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相邻牙间的邻面接触与食物嵌塞的关系 被引量:24
1
作者 黄敏 罗云 王敏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303-308,共6页
食物嵌塞是口腔科的常见病征,也是口腔修复的常见并发症,常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其病因复杂,发病机制不明,至今仍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已有研究表明:相邻牙间的邻面接触不良是食物嵌塞的主要原因,并指出食物嵌塞治疗的根本是恢复正常... 食物嵌塞是口腔科的常见病征,也是口腔修复的常见并发症,常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其病因复杂,发病机制不明,至今仍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已有研究表明:相邻牙间的邻面接触不良是食物嵌塞的主要原因,并指出食物嵌塞治疗的根本是恢复正常的、紧密的邻面接触并在咀嚼功能运动过程中维持紧密的邻面接触不分离。本文就影响相邻牙邻面接触区的因素,邻面接触的检测手段及邻面接触异常与食物嵌塞的关系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邻面接触区 触点 牙间隙 食物嵌塞 治疗
下载PDF
后牙全冠修复后食物嵌塞的原因分析及防治探讨 被引量:24
2
作者 胡海波 《临床口腔医学杂志》 2011年第2期101-102,共2页
目的:分析后牙全冠修复后食物嵌塞的原因,探讨预防食物嵌塞的方法。方法:选取72例后牙全冠修复后食物嵌塞的病例,依据不同的嵌塞原因采取不同的处理方法。结果:观察随访1年半时间,回访67例,治疗有效率达97.5%。结论:综合考虑基牙,邻牙,... 目的:分析后牙全冠修复后食物嵌塞的原因,探讨预防食物嵌塞的方法。方法:选取72例后牙全冠修复后食物嵌塞的病例,依据不同的嵌塞原因采取不同的处理方法。结果:观察随访1年半时间,回访67例,治疗有效率达97.5%。结论:综合考虑基牙,邻牙,对颌牙及冠修复外形的情况,做好医技沟通,才能将后牙全冠修复后食物嵌塞现象降到最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冠修复 食物嵌塞 邻触点 调磨
原文传递
垂直型食物嵌塞的机制探究 被引量:20
3
作者 王茂夏 戴冠宇 孟玉坤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2018年第2期245-248,共4页
垂直型食物嵌塞是指食物受咬合压力楔入邻间隙中,可对局部组织产生机械刺激并能引起细菌定植,从而引起嵌塞区域不适,甚至引起龋病和牙周疾病等。功能状态下,相邻两牙之间食物嵌塞通道的产生是食物嵌塞发生的关键环节,本文从生理状态下... 垂直型食物嵌塞是指食物受咬合压力楔入邻间隙中,可对局部组织产生机械刺激并能引起细菌定植,从而引起嵌塞区域不适,甚至引起龋病和牙周疾病等。功能状态下,相邻两牙之间食物嵌塞通道的产生是食物嵌塞发生的关键环节,本文从生理状态下邻面接触关系开始,对垂直型食物嵌塞的发生机制进行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垂直型食物嵌塞 邻面接触区 发生机制
下载PDF
后牙区单颗种植义齿邻接关系稳定性的研究 被引量:19
4
作者 杜瑞钿 刘森庆 +3 位作者 李红文 傅云婷 王晓彦 耿发云 《口腔医学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730-733,共4页
