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广东省自然保护地空间分布特征研究 被引量:11
1
作者 樊晶 杨志刚 +2 位作者 郭盛才 练丽 徐期瑚 《林业与环境科学》 2021年第6期111-117,共7页
自然保护地的空间分布特征研究是保护地整合优化的重要基础,对于自然保护地体系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以广东省6种类型1 359处自然保护地为研究对象,利用GIS空间分析和地理统计模型,采用地理集中指数、不平衡指数、最邻近点指数和核密度估... 自然保护地的空间分布特征研究是保护地整合优化的重要基础,对于自然保护地体系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以广东省6种类型1 359处自然保护地为研究对象,利用GIS空间分析和地理统计模型,采用地理集中指数、不平衡指数、最邻近点指数和核密度估计的方法对广东省自然保护地空间分布特征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自然保护区是面积最大的保护地,珠三角地区是自然保护地数量最多的区域;广东省自然保护地总体呈多中心集聚组团分布的格局,3个高密度区分布位于佛山市、东莞市西部和广州市北部。提出建议:利用此次整合优化的契机,进一步优化广东省不同类型自然保护地的空间布局,尝试在珠三角地区布局国家公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保护地 空间分布 体系建设 核密度分析
下载PDF
云南省自然保护地现状与空间分析 被引量:8
2
作者 罗怀秀 徐吉洪 +4 位作者 俞瑶 陶晶 杨忠兴 晁增华 李晋 《林业调查规划》 2021年第1期68-74,共7页
基于现有自然保护地数据,采用数据统计与GIS空间分析方法,分析云南省自然保护地现状和空间分布。结果表明,云南省已建立国家公园、自然保护区等10种类型自然保护地370处共556.58万hm^(2),分布于全省16个州市、129个县区;自然保护地原主... 基于现有自然保护地数据,采用数据统计与GIS空间分析方法,分析云南省自然保护地现状和空间分布。结果表明,云南省已建立国家公园、自然保护区等10种类型自然保护地370处共556.58万hm^(2),分布于全省16个州市、129个县区;自然保护地原主管部门包括林业、环保、住建、国土、农业、水利、旅游等7个部门,存在多头管理问题;各类自然保护地之间交叉重叠情况突出,有矢量边界的自然保护地面积共547.46万hm^(2),去除重叠后面积共476.02万hm^(2),占国土面积的12.4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保护地 交叉重叠 空间分布 管理体制 云南省
下载PDF
广东省鸟类新记录及其与自然和社会经济因素的关联性 被引量:7
3
作者 张敏 田春坡 +4 位作者 车先丽 赵岩岩 陈什旺 周霞 邹发生 《生物多样性》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34-44,共11页
物种多样性的保护必须以充分了解地区物种资源的分布状况为前提。科研监测是传统而有效的数据获取手段,但研究地点大多集中在自然保护区。公众观鸟记录活动扩大了物种数据收集的时空范围,是科研监测的有益补充,但观鸟活动开展的范围和... 物种多样性的保护必须以充分了解地区物种资源的分布状况为前提。科研监测是传统而有效的数据获取手段,但研究地点大多集中在自然保护区。公众观鸟记录活动扩大了物种数据收集的时空范围,是科研监测的有益补充,但观鸟活动开展的范围和强度受经济水平的影响明显,呈现空间上的不均匀性。为明确自然保护地分布格局和地区经济水平对鸟类物种多样性记录的影响,本研究以广东省为例,对比了公众观鸟和科研监测所记录的鸟类物种分布地区差异。结果表明:从2016年至2020年,公众观鸟为广东省贡献了17种鸟类新分布记录和10种再确认记录,但有100种历史科研监测记录的鸟类种类未记录到。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广东各市地区生产总值(GDP)对于公众观鸟记录的鸟类物种丰富度具有最高的解释率(校正R^(2)=0.582),而保护地面积则是科研监测记录的鸟类物种丰富度的主要解释因子。对于市级总体鸟类物种丰富度,GDP的解释率为保护地面积的4.2倍。研究结果反映了经济发展对公众观鸟活动的有力支撑,促进了广东鸟类新记录的发现,但也显示广东省目前的物种多样性地区分布信息存在一定偏差。建议根据各市经济发展水平和自然环境差异,制定相应的物种多样性监测与保护措施,并结合科研与公众力量各自的优势,加强对物种多样性被低估地区的本底资源调查与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鸟类新记录 地区生产总值 自然保护地 公民科学 科研监测 物种多样性
原文传递
云南省自然保护地空间格局与保护空缺研究 被引量:7
4
作者 郑进烜 华朝朗 +3 位作者 陶晶 杨忠兴 郑静楠 徐吉洪 《林业调查规划》 2021年第1期58-64,共7页
