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9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ocial networks of reintroduced Przewalski's horses in the Great Gobi B Strictly Protected Area (Mongolia)
1
作者 Anna Bernatkova Ganbaatar Oyunsaikhan +2 位作者 Jaroslav Simek Martina Komarkova Francisco Ceacero 《Current Zoology》 SCIE CAS CSCD 2024年第2期182-194,共13页
Analyzing social networks is a powerful tool for understanding the ecology of social species.While most studies focus on the role of each group member,few compare groups with different characteristics.The current popu... Analyzing social networks is a powerful tool for understanding the ecology of social species.While most studies focus on the role of each group member,few compare groups with different characteristics.The current population of Przewalski's horses Equus ferus przewalskii at the Great Gobi B Strictly Protected Area(Mongolia)includes groups of wild-born and captive-bred individuals with different experiences with the area(acclimatizing,long-term reintroduced,and wild-born),therefore serving as an ideal natural behavioral lab.We filmed 11 groups for 141.5 hours in summer 2018(July),late spring 2019(May,June),and autumn 2019(September,October).Affiliative and agonistic interactions were recorded,and social networks were created.We tested the influence of origin,experience,season,sex,age,relative time belonging to the group,relat-edness,and dominance rank on different network indices at the individual and group levels.We found that groups with greater experience in the area are generally better connected than members of the newly formed groups.However,these strong networks were created by wild-born individuals with very low interaction rates.On the contrary,inexperienced groups composed of captive-bred individuals displayed many inter actions but created weak social networks.The results show a trend of behavioral transition from acclimatizing through long-term reintroduced to wild-born groups,supporting that the newly formed groups of released Przewalski's horses need time to display the typical social behavior patterns of wild-born individuals.Long-term monitoring of released Przewalski's horses is recommended to promote the success of this reintroduction progra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rzewalski's horses REINTRODUCTION social behavior soft-release.
原文传递
Analysis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winter precipitation and the annual variation of horse stomach fly community in arid desert steppe, Northwest China (2007–2019) 被引量:4
2
作者 Heqing HUANG Ke ZHANG +5 位作者 Boru ZHANG Shanhui LIU Hongjun CHU Yingjie QI Dong ZHANG Kai LI 《Integrative Zoology》 SCIE CSCD 2022年第1期128-138,共11页
Gasterophilus spp.have been found to be widespread in reintroduced Przewalski’s horses in the Kalamaili Nature Reserve(Northwest China).However,data on the annual variation in Gasterophilus infections are lacking.To ... Gasterophilus spp.have been found to be widespread in reintroduced Przewalski’s horses in the Kalamaili Nature Reserve(Northwest China).However,data on the annual variation in Gasterophilus infections are lacking.To analyze the epidemiological features and determine the cause of the annual variation in Gasterophilus infections,we treated 110 Przewalski’s horses with ivermectin and collected Gasterophilus larvae from fecal samples each winter from 2007 to 2019.All 110 Przewalski’s horses studied were found to be infected by Gasterophilus spp.,and a total of 141379 larvae were collected.Six species of Gasterophilus were identified with the following prevalence:G.pecorum(100%),G.nasalis(96.36%),G.nigricornis(94.55%),G.haemorrhoidalis(56.36%),G.intestinalis(59.09%),and G.inermis(3.64%).The mean infection intensity of Gasterophilus spp.larvae in Przewalski’s horses was 1285±653.G.pecorum(92.96%±6.71%)was the most abundant species.The intensity of Gasterophilus spp.(r=–0.561,P<0.046)was significantly correlated with winter precipitation.Our findings confirmed that,in the Kalamaili Nature Reserve,gasterophilosis is a severe parasitic disease in Przewalski’s horses.Winter precipitation at the beginning of the year can indirectly affect the intensity and composition of Gasterophilus spp.in Przewalski’s horses at the end of the year.Therefore,the water-related ecological regulation should be carried out to help reduce the parasite infection of Przewalski’s hors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nnual infection arid desert steppe Gasterophilus przewalski’s horses winter precipitation