目的:研究后牙区单颗种植义齿在修复1年后与邻牙之间邻接关系的改变,并探讨其原因。方法:选择上下颌后牙区单颗牙缺失行种植修复患者147例,安装永久修复体时使用牙线确认近远中邻接关系理想,1年后复诊,使用牙线再次检查所有修复体近远... 目的:研究后牙区单颗种植义齿在修复1年后与邻牙之间邻接关系的改变,并探讨其原因。方法:选择上下颌后牙区单颗牙缺失行种植修复患者147例,安装永久修复体时使用牙线确认近远中邻接关系理想,1年后复诊,使用牙线再次检查所有修复体近远中的邻接关系,并按理想、过松、无接触3种结果记录。计算邻接关系变化的发生率,比较复诊时近中与远中、前磨牙和磨牙邻接关系状况有无差异,并探讨造成邻接关系改变的原因。结果:随访期内所有种植义齿未发现机械并发症;邻接关系发生改变的邻接面有78个,发生率29.59%,其中近中面发生率26.53%,远中面32.65%,前磨牙发生率18.18%,磨牙发生率38.89%。统计结果表明近中与远中邻接关系发生改变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前磨牙和磨牙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后牙区单颗种植义齿修复后邻接关系发生改变概率大,应在治疗前与患者充分沟通并减少引发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植义齿 邻接关系 后牙区
下载PDF
Palodent后牙邻面成形系统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4
5
作者 雍颹 张润荃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44-48,共5页
目的建立后牙邻面成形系统的临床评价体系,并用其评价Palodent和环周成形系统对后牙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101个邻面洞按简单随机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充填时分别采用Palodent和环周成形系统。单个牙充填者79个,成对... 目的建立后牙邻面成形系统的临床评价体系,并用其评价Palodent和环周成形系统对后牙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101个邻面洞按简单随机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充填时分别采用Palodent和环周成形系统。单个牙充填者79个,成对牙充填者22个。由同一名主治医师完成所有邻面洞的充填工作。由临床医师在充填后即刻用探针检查充填体悬突情况,在备洞后、充填后即刻和术后1周复查时用牙线检查邻接触区恢复情况;由患者在术后即刻和1周复查时填写问卷,了解食物嵌塞、术中舒适度和患牙挤胀感等情况。取充填侧的半口模型,在2名主治医师统一模型评价标准后,由其中1人为所有模型评分。结果建立了一套由问卷调查、临床检查和模型评价组成的评价体系,共计9项指标。应用该体系评价Palodent和环周成形系统,发现2组在问卷调查指标和悬突发生率上无统计学差异;但Palodent成形系统能使后牙邻面洞树脂充填时获得更紧密的邻接触关系。对成对后牙邻面洞进行充填时,Palodent成形系统的边缘嵴成形效果优于环周成形系统。结论对成对后牙的邻面洞进行充填时,Palodent成形系统优于环周成形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牙邻面成形系统 树脂充填 邻接触
下载PDF
壮语德靖土语近指指示词的演变——基于语言接触的视角 被引量:6
6
作者 吕嵩崧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4期108-118,共11页
壮语德靖土语近指指示词kei^5是从平话借入的“个”,从固有词ni^4虚化的ni^0仍具有近指指示词功能.文章讨论了ni^0的语法化及其与另两个近指指示词kei^5和ten^4功能的差异及成因,认为kei^5的借入及与此相关的演变属接触引发的演变.
