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3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T引导经皮穿刺直径≤2cm肺部结节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25
1
作者 沈洁 金波 +2 位作者 吴健 赵家美 廖美琳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1期80-81,85,共3页
目的 :评价CT引导经皮肺穿刺直径≤ 2cm结节活检的临床价值。方法 :2 3 0例CT引导经皮肺穿刺术中肺部结节直径≤ 2cm ,并经病理或随访证实者 51例 ,分析其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及并发症。结果 :51例中肺癌 3 2例 ,穿刺确诊 2 5例 ,假... 目的 :评价CT引导经皮肺穿刺直径≤ 2cm结节活检的临床价值。方法 :2 3 0例CT引导经皮肺穿刺术中肺部结节直径≤ 2cm ,并经病理或随访证实者 51例 ,分析其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及并发症。结果 :51例中肺癌 3 2例 ,穿刺确诊 2 5例 ,假阴性 7例 ,肺部良性病变 19例 ,无假阳性。诊断敏感性 78.13 % ,特异性 10 0 % ,诊断准确率 86.2 7% ,阳性预测值 10 0 % ,阴性预测值 73 .0 8%。气胸发生率 9.8% ,无一需做闭式引流。结论 :CT引导经皮穿刺直径≤ 2cm肺部结节活检的准确性较高而并发症较低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结节 活组织检查 CT引导 针吸
下载PDF
重复使用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新生儿重症胎粪吸入综合征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8
2
作者 王娴 姚宝珍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16年第4期475-476,479,共3页
目的评估和验证重复使用肺表面活性物质(PS)治疗新生儿胎粪吸入综合征(MAS)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50例MAS患儿均给予机械通气,并采用PS治疗。使用首剂药物Curosurf 100mg/kg,间隔12h后再使用第2剂PS。结果第1剂PS治疗后12h患儿动脉血氧分... 目的评估和验证重复使用肺表面活性物质(PS)治疗新生儿胎粪吸入综合征(MAS)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50例MAS患儿均给予机械通气,并采用PS治疗。使用首剂药物Curosurf 100mg/kg,间隔12h后再使用第2剂PS。结果第1剂PS治疗后12h患儿动脉血氧分压(PaO_2)、动脉血氧分压与吸入氧浓度比值(PaO_2/FiO_2)、动脉肺泡血氧分压比值(a/APO_2)虽高于用药前,但与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应用第2剂PS后,患儿PaO_2、PaO_2/FiO_2、a/APO_2均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呼吸机参数吸入氧浓度(FiO_2)、峰压(PIP)、平均气道压(MAP)、呼吸频率(RR)明显降低,用药12h后以上参数与第1剂PS用药12h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复使用PS能更有效并持续改善MAS患儿肺顺应性及氧合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表面活性物质 新生儿 胎粪吸入
下载PDF
Prevention of aspiration of gastric contents during attempt in tracheal intubation in the semi-lateral and lateral positions 被引量:7
3
作者 Ichiro Takenaka Kazuyoshi Aoyama 《World Journal of Emergency Medicine》 CAS 2016年第4期285-289,共5页
BACKGROUND:Pulmonary aspiration of gastric contents during tracheal intubation is a lifethreatening complication in emergency patients.Rapid sequence intubation is commonly performed to prevent aspiration but is not a... BACKGROUND:Pulmonary aspiration of gastric contents during tracheal intubation is a lifethreatening complication in emergency patients.Rapid sequence intubation is commonly performed to prevent aspiration but is not associated with low risk of intubation related complications.Although it has been considered that aspiration can be prevented in the lateral position,few studies have evaluated the ability to prevent aspiration.Moreover,this position is not always a