自然保护地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途径,区域范围内划定、建设和布局自然保护地是关键。文章以云南省11类373处自然保护地为研究对象,采用GIS与数据库空间建模工具分析其空间格局,结果认为,云南省各自然保护地之间交叉重叠情况较为突出... 自然保护地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途径,区域范围内划定、建设和布局自然保护地是关键。文章以云南省11类373处自然保护地为研究对象,采用GIS与数据库空间建模工具分析其空间格局,结果认为,云南省各自然保护地之间交叉重叠情况较为突出,而保护空缺情况也同时存在;全省目前保存较好的原始林为224.5万hm^(2),但受保护率仅为64.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保护地 空间格局 保护空缺 野生动植物 原始林 云南省
下载PDF
北京市自然保护地发展历史、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
5
作者 冯达 孟京辉 《森林防火》 2024年第2期120-128,共9页
北京市自然保护地体系经过40余年的发展,在整合优化、生态修复、生物多样性保护、科普宣教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也存在着体系机构不完善、专管机构缺失、监测监管软硬件不健全、民众自然保护意识不足等问题。针对上述问题,结合国家... 北京市自然保护地体系经过40余年的发展,在整合优化、生态修复、生物多样性保护、科普宣教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也存在着体系机构不完善、专管机构缺失、监测监管软硬件不健全、民众自然保护意识不足等问题。针对上述问题,结合国家及北京市发展方向,本文对未来北京市自然保护地建设提出以下建议:推动国家公园建设,健全自然保护地体系;加快完善设立保护地专管机构,落实“一个保护地、一套机构、一块牌子”的统一管理体系;推进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助力北京市生物多样性之都建设;完善保护地配套体制政策,提升监管能力;建设智慧自然保护地,推动保护地智能化管理;提升公众参与度,充分发挥保护地文化教育与生态服务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保护地 整合优化 生物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之都 智慧自然保护地
下载PDF
大理州自然保护地整合归并初步构想 被引量:4
6
作者 杨忠兴 晁增华 +6 位作者 徐吉洪 华朝朗 陶晶 俞瑶 罗怀秀 李晋 杨焌熔 《林业调查规划》 2020年第6期46-52,164,共8页
在云南省自然保护地体系构建研究和云南省自然保护地评估的基础上进行资料收集、整理、评估和分析,对云南省大理州原48处各类自然保护地进行整合归并。整合归并结果,自然保护地数量由48处整合归并为20处,其中,构建国家公园1处、自然保护... 在云南省自然保护地体系构建研究和云南省自然保护地评估的基础上进行资料收集、整理、评估和分析,对云南省大理州原48处各类自然保护地进行整合归并。整合归并结果,自然保护地数量由48处整合归并为20处,其中,构建国家公园1处、自然保护区10处、自然公园9处。按原保护地类型分:国家级自然保护区3处归并为2处(1处整合到国家公园),省级自然保护区由3处整合、晋升为8处,22处州级自然保护区晋升或被整合归并;风景名胜区由6处整合归并为2处;国家森林公园由5处整合归并为3处;国家湿地公园保持2处不变;地质公园保持2处不变;2处水利风景区和3处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被整合归并。提出尽快组织编制整合优化预案,建立健全保护地管理机构,全州统筹平衡保护地面积增减等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保护地 整合归并 国家公园 自然保护区 自然公园 整合优化预案 大理州
下载PDF
协调自然保护地资源保护与社区发展的新路径:基于知识转移视角
7
作者 李贵清 刘俊 解佳 《旅游科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24-41,共18页
知识转移是协调自然保护地资源保护与社区发展的手段之一。文章以广东丹霞山为例,基于知识转移理论,采用参与式观察和深度访谈等质性研究方法获取数据,运用主题分析法进行编码,探讨自然保护地资源保护与社区发展中知识转移的过程与机制... 知识转移是协调自然保护地资源保护与社区发展的手段之一。文章以广东丹霞山为例,基于知识转移理论,采用参与式观察和深度访谈等质性研究方法获取数据,运用主题分析法进行编码,探讨自然保护地资源保护与社区发展中知识转移的过程与机制。研究发现:(1)自然保护地资源保护与社区发展中的知识转移内容基于密切的人地互动;(2)自然保护地资源保护与社区发展中的知识转移主要发生于外部行动者与社区居民之间,“知识双向转移”模式是两者深度互动的表现;(3)自然保护地资源保护与社区发展中的知识转移是品牌管理、市场转型、多元知识来源、程序正义和互动正义等因素共同作用的过程,程序正义和互动正义是推动实现知识双向转移模式的关键因素。文章基于知识转移角度为自然保护地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与“两山”转化提供有益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识转移 自然保护地 程序正义 互动正义 两山理论 丹霞山
