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6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TUDIES ON SELECTIVE TOXICITY OF SIX INSECTICIDES BETWEEN GREEN PEACH APHID AND LADYBIRDS 被引量:3
1
作者 薛明 李强 《Entomologia Sinica》 CSCD 2002年第2期17-22,共6页
The selective toxicity of six kinds of insecticides, including imidacloprid, imidacloprid+synergist (SV1), fenvalerate, endosulfan, methomyl and dimethoate, between the green peach aphid (Myzus persicae Sulzer) a... The selective toxicity of six kinds of insecticides, including imidacloprid, imidacloprid+synergist (SV1), fenvalerate, endosulfan, methomyl and dimethoate, between the green peach aphid (Myzus persicae Sulzer) and two species of ladybirds (Coccinella septempunctata Linnaeus and Propylaea japonica Thunbery), was investigated in the laboratory.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both imidacloprid WP and imidacloprid+synergist (SV1) EC possessed the highest toxicity to the aphids. Between C. septempunctata and M. persicae and between P. japonica and M. persicae, the selective toxicity ratios (STRs) of imidacloprid WP, imidacloprid+ synergist (SV1) EC and endosulfan EC were 37.6 and 13.0, 9.84 and 7.75, 54.0 and 7.28 respectively. All of them showed rather high selective toxicity. The STRs of fenvalerate EC, dimethoate EC and methomyl EC were all very low, ranging from 0.02 to 0.21, indicating their low degree of safety to the two species of ladybirds. The results demonstrated that imidacloprid WP and imidacloprid+SV1 EC not only had rather high toxicity to the aphids, but also reduced strikingly the reproduction rate and fecundity of the survival aphids. Insecticides can induce the relative fitness of insects decrease. Among the six insecticides tested with M. persicae, the following were insecticides and the order of induction was: imidacloprid + SV1> imidacloprid > endosulfan > methomyl > fenvalerate > dimethoat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MIDACLOPRID Myzus persicae Sulzer Coccinella septempunctata Linneaus propylaea japonica (Thunbery) selective toxicity relative fitness.
