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1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泌尿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者血清抗衣原体免疫优势蛋白抗体检出率研究 被引量:7
1
作者 刘东明 施瑾 《中国性科学》 2015年第1期75-77,共3页
目的:对泌尿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者血清抗衣原体免疫优势蛋白抗体的检测展开研究分析。方法:随机选取接受治疗的50名泌尿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患者、50名泌尿生殖无沙眼衣原体感染患者,对临床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目的:对泌尿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者血清抗衣原体免疫优势蛋白抗体的检测展开研究分析。方法:随机选取接受治疗的50名泌尿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患者、50名泌尿生殖无沙眼衣原体感染患者,对临床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两组病例血清中抗外膜蛋白复合物B蛋白c端肽(Omc Bc)、抗衣原体质粒编码蛋白3(Pgp3)、抗热休克蛋白60(HSP60)以及抗ct841编码蛋白(CT841)等抗体蛋白进行检测。结果:经GST Magbeads纯化处理后的GST-Omc Bc、GST-Pgp3、GSTHSP60、GST-CT841以及空质粒表达的GST蛋白于SDS-PAGE电泳和考马斯亮蓝染色,均呈现清晰目的条带。感染组血清中检出Pgp3抗体36例(72.0%),检出Omc Bc抗体23例(46.0%),检出CT841抗体19(38.0%),检出HSP60抗体12例(24.0%);未感染组血清中仅检出HSP60抗体3例(6.0%);两组检测结果对比,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泌尿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者血清抗衣原体免疫优势蛋白抗体检测,抗衣原体质粒编码蛋白3是抗原性较强、检出率较高的衣原体蛋白之一,抗热休克蛋白60是抗原性较弱、检出率较低的衣原体蛋白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泌尿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 衣原体 蛋白抗体
下载PDF
基于多肽阵列技术探讨芪归银方对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感染大鼠的干预作用 被引量:3
2
作者 孔令博 李艳鹏 +8 位作者 王冬梅 姚新颖 王辉军 杨雪冬 刘佳莹 田莉 孟昭莉 韩强 刘清泉 《中国中医急症》 2019年第6期1003-1006,共4页
目的利用多肽阵列技术探讨芪归银方对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感染大鼠抗原抗体反应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36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空白组、模型组、芪归银方组共3组各12只。参考文献建立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腹腔感染大鼠模型。采用多... 目的利用多肽阵列技术探讨芪归银方对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感染大鼠抗原抗体反应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36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空白组、模型组、芪归银方组共3组各12只。参考文献建立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腹腔感染大鼠模型。采用多肽阵列检测各组大鼠血清对金属酶VIM-1、SPM-1和超广谱内酰胺酶TEM-13种具有代表性的耐药蛋白抗体表达,比较各组之间的差异。结果空白组大鼠血清对耐药蛋白VIM-1的重叠多肽片段产生不同程度的抗体反应,而铜绿假单胞菌感染后,血清抗体反应的明显变化表明,多肽片段指征的耐药蛋白VIM-1的抗原决定簇能够激发大鼠的免疫反应。芪归银方组大鼠中,针对表位7~11和36-40的抗体表达强度大于空白和模型组的抗体表达强度(均P<0.05);模型组中,针对53-54和56-58表位的抗体反应强度降低(均P<0.05),而芪归银方组的抗体反应虽较正常组为低,但高于模型组大鼠(P<0.05);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和芪归银方组大鼠均产生针对23-25表位的较强抗体反应,两者之间比较差别不大(P>0.05);而模型组对80-81表位产生显著的抗体反应,但在空白组和芪归银方组中则无明显反应(均P>0.05)。空白组大鼠血清对耐药蛋白SPM-1的重叠多肽片段产生不同程度的抗体反应,但各组间差别不大(均P>0.05)。感染刺激大鼠产生新的更多地针对13-15和39-40表位的抗体,然而,相较于空白组和芪归银方组产生的针对16-19和82-85抗原的免疫反应,模型组大鼠则产生的抗体反应更弱(P<0.05)。铜绿假单胞菌感染后刺激大鼠免疫系统并且产生更强的针对多肽19-21、26-27、52-55和66-70的反应。3组大鼠血清中抗体针对的阳性表位数目差别不大(均P>0.05);芪归银方组对TEM-1蛋白19-21和52-55表位的抗体反应强于模型组和空白组(均P<0.05)。结论芪归银方能够通过刺激感染后大鼠产生抗耐药蛋白VIM-1、SP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重耐药菌感染 扶正透邪 多肽阵列 蛋白抗体 大鼠
