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响应面法优化洋葱假单胞菌产脂肪酶液体发酵工艺 被引量:10
1
作者 尹利 阎金勇 +1 位作者 杨江科 闫云君 《微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3期11-15,共5页
用响应面法对洋葱假单胞菌G-63液体发酵产脂肪酶条件进行了优化。首先运用单因子试验筛选出麦芽糖和豆粉水解液为最适碳源和氮源。在此基础上,通过Plackett-Burman设计试验,对影响产酶条件的11个相关因子进行评估并筛选出具有显著效应的... 用响应面法对洋葱假单胞菌G-63液体发酵产脂肪酶条件进行了优化。首先运用单因子试验筛选出麦芽糖和豆粉水解液为最适碳源和氮源。在此基础上,通过Plackett-Burman设计试验,对影响产酶条件的11个相关因子进行评估并筛选出具有显著效应的3个因子:橄榄油、豆饼粉水解液以及初始pH值。在用最陡爬坡实验逼近以上3个因子的最大响应区域后,采用响应面分析法,确定出橄榄油、豆粉水解液的最佳浓度和最佳初始pH值分别为4.337%,1.956%和8.38。优化后液体发酵培养基中脂肪酶活力提高到44.39 U/mL,比初始酶活13.45 U/mL提高了3.3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洋葱假单胞菌 脂肪酶 Plackett—Burman设计 响应面法 优化
下载PDF
洋葱假单胞菌产脂肪酶条件的优化 被引量:5
2
作者 王旭愿 张敏 +2 位作者 李成涛 沈颖辉 武晶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84-187,190,共5页
采用Rashid N p-nPP比色法,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对洋葱假单胞菌(Pseudomonas cepacia)产脂肪酶的培养基主要成分和发酵条件进行优化,以提高聚丁二酸丁二醇酯(PBS)的生物降解速率。结果表明,该菌种产脂肪酶的最适培养基为菜子油5.0 ... 采用Rashid N p-nPP比色法,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对洋葱假单胞菌(Pseudomonas cepacia)产脂肪酶的培养基主要成分和发酵条件进行优化,以提高聚丁二酸丁二醇酯(PBS)的生物降解速率。结果表明,该菌种产脂肪酶的最适培养基为菜子油5.0 g/L,酵母膏0.5 g/L,乳化剂Tween-60 2.5 g/L,培养基初始pH 8.0;最适培养条件为接种量9%,培养温度35℃,摇床转速130 r/min,培养时间3 d。在此优化培养基条件下,洋葱假单胞菌产脂肪酶活性可达32.935 U/m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洋葱假单胞菌(pseudomonas cepacia) 聚丁二酸丁二醇酯(PBS) 脂肪酶 优化 POLY butylenes SUCCINATE (PBS)
下载PDF
洋葱假单胞菌抗汞质粒的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高芬芳 赵中艳 郭剑平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35-36,41,共3页
用一种改良的方法提取洋葱假单胞菌的抗汞质粒,经过电泳分析,该质粒分子量约1.21×107D,23kb,把纯化的质粒直接转化至大肠杆菌E.coliDH5中,在含100μg/mL的氨苄青霉素和30μg/mL HgCl2的肉汤平板上筛选转化子的抗汞菌株,从生长测定... 用一种改良的方法提取洋葱假单胞菌的抗汞质粒,经过电泳分析,该质粒分子量约1.21×107D,23kb,把纯化的质粒直接转化至大肠杆菌E.coliDH5中,在含100μg/mL的氨苄青霉素和30μg/mL HgCl2的肉汤平板上筛选转化子的抗汞菌株,从生长测定表明,含有抗汞质粒的E.coliDH5α转化株可在含60μg/mL HgCl2的培养基中生长良好,且有较强的去汞功能。质粒经限制性内切酶BamHI、EcoRI、PastI分别酶切,均无酶切位点,且大肠杆菌E.coliDH5α能稳定保存上述质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洋葱假单胞菌 质粒 转化酶切