下载PDF
云南省富源县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初探 被引量:2
8
作者 曾昭朝 宋劲忻 刘锋 《福建林业科技》 2021年第4期112-118,共7页
根据2019年6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实施的《关于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的指导意见》要求,在对云南省富源县不同级别、不同类型的自然保护地开展详细摸底调查的基础上,剖析保护地存在的空间重叠、现实矛盾... 根据2019年6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实施的《关于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的指导意见》要求,在对云南省富源县不同级别、不同类型的自然保护地开展详细摸底调查的基础上,剖析保护地存在的空间重叠、现实矛盾冲突、历史遗留问题、保护与发展矛盾突出等问题,提出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预案建议:①建议空间重叠区域保留为富源十八连山省级自然保护区;②非重叠的一般控制区,即十八连山国家森林公园北面,因矛盾冲突和历史遗留问题较突出,建议调出国家森林公园范围;③将县城周边资源禀赋较好,具有一定保护价值且尚未纳入保护地的区域,新建立一个森林自然公园。整合优化后保护地类型和级别未发生较大改变,保护对象不变,保护地不再交叉重叠,矛盾冲突和历史遗留问题也得到有效解决且未新增新的矛盾冲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保护地 整合优化 云南省富源县
下载PDF
新形势下昌都市自然保护地管理现状及对策 被引量:1
9
作者 王群 李玥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2年第20期95-98,122,共5页
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自然保护区为基础、各类自然公园为补充的自然保护地体系是贯彻落实中央战略部署的具体举措,践行了可持续发展理念。基于昌都市境内自然保护地的种类、数量、独有特征及保护管理现状展开了归纳分析,提出了相应的... 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自然保护区为基础、各类自然公园为补充的自然保护地体系是贯彻落实中央战略部署的具体举措,践行了可持续发展理念。基于昌都市境内自然保护地的种类、数量、独有特征及保护管理现状展开了归纳分析,提出了相应的保护措施,应对新形势下自然保护地管理面临的困境,促使昌都市保护地的健康发展,最大限度地发挥生态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保护地 现状 对策 昌都市
下载PDF
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中GIS技术应用探讨 被引量:1
10
作者 张好 杨育林 《绿色科技》 2022年第2期43-46,共4页
2021年8月,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发布了“十四五”林业草原保护发展规划纲要,要求“推进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科学界定范围和管控分区,组织勘界立标”。GIS技术是自然保护地归并整合、边界范围调整、功能分区优化和资源管理的基本技术工具,... 2021年8月,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发布了“十四五”林业草原保护发展规划纲要,要求“推进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科学界定范围和管控分区,组织勘界立标”。GIS技术是自然保护地归并整合、边界范围调整、功能分区优化和资源管理的基本技术工具,科学利用GIS技术可以提升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工作效率,快速进行图表交互式统计,并提供动态及三维立体可视化表达。为此,探讨了GIS技术在自然保护地优化整合中的具体应用,为自然保护地边界的精确划定、功能区合理区划、小班精准抠出等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IS技术 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 应用
下载PDF
自然保护区旅游的非污染生态影响评价 被引量:28
11
作者 刘春艳 李文军 叶文虎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399-403,共5页