favorable position for tracheal intubation.If aspiration can be prevented in a clinically relevant semi-lateral position,it may be advantageous.We assessed the ability to prevent aspiration in the lateral position and various degrees of the semi-lateral position using a vomiting-regurgitation manikin model.METHODS:A manikin's head was placed in the neutral,simple extension,or sniffing position.The amount of aspirated saline into the bronchi during simulated vomiting was measured at semilateral position angles of 0°to 90° in 10° increments.The difference in the vertical height between the mouth corner and the inferior border of the vocal cord was measured radiologically at each semilateral position in the three head-neck positions.RESULTS:Pulmonary aspiration was prevented at the ≥70°,≥80°,and 90° semi-lateral positions in the neutral,simple extension,and sniffing positions,respectively.The mouth was lower than the vocal cord in the semi-lateral position in which aspiration was prevented.CONCLUSION:The lateral or excessive semi-lateral position was necessary to protect the lung from aspiration in the head-neck positions commonly used for tracheal intubation.Prevention of aspiration was difficult within clinically relevant semi-lateral posi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ulmonary aspiration Lateral position Semi-lateral position
下载PDF
预防饱胃患者气管插管时误吸的食管阻塞法 被引量:8
4
作者 张兰 何沛霖 王泉云 《四川医学》 CAS 2005年第8期838-839,共2页
目的采用物理方法预防饱胃患者气管插管时反流误吸。方法急症手术患者46例,其中男29例、女17例,年龄10~68岁,均为餐后1~3h并伴有不同程度的低血容量休克,术前发生呕吐者6例。直视下将球囊导尿管(BalloonFoleyCatheter)放入食管,向球... 目的采用物理方法预防饱胃患者气管插管时反流误吸。方法急症手术患者46例,其中男29例、女17例,年龄10~68岁,均为餐后1~3h并伴有不同程度的低血容量休克,术前发生呕吐者6例。直视下将球囊导尿管(BalloonFoleyCatheter)放入食管,向球囊内缓慢注入生理盐水直至向外轻拉尿管有阻力为止。结果46例患者均顺利将BalloonFoleyCatheter放入食管,球囊内注入生理盐水15~20ml后向外轻拉尿管有阻力,全麻诱导及插管无1例病人出现呕吐及反流现象。结论我院自2003年6月以来在饱胃的急诊患者中采用食管阻塞法以避免全麻诱导时胃内容物反流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值得在饱胃的急症手术中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管插管 反流 误吸 食管阻塞法
下载PDF
集束化护理对脑卒中伴肺部感染患者误吸发生的预防作用 被引量:6
5
作者 黄贵娥 《中国医药科学》 2020年第1期205-207,216,共4页
目的探讨集束化护理对脑卒中伴肺部感染患者误吸发生的预防作用。方法选取2017年8月~2019年3月在我院治护的68例脑卒中伴肺部感染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将其均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34例。两组均实施基础药物综合治疗,对照组实施常规护... 目的探讨集束化护理对脑卒中伴肺部感染患者误吸发生的预防作用。方法选取2017年8月~2019年3月在我院治护的68例脑卒中伴肺部感染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将其均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34例。两组均实施基础药物综合治疗,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方案的基础上实施集束化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满意度、显性误吸发生情况、隐性误吸发生情况、生存质量评分及平均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的总体满意率、显性误吸发生率以及沉默性误吸发生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生存质量评分及平均住院时间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卒中伴肺部感染患者采取集束化护理,能够减少误吸事件发生,并且还能够提升患者生存质量,减少住院时间,从而使患者达到满意的状态,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束化护理 脑卒中 肺部感染 误吸 生存质量 满意度
