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氧化苦参碱的中枢抑制和神经保护作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22
1
作者 张明发 沈雅琴 《药物评价研究》 CAS 2018年第10期1916-1923,共8页
氧化苦参碱具有镇静、催眠、降体温、抗癫痫、改善认知功能、保护脑神经和外周神经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是激活大麻素2型受体和上调电压门控钙离子N型通道表达,促进抑制性神经递质(γ-氨基丁酸、甘氨酸)合成与释放,下调γ-氨基丁酸转运... 氧化苦参碱具有镇静、催眠、降体温、抗癫痫、改善认知功能、保护脑神经和外周神经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是激活大麻素2型受体和上调电压门控钙离子N型通道表达,促进抑制性神经递质(γ-氨基丁酸、甘氨酸)合成与释放,下调γ-氨基丁酸转运体-1表达,使突触间隙γ-氨基丁酸浓度升高以及上调γ-氨基丁酸-A受体表达,从而增强γ-氨基丁酸能神经功能。γ-氨基丁酸能神经功能的增强可抑制兴奋性神经递质谷氨酸过度表达并下调N-甲基-D-天冬氨酸(NMDA)受体和蛋白激酶Cγ表达,从而下调电压门控钙离子L型通道的表达,抑制钙离子内流,阻滞钙/钙调素依赖性蛋白激酶Ⅱ/c-AMP反应元件结合蛋白通路,抑制炎症反应,产生中枢抑制和神经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苦参碱 中枢抑制 神经保护 γ-氨基丁酸 蛋白激酶cγ
原文传递
Relationship with spatial memory in diabetic rats and protein kinase Cγ,caveolin-1 in the hippocampus and neuroprotective effect of catalpol 被引量:7
2
作者 Zhou Haicheng Liu Jing Ren Liyuan Liu Wei Xing Qian Men Lili Song Guirong Du Jianling 《Chinese Medical Journal》 SCIE CAS CSCD 2014年第5期916-923,共8页
Background The mechanisms underlying diabetic encephalopathy are largely unknown,and no effective treatments are available.Catalpol has received much attention due to its numerous biological effects,especially in neur... Background The mechanisms underlying diabetic encephalopathy are largely unknown,and no effective treatments are available.Catalpol has received much attention due to its numerous biological effects,especially in neuroprotective studies.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catalpol on cognitive functions in diabetic rats and the underlying mechanisms.Methods A rat model of diabetes was established by streptozotocin injection,followed by intraperitoneal infusion of catalpol after 10 weeks.Two weeks later,the Morris water maze was used to test the spatial learning performance.Nissl staining was performed to evaluate the morphological changes in the hippocampus.Expression of protein kinase Cy (PKCy) and caveolin-1 (Cav-1) in the hippocampus were assessed by reverse transcription PCR and Western blotting.Activities of anti-oxidative enzymes such as glutathione (GSH),superoxide dismutase (SOD) and catalase (CAT) and levels of malonaldehyde (MDA) were measured using commercial kits.Results Significant