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28篇文章
< 1 2 8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剂型布地奈德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疗效的比较 被引量:91
1
作者 柯华 李占魁 +1 位作者 于西萍 郭金珍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400-404,共5页
目的比较不同剂型布地奈德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PS)对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患儿血气改善及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发生的影响。方法将出生4 h内发生NRDS的早产儿184例随机分为4组,每组46例:PS+布地奈德气雾剂持续喷入组(... 目的比较不同剂型布地奈德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PS)对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患儿血气改善及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发生的影响。方法将出生4 h内发生NRDS的早产儿184例随机分为4组,每组46例:PS+布地奈德气雾剂持续喷入组(简称气雾持续组)、PS+单剂布地奈德液体剂型组(简称液体组)、PS+布地奈德气雾剂单剂喷入组(简称气雾单次组)、单用PS组。比较4组治疗后动脉血气的变化及治疗后改为有创机械通气率、辅助通气时间、重复使用PS率及BPD发生率。结果治疗后第2-4天4组pH、PCO2、氧合指数(FiO2/PaO2)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各指标改善效果依次为气雾持续组、液体组、气雾单次组、单用PS组。气雾持续组辅助通气时间明显短于其他3组(P〈0.05),液体组明显短于气雾单次组及单用PS组(P〈0.05)。4组治疗后改用有创机械通气率、重复使用PS率及BPD发生率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其中气雾持续组这3个指标的发生率均最低,其次为液体组。结论气雾剂型布地奈德持续喷入联合PS治疗NRDS的疗效优于单剂液体剂型,但两者在降低BPD发生率方面的差异有待扩大样本量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地奈德 肺表面活性物质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支气管肺发育不良 早产儿
原文传递
经鼻间歇正压通气治疗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疗效观察 被引量:74
2
作者 杨建生 吴本清 +1 位作者 贺务实 燕旭东 《中国新生儿科杂志》 CAS 2011年第5期315-318,共4页
目的探讨经鼻间歇正压通气(NIPPV)对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本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2008年2月至2010年8月收住的RDS患儿,2009年5月之前的患儿应用肺表面活性物质(PS)后予以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治疗,之... 目的探讨经鼻间歇正压通气(NIPPV)对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本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2008年2月至2010年8月收住的RDS患儿,2009年5月之前的患儿应用肺表面活性物质(PS)后予以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治疗,之后的患儿应用PS后予以NIPPV,比较两组治疗成功率、血气变化、氧疗时间、并发症及住院费用。结果两组患儿基本情况和RDS分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NIPPV组47例,治疗RDS成功率91.5%,明显高于NCPAP组的成功率7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IPPV组治疗后1 h的PaCO2比NCPAP组改善更明显,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IPPV组治疗后12 h的pH、PaCO2、PaO2优于NCPAP组[pH:(7.38±0.10)比(7.33±0.08),PaCO2:(32.5±8.9)mm Hg比(38.3±9.4)mm Hg,PaO2:(78.5±15.2)mm Hg比(70.4±13.2)mm Hg,P均<0.01]。NIPPV组氧疗时间短于NCPAP组,支气管肺发育不良发生率(12.8%)低于NCPAP组(33.3%),住院费用少于NCPA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NIPPV治疗RDS疗效优于NCPA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鼻间歇正压通气 肺表面活性物质 呼吸窘迫综合征 新生儿
原文传递
肺表面活性物质联合无创高频振荡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73
3
作者 冯爱民 谢秀春 +3 位作者 王苗 于瑛 吴夏颖 郭小霞 《河北医学》 CAS 2019年第3期551-555,共5页