下载PDF
大鼠自身免疫性肝炎肝细胞特异性脂蛋白抗体水平与肝组织病变的关系 被引量:1
3
作者 马勇 丁体龙 +2 位作者 杨连辉 张文学 夏志学 《中国基层医药》 CAS 2007年第10期1604-1606,共3页
目的研究大鼠自身免疫性肝炎的肝细胞特异性脂蛋白(LSP)抗体水平与肝组织病变的关系。方法雄性3月龄Wistar大鼠20只,给予弗氏完全佐剂+肝细胞特异性脂蛋白建立自身免疫性肝炎(AIH)模型。ELISA法检测动物模型血浆中LSP抗体水平并观察肝... 目的研究大鼠自身免疫性肝炎的肝细胞特异性脂蛋白(LSP)抗体水平与肝组织病变的关系。方法雄性3月龄Wistar大鼠20只,给予弗氏完全佐剂+肝细胞特异性脂蛋白建立自身免疫性肝炎(AIH)模型。ELISA法检测动物模型血浆中LSP抗体水平并观察肝组织病理改变,研究两者之间的关系。结果(1)LSP抗体与肝组织病变程度的关系:LSP抗体<1:64 2只,肝组织表现为CAHⅠ;1:64≤LSP抗体≤1:192 14只,肝组织表现为CAHⅡ;LSP抗体>1:192 4只,其中1只肝组织表现为CAHⅡ,3只肝组织表现为CAHⅢ。(2)LSP抗体与肝纤维化指数(HFI)的关系:LSP抗体1:64 2只,HFI≤4分;1:64≤LSP抗体≤1:192 4只,HFI>4分;LSP抗体>1:192 4只,HFI>4分。(3)LSP抗体与肝炎组织活动性指数(HAI)的关系:LSP抗体<1:64 2只,HAI≤8分;1:64≤LSP抗体≤1:192 14只,HAI>8分;LSP抗体>1;192 4只,HAI>8分。(4)LSP抗体与肝组织血管病变的关系:LSP抗体<1:64 2只,血管病变为1级;1:64≤LSP抗体≤1:192 14只,血管病变为2级;LSP抗体>1:192 4只,其中1只血管病变为2级,3只血管病变为3级。(5)LSP抗体与肝细胞表达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关系:LSP抗体<1:64 2只,1只动物VEGF表达呈弱阳性,另1只动物VEGF表达呈强阳性;1:64≤LSP抗体≤1:192 14只,2只动物VEGF表达呈弱阳性,12只动物VEGF表达呈强阳性;LSP抗体>1:192 4只,VEGF表达均呈强阳性。结论自身免疫性肝炎大鼠模型外周血LSP抗体水平与肝组织病变程度呈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蛋白抗体 肝组织 肝炎 自身免疫性
原文传递
类风湿因子分型及抗环瓜氨酸肽抗体联合检测与类风湿性关节炎中医辨证分型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0
4
作者 李云春 许荣 +4 位作者 方忠俊 江云峰 王悦 阳帆 稽晓赟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1608-1610,共3页
目的探索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中医辨证分型的客观基础,研究RA各证型类风湿因子(rheumatoid factor,RF)、抗环瓜氨酸肽(citrullinated protein antibody,CCP)抗体分型差异。方法选择230例早期RA患者,按证型分为湿热... 目的探索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中医辨证分型的客观基础,研究RA各证型类风湿因子(rheumatoid factor,RF)、抗环瓜氨酸肽(citrullinated protein antibody,CCP)抗体分型差异。方法选择230例早期RA患者,按证型分为湿热痹阻(50例)、寒湿痹阻(50例)、肾气虚寒(50例)、肝肾阴虚(40例)、瘀血痹阻组(40例),另选择体检健康者100名作为健康对照组。比较各组血清类风湿因子——RF-IGM、RF-IGA、RF-IGG、抗CCP抗体。结果湿热痹阻、寒湿痹阻、肾气虚寒、肝肾阴虚、瘀血痹阻组抗CCP抗体及RF-IGM、RF-IGA、RF-IGG浓度均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各组活动期抗CCP抗体及RFIGM、RF-IGA、RF-IGG高于非活动期(P<0.05);活动期湿热痹阻型抗CCP抗体及RF-IGM、RF-IGA、RF-IGG浓度高于肾气虚寒、肝肾阴虚、瘀血痹阻型(P<0.01)。结论类风湿因子RF-IGM、RF-IGA、RF-IGG、抗CCP抗体浓度可作为RA中医辨证分型的客观实验室指标和活动期的判定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性关节炎 辨证分型 类风湿因子 抗环瓜氨酸肽抗体
下载PDF
抗核糖体P蛋白、抗Smith、抗dsDNA、抗核小体及抗组蛋白抗体对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临床价值探讨 被引量:14
5
作者 王艳萍 邹麟 +3 位作者 郭婷 陈曦 史静 陈瀑 《现代免疫学》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353-360,379,共9页