原文传递
RNA interference-mediated silencing of vATPase subunits A and E affect survival and development of the 28-spotted ladybeetle,Henosepilachna vigintioctopunctata 被引量:4
2
作者 Wei Guo Mujuan Guo +7 位作者 Chunxiao Yang Zhuoqi Liu Shimin Chen Jing Lu Baoli Qiu Youjun Zhang Xuguo Zhou Huipeng Pan 《Insect Science》 SCIE CAS CSCD 2021年第6期1664-1676,共13页
RNA interference(RNAi)has emerged as a powerful tool for developing novel management strategies for controlling insect pests.The 28-spotted ladybeetle,Henosepilachna vigintioctopunctata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pe... RNA interference(RNAi)has emerged as a powerful tool for developing novel management strategies for controlling insect pests.The 28-spotted ladybeetle,Henosepilachna vigintioctopunctata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pests attacking solanaceous plants in Asia.In this study,the potential of dietary RNAi to manage H.vigintioctopunctata was investigated using both in vitro synthesized and bacterially expressed double-stranded RNAs(dsRNAs)of HvvATPase A and HvvATPase E.The expression levels of HvvATPase A and HvvATPase E were higher in Malpighian tubules than in other tissue types.The silencing of HvvATPase A and HvvATPase E led to significant mortality in H.vigintioctopunctata larvae.In addition,the ingestion of HvvATPase A and HvvATPase E significantly deterred feeding behavior and subsequently arrested the development of H.vigintioctopunctata.Notably,the bacterially expressed dsRNAs consistently caused higher mortality in larvae and adults.Finally,the nontarget effects of the dsRNAs of H.vigintioctopunctata on the predatory ladybeetle Propylaea japonica were evaluated.P.japonica 1st instar larvae were administered vATPase A and vATPase E dsRNAs from H.vigintioctopunctata and P.japonica under the worst-case scenario,in which dsGFP served as negative control.There were significant effects