关键词 德靖土语 近指指示词 语言接触 语法化
下载PDF
正畸分牙辅助邻面龋充填治疗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6
7
作者 梁继超 王芬 +3 位作者 张正华 庞富升 侯梅娟 张凤英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440-444,共5页
目的观察正畸分牙技术用于早期邻面龋复合树脂充填治疗时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76例患者的120颗邻面龋患牙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分牙修复组和常规修复组,分牙修复组采用橡皮分牙圈分牙3 d后行树脂充填,常规修复组直接行树脂充填。术后即... 目的观察正畸分牙技术用于早期邻面龋复合树脂充填治疗时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76例患者的120颗邻面龋患牙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分牙修复组和常规修复组,分牙修复组采用橡皮分牙圈分牙3 d后行树脂充填,常规修复组直接行树脂充填。术后即刻对比两组窝洞类型,术后1周、l年复诊,使用改良美国公共卫生署的临床修复体质量评估系统评价两组的充填效果。结果分牙修复组共充填窝洞58个,其中单面洞50个,双面洞8个;常规修复组共充填窝洞62个,其中单面洞14个,双面洞48个,分牙修复组单面洞的比例明显高于常规修复组(P<0.05)。术后1年,在充填体完整性方面,分牙修复组与常规修复组的成功率分别为100%和96.6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继发龋方面,分牙修复组成功率为94.64%,高于常规修复组(84.75%),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边缘着色、食物嵌塞及牙龈炎症评价指标方面,分牙修复组的成功率均高于常规修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复合树脂修复早期邻面龋洞前先分牙,有利于精确去龋,保留更多牙体组织,并且有利于对充填体进行精细抛光,提高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邻面龋 正畸分牙 复合树脂 邻接关系
下载PDF
分段式后牙邻面成形系统的临床应用效果评价 被引量:6
8
作者 梁睿贞 胡明 +3 位作者 吴锦涛 吴大明 魏婷 吴友农 《牙体牙髓牙周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354-356,346,共4页
目的:评价后牙分段式成形系统和传统环周成形系统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18~64岁患第一恒磨牙近中邻面中度以上龋病病人203例224牙。将224个牙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12牙。实验组采用分段式成形系统,对照组采用环周成形系... 目的:评价后牙分段式成形系统和传统环周成形系统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18~64岁患第一恒磨牙近中邻面中度以上龋病病人203例224牙。将224个牙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12牙。实验组采用分段式成形系统,对照组采用环周成形系统,由同一名主治医师完成所有洞形的充填。在充填后即刻、1周和6个月由另一名评价者通过临床检查和X线片对患牙充填后的舒适度、食物嵌塞、解剖外形、边缘嵴、邻接关系和牙龈炎症6项指标进行评价,比较2种成形系统的临床效果满意度,并作统计分析。结果:充填后即刻分段式和环周成形系统上述几项指标(食物嵌塞除外)的满意度依次为:78.6%和55.3%、87.5%和73.2%、85.7%和75%、82.1%和66.1%、89.3%和87.5%;充填后1周和充填后6个月上述指标仍表现为分段成形系统优于环周成形系统。结论:对于后牙邻牙合面洞的充填,分段成形系统优于环周成形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牙邻面成形系统 树脂充填 邻接触
下载PDF
邻面成形系统的发展和临床应用 被引量:2
9
作者 薛晶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2020年第6期621-626,共6页