目的:观察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应用肺表面活性物质与无创高频振荡通气联合治疗的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5月至2018年4月我院收治的NRDS患儿80例为研究对象,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予以常频通气联合... 目的:观察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应用肺表面活性物质与无创高频振荡通气联合治疗的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5月至2018年4月我院收治的NRDS患儿80例为研究对象,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予以常频通气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观察组予以无创高频震荡通气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记录两组治疗有效率、一般情况及动脉血气指标[动脉血氧分压(PaO_2)、pH值、二氧化碳分压(PaCO_2)、吸入氧浓度百分比(FiO_2)、氧合指数(OI)]变化、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90.00%较对照组70.00%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上机时间、症状缓解时间、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短(P<0.05),两组间歇强制通气时间、存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上机24h PaO_2、pH值高于对照组,而PaCO_2、FiO_2、OI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两组并发症(气胸、肺出血、支气管肺发育不良、肺炎)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NRDS患儿采用肺表面活性物质与无创高频振荡通气联合治疗可明显提高疗效,缩短上机时间、住院时间,在有效改善动脉血气指标同时,不会明显增加并发症,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肺表面活性物质 无创高频振荡通气
下载PDF
机械通气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重症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168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70
4
作者 刘翠青 马莉 +3 位作者 马海燕 常志霞 杨娅丽 左月仙 《中国实用儿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275-278,共4页
目的归纳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的临床特点,观察肺表面活性物质(PS)在机械通气治疗新生儿RDS中的作用。方法收集2006年9月至2008年2月在河北省儿童医院新生儿科住院治疗的168例RDS患儿临床资料,平均胎龄为(32.3±3.7)周,平均体... 目的归纳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的临床特点,观察肺表面活性物质(PS)在机械通气治疗新生儿RDS中的作用。方法收集2006年9月至2008年2月在河北省儿童医院新生儿科住院治疗的168例RDS患儿临床资料,平均胎龄为(32.3±3.7)周,平均体重为(1.73±0.75)g。观察比较国产PS(珂立苏,calsurf)应用前后的主要血气指标、呼吸机参数、机械通气模式以及并发症、转归等。结果应用PS在0、1、12和72h不同时点的比较显示:吸氧浓度(FiO2)分别为0.51±0.11、0.32±0.1、0.28±0.08和0.26±0.09。应用PS1h时,RDS患儿所需FiO2明显下降,此后下降幅度逐渐减小(P<0.05)。动脉血氧分压PaO2/吸入氧浓度FiO(2P/F)和动脉血氧分压/肺泡氧分压a/APO2比值则随时间变化呈逐渐增高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S能较快地改善新生儿RDS氧合状况;肺保护性通气策略正在为越来越多的临床医生接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表面活性物质 机械通气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原文传递
不同机械通气方式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对新生儿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疗效比较 被引量:70
5
作者 常明 卢红艳 +1 位作者 相虹 兰厚萍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069-1074,共6页
目的比较高频振荡通气+肺表面活性物质(HFOV+PS)、常频机械通气+肺表面活性物质(CMV+PS)、常频机械通气(CMV)3种治疗方式对新生儿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LI/ARDS)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ALI/ARDS新生儿136例(ALI 73... 目的比较高频振荡通气+肺表面活性物质(HFOV+PS)、常频机械通气+肺表面活性物质(CMV+PS)、常频机械通气(CMV)3种治疗方式对新生儿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LI/ARDS)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ALI/ARDS新生儿136例(ALI 73例,ARDS 63例),其中HFOV+PS组45例,CMV+PS组53例,CMV组38例,前两组应用肺表面活性物质气管内滴入(70~100 mg/kg)。分别检测机械通气0 h、12 h、24 h、48 h、72 h的Pa O_2、Pa CO_2、Pa O_2/Fi O_2、氧合指数(OI)、呼吸指数(RI)。结果机械通气12 h、24 h、48 h时HFOV+PS组的Pa O_2高于CMV+PS组和CMV组,Pa CO_2低于CMV+PS组和CMV组(P〈0.05);在机械通气12 h、24 h、48 h、72 h时HFOV+PS组Pa O_2/Fi O_2高于CMV+PS组和CMV组,OI、RI低于CMV+PS组和CMV组(P〈0.05);HFOV+PS组机械通气时间、用氧时间均低于CMV+PS组和CMV组(P〈0.05);3组气漏、颅内出血发生率及治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与单纯CMV以及CMV联合PS治疗相比,HFOV联合PS更可改善ALI/ARDS新生儿的肺功能,缩短通气时间及用氧时间,且不增加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频振荡通气 肺表面活性剂 急性肺损伤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呼吸力学 新生儿
