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4篇文章
< 1 2 1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经皮锁定钢板与传统解剖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下段骨折的比较 被引量:63
1
作者 刘昌海 王占朝 +3 位作者 陆骅 俞思明 茅宇仑 周强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14年第17期2703-2708,共6页
背景:微创接骨板桥接技术的特点是间接骨折闭合复位,辅以适当稳定的内固定,可最大程度地保护骨折端及其周围的血供,为骨折愈合提供良好的生物环境,在长骨干骨折治疗中具有良好疗效。目的:比较微创经皮锁定钢板与传统解剖钢板置入内固定... 背景:微创接骨板桥接技术的特点是间接骨折闭合复位,辅以适当稳定的内固定,可最大程度地保护骨折端及其周围的血供,为骨折愈合提供良好的生物环境,在长骨干骨折治疗中具有良好疗效。目的:比较微创经皮锁定钢板与传统解剖钢板置入内固定治疗胫骨下段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胫骨下段闭合骨折患者68例,其中男38例,女30例;年龄15-68岁。根据患者入院顺序和随机排列表分两组治疗,微创组(n=32)在C型臂X射线机监视下采用经皮锁定钢板内固定置入治疗,传统组(n=36)采用普通胫骨加压钢板及有限接触动力加压钢板置入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与结论:微创组手术时间、骨痂形成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恢复负重行走时间早于传统组(P<0.05),术中出血少于传统组(P<0.05)。随访10-21个月,微创组肢体功能恢复优良率为97%,传统组肢体功能恢复优良率为81%,两组优良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果表明微创经皮锁定钢板内固定符合生物学及力学原则,具有创伤小、切口及软组织并发症少、利于骨折愈合等优势,是治疗胫骨下段骨折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入物 骨科植入物 胫骨下段骨折 经皮锁定钢板 解剖钢板
下载PDF
人工肱骨头置换治疗复杂肱骨近端骨折 被引量:56
2
作者 姜春岩 王满宜 荣国威 《中华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9期649-653,共5页
目的 探讨和分析应用人工肱骨头置换治疗复杂肱骨近端骨折的适应证选择、手术关键以及早期结果。 方法 对 16例应用人工肱骨头置换治疗的患者进行随访 ,平均随访时间 6 8个月。 16例中 15例为新鲜骨折 ,受伤至手术时间平均为 8d ;1... 目的 探讨和分析应用人工肱骨头置换治疗复杂肱骨近端骨折的适应证选择、手术关键以及早期结果。 方法 对 16例应用人工肱骨头置换治疗的患者进行随访 ,平均随访时间 6 8个月。 16例中 15例为新鲜骨折 ,受伤至手术时间平均为 8d ;1例为骨折术后畸形愈合。患者平均年龄为 5 8 9岁。分别在术后即刻、术后第 2、6、10、16周、术后 6个月以及最终随访时拍摄X线片。最终随访时应用ASES(Americanshouder&ElbowSurgeon)评分、Constant Murley评分、UCLA评分以及SST(SimpleShoulderTest)问卷评估治疗结果。 结果  16例ASES评分平均为 89 1(6 4~ 94 ) ,VAS疼痛评分平均为 2 7(0~ 5 ) ,肩关节活动度平均为前曲上举 12 8 1°(90°~ 15 0°) ,外旋 35 0°(30°~ 4 0°) ,内旋T8~T9水平 (L1~T6) ;Constant Murley评分平均为 85 7(5 3~ 95 ) ;UCLA评分平均为 30 4 (2 1~ 33) ;SST问卷中回答“是”的问题平均为 9 3个 (7~ 11个 )。对于疼痛的满意度为 93 8% ,对于功能恢复的满意度为87 5 %。 结论 通过严格的适应证选择 ,把握良好的手术时机 ,精细缜密的手术操作并结合术后长期、完善的康复治疗 ,应用人工肱骨头置换治疗复杂肱骨近端骨折可得到满意的结果。本文为早期结果报告 ,仍需进行更长期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肱骨头置换 治疗 肱骨近端骨折 假体和植人物
原文传递
人工腰椎间盘置换术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36
3
作者 刘尚礼 黄东生 +5 位作者 郑召民 李春海 马若凡 陈燕涛 沈慧勇 李卫平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8期451-454,共4页
目的 介绍应用人工腰椎间盘置换术治疗腰椎间盘退变性疾病或合并椎间隙明显狭窄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方法1998年4月~2000年4月,应用改良型SB ChanteⅢ型人工腰椎间盘行腰椎间盘置换术共31例37个间隙,其中腰椎间盘退变16例18个间隙,合并... 目的 介绍应用人工腰椎间盘置换术治疗腰椎间盘退变性疾病或合并椎间隙明显狭窄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方法1998年4月~2000年4月,应用改良型SB ChanteⅢ型人工腰椎间盘行腰椎间盘置换术共31例37个间隙,其中腰椎间盘退变16例18个间隙,合并椎间隙狭窄的腰椎间盘突出症13例17个间隙,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2例。结果 随访率100%,截止至2001年9月,平均随访26个月(17~41个月)。临床评价:优23例,良6例,尚可2例。术后腰椎节段可平均前屈4.0°和后伸 5.1°,共9.l°活动度。椎间隙高度较术前平均增加4.2mm。由于技术上的原因,1例出现滑动核轻度移位,但无临床症状。结论 人工腰椎间盘置换术为治疗椎间盘退变性疾病和合并椎间隙明显狭窄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腰椎间盘置换术 临床应用 腰椎间盘退变性疾病 腰椎间盘突出症 手术指征 假体选择 手术方法 禁忌证