下载PDF
集束化护理在预防脑梗死合并肺部感染患者误吸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6
6
作者 饶绮雯 谢晓红 +1 位作者 赵婉婷 梁巧媚 《黑龙江医药》 CAS 2022年第3期723-725,共3页
目的:探讨集束化护理在预防脑梗死合并肺部感染患者误吸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118例脑梗死合并肺部感染患者选取为本研究的观察对象,收集时间为2019年6月至2020年6月。遵循随机数字表法的分组原则进行分组:对照组、集束化组,各有患者59... 目的:探讨集束化护理在预防脑梗死合并肺部感染患者误吸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118例脑梗死合并肺部感染患者选取为本研究的观察对象,收集时间为2019年6月至2020年6月。遵循随机数字表法的分组原则进行分组:对照组、集束化组,各有患者59例。在采取药物治疗的同时,对照组采用内科常规护理,集束化组实施集束化护理模式。比较两组的误吸发生率、护理满意度,比较护理前后两组的洼田饮水试验评分、标准吞咽功能评价量表(SSA)评分及SF-36量表评分。结果:护理期间,集束化组发生误吸4例,发生率为6.78%;对照组发生误吸15例,发生率为25.42%;集束化组误吸发生率低于对照组(6.78%VS 25.42%),χ^(2)=6.214,P=0.013。洼田饮水试验评分、SSA评分在经过护理后均降低,SF-36评分护理后升高,P<0.05。与对照组护理后比较,集束化组护理后治疗后洼田饮水试验评分、SSA评分降低,SF-36评分升高,P<0.05。集束化组护理满意度较对照组提高(96.61%VS 81.36%),P<0.05。结论:集束化护理可以显著降低脑梗死合并肺部感染患者误吸发生率,改善患者吞咽功能,提高其生存质量,从而获得较高的护理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束化护理 脑卒中 肺部感染 误吸 生存质量 满意度
下载PDF
胃食管反流显像和唾液吸入显像在儿科肺吸入中的应用 被引量:6
7
作者 杨吉刚 李春林 +1 位作者 邹兰芳 庄红明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3年第1期18-22,共5页
目的比较胃食管反流显像和唾液吸入显像在诊断儿童肺吸入方面的价值。方法 140名儿童患者[(年龄在3周~18岁,平均年龄(3.4±2.1)岁,其中男孩61例,女孩79例]同时行胃食管反流显像和肺吸入显像。回顾性分析并比较这两种显像的诊断结... 目的比较胃食管反流显像和唾液吸入显像在诊断儿童肺吸入方面的价值。方法 140名儿童患者[(年龄在3周~18岁,平均年龄(3.4±2.1)岁,其中男孩61例,女孩79例]同时行胃食管反流显像和肺吸入显像。回顾性分析并比较这两种显像的诊断结果。结果胃食管反流显像显示1.4%(2/140)的患儿有肺吸入胃食管反流物;而唾液吸入显像显示22.1%(31/140)的患儿有肺吸入唾液,且胃食管反流显像阳性的2名患儿的唾液吸入显像也呈阳性表现。结论在诊断肺吸入方面,唾液吸入显像的价值大于胃食管反流显像。因此如欲明确是否有肺吸入存在,则应首先行唾液吸入显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吸入 胃食管反流显像 唾液吸入显像
下载PDF
New generation aspiration catheter: Feasibility in the treatment of pulmonary embolism 被引量:2
8
作者 Wolf E Heberlein Mollie E Meek +3 位作者 Omar Saleh James C Meek Shelly Y Lensing William C Culp 《World Journal of Radiology》 CAS 2013年第11期430-435,共6页
AIM: To report our preliminary experience with a new generation aspiration catheter in the treatment of symptomatic pulmonary embolism(PE). METHODS: A retrospective database search for pulmonary artery embolectomy si... AIM: To report our preliminary experience with a new generation aspiration catheter in the treatment of symptomatic pulmonary embolism(PE). METHODS: A retrospective database search for pulmonary artery embolectomy since introduction of the Pronto.035' and XL extraction catheter(Vascular Solutions, Minneapolis, MN) at our institution in 10/2009 was performed. Ten consecutive patients were identified in which the Pronto.035' or XL catheter was used between 01/2010 and 03/2013. All patients were referred for catheter based embolectomy due to contraindications to systemic