邻面成形系统是一套在进行邻面洞型充填修复时,用于代替缺失的牙体侧壁,形成邻面生理外形以达到良好的邻牙接触关系的工具,主要包括成形片、形片夹、分牙环及楔子。邻面成形系统的诞生和发展提高了邻面充填修复的成功率,更好地适应了复... 邻面成形系统是一套在进行邻面洞型充填修复时,用于代替缺失的牙体侧壁,形成邻面生理外形以达到良好的邻牙接触关系的工具,主要包括成形片、形片夹、分牙环及楔子。邻面成形系统的诞生和发展提高了邻面充填修复的成功率,更好地适应了复合树脂修复材料的进步,并逐步衍生出了两大类,环周式邻面成形系统和分段式邻面成形系统。本文从邻面成形系统的历史发展出发,对目前临床上主要的几类邻面成形系统的设计及使用进行梳理,简述其适应证及主要的优势与不足,并对其未来的发展方向做出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邻面成形系统 分段式邻面成形系统 环周式邻面成形系统 复合树脂 邻接触
下载PDF
Palodent V3 成形系统用于上颌第一恒磨牙 II 类洞树脂充填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2
10
作者 杨英泽 薛思妮 《口腔材料器械杂志》 2020年第1期56-60,共5页
目的探讨PalodentV3邻面成形系统对上颌第一恒磨牙II类洞深龋树脂直接充填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符合纳入标准的近中邻面龋洞上颌第一恒磨256颗牙,单个充填牙194颗,成对充填牙31对。随机分为A组88颗、B组90颗和C组78颗。A组采用Paloden... 目的探讨PalodentV3邻面成形系统对上颌第一恒磨牙II类洞深龋树脂直接充填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符合纳入标准的近中邻面龋洞上颌第一恒磨256颗牙,单个充填牙194颗,成对充填牙31对。随机分为A组88颗、B组90颗和C组78颗。A组采用Palodent成形系统+P60树脂充填,B组采用PalodentV3成形系统+P60树脂充填,C组采用PalodentV3系统成形+SDR树脂+P60树脂充填。所有操作均由同一名主治医师完成,由椅旁护士记录充填的时间。所有的充填完成后由另一名医生于治疗后即刻、1个月、3个月和6个月对树脂充填体进行检查评价。结果A、B、C 3组的治疗后即刻、治疗后1个月及3个月的成功率均为100%,治疗后6个月的成功率分别为98.75%、100%和100%,治疗后12个月的成功率为98.75%、97.64%和97.29%。3组成功率在5个时间点的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A、B、C 3组的临床操作的平均时间分别为25 min、23 min和18 min。其中C组与A组、C组与B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组与B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使用PalodentV3成形系统和SDR树脂充填能良好地恢复上颌第一恒磨牙II类洞的邻接关系,缩短临床操作时间,便于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alodent 成形系统 PalodentV3 成形系统 树脂充填 邻接关系
下载PDF
正畸分牙恢复邻面接触关系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1
11
作者 向黎 戴杰 阮方超 《海南医学》 CAS 2018年第19期2744-2747,共4页
目的观察牙体缺损修复中应用分牙法恢复邻牙异常邻面接触关系的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于武汉市第一医院和台州恩泽医疗中心(集团)路桥医院口腔科就诊的邻面接触关系异常的牙体缺损患牙150例,按区组随机的方法分为分牙治... 目的观察牙体缺损修复中应用分牙法恢复邻牙异常邻面接触关系的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于武汉市第一医院和台州恩泽医疗中心(集团)路桥医院口腔科就诊的邻面接触关系异常的牙体缺损患牙150例,按区组随机的方法分为分牙治疗组及常规治疗组各75例,常规治疗组直接进行树脂充填修复或桩冠修复,分牙治疗组根据邻牙倾斜及接触情况分别采用橡皮圈、分牙簧、铜丝等分牙后再行充填或桩冠修复,以恢复正常的接触点、邻接面及外展隙。经1个月随访,观察修复后的邻面接触松紧度、有无食物嵌塞和龈乳头炎及基牙和邻牙有无松动等情况。结果 72例患者最终完成分牙后修复。分牙治疗组邻面接触松紧度临床满意率为88.89%,高于常规治疗组的64.00%,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分牙治疗组治疗1个月后食物嵌塞发生率为12.50%,低于常规治疗组的28.33%,龈乳头炎发生率为7.14%,低于常规治疗组的21.6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基牙及邻牙松动不适发生率与常规治疗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邻面接触关系异常的患牙,可在严格选择适应证情况下选择分牙后再行充填或冠修复,其可较好地恢复正常接触点、邻接面及外展隙,从而避免食物嵌塞及龈乳头炎等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体缺损 牙列缺损 分牙法 邻面接触 食物嵌塞 龈乳头炎