原文传递
肺表面活性物质联合CPAP治疗对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血气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69
6
作者 林伟斌 《临床肺科杂志》 2017年第1期102-104,共3页
目的研究肺表面活性物质联合CPAP对呼吸窘迫综合征新生儿血气指标的影响。方法从2010年2月到2014年2月,于我院共有74例新生儿病患被诊断为呼吸窘迫综合征。以数字法随机分成治疗组(37例)和对照组(37例)。其中治疗组给予肺表面活性物质... 目的研究肺表面活性物质联合CPAP对呼吸窘迫综合征新生儿血气指标的影响。方法从2010年2月到2014年2月,于我院共有74例新生儿病患被诊断为呼吸窘迫综合征。以数字法随机分成治疗组(37例)和对照组(37例)。其中治疗组给予肺表面活性物质联合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PAP)进行治疗,对照组仅给予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观察两组治疗疗效,以及两组患儿血气指标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显效占比48.65%(18/37),总有效率为94.59%(35/37),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24.32%(9/37),75.68%(28/37);治疗后治疗组PH值以及P(CO_2)/mm Hg和P(O_2)/mm Hg改善程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治疗后治疗组患儿PEEP/cm H_2O与FiO_2/%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治疗前两组患儿OI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治疗组显著高于对照组,上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肺表面活性物质联合CPAP治疗NRDS疗效显著,且能显著改善患儿血气指标,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表面活性物质 CPAP 呼吸窘迫综合征 新生儿 血气指标
下载PDF
机械通气联合不同肺表面活性物质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中的价值 被引量:66
7
作者 聂振清 陈晓燕 《安徽医药》 CAS 2019年第6期1222-1225,共4页
目的探讨机械通气联合不同的肺表面活性物质在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中的临床价值。方法连续性纳入自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新生儿监护室所收治的NRDS病人共72例,均给予持续气道内正压通气(CPAP)联合肺... 目的探讨机械通气联合不同的肺表面活性物质在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中的临床价值。方法连续性纳入自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新生儿监护室所收治的NRDS病人共72例,均给予持续气道内正压通气(CPAP)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据病儿家庭经济条件及家长意见病儿分别接受猪肺磷脂注射液(40例)和注射用牛肺表面活性剂(32例)治疗,比较两组病儿临床治疗结果和并发症等情况。结果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后两组病儿血气指标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均P<0.05)。猪肺磷脂注射液组在用药后第4小时及第24小时血气氧分压[p(O_2)]分别为(78.39±12.34)、(85.61±9.46) mmHg,显著性高于注射用牛肺表面活性剂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_(4 h)=2.079,P_(4 h)=0.041;t_(24 h)=2.257,P_(24 h)=0.027);猪肺磷脂注射液组第24小时血气二氧化碳分压[p(CO_2)]为(38.16±11.72)mmHg,显著低于注射用牛肺表面活性剂组(t=2.193,P=0.031)。猪肺磷脂注射液组给药时间为(4.73±1.67) min(t=13.142,P<0.001),持续气道内正压通气(CPAP)时间为(96.34±22.17) h(t=3.227,P=0.002),均显著性低于注射用牛肺表面活性剂组,但两组重复给药比例及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病死率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猪肺磷脂注射液应用方便,可更加有效地改善病儿血气指标,缩短CPAP时间,且不增加病儿治疗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机械通气 肺表面活性物质 临床价值
下载PDF
不同时机应用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64
8
作者 王红霞 徐心坦 张晓慧 《中国妇幼保健》 CAS 2017年第7期1565-1568,共4页
