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三种内固定方法(PFNA、LPFP、DHS)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比较 被引量:115
1
作者 赵洪普 徐秋玉 +2 位作者 吕玉明 曾勉东 钟志宏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12年第6期500-502,共3页
目的比较应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股骨近端锁定板(LPFP)和动力髋螺钉(DHS)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手术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23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三种术式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术后输... 目的比较应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股骨近端锁定板(LPFP)和动力髋螺钉(DHS)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手术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23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三种术式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术后输血量、住院时间以及术后功能恢复方面的差异。结果 PFNA组较其他两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术后输血量方面优势明显(P<0.05);LPFP组优于DHS组,但两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平均住院时间:PFNA组(17.77±5.30)d;LPFP组(19.90±6.58)d;DHS组(25.72±10.85)d;术后髋关节功能优良率:PFNA组84.62%;LPFP组85.00%;DHS组78.57%。结论三种内固定方法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均可获得满意的临床疗效。其中PFNA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的优点;PFNA、LPFP两组在住院时间和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方面优于DHS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粗隆间骨折 pfna LPFP DHS 内固定
原文传递
LCP、DHS和PFNA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临床研究 被引量:81
2
作者 程刚 刘耀明 +1 位作者 贺云飞 石鹏飞 《海南医学》 CAS 2012年第3期44-47,共4页
目的比较LCP、DHS和PFNA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对我院2007年3月至2010年9月94例经LCP、DHS和PFNA治疗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临床愈合时间、术后并发症和髋关节功能评分等方面进行比较。结果 LC... 目的比较LCP、DHS和PFNA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对我院2007年3月至2010年9月94例经LCP、DHS和PFNA治疗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临床愈合时间、术后并发症和髋关节功能评分等方面进行比较。结果 LCP组、DHS组和PFNA组的术中出血量分别为(341.9±95.2)ml、(462.3±124.8)ml和(190.8±45.6)m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FNA组的骨折愈合时间短于LCP组和DHS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FNA组术后髋Sander's评分优良率为96.8%,优于其余两组(P<0.05)。PFNA组的并发症发生例数也少于其他两组。结论应用PFNA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在术中出血量、骨折临床愈合时间等方面优于LCP组和DHS组。PFNA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具有操作简便、切口小、出血少和固定牢靠等特点,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近端锁定加压钢板 动力髋螺钉 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 股骨粗隆间骨折
下载PDF
比较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系统与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钢板治疗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效果 被引量:66
3
作者 尚红涛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61-65,共5页
目的比较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系统(PFNA)和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钢板(ALP)治疗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哈励逊国际和平医院收治的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86例,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PFNA组48例和ALP组38例。比较... 目的比较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系统(PFNA)和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钢板(ALP)治疗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哈励逊国际和平医院收治的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86例,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PFNA组48例和ALP组38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开始负重站立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及治疗9个月后的Harris评分与疗效。结果 PFNA组的术口长度为(6.76±2.03)cm,手术时间为(58.03±15.95)min,术中出血量为(81.84±47.26)ml,术后开始负重站立时间为(25.37±6.08)d,均显著少于ALP组(P<0.05);两组患者的骨折愈合时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PFNA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4.17%,ALP组为20.21%,PFNA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ALP组(P<0.05)。PFNA组的Harris评分为(86.75±7.19)分,优良率为93.75%,而ALP组为(84.38±6.09)分及92.11%,两组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FNA和ALP治疗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均有良好的疗效,但PFNA的手术创伤更小、固定强度更好、术后并发症更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系统 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钢板 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