lysis, or for being in such a critical clinical condition that immediate percutaneous treatment deemed warranted. The computed tomography(CT) right to left heart ratio as predictor for the severity of the PE was retrospectively evaluated on standard axial views. The difference between pre- and post-procedure pulmonary pressure measures was taken to assess the procedural effect.RESULTS: Extensive PE was confirmed angiographically in all patients. Measured right- to left ventricle(RV/LV) ratios were elevated beyond one in seven of the eight available CTs. Acute procedural success defined as clinical removal of visible thrombus and improvement in mean pulmonary artery pressure was seen in all recorded patients(n = 8), the mean pulmonary pressures declined from a median(range) of 35.5(19-46) to 23(10-37, P = 0.008) mmHg. Neither death nor other complications occurred intra- or immediately periprocedural, yet short term mortality within 30 d was found in 6 out of 9 patients, one patient was lost in follow up. The cause of death within 30 d in the 6 patients was identified as: Circulatory failure in direct connection with the PE(n = 2), stroke, sepsis, or succumbing to malignancy in a hospice setting(n = 2). CONCLUSION: Success in thrombus removal with improved pulmonary hypertension and systemic hypotension suggests this aspiration technique to be effective. Aspiration catheters should be part of further trial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ulmonary EMBOLISM aspiration CATHETER THROMBECTOMY pulmonary ARTERY
下载PDF
急性重度一氧化碳中毒肺水肿13例临床救治体会 被引量:5
9
作者 范丹峰 肖宏 潘树义 《中华航海医学与高气压医学杂志》 CAS CSCD 2017年第1期65-68,共4页
目的 总结急性重度一氧化碳中毒肺水肿的临床特点和治疗经验。方法 对2011年至2016年4月首诊我院的13例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性肺水肿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2例患者在接受综合治疗后48 h呼吸指标逐渐平稳,呼吸频率[(治疗后(20.6... 目的 总结急性重度一氧化碳中毒肺水肿的临床特点和治疗经验。方法 对2011年至2016年4月首诊我院的13例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性肺水肿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2例患者在接受综合治疗后48 h呼吸指标逐渐平稳,呼吸频率[(治疗后(20.67±2.53)次/min,治疗前(35.92±4.27)次/min,P〈0.05]、碳氧血红蛋白含量[治疗后(2.58±1.56)%,治疗前(29.75±11.29)%,P〈0.05]显著下降,动脉氧分压显著升高[治疗后(94.08±14.47) mmHg,治疗前(55.50±5.66) mmHg,P〈0.05](1 mmHg=0.133 kPa)。9例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的患者,8例成功拔管,1例死亡。中毒后第3~5天复查肺CT,10例患者肺叶水肿影像学表现基本消失;2例患者影像学表现遗留高密度影。结论 急性重度一氧化碳中毒患者肺部损伤的最主要表现为肺水肿,同时可能合并吸入性肺炎,需要严密观察症状和体征,及时对症处理,保证患者生命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氧化碳中毒 肺水肿 吸入性肺炎 治疗
原文传递
超声内镜引导下针吸活检诊断肺部实质性及纵隔病变 被引量:5
10
作者 杨力 张立波 +3 位作者 郭光云 王斌 陈功 邝军 《中国内镜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82-84,87,共4页
