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D-OCT在真假视乳头水肿鉴别诊断中的应用
1
作者 缪青梅(综述) 陈长征(审校)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848-851,共4页
视乳头水肿是由于颅内压升高导致视盘神经纤维轴浆流障碍,视盘水肿、抬高,并向前隆起。假性视乳头水肿多为视盘形态异常,如视盘玻璃疣、视盘倾斜等,眼底照相可见视盘边界模糊。临床上难以鉴别视乳头水肿和假性视乳头水肿,谱域光学相干... 视乳头水肿是由于颅内压升高导致视盘神经纤维轴浆流障碍,视盘水肿、抬高,并向前隆起。假性视乳头水肿多为视盘形态异常,如视盘玻璃疣、视盘倾斜等,眼底照相可见视盘边界模糊。临床上难以鉴别视乳头水肿和假性视乳头水肿,谱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SD-OCT)提供了一种无创、易获取、高分辨率的成像技术,通过测量视盘周围神经纤维层厚度、视盘体积和总视网膜厚度等定量指标或观察视盘周围形状和移位、视网膜皱褶等定性指标,可提高诊断准确性。本文主要讨论SD-OCT在鉴别视乳头水肿和假性视乳头水肿中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乳头水肿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神经纤维层厚度 假性视乳头水肿 鉴别诊断
下载PDF
合并视盘周围强反射卵圆形肿块样结构的儿童假性视乳头水肿患者临床特征
2
作者 蔺雪梅 刘佩 +4 位作者 王静 常乔乔 陆慧琴 赵隽 吴松笛 《中华眼底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569-575,共7页
目的观察儿童假性视乳头水肿(PPE)合并视盘周围强反射卵圆形肿块样结构(PHOMS)患者的临床及光相干断层扫描(OCT)影像特征。方法回顾性观察研究。2019年10月至2021年5月于西安市第一医院(西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眼科检查确诊的PPE合并... 目的观察儿童假性视乳头水肿(PPE)合并视盘周围强反射卵圆形肿块样结构(PHOMS)患者的临床及光相干断层扫描(OCT)影像特征。方法回顾性观察研究。2019年10月至2021年5月于西安市第一医院(西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眼科检查确诊的PPE合并PHOMS儿童患者12例22只眼纳入研究。其中,男性6例,女性6例;年龄(10.6±2.7)岁。发病至确诊PPE合并PHOMS的病程为(8.0±7.5)个月。患眼均行最佳矫正视力(BCVA)、相对性传入瞳孔功能障碍(RAPD)、色觉、眼底彩色照相、OCT、眼底自身荧光(FAF)、眼B型超声、视野、图形视觉诱发电位(P-VEP)检查。观察患者临床和OCT影像特征。结果患眼眼前节均未见明显异常;眼压、色觉正常;RAPD阴性。22只眼中,BCVA 1.0者21只眼;0.12者1只眼。眼底视盘边界模糊,呈轻度至中度隆起,鼻侧隆起更为显著,呈"C"形光晕。FAF未见明显异常荧光。OCT检查,可见视盘不同程度隆起;连续视盘鼻侧扩大扫描,可见与眼底彩色照相视盘周围鼻侧隆起对应部位侧向突入视网膜神经纤维层下、Bruch膜上,边界清晰卵圆形稍强反射结构,且隆起程度越高其体积相对越大。黄斑区视网膜色素上皮层及神经节细胞层厚度均未见明显异常。B型超声检查,所有患眼均可见眼球后壁视神经头(视盘前)隆起结构,其内无强信号回声。视野检查,存在生理盲点扩大3只眼,视野缺损2只眼。P-VEP检查,存在波峰略延迟3只眼,波幅值轻度降低3只眼。结论OCT扩大鼻侧视盘扫描可提高PHOMS检出率。双眼PPE者双眼均存在PHOMS,单眼PPE者仅患眼存在PHOMS;PPE程度越高,PHOMS体积相对越大。PHOMS有助于儿童PPE的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假性视乳头水肿 视盘周围高反射卵圆形肿块样结构 视盘玻璃疣 体层摄影术 光学相干
原文传递
假性和真性视盘水肿患者HD-OCT检查结果的差异性分析
3
作者 段文娟 白文浩 +3 位作者 孙明明 徐全刚 魏世辉 周欢粉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627-632,共6页
目的对比分析假性视盘水肿(PPE)患者和早期特发性颅内高压(IIH)相关的真性视盘水肿(TPE)患者的HD-OCT检查结果的差异性表现,为其鉴别诊断提供必要的临床依据。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21年6月在解放军总医院第三医学中心眼科医学部第一医... 目的对比分析假性视盘水肿(PPE)患者和早期特发性颅内高压(IIH)相关的真性视盘水肿(TPE)患者的HD-OCT检查结果的差异性表现,为其鉴别诊断提供必要的临床依据。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21年6月在解放军总医院第三医学中心眼科医学部第一医学中心眼科确诊为PPE的24例(48眼)为PPE组,IIH引起TPE的49例(98眼)为TPE组。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的HD-OCT表现,记录患者发病1个月、3个月、6个月视盘周围视网膜神经纤维层(RNFL)厚度、黄斑区神经节细胞层-内丛状层(GCIPL)厚度。以灵敏度、特异度及似然比分析GCIPL在PPE及IIH中的诊断价值,并观察PPE在HD-OCT检查中的形态学表现。