下载PDF
PFNA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内固定手术失败的原因分析 被引量:33
4
作者 田大为 万华 +3 位作者 熊敏 张鹏 黄晓华 陈俊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0期1830-1834,共5页
[目的]探讨PFNA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内固定手术失败的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3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股骨粗隆间骨折行PFNA内固定失败病例12例。搜集初次行PFNA手术前后、随访复查的X线片及部分三维重建CT片,着重分析骨折类型、... [目的]探讨PFNA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内固定手术失败的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3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股骨粗隆间骨折行PFNA内固定失败病例12例。搜集初次行PFNA手术前后、随访复查的X线片及部分三维重建CT片,着重分析骨折类型、骨质情况、骨折复位情况、PFNA螺旋刀片在股骨头颈位置、尖顶距(TAD)值及翻修后伤口骨折愈合、髋关节功能、髋内外翻等情况。[结果] 12例手术失败患者中,病理性骨折1例,因置钉困难后更换手术方式;合并骨质疏松11例。12例中复位质量良8例,差4例。PFNA螺旋刀片在股骨头颈位置:TAD>30 mm 6例,其中螺旋刀片切割股骨颈4例,2例螺旋刀片退钉;TAD <30 mm 6例。所有12例患者随访11~19个月,平均(15.08±2.84)个月。无死亡病例。除3例改行关节置换、1例骨转移瘤改行钢板固定外,其他患者骨折均愈合,发生髋内翻畸形2例。术后12个月髋关节Harris评分标准评定髋关节功能:其中优4例,良3例,可2例,差3例,优良率58.33%。[结论]股骨粗隆间骨折PFNA内固定一旦失败,预后不佳。正确选择适应证,评价骨质疏况、骨折复位情况,以及准确的置钉位置,是预防失败的重要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粗隆间骨折 股骨近端抗旋转髓骨钉(pfna) 失败原因 分析
原文传递
股骨粗隆间骨折PFNA内固定失效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30
5
作者 富仁杰 徐晓峰 +2 位作者 曹兴兵 陈奇 付海祥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15年第6期582-585,共4页
目的分析导致股骨粗隆间骨折PFNA内固定失效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0-01—2013-10诊治并获得完整随访的股骨粗隆间骨折157例,按照内固定失效与否分为A(内固定失效组)、B(内固定成功组)2组。观察指标:外侧壁厚度、外侧壁... 目的分析导致股骨粗隆间骨折PFNA内固定失效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0-01—2013-10诊治并获得完整随访的股骨粗隆间骨折157例,按照内固定失效与否分为A(内固定失效组)、B(内固定成功组)2组。观察指标:外侧壁厚度、外侧壁分型、尖顶距(TAD)、螺旋刀片头所在区域、正侧位X线片上远近端皮质对位差。结果 157例获得平均14.6(12~18)个月随访,24例(15.3%)出现内固定失效。11例髋内翻,2例退钉,2例内固定切割,18例复位丢失,4例股骨颈短缩。A组外侧壁厚度小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TAD〉30 mm者比例明显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386,P=0.003)。2组螺旋刀片头所在区域及正侧位X线片上远近端皮质对位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Ⅱ、Ⅲ型外侧壁骨折占87.5%,而B组仅为3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2.305,P=0.001)。结论PFNA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时,股骨近端外侧壁的厚度过小,Ⅱ、Ⅲ型不稳定外侧壁骨折,以及TAD〉30 mm可能是发生内固定失效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粗隆间骨折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 内固定失效 危险因素
原文传递
股骨近端髓内钉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针顶距控制TAD可靠性分析 被引量:30
6
作者 李旭 徐贤 +1 位作者 吴韦 谭军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95-97,共3页
[目的]分析抗旋股骨近端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PFNA)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中通过针顶距(K-wire apex distance,KAD)控制尖顶距(tip apex distance,TAD)的可靠性。[方法]2007年1月-2009年1月,对44例股... [目的]分析抗旋股骨近端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PFNA)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中通过针顶距(K-wire apex distance,KAD)控制尖顶距(tip apex distance,TAD)的可靠性。[方法]2007年1月-2009年1月,对44例股骨粗隆间骨折行闭合复位PFNA内固定,测量术中KAD与术后TAD并行相关分析。[结果]42例患者获得6~18个月随访,平均10个月,骨折全部愈合,愈合时间11—23周,平均13周,术中针顶距(KAD)13~31mm,平均21.75mm,术后尖顶距(TAD)18~35mm,平均24.61mm。1例脑梗塞复发,无感染、螺旋刀片退出断裂及切出股骨头、深静脉血栓、髓内钉断裂、股骨干骨折等并发症发生。[结论]PFNA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术中通过c型臂X线机正侧位测量导针尾端至关节面的距离之和(KAD)可获得有效TAD控制,对预防螺旋刀片切出股骨头等并发症发生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旋股骨近端髓内钉 股骨粗隆间骨折 尖顶距