hippocampal neuronal injury was observed in rats with streptozotocin-induced diabetes.Moreover,cognitive dysfunction was associated with markedly increased oxidative stress in the brain.Catalpol treatment significantly attenuated cognitive deficits,neuronal damage,and oxidative stress in the brain of diabetic rats.Biochemical analyses showed that catalpol reversed the down-regulation of PKCγ and Cav-1 expression in the diabetic rats.Conclusions Spatial memory in diabetic rats is associated with the expression of PKCy and Cav-1.Catalpol treatment markedly attenuated oxidative stress,reversed the alteration of PKCy,Cav-1 and spatial memory defici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TALPOL diabetic encephalopathy protein kinase cγ cAVEOLIN-1
原文传递
蛋白激酶Cγ在成年大鼠延髓和脊髓白质中的分布 被引量:4
3
作者 刘苏 吕广明 栗卓 《解剖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6-8,共3页
目的观察蛋白激酶Cγ亚型(PKCγ)在成年大鼠延髓和脊髓白质内的分布。方法免疫组织化学ABC法显示PKCγ免疫阳性物质在延髓和脊髓颈、胸、腰、骶段白质内的表达和分布。结果PKCγ免疫阳性物质分布于锥体、锥体交叉及脊髓颈、胸、腰、骶... 目的观察蛋白激酶Cγ亚型(PKCγ)在成年大鼠延髓和脊髓白质内的分布。方法免疫组织化学ABC法显示PKCγ免疫阳性物质在延髓和脊髓颈、胸、腰、骶段白质内的表达和分布。结果PKCγ免疫阳性物质分布于锥体、锥体交叉及脊髓颈、胸、腰、骶段后索腹侧中;延髓和脊髓背角神经元中也有PKCγ免疫阳性物质存在。结论PKCγ免疫阳性反应产物广泛分布于成年大鼠延髓和脊髓白质内的皮质脊髓束中。PKCγ免疫阳性反应产物在延髓锥体和脊髓后索内的定位与大鼠皮质脊髓束的位置和走行一致,提示其在运动神经传导通路中可能起着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激酶cγ 皮质脊髓束 脊髓 免疫组织化学 大鼠
下载PDF
芎芷地龙汤对偏头痛模型三叉颈复合体PKCγ、NMDAR1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赵永烈 胡坤 岳广欣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6年第19期2248-2251,共4页
目的研究芎芷地龙汤对偏头痛动物模型三叉颈复合体内PKCγ、NMDAR1的影响。方法将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生理盐水对照组、偏头痛模型组、芎芷地龙汤组、舒马普坦组,每组8只。给药干预后,皮下注射硝酸甘油注射剂10 mg/kg制作偏头痛动物... 目的研究芎芷地龙汤对偏头痛动物模型三叉颈复合体内PKCγ、NMDAR1的影响。方法将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生理盐水对照组、偏头痛模型组、芎芷地龙汤组、舒马普坦组,每组8只。给药干预后,皮下注射硝酸甘油注射剂10 mg/kg制作偏头痛动物模型,在皮下注射药物后4 h后采集标本,用Western印迹分析法测定三叉颈复合体内NMDAR1、PKCγ、p NMDAR1(Ser896)、p PKCγ(Thr514)蛋白表达水平。结果偏头痛模型组三叉神经脊束核PKCγ、NMDARl含量与生理盐水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p PKCγ(Thr514)、p NMDAR1(Ser896)含量较生理盐水对照组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给予药物干预后,芎芷地龙汤组和舒马普坦组PKCγ、NMDARl含量与偏头痛模型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p PKCγ(Thr514)、p NMDAR1(Ser896)含量较偏头痛模型组显著降低,芎芷地龙汤组、舒马普坦组与偏头痛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偏头痛伤害性信号的传导与三叉颈复合体内PKCγ和NMDARl磷酸化蛋白表达增多有关,芎芷地龙汤和舒马普坦均可抑制三叉颈复合体PKCγ和NMDARl磷酸化蛋白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头痛 芎芷地龙汤 蛋白激酶cγ 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1