下载PDF
椰毒假单胞菌的电镜观察 被引量:3
4
作者 谢念铭 王鲁平 +3 位作者 郎淑慧 赵乃昕 马麦生 黄文哲 《微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6期450-454,共5页
酵米面假单胞菌(Pseudomonas jarinofermentans)系从食物中毒的变质酵米面中分离到的病原菌,它与椰毒假单胞菌(P.cocovenenans)为同种不同生物型,与洋葱假单胞菌(P.cepacia)有许多共同点。电镜观察表明,此3株假单胞菌在形态和结构上有... 酵米面假单胞菌(Pseudomonas jarinofermentans)系从食物中毒的变质酵米面中分离到的病原菌,它与椰毒假单胞菌(P.cocovenenans)为同种不同生物型,与洋葱假单胞菌(P.cepacia)有许多共同点。电镜观察表明,此3株假单胞菌在形态和结构上有以下共同特点:菌体呈短杆状,0.6—0.8×1.5—2.0μm。细胞壁由肽聚塘层和外膜(outer membrane)构成。有时可见丝状体(tilaments)甚至畸形细胞。无荚膜,无菌毛(pili)、一端有多根鞭毛。细胞质内有电子透明的聚-β-羟基丁酸盐(PHB)颗粒。核区内有电子致密体(electron-densebodies)或层状体(laminar bodies)。细胞表面可见到微细胞(minicells)。均能产生细胞外'丝状物质',这一特点尚未见报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椰毒假单脆菌 微细胞 电镜观察
下载PDF
废水中除汞菌株洋葱假单胞菌抗汞质粒的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高芬芳 胡静平 安艳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38-40,共3页
目前我国汞消费量日益增大且污染日益严重,汞污染已影响到我国居民的健康,含汞污染物一旦排放到环境中,造成的环境污染就会以食物链形式放大,危协人类的健康。利用微生物对含汞废水清除是一条适合我国国情的生物治理途径。通过研究发现... 目前我国汞消费量日益增大且污染日益严重,汞污染已影响到我国居民的健康,含汞污染物一旦排放到环境中,造成的环境污染就会以食物链形式放大,危协人类的健康。利用微生物对含汞废水清除是一条适合我国国情的生物治理途径。通过研究发现环境中的某些微生物能利用自身的基因表达出一种汞还原酶及汞裂解酶,将环境污水中的汞离子还原成金属汞,降低汞的毒性。该实验通过对除汞微生物菌株的抗汞质粒基因进行研究,尤其是对它的目的基因片段利用PCR技术进行扩增研究,希望提高细菌清除环境中汞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洋葱假单胞菌 质粒
下载PDF
洋葱假单胞菌处理含U(Ⅵ)废水 被引量:1
6
作者 陈真 谢水波 +1 位作者 曾涛涛 刘迎九 《环境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27-31,106,共6页
利用土著洋葱假单胞菌进行试验,探讨了其对低浓度含铀废水处理的性能。结果表明:ρ[U(Ⅵ)]为10 mg/L,pH为6. 0,温度为30℃时,菌体对U(Ⅵ)的最大平衡吸附量可达到160. 4 mg/g。重金属离子(Cu2+、Pb2+、Zn2+等)对U(Ⅵ)去除存在较大影响。... 利用土著洋葱假单胞菌进行试验,探讨了其对低浓度含铀废水处理的性能。结果表明:ρ[U(Ⅵ)]为10 mg/L,pH为6. 0,温度为30℃时,菌体对U(Ⅵ)的最大平衡吸附量可达到160. 4 mg/g。重金属离子(Cu2+、Pb2+、Zn2+等)对U(Ⅵ)去除存在较大影响。重金属离子浓度为100 mg/L时,Cu2+、Pb2+对菌体去除U(Ⅵ)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而Zn2+的影响微弱。采用SEM-EDX、XRD、FTIR表征分析,阐明铀-细菌相互作用的反应机理。结果表明:U(Ⅵ)以絮状磷酸铀化合物沉积在细胞表面,羟基、羧基和磷酸盐基团促进了U(Ⅵ)的生物沉积。土著洋葱假单胞菌可以耐受U(Ⅵ)和其他重金属毒性,可与U(Ⅵ)发生矿化反应,可在低浓度含铀废水处理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洋葱假单胞菌 U(Ⅵ) 相互作用 矿化