原文传递
Characterization of the Complete Mitochondrial Genome of Przewalski's Gazelle Procapra przewalskii in Bovidae Family of Artiodactyla
3
作者 Xian GUO Jie PEI +7 位作者 Yuqing ZHOU Pengjia BAO Jianbin LIU Hanzhong JI Xiaoyun WU Xuezhi DING Ping YAN Suonan ZHAO 《Agricultural Biotechnology》 CAS 2018年第6期113-114,共2页
The Przewalski's gazelle,Procapra przewalskii,is one of the most endangered species in China,and is now found only in a single small area around the Lake Qinghai.In this study,the complete mitochondrial genome of ... The Przewalski's gazelle,Procapra przewalskii,is one of the most endangered species in China,and is now found only in a single small area around the Lake Qinghai.In this study,the complete mitochondrial genome of P.przewalskii was determined and annotated.The circular genome is 16 547-bp long,containing13 protein-coding genes,22 transfer RNA genes,2 ribosomal RNA genes,and a predicted control region.The overall base composition was 34.0% A,24.7% C,28.3% T,and 13.0% G,with a total A + T content of 62.3%.Phylogenetic analysis of all 19 Bovidae species indicated that P.przewalskii showed a close relationship to Procapra gutturosa.Our results provide a great deal of useful information on further studies for conservation biology of Przewalski's gazell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rocapra przewalskiI przewalski’s GAZELLE Conservation GENETICS MITOCHONDRIAL genome
下载PDF
共轭亚油酸抑制注射1,2-二甲基肼的Sprague-Dawley大鼠结肠肿瘤细胞生长作用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王晓临 徐存栓 +2 位作者 王修杰 王冬杰 张宝琛 《青海医药杂志》 2007年第3期8-11,共4页
目的:研究共轭亚油酸(CLA)在抑制结肠肿瘤发病率,诱导肿瘤细胞死亡,廿烷类、1,2—二酰甘油(DAG)的形成,及对注射1,2一二甲基肼的S-D大鼠的结肠粘膜上的脂肪酸含量中的影响。方法:将120只6周龄的S-D大鼠分为四个喂养组:①藏牦牛脂(TYT);... 目的:研究共轭亚油酸(CLA)在抑制结肠肿瘤发病率,诱导肿瘤细胞死亡,廿烷类、1,2—二酰甘油(DAG)的形成,及对注射1,2一二甲基肼的S-D大鼠的结肠粘膜上的脂肪酸含量中的影响。方法:将120只6周龄的S-D大鼠分为四个喂养组:①藏牦牛脂(TYT);②高原鼢鼠脂(FOPZ);③藏牦牛脂加共轭亚油酸;④高原鼢鼠脂加共轭亚油酸。共轭亚油酸来自青海裸鲤油。四组喂养20周的实验食物,并注射1,2-二甲基肼(20mg/kg),到20周龄时达到180mg/kg。结果:藏牦牛脂+共轭亚油酸喂养组,高原鼢鼠脂+共轭亚油酸喂养组,以及高原鼢鼠脂喂养组的结肠肿瘤发病率低,肿瘤细胞死亡率上升(P<0.05),少量的廿烷类(前列腺素E2和血栓素B2)和结肠粘膜少量的1,2.二酰甘油有加速结肠肿瘤细胞死亡的作用。结论:共轭亚油酸可以增加肿瘤细胞的死亡,具有抗肿瘤的功效,其通过调节结肠粘膜细胞信号传导来诱导肿瘤细胞死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轭亚油酸 1 2-二甲基肼 肿瘤 高原鼢鼠脂 青海裸鲤
下载PDF
Reproduction and Mortality of Re-introduced Przewalski's Horse Equus przewalskii in Hustai National Park, Mongolia 被引量:1
5
作者 Usukhjargal Dorj Bandi Namkhai 《Journal of Life Sciences》 2013年第6期623-629,共7页
The reproduction rate of Equus przewalskii in this study increased from year to year showing that the wild horses have already felt comfortable in the new environment and became acclimatized successfully. Of the mares... The reproduction rate of Equus przewalskii in this study increased from year to year showing that the wild horses have already felt comfortable in the new environment and became acclimatized successfully. Of the mares which were born in Hustai National Park and successfully reached reproductive age, 24.7% first gave birth at age 3 and 55.6% of them first gave birth at age 4. The most effective age range within the breeding population was 5 to 15, 25%-89% of them giving birth and an average during 2002-2011 of 72.9%. Of the Przewalski's horses which died, 65% were foals, 9.4% subadult male, 7.7% subadult female, 7.2% adult male and 10.6% were adult females. Causes of mortality differed by age and sex although wolf attacks accounted for the predominant number of deaths among foals and subadults. Stallions usually died of bad condition and injuries but parturition problems were common causes of death among mares. The mortality rate of foals (40% in 1993-2011) is a matter of great concern since foals born in Hustai National Park are the only gain component now after the active reintroduction period came to an end. A total of 109 foals were killed by wolves in 1993-2011 but 52% of them were younger than one mont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rzewalski's horse REPRODUCTION MORTALITY SEASONALITY wolf attack.
