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320排CT前瞻性和回顾性心电门控冠状动脉成像:放射剂量、图像质量及诊断结果的对照观察 被引量:35
1
作者 覃杰 刘凌云 +5 位作者 董云旭 朱康顺 郭宁 钱孝贤 吴震 单鸿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951-954,共4页
目的比较前瞻性心电门控及回顾性心电门控320排CT冠状动脉成像的放射剂量、图像质量及诊断结果。方法对临床拟诊冠心病、心率<65次/分的500例患者依次分别采用前瞻性及回顾性心电门控冠状动脉成像扫描方案,分为P组(前瞻组)和R组(回顾... 目的比较前瞻性心电门控及回顾性心电门控320排CT冠状动脉成像的放射剂量、图像质量及诊断结果。方法对临床拟诊冠心病、心率<65次/分的500例患者依次分别采用前瞻性及回顾性心电门控冠状动脉成像扫描方案,分为P组(前瞻组)和R组(回顾组),评价两组的辐射剂量、图像质量及诊断结果。结果P组和R组各有3750(15×250)个冠状动脉节段,P组和R组冠状动脉节段管径太小(<1.5mm)难于评估分别占3.49%(131/3750)、3.78%(142/3750),可评估节段占96.51%(3619/3750)、96.12%(3608/375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组和R组的图像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组和R组平均辐射剂量为(3.36±1.00)mSv、(13.46±2.30)mSv,P组平均射线剂量较R组降低75.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组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为93.22%、99.21%、91.64%、99.05%,R组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为94.55%、98.80%、95.86%、98.5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320排CT前瞻性心电门控扫描方案较回顾性辐射剂量明显降低,但冠状动脉图像质量及诊断结果与回顾性心电门控扫描无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前瞻性心电门控 放射剂量 血管造影术
下载PDF
320层CT前瞻性门控窄窗和靶向扫描方式在低心率冠状动脉成像中的辐射剂量、图像质量对照研究 被引量:10
2
作者 叶国伟 邹建勋 +3 位作者 陈旭高 李旭丹 季中 项万青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14-117,共4页
目的:比较前瞻性心电门控窄窗扫描与靶向扫描方式在320层冠状动脉成像中的辐射剂量、图像质量。方法:对临床拟诊冠心病、心率〈65次/min的200例患者依次分别采用前瞻性门控窄窗扫描和靶向扫描方式冠状动脉成像扫描方案,分为P组(Prosp... 目的:比较前瞻性心电门控窄窗扫描与靶向扫描方式在320层冠状动脉成像中的辐射剂量、图像质量。方法:对临床拟诊冠心病、心率〈65次/min的200例患者依次分别采用前瞻性门控窄窗扫描和靶向扫描方式冠状动脉成像扫描方案,分为P组(Prospect-ive CTA前瞻组,70%~80%的窄曝光窗)和T组(Target CTA靶向组,固定期相75%曝光窗),评价两组的辐射剂量、图像质量及诊断结果。结果:P组和T组各有1500(15×10 0)个冠状动脉节段,P组和T组冠状动脉节段管径太小(〈1.5m m)难以评估分别占3.53%(53/150 0)、3.8%(57/1500),可评估节段占96.47%(1447/1500)、96.2%(1443/15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可评估冠状动脉节段中,P组的1分、2分、3分及4分图像分别占98.82%(1426/1443)、0.9%(13/1443)、0.27%(4/1443)及0,T组的为95.02%(1376/1447)、1.93%(28/1447)、2.41%(35/1447)及0.55%(8/1447)。P组和T组的图像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组和T组平均辐射剂量为(2.36±0.21)m Sv、(2.31±0.2)m Sv,P组和T组的平均辐射剂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320层CT在低心率冠状动脉成像中前瞻性门控窄窗扫描的图像质量及扫描成功率优于靶向扫描。前瞻性门控窄曝光窗扫描可替代靶向扫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前瞻性心电门控 血管造影术 辐射剂量
下载PDF
低辐射剂量宽探测器CT智能心电门控技术对儿童先天性心脏病冠状动脉的可视性评估 被引量:6
3
作者 葛文 宋修峰 +1 位作者 邱庆琢 泮思林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18-123,共6页