原文传递
洋葱假单胞菌(Pseudomonas cepacia)PCL-3产脂肪酶发酵条件研究 被引量:9
7
作者 汪小锋 杨江科 闫云君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72-78,共7页
研究了洋葱假单胞菌(Pseudomonas cepacia)PCL-3发酵产碱性脂肪酶培养条件的优化。采用单因子试验筛选出糊精为最适碳源,蛋白胨和尿素为复合氮源。通过Plackett-Burman设计试验,对影响产酶条件的8个相关因子进行评估并筛选出具有显著效... 研究了洋葱假单胞菌(Pseudomonas cepacia)PCL-3发酵产碱性脂肪酶培养条件的优化。采用单因子试验筛选出糊精为最适碳源,蛋白胨和尿素为复合氮源。通过Plackett-Burman设计试验,对影响产酶条件的8个相关因子进行评估并筛选出具有显著效应的3个因子:尿素、接种量以及初始pH值。用最陡爬坡实验逼近显著因子的最大响应区域后,采用响应面分析法,确定尿素、接种量以及初始pH值最优值分别为0.15%,3.05%和8.59。优化后液体发酵培养基中脂肪酶活力提高到48.88U/ml,比初始酶活25.37U/ml提高了1.93倍。10L的发酵罐中,脂肪酶活力在52h达到最大,为47.69U/m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洋葱假单胞菌PCL-3脂肪酶 Plackett—Burman设计 响应面法 优化
下载PDF
固定化洋葱假胞菌G63脂肪酶转酯化大豆油合成生物柴油 被引量:7
8
作者 郭道义 张云 +1 位作者 郑丽英 范小林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54-57,共4页
对固定化洋葱假胞菌G63脂肪酶催化大豆油和甲醇合成生物柴油的工艺进行了研究。通过甲基三甲氧基硅和四甲氧基硅缩水和水解反应形成的硅胶包埋固定化洋葱假胞菌G63脂肪酶。研究了酶用量、醇油摩尔比、反应温度、含水量对合成生物柴油的... 对固定化洋葱假胞菌G63脂肪酶催化大豆油和甲醇合成生物柴油的工艺进行了研究。通过甲基三甲氧基硅和四甲氧基硅缩水和水解反应形成的硅胶包埋固定化洋葱假胞菌G63脂肪酶。研究了酶用量、醇油摩尔比、反应温度、含水量对合成生物柴油的影响。优化的转酯化反应条件为:醇油摩尔比4:1,含水量5%,固定化脂肪酶15%,反应温度50℃,48h后转化率可以达到96.4%。固定化脂肪酶经多次使用后活力未见明显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柴油 大豆油 洋葱假胞菌G63 转酯化
下载PDF
季铵盐消毒剂中检出一株洋葱假单胞菌 被引量:8
9
作者 魏兰芬 林军明 +1 位作者 申屠金胜 许激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6期338-341,共4页
目的 观察从复合季铵盐消毒剂中分离得到的洋葱假单胞菌对常用消毒剂的抗力。方法 以常用的氯和戊二醛消毒剂对其进行杀菌试验,并与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相应的杀菌效果进行比较,以除菌后污染样液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 目的 观察从复合季铵盐消毒剂中分离得到的洋葱假单胞菌对常用消毒剂的抗力。方法 以常用的氯和戊二醛消毒剂对其进行杀菌试验,并与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相应的杀菌效果进行比较,以除菌后污染样液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进行了杀菌试验和HBsAg 抗原性破坏试验,对芽胞和白色念珠菌进行抑菌试验。结果 该洋葱假单胞菌对氯和戊二醛的抗力与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接近,污染样液除菌后1 000 倍稀释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仍有较好的杀菌效果,20 倍稀释可完全破坏HBsAg 抗原性,和抑制枯草杆菌黑色变种芽胞的生长,1 600 倍稀释可抑制白色念珠菌生长,而原液则不能抑制分离菌株的生长。结论 洋葱假单胞菌可在高浓度(1 .6% )季铵盐消毒剂中大量生长,其对该类消毒剂抗力明显高于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念珠菌、枯草杆菌黑色变种芽胞和HBsA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季铵盐 洋葱假单胞菌 化学消毒剂