下载PDF
PKCγ在内脏高敏感状态下跨器官敏化中的作用 被引量:1
5
作者 杨敏 陈东风 +1 位作者 张波 王正国 《胃肠病学》 2011年第1期15-18,共4页
背景:内脏-内脏之间存在广泛的伤害性传入会聚和相互作用,在跨器官痛觉过敏的发生中起重要作用。目的:在内脏高敏感状态下建立跨器官敏化大鼠模型,探讨蛋白激酶Cγ(PKCγ)对跨器官内脏敏感性的调控作用。方法:Sprague-Dawley大鼠随机分... 背景:内脏-内脏之间存在广泛的伤害性传入会聚和相互作用,在跨器官痛觉过敏的发生中起重要作用。目的:在内脏高敏感状态下建立跨器官敏化大鼠模型,探讨蛋白激酶Cγ(PKCγ)对跨器官内脏敏感性的调控作用。方法:Sprague-Dawley大鼠随机分为4组,其中3组在鸡卵清蛋白(OVA)基础致敏联合结直肠芥子油(MO)灌注建立结直肠-膀胱跨器官敏化模型的基础上,分别鞘内注射PKCγ特异性抑制剂GF109203X、0.9%NaCl溶液(NS)或不予鞘内注射,另一组为正常对照组。各组大鼠行梯度结直肠扩张/膀胱扩张(CRD/UBD),根据腹壁肌电活动曲线下面积(AUC)评估内脏敏感性的变化。结果:各组UBD梯度扩张刺激体积均与腹壁肌电活动AUC显著相关(P<0.05)。UBD扩张体积为1.0、1.5、2.0 ml以及CRD扩张压力为40、60、80 mm Hg时,OVA+MO组AUC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UBD扩张体积为1.5、2.0 ml以及CRD扩张压力为60、80 mm Hg时,OVA+MO+GF109203X组AUC较OVA+MO+NS组显著降低(P<0.05)。结论:鞘内注射PKCγ特异性抑制剂能逆转跨器官交叉内脏高敏感性,提示PKCγ在跨器官敏化的产生和维持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器官敏化 蛋白激酶cγ 蛋白激酶抑制剂 内脏高敏感性 膀胱 结直肠大鼠 Sprague—Dawley
下载PDF
蛋白激酶Cγ亚型和N-甲基-天门冬氨酸受体1在硝酸甘油致偏头痛大鼠模型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探讨 被引量:1
6
作者 陶然 朱正萍 杨晓苏 《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 2018年第4期341-345,共5页
目的通过硝酸甘油致偏头痛大鼠模型,初步探讨蛋白激酶Cγ亚型(PKCγ)、N-甲基-天门冬氨酸受体1(NMDAR1)和磷酸化NMDAR1在偏头痛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将30只成年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干预组,后两组再各自分为发作期组和... 目的通过硝酸甘油致偏头痛大鼠模型,初步探讨蛋白激酶Cγ亚型(PKCγ)、N-甲基-天门冬氨酸受体1(NMDAR1)和磷酸化NMDAR1在偏头痛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将30只成年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干预组,后两组再各自分为发作期组和间歇期组,每组6只。模型组及干预组按Tassorelli Cristina法复制偏头痛大鼠模型,对照组用生理盐水造模。干预组每天灌服氟桂利嗪2 ml(0.5 mg/kg),对照组每天灌服生理盐水2 ml。受试动物于第5次造模后2 h(发作期组)或第4天(对照组及间歇期组)分别断头处死取脑干组织。RT-PCR法检测PKCγ及NMDAR1 mRNA,Western-Blot检测PKCγ、NMDAR1、磷酸化NMDAR1蛋白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无论是偏头痛发作期组和间歇期组,还是模型组和干预组大鼠脑干组织中PKCγ、NMDAR1 mRNA及蛋白的表达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PKCγ依赖的磷酸化NMDAR1蛋白的表达明显上调(P<0.05);干预组也稍有上调,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与干预组,以及发作期与间歇期相比,磷酸化NMDAR1蛋白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偏头痛的发生发展可能与PKCγ依赖的磷酸化NMDAR1蛋白表达的上调有关,可能与PKCγmRNA及蛋白、NMDAR1 mRNA及蛋白(非磷酸化)的表达量无关。氟桂利嗪预防偏头痛发作的机制之一可能是打断了PKCNMDAR这一正反馈环路的恶性循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头痛 蛋白激酶cγ亚型 N-甲基-天门冬氨酸受受体1 磷酸化 氟桂利嗪 脑干 大鼠