结果TPE组患者平均RNFL厚度在发病1个月、3个月均明显高于PPE组(均为P<0.05);发病6个月时与PPE组患者平均RNFL厚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PE组患者黄斑区平均GCIPL厚度及各象限GCIPL厚度在发病1个月、3个月和6个月均较PPE组患者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以黄斑区GCIPL厚度正常为阳性判读,则诊断PPE灵敏度为97.92%,特异度为68.75%,阳性似然比为3.133,阴性似然比为0.031;以黄斑区GCIPL厚度变薄为阳性判读,则诊断IIH灵敏度为68.75%,特异度为97.92%,阳性似然比为33.050,阴性似然比为0.319。PPE组患者视盘周围卵圆形高反射肿块样结构14眼,视盘玻璃疣4眼,视盘倾斜6眼,两组其余患眼均未发现明显视盘结构异常。结论HD-OCT黄斑区GCIPL分析有助于鉴别TPE和PPE,发病3个月以内GCIPL变薄可以作为排除PPE的诊断依据,同时可以作为诊断TPE的支持条件;HD-OCT检查结果有利于分辨视盘结构异常,进一步对PPE进行分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假性视盘水肿 特发性颅内高压 神经节细胞层-内丛状层 HD-OCT
下载PDF
Pediatric neuro-ophthalmology:not simply neuro-ophthalmology for small adults
4
作者 Stacy L.Pineles 《Annals of Eye Science》 2018年第1期92-107,共16页
Pediatric neuro-ophthalmology is a subspecialty within neuro-ophthalmology.Pediatric neuro-ophthalmic diseases must be considered separate from their adult counterparts,due to the distinctive nature of the examination... Pediatric neuro-ophthalmology is a subspecialty within neuro-ophthalmology.Pediatric neuro-ophthalmic diseases must be considered separate from their adult counterparts,due to the distinctive nature of the examination,clinical presentations,and management choices.This manuscript will highlight four common pediatric neuro-ophthalmic disorders by describing common clinical presentations,recommended management,and highlighting recent developments.Diseases discussed include pediatric idiopathic intracranial hypertension(IIH),pseudopapilledema,optic neuritis(ON)and optic pathway gliomas(OPG).The demographics,diagnosis and management of common pediatric neuro-ophthalmic disease require a working knowledge of the current research presented herein.Special attention should be placed on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pediatric and adult entities such that children can be appropriately diagnosed and treat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ediatric neuro-ophthalmology optic neuritis(ON) optic disk drusen(ODD) pseudopapilledema idiopathic intracranial hypertension(IIH) optic pathway glioma
下载PDF
视盘周围卵状团块样强反射结构研究进展
5
作者 张露 陈长征 《国际眼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1813-1817,共5页
视盘周围卵状团块样强反射结构(PHOMS)是2018年基于光相干断层扫描增强深部成像(EDI-OCT)提出的新定义。其位于视盘之外、Bruch膜开口(BMO)处上方、卵形、是与视网膜神经纤维层的反射相似的团块状均质结构。既往认为该结构是埋藏型视盘... 视盘周围卵状团块样强反射结构(PHOMS)是2018年基于光相干断层扫描增强深部成像(EDI-OCT)提出的新定义。其位于视盘之外、Bruch膜开口(BMO)处上方、卵形、是与视网膜神经纤维层的反射相似的团块状均质结构。既往认为该结构是埋藏型视盘玻璃疣,目前主流观点倾向于PHOMS是视盘周围神经纤维轴突的膨出,提示视神经纤维轴浆流受阻。本文通过PHOMS这一概念提出的原因,辨析了其与视盘玻璃疣(ODD)之间关系,探讨了可能的组织病理机制,总结PHOMS在眼底多模影像上与其他影像特征之间的区别,分析PHOMS在不同疾病中的临床表现及可能的病理生理机制,这对更好地理解神经眼科相关疾病,如近视视神经病变、视神经炎有着重要的意义。此外,本文还提出PHOMS未来可能的研究方向,以获得对PHOMS及其相关疾病的新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盘周围卵状团块样强反射结构 光相干断层扫描增强深部成像 假性视乳头水肿 视盘玻璃疣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