目的探讨不同时机应用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 PAP)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PS)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临床疗效观察。方法选择2013年12月-2015年12月巨野县人民医院收治的96例早产儿进行回顾性分析,早产儿胎龄≤32周,出生后30 ... 目的探讨不同时机应用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 PAP)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PS)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临床疗效观察。方法选择2013年12月-2015年12月巨野县人民医院收治的96例早产儿进行回顾性分析,早产儿胎龄≤32周,出生后30 min内入院,出现呼吸窘迫征时应用nC PAP联合PS治疗。根据使用PS治疗前应用nC PAP时间分为<2 h组、2~4 h组、>4 h组,观察治疗前后动脉血气变化、治疗3 d与7 d的机械通气率、住院时间、治疗结局、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等并发症发病率。结果三组患儿在不同时间应用nC PAP后呼吸窘迫状态均有改善。与用药前比较,2~4 h组血气改善程度相对较明显(P<0.05);2~4 h组治疗3 d需机械通气率最小(P<0.05),三组治疗7 d需机械通气率住院时间及治疗结局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2 h组支气管肺发育不良发病率最高,明显髙于2~4 h组(P<0.05),气漏、肺出血等并发症及病死率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NRDS早期给予nC PAP联合PS治疗效果明显,可改善预后,减少机械通气率,降低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等并发症发生率,在发病2~4 h应用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 肺表面活性物质 早产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原文传递
肺表面活性物质替代疗法的护理 被引量:62
9
作者 王晓东 周晓光 《中华护理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7期501-503,共3页
总结 5 0例应用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护理方法。提出给药前应准备好药物及各种用物 ,确认气管插管位置正确、患儿状态稳定。给药时配合医生变换给药体位 ,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及血氧饱和度变化 ,防止发生心率减慢及呼... 总结 5 0例应用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护理方法。提出给药前应准备好药物及各种用物 ,确认气管插管位置正确、患儿状态稳定。给药时配合医生变换给药体位 ,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及血氧饱和度变化 ,防止发生心率减慢及呼吸暂停。给药后应给予合适的婴儿体位 ,遵循科学的吸痰原则 ;密切观察机械通气下婴儿状态及肺顺应性改变 ;严密监测血压、心率及血氧饱和度变化 ,维持心血管功能的稳定。认为严格的无菌操作及正确的吸痰方法 ,是减少感染并发症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表面活性物质 替代疗法 护理 呼吸窘迫综合征
原文传递
肺表面活性物质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57
10
作者 王承峰 陈光明 《中国妇幼保健》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1602-1604,共3页
目的:分析肺表面活性物质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治疗中的应用。方法:选择2010年7月~2012年7月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收治的50例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采用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观察患者用药前、用药后2 h、用药后8h、用药后24 h、用药... 目的:分析肺表面活性物质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治疗中的应用。方法:选择2010年7月~2012年7月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收治的50例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采用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观察患者用药前、用药后2 h、用药后8h、用药后24 h、用药后48 h的肺功能变化,治疗前后的机械通气参数、X线胸片及胸肺总有效顺应性的变化及临床疗效。结果:50例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经治疗后,显效31例,有效16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4.00%。新生儿用药后与用药前相比,肺功能均明显改善,应用呼吸机参数明显下降(P<0.05)。治疗后FiO2、PIP、PEEP与治疗前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X线胸片、VT、Cdyn与治疗前相比明显改善(P<0.05)。结论:肺表面活性物质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治疗中的应用可改善肺功能与肺泡充气程度,减少机械通气时间,且临床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表面活性物质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固尔苏
原文传递
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与振动网格雾化吸入肺表面活性物质联合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疗效和安全性 被引量:54
11
作者 高亚 陈信 +9 位作者 张阵 瞿色华 桑旭 武玉猛 周瑞 彭万胜 陈云 王越 卓飞翔 陈丽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80-84,共5页