目的结合智能心电门控技术探讨低辐射剂量冠状动脉血管成像(CCTA)对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冠状动脉成像的检出率、图像质量及辐射剂量。资料与方法前瞻性招募2017年11月—2020年9月青岛市妇女儿童医院确诊或拟确诊为先天性心脏病患儿79例,应... 目的结合智能心电门控技术探讨低辐射剂量冠状动脉血管成像(CCTA)对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冠状动脉成像的检出率、图像质量及辐射剂量。资料与方法前瞻性招募2017年11月—2020年9月青岛市妇女儿童医院确诊或拟确诊为先天性心脏病患儿79例,应用80 kVp低管电压、智能心电门控前瞻性心电门控轴扫序列行CCTA扫描。按年龄分为≤3个月18例、≥4个月~<1岁29例及≥1岁32例,研究低电压智能心电门控扫描技术对不同年龄患儿行CCTA的可行性,并分析3组图像质量、冠状动脉检出率、显示效果、主动脉根部CT值、显示效果及有效辐射剂量(ED)。结果3组11个节段总检出率为90.1%(783/869),左冠状动脉总体检出率为90.4%(500/553),右冠状动脉总体检出率为89.6%(283/316)。≤3个月、≥4个月~<1岁及≥1岁组冠状动脉检出率分别为84.8%(168/198)、90.3%(288/319)及92.9%(327/3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225,P=0.010)。右冠状动脉起源部位显示效果最佳检出率达100%(79/79),左前降支远段、左回旋支远段及右冠状动脉远段最差,检出率低于80%。3组的噪声指数分别为(10.4±2.0)Hu、(9.7±1.8)Hu和(10.9±2.2)Hu,主动脉根部CT值分别为(609±122)Hu、(547±110)Hu和(568±93)Hu。3组的ED分别为(1.33±0.32)mSv、(0.99±0.16)mSv和(0.78±0.14)mSv,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9.750,P<0.05),年龄越小,ED越大。结论对于>1岁的先天性心脏病患儿,低电压宽探测器CT前瞻性心电门控CTA扫描ED较小,对冠状动脉检出率高。对于<1岁,尤其是≤3个月的患儿,冠状动脉检出率较高,但ED略大,应结合临床需求综合考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心脏病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前瞻性心电门控 冠状动脉
下载PDF
320排CT冠状动脉成像低剂量技术的临床应用价值 被引量:9
4
作者 覃杰 董云旭 +5 位作者 孟晓春 郭宁 古会珍 钱孝贤 朱康顺 单鸿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436-439,共4页
【目的】探讨低剂量技术在320排CT冠状动脉成像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2008年11月至2009年6月我院临床拟诊冠心病、心率<65次/min的240例连续病例依次纳入低剂量组(L组)和常规组(C组)。L组和C组分别采用前瞻性及回顾性心电门... 【目的】探讨低剂量技术在320排CT冠状动脉成像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2008年11月至2009年6月我院临床拟诊冠心病、心率<65次/min的240例连续病例依次纳入低剂量组(L组)和常规组(C组)。L组和C组分别采用前瞻性及回顾性心电门控冠状成像扫描方案。评估两组图像质量和有效射线剂量(ED)。【结果】L组和C组每组共有1800(15×120)个冠脉节段,L组和C组冠脉节段管径太小(<1.5mm)难于评估分别占3.50%(63/1800)、3.78%(67/1800),可评估占96.5%(1737/1800)、96.12%(1733/1800),无统计学意义(P>0.05)。L组和C组4分图像分别为94.33%、94.67%,3分图像为2.17%、1.61%,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3分图像均为轻度运动伪影,无阶梯伪影及1、2分图像。L组和C组平均射线剂量为3.28mSv、14.36mSv,L组平均射线剂量较C组降低75.04%,两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320排CT冠状动脉成像低剂量技术既可保证图像质量又可降低患者的射线剂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前瞻性心电门控 放射剂量 血管造影术
下载PDF
高心率患者低电压冠状动脉双源CTA临床应用研究 被引量:7
5
作者 黄继康 李成 《成都医学院学报》 CAS 2015年第4期470-472,共3页