下载PDF
PKCγ的功能概述 被引量:1
7
作者 刘峰 田玉科 《医学综述》 2010年第5期656-658,共3页
蛋白激酶Cγ亚型(PKCγ)为PKC家族一员,它能在磷脂酰丝氨酸存在下被钙离子和二酰甘油激活,主要表达于中枢神经系统和外周神经元。PKCγ参与疼痛过敏和转导、海马区长时易化的改变、空间记忆学习和浦肯野细胞运动协调等。PKCγ基因点突... 蛋白激酶Cγ亚型(PKCγ)为PKC家族一员,它能在磷脂酰丝氨酸存在下被钙离子和二酰甘油激活,主要表达于中枢神经系统和外周神经元。PKCγ参与疼痛过敏和转导、海马区长时易化的改变、空间记忆学习和浦肯野细胞运动协调等。PKCγ基因点突变可诱发遗传性色素性视网膜炎、脊髓小脑共济失调和肿瘤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激酶cγ亚型 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 长时易化 痛觉过敏
下载PDF
大鼠蛋白激酶Cγ基因小发卡RNA慢病毒载体的构建及其干扰效率的鉴定 被引量:1
8
作者 肖兴鹏 田学愎 +3 位作者 曹菲 陈益 高峰 田玉科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9年第10期1012-1015,I0001,共5页
目的:研究指出蛋白激酶Cγ(PKCγ)在脊髓水平上参与了伤害性信号的传递,文中拟构建大鼠PKCγ基因的小发卡RNA(shRNA)慢病毒载体,并在细胞水平鉴定其干扰效率。方法:根据PKCγ-mRNA序列,选择3条19nt的靶序列,设计并合成包含正、反义靶序... 目的:研究指出蛋白激酶Cγ(PKCγ)在脊髓水平上参与了伤害性信号的传递,文中拟构建大鼠PKCγ基因的小发卡RNA(shRNA)慢病毒载体,并在细胞水平鉴定其干扰效率。方法:根据PKCγ-mRNA序列,选择3条19nt的靶序列,设计并合成包含正、反义靶序列的互补DNA链,退火后插入到pLVTHM载体的H1启动子后获得重组质粒,同时构建一个非特异性对照质粒。将所构建的质粒与pMDLg-pRRE、pR sv-REV、pMD2G共转染293T细胞,包装产生慢病毒后,分别感染C6细胞,经免疫印迹技术(W estern b lot)检测PKCγ基因的蛋白表达水平以评价慢病毒载体的抑制效率。结果:测序证实成功构建了3个大鼠PKCγ基因shRNA慢病毒载体,分别感染C6细胞后pLV-PKC2和pLV-PKC3可明显降低PKCγ蛋白的表达,其中以pLV-PKC2(靶向位点:+1913^+1931)的慢病毒抑制效率最高。结论:成功构建了大鼠PKCγ基因shRNA慢病毒载体,且慢病毒载体pLV-PKC2能特异、高效地抑制PKCγ基因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激酶cγ 慢病毒 RNA干扰
下载PDF
基于微电子神经桥重建大鼠皮质脊髓束功能的体视学定量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刘晓东 李耀富 +10 位作者 吴辉群 季达峰 韩笑 王昊亮 许媛媛 谢天 孟祥宇 毛玉娣 赵宁 顾娟娟 吕广明 《南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5年第2期98-101,共4页
目的:获取大鼠皮质脊髓束的立体定位解剖学数据。方法:取成年SD大鼠脊髓T6~10节段连续冰冻切片,通过蛋白激酶Cγ(protein kinase Cγ, PKCγ)免疫组织化学法染色显示皮质脊髓束,运用体视学方法定量测量,获取各节段皮质脊髓束距... 目的:获取大鼠皮质脊髓束的立体定位解剖学数据。方法:取成年SD大鼠脊髓T6~10节段连续冰冻切片,通过蛋白激酶Cγ(protein kinase Cγ, PKCγ)免疫组织化学法染色显示皮质脊髓束,运用体视学方法定量测量,获取各节段皮质脊髓束距脊髓横切面正中线的最大距离、距脊髓背面的最小距离和最大距离以及皮质脊髓束的截面积等皮质脊髓束定位的相关数据。结果:在PKCγ免疫组织化学染色中,皮质脊髓束呈棕黄色,定位于大鼠脊髓后索最深部,边界清晰,易于定位。体视学方法测量获得T6~10节段脊髓中央管到脊髓背面距离(h),两侧皮质脊髓束的截面积(s, s’),双侧皮质脊髓束距脊髓中线的距离(a, a’)、皮质脊髓束距脊髓背面的最小距离(b, b’)、皮质脊髓束距脊髓背面的最大距离(c, c’),左侧与右侧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用PKCγ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能准确定位皮质脊髓束,体视学定量测量可获取大鼠皮质脊髓束的立体定位解剖学数据,为脊髓损伤后植入微电子神经桥治疗提供应用解剖学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质脊髓束 蛋白激酶cγ 免疫组织化学 体视学定量测量 微电子神经桥 大鼠