目的探讨超声内镜引导下的针吸活检术(EUS-FNA)诊断肺部实质性及纵隔病变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用上部消化道奥林巴斯超声电子内镜EU-C2000,FNA细针,对10例毗邻食管的肺实质性及纵隔病变患者行EUS-FNA。结果7例患者均一次即获得足够标... 目的探讨超声内镜引导下的针吸活检术(EUS-FNA)诊断肺部实质性及纵隔病变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用上部消化道奥林巴斯超声电子内镜EU-C2000,FNA细针,对10例毗邻食管的肺实质性及纵隔病变患者行EUS-FNA。结果7例患者均一次即获得足够标本,2例患者经再次活检而获得足够标本供病理学检查,1例因拒绝再次活检而失败。病理诊断为结核瘤3例,肺腺癌2例,小细胞癌1例,肺炎性假瘤2例,淋巴结核1例。除了自行停止的少许咯血和自行吸收的气胸外,未出现其他严重的与穿刺相关的并发症。结论EUS-FNA是诊断纵隔及肺部实质性病变的直接、安全、实用的检查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实质 纵隔 针吸 超声胃镜检查 诊断
下载PDF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住院患者误吸与远期生存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4
11
作者 李有霞 郑则广 +3 位作者 刘妮 胡杰英 杨峰 陈荣昌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800-805,共6页
目的分析住院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患者误吸的影响因素并探讨误吸与远期生存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纳入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2年4月至2013年12月因慢阻肺急性加重同时进行放射性核素唾液法误吸检测的住院患者53例,其中... 目的分析住院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患者误吸的影响因素并探讨误吸与远期生存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纳入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2年4月至2013年12月因慢阻肺急性加重同时进行放射性核素唾液法误吸检测的住院患者53例,其中男48例,女5例,年龄53~90(72.5±9.3)岁,分析其临床资料。通过病历管理系统记录的联系电话进行持续电话随访,以患者死亡为随访终点,记录死亡原因,通过logistic回归方程分析危险因素。结果最后1例患者到达随访终点时间为2017年2月20日,从第1例患者进行误吸检查至最后1例患者随访结束时间跨度为58个月。53例中16例放射性核素唾液法误吸检测阳性(16/53,30.2%),年龄稍高于非误吸者(76.0±6.8比70.9±9.9),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64)。年龄≥70岁人群误吸发生率为14/35,70岁以下人群误吸发生率为2/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误吸阳性者慢阻肺急性加重期合并肺炎比例高于阴性者(11/16比9/37,χ^(2)值为9.383,P=0.002);53例接受误吸检查,随访结束时41例发生因慢阻肺急性加重住院,阳性者年平均急性加重住院次数为(1.6±1.3)次,阴性者为(1.5±1.2)次,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1例死亡,死亡患者年平均急性加重住院次数高于存活者(2.3±1.4比0.9±0.9,P=0.001);误吸患者死亡主要诊断为重症肺炎,非误吸患者死亡主要诊断为肺性脑病(均P<0.05),存在误吸的慢阻肺患者中位生存期约为3年,而非误吸慢阻肺患者中位生存期约5年;多因素生存分析显示年龄是患者远期生存唯一影响因素。存在误吸的慢阻肺患者长期生存的高危因素为:既往入住ICU和合并肺炎。结论慢阻肺患者70岁以上人群中,误吸发生率高;与没有误吸者比较,存在误吸的慢阻肺患者肺炎发生率高、中位生存期短。年平均急性加重住院次数越高,死亡风险越大。影响误吸患者长期生存的高危因素是重症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疾病 慢性阻塞性 误吸 放射性核素唾液法
原文传递
吞咽功能训练在重度颅脑损伤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12
作者 樊倩倩 李艳 +1 位作者 轩慧娟 吴丹丹 《中国民康医学》 2024年第7期92-94,共3页
目的:观察吞咽功能训练在重度颅脑损伤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0月至2022年12月该院收治的95例重度颅脑损伤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47)和观察组(n=48)。对照组... 目的:观察吞咽功能训练在重度颅脑损伤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0月至2022年12月该院收治的95例重度颅脑损伤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47)和观察组(n=48)。对照组给予采用常规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吞咽功能训练,比较两组干预前后吞咽功能指标[标准吞咽功能评价量表(SSA)、吞咽X线荧光透视检查(VFSS)]评分,带管时间、住院时间及抗生素费用,误吸风险和肺部感染发生率。结果:干预后,两组VFSS评分均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两组SSA评分均低于干预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带管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抗生素使用费用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误吸风险、肺部感染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干预基础上采用吞咽功能训练可改善重度颅脑损伤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吞咽功能指标评分,缩短带管时间、住院时间,降低抗生素使用费用、误吸风险和肺部感染发生率,效果优于单纯常规干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吞咽功能障碍 颅脑损伤 吞咽功能训练 肺部感染 误吸风险