原文传递
氨甲环酸减少股骨粗隆间骨折PFNA围术期失血 被引量:26
7
作者 张连方 朱锋 +3 位作者 周军 李荣群 徐耀增 杨惠林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4期2248-2250,共3页
[目的]评价围手术期多次静脉使用氨甲环酸(tranexamic acid,TXA)减少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隐性失血量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1日~2016年12月31日因股骨粗隆间骨折在本科行PFNA内固定的... [目的]评价围手术期多次静脉使用氨甲环酸(tranexamic acid,TXA)减少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隐性失血量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1日~2016年12月31日因股骨粗隆间骨折在本科行PFNA内固定的患者120例,根据是否围手术期使用氨甲环酸及用量不同分为3组。空白对照组40例,术前术后均未予TXA;单次给药组40例,术前静脉滴注TXA20 mg/kg;多次给药组40例,术前静脉滴注TXA 20 mg/kg,术后3、6 h再次静脉滴注TXA 10 mg/kg。检测患者的术前、术后1、3、7 d的血红蛋白(Hb)、红细胞比容(Hct)、血小板(PLT)、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等,并通过Gross方程计算术后隐性失血量。术后1d、7d行双下肢彩超检查是否有深静脉血栓形成。[结果]单次给药组的隐性失血量(585.37±239.23)ml较对照组(718.86±380.82)ml显著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次用药组的隐性失血量(351.31±172.29)ml,较单次用药组显著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均无肺栓塞及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结论]术前使用TXA可以减少PFNA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围手术期隐性失血,且不增加血栓风险,术后多次重复应用TXA可有效安全地进一步减少围手术期隐性失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甲环酸(TXA) 股骨粗隆间骨折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 隐性失血量
原文传递
PFNA和DHS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比较 被引量:26
8
作者 王炎 汪海滨 +3 位作者 史法见 王斌 张磊 丁志勇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4期2223-2227,共5页
[目的]比较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与动力髋螺钉(DHS)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2014年7月~2018年7月我院收治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10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PFNA组和DHS组各50例,PFNA组采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 [目的]比较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与动力髋螺钉(DHS)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2014年7月~2018年7月我院收治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10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PFNA组和DHS组各50例,PFNA组采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治疗,DHS组采用动力髋螺钉内固定治疗,比较2组临床资料。[结果]两组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术中未发血管、神经损伤等并发症。PFNA组在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透视时间、术中出血量、下床活动时间均显著优于DH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FNA组术后总体并发症发生率为10.0%(5/50),而DHS组为24.0%(12/5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至末次随访时,PFNA组2例,DHS组3例患者骨不连合并内固定物松动,均实施二期翻修手术。术后3、6、9个月时,PFNA组髋关节Harris评分均显著高于DH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影像方面,术后PFNA组50例中,解剖复位35例,功能复位12例,复位不良3例;DHS组50例中,解剖复位28例,功能复位17例,复位不良5例;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9)。除骨不连患者外,其余患者骨折均愈合,PFNA组骨折愈合时间为(12.82±1.46)周,DHS组为(14.23±1.61)周,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PFNA固定临床治疗效果显著优于DHS固定,可使股骨粗隆骨折患者早期行康复训练,而DHS仅适合治疗稳定的股骨粗隆间骨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粗隆间骨折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 动力髋螺钉 内固定
原文传递
骨牵引器辅助闭合复位PFNA内固定股骨转子间骨折 被引量:23
9
作者 杜刚强 王志刚 +5 位作者 张锴 李朋 王辉 周楠 刘栋 张德刚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485-489,共5页