目的评价高心率患者低电压冠状动脉双源CT血管造影(computer tomographic angiography,CTA)技术的可行性。方法回顾邛崃市医疗中心医院2012年4月至2014年12月行冠状动脉双源CTA检查者资料,在使用100kV管电压、前瞻性心电门控技术进行扫... 目的评价高心率患者低电压冠状动脉双源CT血管造影(computer tomographic angiography,CTA)技术的可行性。方法回顾邛崃市医疗中心医院2012年4月至2014年12月行冠状动脉双源CTA检查者资料,在使用100kV管电压、前瞻性心电门控技术进行扫描的患者中,将心率>70次/min患者(A组,n=20)与随机抽取的心率≤70次/min患者(B组,n=20)的影像资料进行比较分析,评价指标包括冠状动脉节段成像质量和辐射剂量。结果两组患者冠状动脉节段图像可诊断率分别为96.48%、97.55%,优良率分别为88.73%、91.2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容积剂量指数(CTDIvol)、有效辐射剂量(ED)和剂量长度乘积(DLP)比较,A组为(18.56±2.98)mGy、(2.18±0.53)mSv、(251.32±39.54)mGy·cm,B组为(19.24±3.10)mGy、(2.21±0.48)mSv、(265.48±40.21)mGy·c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电压冠状动脉双源CTA前瞻性心电门控扫描可用于心率>70次/min患者的检查,能够满足高血压患者临床诊断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 CTA 辐射剂量 前瞻性心电门控
下载PDF
256层螺旋CT前瞻性心电门控冠状动脉成像应用高心率患者临床分析 被引量:6
6
作者 宋芸 常万松 +1 位作者 范建锋 张少泽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4年第4期516-518,522,共4页
目的:探讨心率<100bpm稳定窦性心率患者256层螺旋CT于收缩末期(40%~50%位相)应用前瞻性心电门控冠状动脉成像的可行性。方法回顾分析271例患者256层螺旋C T回顾性心电门控冠状动脉成像收缩末期(40%~50%位相)图像,所有病例... 目的:探讨心率<100bpm稳定窦性心率患者256层螺旋CT于收缩末期(40%~50%位相)应用前瞻性心电门控冠状动脉成像的可行性。方法回顾分析271例患者256层螺旋C T回顾性心电门控冠状动脉成像收缩末期(40%~50%位相)图像,所有病例按70bpm≤心率<80bpm ,80bpm≤心率<90bpm ,90bpm≤心率<100bpm分成3组,对所有冠状动脉节段图像质量进行评分(4分法),比较不同心率组间的图像质量。结果271例患者共重建3780个冠状动脉节段,可评估者3708个节段,三组冠状动脉可评价率分别为98.59%、97.79%、97.9%,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心率<100bpm稳定窦性心率患者256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于收缩末期(40%~50%位相)可获得稳定的满足诊断的图像,应用前瞻性心电门控技术成功把握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率 冠状血管造影术 前瞻性心电门控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二代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前瞻性心电门控技术的应用 被引量:5
7
作者 孙国臣 梁桂芳 王忠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20年第11期2041-2045,共5页
目的通过对二代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CTCA)前瞻性心电门控不同扫描模式(Sequenec模式及Flash Spiral模式)与回顾性螺旋扫描连续采集模式(Spiral模式)的扫描时间、辐射剂量及图像质量对比分析,探讨二代双源CT前瞻性心电门控技术的应用价... 目的通过对二代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CTCA)前瞻性心电门控不同扫描模式(Sequenec模式及Flash Spiral模式)与回顾性螺旋扫描连续采集模式(Spiral模式)的扫描时间、辐射剂量及图像质量对比分析,探讨二代双源CT前瞻性心电门控技术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冠状动脉CTA检查中随机抽取40例Spiral模式检查患者(A组),40例Sequenec模式检查患者(B组)及40例Flash Spiral模式检查患者(C组)作为分析对象;由两名副主任医师分别对三组患者的扫描时间、辐射剂量及图像质量进行分析。结果三组患者基本资料(年龄、性别、体重指数、扫描范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B两组患者平均心率较C组明显增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A、B两组间平均心率、心律波动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扫描时间:A组平均扫描时间(6.100±1.250)s,B组平均扫描时间(3.387±0.520)s,C组平均扫描时间(0.429±0.256)s,三组间扫描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组有效辐射剂量(12.129±1.504)mSv,B组有效辐射剂量(7.937±1.392)mSv,C组有效剂量(1.146±0.158)mSv,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三组图像质量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二代双源CT前瞻性心电门控进行冠脉血管成像既能保证图像质量,又能明显降低辐射剂量,在患者心率小于65次/min,心律平稳的条件下选用前瞻性心电门控大螺距螺旋扫描模式可明显降低辐射剂量,应用前瞻性心电门控进行冠状动脉CTA成像,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血管成像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前瞻性心电门控