下载PDF
普氏原羚生境选择的数量化分析 被引量:28
6
作者 刘丙万 蒋志刚 《兽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15-21,共7页
1998年 8月至 1 999年 8月 ,在湖东种羊场地区开展了普氏原羚生境选择的研究。在湖东—克图沙丘和草原交界处沿约 3 0km的样线开展种群调查 ,在调查过程中 ,共发现 5 82只普氏原羚。在研究中选择了 8类与普氏原羚生境选择相关的生态因... 1998年 8月至 1 999年 8月 ,在湖东种羊场地区开展了普氏原羚生境选择的研究。在湖东—克图沙丘和草原交界处沿约 3 0km的样线开展种群调查 ,在调查过程中 ,共发现 5 82只普氏原羚。在研究中选择了 8类与普氏原羚生境选择相关的生态因子 :植被类型、食物丰富度、草原围栏、隐蔽条件、人为干扰、距公路距离、距沙丘距离和距农业用地距离 ,研究了普氏原羚的生境选择。在研究中 ,将这些生态因子分别分成 3个等级 ,进行回归分析 ,建立普氏原羚在不同生境中出现的概率的预测性方程。通过对生态因子和普氏原羚在不同生境中出现的概率进行方差分析 ,判断影响普氏原羚生境选择的主要生态因子是人为干扰和围栏 ,其次为食物丰富度、距沙丘距离和农业用地距离 ,植被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氏原羚 生境选择 数量化分析 青海湖
下载PDF
普氏原羚的活动规律与生境选择 被引量:29
7
作者 李迪强 蒋志刚 王祖望 《兽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17-24,共8页
普氏原羚生活在沙漠与干旱草原生态交错区(Ecotone)。青海湖畔沙漠中植被盖度较高,沙地沙蒿群落中普氏原羚活动较多,而沙地柏群落中普氏原羚活动较少。普氏原羚在沙地和距离沙地2~3km以内的地域内活动,利用起伏沙丘作... 普氏原羚生活在沙漠与干旱草原生态交错区(Ecotone)。青海湖畔沙漠中植被盖度较高,沙地沙蒿群落中普氏原羚活动较多,而沙地柏群落中普氏原羚活动较少。普氏原羚在沙地和距离沙地2~3km以内的地域内活动,利用起伏沙丘作为隐蔽生境。草原中的芨芨草群落、冷蒿—紫花针茅群落是普氏原羚的主要取食场所。普氏原羚具晨昏型活动规律,在傍晚和清晨取食,其活动避开牛羊的取食时间。普氏原羚常常聚群活动,它们在繁殖期、育幼期和交配期形成大小不同的群体。群体的类型包括同性群、混合群和单一个体群。非繁殖季节普氏原羚雌雄分群活动。目前在人为活动影响下,普氏原羚很难进行季节性迁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氏原羚 活动规律 生境选择 青海湖
下载PDF
普氏原羚的历史分布与现状 被引量:37
8
作者 蒋志刚 冯祚建 +3 位作者 王祖望 陈立伟 蔡平 李永波 《兽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4期241-245,共5页
普氏原羚是我国特有的珍稀动物,曾分布于内蒙古和青海。现仅生存于青海湖东北部及西部的鸟岛、察拉滩和小北湖一带,数量不足300只,由于人类稠密地区的阻隔,位于青海湖西的种群与湖东北种群已无可能进行基因交流。由于种群小、易... 普氏原羚是我国特有的珍稀动物,曾分布于内蒙古和青海。现仅生存于青海湖东北部及西部的鸟岛、察拉滩和小北湖一带,数量不足300只,由于人类稠密地区的阻隔,位于青海湖西的种群与湖东北种群已无可能进行基因交流。由于种群小、易被偷猎、生境破碎和无采食场所等原因,它们已是我国,也很可能是世界上最濒危的有蹄类动物之一,必须立即采取保护措施,否则,普氏原羚有可能在近期内灭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氏原羚 濒危物种 保护生物学 分布 羚羊
下载PDF
青海湖东-克图地区普氏原羚生境适宜性评价 被引量:33
9