of dsHvvATPase A on P.japonica at the transcriptional level but not at the organismal level,whereas dsHvvATPase E did not effect P.japonica at either the transcriptional or the organismal level.Collectively,the results of the study suggest that HvvATPase A and HvvATPase E can act as novel molecular targets for the control of H.vigintioctopunctat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ietary RNAi Henosepilachna vigintioctopunctata mortality nontarget effects propylaea japonica vATPase
原文传递
大跨度屋顶通廊钢桁架梁极限承载力分析
3
作者 胡强 贾松林 《大众科技》 2013年第11期28-29,12,共3页
某高层建筑项目屋顶设一长方块实体。为充分利用建筑空间,将该实体设计为钢结构通廊,采用两片高4.5m、跨度32m的钢桁架梁支撑。该梁承受竖向荷载及较大的风荷载的作用,为保障结构的安全可靠,对其进行了极限承载力研究,结果表明,该桁架... 某高层建筑项目屋顶设一长方块实体。为充分利用建筑空间,将该实体设计为钢结构通廊,采用两片高4.5m、跨度32m的钢桁架梁支撑。该梁承受竖向荷载及较大的风荷载的作用,为保障结构的安全可靠,对其进行了极限承载力研究,结果表明,该桁架梁具有良好的承载力,能满足受力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跨度 通廊 钢桁架梁 极限承载力
下载PDF
三种饲料对异色瓢虫和龟纹瓢虫的饲喂效果 被引量:50
4
作者 郭建英 万方浩 《中国生物防治》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116-120,共5页
比较了 3种饲料 (米蛾卵、赤眼蜂蛹和桃蚜 )对异色瓢虫和龟纹瓢虫发育和生殖力的影响。在瓢虫生长发育全过程中 ,分别用 3种饲料饲养的结果表明 ,取食米蛾卵的两种瓢虫在低龄幼虫期即全部死亡 ;取食赤眼蜂蛹或桃蚜的瓢虫 6 5 2 %~ 84 ... 比较了 3种饲料 (米蛾卵、赤眼蜂蛹和桃蚜 )对异色瓢虫和龟纹瓢虫发育和生殖力的影响。在瓢虫生长发育全过程中 ,分别用 3种饲料饲养的结果表明 ,取食米蛾卵的两种瓢虫在低龄幼虫期即全部死亡 ;取食赤眼蜂蛹或桃蚜的瓢虫 6 5 2 %~ 84 6 %均能羽化成虫 ,性比无差异 ;但取食赤眼蜂蛹的瓢虫 ,其幼虫和蛹的发育历期较取食桃蚜的显著延长 ,羽化的成虫体重也显著较轻。在瓢虫不同生长发育期 (幼虫期和成虫期 )喂饲不同饲料 ,对成虫产卵能力有明显的影响 :幼虫期用赤眼蜂蛹、成虫期用赤眼蜂蛹或米蛾卵作饲料的瓢虫都不能产卵 ;幼虫期用桃蚜、成虫期用赤眼蜂蛹或米蛾卵作饲料的亦不能产卵 ;幼虫期用赤眼蜂蛹、成虫期用桃蚜作饲料的瓢虫能产少量的卵 (2 2 1粒 ) ;幼虫期和成虫期全部用桃蚜作饲料产卵较多 (40 4粒 )。研究表明 ,米蛾卵不适于饲养这两种瓢虫 ;桃蚜饲养瓢虫的效果最好 ;桃蚜供应不足时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色瓢虫 龟纹瓢虫 人工饲料 赤眼蜂蛹 米蛾卵 桃蚜 发育 生殖力 天敌
下载PDF
中华草蛉、龟纹瓢虫和异色瓢虫对B型烟粉虱的捕食功能反应 被引量:51
5
作者 林克剑 吴孔明 +2 位作者 刘山蓓 张永军 郭予元 《昆虫知识》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339-343,共5页
