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行政诉讼类型制度的功能 被引量:26
1
作者 刘飞 《法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42-62,共21页
行政诉讼中的诉讼类型如何设置,与行政诉讼受案范围如何确定之间并无直接关联,因此诉讼类型制度不具有拓展受案范围的功能。从完善诉权保护的角度来说,虽然可以考虑引入无效性确认之诉、继续确认之诉与预防性诉讼三种诉讼类型,但不可高... 行政诉讼中的诉讼类型如何设置,与行政诉讼受案范围如何确定之间并无直接关联,因此诉讼类型制度不具有拓展受案范围的功能。从完善诉权保护的角度来说,虽然可以考虑引入无效性确认之诉、继续确认之诉与预防性诉讼三种诉讼类型,但不可高估其意义。我国现行行政诉讼制度中系以非明文规定方式建立了类型制度。是否明文规定诉讼类型仅具有形式意义上的区别,不会对行政诉讼制度的具体构造形成实质影响。改良行政诉讼制度应着力推进实质意义上的诉讼要件制度的完善,不能寄希望于明文规定的类型制度的构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政诉讼类型 行政诉讼受案范围 诉权保护
原文传递
有理由排斥保护规范理论吗? 被引量:17
2
作者 王天华 《行政法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35-46,共12页
与"直接联系论""实际影响论""司法裁量论"等既存的行政诉讼原告适格理论相比,保护规范理论以实体法规范为依据确定主观公权利,极大地提高了法律实践的客观性和确定性,并赋予"行政诉权"以严格... 与"直接联系论""实际影响论""司法裁量论"等既存的行政诉讼原告适格理论相比,保护规范理论以实体法规范为依据确定主观公权利,极大地提高了法律实践的客观性和确定性,并赋予"行政诉权"以严格的权利性。批评其有高度的不确定性、限制行政诉权的观点,或者无法自圆其说,或者缺乏实体法观念。行政诉讼是客观诉讼还是主观诉讼,我国《宪法》未规定;《行政诉讼法》第2条在《宪法》所预留的法律形成空间内,确立了行政诉讼的主观诉讼构造,从而为保护规范理论预留了接口。保护规范理论以国家对个人人格的承认为观念前提,有普适性,与我国宪法精神并不抵触。在我国现行法下,并不存在排斥保护规范理论的决定性理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护规范理论 行政诉权 原告适格 主观诉讼 主观公权利
原文传递
我国《民法总则》中胎儿民事主体地位立法探析 被引量:5
3
作者 游文亭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3期46-51,共6页
根据《民法通则》的规定,公民的民事权利始于出生终于死亡,否认胎儿的民事主体地位,这一规定已远远落后于时代的发展。《民法总则》自修订伊始就受到各界学者的关注。胎儿民事主体地位的确立成为此次民法典的亮点,亦是我国民法学研究的... 根据《民法通则》的规定,公民的民事权利始于出生终于死亡,否认胎儿的民事主体地位,这一规定已远远落后于时代的发展。《民法总则》自修订伊始就受到各界学者的关注。胎儿民事主体地位的确立成为此次民法典的亮点,亦是我国民法学研究的一大进步。胎儿的定义成为确立胎儿民事主体地位的第一步,使之成为民事主体,而非客体。世界各国对胎儿的保护基本持肯定的态度,这为我国胎儿民事主体地位的确立提供了丰富的理论基础与借鉴条件。而胎儿民事权利的保护不仅需要民事主体地位的确立,还需要诉讼地位的保障。因此,胎儿在享有基本的身体性权利、身份性权利的同时,还应当享有诉讼性权利,这尤其有益于胎儿损害赔偿请求权的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法总则 胎儿 胎儿权利保护 权利范围 诉讼能力
下载PDF
网络暴力案件中被害人诉权保障研究
4
作者 牟丽 李上 《上海公安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67-76,共10页