作者 王秀磊 李迪强 +1 位作者 吴波 杨洪晓 《生物多样性》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13-220,共8页
普氏原羚(Procapraprzewalskii)是我国特有珍稀濒危动物,历史上曾分布于我国的内蒙古、甘肃、宁夏和青海等地,现仅分布在青海湖周边地区。作者通过2002–2004年不同季节的实地调查,在地理信息系统(GIS)的支持下,以可食植物丰富度、坡度... 普氏原羚(Procapraprzewalskii)是我国特有珍稀濒危动物,历史上曾分布于我国的内蒙古、甘肃、宁夏和青海等地,现仅分布在青海湖周边地区。作者通过2002–2004年不同季节的实地调查,在地理信息系统(GIS)的支持下,以可食植物丰富度、坡度、隐蔽条件和人类活动等为评价因子,采用生境评价模型,对普氏原羚的主要分布区之一青海湖东-克图地区进行了适宜性评价。评价结果表明,不考虑人类活动影响时普氏原羚的适宜和次适宜生境面积分别为2493.76hm2和18624.06hm2,分别占研究区总面积的8.05%和60.15%;考虑人类活动影响时,普氏原羚的适宜和次适宜生境面积分别减少了5.81%和33.09%,而不适宜生境面积增加了38.90%。由于普氏原羚的生境受到居民地、道路、围栏等人类活动的强烈影响,导致大量适宜生境丧失,生境隔离和破碎化日益加剧,建议重新规划保护区,将普氏原羚的适宜生境划入保护区的核心区;建立生境廊道,拆除部分围栏,以提高普氏原羚的生境质量,促进其种群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氏原羚 适宜性评价 青海湖 地理信息系统(GIS) 人类活动影响 珍稀濒危动物 2004年 周边地区 实地调查 可食植物 评价因子 隐蔽条件 评价模型 评价结果 生境质量 面积分 保护区 内蒙古 丰富度 分布区 研究区 居民地 破碎化
下载PDF
青海湖草原围栏对植物群落的影响兼论濒危动物普氏原羚的保护 被引量:24
10
作者 刘丙万 蒋志刚 《生物多样性》 CAS CSCD 2002年第3期326-331,共6页
青海省海晏县克图地区是我国特有动物普氏原羚 (Procapraprzewalskii)的主要分布地之一。我们于 2 0 0 1年 6月、7月和 8月在该地区开展了围栏内外植物群落的比较研究。围栏内无家畜放牧 ,主要草食野生动物为普氏原羚 ;围栏外为草食家... 青海省海晏县克图地区是我国特有动物普氏原羚 (Procapraprzewalskii)的主要分布地之一。我们于 2 0 0 1年 6月、7月和 8月在该地区开展了围栏内外植物群落的比较研究。围栏内无家畜放牧 ,主要草食野生动物为普氏原羚 ;围栏外为草食家畜放牧区。我们发现 ,自从 1999年建立草原围栏以后 ,围栏内外植物群落产生了明显差异 :(1)地上生物量。 6月份围栏外植物地上生物量显著低于围栏内 (df =39,p <0 .0 5 ) ;7、8月份围栏外植物地上生物量显著高于围栏内 (df=39,p <0 .0 5 )。 (2 )植物高度。 6月份围栏外的植物高度显著低于围栏内 (df =39,p <0 .0 5 ) ;7、8月份围栏外的植物高度与围栏内植物高度差异不显著 (df=39,p >0 .0 5 )。 (3)植物盖度。 6、7月份围栏外植物盖度显著低于围栏内 (df =19,p <0 .0 5 ) ;8月份围栏内外的植物盖度差异不显著 (df =19,p >0 .0 5 )。(4)牧草的比例。围栏外明显低于围栏内 (df =6 ,p <0 .0 5 ) ;围栏外非牧草的比例明显高于围栏内 (df =6 ,p <0 .0 5 )。 (5 )生物多样性。植物生长季节围栏外植物群落的生物多样性显著高于围栏内 (df =6 ,p <0 .0 5 )。在草原生态系统围栏内外植物群落研究结果比较的基础上 ,讨论了草食动物采食强度对草原生态系统植物群落影响和围栏与野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海湖 草原围栏 植物群落 普氏原羚 草原生态系统 濒危动物保护