原文传递
股骨近端三维几何形态重建 被引量:30
4
作者 汪伟 王岩 +1 位作者 崔健 韩刚 《中华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0期744-748,共5页
目的 通过计算机辅助设计对国人股骨近端三维形态进行重建和几何参数测量 ,以便为国产假体设计和研究及为术前医生选择假体提供有用的帮助。 方法 本研究利用CT对 160名正常国人股骨近端进行数据的采集 ,在此基础上 ,将所采集的CT数... 目的 通过计算机辅助设计对国人股骨近端三维形态进行重建和几何参数测量 ,以便为国产假体设计和研究及为术前医生选择假体提供有用的帮助。 方法 本研究利用CT对 160名正常国人股骨近端进行数据的采集 ,在此基础上 ,将所采集的CT数据通过计算机辅助设计进行股骨近端的重建 ,建立起国人股骨近端大体形态的实体模型。我们定义股骨轴线为过峡部及小粗隆中点上 2 0mm断层几何中心点的连线 ,通过对股骨进行二维及三维空间的参数测量、分析、比较 ,了解国人股骨形态学的特点。 结果 本组研究中 ,头心 干轴距 (offset)平均为 3 7 6mm、颈干角平均为12 7 4° ,与白种人相比存在明显差异 (P <0 0 0 1) ;男性与女性的头心 干轴距、股骨头、小粗隆中点上方2 0mm髓腔内径、小粗隆中点水平髓腔内径有显著差异 (P <0 0 1) ,而各性别中不同年龄组间的对应参数间多数无显著差异 ;随着股骨近端向远端移行 ,股骨髓腔内长径与股骨颈平面的夹角在增加。结论 计算机辅助设计进行CT的重建 ,更加便于对股骨的大体形态学的研究以及参数的测量 ;国人有必要设计符合自己解剖特点的股骨假体 ;性别因素在假体设计中是否需要考虑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股骨髓腔的扭转角以及小粗隆中点上方 2 0mm横断面上长径与股骨颈前倾角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近端 MM 假体设计 腔内 重建 骨髓腔 CT 体形 研究利用 三维形态
原文传递
3D打印个性化截骨导板辅助行全膝关节置换的应用 被引量:30
5
作者 陈拥 王增辉 朴成哲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1155-1160,共6页
背景:传统全膝关节置换术主要利用髓内与髓外对线导向器和术中计算机导航辅助对线技术,但这两种技术都有其缺点。3D打印个性化截骨导板辅助行全膝关节置换具有截骨无需打开髓腔、可以减低出血量、减低脂肪栓塞的发生率、截骨更确切更精... 背景:传统全膝关节置换术主要利用髓内与髓外对线导向器和术中计算机导航辅助对线技术,但这两种技术都有其缺点。3D打印个性化截骨导板辅助行全膝关节置换具有截骨无需打开髓腔、可以减低出血量、减低脂肪栓塞的发生率、截骨更确切更精准等优势。目的:探索应用3D打印技术辅助下行全膝人工关节置换与传统全膝人工关节置换术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纳入2017年1月至2018年1接受初次全膝人工关节置换的1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3D打印组5例采用3D打印个性化截骨导板辅助下行全膝关节置换手术,传统手术组5例行传统全膝关节置换术。记录两组患者的术前及术后3个月的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ospital for Special Surgery,HSS)膝关节评分、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X射线影像学评估(包括膝关节正、侧位股骨屈曲角度、胫骨角度)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与结论:(1)与传统手术组比较,3D打印组手术时间显著缩短,出血量明显减少,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00);(2)两组的术后3个月膝关节HSS评分及术后X射线影像学评估指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且两组术后3个月膝关节HSS评分与术前比较均显著升高(P=0.000);(3)两组均无并发症发生;(4)说明应用3D打印技术辅助下行全膝人工关节置换与传统全膝人工关节置换术均可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且3D打印个性化截骨组件行全膝关节置换的手术时间更短,出血量更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成形术 置换 假体和植入物 人工关节 组织工程 3D打印技术 全膝关节置换 个性化截骨导板 膝关节假体 胫骨屈曲角度 胫骨角度
下载PDF
CT能谱成像技术减除金属植入物伪影的定量实验研究 被引量:29
6
作者 李晓莉 冯卫华 +3 位作者 董诚 陈海松 曹会志 徐文坚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736-739,共4页
