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蕨类植物孢子形态的研究Ⅵ.凤尾蕨科 被引量:16
1
作者 戴锡玲 王全喜 +1 位作者 于晶 朱瑞良 《云南植物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489-500,共12页
利用扫描电镜对国产凤尾蕨科(Pteridaceae)2属30种4变种植物孢子进行了观察.其中凤尾蕨属(Pteris)29种4变种,孢子三裂缝,辐射对称;极面观为钝三角形,赤道面观为半圆形或超半圆形;孢子极轴长26~54 μm,赤道轴长34~97 μm;外壁厚,形成... 利用扫描电镜对国产凤尾蕨科(Pteridaceae)2属30种4变种植物孢子进行了观察.其中凤尾蕨属(Pteris)29种4变种,孢子三裂缝,辐射对称;极面观为钝三角形,赤道面观为半圆形或超半圆形;孢子极轴长26~54 μm,赤道轴长34~97 μm;外壁厚,形成孢子表面纹饰的轮廓;周壁薄,紧贴于外壁上;多数种类孢子外壁具沿赤道加厚的赤道环,孢子表面呈瘤块状、疣块状,或隆起的脊连成网状或拟网状等纹饰,有的种类具近极脊和远极脊.凤尾蕨属植物孢子的形态稳定,种间差异明显,但孢子形态特征与孢子体的形态特征是不相关的.栗蕨属(Histiopteris)植物孢子为单裂缝,两侧对称,极面观椭圆形,赤道面观豆形;孢子极轴长22~23 μm,赤道轴长29~36 μm;周壁很薄,由外壁形成孢子纹饰的轮廓;表面呈粗的块状纹饰.从孢子形态上看,栗蕨属与凤尾蕨属有很大差异,将其放在一个科中不合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凤尾蕨科 孢子形态 蕨类植物 中国
下载PDF
凤尾草化学成分研究 被引量:14
2
作者 王文蜀 王志骞 周亚伟 《中药材》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1165-1167,共3页
目的:研究凤尾草的化学成分。方法:通过硅胶柱色谱、硅胶薄层制备以及凝胶柱色谱的方法分离纯化化合物,利用质谱、核磁共振等现代波谱技术解析化合物结构。结果:从凤尾草(Pteris multifidaPolir.)甲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7种化合物:经波谱... 目的:研究凤尾草的化学成分。方法:通过硅胶柱色谱、硅胶薄层制备以及凝胶柱色谱的方法分离纯化化合物,利用质谱、核磁共振等现代波谱技术解析化合物结构。结果:从凤尾草(Pteris multifidaPolir.)甲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7种化合物:经波谱鉴定为1个倍半萜苷:pterosin C 3-O-β-D-glucoside(1)和6个黄酮类化合物:芹菜素(2)、木犀草素(3)、芹菜素-7-O-β-D-葡萄糖苷(4)、芹菜素-7-O-β-D-葡萄糖-4′-O-α-L-鼠李糖苷(5)、芹菜素-4′-O-α-L-鼠李糖苷(6)、木犀草素-7-O-β-D-葡萄糖苷(7)。结论:化合物(2)、(3)和(5)、(6)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凤尾蕨科 凤尾草 倍半萜 黄酮
下载PDF
凤尾蕨科植物中倍半萜类成分的研究进展(Ⅰ)(待续)——1H-茚-1-酮倍半萜的结构、理化性质及波谱学特征 被引量:10
3
作者 秦波 朱大元 《化学研究》 CAS 2004年第2期72-76,共5页
系统综述了从凤尾蕨科植物中分离得到的1H 茚 1 酮类倍半萜的结构、理化性质和波谱学特征等方面的研究情况.