下载PDF
早期支气管镜治疗对重症脑外科患者肺部感染的预防价值 被引量:4
13
作者 季旭清 童洪杰 +1 位作者 蒋晨琳 陈吉润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82-186,共5页
目的分析早期支气管镜治疗对重症脑外科术后患者肺部感染预防和降低病死率的价值。方法采用随机分组法,将2017年1月至2019年9月由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金华医院急诊行脑外科手术,术后转入重症监护病房治疗,并机械通气时间超过24 h的患者... 目的分析早期支气管镜治疗对重症脑外科术后患者肺部感染预防和降低病死率的价值。方法采用随机分组法,将2017年1月至2019年9月由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金华医院急诊行脑外科手术,术后转入重症监护病房治疗,并机械通气时间超过24 h的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由临床医师根据病情给予处理,并按需给予常规吸痰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于术后24 h内首次给予床旁支气管镜吸痰加灌洗治疗,之后按需给予床旁支气管镜吸痰加灌洗治疗。比较2组间早期肺部感染发生率及28 d病死率。结果共入组246例,男144例(58.54%),女102例(41.46%);年龄19~94岁,平均(58.52±14.42)岁;脑出血142例(57.72%),脑梗死15例(6.10%),脑外伤89例(36.18%)。111例行床旁支气管镜治疗,观察期内每例行床旁支气管镜治疗1~5次,平均(1.97±1.20)次。共68例继发早期肺部感染,总发生率27.64%,其中,观察组27例(发生率24.32%),对照组41例(发生率29.6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87例于28 d内死亡,总全因病死率35.37%,其中,观察组33例(病死率29.73%),对照组54例(病死率40.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亚组分析显示,脑外伤亚组中观察组较对照组肺部感染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7.02%vs 38.10%,P=0.025);脑出血亚组中观察组较对照组28 d病死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0.69%vs 39.29%,P=0.019)。观察组中继发早期肺部感染患者血炎症指标峰值较对照组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支气管镜吸痰和灌洗治疗有助于降低脑外伤患者的肺部感染发生率及脑出血患者的病死率,有助于减轻重症脑外科患者早期肺部炎症反应,减少毒素吸收,有利于肺部感染的控制,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气管镜 脑外科 肺部感染 误吸
原文传递
肺表面活性物质联合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新生儿胎粪吸入综合征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4
14
作者 余杨 《中国现代医生》 2016年第25期48-50,共3页
目的研究肺表面活性物质(PS)联合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治疗新生儿胎粪吸入综合征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我院新生儿科2015年1月~2016年5月收治的79例新生儿胎粪吸入综合征患儿,根据是否使用肺表面活性物质分为观察组(3... 目的研究肺表面活性物质(PS)联合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治疗新生儿胎粪吸入综合征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我院新生儿科2015年1月~2016年5月收治的79例新生儿胎粪吸入综合征患儿,根据是否使用肺表面活性物质分为观察组(38例)及对照组(41例),对比两组治疗前与治疗后6h、12h、24hPO2/FiO2和以PO2比值、n—CPAP使用时间、用氧时间、平均住院天数、改为有创呼吸支持例数等临床指标。结果观察组治疗后6h、12h、24hPO2/FiO2、a/APO2比值较对照组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CPAP使用时间、用氧时间、平均住院天数较对照组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改为有创呼吸支持例数较对照组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S联合n—CPAP治疗新生儿胎粪吸入综合征疗效确切,操作简便,适宜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表面活性物质 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通气 新生儿 胎粪吸入综合征