下载PDF
青海湖地区普氏原羚的种群结构 被引量:25
11
作者 蒋志刚 李迪强 +2 位作者 王祖望 朱申武 魏万红 《动物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58-162,共5页
普氏原羚是中国的特有动物。 1986年在青海湖地区仅发现 35 0只普氏原羚 ,分布于鸟岛、湖东 克图和元者 3个种群之中。 1996~ 1998年 7月至 8月 ,我们沿设定的 10条样线对青海湖地区的普氏原羚进行了考察。调查样线总长度为 37 5 5km... 普氏原羚是中国的特有动物。 1986年在青海湖地区仅发现 35 0只普氏原羚 ,分布于鸟岛、湖东 克图和元者 3个种群之中。 1996~ 1998年 7月至 8月 ,我们沿设定的 10条样线对青海湖地区的普氏原羚进行了考察。调查样线总长度为 37 5 5km。观察记录距样线两侧 10 0m以内普氏原羚足迹链和狼足迹链、粪堆和尿迹。同时记录观察样线两侧 6 0 0m以内的普氏原羚个体 ,记录群体大小、性别和年龄 ,然后 ,计算单位样带面积上普氏原羚和狼的密度。 1997年湖东 克图种群雄羚占 2 9%、雌羚占 5 0 %和幼羚占 2 1% ;元者种群雄羚占 2 9%、雌羚占 43%和幼羚占 2 7%。狼捕食是 1997年湖东 克图种群数量下降的主要原因。在湖东 克图沙漠中 ,1996年普氏原羚群体大小为 9 0± 6 9只 (平均数±方差 ) ,密度为 3 19± 3 5 9只 /km2 ,而 1997年为 4 2± 3 9只 /km2 ,密度为 1 14± 1 0 9只 /km2 。 1997年冬季猎狼后 ,湖东 克图种群数量回升到 2 14± 3 13只 /km2 ,幼羚占群体的2 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氏原羚 濒危动物 种群动态 青海湖地区
下载PDF
普氏原羚昼间行为时间分配的研究 被引量:27
12
作者 陈立伟 冯祚建 +3 位作者 蔡平 李永波 陈洪舰 蒋志刚 《兽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172-183,17-24,共12页
在春(3~4月)、夏(6~7月)、秋(9~10月)3个季节内对385只次个体进行了231092s(64.19h)目标观察。对普氏原羚季节间的行为差异做了比较和方差分析:春、夏及春、秋两季间的采食时间比例差异显著(分别... 在春(3~4月)、夏(6~7月)、秋(9~10月)3个季节内对385只次个体进行了231092s(64.19h)目标观察。对普氏原羚季节间的行为差异做了比较和方差分析:春、夏及春、秋两季间的采食时间比例差异显著(分别为D=0.1967>D0.05及D=0.2556>D0.05);移动时间比例在夏季与秋季间的差异极显著(D=0.05686>D0.01);在春秋、夏秋间的站立凝视时间比例的差异极显著(分别为D=0.10784>D0.01及D=0.07882>D0.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氏原羚 行为 时间分配 活动格局
下载PDF
从细胞色素b基因序列探讨普氏野马与蒙古马的遗传多态性 被引量:17
13
作者 安丽萍 李正先 +3 位作者 于景文 成述儒 王川 罗玉柱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6年第5期10-13,共4页
测定了14匹普氏野马(6匹A系和8匹B系)和18匹蒙古马的细胞色素b基因全序列1 140 bp.分析了普氏野马和蒙古马之间的遗传多态性.从GenBank获得10个韩国Cheju马和2个日本家马细胞色素b全序列,以驴的序列作根,用最大简约化法绘制出45个序列... 测定了14匹普氏野马(6匹A系和8匹B系)和18匹蒙古马的细胞色素b基因全序列1 140 bp.分析了普氏野马和蒙古马之间的遗传多态性.从GenBank获得10个韩国Cheju马和2个日本家马细胞色素b全序列,以驴的序列作根,用最大简约化法绘制出45个序列的系统发育树.研究认为:普氏野马与蒙古马遗传关系较近;蒙古马具有多个起源或经过多次驯化;蒙古马、日本家马和韩国Cheju马具有共同的祖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氏野马 细胞色素B基因 遗传多态性