目的探讨能谱成像技术(GSI)减少金属伪影的价值。方法选取离体附肉猪腰椎骨模型1具,在相同CT剂量指数(CTDI)条件下分别行GSI和常规120kVp扫描;随后于L2、L4水平植入钛钉并行重复扫描。金属植入前后的GSI图像均以间距为10keV在40—... 目的探讨能谱成像技术(GSI)减少金属伪影的价值。方法选取离体附肉猪腰椎骨模型1具,在相同CT剂量指数(CTDI)条件下分别行GSI和常规120kVp扫描;随后于L2、L4水平植入钛钉并行重复扫描。金属植入前后的GSI图像均以间距为10keV在40—140keV间重建11种单能量(Mono)+金属伪影消除技术(MARs)图像。主观评定钛钉植入后120kVp组和GSI组图像质量差异,并量化分析:(1)在金属伪影最重层面自金属边缘由近及远选取3个面积相同的ROI,依次记为ROI近、ROI中、ROI远,分别测量植入前120kVp和Mono组、植入后120kVp、Mono+MARs组的CT值及CT标准差(SD)值,并采用LSD检验和Bonferroni检验比较3个ROI植入前Mono组和植入后Mono+MARs组CT值的差异。(2)计算对比噪声比(CNR)和伪影指数(AI);比较不同组金属植入前后的CT值、SD值和CNR值;通过伪影指数确定观察金属伪影的最佳keV范围。结果(1)GSI组图像质量优于常规120kVp组。(2)伪影指数最小的keV范围是80~100keV。(3)ROI近的植入前Mono组和植入后Mono+MARs组CT值分别为(80.25±16.00)和(30.10±10.45)HU,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978,P〈0.05);ROI中和ROI远的植入前Mono组、植入后Mono+MARs组cT值分别为(63.21±6.61)和(54.84±10.60)HU、(76.54±9.07)和(73.20±5.39)HU,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0.530、0.822,P值均〉0.05)。结论能谱成像技术能准确校正距离金属3cm范围外的伪影,并提供准确的CT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假体和植入物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金属
原文传递
人工椎间盘置换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被引量:21
7
作者 李康华 林涨源 +1 位作者 胡一合 龚家琳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8期459-461,共3页
目的 探讨人工腰椎间盘置换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 自1999年12月~2001年12月对2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Link SB ChariteⅢ型人工椎间盘行椎间盘置换术,共置换假体30个,随访4~28个月(平均16个月),分别于手术前后... 目的 探讨人工腰椎间盘置换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 自1999年12月~2001年12月对2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Link SB ChariteⅢ型人工椎间盘行椎间盘置换术,共置换假体30个,随访4~28个月(平均16个月),分别于手术前后对患者的情况进行JOA评分。结果所有病例无术中并发症发生,术中出血100~800ml(平均320 ml)。术后第2d(早期病例为术后第7d),患者可佩戴腰围下地,术后6周除去腰围恢复正常活动。术后X线片显示人工椎间盘位置正确,椎间隙高度恢复正常。患者腰腿痛症状消失,直腿抬高试验阴性。3例患者术后出现健侧肢体麻木。JOA评分较术前提高,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01)。无椎间盘假体脱落、失效,远期感染等术后并发症发生。结论 人工椎间盘置换术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有效方法,但应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椎间盘置换术 腰椎间盘突出症 椎间盘假体 手术方法
原文传递
Bryan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与椎间融合术治疗颈椎病的中期疗效比较 被引量:28
8
作者 郝定均 贺宝荣 +2 位作者 许正伟 郭华 昌震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8-23,共6页
目的 分析对比Bryan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与颈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anterior ceryical discectomy and fusion,ACDF)治疗颈椎病的中期疗效.方法 2003年11月至2004年2月,16例患者行Bryan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A组),35例患者行ACDF(B组)... 目的 分析对比Bryan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与颈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anterior ceryical discectomy and fusion,ACDF)治疗颈椎病的中期疗效.方法 2003年11月至2004年2月,16例患者行Bryan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A组),35例患者行ACDF(B组),于术前、出院前、术后6周、3、6、12、24个月及随后每半年一次随访,通过日本矫形外科协会(JOA)评分、简明健康状况调查表(SF-36评分)、颈椎残障功能指数(neck disability index,NDI)评定治疗效果.同期摄X线片,检测病变节段的稳定性和活动度.结果 两组患者术中、术后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所有患者均获得6年以上随访,平均73.5个月.A组术后无假体移位、脱落等并发症发生,1例发生自发融合;置换节段活动度与置换前活动度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术后6个月X线片示植骨全部达骨性融合.两组患者术后随访时临床症状均明显缓解,疗效满意.两组患者的JOA评分及SF-36评分、NDI,术后随访时均较术前有明显提高(P<0.05).B组活动度较术前明显减小(P<0.01),而A组手术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活动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Bryan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疗效良好,同时还可保留颈椎病变节段活动度,减少轴性症状,为颈椎病治疗提供一种新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颤椎 假体与植入物 脊柱融合术