原文传递
器壁固定化脂肪酶(Pseudomonas cepacia lipase)的非水活性与稳定性 被引量:7
10
作者 李玲玲 闫倩云 +6 位作者 丛方地 周学永 刘海学 邢克智 任健 王英超 李涛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1025-1030,共6页
许多脂肪酶在有机体系中表现出催化作用,可用于绿色有机合成.但其催化活性和稳定性明显低于水/油(有机相)界面上的表现.为了提高脂肪酶在有机反应体系中的活性和稳定性,依据脂肪酶的界面活化机制,以水为酶蛋白构象优化剂、羧甲基纤维素... 许多脂肪酶在有机体系中表现出催化作用,可用于绿色有机合成.但其催化活性和稳定性明显低于水/油(有机相)界面上的表现.为了提高脂肪酶在有机反应体系中的活性和稳定性,依据脂肪酶的界面活化机制,以水为酶蛋白构象优化剂、羧甲基纤维素为赋形剂,通过物理吸附的方式,将典型的假单胞菌脂肪酶(Pseudomonas cepacia lipase)固定在锥形瓶的内壁上,形成简易的生物反应器.为方便检测器壁固定化酶促反应动力学,选择特征吸收为640 nm的生化指示剂2,6-二氯靛酚为反应底物,乙酸乙烯酯为酰化试剂,丙酮为溶剂.光谱检测表明,催化反应0.5 h后,器壁固定化脂肪酶转化底物的能力是脂肪酶粉的6倍.在每次催化5 h共10次的循环催化中,器壁固定化脂肪酶的催化活性平均每次仅降低3.2%,而酶粉降低11.8%.结果表明,该器壁固定化脂肪酶的活性和稳定性相对于酶粉明显提高,这将为通过固定化有效提高脂肪酶的非水催化作用提供重要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酶活性 稳定性 动力学 非水相 假单胞菌脂肪酶
下载PDF
固定化脂肪酶生物反应器催化合成乙酸正己酯 被引量:5
11
作者 闫倩云 李玲玲 +5 位作者 丛方地 刘海臣 周学永 邢克智 孔新月 赵瑞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71-174,183,共5页
为提高非水相酶促合成食品添加剂乙酸正己酯的效率,以羧甲基纤维素为稳定剂,通过物理吸附,将假单胞菌脂肪酶Pseudomonas cepacia lipase固定在锥形瓶内壁上,制备成简易的生物反应器,并研究了其用于催化合成乙酸正己酯的动力学。结果表明... 为提高非水相酶促合成食品添加剂乙酸正己酯的效率,以羧甲基纤维素为稳定剂,通过物理吸附,将假单胞菌脂肪酶Pseudomonas cepacia lipase固定在锥形瓶内壁上,制备成简易的生物反应器,并研究了其用于催化合成乙酸正己酯的动力学。结果表明,在反应器中,加入己醇与乙酸乙烯酯的混合液,并在37℃、150r/min下摇动,反应即开始;反应液倒出,则反应停止,无需过滤。反应7h,相对于酶粉,反应器中的固定化酶,可使反应转化率提高7倍,48h后,转化率达99%。经10次循环催化、共10d与有机相的接触,仍保留有52%的转酯活性;同样条件下,不添加羧甲基纤维素的固定化酶,仅有12.8%的活性。可见,这种反应器操作方便,能有效提高酶的非水活性和稳定性,适于催化非水相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酸正己酯 假单胞菌脂肪酶 固定酶生物反应器 非水相
下载PDF
一株产冠毒素新菌株发酵条件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4
12
作者 李昌灵 吴晓玉 +1 位作者 王园秀 陈瑶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592-597,共6页