下载PDF
普氏原羚的分布和种群数量调查 被引量:17
14
作者 叶润蓉 蔡平 +2 位作者 彭敏 卢学峰 马世震 《兽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373-379,共7页
2003年8~9月,对青海省境内普氏原羚的分布和种群数量进行了专项调查。调查结果表明,普氏原羚现存7个种群,累计数量为602只;其中塔勒旋果种群属首次报道。与以往报道相比,目前元者和鸟岛种群数量呈下降趋势;海晏—刚察种群数量增长明显... 2003年8~9月,对青海省境内普氏原羚的分布和种群数量进行了专项调查。调查结果表明,普氏原羚现存7个种群,累计数量为602只;其中塔勒旋果种群属首次报道。与以往报道相比,目前元者和鸟岛种群数量呈下降趋势;海晏—刚察种群数量增长明显;湖东—克图种群数量有所回升,但仍没有达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时的种群数量。普氏原羚种群数量变化与栖息地质量及人为干扰程度有密切相关。本次调查显示,普氏原羚现存栖息地呈不连续的间断分布,随着区域经济开发力度的加大,其栖息地在不断缩减、生存环境质量仍在继续恶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氏原羚 分布范围 种群数量
下载PDF
粪便不同保存方法对动物基因组DNA提取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14
15
作者 李娜 李迪强 +1 位作者 王秀磊 刘毅 《国际遗传学杂志》 CAS 2006年第5期341-345,367,共6页
目的为了探索一种既能使野外采集的粪便样品DNA保存完好,又方便带回实验室用于分子水平研究的粪便保存方法。方法本研究通过将普氏原羚的粪便在野外分别采取60℃干燥后低温保存,75%乙醇保存,100%乙醇保存,直接低温(保温箱中加生物冰袋... 目的为了探索一种既能使野外采集的粪便样品DNA保存完好,又方便带回实验室用于分子水平研究的粪便保存方法。方法本研究通过将普氏原羚的粪便在野外分别采取60℃干燥后低温保存,75%乙醇保存,100%乙醇保存,直接低温(保温箱中加生物冰袋)保存,在1个月内、5个月后、8个月后对粪便DNA进行抽提,并将提取的DNA作为模板进行PCR扩增,基因克隆测序。结果短期内均可得到高质量的DNA,DNA大小在23kb左右,电泳带型整齐,无降解,线粒体的扩增结果也完全一致,而用100%乙醇保存粪便DNA的时间更为长久。结论不同的保存方法提取动物基因组效果不一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粪便保存方法 DNA提取 普氏原羚
下载PDF
应用微卫星多态分析青海湖裸鲤(Gymnocypris przewalski(Kessler))六个野生群体的遗传多样性 被引量:15
16
作者 蒋鹏 史建全 +2 位作者 张研 祁洪芳 孙效文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939-945,共7页