为比较抗核糖体P蛋白抗体(anti-ribosomal P protein antibody,anti-P)、抗Smith抗体(anti-Smith antibody,anti-Sm)、抗dsDNA抗体(anti-dsDNA)、抗核小体抗体(anti-nucleosome antibody,ANuA)和抗组蛋白抗体(anti-histone antibody,AHA... 为比较抗核糖体P蛋白抗体(anti-ribosomal P protein antibody,anti-P)、抗Smith抗体(anti-Smith antibody,anti-Sm)、抗dsDNA抗体(anti-dsDNA)、抗核小体抗体(anti-nucleosome antibody,ANuA)和抗组蛋白抗体(anti-histone antibody,AHA)对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的诊断价值,探讨它们与SLE临床特征及疾病活动度的关系,回顾性分析351例SLE患者,200例非SLE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和100例健康对照者临床资料,计算anti-P、anti-Sm、anti-dsDNA、ANuA和AHA诊断SLE的灵敏度、特异度、阴/阳性预测值及准确度,再进一步比较各抗体阳性组和阴性组SLE患者在临床特征、SLEDAI及C3、C4水平上差异是否显著。结果显示,anti-P、anti-Sm、anti-dsDNA、ANuA和AHA诊断SLE的灵敏度分别为31.9%、20.8%、45.3%、26.5%和18.2%,特异度分别为99.0%、99.3%、99.0%、98.3%和96.0%;5种抗体单阳性者占总阳性数的百分比分别为26.8%、31.5%、20.8%、8.6%和7.8%。其中,anti-P、anti-Sm、anti-dsDNA和AHA阳性组和阴性组在SLE发病年龄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anti-P阳性组皮肤红斑发生率较高,ANuA阳性组脱发发生率较高,anti-dsDNA、ANuA和AHA阳性组狼疮肾炎(lupus nephritis,LN)的发生率更高,与阴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anti-P、anti-dsDNA、ANuA和AHA阳性组与阴性组在SLEDAI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有P<0.05);补体C3、C4水平在5个抗体阳性和阴性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SLEDAI与C3、C4水平呈显著负相关(r=-0.395、-0.314)。由此,anti-P、anti-Sm、anti-dsDNA、ANuA和AHA对SLE的诊断具有较高的特异度,但灵敏度较差,联合检测可大大提高SLE的诊断率。anti-P、anti-Sm、anti-dsDNA和AHA阳性患者的发病年龄更小,anti-P阳性与SLE皮肤红斑发生率有关,ANuA阳性与患者脱发可能存在一定关联,而anti-dsDNA、ANuA和AHA阳性时LN的发生率更高。anti-P、anti-dsDNA、ANuA和AHA都与SLE疾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核糖体P蛋白抗体 抗Smith抗体 抗双链DNA抗体 抗核小体抗体 抗组蛋白抗体 系统性红斑狼疮 疾病活动度
原文传递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程度与自噬相关基因LC3、mTOR表达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5
6
作者 李丹丹 肖学进 +1 位作者 秦书俭 包翠芬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82-186,共5页
目的探讨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cerebral ischemia reperfusion,CIR)程度与自噬微管相关蛋白轻链3抗体-Ⅱ(Autophagy microtubule associated protein light chain 3 antibody-Ⅱ,LC3-Ⅱ)、雷帕霉素靶蛋白抗体(Rapamycin target ... 目的探讨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cerebral ischemia reperfusion,CIR)程度与自噬微管相关蛋白轻链3抗体-Ⅱ(Autophagy microtubule associated protein light chain 3 antibody-Ⅱ,LC3-Ⅱ)、雷帕霉素靶蛋白抗体(Rapamycin target protein antibody,m TOR)表达的相关性。方法采用线栓阻断法阻塞大脑中动脉2 h制作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观察各组间的神经功能缺失评分、TTC梗死体积;应用免疫印迹、免疫荧光法检测大脑顶叶的LC3-Ⅱ、m TOR的表达。结果 TTC染色显示,梗死体积在缺血再灌24 h达高峰。WB、免疫荧光显示,LC3-Ⅱ在IR中表达增加,且在缺血再灌24 h表达最高;m TOR在缺血再灌24 h、48 h表达最低。相关性分析显示,TTC染色梗死体积与LC3-Ⅱ表达水平高度正相关。结论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程度可能与LC3、m TOR的表达水平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噬 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 自噬微管相关蛋白轻链3抗体 雷帕霉素靶蛋白抗体