下载PDF
CAD/CAM种植义齿邻面接触力度对口颌系统动态咬合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王丁 殷万鑫 杨晓江 《北京口腔医学》 CAS 2017年第1期39-41,共3页
目的分析CAD/CAM种植义齿试戴前后,对口颌系统动态咬合的影响。方法对35名患者的种植义齿上部结构通过计算机辅助设计,设定邻面接触力度并进行制作,在种植义齿戴入前后,分别利用T-scanⅢ咬合分析仪,记录患者在进行前伸及侧方咬合运动时... 目的分析CAD/CAM种植义齿试戴前后,对口颌系统动态咬合的影响。方法对35名患者的种植义齿上部结构通过计算机辅助设计,设定邻面接触力度并进行制作,在种植义齿戴入前后,分别利用T-scanⅢ咬合分析仪,记录患者在进行前伸及侧方咬合运动时的情况,探讨种植义齿戴入前后,口颌系统的动态咬合状态的改变。结果种植义齿戴入后前伸分离时间与侧方分离时间显著延长,异常接触出现率显著增加。结论种植义齿戴入后,对天然邻牙及整个口颌系统的咬合状态造成影响,可能导致异常接触出现,延长分离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植义齿 邻面接触力度 口颌系统
下载PDF
汉语近指代词预指用法的历时发展 被引量:1
13
作者 曹亚北 《古汉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55-66,127,共13页
预指是指示词指示并衔接下文的用法,语言中常用近指代词表达预指。文章探讨汉语史上近指代词预指用法的发展,指出:上古汉语中近指代词罕见预指用例;中古译经频繁使用近指代词“是”、“此”等表达预指,这些词常对译原经中固有预指功能... 预指是指示词指示并衔接下文的用法,语言中常用近指代词表达预指。文章探讨汉语史上近指代词预指用法的发展,指出:上古汉语中近指代词罕见预指用例;中古译经频繁使用近指代词“是”、“此”等表达预指,这些词常对译原经中固有预指功能的指代形式,因此译经中的预指现象极有可能是受语言接触影响产生的;“这”等词表预指的情况可追溯至宋代,宋以后“这”等词表预指成为主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指 近指代词 中古译经 语言接触
原文传递
两种不同模型制取方法对氧化锆全瓷冠精度的影响
14
作者 张娟 李东健 +3 位作者 蒋洁 司徒燕 邹双双 温兴涛 《口腔疾病防治》 2018年第4期245-249,共5页
目的通过分别使用口内3D扫描仪获取数字模型以及硅橡胶印模灌注模型在体外扫描获取数学模型,再进行氧化锆全瓷冠的制作,比较两种方法制作的氧化锆全瓷冠的初期临床修复效果。方法选取50例已行根管治疗需行冠修复的第一恒磨牙50颗,行牙... 目的通过分别使用口内3D扫描仪获取数字模型以及硅橡胶印模灌注模型在体外扫描获取数学模型,再进行氧化锆全瓷冠的制作,比较两种方法制作的氧化锆全瓷冠的初期临床修复效果。方法选取50例已行根管治疗需行冠修复的第一恒磨牙50颗,行牙冠预备后随机分为甲乙两组,其中甲组使用口内扫描仪获取数字模型再进行计算机辅助设计制作氧化锆全瓷冠,乙组使用硅橡胶印模并灌注模型,再通过口外扫描系统获取数字模型同样进行计算机辅助设计制作氧化锆全瓷冠,比较两组全瓷冠分别在边缘适合性、邻接、咬合等方面的初期临床指标是否有差别。结果甲组制作的氧化锆全瓷冠与乙组在边缘适合性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邻接、咬合方面A、B级例数分布上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B级的邻接误差和咬合误差大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甲组均小于乙组。结论口内3D扫描获取的数字模型制作氧化锆全瓷冠能获得良好的临床初期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印模 3D扫描仪 硅橡胶印模 边缘适合性 邻接 咬合 精确度
下载PDF
邻牙邻面修整对重建Ⅱ类洞充填后邻接关系的效果研究
15
作者 周禹雄 黎耀荣 刘瑜容 《广东牙病防治》 2014年第10期534-537,共4页