青海湖裸鲤是青海湖唯一的经济鱼类,由于湖区生态环境的恶化,使得该鱼种群数量越来越稀少。2004年中国环境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在《中国物种红色名录》中,将其列为濒危物种。研究利用生物素-磁珠富集法获得10个具有多态的微卫星分子标记... 青海湖裸鲤是青海湖唯一的经济鱼类,由于湖区生态环境的恶化,使得该鱼种群数量越来越稀少。2004年中国环境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在《中国物种红色名录》中,将其列为濒危物种。研究利用生物素-磁珠富集法获得10个具有多态的微卫星分子标记,检测6个野生裸鲤群体:布哈河群体、沙柳河群体、哈尔盖河群体、泉吉河群体、黑马河群体、淡水系群体的遗传多样性。结果表明:每个座位上的等位基因数为2~8个,大小在161~486bp之间。有效等位基因数在1.00~5.45个,平均多态信息含量分别为0.3642、0.4044、0.3830、0.4047、0.3869和0.3940,无偏观测杂合度的平均值在0.4145~0.5105之间,说明这几个群体属于中度多态,遗传多样性水平较高。根据群体间的遗传距离和遗传相似系数发现,布哈河群体与淡水系群体之间的遗传距离最大(DA=0.1607),哈尔盖河群体与泉吉河群体之间的遗传距离最小(DA=0.0125)。由UPGMA聚类图可知:哈尔盖河和泉吉河两个群体聚为一个分支,布哈河、沙流河、黑马河和淡水系4个群体聚为另一个分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海湖裸鲤 遗传多样性 微卫星
下载PDF
三种珍稀有蹄类动物的警戒行为数据 被引量:13
17
作者 李忠秋 《生物多样性》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335-1340,共6页
警戒行为是野生动物重要的反捕食策略之一,警戒行为的研究已经成为行为生态学中继动物的采食行为、繁殖行为之外的另一热点研究领域。然而,尽管研究人员至今已经在数百种鸟类、兽类中开展了各种类型的警戒行为学研究,但相关研究的原始... 警戒行为是野生动物重要的反捕食策略之一,警戒行为的研究已经成为行为生态学中继动物的采食行为、繁殖行为之外的另一热点研究领域。然而,尽管研究人员至今已经在数百种鸟类、兽类中开展了各种类型的警戒行为学研究,但相关研究的原始数据却鲜有共享。本文公开了利用焦点取样法采集的我国3种珍稀有蹄类动物警戒行为数据样本716个,其中普氏原羚(Procapra przewalskii)175个、藏原羚(P.picticaudata)180个、麋鹿(Elaphurus davidiamus)361个,并同时公布了采集该行为学数据时的相关变量,包括性别、群体类型、群体大小、捕食风险、人类干扰等。结果显示在上述3种有蹄类动物中,均存在明显的集群效应,且此效应与性别及捕食风险存在交互作用。本文尝试建立标准的行为学数据规范,以期为未来的行为学研究数据的共享及深度挖掘提供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捕食风险 反捕食策略 集群效应 麋鹿 普氏原羚 群体大小 人类干扰 藏原羚
原文传递
卡拉麦里山有蹄类自然保护区水源地野放普氏野马的活动节律:基于红外相机监测数据 被引量:13
18
作者 吴兵 初雯雯 +5 位作者 吴洪潘 任松柏 贺雷 葛炎 布兰 初红军 《动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545-554,共10页
2014年4月至11月,在卡拉麦里山有蹄类自然保护区的22个水源地安放66台红外相机,其中在8个野放普式野马(Equus przewalskii)利用的水源地放置了16台红外相机,对野放普氏野马在水源地的活动节律和时间分配进行了研究。16台相机累计工作1 0... 2014年4月至11月,在卡拉麦里山有蹄类自然保护区的22个水源地安放66台红外相机,其中在8个野放普式野马(Equus przewalskii)利用的水源地放置了16台红外相机,对野放普氏野马在水源地的活动节律和时间分配进行了研究。16台相机累计工作1 068 d,获得野放普氏野马有效照片2 051张。研究发现,野放普氏野马在水源地不同时段的有效照片数量符合正态分布,且季节间存在极显著差异。