下载PDF
降低老年病人围术期肺部感染率的循证实践 被引量:4
15
作者 曾倩怡 周丽金 +1 位作者 张敏 李蕊 《护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2期3978-3984,共7页
目的:基于循证方法探讨降低老年病人围术期肺部感染率的最佳证据,并评价其应用效果。方法:以JBI临床证据实践应用模式为理论框架,系统检索降低老年病人围术期肺部感染率的文献,评价并汇总证据,构建审查指标。选取上海市某三级医院2019年... 目的:基于循证方法探讨降低老年病人围术期肺部感染率的最佳证据,并评价其应用效果。方法:以JBI临床证据实践应用模式为理论框架,系统检索降低老年病人围术期肺部感染率的文献,评价并汇总证据,构建审查指标。选取上海市某三级医院2019年8月25日—2020年1月31日接受手术治疗的老年病人为循证实践研究对象,将老年手术病人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92例,试验组在我院常规的围术期气道管理护理措施基础上,应用经实践变革后的最佳循证证据;对照组仅采用常规围术期气道管理措施,比较证据应用后两组病人肺部感染率、误吸发生率和气管插管拔管时间。结果:试验组病人误吸发生率为0,对照组为6.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病人肺部感染率为1.1%,对照组为8.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病人的气管插管拔管时间为(21.14±8.64)min,对照组为(24.79±11.51)min,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降低老年病人围术期肺部感染率的循证实践,有利于降低老年病人术后肺部感染率、误吸发生率,缩短气管插管拔管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道管理 肺部感染 误吸 气管插管 围术期 老年人 循证实践 护理
下载PDF
误吸风险管理在后颅窝肿瘤术后病人护理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6
作者 梁娟铭 兰艳 +1 位作者 王学永 周盛娴 《护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1490-1492,共3页
目的:探讨误吸风险管理在后颅窝肿瘤术后病人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6月—2021年5月在我院行后颅窝肿瘤切除术的198例病人为研究对象,按照病人入院时间分为两组,将2019年6月—2020年5月收治的98例病人作为对照组,实施常规护... 目的:探讨误吸风险管理在后颅窝肿瘤术后病人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6月—2021年5月在我院行后颅窝肿瘤切除术的198例病人为研究对象,按照病人入院时间分为两组,将2019年6月—2020年5月收治的98例病人作为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将2020年6月—2021年5月收治的100例病人作为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误吸风险管理,包括建立误吸风险质控管理、开展吞咽功能评估、加强进食管理、开展早期吞咽功能康复锻炼。比较两组病人胃管拔除情况、吞咽功能改善情况及肺部感染发生情况。结果:两组病人胃管拔除率、吞咽功能改善总有效率、肺部感染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误吸风险管理有助于提高专科护理工作质量,降低后颅窝肿瘤术后病人肺部感染发生率,改善吞咽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部感染 后颅窝肿瘤 误吸 吞咽功能 护理
下载PDF
医院神经科普通病房患者误吸防治与管理的最佳证据总结
17
作者 高学莉 牛意柔 +2 位作者 任志方 王艳玲 肖倩 《中国初级卫生保健》 2024年第10期93-97,共5页
目的:总结医院神经科普通病房误吸防治与管理的最佳证据,为临床护理工作提供循证依据。方法:系统检索中英文数据库中的相关证据,由2名研究者对文献进行筛选、质量评价、相关证据提取。结果:共纳入24篇文献,形成包括管理模式、危险因素... 目的:总结医院神经科普通病房误吸防治与管理的最佳证据,为临床护理工作提供循证依据。方法:系统检索中英文数据库中的相关证据,由2名研究者对文献进行筛选、质量评价、相关证据提取。结果:共纳入24篇文献,形成包括管理模式、危险因素、筛查和评估、经口进食管理、肠内营养管理、口腔卫生管理、用药管理、康复训练、误吸后处理9个方面36条最佳证据。结论:采用多学科管理模式、集束化护理措施可降低误吸和吸入性肺炎风险,同时加强患者、陪护人员的健康教育与培训也至关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院 神经科 误吸 防治 证据总结
下载PDF
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 and the airway-essentials for the surgeon 被引量:2
18
作者 Vic Velanovich 《World Journal of Gastrointestinal Surgery》 SCIE CAS 2009年第1期8-10,共3页