原文传递
新型Vessel—X经皮椎体强化系统在脊柱微创治疗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26
9
作者 唐海 贾璞 +3 位作者 陈浩 包利 冯飞 李锦军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3期2567-2572,共6页
目的观察新型Vessel—X经皮椎体强化系统(Vesselplasty)在微创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和椎体转移瘤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6月至2016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骨科采用Vesselplasty治疗脊柱疾病81例患者,... 目的观察新型Vessel—X经皮椎体强化系统(Vesselplasty)在微创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和椎体转移瘤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6月至2016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骨科采用Vesselplasty治疗脊柱疾病81例患者,包括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和椎体转移瘤。记录椎体骨折患者一般资料,测量手术椎体Cobb’s角,对比术前、术后3d及6个月随访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及Cobb’s角度变化,比较术前、术后6个月随访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变化;记录手术时间,并通过术后CT观察骨水泥渗漏情况。记录椎体转移瘤患者一般资料,比较术前、术后3dVAS评分,记录手术时间,通过术后CT观察骨水泥渗漏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安全完成手术,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所有患者术后疼痛明显缓解甚至消失,VAS评分由术前(7.8±0.9)降至术后(2.3±0.7)(P〈0.05)。椎体骨折患者49例,年龄(70.2±8.2)岁,手术椎体58个,其中椎体后壁破损者16例,每个椎体手术时间为(16.2±4.6)min,术后VAS和ODI评分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椎Cobb’s角由术前(13.9±6.0)。降至术后(5.2±4.0)。(P〈0.05);且随访6个月后,效果依旧满意。椎体转移瘤患者32例,年龄(69.6±11.1)岁,手术椎体共38个,椎体后壁破损者22个,每个椎体手术时间为(17.6±5.4)min,术后VAS评分降低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共4例患者4个椎体发生少量骨水泥渗漏,骨水泥渗漏率4.2%,且均无临床症状。结论Vesselplasty可以安全、有效地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和椎体转移瘤,不仅止痛效果满意,部分恢复骨折椎体高度,同时骨填充网袋可以降低骨水泥渗漏风险,为脊柱微创治疗提供新的方案和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骨折 假体和植入物 治疗结果 Vesselplasty
原文传递
锁骨钩钢板与其他内固定方式治疗Ⅲ型肩锁关节脱位的系统评价 被引量:25
10
作者 章晓云 陈跃平 +3 位作者 董盼锋 康杰 饶毅 袁振中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14年第13期2104-2112,共9页
背景:临床上治疗肩锁关节脱位的内固定方法最为常见的是切开复位肩钩板置入。不同内固定方式治疗Ⅲ型肩锁关节脱位的随机对照研究较少,大部分都是回顾性病例分析,缺乏系统性评价。目的:对不同内固定方式治疗Ⅲ型肩锁关节脱位的疗效和安... 背景:临床上治疗肩锁关节脱位的内固定方法最为常见的是切开复位肩钩板置入。不同内固定方式治疗Ⅲ型肩锁关节脱位的随机对照研究较少,大部分都是回顾性病例分析,缺乏系统性评价。目的:对不同内固定方式治疗Ⅲ型肩锁关节脱位的疗效和安全性进行系统评价。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图书馆(2013年第2期)、PubMed(1966年1月至2013年8月)、MEDLINE(1966年1月至2013年8月)、EMbase(1984年1月至2013年8月)、CNKI(1979年1月至2013年8月)、VIP(1989年1月至2013年8月),同时手工检索骨科领域影响因子较高的6种中文杂志,查阅相关文章所附的参考文献。收集所有不同内固定方式治疗Ⅲ型肩锁关节脱位的随机对照试验,筛选出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对其进行严格的质量评价,利用Cochrane协作网提供的RevMan5.2软件对纳入研究结果进行Meta分析。结果与结论:总共检索到相关文献108篇,最终纳入7个随机对照试验,共381例患者,其中锁骨钩钢板治疗组总共193例,克氏针张力带固定115例,喙锁螺钉固定9例、纽扣钢板35例,惰性线29例,其中只有1个研究是3种不同方式比较,余均为2种治疗方式相比较。