野放普氏野马在水源地不同时段的有效照片数量,春季远低于夏季和秋季(P<0.05),而夏季与秋季差异不显著(P>0.05)。野放普氏野马饮水频次春季极显著低于夏季和秋季(P<0.01),夏季与秋季差异不显著(P>0.05)。普氏野马在水源地具有稳定的日活动节律,时间分配上呈典型的钟形,13:00~17:00时达到高峰,20:00~次日5:00时快速下降,3:00~6:00时是一天中的低谷,在5:00~13:00时快速上升。不同月份野放普氏野马的日活动差异指数α(t=8.364,df=7,P<0.01)和昼行性指数β(t=19.519,df=7,P<0.01)均存在极显著差异,且β值为0.66>0.54,表明野放普氏野马活动以昼间为主。季节间活动差异指数存在极显著差异(单样本K-S检验,t=7.851,df=23,P<0.01)。独立多样本Kruskal-Wallis检验季节性活动强度指数γ值差异不显著(χ~2=0.162,df=2,P>0.05)。通过在卡山保护区固定水源地的实时监测,初步明晰了野放普氏野马在水源地附近的活动节律及其季节性水源地利用,从而为野放普氏野马的生态学研究及保护措施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氏野马 红外线相机技术 卡拉麦里山有蹄类自然保护区 活动节律
原文传递
圈养和放归成年雌性普氏野马(Equus przewalskii)夏季昼间的摄食行为 被引量:11
19
作者 陈金良 胡德夫 +3 位作者 李凯 曹杰 孟玉萍 崔媛媛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104-1108,共5页
2005至2006年的6-8月间,在新疆普氏野马饲养与繁殖研究中心和卡拉麦里山有蹄类自然保护区,采用全事件取样法和目标动物取样法相结合,研究了圈养和放归成年雌性普氏野马夏季昼间的摄食行为。结果表明,两组个体在摄食行为类型上存在一定... 2005至2006年的6-8月间,在新疆普氏野马饲养与繁殖研究中心和卡拉麦里山有蹄类自然保护区,采用全事件取样法和目标动物取样法相结合,研究了圈养和放归成年雌性普氏野马夏季昼间的摄食行为。结果表明,两组个体在摄食行为类型上存在一定的差异,圈养个体普遍具有舔盐和食粪行为,而放归个体不存在此类行为。经独立样本t检验,得出两组个体的摄食和站立行为的时间分配存在显著差异(P〈0.05),而站息、卧息、运动和其它行为差异不显著(P〉0.05),总体上,两组普氏野马的摄食行为所占时间最多。圈养个体昼间具有3个摄食高峰(8:00-10:00、13:00-15:00、19:30-20:00),与人工投食时间相一致,而放归个体摄食高峰并不明显,仅在13:00-15:00之间出现一个明显的摄食低谷,表现出自然的摄食节律及对放归地夏季自然条件的适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氏野马 摄食行为 饮水 舔盐行为 食粪
下载PDF
兰州地区大石鸡栖息地选择 被引量:7
20
作者 刘遒发 陈小勇 何德奎 《动物学报》 SCIE CAS CSCD 1996年第S1期83-89,共7页
大石鸡(Alectoris magna)不同生活史周期选择不同的栖息地。集群期选择低海拔、近水源、地面环境异质性程度高的栖息地。繁殖期选择高海拔、远离水源、地面环境异质性程度较低的栖息地。无论集群期还是繁殖期选择的栖... 大石鸡(Alectoris magna)不同生活史周期选择不同的栖息地。集群期选择低海拔、近水源、地面环境异质性程度高的栖息地。繁殖期选择高海拔、远离水源、地面环境异质性程度较低的栖息地。无论集群期还是繁殖期选择的栖息地植被特征相似。潜在的可利用的食物资源、天敌的数量、水和繁殖期领地行为对大石鸡不同生活史阶段的栖息地选择有显著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石鸡 兰州 栖息地选择 集群期 繁殖期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