下载PDF
狼疮性肝损害的临床和免疫学特点(附32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14
7
作者 许韩师 叶任高 +3 位作者 纪玉莲 丁书章 杨琼琼 余学清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0年第8期4-5,共2页
研究系统性红斑狼疮 (SLE)性肝损害的发生率、临床表现及免疫学特点。方法 :对符合SLE诊断的5 2 0例病人的肝损害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 :5 2 0例病人中狼疮性肝损害者有 32例 (6 .1% ) ,其中 75 %病人无肝损害的临床症状 ,主要表现... 研究系统性红斑狼疮 (SLE)性肝损害的发生率、临床表现及免疫学特点。方法 :对符合SLE诊断的5 2 0例病人的肝损害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 :5 2 0例病人中狼疮性肝损害者有 32例 (6 .1% ) ,其中 75 %病人无肝损害的临床症状 ,主要表现为轻、中度的转氨酶升高 ,4例出现黄疸 ;狼疮性肝损者血清抗核糖体P蛋白抗体 (抗Rib -P)阳性率显著高于无肝损者 ,而ANA、抗Sm抗体、抗dsDNA抗体等自身抗体阳性率两者无差异 ;有肝损者关节炎、脑损害的发生率高于无肝损者。结论 :系统性红斑狼疮本身所致的肝损害发生率并不低 ,临床上大多表现为轻、中度的肝功能异常 ,有小部分临床症状较重。抗Rib -P与狼疮性肝损害关系密切 ,可能与狼疮性肝损害发生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红斑狼疮 肝脏损害 抗核糖体 P蛋白抗体
下载PDF
富亮氨酸胶质瘤失活1蛋白抗体阳性边缘系统脑炎7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13
8
作者 唐鹤飞 刘玉坤 +4 位作者 张然 邵晓秋 王新高 张星虎 张在强 《中国神经免疫学和神经病学杂志》 CAS 2015年第3期188-190,共3页
目的总结富亮氨酸胶质瘤失活1蛋白(LGI1)抗体阳性边缘系统脑炎临床特点及免疫治疗反应,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分析2012-03-2014-07在天坛医院神经内科就诊的7例LGI1抗体阳性边缘系统脑炎患者的临床、实验室检查资料,总结不同治疗方... 目的总结富亮氨酸胶质瘤失活1蛋白(LGI1)抗体阳性边缘系统脑炎临床特点及免疫治疗反应,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分析2012-03-2014-07在天坛医院神经内科就诊的7例LGI1抗体阳性边缘系统脑炎患者的临床、实验室检查资料,总结不同治疗方案患者的预后。结果 7例患者以精神行为异常、认知功能下降、颞叶癫痫为主要临床表现。均行脑脊液检查,其中4例常规、生化正常,3例表现为蛋白轻度升高。3例患者出现顽固性低钠血症。所有患者肿瘤标志物、影像学筛查均未发现肿瘤,副肿瘤抗体(抗-Hu、-Yo、-Ri、-Ma2)阴性。4例脑电图检查异常,表现为局灶性癫痫样放电或节律减慢。4例MRI检查Flair及T2序列可见颞叶内侧高信号病灶。7例患者经免疫调节治疗预后良好。结论 LGI1抗体阳性边缘系统脑炎以认知功能下降、癫痫发作为主要临床表现,常伴有低钠血症,极少伴有肿瘤;病灶累及颞叶内侧为主,T2或Flair序列为高信号;具有较好的免疫治疗效果,及时的诊断及治疗有助于患者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富亮氨酸胶质瘤失活1蛋白 边缘叶脑炎 副肿瘤综合征 神经系统
下载PDF
幽门螺旋杆菌IgG抗体及现症感染条带(CIM)蛋白抗体联合检测在健康查体人群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1
9
作者 张化涛 张磊 +3 位作者 段延安 宋和平 王志红 杨勇 《中国实验诊断学》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1076-1077,共2页
目的探讨采用胶体金幽门螺旋杆菌IgG抗体和现症感染条带蛋白抗体联合检测在健康查体人群中的临床应用价值,了解查体人群HP现症感染情况及治疗依据。方法采用采胶体金幽门螺旋杆菌IgG抗体和现症感染条带蛋白抗体联合检测试剂盒对1 434名... 目的探讨采用胶体金幽门螺旋杆菌IgG抗体和现症感染条带蛋白抗体联合检测在健康查体人群中的临床应用价值,了解查体人群HP现症感染情况及治疗依据。方法采用采胶体金幽门螺旋杆菌IgG抗体和现症感染条带蛋白抗体联合检测试剂盒对1 434名查体者进行HP感染检测,并对HP阳性者随机抽样进行组织学检查以明确诊断,并对两种方法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对现正感染者进行内科规范治疗后再次做现正感染条带的复检。结果健康查体人群HP感染率为58.2%,CIM线感染检出率98.4%,组织学检查感染检出率98.8%,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男女检出率二者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CIM线消失或减弱说明有效率为89%。结论采用胶体金幽门螺旋杆菌IgG抗体和现症感染条带蛋白抗体联合检测适合各级医院大规模查体需要,也可作为现正感染者的对症治疗依据和疗效观察,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旋杆菌IgG抗体 现症感染条带蛋白抗体 联合检测 组织学检查