下载PDF
碱性纤维母细胞生长因子对AD细胞模型PKCγ活性影响
10
作者 吴哲 赵艳华 +4 位作者 付贺飞 彭博 罗晓光 罗小萌 戚其学 《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 CAS 2012年第2期231-233,237,共4页
目的 研究碱性纤维母细胞生长因子(bFGF)对β-淀粉样蛋白25-35(Aβ25-35)诱导大鼠肾上腺嗜铬细胞瘤(PC12)细胞存活率、蛋白激酶Cγ(PKCγ)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 经体外培养的PC12细胞分正常对照组(常规培养液)、Aβ损伤组(... 目的 研究碱性纤维母细胞生长因子(bFGF)对β-淀粉样蛋白25-35(Aβ25-35)诱导大鼠肾上腺嗜铬细胞瘤(PC12)细胞存活率、蛋白激酶Cγ(PKCγ)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 经体外培养的PC12细胞分正常对照组(常规培养液)、Aβ损伤组(加入培养液及老化Aβ25-35)、bFGF组(加入培养液、bFGF及老化Aβ25-35)。MTT法检测不同处理组PC12细胞存活率,Western Blot免疫印迹法分析PKCγ蛋白表达变化。结果Aβ损伤组PC12细胞存活率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bFGF组细胞存活率高于Aβ损伤组(P〈0.05)。Western Blot结果显示,Aβ损伤组PKCγ(0.68±0.07)较对照组PKCγ(0.8±0.08)表达显著下降;Aβ损伤组在加入不同浓度的bFGF后PKCγ的值分别为:1.04±0.10,1.20±0.12,1.39±0.03,1.69±0.16,较Aβ损伤组PKCγ(0.65±0.06)蛋白表达显著增强,并与bFGF浓度呈正相关。结论bFGF对Aβ诱导的PC12细胞损伤具有一定保护作用,可能是通过增强PCI2细胞PKCγ蛋白表达而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Β-淀粉样蛋白 蛋白激酶cγ 阿尔茨海默病
下载PDF
大鼠皮质脊髓束选择性横断损伤模型的建立
11
作者 吕广明 刘苏 +4 位作者 栗卓 吴辉群 韩笑 季达峰 秦建兵 《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940-943,965,F0003,共6页
目的建立一种稳定可靠且简便实用的皮质脊髓束选择性横断损伤动物模型。方法选择在延髓锥体切断左侧锥体束,制作大鼠皮质脊髓束选择性横断损伤模型。采用Rivlin斜板实验评价模型的运动功能,运用Luxolfast blue(LFB)染色法、生物素化葡... 目的建立一种稳定可靠且简便实用的皮质脊髓束选择性横断损伤动物模型。方法选择在延髓锥体切断左侧锥体束,制作大鼠皮质脊髓束选择性横断损伤模型。采用Rivlin斜板实验评价模型的运动功能,运用Luxolfast blue(LFB)染色法、生物素化葡聚糖胺(BDA)神经示踪法和蛋白激酶Cγ(PKCγ)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观察皮质脊髓束的形态学变化。结果皮质脊髓束损伤组大鼠术后右侧前后肢瘫痪,运动功能受限,Rivlin试验显示倾斜平面临界角度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损伤区未见LFB阳性神经纤维束通过;在延髓锥体交叉平面,仅见一束BDA或PKCγ阳性纤维束经右侧锥体交叉至脊髓后索,在左侧脊髓后索最深层,紧邻脊髓灰质后连合背侧下行至骶段,而在损伤平面以下,未见有BDA或PKCγ阳性纤维束经左侧锥体交叉至右侧,在整个脊髓后索的右侧半未见有BDA或PKCγ阳性纤维束。结论选择在延髓切断一侧锥体束,建立皮质脊髓束选择性横断损伤模型,方法简便实用,结果稳定可靠,是研究皮质脊髓束的可塑性和神经轴突再生的理想动物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质脊髓束 脊髓损伤 生物素化葡聚糖胺 蛋白激酶cγ 顺行追踪 免疫组织化学 大鼠
原文传递
PKCγ免疫反应定位小鼠皮质脊髓束的实验研究
12
作者 吕广明 栗卓 +3 位作者 吴辉群 韩笑 季达峰 刘苏 《中国组织化学与细胞化学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3期269-273,共5页