Meta分析表明,锁骨钩治疗肩锁关节脱位的优良率,优于克氏针张力带(P=0.005),劣于纽扣钢板(P=0.04),与喙锁螺钉、惰性线治疗对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82,P=1.00)。与其他治疗方式比较,在肩关节疼痛、内固定物失效、再脱位、手术时间、医疗费用方面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P=0.04,P=0.02,P<0.000 01,P=0.000 6),在并发症及出血量上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71,P=0.35)。提示与其他内固定方式对比,锁骨钩治疗肩锁关节脱位效果优于克氏针张力带,劣于纽扣钢板,造成肩部疼痛及肩关节活动障碍更明显,较少发现内固定物失效及再脱位,手术时间及住院医疗费用均较低,但在并发症及出血量上无明显差异。因文章纳入的病例数较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入物 关节植入物 肩锁关节脱位 锁骨钩钢板 纽扣钢板 内固定 系统评价
下载PDF
可调式中空人工椎体的研制与临床应用 被引量:19
11
作者 赵定麟 陈德玉 +6 位作者 赵杰 沈强 王新伟 严力生 吴德胜 郭岱琦 赵宏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222-225,共4页
目的自行研制可调式中空人工椎体,并将其应用于治疗脊椎肿瘤和椎体爆裂性骨折患者。方法采用无磁性的医用钛金属加工制成可调式中空人工椎体,其长度可调节,中空部分可植骨,周壁上孔隙可使植骨与周围骨组织融合,上下端带刺,可插至... 目的自行研制可调式中空人工椎体,并将其应用于治疗脊椎肿瘤和椎体爆裂性骨折患者。方法采用无磁性的医用钛金属加工制成可调式中空人工椎体,其长度可调节,中空部分可植骨,周壁上孔隙可使植骨与周围骨组织融合,上下端带刺,可插至断端骨质内固定。椎体切除减压后置入人工椎体,撑开固定治疗椎体肿瘤和爆裂性骨折 23例。术后定期进行 X线检查,观察手术椎节的稳定性和融合情况。结果随访 6个月~ 4年,平均 1.2年。脊髓功能障碍按 Frankel分级评价,术后平均提高 1.2级,神经根引起的疼痛迅速缓解。 X线平片定期观察,结果显示人工椎体稳定、椎间高度恢复良好。结论可调式中空人工椎体可撑开施术椎节,恢复前柱高度,并提供即刻稳定,适用于脊柱椎节广泛切除的病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肿瘤 假体 植入物 脊柱骨折 可调式中空人工椎体
原文传递
急性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腔内修复术的指征和治疗时机选择 被引量:23
12
作者 蒋俊豪 季瀛豪 +6 位作者 郭大乔 陈斌 杨珏 董智慧 石赟 王玉琦 符伟国 《中华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3期1784-1786,共3页
目的探讨急性StanfordB型主动脉夹层腔内修复术的指征和治疗时机的选择。方法对2004年2月至2008年6月收治的StanfordB型主动脉夹层464例进行分析。男性391例,女性73例;年龄26~88岁,平均56.6岁。分析导致急性主动脉夹层破裂的危险... 目的探讨急性StanfordB型主动脉夹层腔内修复术的指征和治疗时机的选择。方法对2004年2月至2008年6月收治的StanfordB型主动脉夹层464例进行分析。男性391例,女性73例;年龄26~88岁,平均56.6岁。分析导致急性主动脉夹层破裂的危险因素并评价急性组(n=298)和慢性组(n=166)的腔内治疗效果。结果夹层破裂组中反复或持续性胸背痛和胸腔渗出的发生率(83.3%和94.4%)高于非破裂组(10.4%和14.1%,P〈0.01)。破裂组降主动脉平均最大径(49.4mm)大于非破裂组(35.1mm,P〈0.01)。合并内脏和下肢动脉缺血的病例在腔内修复术后症状体征和相关指标都得到明显改善。急性组近端假腔消失率51.7%高于慢性组的19.5%,而远端假腔开放率59.2%低于慢性组的79.3%(P〈0.01)。24例壁间血肿或假腔完全血栓形成病例中有4例出现夹层复发。结论近端假腔持续开放的急性夹层应行腔内修复术,而壁间血肿或假腔完全血栓化的急性病例可暂予密切随访。对于有反复或持续性胸背痛、胸腔渗出和降主动脉直径〉4.5cm等破裂先兆的病例或短时间内无法好转的主动脉分支血管缺血者,应立即行腔内修复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瘤 假体和植入物 适应证
原文传递
反球型人工肩关节假体置换术治疗复杂肱骨近端骨折 被引量:22
13
作者 姜春岩 李奉龙 +2 位作者 鲁谊 朱以明 吴关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834-838,共5页
目的 探讨反球型人工肩关节假体置换术治疗复杂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疗效,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8月至2012年8月采用反球型人工肩关节假体置换术治疗且随访时间≥1年的40例复杂肱骨近端骨折患者资料,男8例,女32例;平均年龄为73.4岁(67... 目的 探讨反球型人工肩关节假体置换术治疗复杂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疗效,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8月至2012年8月采用反球型人工肩关节假体置换术治疗且随访时间≥1年的40例复杂肱骨近端骨折患者资料,男8例,女32例;平均年龄为73.4岁(67~86岁).主力侧受累24例.新鲜骨折或骨折脱位30例,受伤至手术时间平均为11.4d;骨折根据Neer分型:三部分骨折或骨折脱位5例,四部分骨折或骨折脱位22例,头劈裂3例,陈旧性损伤10例,受伤至手术时间平均为509.0 d;骨折合并锁定脱位7例,陈旧性骨折不愈合或畸形愈合3例, 结果 40例患者术后获平均24.9个月(12 ~ 60个月)随访.末次随访时患者肩关节活动度:前屈上举平均为134.9°,外旋平均为24.7°,内旋平均为第3腰椎水平;疼痛视觉模拟评分平均为0.9分(0~5)分,美国肩肘外科医师评分平均为77.3分(50 ~98分);Constant评分平均为73.4分(44 ~90分),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评分平均为28.1分(19 ~ 34分).1例患者术后出现肩峰应力骨折.无感染、假体松动及神经血管损伤等并发症发生, 结论 反球型人工肩关节假体置换术治疗复杂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满意,术后大、小结节愈合率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肩骨折 关节成形术 置换 假体和植入物