目的探讨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联合振动网格雾化吸入肺表面活性物质(PS)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选择2020年12月至2021年6月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RDS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并... 目的探讨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联合振动网格雾化吸入肺表面活性物质(PS)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选择2020年12月至2021年6月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RDS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振动网格雾化技术组和气管插管-注入PS-拔管后使用NCPAP(INSURE)技术组。两组均予以NCPAP联合PS治疗,振动网格雾化技术组PS经新型振动网格雾化技术吸入肺部,INSURE技术组PS经气管插管注入肺部。比较两组患儿pH值、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_(2))、氧合指数(PaO_(2)/FiO_(2))、气管插管机械通气(MVET)需求率、总呼吸支持时间、再次使用PS率、并发症及住院病死率等指标的差异;同时记录两组患儿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最终共42例患儿纳入分析,其中振动网格雾化技术组20例,INSURE技术组22例。两组PS给药前血气分析及PaO_(2)/FiO_(2)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在完成PS给药后1 h,两组血气分析及PaO_(2)/FiO_(2)均较给药前明显改善;其中,振动网格雾化技术组给药后PaO_(2)/FiO_(2)改善程度较INSURE技术组更明显〔mmHg(1 mmHg≈0.133 kPa):198±34比173±39,P<0.05〕,但两组pH值和PaCO_(2)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振动网格雾化技术组总呼吸支持时间较INSURE技术组明显缩短(h:96±13比120±18,P<0.01),但MVET需求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0%(1/20)比13.6%(3/22),P>0.05〕。振动网格雾化技术组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PVH-IVH)发生率低于INSURE技术组〔0%(0/20)比18.2%(4/22)〕,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振动网格雾化技术组与INSURE技术组再次使用PS率和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等并发症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5.0%(1/20)比9.1%(2/22),5.0%(1/20)比4.5%(1/22),均P>0.05〕。两组均无死亡病例或气胸、肺出血、脑室周围白质软化(PVL)、早产儿视网膜病(ROP)、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等严重不良事件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 振动网格雾化技术 肺表面活性物质
原文传递
不同机械通气方式联合肺表面活性剂对新生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呼吸力学的影响 被引量:53
12
作者 常明 卢红艳 +1 位作者 相虹 兰厚萍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916-919,共4页
目的:研究高频振荡通气+肺表面活性剂(HFOV+PS)、常频机械通气+肺表面活性剂(CMV+PS)、常频机械通气(CMV)治疗方式对新生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呼吸力学及疗效的影响。方法:纳入符合ARDS诊断标准的新生儿75例,HFOV+PS组25例,CMV+PS... 目的:研究高频振荡通气+肺表面活性剂(HFOV+PS)、常频机械通气+肺表面活性剂(CMV+PS)、常频机械通气(CMV)治疗方式对新生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呼吸力学及疗效的影响。方法:纳入符合ARDS诊断标准的新生儿75例,HFOV+PS组25例,CMV+PS组30例,CMV组20例,前两组应用PS 70 mg/kg一次,分别检测机械通气0、12、24、48、72 h的PaO_2、PaCO_2、PaO_2/FiO_2、氧合指数(OI)、呼吸指数(RI)。结果:HFOV+PS组在机械通气12、24、48 h比较PaO_2均高于CMV+PS、CMV组,PaCO_2均低于CMV+PS、CMV组(P<0.05);在机械通气12、24、48、72 h比较PaO_2/FiO_2均高于CMV+PS、CMV组,OI、RI均低于CMV+PS、CMV组(P<0.05);机械通气时间、用氧时间比较均低于CMV+PS、CMV组(P<0.05);3组气漏、颅内出血发生率及治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HFOV联合PS治疗新生儿ARDS可及时改善氧合功能,缩短机械通气及用氧时间,不增加并发症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频振荡通气 常频机械通气 肺表面活性剂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呼吸力学 新生儿
下载PDF
气管插管-肺表面活性物质-拔管后经鼻持续正压通气模式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疗效研究 被引量:52
13
作者 杨一民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1134-1136,共3页
