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个性、精神心理因素对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影响 被引量:14
1
作者 左国文 覃江 +1 位作者 梁列新 张法灿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4年第3期344-346,共3页
目的 :探讨个性、精神心理因素对功能性消化不良 (FD)的影响。方法 :用龚耀先修定的艾森克个性问卷 (EPQ)、症状自评量表 (SCL- 90 )、抑郁自评量表 (SDS)、焦虑自评量表 (SAS)测评 4 4例 FD患者的个性、精神心理状态 ,另选 30例健康人... 目的 :探讨个性、精神心理因素对功能性消化不良 (FD)的影响。方法 :用龚耀先修定的艾森克个性问卷 (EPQ)、症状自评量表 (SCL- 90 )、抑郁自评量表 (SDS)、焦虑自评量表 (SAS)测评 4 4例 FD患者的个性、精神心理状态 ,另选 30例健康人为对照组。结果 :在 EPQ表中 ,FD组的 P(精神质 )、N(神经质 )分值高于健康对照组 (P <0 .0 5 ) ;在 SCL- 90中 ,FD患者的躯体化、强迫、焦虑分值高于健康对照组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 ) ;在 SAS、SDS中 ,FD患者的分值高于健康对照组(P <0 .0 1 )。结论 :FD患者存在神经质、精神质的个性倾向 ,个性特征和发病有内在联系。FD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躯体不适、强迫、明显的焦虑及抑郁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性消化不良 神经质 精神质 焦虑 抑郁
下载PDF
古籍中抑郁症相关病证治疗用方的使用频数分析 被引量:14
2
作者 方泽南 杨玲玲 +2 位作者 李艳 郑莉明 汪卫东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734-1736,共3页
目的:对古籍中抑郁症相关病证治疗常用方进行梳理、统计分析,并与现代抑郁症治疗常用方对比。方法:采用传统文献研究方法与现代数理统计方法相结合。结果:检索《中华医典》,共发现4 806条条文,进一步筛选出类似抑郁症条文319条。经频数... 目的:对古籍中抑郁症相关病证治疗常用方进行梳理、统计分析,并与现代抑郁症治疗常用方对比。方法:采用传统文献研究方法与现代数理统计方法相结合。结果:检索《中华医典》,共发现4 806条条文,进一步筛选出类似抑郁症条文319条。经频数分析,常用方依使用频数高低排序有:甘麦大枣汤、归脾汤、淡竹茹汤、大枣汤、温胆汤、七福饮、紫苏子汤、七气汤、逍遥散、人参养荣汤、沉香降气汤。结论:归脾汤、甘麦大枣汤从古至今一直是治疗抑郁症的重要推荐方。治则上,古代医家倾向补血养血,养心安神,病位侧重心脾;现代医家多从肝论治,且用方祛痰力相对较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症 古籍 中医学
原文传递
论阳气郁滞是抑郁发作的基本病机 被引量:8
3
作者 谢忠礼 《河南中医学院学报》 2008年第1期20-21,共2页
从七情过极、五志失舒及素体阳气功能不足等方面论述了阳气郁滞在抑郁发作中的作用,提出各种原因引起的人体阳气滞而不通是抑郁发作的基本病机,对于临床确立抑郁发作的治疗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关键词 阳气郁滞 抑郁发作 病机
下载PDF
血浆褪黑素水平与抑郁症抑郁发作的关系 被引量:3
4
作者 王新友 李恒芬 +2 位作者 代娟 肖伟霞 杨世昌 《新乡医学院学报》 CAS 2009年第2期162-164,共3页
目的探讨血浆褪黑素水平与抑郁症抑郁发作的关系。方法取54例未服药抑郁症患者(未服药组)、96例正服药抑郁症患者(服药组)与90例正常志愿者(对照组)肘静脉血3 mL,采用放射免疫法对血浆中的褪黑素水平进行测定。结果未服药组血浆褪黑素... 目的探讨血浆褪黑素水平与抑郁症抑郁发作的关系。方法取54例未服药抑郁症患者(未服药组)、96例正服药抑郁症患者(服药组)与90例正常志愿者(对照组)肘静脉血3 mL,采用放射免疫法对血浆中的褪黑素水平进行测定。结果未服药组血浆褪黑素水平低于对照组(F=7.746,P=0.026),但与服药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039,P=0.971);服药组血浆褪黑素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6.706,P=0.053)。结论抑郁发作时血浆褪黑素水平下降,抗抑郁药物对血浆褪黑素水平的影响尚不能肯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症 褪黑素 抑郁发作
下载PDF
不同间歇期情感障碍患者的临床对照研究
5
作者 王爱荣 苏中华 +2 位作者 李玉梅 张秀贞 张仲荣 《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894-896,共3页
目的探讨不同间歇期情感性精神障碍患者的临床特点,以利指导治疗和估计预后。方法研究对象为第2次发作住院治疗的情感性障碍患者,根据2次发作间歇期的长短,分为长间歇期组(间歇期≥5年,下称研究组)和短间歇期组(间歇期〈5年,下... 目的探讨不同间歇期情感性精神障碍患者的临床特点,以利指导治疗和估计预后。方法研究对象为第2次发作住院治疗的情感性障碍患者,根据2次发作间歇期的长短,分为长间歇期组(间歇期≥5年,下称研究组)和短间歇期组(间歇期〈5年,下称对照组)。应用自编调查表收集相关资料,抑郁发作患者评定汉米尔顿抑郁量表和临床疗效总评量表的严重程度分量表(SI),躁狂发作患者评定躁狂量表和SI。结果研究组目前年龄平均(45.32±14.13)岁,大于对照组的(39.71±13.26)岁,差异有显著性(t=2.50,P〈0.01);研究组女性占63.83%,对照组44.78%,差异有显著性(χ^2=8.24,P〈0.01);研究组外向性格63.33%,对照组40.43%,差异有显著性(χ^2=6.69,P〈0.01);研究组家族史阳性率45.00%,对照组69.15%。差异有显著性(χ^2=4.37,P〈0.01);研究组伴有精神病性症状的38.33%,对照组86.17%,差异有显著性(χ^2=9.54,P〈0.01)。结论长间歇期情感性精神障碍患者女性偏多,性格外向者多,家族史阴性者多,而伴精神病性症状少,疾病严重程度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情感性障碍 间歇期 抑郁发作 躁狂发作 临床特点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