关键词 凤尾蕨科植物 结构 理化性质 波谱学 1H-茚-1-酮类倍半萜
下载PDF
凤尾蕨科旱生蕨类rbcL基因的适应性进化和共进化分析 被引量:9
4
作者 周媛 王博 +1 位作者 高磊 王艇 《植物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409-416,共8页
核酮糖-1,5-二磷酸羧化酶/加氧酶(Rubisco,EC 4.1.1.39)是植物参与光合作用的关键酶,其大亚基由叶绿体rbcL基因编码。为深入理解凤尾蕨科植物对干旱生境的分子适应机制,本研究以53种凤尾蕨科旱生植物的rbcL基因为对象,展开适应性进化和... 核酮糖-1,5-二磷酸羧化酶/加氧酶(Rubisco,EC 4.1.1.39)是植物参与光合作用的关键酶,其大亚基由叶绿体rbcL基因编码。为深入理解凤尾蕨科植物对干旱生境的分子适应机制,本研究以53种凤尾蕨科旱生植物的rbcL基因为对象,展开适应性进化和共进化研究。采用位点间可变ω比值模型以及SLAC、REL和FEL等方法进行的适应性进化分析显示:在氨基酸水平上共有15个正选择位点(66S、84E、139L、235G、245I、252A、273Y、295K、296N、299M、307G、330E、349S、365F、404A),其中位点245I、252A和273Y对维持Rubisco功能起重要作用。共进化分析共鉴定出2组共进化位点,分别由139L、273Y、295K和273Y、295K、349S组成,这些氨基酸位点间的共进化方式与蛋白质的疏水性和分子量都显著相关。以上结果一方面支持基于ω比值检验DNA编码序列发生适应性进化的有效性,另一方面也提示凤尾蕨科植物对干旱生境的适应可能与rbcL基因的适应性进化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凤尾蕨科 RBCL基因 适应性进化 共进化
下载PDF
金粉蕨属系统位置——来自rbcL序列的证据 被引量:4
5
作者 杨文利 张钢民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36-39,50,共5页
金粉蕨属的系统位置长期以来一直存有争议。对金粉蕨属、珠蕨属、粉背蕨属、薄鳞蕨属、碎米蕨属和黑心蕨属10种植物的叶绿体基因rbcL序列进行测定,以鳞始蕨科的2个成员为外类群构建它们的系统关系。简约性分析结果表明:①碎米蕨类植物... 金粉蕨属的系统位置长期以来一直存有争议。对金粉蕨属、珠蕨属、粉背蕨属、薄鳞蕨属、碎米蕨属和黑心蕨属10种植物的叶绿体基因rbcL序列进行测定,以鳞始蕨科的2个成员为外类群构建它们的系统关系。简约性分析结果表明:①碎米蕨类植物是一个单系类群,并得到bootstrap100%的支持。该类群不仅包括中国蕨科的大部分属,还包括裸子蕨科中的部分成员;②珠蕨属、Llavea和凤丫蕨属形成一个分支,并得到很高的boot strap支持;③金粉蕨属严格位于凤尾蕨群这一分支,该属与凤尾蕨属的关系近缘。从分子系统学的角度来看,金粉蕨属既不属于中国蕨科,也不属于珠蕨科,而应归入凤尾蕨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粉蕨属 系统位置 RBCL 中国蕨科 珠蕨科 凤尾蕨科
下载PDF
黔产凤尾蕨科药用植物的种类及地理分布研究 被引量:6
6
作者 徐树芸 黄静 +3 位作者 杨理明 赵能武 赵俊华 潘炉台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9期8143-8144,共2页
[目的]对黔产凤尾蕨科药用植物的种类及地理分布进行研究。[方法]通过野外考察、标本鉴定以及资料的收集、分析和研究等。[结果]基本弄清了黔产凤尾蕨科药用植物的种类和地理分布情况。[结论]黔产凤尾蕨科植物共有33种,可作药用的植物18... [目的]对黔产凤尾蕨科药用植物的种类及地理分布进行研究。[方法]通过野外考察、标本鉴定以及资料的收集、分析和研究等。[结果]基本弄清了黔产凤尾蕨科药用植物的种类和地理分布情况。[结论]黔产凤尾蕨科植物共有33种,可作药用的植物18种,贵州各地均有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凤尾蕨 药用植物 种类 地理分布
下载PDF
凤尾蕨科金毛裸蕨属的分类地位及旱蕨属范围
7
作者 殷玥 杨文利 +1 位作者 胡虹雨 张钢民 《植物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91-501,共11页