通过对产冠毒素新菌株洋葱假单胞菌Pseudomonas cepacia Y57培养温度和时间的研究,发现菌株Y57在碳源充足的情况下,不同培养温度对菌株的生长影响不明显,但影响菌株的产素能力,以32~18℃的变温培养为佳;接着运用正交试验确定了菌... 通过对产冠毒素新菌株洋葱假单胞菌Pseudomonas cepacia Y57培养温度和时间的研究,发现菌株Y57在碳源充足的情况下,不同培养温度对菌株的生长影响不明显,但影响菌株的产素能力,以32~18℃的变温培养为佳;接着运用正交试验确定了菌株的最佳培养基配方,即:葡萄糖(20g/L),蛋白胨(1.5g/L),FeCl3(15μmol/L),KH2PO4(4.0g/L),K2HPO4(1.8g/L),MgSO4·7H2O(0.2g/L);最后根据试验结果,确定了摇瓶发酵的最适条件为:采用最佳培养基配方,32℃培养1d,降温至18℃发酵2d,冠毒素的效价由优化前的98μg/mL提高到128μg/mL,提高了30%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洋葱假单胞菌Y57 冠毒素 发酵条件 优化
下载PDF
由复合季铵盐溶液中分离出的洋葱假单胞菌抗力的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魏兰芬 林军明 申屠金胜 《中国消毒学杂志》 CAS 1998年第4期224-225,共2页
试验表明,由污染的复合季铵盐消毒液中分离出来的洋葱假单胞菌,原消毒剂对其最低抑菌浓度(>8000mg/L),高于对枯草杆菌黑色变种芽胞者(800mg/L季铵盐)。在杀菌试验中。
关键词 季铵盐 洋葱假单胞菌 细菌抗性 消毒剂
下载PDF
PS脂肪酶催化乌桕梓油制备生物柴油工艺优化 被引量:4
14
作者 李琴 刘云 闫云君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129-132,共4页
采用响应面法对固定化洋葱假单胞菌脂肪酶催化乌桕梓油制备生物柴油的工艺参数进行了优化.通过SAS 9.0软件分析,确定了最佳工艺参数:醇油摩尔比4∶1,脂肪酶用量2.7%(质量分数),反应温度41℃,含水量7%(质量分数),转速200 r/min,反应时间1... 采用响应面法对固定化洋葱假单胞菌脂肪酶催化乌桕梓油制备生物柴油的工艺参数进行了优化.通过SAS 9.0软件分析,确定了最佳工艺参数:醇油摩尔比4∶1,脂肪酶用量2.7%(质量分数),反应温度41℃,含水量7%(质量分数),转速200 r/min,反应时间12 h.在此最佳工艺条件下,生物柴油得率为96.22%,与回归模型预测值(97.07%)非常接近.回归系数为0.981 9,说明该回归模型可准确预测乌桕梓油生物柴油得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柴油 响应面法 固定化洋葱假单胞菌脂肪酶 乌桕梓油 工艺优化
原文传递
结合分子模拟探讨PC脂肪酶催化PBS基共聚物降解的主链异构效应 被引量:2
15
作者 覃家祥 张敏 +3 位作者 李成涛 苗妮娜 张祎 邱建辉 《高分子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500-507,共8页
采用固定化洋葱假单胞菌脂肪酶(Pseudomonas cepacia lipase,PC脂肪酶)为催化剂,在有机溶剂体系中研究了环己烷二甲醇和环己烷二甲酸对聚丁二酸丁二醇酯(PBS)的改性共聚物,即聚(丁二酸丁二醇-co-丁二酸环己烷二甲醇酯)(PBS-co-CHDMS)和... 采用固定化洋葱假单胞菌脂肪酶(Pseudomonas cepacia lipase,PC脂肪酶)为催化剂,在有机溶剂体系中研究了环己烷二甲醇和环己烷二甲酸对聚丁二酸丁二醇酯(PBS)的改性共聚物,即聚(丁二酸丁二醇-co-丁二酸环己烷二甲醇酯)(PBS-co-CHDMS)和聚(丁二酸丁二醇-co-环己烷二甲酸丁二醇酯)(PBS-co-BCHDA)的降解规律及其差异性.通过共聚物降解率随时间的变化、降解产物的MALDI-TOF-MS分析研究了共聚物降解规律,并以分子模拟分别研究了降解差异性和PC脂肪酶与底物的结合机制.研究结果表明,PC脂肪酶均可催化PBS基共聚物降解;在降解60 h后,相比较于PBS-co-BCHDA,PBS-co-CHDMS降解率均更大;其中PBS-co-10%CHDMS降解率最大,为85%.共聚物降解不仅生成了线型小分子,还产生了部分环状低聚物;此外,PBS-co-CHDMS降解产生的低聚物种类比PBS-co-BCHDA的要多.分子对接模拟结果表明,在氯仿中,PC脂肪酶与底物结合自由能的大小顺序为CMSCM>BSCM>BCAB>BSB,即含有丁二酸环己烷二甲醇酯(CHDMS)单元的底物与PC脂肪酶活性位点的对接更为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酶催化降解 共聚物 洋葱假单胞菌脂肪酶 降解产物 分子对接