下载PDF
空降兵跳伞后热应激蛋白70抗体滴度分析 被引量:8
10
作者 邬堂春 陈胜 +6 位作者 海涛 肖成峰 王瑞波 熊朝东 熊一力 冷顺堂 刘培生 《劳动医学》 1998年第2期73-76,共4页
目的:探讨HSP70抗体滴度在评价跳伞对空降兵健康效应中的影响。方法:利用cDNA和pET载体系统纯化的HSP70,建立检测HSP70抗体滴度的酶联免疫吸附鉴定方法,并调查了40名近半年来未跳伞的对照组空降兵和42名... 目的:探讨HSP70抗体滴度在评价跳伞对空降兵健康效应中的影响。方法:利用cDNA和pET载体系统纯化的HSP70,建立检测HSP70抗体滴度的酶联免疫吸附鉴定方法,并调查了40名近半年来未跳伞的对照组空降兵和42名跳伞后的跳伞组空降兵血浆中HSP70抗体滴度。结果:对照组40人中有2人出现1∶10阳性,占5%,而跳伞组42人中4人出现1∶10阳性,占9.6%,其中2人1∶40阳性,占4.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降兵 跳伞 热应激蛋白 抗体滴度 ELISA
下载PDF
抗氨基甲酰化蛋白抗体在类风湿关节炎合并肺间质病变早期诊断中的价值 被引量:9
11
作者 竺红 赵丽娟 +1 位作者 周艳 陈瑶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003-1007,共5页
目的:探讨抗氨基甲酰化蛋白(carbamylated protein,CarP)抗体在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合并肺间质病变(interstitial lung disease,ILD)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择2017年12月至2019年6月在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风湿免疫... 目的:探讨抗氨基甲酰化蛋白(carbamylated protein,CarP)抗体在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合并肺间质病变(interstitial lung disease,ILD)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择2017年12月至2019年6月在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风湿免疫科住院确诊为RA的患者,收集病例资料及血清标本,依据胸部CT检查结果分为RA-ILD组及单纯RA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法测定各组血清中抗CarP抗体水平,分析其与RA-ILD的发生及其他实验室指标的相关性。组间计量资料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或Mann-Whitney U检验;组间计数资料比较采用卡方检验;采用绘制受试者工作曲线(ROC曲线)确定抗CarP抗体对诊断RA-ILD最佳截断值并分析其诊断效能,相关性分析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RA-ILD组抗CarP抗体水平为21.14(12.29,29.75),明显高于单纯RA组的11.00(6.66,19.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A-ILD组抗CarP抗体阳性率(53%)高于单纯RA组(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类风湿因子(rheumatoid factor,RF)及抗环瓜氨酸肽(cyclic citrullinated peptide,CCP)抗体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A-ILD组年龄及疾病活动指数(disease activity score 28,DAS28)显著高于单纯R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A-ILD组男性和吸烟比例高于单纯RA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绘制R0C曲线显示抗CarP抗体对RA-ILD诊断的最佳截断值为20.56 U/mL,灵敏度为53.50%,特异度为84.20%,曲线下面积为0.76;Spearman相关性分析示RF、年龄与抗CarP抗体呈正相关(r=0.172,P=0.043;r=0.200,P=0.006);抗CarP抗体水平与DAS28评分、红细胞沉降率(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ESR)、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抗CCP抗体、关节肿胀数和关节压痛数均无相关性(P>0.05)。结论:RA-ILD患者中血清抗CarP抗体浓度高于单纯RA患者,提示抗CarP抗体在RA-ILD发生发展中可能具有一定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关节炎 抗氨基甲酰化蛋白抗体 肺间质病变