[目的]探讨骨牵引器辅助闭合复位PFNA内固定技术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效果及手术技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6月~2018年1月,骨牵引器辅助闭合复位PFNA内固定技术治疗的76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资料。其中,男29例,女47例,平均年龄(6... [目的]探讨骨牵引器辅助闭合复位PFNA内固定技术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效果及手术技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6月~2018年1月,骨牵引器辅助闭合复位PFNA内固定技术治疗的76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资料。其中,男29例,女47例,平均年龄(69.55±5.12)岁。[结果]76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血管、神经损伤等并发症发生。体位摆放时间平均(8.06±1.41)min,透视次数平均(42.13±5.63)次,手术时间平均(50.04±5.86)min,术中出血量平均(192.34±35.63)ml。19例患者(术前11例、术后8例)发现下肢肌间静脉血栓,无肺栓塞、心脑血管意外等并发症。69例患者获得完整随访,随访时间12~18个月,平均(14.23±2.17)个月。末次随访髋关节Harris评分显著高于术后2个月,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VAS评分明显低于术后2个月,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影像检查方面:所有患者骨折复位良好,内置物位置及防旋螺钉长度满意;骨折12个月内全部愈合,平均愈合时间(11.77±3.17)周。2例患者防旋钉切出,其他患者影像学检查未出现断钉、螺钉松动、移位等情况,无骨折不愈合发生。[结论]骨牵引器辅助闭合复位PFNA内固定技术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无需切开复位,体位摆放时间短,透视次数少,临床效果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转子间骨折 骨牵引器 闭合复位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
原文传递
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手术方法的选择 被引量:22
10
作者 黄俊 纪方 章浩 《中华全科医学》 2008年第12期1224-1226,共3页
目的探讨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合理的手术方法。方法我科分别采用动力髋螺钉(DHS组,59例)、Gam-ma钉(Gamma钉组,46例)和PFNA(PFNA组,53例)治疗并随访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158例。比较三组患者手术情况、术中和术后并发症、疗效及骨折愈... 目的探讨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合理的手术方法。方法我科分别采用动力髋螺钉(DHS组,59例)、Gam-ma钉(Gamma钉组,46例)和PFNA(PFNA组,53例)治疗并随访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158例。比较三组患者手术情况、术中和术后并发症、疗效及骨折愈合时间。结果各组间平均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三组术中、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FNA组术中、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DHS(动力髋螺钉)组低。动力髋螺钉(DHS)组、Gamma钉组和PFNA组优良率分别为86.44%、84.78%和90.57%,组间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FNA组与DHS组骨折愈合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Gamma钉组与PF-NA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DHS、Gamma钉和PFNA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在疗效方面无明显差异。PFNA内固定平均手术时间最短,术中出血量最少,术中、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骨折愈合时间短。PFNA对骨折端的血循环影响和骨质破坏较小,固定更为牢靠,是对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合理的手术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股骨转子间骨折 内固定 动力髋螺钉 GAMMA钉 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
下载PDF
早期闭合复位PFNA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 被引量:20
11
作者 朱卫洁 王晓芳 +1 位作者 申友亮 王建义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520-523,共4页
[目的]观察早期闭合复位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2010年6月~2016年10月,156例老年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采用早期闭合复位PFNA内固定治疗,参照Tronzo-Evans分类方法,均为Ⅲ、Ⅳ... [目的]观察早期闭合复位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2010年6月~2016年10月,156例老年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采用早期闭合复位PFNA内固定治疗,参照Tronzo-Evans分类方法,均为Ⅲ、Ⅳ型骨折。观察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并发症、愈合时间及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手术时间18~46 min,平均25 min;术中显性失血量65~160 ml,平均110 ml。155例患者获随访,随访时间5~18个月,平均12个月。所有骨折均达骨性愈合,愈合时间10~26周,平均17周,无骨折不愈合、髓内钉断裂、切割、切出、切口感染,10例出现肺部感染、15例出现泌尿系统感染、8例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5例出现肺栓塞,1例肺栓塞患者死亡,其余均经治疗后痊愈。末次随访时采用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标准评定疗效,优128例、良19例、可8例。[结论]早期闭合复位PFNA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安全性高、骨折愈合率高、并发症少、髋关节功能恢复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转子间骨折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 早期 闭合复位 老年
原文传递
股骨粗隆间骨折PFNA内固定失效手术因素分析 被引量:14
12
作者 牛国庆 吴峰 +2 位作者 彭智浩 卢国良 霍志谦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728-734,共7页