下载PDF
DSCT低管电压结合前瞻心电门控在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中的应用
8
作者 李晶晶 刘烁 +3 位作者 范春华 刘军 赵春杨 王艳 《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 2023年第12期2573-2577,共5页
目的探究第三代双源计算机断层扫描(DSCT)结合前瞻性心电图门控高倍率技术在28 d以下危重或复杂先天性心脏病新生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收集2013—2021年期间接受心脏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cCTA)的325名先天性心脏病新生儿,评估... 目的探究第三代双源计算机断层扫描(DSCT)结合前瞻性心电图门控高倍率技术在28 d以下危重或复杂先天性心脏病新生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收集2013—2021年期间接受心脏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cCTA)的325名先天性心脏病新生儿,评估手术结果与第三代DSCT与经胸超声心动图(TTE)结果之间的诊断一致性,并比较第二代、第三代DSCT扫描的辐射剂量和图像质量。结果DSCT在识别相关的心外血管异常方面优于TTE(敏感性:97.19%vs 80.62%;特异性:99.94%vs 81.89%;阳性预测值:99.48%vs 95.54%;阴性预测值:99.68%vs 97.99%)。第三代DSCT的辐射剂量较第二代明显降低(P<0.05),二者图像质量相近。结论第三代DSCT低管电压结合前瞻性大螺距扫描模式对于评估患有重型或复杂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优势显著,在不影响图像质量的前提下可降低辐射剂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源CT心血管造影 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 低管电压 前瞻性心电门控 低剂量
原文传递
不同心率水平256层CT前瞻性心电门控冠状动脉成像质量评价 被引量:3
9
作者 常军 唐健 +3 位作者 侯海燕 王均干 朱海涛 姜建威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856-859,共4页
目的:比较不同心率水平256层CT前瞻性心电门控冠状动脉成像的图像质量。方法:对临床拟诊冠心病的200例患者行256层CT前瞻性心电门控冠状动脉成像,根据心率分为两组:第1组,50次/min≤心率<70次/min(n=99);第2组,70次/min≤心率<90... 目的:比较不同心率水平256层CT前瞻性心电门控冠状动脉成像的图像质量。方法:对临床拟诊冠心病的200例患者行256层CT前瞻性心电门控冠状动脉成像,根据心率分为两组:第1组,50次/min≤心率<70次/min(n=99);第2组,70次/min≤心率<90次/min(n=111)。用双盲法评价两组的图像质量。结果:第1组患者可评估的冠状动脉节段为1 410个(94.95%),其中1 123个(79.65%)节段图像质量优秀,253个(17.94%)节段图像质量为良,34个(2.41%)节段图像质量为差;第2组可评估的冠状动脉节段为1 571个(94.35%),其中1 208个(76.89%)节段图像质量优秀,309个(19.67%)节段图像质量为良,54个(3.44%)节段图像质量为差,两组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率在90次/min以下的患者能进行256层CT前瞻性心电门控冠状动脉成像,图像质量能满足诊断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前门控技术 冠状动脉血管成像
下载PDF
低管电压及对比剂剂量对超重患者前瞻性心电门控冠状动脉成像的影响 被引量:3
10
作者 黄辉 刘小红 +2 位作者 蔡华亮 郭相华 蔡榆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17年第5期209-211,共3页