室内研究了中华草蛉Chrysopa sinicaTjeder、龟纹瓢虫Propylaea japonica(Thunberg)和异色瓢虫Leis axyridis(Pallas)对B型烟粉虱Bemisiatabaci(Gennadius)若虫的捕食功能反应和寻找效应。结果表明,3种天敌成虫和幼虫的捕食量均随着猎... 室内研究了中华草蛉Chrysopa sinicaTjeder、龟纹瓢虫Propylaea japonica(Thunberg)和异色瓢虫Leis axyridis(Pallas)对B型烟粉虱Bemisiatabaci(Gennadius)若虫的捕食功能反应和寻找效应。结果表明,3种天敌成虫和幼虫的捕食量均随着猎物密度的增加而上升,当猎物增加到一定水平,捕食量趋向稳定,捕食功能反应曲线符合HollingⅡ型方程。异色瓢虫、中华草蛉和龟纹瓢虫成虫和幼虫对烟粉虱若虫的捕食量差异显著,理论最大日捕食量分别为417,263,156头和625,238,108头。3种天敌对烟粉虱若虫的寻找效应随着天敌密度的增加而下降,干扰作用逐渐增强,其寻找效应表现为龟纹瓢虫(0.5656)>异色瓢虫(0.4371)>中华草蛉(0.4029),对烟粉虱的控制能力表现为异色瓢虫>龟纹瓢虫>中华草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草蛉 龟纹瓢虫 异色瓢虫 烟粉虱 功能反应 寻找效应
下载PDF
不同饥饿程度的龟纹瓢虫成虫对烟蚜的捕食作用 被引量:33
6
作者 巫厚长 程遐年 邹运鼎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2000年第5期749-752,共4页
试验研究了不同饥饿程度的龟纹瓢虫雌、雄成虫对烟蚜的捕食作用 .结果表明 ,不同饥饿程度的龟纹瓢虫雌、雄成虫对烟蚜捕食的功能反应均为HollingⅡ型 ,雌成虫的瞬间攻击率a大于雄成虫 ;不同饥饿程度的龟纹瓢虫雌、雄成虫在 2 4h内对烟... 试验研究了不同饥饿程度的龟纹瓢虫雌、雄成虫对烟蚜的捕食作用 .结果表明 ,不同饥饿程度的龟纹瓢虫雌、雄成虫对烟蚜捕食的功能反应均为HollingⅡ型 ,雌成虫的瞬间攻击率a大于雄成虫 ;不同饥饿程度的龟纹瓢虫雌、雄成虫在 2 4h内对烟蚜的捕食量差异不显著 ;雌成虫捕食量大于雄成虫 ;饥饿时间愈长 ,烟蚜密度愈大 ,雌雄成虫间捕食量差异愈显著 ;未饥饿的龟纹瓢虫雌、雄成虫在 2 4h内对烟蚜的捕食行为集中在 6 0 0~18 0 0 ,雌雄成虫间的捕食速度 (V)差异不显著 ;饥饿 48h的龟纹瓢虫雌、雄成虫在 2 4h内对烟蚜的捕食行为集中在试验开始后的 0~ 4h ,雌雄成虫间的捕食速度 (V)差异也不显著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饥饿 龟纹瓢虫 成虫 烟蚜 捕食作用 烟草害虫
下载PDF
龟纹瓢虫捕食棉蚜的功能反应与寻找效应研究 被引量:26
7
作者 高孝华 时爱菊 +3 位作者 曲耀训 赵玉华 张卫东 魏炳洲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457-460,共4页
测定龟纹瓢虫Propylaeajaponica (Thunberg)捕食棉蚜Aphisgossypii (Glover)的功能反应和寻找效应。结果表明 ,其捕食量随猎物的密度增加而上升 ,当猎物增加到一定水平 ,捕食量趋向稳定。拟合捕食功能反应曲线 ,符合Holling功能反应Ⅱ... 测定龟纹瓢虫Propylaeajaponica (Thunberg)捕食棉蚜Aphisgossypii (Glover)的功能反应和寻找效应。结果表明 ,其捕食量随猎物的密度增加而上升 ,当猎物增加到一定水平 ,捕食量趋向稳定。拟合捕食功能反应曲线 ,符合Holling功能反应Ⅱ型 ,其模型为 :Na =1 1837N/ 1+0 0 0 5 9N。日最大捕食量为 2 2 6头。龟纹瓢虫寻找效应随自身密度增加而降低 ,模型为 :E =0 5 981×P-1 70 81。干扰反应模型为 :E =0 9733×P-2 0 7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龟纹瓢虫 棉蚜 功能反应 寻找效应 捕食性天敌 棉花害虫
下载PDF
龟纹瓢虫生物生态学特性及饲养利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31
8
作者 张世泽 仵均祥 +3 位作者 张强 姜军侠 许向利 陈继安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206-210,共5页