原文传递
Ilizarov技术治疗骨不连:对“金标准”应用的解读与思考 被引量:22
14
作者 李朋 杜刚强 张锴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13年第43期7618-7623,共6页
背景:Ilizarov技术是治疗四肢伴有软组织缺损或严重感染的骨不连的有效方法之一,可以解决治疗过程中存在的并发症。目的:对Ilizarov技术治疗骨不连的研究现状及新进展做一综述。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CNKI和Pubmed数据库中1992年1月到2013... 背景:Ilizarov技术是治疗四肢伴有软组织缺损或严重感染的骨不连的有效方法之一,可以解决治疗过程中存在的并发症。目的:对Ilizarov技术治疗骨不连的研究现状及新进展做一综述。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CNKI和Pubmed数据库中1992年1月到2013年4月关于骨不连及Ilizarov外固定相关的文章,在标题和摘要中以"骨不连,骨折不愈合,骨外固定,Ilizarov"或"nonunion,external fixator,Ilizarov"为检索词进行检索。最终选择37篇重要文献进行综述。结果与结论:Ilizarov技术是治疗四肢伴有感染及严重骨缺损等复杂骨不连的有效方法,目前已成为国际公认的金标准。Ilizarov环形外固定器由于固定牢固,既能消除剪切力和旋转应力,发挥其牵张拉力和加压的作用,又具有在负重行走时的周期性轴向微动特点,能更好的促进骨的愈合。综述近年来Ilizarov外固定技术在治疗骨不连中的研究进展,进一步探讨Ilizarov外固定技术治疗四肢骨不连的优势和方法。临床应用中需遵循个体化原则,根据具体病情权衡利弊,选取最佳合理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假体和植入物 外固定器 骨折 不愈合 应力
下载PDF
Bryan人工颈椎间盘置换对颈椎功能影响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20
15
作者 田伟 刘波 +4 位作者 李勤 胡临 李志宇 袁强 韩骁 《中华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338-341,共4页
目的探讨Bryan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手术对颈椎功能的影响。方法对2003年12月至2007年8月施行的164例患者200个椎间盘的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手术进行回顾性分析。164例患者中,男性102例,女性62例,年龄25~70岁,平均47岁;单间隙置换132例... 目的探讨Bryan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手术对颈椎功能的影响。方法对2003年12月至2007年8月施行的164例患者200个椎间盘的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手术进行回顾性分析。164例患者中,男性102例,女性62例,年龄25~70岁,平均47岁;单间隙置换132例,双间隙置换28例,三间隙置换4例。均采用Bryan人工颈椎间盘假体。手术严格按照Bryan人工颈椎间盘假体植入的标准操作程序进行。术后颈托外固定2周。结果随访时间2~44个月,平均26个月。JOA评分改善率56%。椎间活动度:矢状位术前平均活动度14.4°,术后1周5.7°,末次随访时平均14.7°,与手术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邻近间隙矢状位术前平均活动度10.9°,术后1周5.5°,末次随访时平均8.2°,主要是由上邻接间隙的活动度没有达到术前水平所致。患者满意度94%。1例患者术后6个月假体松动,以后稳定;1例患者术后7个月假体发生1mm下沉,以后稳定;3例后方融合。无前方融合、食管损伤、喉返神经损伤以及再手术病例。手术操作单间隙平均90min,双间隙平均130min。结论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手术临床疗效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盘 颈椎病 假体和植入物
原文传递
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根部重建技术的应用现状与思考 被引量:21
16
作者 王春生 李军 赖颢 《中华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245-250,共6页