目的探索低管电压及对比剂剂量对超重患者前瞻性心电门控冠状动脉成像的影响。方法将80例超重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传统管电压及对比剂剂量)及观察组(低管电压及对比剂剂量),比较2组前瞻性心电门控冠状动脉成像的效果。结果观察组图像质... 目的探索低管电压及对比剂剂量对超重患者前瞻性心电门控冠状动脉成像的影响。方法将80例超重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传统管电压及对比剂剂量)及观察组(低管电压及对比剂剂量),比较2组前瞻性心电门控冠状动脉成像的效果。结果观察组图像质量优良率90%,对照组图像质量优良率92.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冠脉成像CT值、图像噪声、图像信噪比、辐射剂量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取低管电压及对比剂剂量可显著降低患者受到的辐射剂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电压 对比剂 超重 前瞻性心电门控 冠状动脉成像
下载PDF
超声多普勒设备引导下冠脉CT造影效果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金小珠 《中国CT和MRI杂志》 2017年第12期41-43,89,共4页
目的探讨超声多普勒设备引导下冠脉CT造影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2月-2017年2月于我院行CCTA检查的疑诊为冠状动脉疾病者116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行传统前瞻性心电门控CCTA检查,观察组行超声... 目的探讨超声多普勒设备引导下冠脉CT造影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2月-2017年2月于我院行CCTA检查的疑诊为冠状动脉疾病者116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行传统前瞻性心电门控CCTA检查,观察组行超声多普勒设备引导下的CCTA检查。结果 116例受检者1672个冠状动脉节段中,其中78个节段因血管细小未纳入统计,剔除后共对1594个节段进行分析。两组图像质量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患者、分支、节段冠状动脉病变,对照组和观察组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诊断准确性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辐射剂量(2.15±0.36)m Sv显著低于对照组(9.75±0.92)m Sv(P<0.05)。结论与传统前瞻性心电门控方法相比,多普勒引导下的前瞻性心电门控在确保诊断准确率和图像质量的同时,可以进一步降低有效辐射剂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 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 前瞻性心电门控 辐射
下载PDF
第三代双源CT前瞻性心电门控在高心率冠状动脉成像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3
12
作者 卢艳 吴伟峰 +3 位作者 韩宏舟 吕晓玲 杨舟鑫 冯越 《浙江临床医学》 2018年第1期145-147,共3页
目的对比分析第三代双源CT前瞻性心电门控技术在高心率患者冠状动脉成像(CTCA)中的临床应用。方法选取2016年12月行第三代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检查者147例,按不同心率范围分为4组,A组(40例):心率〈70次/min,B组(42例):70次... 目的对比分析第三代双源CT前瞻性心电门控技术在高心率患者冠状动脉成像(CTCA)中的临床应用。方法选取2016年12月行第三代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检查者147例,按不同心率范围分为4组,A组(40例):心率〈70次/min,B组(42例):70次≤心率〈80次/min,C纽(50例):80次≤心率〈100次/min,D组(15例):心率≥100次/min。采用前瞻性心电门控技术扫描,对所有获得的影像资料进行后处理,分析评价所有节段冠状动脉图像质量,并比较不同心率纽间的图像质量。结果4组冠状动脉节段的可评估率分别为99.8%、96.7%、98.9%、94.8%,4组冠状动脉图像优秀率分别为902%、84.2%、83.1%、69.3%。4组间冠状动脉可评估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0.48,P〈005),图像质量优秀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0.64,P〈0.05)。结论高心率患者应用第三代双源CTCA可获得较稳定的高质量图像,可有较广泛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三代双源CT 冠状动脉成像 心率 前瞻性心电门控
下载PDF
单一时相前瞻性心电门控CT冠状动脉成像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4
13
