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讨PFNA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内固定手术失败的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3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股骨粗隆间骨折行PFNA内固定失败病例12例。搜集初次行PFNA手术前后、随访复查的X线片及部分三维重建CT片,着重分析骨折类型、...[目的]探讨PFNA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内固定手术失败的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3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股骨粗隆间骨折行PFNA内固定失败病例12例。搜集初次行PFNA手术前后、随访复查的X线片及部分三维重建CT片,着重分析骨折类型、骨质情况、骨折复位情况、PFNA螺旋刀片在股骨头颈位置、尖顶距(TAD)值及翻修后伤口骨折愈合、髋关节功能、髋内外翻等情况。[结果] 12例手术失败患者中,病理性骨折1例,因置钉困难后更换手术方式;合并骨质疏松11例。12例中复位质量良8例,差4例。PFNA螺旋刀片在股骨头颈位置:TAD>30 mm 6例,其中螺旋刀片切割股骨颈4例,2例螺旋刀片退钉;TAD <30 mm 6例。所有12例患者随访11~19个月,平均(15.08±2.84)个月。无死亡病例。除3例改行关节置换、1例骨转移瘤改行钢板固定外,其他患者骨折均愈合,发生髋内翻畸形2例。术后12个月髋关节Harris评分标准评定髋关节功能:其中优4例,良3例,可2例,差3例,优良率58.33%。[结论]股骨粗隆间骨折PFNA内固定一旦失败,预后不佳。正确选择适应证,评价骨质疏况、骨折复位情况,以及准确的置钉位置,是预防失败的重要措施。展开更多
目的探讨股骨粗隆间骨折PFNA内固定术后失效的手术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研究2015.09~2018.09期间因股骨粗隆间骨折在本院行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PFNA)内固定治疗的病例,筛选出内固定失效且病历资料...目的探讨股骨粗隆间骨折PFNA内固定术后失效的手术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研究2015.09~2018.09期间因股骨粗隆间骨折在本院行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PFNA)内固定治疗的病例,筛选出内固定失效且病历资料完整的24例;观察其术前、术后及内固定失效复诊X线片,分析其术前外侧壁是否骨折,术后股骨粗隆内侧皮质的复位质量、正侧位X线片上螺旋刀所在区域并测量其尖顶距(tip apex distance,TAD)等指标。结果失效的24例病例,术前外侧壁骨折13例(54%),外侧壁有骨折倾向5例,外侧壁无骨折6例;内侧皮质复位阴性支撑16例(67%)、阳性支撑6例、中性支撑2例;TAD>25 mm 16例(67%),10~25 mm 6例,<10 mm 2例;X线正位片螺钉位于偏上19例(79%),中偏下3例,偏下2例;侧位片螺钉位于偏前17例(71%),偏后5例,中间2例。结论行PFNA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如存在术前外侧壁骨折或骨折倾向、内侧皮质复位欠佳、TAD过大以及螺旋刀片位置不良等因素,均会增加术后内固定失效的风险。展开更多
[目的]对比分析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PFNA)与半髋关节置换(hemi⁃arthroplasty,HA)治疗老年不稳定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8年12月本院收治的107例老年不稳定粗隆间骨...[目的]对比分析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PFNA)与半髋关节置换(hemi⁃arthroplasty,HA)治疗老年不稳定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8年12月本院收治的107例老年不稳定粗隆间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61例采用PFNA,46例采用HA。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随访和影像资料。[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两组患者术后早期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FNA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引流量均优于HA组(P<0.05)。HA组术后患肢恢复部分至完全负重时间显著早于PFNA组(P<0.05)。随时间推移,两组Harris评分均显著增加(P<0.05),术后1、6个月时,HA组髋关节Harris评分显著高于PFN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术后12个月时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影像显示PFNA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高于H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8.03%vs.4.35%,P<0.05)。[结论]PFNA与半髋关节置换均是治疗老年不稳定粗隆间骨折的安全、有效治疗方法,相比之下,一期行半髋关节置换的临床结果更优。展开更多
[目的]探讨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行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PFNA)固定围术期应用加速康复(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ERAS)的临床效果。[方法]80例股骨粗隆间骨折行PFNA术的患者,按围术期处理方...[目的]探讨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行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PFNA)固定围术期应用加速康复(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ERAS)的临床效果。[方法]80例股骨粗隆间骨折行PFNA术的患者,按围术期处理方法的不同分为加速康复组和传统康复组,每组40例。比较两组患者术后不同时间疼痛程度、并发症、髋关节Harris评分、基本生活能力评分(改良BADL量表)及住院时间的差异。