.001);DLCO/VA分别为(4.49±1.16)mL·mmHg1·min1、(4.23±0.57)mL·mmHg1·min1,无显著性差异(P>0.05);DM分别为(30.17±19.61)mL·mmHg1·min1、(67.63±11.28)mL·mmHg1·min1,VC分别为(51.00±13.06)mL、(66.67±9.62)mL,观察组均明显降低(P<0.001,P<0.05)。UIP组与NSIP组上述参数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DLCO变化可由DM和VC变化共同影响。DM、VC变化也可不完全一致,DM降低时VC可正常甚至反而升高,DLCO却可能在正常范围。DM及VC测定可作为早期评价肺弥散功能损害敏感而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发性间质性肺炎 肺泡毛细血管膜 弥散能力 肺毛细血管床容量 换气功能 血红蛋白
下载PDF
萎缩性胃炎伴胆汁返流与幽门螺杆菌感染
20
作者 杨金国 何淑霞 王彦刚 《河北中医学院学报》 1995年第1期29-29,共1页
萎缩性胃炎伴胆汁返流与幽门螺杆菌感染河北省中医院杨金国,何淑霞,王彦刚(050011)指导李恩复通过对133例萎缩性胃炎伴胆汁反流和237例萎缩性胃谈的幽门螺杆菌(以下称HP)感染的观察,以初步探讨HP与胃部胆汁反流... 萎缩性胃炎伴胆汁返流与幽门螺杆菌感染河北省中医院杨金国,何淑霞,王彦刚(050011)指导李恩复通过对133例萎缩性胃炎伴胆汁反流和237例萎缩性胃谈的幽门螺杆菌(以下称HP)感染的观察,以初步探讨HP与胃部胆汁反流的关系。本文所述均为B型萎缩性胃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萎缩性胃炎 胆质返流 幽门螺杆菌感染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