碎米蕨类(cheilanthoid)由于其形态上普遍存在的趋同进化现象,是分类最为困难的类群之一。金毛裸蕨属(Paragymnopteris)虽然仅有5种,但被不同学者分置于若干不同属内,分类地位一直存有争议。该研究基于7个叶绿体基因片段串联数据集、叶... 碎米蕨类(cheilanthoid)由于其形态上普遍存在的趋同进化现象,是分类最为困难的类群之一。金毛裸蕨属(Paragymnopteris)虽然仅有5种,但被不同学者分置于若干不同属内,分类地位一直存有争议。该研究基于7个叶绿体基因片段串联数据集、叶绿体基因组及核糖体DNA数据集,探究了金毛裸蕨属与其他碎米蕨类群之间的系统发育关系。结果表明:金毛裸蕨属、旱蕨属(Pellaea)、Astrolepis 3个属具有很近的亲缘关系并共同构成了旱蕨群(pellaeoid group)。金毛裸蕨属的5个物种在系统发育树上形成了2个分支,各自与旱蕨属的成员聚在一起并得到了强烈的支持。基于这一结果,建议对旱蕨属范围重新定义,并将金毛裸蕨属并入旱蕨属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毛裸蕨属 旱蕨属 碎米蕨类 系统发育 分类修订 凤尾蕨科
下载PDF
Anatomical, Histochemical and Cytogenetic Features of <i>Doryopteris triphylla</i>(Pteridaceae) 被引量:3
8
作者 Diego Armando Neira Aldo Rubén Andrada +4 位作者 Valeria de los ángeles Páez Ana María Rodriguez Norma Fabiana Ríos Olga Gladys Martínez Marcela Alicia Hernández 《American Journal of Plant Sciences》 2017年第4期907-920,共14页
Doryopteris triphylla (Pteridaceae-Cheilanthoideae) grows in xeric habitats in Brazil, Paraguay, Uruguay and Argentina. 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characterize D. triphylla anatomically, histochemically and cytogene... Doryopteris triphylla (Pteridaceae-Cheilanthoideae) grows in xeric habitats in Brazil, Paraguay, Uruguay and Argentina. 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characterize D. triphylla anatomically, histochemically and cytogenetically. For anatomical characterization, rhizomes, roots, petioles and leaves were made and then stained using Safranine-Astra Blue for further observations. Leaf blades were also cleared. For histochemical analysis, leaf cross sections were stained with different reagents to identify glandular trichomes compounds. For cytogenetic characterization, a karyogram was performed using laboratory cultivated roots. Results show a dictyostelic rhizome covered with scales with apical secreting gland;diarch roots;petiole cross-sections show thick cuticle, uniseriate epidermis, parenchymatic cortex cells with thick walls and a vascular bundle with two xylem groups;and hypostomatic fronds with glandular trichomes. Histochemical studies of secretion products of the glandular trichomes were positive for polysaccharides, pectins, lipids, acid lipids, dihydroxyphenols, phenols and flavonoids. Cytogenetically, D. triphylla is described as a diploid species (2n = 60), with chromosomes gradually