作者 管延芳 范丽娟 +4 位作者 于杰 徐东升 郑辉 宋振国 张立仁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528-532,共5页
目的:评价单一时相前瞻性心电门控冠状动脉成像临床应用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34例临床疑似冠心病患者CT冠状动脉造影(CTCA)图像,所有检查均采用前瞻性心电门控,曝光补偿时间设为0ms。以有创X线冠状动脉造影(CAG)结果为金标准进行... 目的:评价单一时相前瞻性心电门控冠状动脉成像临床应用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34例临床疑似冠心病患者CT冠状动脉造影(CTCA)图像,所有检查均采用前瞻性心电门控,曝光补偿时间设为0ms。以有创X线冠状动脉造影(CAG)结果为金标准进行对照,对图像质量进行评估。评估CTCA在冠状动脉节段水平对冠状动脉狭窄病变的显示情况,及其诊断管腔狭窄(狭窄程度≥50%)的准确性。结果:CTCA对冠心病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4.16%、97.42%、88.69%及98.73%。图像质量评分:4分93例,3分41例,无1、2分者。有效辐射剂量(ED)均值为1.44m Sv。结论:单一时相前瞻性心电门控CT冠状动脉成像,严格控制心率在65次/分以下扫描,能够得到满足诊断的图像,且能够明显降低受检者的有效辐射剂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 前瞻性心电门控 低剂量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不同心电门控技术在256层螺旋CT冠脉成像中应用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董丽伟 李建军 +3 位作者 袁利 赵应满 余宁 俞安伦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2期100-103,共4页
目的比较前瞻性门控和回顾性门控两种心电门控技术对256层螺旋CT冠脉成像图像质量和辐射剂量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230例疑诊冠心病患者256层CT冠脉成像的情况。105例使用前瞻性门控扫描。125例使用回顾性门控扫描,其中58例心率控制不佳... 目的比较前瞻性门控和回顾性门控两种心电门控技术对256层螺旋CT冠脉成像图像质量和辐射剂量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230例疑诊冠心病患者256层CT冠脉成像的情况。105例使用前瞻性门控扫描。125例使用回顾性门控扫描,其中58例心率控制不佳的患者同时使用两种门控扫描。统计患者的扫描时间和辐射剂量,按CT质量标准统计图像质量评分。结果①前瞻性门控扫描时扫描时间及辐射剂量均明显低于回顾性门控组([3.43±0.19)s vs(5.23±0.37)s,P<0.01;(7.20±0.75)mGy/s v(s10.29±1.31)mGy/s,P<0.01];②同一患者使用两种不同门控扫描时,前瞻性门控的扫描时间及辐射剂量均明显低于回顾性门控组([3.13±0.19)s vs(5.21±0.36)s,P<0.01;(7.19±0.80)mGy/s v(s9.95±2.51)mGy/s,P<0.01];③前门控组冠脉图像的运动伪影及图像质地得分优于后门控([0.91±0.29)vs(0.38±0.49),P<0.01;(1.80±0.40)vs(1.59±0.49),P<0.05],冠脉图像质量总分亦优于回顾性门控组([8.36±0.68)v(s7.27±0.84),P<0.01];④当心率>75次时,同一患者前门控扫描图像的运动伪影得分明显低于后门控扫描,但图像质量总分无明显差别([0.21±0.24)vs(0.48±0.29),P<0.01;(6.41±0.65)v(s6.67±0.82),P>0.05)]。结论相对于回顾性门控,前瞻性门控辐射剂量小,图像质量好,可更多地应用于冠脉成像。但即使使用256层CT,前瞻性门控的冠脉成像质量仍然受到心率的限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56层螺旋CT 冠脉成像 前心电门控 后心电门控 辐射剂量 图像质量
下载PDF
低心率和高心率冠状动脉血管CT造影的最佳图像成像期相探讨 被引量:3
15
作者 杨琴 梁卡丽 +3 位作者 代平 王思凯 余飞 何其舟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20年第4期113-116,共4页