目的探讨显示皮质脊髓束在成年小鼠脑和脊髓中定位分布的简便有效方法。方法运用蛋白激酶Cγ(PKCγ)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观察成年ICR小鼠脑和脊髓中皮质脊髓束的定位和分布情况。结果PKCγ免疫阳性产物分布于大脑运动皮层第V层锥体细胞... 目的探讨显示皮质脊髓束在成年小鼠脑和脊髓中定位分布的简便有效方法。方法运用蛋白激酶Cγ(PKCγ)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观察成年ICR小鼠脑和脊髓中皮质脊髓束的定位和分布情况。结果PKCγ免疫阳性产物分布于大脑运动皮层第V层锥体细胞胞体和轴突中,锥体细胞的阳性纤维经内囊、中脑大脑脚底、脑桥基底部、下行至延髓锥体中。在延髓下段,PKCγ阳性纤维经锥体交叉后进入对侧脊髓灰质后联合背侧,形成背侧皮质脊髓束,在脊髓白质的后索腹侧深层下行,至骶髓3-4节段以下逐渐消失。在整个脊髓前索和外侧索中未见有PKCγ阳性纤维。结论PKCγ特异地表达于脊髓后索皮质脊髓束中,提示PKCγ免疫组织化学法是一种显示和观察皮质脊髓束精确定位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质脊髓束 蛋白激酶cγ 脊髓 免疫组织化学 小鼠
下载PDF
铝暴露对大鼠海马蛋白激酶Cγ亚型影响 被引量:18
13
作者 邢伟 王彪 +3 位作者 文涛 许金华 张玉霞 时利德 《中国公共卫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305-307,共3页
目的通过研究慢性铝暴露大鼠海马蛋白激酶Cγ亚型(PKCγ)的蛋白和mRNA表达的变化,观察大鼠海马CA1区长时程增强(LTP)形成,探讨铝暴露对学习记忆机制的影响。方法选择断乳后Wistar大鼠,以含有不同浓度A1Cl3的水进行饲养。3个月后,测量大... 目的通过研究慢性铝暴露大鼠海马蛋白激酶Cγ亚型(PKCγ)的蛋白和mRNA表达的变化,观察大鼠海马CA1区长时程增强(LTP)形成,探讨铝暴露对学习记忆机制的影响。方法选择断乳后Wistar大鼠,以含有不同浓度A1Cl3的水进行饲养。3个月后,测量大鼠海马LTP,用改良的Takai法测定PKC活性的变化,蛋白印迹(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PKCγ的蛋白表达;RT-PCR检测PKCγ的mRNA表达。结果(1)各染铝组PKC活性与对照组比较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各染铝组PKCγ蛋白表达与对照组比较有降低趋势(P<0.05);(3)各染铝组PKCγmRNA表达与对照组比较均降低(P<0.05),0.2%与0.4%,0.6%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铝暴露影响大鼠海马PKCγmRNA和PKCγ蛋白表达,使PKC活性降低,导致LTP的下降,从而影响学习记忆的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时程增强(LTP) 蛋白激酶cγ亚型(PKcγ) 学习记忆 海马
下载PDF
大鼠延髓和脊髓背角的PKCγ阳性神经元向丘脑胶状核投射 被引量:2
14
作者 吴利平 李辉 +1 位作者 李云庆 张远强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01-103,共3页
目的 :观察大鼠延髓和脊髓背角内蛋白激酶Cγ亚单位 (PKCγ)阳性神经元向丘脑胶状核的投射。方法 :荧光金 (FG)逆行追踪与PKCγ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染色相结合的双标记技术。结果 :PKCγ阳性神经元主要分布于大鼠延髓和脊髓背角的II层内侧... 目的 :观察大鼠延髓和脊髓背角内蛋白激酶Cγ亚单位 (PKCγ)阳性神经元向丘脑胶状核的投射。方法 :荧光金 (FG)逆行追踪与PKCγ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染色相结合的双标记技术。结果 :PKCγ阳性神经元主要分布于大鼠延髓和脊髓背角的II层内侧部及II、III层交界处 :将FG注入丘脑胶状核后 ,在延髓背角的I、III层和脊髓背角的I、III、V层及外侧脊核内可见FG标记神经元 ;延髓和脊髓背角I层的部分FG标记神经元呈PKCγ阳性。结论 :大鼠延髓和脊髓背角的PKCγ阳性神经元向丘脑胶状核投射 ,它们可能参与将伤害性刺激信息向丘脑的传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激酶cγ亚单位 延髓背角 脊髓背角 丘脑胶状核 伤害性感受
下载PDF
蛋白激酶Cγ在疾病中作用相关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5
作者 李冬果 刘翠英 李俊发 《数理医药学杂志》 2013年第3期336-338,共3页
蛋白激酶Cγ(PKCγ)亚型是PKC超家族中的一员,它仅分布于大脑和脊髓的神经元,它在磷脂酰丝氨酸存在下被钙离子和二酰甘油激活。PKCγ是重要的细胞内信号转导分子,它与慢性疼痛产生和维持密切相关。PKCγ参与大脑海马区的长时程增强的调... 蛋白激酶Cγ(PKCγ)亚型是PKC超家族中的一员,它仅分布于大脑和脊髓的神经元,它在磷脂酰丝氨酸存在下被钙离子和二酰甘油激活。PKCγ是重要的细胞内信号转导分子,它与慢性疼痛产生和维持密切相关。PKCγ参与大脑海马区的长时程增强的调节,其表达量的改变与再灌注损伤、肿瘤、白内障、乙醇成瘾等疾病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激酶cγ亚型 慢性疼痛 长时程增强 疾病