目的观察邻牙邻面去釉对树脂充填重建Ⅱ类洞邻接关系的临床效果。方法在选取的274颗邻牙邻面形态异常的Ⅱ类洞树脂充填修复患牙中,充填前应用邻面去釉技术对邻牙形态异常的邻面进行修整的邻牙邻面去釉组105颗,未进行邻牙修整的常规组16... 目的观察邻牙邻面去釉对树脂充填重建Ⅱ类洞邻接关系的临床效果。方法在选取的274颗邻牙邻面形态异常的Ⅱ类洞树脂充填修复患牙中,充填前应用邻面去釉技术对邻牙形态异常的邻面进行修整的邻牙邻面去釉组105颗,未进行邻牙修整的常规组169颗。充填后2周、12个月,对2组邻面形态和食物嵌塞的2项指标进行评价,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术后2周、12个月复查,邻牙邻面去釉组邻面形态评价满意率均为94.3%,常规组均为8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邻牙邻面去釉组食物嵌塞满意率分别为89.5%和88.6%,常规组分别为79.9%、78.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伴有邻牙邻面形态异常的后牙Ⅱ类洞,充填时配合邻牙邻面去釉修整,可以提高治疗的满意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脂类 合成 牙间隙 牙釉质 复合树脂 邻面去釉 邻接关系
下载PDF
压膜保持器减缓下颌后牙种植单冠与天然邻牙邻接触丧失的效果 被引量:22
16
作者 曾百进 果莹 余日月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553-559,共7页
目的:对比戴用与未戴用压膜保持器患者的种植单冠邻接触丧失率,探讨压膜保持器对预防或减缓种植修复体邻接触丧失的作用,以期为临床诊疗提供参考。方法:从临床收集46例(共92个邻接触位点)下颌后牙种植单冠修复患者,男性19例,女性27例,年... 目的:对比戴用与未戴用压膜保持器患者的种植单冠邻接触丧失率,探讨压膜保持器对预防或减缓种植修复体邻接触丧失的作用,以期为临床诊疗提供参考。方法:从临床收集46例(共92个邻接触位点)下颌后牙种植单冠修复患者,男性19例,女性27例,年龄25~66岁(平均49.0岁),分别在种植单冠戴用即刻和1、3、6、12个月时进行复查。将以上病例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22例)自种植单冠戴入当日起,每天夜间佩戴压膜保持器;对照组(24例)仅定期复查,不佩戴压膜保持器。每次复查时均检测种植单冠与邻牙的接触松紧度。以金属咬合膜和测力计作为邻接触检查工具,分别在种植单冠近远中面与天然邻牙之间向插入金属咬合膜,用测力计沿颊舌向缓慢水平拉出金属咬合膜,逐张增加金属咬合膜,直到拉力值F>0,并记录此时金属膜的张数(N)。复查时,若插入与戴牙即刻检测时同样张数的金属膜,而拉力值F降为0,则表示该位点的邻接触丧失。比较不同时间点,两组病例近远中的邻接触丧失率,采用卡方检验,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同时记录患者每次复查时的种植体与天然牙牙周探诊深度(probing depth,PD)、牙龈出血指数(bleeding index,BI)、松动度(mobility,M)及有无食物嵌塞主诉等。结果:种植单冠戴用1、3、6个月时,试验组近中邻接触丧失率分别为18.2%、22.7%和27.3%,对照组近中邻接触丧失率分别为20.8%、37.5%和45.8%,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个月:χ2=0.000,P=1.000;3个月:χ2=1.183,P=0.277;6个月:χ2=1.697,P=0.193)。在种植单冠戴用12个月时,试验组的近中邻接触丧失率为31.8%,显著低于对照组近中邻接触丧失率(62.5%,χ2=4.330,P=0.037)。在种植单冠的远中邻面,整个随访周期内(1、3、6、12个月)两组间均未观察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0.000,P=1.000)。结论:对于下颌后牙种植单冠修复的病例,佩戴压膜保持器1年时,可以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植修复体 压膜保持器 种植修复体邻接触丧失
下载PDF
树脂球法恢复二类洞邻面接触关系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0
17
作者 方碧松 徐爱凤 徐娟 《现代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453-455,共3页