目的探讨低心率和高心率冠状动脉血管CT造影图像质量最佳的R-R间期期相。方法选取2017年6月至11月在我院行冠状动脉血管CT造影检查的60例患者,分为低心率组(HR≤70次/分)和高心率组(HR>70次/分)各30例;在20%~80%的R-R间期曝光,每隔5... 目的探讨低心率和高心率冠状动脉血管CT造影图像质量最佳的R-R间期期相。方法选取2017年6月至11月在我院行冠状动脉血管CT造影检查的60例患者,分为低心率组(HR≤70次/分)和高心率组(HR>70次/分)各30例;在20%~80%的R-R间期曝光,每隔5%间隔进行重建,对不同R-R期相的冠状动脉图像质量进行评分,测定低心率和高心率组图像质量最佳期相以及与最佳期相无统计学差异的期相。结果低心率组中右冠状动脉(RCA)、左主干(LM)、前降支(LAD)、回旋支(Cx)图像质量最佳期相均位于75%R-R期相。高心率组中RCA的最佳期相在45%R-R间期,LM最佳期相在40%R-R间期,LAD、Cx的最佳期在45%R-R间期;与最佳期相无统计学差异的期相RCA在40%R-R间期,LM在35%和50%R-R间期,LAD在35%和40%R-R间期,Cx在40%R-R间期(P<0.05)。结论HR≤70次/分的冠状动脉CTA最佳曝光期相范围在65%~75%R-R间期;HR>70次/分的冠状动脉血管CT造影最佳曝光期相在35%~45%R-R间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冠状动脉造影 R-R间期 前瞻性心电门控技术
下载PDF
综合评价法对256层CT前瞻性与回顾性心电门控冠状动脉成像质量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梁永刚 付丽媛 陈自谦 《东南国防医药》 2015年第6期563-567,597,共6页
目的采用主观评价与客观评价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法对256层螺旋极速CT前瞻性与回顾性心电门控冠状动脉CTA检查的图像质量进行对比研究。方法按拟定的排除标准共120例患者纳入研究,分为常规回顾性心电门控螺旋扫描组和前瞻性心电门控轴扫描... 目的采用主观评价与客观评价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法对256层螺旋极速CT前瞻性与回顾性心电门控冠状动脉CTA检查的图像质量进行对比研究。方法按拟定的排除标准共120例患者纳入研究,分为常规回顾性心电门控螺旋扫描组和前瞻性心电门控轴扫描组,每组60例。所有患者随机分组。记录每例患者的性别、年龄、体重、身高、体质量指数、平均心率及扫描长度,计算出有效辐射剂量,对图像质量进行主观评价,同时测量并计算出原始轴位冠状动脉增强图像的客观评价指标:图像噪声、信号噪声比和对比噪声比,对有效辐射剂量、主观与客观图像质量评估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两组患者的有效辐射剂量分别为(14.34±0.92)m Sv、(3.56±0.36)m Sv,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两组患者的图像质量主观评分分别为(3.63±0.41)分、(3.62±0.45)分。两组患者的图像噪声分别为(30.48±5.60)、(30.95±4.57)。两组患者的图像信噪比分别为(15.42±3.73)、(15.09±3.08)。两组患者的图像对比噪声比分别为(13.29±3.52)、(13.05±2.95)。除有效辐射剂量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外,其他图象质量指标两组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综合评价法对256层螺旋极速CT前瞻性与回顾性心电门控技术冠状动脉CTA检查的图像质量进行对比,前瞻性心电门控技术在降低患者受检剂量的同时,可以得到与回顾性心电门控技术相当的图像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评价法 256层螺旋CT 冠状动脉成像 前瞻性心电门控轴扫技术 回顾性心电门控螺旋扫描技术 图像质量 辐射剂量
下载PDF
二代双源CT缩短R-R间期曝光期相评价冠状动脉成像辐射剂量图像质量的可行性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杨琴 梁卡丽 +2 位作者 余飞 代平 何其舟 《浙江临床医学》 2020年第4期567-569,共3页
目的对23kg/m^2≤身体质量指数(BMI)≤28kg/m2的患者采用自适应性前瞻性心电门控序列扫描,探讨缩短R-R间期曝光期相、降低管电压、迭代重建技术降低辐射剂量的可行性.方法选取2018年2月至8月在本院行冠状动脉CTA检查的患者,共120例,采... 目的对23kg/m^2≤身体质量指数(BMI)≤28kg/m2的患者采用自适应性前瞻性心电门控序列扫描,探讨缩短R-R间期曝光期相、降低管电压、迭代重建技术降低辐射剂量的可行性.方法选取2018年2月至8月在本院行冠状动脉CTA检查的患者,共120例,采用数字法随机分为A、B、C组,每组各40例.采用自适应性前瞻性心电门控序列扫描模式,A组在30%~75%R-R间期期相曝光,管电压120kV,重建方式为传统反滤波投影.B组和C组均选择窄的R-R间期曝光(HR≤70次/min在35%~45%R-R间期曝光,HR>70次/min在65%~75%R-R间期曝光),B组管电压120kV,C组100kV,重建方式为迭代重建.记录参数有容积剂量指数、剂量长度乘积、有效辐射剂量、感兴趣区域CT值、图像噪声、对比噪声比、信噪比;行主客观图像质量评价.结果A、B、C三组有效辐射剂量分别为(5.15±1.09)mSv、(2.48±0.41)mSv、(1.83±0.44)mSv,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C三组图像噪声分别为(24.36±3.22)、(17.77±2.07)、(22.32±2.