下载PDF
大鼠神经系统内蛋白激酶Cγ亚单位的定位(英文) 被引量:2
16
作者 倪同尚 武胜昔 李云庆 《解剖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13-117,共5页
目的 观察蛋白激酶Cγ亚单位 (PKCγ)在大鼠神经系统内的定位分布。 方法 PKCγ特异性抗体的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技术。 结果 密集、浓染的PKCγ阳性神经元主要见于大脑皮质、海马、杏仁复合体、小脑皮质、耳蜗腹侧核和耳蜗背侧核、... 目的 观察蛋白激酶Cγ亚单位 (PKCγ)在大鼠神经系统内的定位分布。 方法 PKCγ特异性抗体的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技术。 结果 密集、浓染的PKCγ阳性神经元主要见于大脑皮质、海马、杏仁复合体、小脑皮质、耳蜗腹侧核和耳蜗背侧核、三叉神经脊束核尾侧亚核和脊髓背角浅层。 结论 PKCγ阳性神经元广泛分布于大鼠神经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激酶cγ亚单位 神经系统 免疫组织化学 动物实验
下载PDF
经典型蛋白激酶Cγ及其相互作用蛋白14-3-3γ在原代培养小鼠脑皮层神经元氧-糖剥夺缺血损伤中的作用 被引量:1
17
作者 章欣欣 杨璇 +3 位作者 马维 陈璐勔 韩松 李俊发 《解剖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45-150,共6页
目的探讨经典型蛋白激酶Cγ(cPKCγ)及其相互作用蛋白14-3-3γ在原代培养小鼠脑皮层神经元氧-糖剥夺(OGD)缺血损伤中的作用。方法利用cPKCγ基因敲除(cPKCγ-/-)小鼠和原代培养脑皮层神经元1hOGD/24h复糖复氧(R)模拟离体细胞缺血模型,给... 目的探讨经典型蛋白激酶Cγ(cPKCγ)及其相互作用蛋白14-3-3γ在原代培养小鼠脑皮层神经元氧-糖剥夺(OGD)缺血损伤中的作用。方法利用cPKCγ基因敲除(cPKCγ-/-)小鼠和原代培养脑皮层神经元1hOGD/24h复糖复氧(R)模拟离体细胞缺血模型,给予14-3-3γ抑制剂R18干扰,采用免疫共沉淀(Co-IP)、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blotting)和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比色法,验证cPKCγ与14-3-3γ的相互作用及其对原代培养小鼠脑皮层神经元1hOGD/24hR缺血损伤的影响。结果Co-IP结果证明,14-3-3γ与cPKCγ在小鼠脑皮层中确实存在相互作用;1hOGD/24hR处理使原代培养野生型(cPKCγ+/+)小鼠脑皮层神经元内cPKCγ蛋白水平明显降低,而14-3-3γ蛋白水平显著增加(P<0.05,每组n=6);对于原代培养cPKCγ-/-小鼠脑皮层神经元,尽管14-3-3γ表达水平明显高于cPKCγ+/+小鼠脑皮层神经元,但1hOGD/24hR处理却使14-3-3γ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每组n=6),提示cPKCγ可影响神经元内14-3-3γ的表达水平。此外,MTT结果表明,14-3-3γ抑制剂R18(100μmol/L)可显著加重1hOGD/24hR处理原代培养cPKCγ-/-和cPKCγ+/+小鼠脑皮层神经元的缺血损伤(P<0.05,每组n=6)。结论cPKCγ与14-3-3γ在小鼠脑皮层神经元内存在相互作用并影响14-3-3γ的蛋白表达水平,cPKCγ和14-3-3γ在原代培养小鼠脑皮层神经元缺血/低氧损伤中起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代培养小鼠脑皮层神经元 氧-糖剥夺 缺血损伤 经典型蛋白激酶cγ 14-3-3γ 免疫印迹法 小鼠
下载PDF
低氧预适应诱导小鼠皮质PKCγ膜转位及HSP70表达 被引量:1
18
作者 蒋淑君 姜惠敏 杨丽娟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1066-1069,共4页
目的探讨蛋白激酶C(protein kinase Cγ,PKCγ)和热休克蛋白70(heat shock protein,HSP70)在脑低氧预适应(hypoxia preconditioning,HPC)过程中的变化及二者之间的关系。方法健康雄性BALB/c小鼠,随机分为:Normoxia(Norm)和HPC组,HPC组... 目的探讨蛋白激酶C(protein kinase Cγ,PKCγ)和热休克蛋白70(heat shock protein,HSP70)在脑低氧预适应(hypoxia preconditioning,HPC)过程中的变化及二者之间的关系。方法健康雄性BALB/c小鼠,随机分为:Normoxia(Norm)和HPC组,HPC组根据低氧次数(低氧1、2、3和4次)分为H1、H2、H3和H4组。利用蛋白印迹技术分析PKC膜转位及HSP70表达的变化。结合免疫沉淀、双向凝胶电泳、质谱等技术,分离、鉴定与PKC相互作用蛋白。结果随低氧暴露次数(低氧2~4次)增加,在小鼠皮质组织内PKC膜转位水平增高显著(P<0.05,n=6);然而,PKC的蛋白表达量的变化不显著。HSP70蛋白随低氧暴露次数(低氧2~4次)增加表达量显著增加(P<0.05,n=6)。HPC小鼠脑皮质膜相关成分中与PKC相互作用的HSP70表达下调。结论低氧预适应诱导皮质神经细胞PKC膜转位和HSP70表达增加,可能是低氧预适应诱导缺血/缺氧耐受的机制,但HSP70表达的增加可能不是通过PKC途径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激酶c 热休克蛋白70(HSP70) 蛋白质组学 低氧预适应