原文传递
PCL生物反应器中催化合成乙酸正戊酯 被引量:2
16
作者 任德忠 丛方地 +4 位作者 王晓红 张蒙 王鑫鑫 张树林 罗巍 《天津农学院学报》 CAS 2020年第1期65-69,共5页
为提高脂肪酶催化合成酯类化合物的效率,优化催化条件,通过物理吸附将脂肪酶Pseudomonas cepacia lipase固定在脱脂棉上,与柱形瓶或滴定管一起形成简易的生物反应器,并用于催化乙酸乙烯酯和正戊醇反应,合成乙酸正戊酯。研究了温度、底... 为提高脂肪酶催化合成酯类化合物的效率,优化催化条件,通过物理吸附将脂肪酶Pseudomonas cepacia lipase固定在脱脂棉上,与柱形瓶或滴定管一起形成简易的生物反应器,并用于催化乙酸乙烯酯和正戊醇反应,合成乙酸正戊酯。研究了温度、底物配比、溶剂用量等因素对转酯反应的影响,以及生物反应器的稳定性、构型和使用方法。研究发现,在静置的瓶型反应器中,37和25℃条件下,催化反应24 h,反应转化率可分别达到99%和97%。在管式反应器中,室温静置反应5 h,转化率可达77%。可见,制备的固定化酶反应器可在绿色和低碳条件下有效催化合成乙酸正戊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酸正戊酯 假单胞菌脂肪酶 脱脂棉 静置 转化率
下载PDF
丙烯酸树脂调节假单胞菌脂肪酶(PCL)的催化作用 被引量:2
17
作者 王岁迪 王双双 +4 位作者 丛方地 胡兴超 邢克智 王媛媛 张莹 《食品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211-215,共5页
为提高非水相酶促合成酯类食用香精的效率,以亲水性丙烯酸树脂为调节剂,通过物理吸附,将假单胞菌脂肪酶Pseudomonas cepacia lipase固定在玻璃和塑料瓶壁上,并用于催化正己醇与乙酸乙烯酯发生转酯反应,合成乙酸正己酯。结果发现,在玻璃... 为提高非水相酶促合成酯类食用香精的效率,以亲水性丙烯酸树脂为调节剂,通过物理吸附,将假单胞菌脂肪酶Pseudomonas cepacia lipase固定在玻璃和塑料瓶壁上,并用于催化正己醇与乙酸乙烯酯发生转酯反应,合成乙酸正己酯。结果发现,在玻璃瓶壁上的固定化酶活性不理想,但在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塑料瓶壁上的固定化酶活性显著升高。催化2 h,从底物转化率看,相对于酶粉,塑料瓶壁上固定化酶的活性提高14倍。红外光谱分析表明,固定化酶的α-螺旋含量34.5%,高于酶粉中的含量29.6%,使用24 h,降低到30.9%。说明树脂调节的固定化作用很好地优化了酶的构象,但酶的稳定性有待进一步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酸正己酯 假单胞菌脂肪酶 酶固定化 非水相 丙烯酸树脂
原文传递
响应面法优化固定化洋葱伯克霍尔德菌脂肪酶回收工艺的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李琴 张立伟 闫云君 《应用化工》 CAS CSCD 2009年第11期1549-1552,1560,共5页
酶法制备生物柴油工艺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以脂肪酶回收前后脂肪酸甲酯得率之比作为检测指标,采用响应面法对自行制备的固定化洋葱伯克霍尔德菌脂肪酶的回收工艺参数进行了优化,并利用软件SAS 9.0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确定的最... 酶法制备生物柴油工艺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以脂肪酶回收前后脂肪酸甲酯得率之比作为检测指标,采用响应面法对自行制备的固定化洋葱伯克霍尔德菌脂肪酶的回收工艺参数进行了优化,并利用软件SAS 9.0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确定的最佳回收条件:回收溶剂用量20.4 mL,回收温度40.2℃,回收时间20 m in。此条件下,验证试验脂肪酶回收率最大可达98.26%,与回归模型预测最优条件下脂肪酶回收率99.59%非常接近,且使用30次后,其回收效率依然接近100%。R2=96.63%显示该回归模型在分析脂肪酶回收率方面具有极高的准确性和可信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定化洋葱伯克霍尔德菌酶 生物柴油 响应面法 酶回收