[结果]加速组在术后1、12、24、72 h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明显低于传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加速组术后早期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传统组[(4/40)vs(11/40),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加速组住院天数明显短于常规组[(6.82±0.64)d vs(9.21±0.83)d,P<0.05],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此外,加速组术后3个月时Harris评分和基本生活能力评分均高于传统组,其中Harris评分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PFNA围术期中应用ERAS理念是安全可行的,不但有效地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术后生存质量,而且促进髋关节功能恢复、缩短住院时间。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探讨PFNA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内固定手术失败的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3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股骨粗隆间骨折行PFNA内固定失败病例12例。搜集初次行PFNA手术前后、随访复查的X线片及部分三维重建CT片,着重分析骨折类型、骨质情况、骨折复位情况、PFNA螺旋刀片在股骨头颈位置、尖顶距(TAD)值及翻修后伤口骨折愈合、髋关节功能、髋内外翻等情况。[结果] 12例手术失败患者中,病理性骨折1例,因置钉困难后更换手术方式;合并骨质疏松11例。12例中复位质量良8例,差4例。PFNA螺旋刀片在股骨头颈位置:TAD>30 mm 6例,其中螺旋刀片切割股骨颈4例,2例螺旋刀片退钉;TAD <30 mm 6例。所有12例患者随访11~19个月,平均(15.08±2.84)个月。无死亡病例。除3例改行关节置换、1例骨转移瘤改行钢板固定外,其他患者骨折均愈合,发生髋内翻畸形2例。术后12个月髋关节Harris评分标准评定髋关节功能:其中优4例,良3例,可2例,差3例,优良率58.33%。[结论]股骨粗隆间骨折PFNA内固定一旦失败,预后不佳。正确选择适应证,评价骨质疏况、骨折复位情况,以及准确的置钉位置,是预防失败的重要措施。
文摘目的探讨股骨粗隆间骨折PFNA内固定术后失效的手术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研究2015.09~2018.09期间因股骨粗隆间骨折在本院行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PFNA)内固定治疗的病例,筛选出内固定失效且病历资料完整的24例;观察其术前、术后及内固定失效复诊X线片,分析其术前外侧壁是否骨折,术后股骨粗隆内侧皮质的复位质量、正侧位X线片上螺旋刀所在区域并测量其尖顶距(tip apex distance,TAD)等指标。结果失效的24例病例,术前外侧壁骨折13例(54%),外侧壁有骨折倾向5例,外侧壁无骨折6例;内侧皮质复位阴性支撑16例(67%)、阳性支撑6例、中性支撑2例;TAD>25 mm 16例(67%),10~25 mm 6例,<10 mm 2例;X线正位片螺钉位于偏上19例(79%),中偏下3例,偏下2例;侧位片螺钉位于偏前17例(71%),偏后5例,中间2例。结论行PFNA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如存在术前外侧壁骨折或骨折倾向、内侧皮质复位欠佳、TAD过大以及螺旋刀片位置不良等因素,均会增加术后内固定失效的风险。
文摘[目的]对比分析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PFNA)与半髋关节置换(hemi⁃arthroplasty,HA)治疗老年不稳定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8年12月本院收治的107例老年不稳定粗隆间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61例采用PFNA,46例采用HA。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随访和影像资料。[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两组患者术后早期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FNA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引流量均优于HA组(P<0.05)。HA组术后患肢恢复部分至完全负重时间显著早于PFNA组(P<0.05)。随时间推移,两组Harris评分均显著增加(P<0.05),术后1、6个月时,HA组髋关节Harris评分显著高于PFN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术后12个月时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影像显示PFNA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高于H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8.03%vs.4.35%,P<0.05)。[结论]PFNA与半髋关节置换均是治疗老年不稳定粗隆间骨折的安全、有效治疗方法,相比之下,一期行半髋关节置换的临床结果更优。
文摘[目的]探讨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行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PFNA)固定围术期应用加速康复(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ERAS)的临床效果。[方法]80例股骨粗隆间骨折行PFNA术的患者,按围术期处理方法的不同分为加速康复组和传统康复组,每组40例。比较两组患者术后不同时间疼痛程度、并发症、髋关节Harris评分、基本生活能力评分(改良BADL量表)及住院时间的差异。[结果]加速组在术后1、12、24、72 h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明显低于传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加速组术后早期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传统组[(4/40)vs(11/40),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加速组住院天数明显短于常规组[(6.82±0.64)d vs(9.21±0.83)d,P<0.05],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此外,加速组术后3个月时Harris评分和基本生活能力评分均高于传统组,其中Harris评分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PFNA围术期中应用ERAS理念是安全可行的,不但有效地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术后生存质量,而且促进髋关节功能恢复、缩短住院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