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C三组信噪比分别为(13.69±2.37)、(18.94±2.17)、(18.26±2.63),对比噪声比分别为(17.49±2.82)、(21.62±3.45)、(22.95±2.92);A组分别与B、C组的信噪比、对比噪声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冠状动脉主观图像质量总体评价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二代双源CT自适应性前瞻性心电门控序列扫描,缩短R-R间期曝光期相、降低管电压、采用迭代重建算法,能降低辐射剂量,并且图像质量满足诊断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管电压 前瞻性心电门控技术 R-R间期 辐射剂量
下载PDF
体重指数适应性电流、电压结合前置门控技术对降低CCTA辐射剂量可行性的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高玉杰 王杰 +3 位作者 丁国成 罗晓燕 谢召勇 李雨奇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1532-1535,共4页
目的探讨体重指数(BMI)适应性电流、电压结合前置门控技术对降低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CTA)辐射剂量及提高图像噪声均匀度的可行性。资料与方法将120例拟行CCTA检查的患者随机分成A、B两组。A组采用固定电流、电压的回顾性心电门控模式;... 目的探讨体重指数(BMI)适应性电流、电压结合前置门控技术对降低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CTA)辐射剂量及提高图像噪声均匀度的可行性。资料与方法将120例拟行CCTA检查的患者随机分成A、B两组。A组采用固定电流、电压的回顾性心电门控模式;B组采用BMI适应性电流、电压的前置心电门控模式,记录患者的身高、体重、BMI、电流、电压、噪声值、CT剂量指数(CTDI)、有效剂量(ED)等。图像质量评分采用4点评分法。采用SPSS13.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对A组图像噪声与体重、身高、BMI行回顾性相关分析显示:噪声与BMI呈较显著正相关且相关性最大,相关系数为0.557。A组噪声均值小于B组,但B组噪声均匀度好于A组。A组ED为(21.27±1.53)mSv,B组ED为(6.04±1.45)mSv,两组间剂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之间图像质量无差异。结论在心率<70次/min且心律稳定时,BMI适应性电流、电压结合前置门控技术可以在提高图像噪声均匀度的同时降低ED 71.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图像噪声 前置门控 冠状动脉 低剂量
原文传递
前瞻性心电门控联合全模型迭代重建算法在左心房及肺静脉CT成像中的可行性和价值研究 被引量:5
19
作者 刘建强 葛建新 刘晶哲 《中国医学装备》 2019年第9期20-23,共4页
目的:探讨前瞻性心电门控联合全模型迭代重建(IMR)算法在左心房及肺静脉成像的可行性。方法:对42例成年房颤患者进行左心房及肺静脉iCT型256层CT成像。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1例。对照组采用回顾性门控扫描模式,滤波反投影... 目的:探讨前瞻性心电门控联合全模型迭代重建(IMR)算法在左心房及肺静脉成像的可行性。方法:对42例成年房颤患者进行左心房及肺静脉iCT型256层CT成像。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1例。对照组采用回顾性门控扫描模式,滤波反投影(FBP)重建;观察组为前瞻性前置门控扫描模式,分别使用FBP和IMR进行图像重建,得到A和B两组图像。测量并计算对照组图像及观察组A、B两组图像(共3组图像)的左心房CT值、图像噪声、信噪比(SNR)和对比噪声比(CNR),并对图像质量按照5分法进行评价。比较3组图像间左心房CT值、图像噪声、SNR和CNR;分析比较两组检查的剂量长度乘积(DLP)。结果:3组图像质量主观评分均为3~5分。对照组与观察组的A和B组图像评分以及A与B组图像间评分比较,其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4.092,t=5.789,t=0.146;P>0.05)。观察组中B组图像客观指标SNR和CNR均优于对照组图像和A组图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051,t=-4.751,t=-6.623,t=-6.890;P<0.05)。观察组的DLP(252.49±17.34)/mGy cm比对照组的(366.10±32.4)/mGy cm减少了33%。结论:使用前瞻性心电门控联合IMR算法进行左心房及肺静脉CT成像可以减少辐射剂量,同时提高了CT图像的SNR和CN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体层摄影术 前瞻性心电门控 辐射剂量 模型迭代重建(IMR)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