目的观察树脂球法用于二类洞复合树脂充填时邻面接触关系的恢复效果。方法选择130颗后牙邻面洞,根据患牙缺损颊舌连线的切面与邻牙接触区的间距将窝洞分为A、B、C三型,所有窝洞随机分为两组进行树脂充填。对照组使用传统方法,实验组... 目的观察树脂球法用于二类洞复合树脂充填时邻面接触关系的恢复效果。方法选择130颗后牙邻面洞,根据患牙缺损颊舌连线的切面与邻牙接触区的间距将窝洞分为A、B、C三型,所有窝洞随机分为两组进行树脂充填。对照组使用传统方法,实验组使用树脂球法。充填完成后采用牙线法测试接触区的松紧度,术后一周复查食物嵌塞情况。结果实验组64颗患牙邻面接触关系临床满意率为89%,术后食物嵌塞发生率为3.1%;对照组66颗患牙邻面接触关系临床满意率为19.7%;术后食物嵌塞发生率为27.3%;经统计学χ2检验,实验组与对照组在接触关系的临床满意率、食物嵌塞的发生率上均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A型洞接触关系临床满意率实验组为100%,对照组为100%,无显著差异(P>0.05);B型洞临床满意率实验组为95.6%,对照组为0,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C型洞接触关系临床满意率实验组为27.3%,对照组为0%,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树脂球法用于二类洞复合树脂充填可以获得临床满意的邻面接触关系,从而减少充填术后食物嵌塞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脂球法 二类洞 邻面接触 复合树脂充填 食物嵌塞
下载PDF
种植固定义齿与天然邻牙食物嵌塞的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8
18
作者 卫敏捷 郭巧玲 +2 位作者 刘艳梅 鞠华龙 武峰 《中华老年口腔医学杂志》 2021年第1期31-34,共4页
目的:调查种植固定义齿与天然邻牙间食物嵌塞的患病率,分析其发病原因,为种植固定义齿修复后食物嵌塞的防治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14年6月至2016年6月于我院接受种植固定义齿修复的患者300名男性150人,女性150人;年龄60~71岁,平均64岁;... 目的:调查种植固定义齿与天然邻牙间食物嵌塞的患病率,分析其发病原因,为种植固定义齿修复后食物嵌塞的防治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14年6月至2016年6月于我院接受种植固定义齿修复的患者300名男性150人,女性150人;年龄60~71岁,平均64岁;共620枚植体,376个种植修复体,600个邻接区进入调查。采取问卷调查结合口腔检查的方法,对其性别、牙尖斜度、口腔卫生习惯、种植方案、修复方案等进行调查,并将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食物嵌塞患病率为32.0%,单因素分析显示邻接区位置、种植位置、骨增量手术、邻接强度、邻接区到牙槽嵴顶距离、种植区角化龈宽度、种植体与邻牙水平距离和台阶有统计学差异(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邻接区位置、邻接强度、邻接区到牙槽嵴顶距离、种植区角化龈宽度、种植体与邻牙水平距离和台阶为种植固定义齿食物嵌塞的影响因素。结论:种植固定义齿修复后食物嵌塞患病率较高,良好的邻接及软硬组织健康状况可以预防食物嵌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植固定义齿 食物嵌塞 邻接强度 影响因素
下载PDF
股骨转子间骨折内侧皮质正性支撑复位对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8
19
作者 张江 乔晓红 +3 位作者 牛建军 任立新 杨慧峰 薛晓峰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 CAS 2017年第9期1512-1517,共6页
目的探讨内侧皮质正性支撑复位对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内固定效果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2月至2016年1月山西省吕梁市人民医院骨科采用PFNA治疗的不稳定型顺向股骨转子间骨折(AO/OTA 31A2型)患者135例,其中... 目的探讨内侧皮质正性支撑复位对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内固定效果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2月至2016年1月山西省吕梁市人民医院骨科采用PFNA治疗的不稳定型顺向股骨转子间骨折(AO/OTA 31A2型)患者135例,其中男56例,女79例,年龄53~86岁,平均(68.5±11.2)岁。