下载PDF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血清抗核糖体P蛋白抗体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8
12
作者 吴振彪 朱平 +3 位作者 王彦宏 冷南 樊春梅 张惠琴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20-122,共3页
 目的: 观察抗核糖体P蛋白抗体(抗P蛋白抗体)在系统性红斑狼疮 (SLE)患者中的阳性率及其意义。方法:以含有核糖体磷酸蛋白P0、P1、P2全序列的合成蛋白作为抗原, 采用欧盟斑点法(EUROblot), 测定 150份SLE患者血清抗核糖体P蛋白抗体的...  目的: 观察抗核糖体P蛋白抗体(抗P蛋白抗体)在系统性红斑狼疮 (SLE)患者中的阳性率及其意义。方法:以含有核糖体磷酸蛋白P0、P1、P2全序列的合成蛋白作为抗原, 采用欧盟斑点法(EUROblot), 测定 150份SLE患者血清抗核糖体P蛋白抗体的阳性率, 并分析其与其他自身抗体(抗dsDNA抗体、抗Sm抗体和抗RNP抗体等), 以及患者的临床特征的相关性。结果: 150份患者血清中, 有 36例(24% )抗P蛋白抗体呈阳性。抗P蛋白抗体阳性组肾脏损害、中枢神经系统损害的发生率显著高于阴性组, 而与皮肤、关节、血液及肝脏的损害无关, 也与病情活动指数 (DAI)不相关。抗P蛋白抗体的阳性率与抗dsDNA抗体、抗Sm抗体及抗RNP抗体的阳性率相关。结论: SLE患者抗P蛋白抗体的阳性率高于欧美人群(13% )。该抗体与SLE患者的肾脏及中枢神经损害具有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核糖体P蛋白抗体 系统性红斑狼疮 欧盟斑点法
下载PDF
抗氨甲酰化蛋白抗体检测对类风湿关节炎诊治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8
13
作者 姚晓阳 蒋秀娣 +1 位作者 马晨芸 沈茜 《中华检验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77-80,共4页
类风湿关节炎(RA)是一种常见的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体内会出现多种自身抗体,通过自身抗体的检测,可用于疾病的诊治。目前已用于临床诊断的抗体主要有抗环瓜氨酸抗体和类风湿因子等。最近,新型自身抗体抗氨甲酰化蛋白抗体受到... 类风湿关节炎(RA)是一种常见的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体内会出现多种自身抗体,通过自身抗体的检测,可用于疾病的诊治。目前已用于临床诊断的抗体主要有抗环瓜氨酸抗体和类风湿因子等。最近,新型自身抗体抗氨甲酰化蛋白抗体受到广泛关注,有望成为RA早期诊断和评价疾病活动性及骨质破坏等的指标之一。(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18, 41:77-8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关节炎 抗氨甲酰化蛋白抗体 抗瓜氨酸化抗体 关节痛
原文传递
血清抗氨基甲酰化蛋白自身抗体定量检测微阵列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的建立及应用 被引量:8
14
作者 姚晓阳 薛苗 +3 位作者 桂铁军 马晨芸 蒋秀娣 颜宏利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924-930,共7页
目的基于微阵列蛋白芯片技术自建检测抗氨基甲酰化蛋白(Car P)抗体的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对该方法的检测性能进行评价,并探讨该指标在类风湿性关节炎(RA)患者的初步临床应用价值。方法自建抗Car P抗体定量检测方法,评价该方法的精密度... 目的基于微阵列蛋白芯片技术自建检测抗氨基甲酰化蛋白(Car P)抗体的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对该方法的检测性能进行评价,并探讨该指标在类风湿性关节炎(RA)患者的初步临床应用价值。方法自建抗Car P抗体定量检测方法,评价该方法的精密度、最低检测限、线性范围、特异性等。以120例健康对照人群血清抗Car P抗体水平的第95分位为临界值,分析RA组、非RA组抗Car P抗体水平及阳性率;分析RA组抗Car P抗体与疾病活动性指标间的关联性。结果该方法检测高值和低值样本的精密度均<15%;线性范围可达(3. 31~1448. 18) AU/m L,抗Car P抗体与抗环瓜氨酸肽(CCP)抗体几乎不存在交叉反应。与健康对照组相比,RA组、抗CCP抗体阳性RA组和关节痛组患者抗Car P抗体水平显著升高,未分化结缔组织病组也升高。与健康对照组抗Car P抗体5%阳性率相比,RA患者的阳性率达28. 21%,抗CCP抗体阳性RA组阳性率达32. 2%;关节痛组阳性率为38. 89%,均显著升高;其余疾病组间则无统计学差异。RA患者抗Car P抗体水平与类风湿因子(RF)水平和血沉(ESR)均呈弱相关,与CRP和Ig G水平均呈中等相关。结论建立的定量检测抗Car P抗体的蛋白芯片化学发光法具有良好的检测精密度和较宽的线性范围,敏感性和特异性较好。抗Car P抗体检测对RA诊断和疾病的活动性评价有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氨基甲酰化蛋白抗体 类风湿性关节炎 微阵列蛋白芯片技术
下载PDF