我国旅游非污染生态影响评价领域的研究刚刚起步,本研究试图建立一种量化且方便于日常管理的非污染生态影响评价方法——径评价法.该方法以游客活动集中的游径为评价对象,采用游客自辟道路、游径变宽、植被根部裸露以及泥泞路等指标评... 我国旅游非污染生态影响评价领域的研究刚刚起步,本研究试图建立一种量化且方便于日常管理的非污染生态影响评价方法——径评价法.该方法以游客活动集中的游径为评价对象,采用游客自辟道路、游径变宽、植被根部裸露以及泥泞路等指标评价游客对土壤、植被等的践踏破坏程度,在生态因子层次上进行旅游非污染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对于九寨沟自然保护区的案例研究表明,游径评价法结果较客观,并具有可操作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游径评价 自然保护区 生态旅游 非污染生态影响评价
下载PDF
基于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的四川省生态保护政策建议 被引量:1
12
作者 邱利平 刘冬梅 《环境影响评价》 2023年第6期50-55,共6页
立足四川重要生态屏障地位,分析了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工作指出的问题和关注趋势,将四川省第二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报告指出的问题与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公开典型案例进行了对比,发现生态破坏类问题占比最多,总结分析了生态保护与... 立足四川重要生态屏障地位,分析了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工作指出的问题和关注趋势,将四川省第二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报告指出的问题与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公开典型案例进行了对比,发现生态破坏类问题占比最多,总结分析了生态保护与发展、安全边界、自然保护地、监管执法四方面的问题,提出构建“生态安全屏障体系”“生态价值转化体系”“生态保护制度体系”三大生态保护修复政策体系,并进一步给出守住自然生态安全边界、加快建立生态价值转化体系、提升生态环境现代化治理能力等具体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 生态保护修复 生态破坏 自然保护地
下载PDF
天津盘山风景名胜区哺乳动物和鸟类多样性 被引量:5
13
作者 张宇硕 卢宪旺 +6 位作者 关洪武 张卫兵 孙宝军 冀贺莲 田雅慧 李佳琦 赵大鹏 《野生动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774-782,共9页
2019年7月—2020年5月,应用红外相机技术基于公里网格布设方法首次对天津盘山风景名胜区哺乳动物和鸟类资源进行调查,共布设40台红外相机,总有效监测日为11886 d。结果表明:可确定野生动物的独立有效照片有2936张,其中哺乳动物和鸟类分... 2019年7月—2020年5月,应用红外相机技术基于公里网格布设方法首次对天津盘山风景名胜区哺乳动物和鸟类资源进行调查,共布设40台红外相机,总有效监测日为11886 d。结果表明:可确定野生动物的独立有效照片有2936张,其中哺乳动物和鸟类分别为5目8科13属13种和6目16科30属37种。哺乳动物中相对多度指数居前3位的是松鼠(Sciurus vulgaris)、蒙古兔(Lepus tolai)和岩松鼠(Sciurotamias davidianus)。鸟类中相对多度指数居前3位的是红嘴蓝鹊(Urocissa erythroryncha)、山噪鹛(Garrulax davidi)和环颈雉(Phasianus colchicus)。哺乳动物和鸟类的物种多样性指数均存在显著季节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外相机技术 生物多样性 自然保护地 哺乳动物 鸟类 盘山
下载PDF
关于我国国家公园适宜面积的探讨 被引量:2
14
作者 刘志伟 胡锐 +1 位作者 吕雪蕾 罗伟雄 《热带生物学报》 2022年第2期177-184,共8页
为了科学划定国家公园适宜面积,为国家公园建设与管理提供参考,笔者系统梳理了美国、加拿大、日本等国的国家公园面积概况及我国各类自然保护地面积情况,并基于国土面积、社会经济、生态系统3方面,建议我国国家公园适宜面积的确认指标... 为了科学划定国家公园适宜面积,为国家公园建设与管理提供参考,笔者系统梳理了美国、加拿大、日本等国的国家公园面积概况及我国各类自然保护地面积情况,并基于国土面积、社会经济、生态系统3方面,建议我国国家公园适宜面积的确认指标应从生态系统完整性、生态系统典型性和社会经济可持续性3方面来综合考量;针对不同国家公园,应因地制宜地制定既能保护好生态系统完整性,又能实现社区可持续发展的国家公园适宜面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公园 自然保护地 自然保护区 适宜面积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