近年来网络暴力犯罪案件频发,网络暴力犯罪不同于传统的侮辱、诽谤犯罪,其发生和传播均与网络密切相关,而网络上的信息传播速度快且易删改、易丢失,加之网络用户的海量性及匿名性,使得被害人维权具有较高的成本。以被害人诉权保障为切入... 近年来网络暴力犯罪案件频发,网络暴力犯罪不同于传统的侮辱、诽谤犯罪,其发生和传播均与网络密切相关,而网络上的信息传播速度快且易删改、易丢失,加之网络用户的海量性及匿名性,使得被害人维权具有较高的成本。以被害人诉权保障为切入点,明晰网络暴力中各责任主体,厘清公安机关协助取证性质,构建新型公诉介入模式,为确保被害人顺利行使诉权并高效打击网络暴力犯罪,具有积极意义且具备一定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暴力 诉权保障 被害人诉权 协助取证 公诉介入
下载PDF
论当事人诉权之保障 被引量:1
5
作者 郜尔彬 《四川警察学院学报》 2013年第5期77-83,共7页
诉权是当事人请求法院运用审判权解决民事纠纷或保护民事权益的权利。回溯民事诉权理论的历史源流,有助于分析我国民事诉权内涵的发展并提出新的认识。考察我国民事诉权立法缺陷和司法运行的偏离现状,有助于提出有针对性的制度建设途径... 诉权是当事人请求法院运用审判权解决民事纠纷或保护民事权益的权利。回溯民事诉权理论的历史源流,有助于分析我国民事诉权内涵的发展并提出新的认识。考察我国民事诉权立法缺陷和司法运行的偏离现状,有助于提出有针对性的制度建设途径。在诉权保障体系构建之后,应着眼当事人滥用诉权的社会现实,探讨对民事诉权滥用的制约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诉权 保障 审判权 滥用诉权
下载PDF
知识产权“地毯式”维权诉讼中诉权滥用问题及对策 被引量:2
6
作者 张秀玲 《北方论丛》 2020年第5期66-72,共7页
近年来,各地出现了针对小商户发起的"地毯式"维权诉讼,代理人为能速战速决,获得更多赔偿,经常会运用各种技巧,例如:通常不列强者为共同被告;或者拆分诉讼、迟延起诉等有违诚信的做法。在司法实践中,既要确保正当维权顺利进行... 近年来,各地出现了针对小商户发起的"地毯式"维权诉讼,代理人为能速战速决,获得更多赔偿,经常会运用各种技巧,例如:通常不列强者为共同被告;或者拆分诉讼、迟延起诉等有违诚信的做法。在司法实践中,既要确保正当维权顺利进行,也要保护小商户的正当权益不受侵害。对此,提出如下建议:对有违诚信的诉讼技巧应予禁止;修改完善相关法规,引导权利人从上游维权、净化源头,从根本上铲除侵权产品;加强对小商户的知识产权普法宣传;改革法官考核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识产权侵权 “地毯式”维权 诉权滥用 对策
下载PDF
行政诉权行使的合理限度——诉权保障的逆向思考 被引量:3
7
作者 付辉 《法学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31-140,共10页
"保障当事人诉权"是司法改革中的基础环节和核心命题之一。在行政诉讼实践中主要有"问题导向型"和"理念贯彻型"两种正面推进思路,但一味正面推进势必会增加其矫枉过正的潜在风险。从反向角度探寻行政诉... "保障当事人诉权"是司法改革中的基础环节和核心命题之一。在行政诉讼实践中主要有"问题导向型"和"理念贯彻型"两种正面推进思路,但一味正面推进势必会增加其矫枉过正的潜在风险。从反向角度探寻行政诉权行使的合理(最小)限度,借以明确诉权保障之推进场域,不失为一种全新思路。行政诉权行使限度以事物限度理论与权利限度理论为正当性来源,并以司法资源的有限性、司法解决行政纠纷能力的有限性以及司法的谦抑性为考量因素。在诉权层次理论付之阙如的当下,行政诉权行使的合理限度应当以现行的起诉方式、起诉条件为准,且当事人以言之有理为限,法院以形式比对、核对为度。至于行政滥诉等行为的风险防控,可由当事人签署具结书的形式得以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诉权保障 行政起诉权行使 合理限度 立案登记制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