自身免疫性脑炎的诊断进展 被引量:8
15
作者 卢逸舟 陈晟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754-759,共6页
自身免疫性脑炎主要表现为急性或亚急性记忆障碍、精神行为异常及癫痫发作。2016年Lancet Neurolgy发表的自身免疫性脑炎临床诊断标准及排除标准及2017年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发布的《中国自身免疫性脑炎诊治专家共识》为我国自身免... 自身免疫性脑炎主要表现为急性或亚急性记忆障碍、精神行为异常及癫痫发作。2016年Lancet Neurolgy发表的自身免疫性脑炎临床诊断标准及排除标准及2017年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发布的《中国自身免疫性脑炎诊治专家共识》为我国自身免疫性脑炎规范化诊疗提供了重要参考。本文就临床常见的自身免疫性脑炎类型及近些年新发现的自身免疫性脑炎抗体相关综合征的临床特征作一总结,为自身免疫性脑炎的诊断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身免疫性脑炎 抗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脑炎 莫旺综合征 抗二肽基肽酶样蛋白抗体相关脑炎 抗IgLON5抗体相关脑病 抗KLHL11抗体脑炎
下载PDF
抗瓜氨酸化蛋白抗体高表达类风湿关节炎动物模型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6
作者 杨超 仲格嘉 +1 位作者 刘春芳 林娜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8期2930-2937,共8页
背景:抗瓜氨酸化蛋白抗体是类风湿关节炎特异性、早期诊断标志物,与类风湿关节炎发生发展及骨破坏的加重密切相关,该类抗体阳性患者的病情比阴性患者更严重而且更难治疗。胶原诱导型关节炎和佐剂诱导型关节炎等是典型的2种类风湿关节炎... 背景:抗瓜氨酸化蛋白抗体是类风湿关节炎特异性、早期诊断标志物,与类风湿关节炎发生发展及骨破坏的加重密切相关,该类抗体阳性患者的病情比阴性患者更严重而且更难治疗。胶原诱导型关节炎和佐剂诱导型关节炎等是典型的2种类风湿关节炎动物模型,但都不表达或不能稳定高水平表达抗瓜氨酸化蛋白抗体,从而严重影响了抗瓜氨酸化蛋白抗体阳性类风湿关节炎发病机制和治疗药物研发的深入研究。目的:通过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综合分析抗瓜氨酸化蛋白抗体高表达的类风湿关节炎动物模型的研究现状,指出存在问题并提出建议。方法:以“Rheumatoid Arthritis,ACPA”或“Rheumatoid Arthritis,anti-CCP”为英文检索词,以“类风湿关节炎、抗瓜氨酸化蛋白抗体”为中文检索词,通过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万方及维普数据库中2021年8月前发表的相关文献,最终纳入文献61篇进行综述分析。结果与结论:①抗瓜氨酸化蛋白抗体高表达的类风湿关节炎动物模型建立的主要方法有抗瓜氨酸化蛋白抗体单克隆抗体诱导、瓜氨酸化蛋白诱导和牙龈卟啉单胞菌诱导等,不同的造模方法各有特点。②瓜氨酸化蛋白诱导模型报道文献最多、建模后动物关节炎特征最明显,且该类蛋白为类风湿关节炎发病的靶抗原之一,能很好地模拟人体病理变化,当属建模首选模型。③氨酸化蛋白诱导和抗瓜氨酸化蛋白抗体单克隆抗体诱导方式类似,但均具有造模剂制备繁琐和难以获得的缺点。④牙龈卟啉单胞菌诱导模型经济成本较低、造模材料相对简单易得,但缺陷是建模后易合并牙周炎等并发症。⑤因此,未来研究寻找合适的抗瓜氨酸化蛋白抗体单克隆抗体、瓜氨酸化蛋白或短肽作为免疫诱导剂,并选择遗传背景和免疫学因素与人类风湿关节炎发病适合的动物,探寻牙龈卟啉单胞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型 动物 抗瓜氨酸化蛋白抗体 高表达 类风湿关节炎 牙龈卟啉单胞菌 牙龈 单克隆抗体 蛋白
下载PDF
血液透析及丙肝病毒感染者F蛋白抗体分析 被引量:7
17
作者 许可 汤奋扬 +4 位作者 王昊鹏 王洁 喻荣彬 邓小昭 张云 《中国公共卫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333-335,共3页
目的探讨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HCV)F蛋白抗体在血液透析人群HCV感染者中的分布特点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利用pEGX-4T-2/HCV-F融合载体表达蛋白HCV-F/GST作为抗原,包被酶联反应板,间接ELISA法检测128例血液透析HCV感染者血清中... 目的探讨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HCV)F蛋白抗体在血液透析人群HCV感染者中的分布特点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利用pEGX-4T-2/HCV-F融合载体表达蛋白HCV-F/GST作为抗原,包被酶联反应板,间接ELISA法检测128例血液透析HCV感染者血清中的HCV-F抗体;Logistic回归分析患者特征与HCV-F抗体是否阳性的关系。结果 128例HCV感染者中F抗体阳性率为45.3%;单因素分析显示,血透时间、HBcAb、HCV RNA与F抗体是否阳性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别P=0.038、P=0.012和P=0.002);多因素分析显示,血透时间>10年(OR=4.153,95%CI=1.435~12.023)、HCV RNA阳性(OR=3.6979,5%CI=1.498~9.123)是HCV-F抗体阳性的影响因素。结论血液透析人群HCV感染者中可检出F抗体;F蛋白的表达可能与HCV复制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型肝炎病毒 F抗体 血液透析人群