decreasing in size. The apical glands in scales of rhizomes, the presence of two xylem groups in the vascular bundle in the petiole and the glandular trichomes on the abaxial surface are new contributions to the species. The type of chemical products secreted by glandular leaf trichomes and karyotype estimation is shown for the first time in this speci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natomy HISTOCHEMISTRY Karyogram pteridaceae
下载PDF
广西蕨类植物孢子形态的研究Ⅲ.凤尾蕨科 被引量:3
9
作者 苏以丽 赵志国 +5 位作者 陈江平 王任翔 邓晰朝 谢强 陈彦安 李丽诗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436-440,共5页
利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对广西产凤尾蕨科及其近缘科蕨科、姬蕨科和碗蕨科5属9种植物的孢子形态进行了观察研究,详细描述了9种植物孢子的形态及表面纹饰特征。井栏边草、刺齿凤尾蕨、隆林凤尾蕨、剑叶凤尾蕨、林下凤尾蕨、蕨和... 利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对广西产凤尾蕨科及其近缘科蕨科、姬蕨科和碗蕨科5属9种植物的孢子形态进行了观察研究,详细描述了9种植物孢子的形态及表面纹饰特征。井栏边草、刺齿凤尾蕨、隆林凤尾蕨、剑叶凤尾蕨、林下凤尾蕨、蕨和碗蕨植物的孢子为三裂缝,辐射对称;极面观为钝三角形,赤道面观为半圆形或超半圆形;栗蕨和姬蕨植物孢子为单裂缝,两侧对称,极面观椭圆形,赤道面观豆形。9种植物的孢子外壁表面具有脊状、瘤-皱波状、瘤-棒状、丝毛状、疣-穴状、颗粒-条纹状、瘤状和皱状8种纹饰类型,各科属、种间具有一定差异。根据孢粉特征,讨论了它们的分类学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凤尾蕨科 孢子形态 扫描电子显微镜 广西
下载PDF
凤尾草化学成分研究(Ⅰ) 被引量:3
10
作者 徐宏懿 李凤亚 +5 位作者 杨明明 张敏敏 陈菲 尚文斌 杨靖华 汪云松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3年第5期317-319,共3页
对采自云南省昆明市的凤尾草进行了系统的化学成分研究.采用柱层析、Sephadex LH-20、薄层层析等色谱方法,从凤尾草(Pteris multifida poir)全草95%工业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一系列化合物,通过MS、NMR、2D-NMR等波谱分析手段鉴定了其中... 对采自云南省昆明市的凤尾草进行了系统的化学成分研究.采用柱层析、Sephadex LH-20、薄层层析等色谱方法,从凤尾草(Pteris multifida poir)全草95%工业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一系列化合物,通过MS、NMR、2D-NMR等波谱分析手段鉴定了其中的6个化合物,分别为(2R,3S)-pterosin C(1)、Syringic acid(2)、ferulic acid(3)、isovanillic acid(4)、β-sitosterol(5)、daucosterol(6).化合物1为该属植物特征倍半萜类化合物蕨素,化合物2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凤尾蕨属 凤尾草 化学成分
下载PDF
10种蕨类植物叶表皮特征的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杨丽 黄誉娴 +2 位作者 刘石秀 严岳鸿 戴锡玲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年第4期497-504,共8页