根据术后即刻正位X线片上头颈骨块内侧皮质与股骨干内侧皮质的位置关系分为3组:内侧皮质正性支撑(96例),内侧皮质中性支撑(29例),内侧皮质负性支撑(10例)。比较三组患者的术前临床资料,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尖顶距(TAD)、颈干角、股骨颈长度变化及术后6个月随访时髋关节Harris评分等,应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三组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组间比较采用SNK-q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进行比较,P<0.05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三组患者在年龄、性别比、内科并发症、ASA麻醉分级、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尖顶距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平均颈干角丢失内侧皮质正性支撑组明显低于负性支撑组(分别为1.2°,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q=5.32,P<0.01),平均股骨颈长度丢失内侧皮质正性支撑组明显低于负性支撑(分别为0.9 mm,4.1 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q=4.15,P<0.01)。术后6个月随访,患者髋关节Harris评分内侧皮质正性支撑组优良率(93.8%)高于负性支撑组(86.5%),而并发症发生率则较低(6.25%,3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6.15,χ~2=7.37,P<0.05)。结论内侧皮质正性支撑复位可使头颈骨块与股骨干之间获得更稳定的接触面,为骨折愈合提供良好的生物力学条件,可以让患者更早下地进行功能锻炼,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转子间骨折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 内侧皮质正性支撑 稳定接触 复位
原文传递
人工种植牙邻接触丧失应对策略的专家共识
20
作者 宋光保 蒋欣泉 +8 位作者 万乾炳 黄翠 李彦 顾新华 吴哲 汪振华 李鸿波 邵龙泉 刘洪臣 《口腔疾病防治》 2024年第7期485-493,共9页
人工种植牙邻接触丧失(proximal contact loss,PCL)所引发的问题是近年研究热点,学者们一致致力于其原因和相关因素分析,旨在寻求解决与PCL相关问题的方案。前驱力作用、颌骨及牙槽窝等终身改建以及种植牙的骨整合特性是PCL的主要原因... 人工种植牙邻接触丧失(proximal contact loss,PCL)所引发的问题是近年研究热点,学者们一致致力于其原因和相关因素分析,旨在寻求解决与PCL相关问题的方案。前驱力作用、颌骨及牙槽窝等终身改建以及种植牙的骨整合特性是PCL的主要原因。一方面,下颌的闭口运动通过后牙牙尖产生了将牙齿往近中移位的前驱力,使上下颌后牙、下颌前牙近中漂移,同时,可使上下颌前牙唇向移位;另一方面,颌骨、牙槽窝、牙根的改建以及咀嚼肌的前向水平分力、下颌向前向上的动力分量以及牙尖斜面产生的向前分力使天然牙向近中漂移;此外,天然牙终身具备水平、垂直向移位以及旋转的能力,以适应口颌系统的改建和维持口腔的功能,而种植牙骨整合缺乏天然的牙周膜,缺乏近中漂移生理基础,垂直向平均动度微小,种植牙骨整合沉默性不具备天然牙整体漂移特点,增加了PCL发生的可能性。PCL高发生率与戴牙时间和近中位置有明显相关性,但也受咬合力大小、对颌牙状况、邻牙情况、修复方式、牙位、上下颌骨、年龄、性别等因素影响。PCL与食物嵌塞呈显著相关性,但并不一一对应,不满足充分必要条件。PCL也与种植体周病变以及龋齿等有关。PCL的预防包括知情同意、定期检查、固位方式选择、接触点增强、配戴保持器以及应用多用途数字化牙冠。PCL的处理包括邻接触点增补、正畸牵引以及咬合调整。现有方法可以短期解决食物嵌塞情况,综合干预以寻求稳定的远期效果。对称、平衡的考量将拓展处理有关PCL引发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种植 种植修复体 邻接触 邻接触丧失 近中漂移 食物嵌塞 邻接天然牙 种植并发症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