目的探讨股骨粗隆间骨折PFNA内固定术后失效的手术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研究2015.09~2018.09期间因股骨粗隆间骨折在本院行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PFNA)内固定治疗的病例,筛选出内固定失效且病历资料... 目的探讨股骨粗隆间骨折PFNA内固定术后失效的手术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研究2015.09~2018.09期间因股骨粗隆间骨折在本院行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PFNA)内固定治疗的病例,筛选出内固定失效且病历资料完整的24例;观察其术前、术后及内固定失效复诊X线片,分析其术前外侧壁是否骨折,术后股骨粗隆内侧皮质的复位质量、正侧位X线片上螺旋刀所在区域并测量其尖顶距(tip apex distance,TAD)等指标。结果失效的24例病例,术前外侧壁骨折13例(54%),外侧壁有骨折倾向5例,外侧壁无骨折6例;内侧皮质复位阴性支撑16例(67%)、阳性支撑6例、中性支撑2例;TAD>25 mm 16例(67%),10~25 mm 6例,<10 mm 2例;X线正位片螺钉位于偏上19例(79%),中偏下3例,偏下2例;侧位片螺钉位于偏前17例(71%),偏后5例,中间2例。结论行PFNA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如存在术前外侧壁骨折或骨折倾向、内侧皮质复位欠佳、TAD过大以及螺旋刀片位置不良等因素,均会增加术后内固定失效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粗隆间骨折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 内固定失效
下载PDF
老年人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失败的危险因素 被引量:12
13
作者 刘小雷 王炎 +2 位作者 赵晓龙 田纪伟 丁志勇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494-498,共5页
[目的]探讨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 PFNA)治疗高龄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内固定失效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9年1月148例老年(≥80岁)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资料。按照内固定是否失效分... [目的]探讨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 PFNA)治疗高龄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内固定失效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9年1月148例老年(≥80岁)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资料。按照内固定是否失效分为失效组及有效组,比较两组单项临床指标,并采用多因素逻辑回归分析。[结果]随访12~18个月,平均(13.56±2.86)个月。148例中27例内固定失效,失效率为18.24%,失效时间为术后3~12个月,平均(7.26±3.82)个月。两组患者在性别构成、年龄、BMI、是否合并内科病、致伤暴力、损伤至手术时间、手术时间和术后恢复下地负重时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失效组的骨折稳定性、外侧壁完整性、骨折复位质量和PFNA刀片位置显著差于有效组(P<0.05),失效组的TAD显著大于有效组(P<0.05)。逻辑回归表明:骨折稳定性(OR=8.148,P=0.012)、外侧壁完整性(OR=12.361,P=0.002)、骨折复位质量(OR=9.943,P=0.003)、螺旋刀片位置(OR=6.077,P=0.020)和TAD (OR=21.087,P<0.001)是内固定失效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外侧壁破坏、不稳定性骨折、术中骨折复位不良、螺旋刀片位置不佳、TAD>25 mm均是PFNA内固定术后失效的主要原因,临床治疗中对此应加以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龄老年患者 股骨粗隆间骨折 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pfna) 内固定失效 危险因素
原文传递
PFNA与FHR治疗老年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成本效益分析 被引量:12
14
作者 王志 康治林 +5 位作者 李珂 马腾洋 齐宇新 周钰卓 王维山 史晨辉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0期1841-1844,共4页
[目的]对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和人工股骨头置换(FHR)治疗老年不稳定转子间骨折进行成本效益分析,为合理选择手术方案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6年1月~2018年4月收治的老年不稳定转子间骨折患者126例,按手术方式分为两组,P... [目的]对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和人工股骨头置换(FHR)治疗老年不稳定转子间骨折进行成本效益分析,为合理选择手术方案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6年1月~2018年4月收治的老年不稳定转子间骨折患者126例,按手术方式分为两组,PFNA组65例,FHR组61例,比较两组1年内骨折相关费用,采用髋部骨折功能恢复量表(FRS)评估手术疗效,并比较两组患者成本-效果比和增量成本-效果比。[结果]两组患者在术前等待时间、住院日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FNA组手术时间显著短于FHR组(P<0.05),PFNA组术中出血量显著少于FHR组(P<0.05)。术后3、6个月FHR组患者FRS评分均显著高于PFNA组(P<0.05)。1年内PFNA组治疗相关费用显著低于FHR组[(50 707.61±9 160.07)元vs (59 429.91±24 783.98)元,P<0.05],术后1年PFNA组FRS评分低于FHR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72.64±7.85) vs (75.01±6.25), P>0.05]。PFNA组和FHR组平均每获得1分FRS评分分别需花费698.07元和792.29元;FHR组与PFNA组相比评分每多出1分需多花费3 680.30元。[结论]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与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老年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均可取得满意疗效,但PFNA成本更低,从卫生经济学角度考虑可能更具有经济学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转子间骨折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 人工股骨头置换 成本-效益分析
原文传递
髓内固定与半髋置换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比较 被引量:11
15
作者 李安澜 曹翠香 +6 位作者 仲海燕 邵为 曹华 陈步俊 王新国 王春秋 王俊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2期2036-2040,共5页