下载PDF
磷酸缓冲盐和硫酸钠对洋葱假单胞菌脂肪酶的非水相激活(英文) 被引量:2
19
作者 金倩茹 贾国卿 +1 位作者 王秀丽 李灿 《催化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224-1231,共8页
研究了kosmotropic型磷酸缓冲盐和硫酸钠对洋葱假单胞菌脂肪酶(Pseudomonas cepacia lipase,PCL)非水相催化性能的影响.以往磷酸缓冲盐被用来调控体系的pH值,其掺杂量对酶的催化活性无明显影响,而适量硫酸钠的掺杂则可有效提高酶在非水... 研究了kosmotropic型磷酸缓冲盐和硫酸钠对洋葱假单胞菌脂肪酶(Pseudomonas cepacia lipase,PCL)非水相催化性能的影响.以往磷酸缓冲盐被用来调控体系的pH值,其掺杂量对酶的催化活性无明显影响,而适量硫酸钠的掺杂则可有效提高酶在非水相的催化活性.本文研究发现,通过精确调控冻干过程,磷酸缓冲盐掺杂能够将PCL在有机相中的转酯化活性提高近10倍,达到其水相本征活性的50%,这一激活效果甚至高于硫酸钠掺杂.利用热重方法分析了盐掺杂PCL的含水量和蛋白结构,并将失重结果同其在有机相中的催化活性相关联,发现PCL在磷酸缓冲盐和硫酸钠掺杂下的催化构型与蛋白含水量及其周围盐环境具有不同的依赖关系.利用2-(4’-氨基-2’-羟基苯基)苯并恶唑作为荧光探针,研究了磷酸缓冲盐和硫酸钠掺杂的PCL悬浮于有机相时对荧光探针发射光谱的影响,发现盐掺杂酶制剂的存在能够大大增加荧光探针稳定于极性溶剂的构型含量,这可能与蛋白周围掺杂盐键和的水分子有关.如果用探针分子稳定于极性溶剂和非极性溶剂的构型比值间接表示悬浮酶制剂的极性结构,在正己烷体系中硫酸钠掺杂的PCL具有比磷酸缓冲盐掺杂的PCL大得多的极性,且酶制剂的极性大小与其非水相转酯化活性之间具有相似的变化趋势.上述研究结果表明,掺杂盐对粗PCL酶制剂的激活可能部分归因于掺杂盐键和的水分子在蛋白周围构筑的极性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洋葱假单胞菌脂肪酶 酶激活 磷酸缓冲盐 硫酸钠 热重分析 局部极性 荧光探针
下载PDF
基于化学修饰法探讨脂肪酶对手性伯醇的识别机理 被引量:1
20
作者 周勤丽 孟枭 +1 位作者 徐刚 杨立荣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2695-2700,2706,共7页
洋葱假单胞菌脂肪酶(PcL)催化多种手性伯醇酯的不对称水解反应显示其对结构中含有额外的非酯键氧原子的手性伯醇酯的对映体选择性较高,而对不含额外氧原子的选择性差。分别用多种氨基酸残基特异性的修饰剂修饰PcL,结果发现经N-乙酰咪唑(... 洋葱假单胞菌脂肪酶(PcL)催化多种手性伯醇酯的不对称水解反应显示其对结构中含有额外的非酯键氧原子的手性伯醇酯的对映体选择性较高,而对不含额外氧原子的选择性差。分别用多种氨基酸残基特异性的修饰剂修饰PcL,结果发现经N-乙酰咪唑(NAI)修饰酪氨酸残基(Tyr)后PcL对含额外非酯键氧原子的手性伯醇酯对映体选择性显著降低,而对不含额外氧的伯醇酯选择性几乎不受影响。蛋白质谱证实产生主要影响的是位于PcL活性口袋内的Tyr29残基,手性伯醇酯能否与Tyr29形成额外氢键决定了PcL对其选择性。分子动力学模拟表明,Tyr29被修饰的PcL不能与底物形成氢键,因此选择性明显下降。这一发现成功揭示了脂肪酶对手性伯醇对映体选择性的分子识别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修饰 手性伯醇 对映体选择性 分子动力学模拟 洋葱假单胞菌脂肪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