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根部重建主要包括对主动脉窦夹层、主动脉瓣和冠状动脉开口的处理.主动脉窦部重建及升主动脉替换术较易掌握,适用于多数患者,但在治疗主动脉窦部明显扩张、内膜严重破损患者时有一定局限.主动脉根部复合替换术(B... 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根部重建主要包括对主动脉窦夹层、主动脉瓣和冠状动脉开口的处理.主动脉窦部重建及升主动脉替换术较易掌握,适用于多数患者,但在治疗主动脉窦部明显扩张、内膜严重破损患者时有一定局限.主动脉根部复合替换术(Bentall手术)广泛用于窦部明显病损患者,但也舍弃了一部分质地良好的主动脉瓣,增加了不必要的人工瓣膜相关并发症.保留瓣膜的主动脉根部替换术既可切除病变管壁又能保留自身瓣膜,其中主动脉根部重塑术(Yacoub手术)操作较简单但有远期瓣环扩大可能;主动脉根部再植术(David手术)远期疗效好但手术难度大,是否适用于Stanford A型夹层尚存争议.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就不同主动脉根部重建策略进行了有益探索,为进一步提高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的中远期疗效奠定了基础,并推动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治疗向规范化、个体化迈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瘤 夹层 主动脉 假体和植入物 外科手术
原文传递
单节段人工颈椎间盘置换与前路融合术的对照研究 被引量:20
17
作者 丁琛 刘浩 +4 位作者 胡韬 石锐 李涛 龚全 洪瑛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32-38,共7页
目的观察比较PrestigeLP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和经前路颈椎间盘切除植骨融合术(an—teriorcervicaldiscectomyandfusion,ACDF)治疗单节段颈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2008年1月至2010年3月,87例单节段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接受Presti... 目的观察比较PrestigeLP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和经前路颈椎间盘切除植骨融合术(an—teriorcervicaldiscectomyandfusion,ACDF)治疗单节段颈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2008年1月至2010年3月,87例单节段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接受PrestigeLP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手术(置换组,44例)或ACDF手术(融合组,43例)。分别在术前,术后1周,术后3、6、12及24个月,对患者进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analoguescale,VAS)、日本矫形外科协会(Japanese Orthopedics Association,JOA)脊髓功能评分和生活质量量表(ShoaForm-36,SF-36)的评估及影像学评估,同时记录患者并发症及二次手术情况。结果78例患者获得平均12.4个月(6~24个月)随访。两组患者的颈痛、上肢痛VAS和JOA评分,术后各随访点较术前均有改善(P〈0.05),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F-36躯体评分、精神评分术后各点较术前有明显上升(P〈0.05);两组间比较,置换组优于融合组(P〈0.05)。置换组术后手术节段及邻近节段屈伸活动度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融合组融合成功率为92.1%。置换组中3例患者在3个月时假体有〈3mm的前移,1例患者在术后第3天发生脑脊液漏;融合组中2例患者发生邻椎病并接受二次手术治疗。结论单节段PrestigeLP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与ACDF手术一样使患者症状缓解明显,且对手术节段及邻近节段活动度影响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 减压术 外科 椎间盘移位 假体和植入物
原文传递
锁骨骨折植入物内固定与保守治疗效果比较的Meta分析 被引量:20
18
作者 杨帆 王东 +4 位作者 孙海钰 许锟 宁思敏 李阳 赵晨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14年第22期3567-3573,共7页
背景:关于锁骨骨折选择植入物内固定亦或保守治疗,目前尚存争议。目的:以Meta分析方法探讨植入物内固定治疗和保守治疗对锁骨骨折疗效的影响。方法:在PUBMED、EMBASE、OVID、Cochrane图书馆、Science Direct、Springer Link、中文学术... 背景:关于锁骨骨折选择植入物内固定亦或保守治疗,目前尚存争议。目的:以Meta分析方法探讨植入物内固定治疗和保守治疗对锁骨骨折疗效的影响。方法:在PUBMED、EMBASE、OVID、Cochrane图书馆、Science Direct、Springer Link、中文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和万方医学网中检索2000年1月到2013年12月有关锁骨骨折治疗方面的文献,按照特定的纳入和排除标准筛选,对所选文献进行质量评价,并提取所需的原始数据,用Review Manager 5.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与结论:共纳入6篇随机对照研究,共570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表明,对于锁骨骨折,植入物内固定治疗可以降低骨不连率[RR=0.16,95%CI(0.07,0.38),P<0.000 1]、畸形愈合率[RR=0.15,95%CI(0.07,0.34),P<0.000 01]、延迟愈合率[RR=0.20,95%CI(0.06,0.70),P=0.01]及治疗后1年残余疼痛发生率[RR=0.24,95%CI(0.12,0.51),P=0.000 2],可以提高Constant Score(CS)评分[MD=3.68,95%CI(1.61,5.76),P=0.000 5],然而尚不能认为内固定治疗可以降低神经并发症发生率[RR=0.63,95%CI(0.06,0.70),P=0.22]。提示在锁骨骨折的治疗方面,植入物内固定治疗能够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但是由于所选文献还有一定的局限性,尚需高质量的多中心随机对照试验进一步验证结论。故在临床上选择锁骨骨折治疗方法时,仍需根据患者的自身情况来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入物 骨植入物 锁骨骨折 内固定 保守 治疗 META分析