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GERD) has many protean manifestations.Some of the most vexing have to do with the airway.GERD affects the tracheobronchial tree directly,leading to aspiration pneumonia and asthma,or ex... 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GERD) has many protean manifestations.Some of the most vexing have to do with the airway.GERD affects the tracheobronchial tree directly,leading to aspiration pneumonia and asthma,or exacerbating existing pulmonary disease,such as asthma or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In addition to the respiratory manifestation of GERD,there are unique pharyngeal and laryngeal manifestations.These include voice hoarseness,throat-clearing,chronic cough,globus,and "post-nasal drip".Linking these symptoms to GERD is challenging and frequently the diagnosis is that of exclusion.Despite proton pump inhibitor therapy being the mainstay of treatment,with anti-reflux surgery being reserved for intractable cases,there is no definitive evidence of the superiority of eith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 Laryngo-pharyngeal REFLUX Reflux-induced asthma aspiration pneumonia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CHRONIC cough REFLUX LARYNGITIS
下载PDF
肺表面活性物质对胎粪吸入鼠肺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9
作者 徐咏梅 李文志 +4 位作者 薄玉龙 张瑞芹 马玉娟 林长赋 纪存良 《中华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191-193,共3页
目的 探讨外源性肺表面活性物质(PS)对胎粪吸入鼠肺功能的影响。方法 28只Wistar大白鼠进行人工通气,经气道注入3~4 ml/kg胎粪溶液,PaO2降至20 kPa以下后将动物随机分为4组(每组7只)。A组,气道内注入PS 150 mg/kg(50 mg/ml,3 ml/kg);B... 目的 探讨外源性肺表面活性物质(PS)对胎粪吸入鼠肺功能的影响。方法 28只Wistar大白鼠进行人工通气,经气道注入3~4 ml/kg胎粪溶液,PaO2降至20 kPa以下后将动物随机分为4组(每组7只)。A组,气道内注入PS 150 mg/kg(50 mg/ml,3 ml/kg);B组,气道内注入等量生理盐水;C组,用PS稀溶液75 mg/kg(5 mg/ml,15 ml/kg)进行支气管肺泡灌洗,重复2次;D组,用15 ml/kg的生理盐水灌洗双肺。治疗后15 min、30 min、60 min、120 min、180 min采血进行血气分析。180 min后测定各组潮气量,并进行支气管肺泡灌洗(BAL),检测BAL液中总蛋白(TP)和,TNF-α含量。结果治疗后A和C组PaO2均明显升高,而B和D组在治疗后几乎不变,A、C组与B、D组相比,P<0.05。A与C组间差异均无显著性。A和C组的潮气量明显高于B和D组(P<0.05)。A和C组的BAL液中TP含量明显低于B和D组(JP<0.05)。TNF-α含量各组间无差异。结论 补充PS明显改善胎粪吸入鼠肺的氧合和顺应性。PS稀溶液灌洗法优于气道注入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表面活性物质 胎粪吸入 肺功能 新生儿 呼吸窘迫综合征
原文传递
CT导向下肺不张病灶活检术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3
20
作者 俞同福 王德杭 +2 位作者 吴年松 汪家旺 周科峰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15-117,共3页
目的:探讨CT导向下肺不张病灶细针穿刺抽吸活检的价值。方法:55例肺不张患者,右上叶及段不张9例,右中叶及段不张6例,右下叶及段不张17例,左上叶及段不张8例,左下叶及段不张15例,经CT定位后肺门部位多靶点细针穿刺抽吸活检。结果:55例患... 目的:探讨CT导向下肺不张病灶细针穿刺抽吸活检的价值。方法:55例肺不张患者,右上叶及段不张9例,右中叶及段不张6例,右下叶及段不张17例,左上叶及段不张8例,左下叶及段不张15例,经CT定位后肺门部位多靶点细针穿刺抽吸活检。结果:55例患者取得阳性结果的有46例,恶性肿瘤为44例,良性病变2例,总准确性为83.6%,特异性为100%。结论:CT导引下的肺不张性病灶活检术是一种安全、准确的方法,可作为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的一种补充,为临床手术和化疗方案的选择提供了病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不张 细针抽吸 活检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