利用光学显微镜对3科5属10种蕨类植物的叶表皮形态进行了观察和研究.结果表明:(1)它们的叶表皮细胞大多为不规则型,表皮细胞垂周壁均呈深波状;(2)气孔为下生型,多呈椭圆形;共观察到9种气孔器类型(不等细胞型、极细胞型、腋下细胞... 利用光学显微镜对3科5属10种蕨类植物的叶表皮形态进行了观察和研究.结果表明:(1)它们的叶表皮细胞大多为不规则型,表皮细胞垂周壁均呈深波状;(2)气孔为下生型,多呈椭圆形;共观察到9种气孔器类型(不等细胞型、极细胞型、腋下细胞型、无规则四细胞型、放射状细胞型、聚合极细胞型、横列型、带状细胞型和围绕细胞型),每种植物具有2 -6种不同类型的气孔器;(3)根据叶表皮特征,支持姬蕨科与碗蕨科合并,而凤尾蕨科与铁线蕨科 单独成科.研究结果为姬蕨科、凤尾蕨科和铁线蕨科植物的系统演化及分类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姬蕨科 凤尾蕨科 铁线蕨科 叶表皮 气孔器
下载PDF
蕨类植物的鳞片特征及演化Ⅰ:凤尾蕨科 被引量:1
12
作者 顾钰峰 金冬梅 +2 位作者 刘保东 戴锡玲 严岳鸿 《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63-176,共14页
鳞片是蕨类植物体表常见附属物,是蕨类植物非常显著的分类学特征。凤尾蕨科(Pteridaceae)在蕨类植物系统发育中的位置关系多次发生了变化,不同学者对该科中包含的类群也有着不同的观点。通过对该科76种植物的鳞片进行取材,利用解剖镜观... 鳞片是蕨类植物体表常见附属物,是蕨类植物非常显著的分类学特征。凤尾蕨科(Pteridaceae)在蕨类植物系统发育中的位置关系多次发生了变化,不同学者对该科中包含的类群也有着不同的观点。通过对该科76种植物的鳞片进行取材,利用解剖镜观察拍照,对各属鳞片特征进行描述。结果显示,鳞片特征在不同的属和亚科之间具有明显的形态差异。用GenBank数据库中的rbcL基因序列对所研究物种进行系统发育重建,并对鳞片的边缘特征和筛孔类型进行祖先性状重建,结果表明,全缘型鳞片和均质型鳞片是凤尾蕨科鳞片的祖征性状,非全缘类型和透明筛孔类型的鳞片是在后期演化过程中形成的特征。此外,透明和不透明类型的筛孔其形成可能与蕨类植物生活环境中的光照强度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态解剖学 分类学 鳞片 系统发育 凤尾蕨科
原文传递
凤尾蕨科植物中倍半萜类成分的研究进展(Ⅱ)(续完)—1H-茚-1-酮类倍半萜的化学合成、化学转化及生物活性 被引量:1
13
作者 秦波 朱大元 《化学研究》 CAS 2004年第4期66-70,共5页
综述了凤尾蕨科植物中分离得到的1H 茚 1 酮类倍半萜的化学合成、化学转化、生物活性以及1 茚酮倍半萜的二聚体化合物和三环1 茚 1 酮倍半萜等方面的研究情况.
关键词 倍半萜类 化学合成 生物活性 研究进展 酮类 化学转化 综述 成分 研究情况 化合物
下载PDF
安徽省蕨类植物分布新记录(Ⅳ) 被引量:1
14
作者 韦宏金 陈彬 杨庆华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75-77,共3页
安徽省蕨类植物资源丰富,《中国生物物种名录》[1]1-398中安徽分布的蕨类植物有235种9变种3亚种,早期出版的《安徽植物志》[2]中约有30余种未被列入。据作者实地调查结果和查阅中国数字植物标本馆(CVH),未明确列入安徽分布的种类中半数... 安徽省蕨类植物资源丰富,《中国生物物种名录》[1]1-398中安徽分布的蕨类植物有235种9变种3亚种,早期出版的《安徽植物志》[2]中约有30余种未被列入。据作者实地调查结果和查阅中国数字植物标本馆(CVH),未明确列入安徽分布的种类中半数以上已有标本记载,其中部分种类在安徽大别山区或黄山山脉分布较广,如细毛碗蕨[Dennstaedtia hirsuta (Sw.) Mett. ex Miq.].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徽省 凤尾蕨科 鳞毛蕨科 分布 新记录
下载PDF
基于rps4-trnS区序列的证据分析傅氏凤尾蕨和狭眼凤尾蕨的关系
15
作者 徐道兰 姜楠 +2 位作者 曹建国 王全喜 戴锡玲 《植物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436-439,共4页
对傅氏凤尾蕨(Pteris fauriei)和狭眼凤尾蕨(Pteris biaurita)的叶绿体rps4-trnS区序列进行PCR扩增和序列分析,再结合NCBI基因数据库中已发表的凤尾蕨科及其邻近类群的rps4-trnS区序列构建系统发育树来分析两者的亲缘关系。结果显示:傅... 对傅氏凤尾蕨(Pteris fauriei)和狭眼凤尾蕨(Pteris biaurita)的叶绿体rps4-trnS区序列进行PCR扩增和序列分析,再结合NCBI基因数据库中已发表的凤尾蕨科及其邻近类群的rps4-trnS区序列构建系统发育树来分析两者的亲缘关系。结果显示:傅氏凤尾蕨和狭眼凤尾蕨的rps4-trnS区序列未表现出明显差异。结合两者孢子体和配子体形态发育特征以及rps4-trnS区序列的证据,认为傅氏凤尾蕨和狭眼凤尾蕨为同种或为变种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傅氏凤尾蕨 狭眼凤尾蕨 凤尾蕨科 rps4-trnS区序列