目的探讨气管插管-给予肺表面活性物质(PS)-拔管后经鼻持续正压通气(nCPAP)模式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临床疗效情况。方法选取2006年6月—2012年6月我院儿科NICU收治的82例NRDS患儿为本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51例和对照组31例... 目的探讨气管插管-给予肺表面活性物质(PS)-拔管后经鼻持续正压通气(nCPAP)模式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临床疗效情况。方法选取2006年6月—2012年6月我院儿科NICU收治的82例NRDS患儿为本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51例和对照组31例。观察组应用气管插管-给予PS-拔管后使用nCPAP治疗模式,对照组仅给予nCPAP治疗模式。对两组治疗前后的主要血气指标、气体交换常用指标、nCPAP辅助通气治疗后24 h所需压力、nCPAP辅助通气治疗时间、用氧治疗时间、总住院时间、病情无好转或恶化的比例等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治疗前血浆酸碱度(pH)、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动脉血氧分压与吸入氧浓度的比值(PaO2/FiO2)、动脉血氧分压与肺泡氧分压比值(PaO2/PAO2)各项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6 h、24 h、48 h的pH、PaO2、PaCO2、PaO2/FiO2、PaO2/PAO2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24 h nCPAP所需压力、nCPAP辅助通气治疗时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用氧治疗时间和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病情无好转或恶化的患儿有11例(21.6%),对照组有17例(5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气管插管-PS-拔管后nCPAP治疗模式应用于NRDS的治疗,可迅速改善患儿的通气和换气功能,改善患儿的缺氧与代谢性和呼吸性酸中毒状态,从而大大提高了抢救的成功率,缩短住院时间,安全且疗效显著,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肺表面活性物质 经鼻持续正压通气 治疗结果
下载PDF
肺表面活性物质联合枸橼酸咖啡因对同步鼻塞间歇正压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疗效的影响 被引量:50
14
作者 刘畅 张舒晴 岳冬梅 《中国小儿急救医学》 CAS 2019年第9期671-675,共5页
目的探讨肺表面活性物质(pulmonary surfactant,PS)联合枸橼酸咖啡因对同步鼻塞间歇正压通气(synchronized nasal intermittent positive pressure ventilation,SNIPPV)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eonatal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 目的探讨肺表面活性物质(pulmonary surfactant,PS)联合枸橼酸咖啡因对同步鼻塞间歇正压通气(synchronized nasal intermittent positive pressure ventilation,SNIPPV)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eonatal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NRDS)疗效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9年6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接受治疗的确诊为NRDS且需要SNIPPV治疗的新生儿99例,分为联合组(PS+枸橼酸咖啡因)46例,对照组为单独应用PS 53例。比较两组患儿呼吸机使用时间、用氧时长、住院时间、临床效果及并发症。结果联合组呼吸机使用时间、用氧时长及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治疗期间支气管肺发育不良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肺出血及败血症、胃肠功能紊乱、心律失常等并发症的发生率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S联合枸橼酸咖啡因对于接受SNIPPV治疗的NRDS患儿可改善肺功能,缩短呼吸机使用时间,减少用氧时长,提高存活率,降低并发症,值得推荐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同步鼻塞间歇正压通气 肺表面活性物质 枸橼酸咖啡因
原文传递
肺表面活性物质联合布地奈德预防极低出生体重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50
15
作者 潘静 陈名武 +4 位作者 倪文泉 方涛 张慧 陈冶 潘家华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37-141,共5页
目的探讨肺表面活性物质(PS)联合布地奈德气管内滴入预防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胎龄<32周的患有宫内感染的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Ⅲ或Ⅳ级)的极低出生体重儿30例,随机分成PS+布地奈德组(15例)... 目的探讨肺表面活性物质(PS)联合布地奈德气管内滴入预防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胎龄<32周的患有宫内感染的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Ⅲ或Ⅳ级)的极低出生体重儿30例,随机分成PS+布地奈德组(15例)和PS组(15例)。比较两组血气分析、氧合指数(OI)、呼吸机使用时间、吸氧时间、BPD发生率、纠正胎龄36周时病死率以及其他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PS+布地奈德组患儿BPD发生率低于PS组,呼吸机使用时间和吸氧时间明显短于PS组(P<0.05);给药后第2~6天,PS+布地奈德组pH、OI均高于PS组,PaCO——2均低于PS组,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纠正胎龄36周时病死率以及其他并发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PS联合布地奈德气管内滴入能有效降低重度NRDS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BPD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地奈德 肺表面活性物质 支气管肺发育不良 极低出生体重儿