下载PDF
大鼠初级躯体感觉区蛋白激酶Cγ脂筏转位参与瑞芬太尼诱导的痛觉过敏 被引量:1
19
作者 崔伟华 王珊珊 +3 位作者 岳红丽 任艺 韩如泉 李俊发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CAS 2018年第10期930-933,955,共5页
目的 探讨机体感受和调制痛觉的最高级中枢初级躯体感觉区(S1区)神经元特异性蛋白激酶C γ亚型(protein kinase C γ isoform, PKCγ)在重要功能结构脂筏上转位水平的变化与瑞芬太尼诱导痛觉过敏的联系。 方法 8~10周龄SD大鼠50... 目的 探讨机体感受和调制痛觉的最高级中枢初级躯体感觉区(S1区)神经元特异性蛋白激酶C γ亚型(protein kinase C γ isoform, PKCγ)在重要功能结构脂筏上转位水平的变化与瑞芬太尼诱导痛觉过敏的联系。 方法 8~10周龄SD大鼠50只,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丙泊酚组(P组,20只)、瑞芬太尼组(R组,20只)和对照组(C组,10只),P组和R组经尾静脉予相应麻醉,C组不予任何措施。P组、R组各取10只大鼠,分别于麻醉前及麻醉停药后0.5、2、5、24 h测定大鼠机械刺激缩足阈值(paw withdrawal mechanical threshold, PWMT)。P组、R组剩余大鼠(各10只)及C组10只大鼠分别于停药后2 h(7只)、停药后24 h(3只)断头处死,分离S1区,Western blot测定全细胞及脂筏PKCγ水平。 结果 ① R组大鼠 PWMT在停止输注后2 h明显低于P组(P〈0.05)。② 停药后2 h,2组动物S1区全细胞PKCγ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组动物脂筏PKCγ水平明显高于P组(P〈0.05)。 结论 S1区PKCγ脂筏转位增加,证实了瑞芬太尼停药后S1区神经细胞活化。可能是瑞芬太尼诱导痛觉过敏的机制之一,或是瑞芬太尼诱导痛觉过敏后带来的细胞内信号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瑞芬太尼 痛觉过敏 蛋白激酶cγ亚型 脂筏 初级躯体感觉区
原文传递
cPKCγ-HSP60信号通路参与小鼠脑低氧预适应 被引量:1
20
作者 蒋淑君 张楠 李俊发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066-1070,共5页
目的:鉴定参与低氧预适应(HPC)的常规型蛋白激酶Cγ(cPKCγ)相互作用蛋白,探讨与cPKCγ相互作用的热休克蛋白60(HSP60)表达水平在小鼠脑低氧预适应和脑缺血中的变化。方法:健康雄性BALB/c小鼠,随机分为:常氧组(Norm)和HPC组,结合是否进... 目的:鉴定参与低氧预适应(HPC)的常规型蛋白激酶Cγ(cPKCγ)相互作用蛋白,探讨与cPKCγ相互作用的热休克蛋白60(HSP60)表达水平在小鼠脑低氧预适应和脑缺血中的变化。方法:健康雄性BALB/c小鼠,随机分为:常氧组(Norm)和HPC组,结合是否进行大脑中动脉阻塞(MCAO)分为常氧假手术组(Norm+sham)、常氧缺血组(Norm+I)、HPC假手术组(HPC+sham)和HPC缺血组(HPC+I)。应用整体低氧预适应和MCAO缺血模型,结合免疫沉淀、双向凝胶电泳、质谱等技术分离、鉴定与cPKCγ相互作用的蛋白;利用蛋白印迹技术分析HSP60蛋白表达量在脑HPC和缺血中的变化。结果:与常氧组比较,HPC小鼠脑皮层膜相关成分中与cPKCγ相互作用的HSP60蛋白表达量升高,经免疫共沉淀证明cPKCγ与HSP60存在相互作用。在MCAO缺血模型中,与Norm+sham组小鼠相比,Norm+I组及HPC+I组小鼠皮层缺血核心区、半影区HSP60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HPC+I组小鼠缺血核心区HSP60表达水平低于Norm+I组(P<0.05)。结论:研究结果表明,cPKCγ-HSP60信号通路可能参与了低氧预适应的发生发展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常规型蛋白激酶cγ 蛋白质组 热休克蛋白60 低氧预适应 大脑中动脉阻塞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