下载PDF
动力髋结合转子稳定钢板与Gamma钉内固定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比较 被引量:19
19
作者 周强 陆骅 +4 位作者 俞思明 王占朝 茅宇仑 姚兵 张天浩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14年第9期1441-1446,共6页
背景: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在早期积极有效的内固定治疗可以获得良好的疗效。目的:探讨动力髋螺钉+转子稳定钢板与Gamma钉置入内固定治疗EvansⅢB型、IV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比较。方法:选取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崇明分院2009年2... 背景: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在早期积极有效的内固定治疗可以获得良好的疗效。目的:探讨动力髋螺钉+转子稳定钢板与Gamma钉置入内固定治疗EvansⅢB型、IV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比较。方法:选取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崇明分院2009年2月至2012年11月收治的67例EvansⅢB型、IV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其中动力髋螺钉+转子稳定钢板治疗28例,Gamma钉治疗39例。所有患者治疗后常规使用抗生素和功能锻炼。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治疗时间、治疗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以及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结果与结论:所有患者随访6-45个月,平均随访21个月。①动力髋螺钉+转子稳定钢板组出现感染1例,经换药半年后拔除内固定治愈,Gamma钉1例肥胖患者治疗后3周下床活动时再次受伤,出现远端锁钉处骨折,经更换长Gamma钉后愈合,Gamma钉组有4例患者因大转子固定欠稳定,卧床时间超过6周出现重症肺炎,经转内科治疗后治愈。②动力髋螺钉+转子稳定钢板组治疗后出现髋内翻畸形2例,Gamma钉组3例,所有患者骨折均愈合。③动力髋螺钉+转子稳定钢板组较Gamma钉组治疗时间更长,治疗中出血量明显增多(P<0.05),骨折愈合时间及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动力髋螺钉+转子稳定钢板和Gamma钉均是治疗EvansⅢB型、IV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有效方法,选择合适的内固定物要根据骨折的稳定性、骨折愈合状况、骨质疏松程度等综合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入物 骨植入物 动力髋螺钉 转子稳定钢板 GAMMA钉 Evans分型 股骨转子间骨折 不稳定转子间骨折 大转子粉碎骨折 大转子冠状面骨折
下载PDF
非复杂性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腔内修复术的时机选择 被引量:19
20
作者 林长泼 岳嘉宁 符伟国 《中华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741-744,共4页
StanfordB型主动脉夹层发病急、病情凶险。按治疗方式的不同,StanfordB型主动脉夹层可分为复杂性夹层和非复杂性夹层。对于复杂性夹层,推荐早期行主动脉腔内修复术(TEVAR);对于非复杂性夹层,既往的治疗方案是以药物治疗为主。但... StanfordB型主动脉夹层发病急、病情凶险。按治疗方式的不同,StanfordB型主动脉夹层可分为复杂性夹层和非复杂性夹层。对于复杂性夹层,推荐早期行主动脉腔内修复术(TEVAR);对于非复杂性夹层,既往的治疗方案是以药物治疗为主。但最新的循证医学证据表明,非复杂性夹层亦应早期行TEVAR治疗。可明显提高主动脉重塑率和远期生存率。对于手术时机选择,从主动脉可塑性时间窗和减少严重并发症两方面考虑,目前推荐在亚急性期(14-90 d)行TEVAR。非复杂性夹层治疗的另一关键点是发现需早期手术干预的患者。目前临床上可通过重点评估患者的影像学资料(如主动脉和假腔直径、真假腔状态、破口大小和数目等),结合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实验室检查结果,筛选出需要早期TEVAR干预的高危非复杂性夹层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瘤 夹层 假体和植入物 治疗时机 预测因子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1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