原文传递
不同通气方式对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呼吸窘迫综合征早产儿过程中脑氧代谢的影响 被引量:49
16
作者 李旭芳 关瑞莲 +3 位作者 程婷婷 孙黎 刘美仪 张炼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96-99,共4页
目的探讨不同通气方式对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早产儿肺表面活性物质(PS)给药过程中脑氧代谢的影响。 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手动通气组和机械通气组。PS给药过程中,手动通气组患儿气管导管末... 目的探讨不同通气方式对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早产儿肺表面活性物质(PS)给药过程中脑氧代谢的影响。 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手动通气组和机械通气组。PS给药过程中,手动通气组患儿气管导管末端连接复苏气囊,予以手动通气。而机械通气组患儿气管导管末端连接呼吸机予以持续机械通气。通气过程中应用近红外光谱法监测脑氧饱和度(ScO2)的变化,同时监测平均动脉压(MABP)。 结果纳入本研究的49例早产儿在PS治疗期间,24例予以手动通气给药,25例予以持续机械通气给药。左脑ScO2及ScO2和MABP的相关系数(rScO2-MABP)在开始给药前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给药期间,2组ScO2明显增加[手动通气组:(85.88±5.54)%比(77.31±5.40)%,t=5.521,P=0.000;机械通气组:(83.88±3.18)%比(76.53±4.38)%,t=6.741,P=0.000],其后逐渐下降,并至给药后第2个5 min内降至基线水平[手动通气组:(79.25±3.02)%比(77.31±5.40)%,t=1.560,P=0.220;机械通气组:(78.59±3.45)%比(76.53±4.38)%,t=1.832,P=0.074]。ScO2变化率也显示了同样的变化趋势,且2组变化呈现一致性。2组rScO2-MABP在给药期间也明显增加(手动通气组:2.34±0.16比1.86±0.21,t=9.022,P=0.000;机械通气组:2.12±0.15比1.87±0.21,t=4.810,P=0.000)。但机械通气组在给药后第1个5 min即快速回复至基线水平(1.84±0.18比1.87±0.21,t=0.538,P=0.635),而手动通气组在给药后第2个5 min才回复至基线水平(1.84±0.19比1.86±0.21,t=0.350,P=0.809)。手动通气组相关系数变化率在给药后第1个5 min明显高于机械通气组(1.15±0.13比1.00±0.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943,P=0.000)。 结论2种不同的通气方式给药,均可出现短暂的脑ScO2升高,但手动通气组对脑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婴儿 早产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肺表面活性物质 脑氧代谢
原文传递
高频振荡通气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新生儿重型胎粪吸入综合征并发肺出血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45
17
作者 黄静 林新祝 郑直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075-1079,共5页
目的探讨高频振荡通气(HFOV)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PS)治疗新生儿重型胎粪吸入综合征(MAS)并发肺出血(NPH)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取重型MAS并发NPH患儿48例,回顾性分析HFOV+PS(试验组,n=25)和单纯HFOV(对照组,n=23)治疗的临床疗效,比... 目的探讨高频振荡通气(HFOV)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PS)治疗新生儿重型胎粪吸入综合征(MAS)并发肺出血(NPH)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取重型MAS并发NPH患儿48例,回顾性分析HFOV+PS(试验组,n=25)和单纯HFOV(对照组,n=23)治疗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患儿的血气分析、氧合指数(OI)、Pa O2/Fi O2(P/F)值、肺出血时间、呼吸机治疗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及转归变化。结果试验组治疗后6、12、24、48 h的Pa O2、OI值及P/F值均要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的呼吸机治疗时间、NPH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试验组住院时间、并发症和治愈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HFOV联合PS能更好地改善患儿氧合功能,缩短NPH时间和呼吸机治疗时间,未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频振荡通气 肺表面活性物质 胎粪吸入综合征 肺出血 新生儿
原文传递
肺表面活性物质联合鼻塞持续正压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临床观察 被引量:45
18
作者 秦素芳 蔡家平 严璐 《儿科药学杂志》 CAS 2012年第1期14-16,共3页