[目的]对比分析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PFNA)与半髋关节置换(hemi⁃arthroplasty,HA)治疗老年不稳定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8年12月本院收治的107例老年不稳定粗隆间骨... [目的]对比分析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PFNA)与半髋关节置换(hemi⁃arthroplasty,HA)治疗老年不稳定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8年12月本院收治的107例老年不稳定粗隆间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61例采用PFNA,46例采用HA。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随访和影像资料。[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两组患者术后早期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FNA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引流量均优于HA组(P<0.05)。HA组术后患肢恢复部分至完全负重时间显著早于PFNA组(P<0.05)。随时间推移,两组Harris评分均显著增加(P<0.05),术后1、6个月时,HA组髋关节Harris评分显著高于PFN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术后12个月时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影像显示PFNA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高于H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8.03%vs.4.35%,P<0.05)。[结论]PFNA与半髋关节置换均是治疗老年不稳定粗隆间骨折的安全、有效治疗方法,相比之下,一期行半髋关节置换的临床结果更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股骨粗隆间骨折 股骨近端抗旋转髓内钉 半髋置换
原文传递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手术时机 被引量:10
16
作者 刘小雷 王炎 +4 位作者 丁志勇 苑海洋 郑勇 史法见 田纪伟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4期2218-2222,共5页
[目的]探讨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手术时机,以减少并发症。[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18年8月南通大学附属南京江北人民医院骨科中心符合标准的136例高龄(≥75岁)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手术时机分为≤48 h组及>48 h组... [目的]探讨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手术时机,以减少并发症。[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18年8月南通大学附属南京江北人民医院骨科中心符合标准的136例高龄(≥75岁)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手术时机分为≤48 h组及>48 h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疗效。[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手术,其中>48 h组有6例闭合复位不佳,而≤48 h组有2例闭合复位不佳。两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输血量、术后输血量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48 h组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明显低于>48 h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并发症方面,≤48h组在肺部感染、静脉血栓、泌尿道感染、心功能障碍、压疮的发生方面明显低于>48 h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肺栓塞的发生、围术期死亡率、急性脑梗死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获得6~18个月随访,平均(12.42±1.54)个月,随时间延长,两组患者临床症状、体征和功能均逐步改善。两组患者在骨折愈合时间、发生再次骨折及内固定松动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末次随访时≤48 h组的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及优良率显著高于>48 h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48 h内积极行手术治疗,可明显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龄 股骨粗隆间骨折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 手术时机
原文传递
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近端防旋髓内钉固定围手术期加速康复 被引量:10
17
作者 万安营 唐淼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888-892,共5页
[目的]探讨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行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PFNA)固定围术期应用加速康复(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ERAS)的临床效果。[方法]80例股骨粗隆间骨折行PFNA术的患者,按围术期处理方... [目的]探讨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行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PFNA)固定围术期应用加速康复(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ERAS)的临床效果。[方法]80例股骨粗隆间骨折行PFNA术的患者,按围术期处理方法的不同分为加速康复组和传统康复组,每组40例。比较两组患者术后不同时间疼痛程度、并发症、髋关节Harris评分、基本生活能力评分(改良BADL量表)及住院时间的差异。[结果]加速组在术后1、12、24、72 h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明显低于传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加速组术后早期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传统组[(4/40)vs(11/40),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加速组住院天数明显短于常规组[(6.82±0.64)d vs(9.21±0.83)d,P<0.05],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此外,加速组术后3个月时Harris评分和基本生活能力评分均高于传统组,其中Harris评分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PFNA围术期中应用ERAS理念是安全可行的,不但有效地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术后生存质量,而且促进髋关节功能恢复、缩短住院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速康复 粗隆间骨折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 老年