龟纹瓢虫Propylaeajaponica(Thunberg)是我国干旱、半干旱地区农林果蔬生产中重要的捕食性天敌之一,尤其在夏季高温、干旱的情况下,对果园、棉田的幼龄(小)害虫和卵的捕食作用非常明显。本文从龟纹瓢虫的生物学和生态学特性,包括色斑变... 龟纹瓢虫Propylaeajaponica(Thunberg)是我国干旱、半干旱地区农林果蔬生产中重要的捕食性天敌之一,尤其在夏季高温、干旱的情况下,对果园、棉田的幼龄(小)害虫和卵的捕食作用非常明显。本文从龟纹瓢虫的生物学和生态学特性,包括色斑变型、生活史、繁殖、食性、越冬、人工饲养、田间动态以及在生物防治上的应用等方面概述了龟纹瓢虫的研究进展,提出进一步深入开展龟纹瓢虫的人工饲养技术、贮藏技术和色斑变型遗传机制等的研究,不仅可以更好地为农业生产服务,而且可以充实昆虫生态位理论的研究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龟纹瓢虫 生物生态学特性 人工饲养技术 捕食性天敌 果蔬生产 干旱 果园 变型 昆虫 生态位理论
下载PDF
瓢虫和草蛉对小麦挥发物组分的行为及电生理反应 被引量:22
9
作者 刘勇 郭光喜 +1 位作者 陈巨莲 倪汉祥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61-165,共5页
利用触角电位 (electroantennogram, EAG) 和嗅觉测定技术, 比较分析了 4 种捕食性天敌昆虫七星瓢虫 Coccinellaseptempunctata、龟纹瓢虫 Propylaea japonica、中华通草蛉 Chrysoperla sinica和大草蛉Chrysopa septempunctata对麦蚜... 利用触角电位 (electroantennogram, EAG) 和嗅觉测定技术, 比较分析了 4 种捕食性天敌昆虫七星瓢虫 Coccinellaseptempunctata、龟纹瓢虫 Propylaea japonica、中华通草蛉 Chrysoperla sinica和大草蛉Chrysopa septempunctata对麦蚜取食诱导小麦挥发物的行为和电生理反应, 揭示了瓢虫及草蛉类天敌昆虫的嗅觉反应特点。4种捕食性天敌昆虫对麦蚜取食诱导挥发物都有较高的EAG反应值, 七星瓢虫和龟纹瓢虫对6_甲基_5_庚烯_2_酮、6_甲基_5_庚烯_2_醇的反应值较大; 中华通草蛉和大草蛉对6_甲基_5_庚烯_2_醇和水杨酸甲酯的反应值较大, 七星瓢虫对6_甲基_5_庚烯_2_醇的反应值最大, 为0 96±0 18 mV; 4种天敌昆虫对苯甲醛的EAG反应值较低, 对反_2_己烯醛无反应。“Y”型管嗅觉测定结果表明, 4种天敌昆虫对2_莰烯、6_甲基_5_庚烯_2_酮、6_甲基_5_庚烯_2_醇和水杨酸甲酯具有正趋性。说明4种多食性的捕食性天敌昆虫对麦蚜取食诱导挥发物各组分的嗅觉与行为反应各具特点; 寄主麦蚜生境中的嗅觉线索在这4种捕食性天敌昆虫的寄主定位和生境选择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七星瓢虫 龟纹瓢虫 中华通草蛉 大草蛉 行为反应 触角电位
下载PDF
Bt毒蛋白在转Bt基因棉中的表达及其在害虫天敌间的转移 被引量:25
10
作者 张桂芬 万方浩 +1 位作者 郭建英 侯茂林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334-341,共8页
以常规棉泗棉 3号作为对照 ,采用酶联免疫生测法 (ELISA)和室内生物测定法 ,研究了转Bt基因棉新棉 33B和GK 12不同组织器官中Cry1Ac或Cry1Ab毒蛋白的表达及其向靶标害虫 (棉铃虫 )、非靶标害虫 (棉蚜 )以及天敌 (龟纹瓢虫 )的传递和影... 以常规棉泗棉 3号作为对照 ,采用酶联免疫生测法 (ELISA)和室内生物测定法 ,研究了转Bt基因棉新棉 33B和GK 12不同组织器官中Cry1Ac或Cry1Ab毒蛋白的表达及其向靶标害虫 (棉铃虫 )、非靶标害虫 (棉蚜 )以及天敌 (龟纹瓢虫 )的传递和影响。研究结果表明 ,新棉 33B各组织器官中Bt毒蛋白的表达量较高 ,为 79 7~ 1390 0ng g鲜重 ,GK 12较低为 16 5~ 2 6 4 0ng g鲜重。在花盛期 ,新棉 33B各组织器官中Bt毒蛋白的表达量依次为 :柱头、花药 >子房、花瓣 >群尖 ;而 5~ 7叶期的初展嫩叶、现蕾初期的幼蕾及花铃期的幼铃表达量相当 ,而且与花盛期群尖的表达量没有明显区别。同样处于花盛期的GK 12 ,其各组织器官中Bt毒蛋白的表达量依次为 :花药 >柱头 >花瓣 >群尖 >子房 ;而 5~ 7叶期的初展嫩叶、现蕾初期的幼蕾及花铃期的幼铃表达量相当 ,而且与花盛期群尖的表达量没有明显差异。常规对照棉的幼铃、花药、柱头以及子房中痕量Bt毒蛋白的存在可能与传粉昆虫等的活动有关。在转Bt基因棉田采集的棉蚜和棉铃虫老龄幼虫 ,其体内均可检测到Bt毒蛋白 ;在新棉33B棉田采集的龟纹瓢虫幼虫和成虫体内也可检测出Bt毒素。当以Bt棉田的棉蚜饲喂龟纹瓢虫时 ,龟纹瓢虫的生长发育、存活以及繁殖等基本没有受到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BT基因棉 BT毒蛋白 棉铃虫 棉蚜 龟纹瓢虫 毒素转移