原文传递
EBV VCA-IgA抗体在局部晚期鼻咽癌治疗前后检测的意义及与患者临床特征的关系 被引量:7
18
作者 邹喜 张纬建 +2 位作者 洪金省 陈金梅 刘锋 《保健医学研究与实践》 2015年第6期36-39,共4页
目的探讨局部晚期鼻咽癌患者治疗前后血清EB病毒衣壳抗原IgA(EBV VCA-IgA)抗体水平变化的临床意义及其与患者临床特征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3-10月在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放疗科就诊的51例经病理证实为局部晚期鼻咽癌患者... 目的探讨局部晚期鼻咽癌患者治疗前后血清EB病毒衣壳抗原IgA(EBV VCA-IgA)抗体水平变化的临床意义及其与患者临床特征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3-10月在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放疗科就诊的51例经病理证实为局部晚期鼻咽癌患者的病历资料,探讨治疗前患者血清EBV VCA-IgA水平与患者临床特征的关系,并对患者化放疗前后的EBV VCA-IgA水平进行配对比较。结果 51例患者治疗前EBV VCA-IgA的S/CO值为3.88(2.14,6.05),EBV VCA-IgA抗体阳性率为94.1%,按不同性别、年龄、T分期、N分期、总分期、既往有无吸烟史进行分组比较,抗体阳性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诱导化疗2个周期后放疗前进行EBV VCA-IgA复查的患者有20例,与诱导化疗前进行配对比较,诱导化疗后EBV VCAIgA的S/CO值为3.99(2.09,5.22),低于诱导化疗前的4.09(2.16,6.2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845,P=0.398);诱导化疗2个周期后放疗前EBV VCA-IgA抗体阳性率为85.0%,低于诱导化疗前的95.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78,P=0.598)。诱导化疗2个周期+根治性放疗后进行了EBV VCAIgA复查的患者有31例,与治疗前进行配对比较,放疗后EBV VCA-IgA的S/CO值为2.30(1.35,5.20),低于治疗前的3.91(2.20,6.43),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744,P=0.081);诱导化疗2个周期+根治性放疗后EBV VCA-IgA抗体阳性率为87.1%,低于化放疗前的93.5%,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85,P=0.668)。结论 EBV VCA-IgA用于局部晚期鼻咽癌的治疗效果评估参考价值有限,其治疗前水平的临床影响因素尚有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B病毒衣壳蛋白抗体 鼻咽癌 化疗 放疗 临床特征
下载PDF
基因工程抗体融合蛋白的构建 被引量:6
19
作者 张雪洪 张惟杰 《生物工程进展》 CSCD 2001年第4期63-65,62,共4页
抗体融合蛋白可以具有抗体的特性和所融合的功能蛋白的活性 ,可广泛用于免疫治疗、免疫诊断、抗体纯化及抗体和抗原的分析定量等 ,特别可用于免疫导向药物的制备。基因工程抗体融合蛋白比传统的化学交联的抗体融合蛋白具有更多的优越性。
关键词 抗体融合蛋白 抗体 基因工程 人工构建
下载PDF
杭州萧山区儿童幽门螺旋杆菌抗体谱检测结果分析 被引量:4
20
作者 王红旗 杨爱平 +1 位作者 张国祥 雷和月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958-959,964,共3页
目的通过检测儿童患者血清中幽门螺杆菌(Hp)细胞毒素相关蛋白(CagA)、尿素酶(UreC)、热休克蛋白(Hsp60)、空泡毒素A蛋白(VacA),探讨儿童Hp感染类型与消化道疾病的关系。方法采用蛋白芯片方法对311例临床儿童患者血清进行Hp抗体谱检测。... 目的通过检测儿童患者血清中幽门螺杆菌(Hp)细胞毒素相关蛋白(CagA)、尿素酶(UreC)、热休克蛋白(Hsp60)、空泡毒素A蛋白(VacA),探讨儿童Hp感染类型与消化道疾病的关系。方法采用蛋白芯片方法对311例临床儿童患者血清进行Hp抗体谱检测。结果 30.2%儿童感染Hp,其中UreC、CagA抗体阳性率最高,分别为14.1%、2.2%、其次HSP60抗体为0.8%;UreC与CagA阳性率为10.6%,UreC与Hsp60阳性率为0.9%。结论提示儿童Hp感染以UreC与cagA为主;47.8%(45/94)儿童为Ⅰ型Hp感染;通过筛查Hp不同的抗体类型,可为临床诊断治疗消化道疾病提供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芯片 幽门螺杆菌 细胞毒素相关蛋白抗体 尿素酶抗体 热休克蛋白抗体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