下载PDF
凤尾蕨科植物rbcL基因的适应性进化分析 被引量:15
16
作者 森林 苏应娟 +1 位作者 张冰 王艇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8,共8页
为深入理解蕨类植物辐射式物种分化的分子适应机制,在时间框架下,采用位点模型和分支-位点模型对凤尾蕨科植物rbcL基因的进化式样进行了分析。通过比较模型M1a/M2a和M7/M8,在氨基酸水平上共鉴定出6个正选择位点:149I、251M、255V、282F... 为深入理解蕨类植物辐射式物种分化的分子适应机制,在时间框架下,采用位点模型和分支-位点模型对凤尾蕨科植物rbcL基因的进化式样进行了分析。通过比较模型M1a/M2a和M7/M8,在氨基酸水平上共鉴定出6个正选择位点:149I、251M、255V、282F、359S和375F,其中位点282F对维持Rubisco功能有重要作用。分别检验凤尾蕨科的附生分支和水蕨类分支发现,前者不具适应性进化位点,而后者有两个位点(230A和247C)经历正选择。相对于荫蔽的光条件,水生生境可能对RbcL亚基的选择作用更强。另外,基于UCLD分子钟模型估算出的凤尾蕨科各分支分化时间表明,该科物种丰富度的辐射式增长发生在新生代渐新世,推测古、始新世最热事件可能对物种分化的形成也产生一定作用。这对认识薄囊蕨类如何应对被子植物兴起导致的陆地生态系统改变具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凤尾蕨科 RBCL基因 核酮糖-1 5-二磷酸羧化酶/加氧酶 放松分子钟模型 正选择位点
下载PDF
云南省蕨类植物两个新纪录属——燕尾蕨属和黑心蕨属
17
作者 喻智勇 陈文红 +4 位作者 王玉琴 周建和 李建红 潘杨杨 张良 《林业调查规划》 2024年第2期140-144,共5页
在金平分水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第二次综合科学考察期间,采集到蕨类植物双扇蕨科(Dipteridaceae)物种全缘燕尾蕨Cheiropleuria integrifolia(D.C.Eaton ex Hook.) M.Kato和凤尾蕨科(Pteridaceae)物种黑心蕨Doryopteris concolor(Langsd.&... 在金平分水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第二次综合科学考察期间,采集到蕨类植物双扇蕨科(Dipteridaceae)物种全缘燕尾蕨Cheiropleuria integrifolia(D.C.Eaton ex Hook.) M.Kato和凤尾蕨科(Pteridaceae)物种黑心蕨Doryopteris concolor(Langsd.&Fisch.) Kuhn。文献考证表明,两个物种所在的燕尾蕨属(Cheiropleuria C.Presl)和黑心蕨属(Doryopteris J.Sm.)均为云南省新纪录属。凭证标本存放于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标本馆(KU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蕨类植物 燕尾蕨属 黑心蕨属 新纪录属 金平分水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云南省
下载PDF
越南、老挝蕨类植物新记载(3)——凤尾蕨属(英文)
18
作者 武素功 向建英 +1 位作者 Phan Ke Loc Onevilay Souliya 《植物分类与资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22-24,共3页
通过野外调查和标本研究,报道越南、老挝两地凤尾蕨属Pteris7个新记载的物种,它们分别是P.argyraea、四川凤尾蕨P.sichuanensis、两广凤尾蕨P.maclurei、单叶凤尾蕨P.pseudopellucida、有刺凤尾蕨P.setuloso-costulata、琼南凤尾蕨P.mo... 通过野外调查和标本研究,报道越南、老挝两地凤尾蕨属Pteris7个新记载的物种,它们分别是P.argyraea、四川凤尾蕨P.sichuanensis、两广凤尾蕨P.maclurei、单叶凤尾蕨P.pseudopellucida、有刺凤尾蕨P.setuloso-costulata、琼南凤尾蕨P.morii、栗轴凤尾蕨P.wangian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凤尾蕨属 凤尾蕨科 越南 老挝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