原文传递
自制牵引复位器在股骨粗隆间骨折内固定应用 被引量:10
18
作者 常锐 张伟 钟国栋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62-165,共4页
[目的]介绍自制骨折牵引复位器在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手术技术与初步结果。[方法] 2016年12月~2019年3月应用骨折牵引复位器牵引复位PFNA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36例。患者取斜卧位,分别于髂嵴和股骨髁上置钉,连接牵引... [目的]介绍自制骨折牵引复位器在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手术技术与初步结果。[方法] 2016年12月~2019年3月应用骨折牵引复位器牵引复位PFNA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36例。患者取斜卧位,分别于髂嵴和股骨髁上置钉,连接牵引复位器,纵向牵引,矫正短缩和髋内翻畸形。透视引导下置入PFNA内固定。[结果]骨折牵引复位器安装时间(18.13±1.51) min、复位时间(7.12±1.89) min、手术时间(49.80±4.55) min、透视时间(3.57±0.63) min、失血量(193.20±12.11) ml、有限切开复位比率15.85%、助手人数1 (1~2)人。平均随访时间(16.60±2.41)个月、患者下地行走时间(15.12±3.23) d、完全负重活动时间(15.12±5.07)周、骨折愈合时间(4.87±1.78)个月、末次随访时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83.36±3.87)分。[结论]自制骨折牵引复位器在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中应用复位成功率高,并发症少,能缩短复位和手术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粗隆间骨折 牵引复位器 股骨近端抗旋转髓内钉 内固定
原文传递
锁定钢板和PFNA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对比 被引量:9
19
作者 孙召军 《临床医学工程》 2013年第12期1505-1506,共2页
目的比较分析锁定钢板法与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法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7月至2012年6月我院骨科门诊收治的148例接受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临床资料,依骨折分型分为行股骨近端锁定钢板手术治疗的对照组72例,和行... 目的比较分析锁定钢板法与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法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7月至2012年6月我院骨科门诊收治的148例接受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临床资料,依骨折分型分为行股骨近端锁定钢板手术治疗的对照组72例,和行PFNA法内固定治疗的PFNA组76例,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和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程度。结果 PFNA组与对照组在术中出血量、卧床时间、平均骨折愈合时间等指标上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手术时间上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锁定钢板法和PFNA法均是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有效方法,但相比PFNA法创伤小,术中出血量少,尤其适用于不稳定粗隆间骨折伴骨质疏松的老年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锁定钢板 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 股骨粗隆间骨折 效果
下载PDF
PFNA与解剖型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疗效比较 被引量:8
20
作者 范磊 宋良玉 +2 位作者 户文耀 沙广钊 康久杰 《中国现代手术学杂志》 2018年第5期371-375,共5页
目的探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PFNA)和解剖型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4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86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治疗方式分为两组,分别... 目的探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PFNA)和解剖型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4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86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治疗方式分为两组,分别采用PFNA内固定(实验组,n=46)和解剖型锁定钢板内固定(对照组,n=40)。结果实验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下床活动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均少于对照组(P <0. 05);两组术后6个月、12个月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 <0. 05),但术后两组间Harri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为4. 35%,低于对照组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解剖型锁定钢板内固定与PFNA内固定均可有效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促进髋关节功能恢复,但PFNA创伤更小、恢复更快,且并发症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粗隆间骨折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 解剖型锁定钢板 骨折固定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