目的:探讨应用肺表面活性物质(固尔苏)联合鼻塞持续正压通气(CPAP)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2009年1月~2011年6月我科新生儿病房入院确诊为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患儿36例,使用肺表面活性物质联合CPAP治疗,... 目的:探讨应用肺表面活性物质(固尔苏)联合鼻塞持续正压通气(CPAP)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2009年1月~2011年6月我科新生儿病房入院确诊为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患儿36例,使用肺表面活性物质联合CPAP治疗,观察治疗前后患儿临床症状及血气分析、呼吸机参数的变化及并发症情况。结果:用药后临床症状明显减轻,PO2、PCO2、pH、FiO2、PEEP均较用药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肺表面活性物质联合CPAP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疗效显著,便于开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表面活性物质 新生儿 呼吸窘迫综合征 鼻塞持续正压通气
下载PDF
不同起始量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多中心临床疗效比较 被引量:44
19
作者 廖翎帆 龚华 +5 位作者 易明 龙华 陈文 周利刚 钟晓云 罗茜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411-415,共5页
目的探讨不同起始量的肺表面活性物质(pulmonary surfactant,PS)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eonatal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NRDS)的疗效及差异。方法采用前瞻性、多中心对照临床研究方法,按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收集三家... 目的探讨不同起始量的肺表面活性物质(pulmonary surfactant,PS)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eonatal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NRDS)的疗效及差异。方法采用前瞻性、多中心对照临床研究方法,按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收集三家医院新生儿病房收治的143例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患儿,且使用肺表面活性物质(商品名:珂立苏)治疗,采用完全随机设计的方法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分别使用起始剂量为70 mg/kg和100 mg/kg的PS进行治疗,检测并记录使用PS前后不同时间血气分析结果、胸片结果、重复使用PS的次数、并发症的发生、机械通气时间、用氧时间及住院天数等指标。结果 1两组用药后需氧浓度、PaO_2、PaCO_2、胸片结果均较用药前有好转(P<0.05);2 PS100组应用PS后12、24、36 h较PS70组对氧的需求更低(P<0.05),PO_2及PCO_2改善更明显(P<0.05);3 PS100组应用PS后24 h,胸片情况较PS70组明显好转(P<0.05);4PS100组在机械通气时间、用氧时间方面均低于PS70组(P<0.05)。结论应用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NRDS起始剂量为100 mg/kg的疗效优于70 mg/k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表面活性物质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早产儿 多中心研究
下载PDF
肺泡表面活性物质联合双水平正压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44
20
作者 黄方 刘小辉 《临床肺科杂志》 2019年第6期1023-1025,共3页
目的探讨肺泡表面活性物质联合双水平正压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疗效及对血气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9月我院收治的NRDS患儿89例。随机分成观察组(n=48)和对照组(n=41),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双水平正压通... 目的探讨肺泡表面活性物质联合双水平正压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疗效及对血气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9月我院收治的NRDS患儿89例。随机分成观察组(n=48)和对照组(n=41),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双水平正压通气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肺泡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和治疗后1h的肺氧合功能参数、呼吸机主要调节参数、治疗期间并发症。结果两组患儿在治疗前肺氧合功能参数、呼吸机主要调节参数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儿肺氧合功能参数及呼吸机主要调节参数指标改善结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治疗期间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泡表面活性物质联合双水平正压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有助于改善肺功能,缓解患儿的临床症状,减少并发症发生,提高抢救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泡表面活性物质 双水平正压通气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