下载PDF
龟纹瓢虫捕食玉米蚜的功能反应与寻找效应研究 被引量:23
11
作者 张世泽 花保祯 许向利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85-87,94,共4页
测定了龟纹瓢虫雌成虫和雄成虫对玉米蚜的功能反应和寻找效应。结果表明,其功能反应均属于Holling型圆盘方程式,寻找效应与自身密度的关系可用Hassell数学模型描述。龟纹瓢虫对玉米蚜具有较强的捕食能力,雌成虫日最大捕食量为87.3头,雄... 测定了龟纹瓢虫雌成虫和雄成虫对玉米蚜的功能反应和寻找效应。结果表明,其功能反应均属于Holling型圆盘方程式,寻找效应与自身密度的关系可用Hassell数学模型描述。龟纹瓢虫对玉米蚜具有较强的捕食能力,雌成虫日最大捕食量为87.3头,雄成虫为93.4头。龟纹瓢虫对猎物的寻找效应随自身密度的增大而下降。模拟后的各方程经χ2检验,其理论值与观察值差异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龟纹瓢虫 玉米蚜 功能反应 寻找效应
下载PDF
龟纹瓢虫对麦蚜的捕食功能反应及寻找效应研究 被引量:19
12
作者 任月萍 刘生祥 《农业科学研究》 2006年第1期20-21,33,共3页
试验结果表明,龟纹瓢虫(Propylaea japonica)成虫对麦蚜的捕食效应符合HollingⅡ型模型,为Na=0.7059N/(1+0.013 3N),成虫对麦蚜的寻找效应是随着猎物密度的增加而降低.根据HollingⅢ型功能反应新模型得:Na=75.19exp(-47.53/Nt),在1 d内,... 试验结果表明,龟纹瓢虫(Propylaea japonica)成虫对麦蚜的捕食效应符合HollingⅡ型模型,为Na=0.7059N/(1+0.013 3N),成虫对麦蚜的寻找效应是随着猎物密度的增加而降低.根据HollingⅢ型功能反应新模型得:Na=75.19exp(-47.53/Nt),在1 d内,1头龟纹瓢虫对麦蚜达到最大捕食量为75.19头,最佳寻找密度为47.53头,在利用龟纹瓢虫成虫防治麦蚜时,益害比可以以1∶50作为参考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龟纹瓢虫 麦长管蚜 功能反应 寻找效应
下载PDF
龟纹瓢虫对草地贪夜蛾卵和低龄幼虫的捕食作用 被引量:22
13
作者 蒋骏 张熠玚 +4 位作者 王文文 秦慧敏 田密 刘同先 张世泽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88-193,219,共7页
为明确龟纹瓢虫Propylaea japonica对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的控害潜力,在(25±1)℃、L∥D=16 h//8 h、RH (60±5)%的条件下研究了龟纹瓢虫雌、雄成虫和4龄幼虫对草地贪夜蛾卵、1龄和2龄幼虫的捕食能力。结果表明,龟... 为明确龟纹瓢虫Propylaea japonica对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的控害潜力,在(25±1)℃、L∥D=16 h//8 h、RH (60±5)%的条件下研究了龟纹瓢虫雌、雄成虫和4龄幼虫对草地贪夜蛾卵、1龄和2龄幼虫的捕食能力。结果表明,龟纹瓢虫4龄幼虫和雌、雄成虫对草地贪夜蛾卵、1龄和2龄幼虫的捕食反应均符合HollingⅡ模型。龟纹瓢虫雌、雄成虫和4龄幼虫对草地贪夜蛾卵的日最大捕食量分别为204.6、110.9粒和124.7粒,瞬时攻击率分别为1.125、1.658和1.429,处理时间分别为0.004 9、0.009 0 d和0.008 0 d;对草地贪夜蛾1龄幼虫的日最大捕食量分别为242.4、265.5头和109.4头,瞬时攻击率分别为1.233、1.038和1.411,处理时间分别为0.004 1、0.003 8 d和0.009 1 d;对草地贪夜蛾2龄幼虫的日最大捕食量分别为41.2、40.3头和27.6头,瞬时攻击率分别为1.386、1.226和1.685,处理时间分别为0.024 3、0.024 8 d和0.036 2 d。雌、雄成虫和4龄幼虫对草地贪夜蛾卵和低龄幼虫的搜寻效应均随着猎物密度的增加而降低。龟纹瓢虫对草地贪夜蛾卵和1龄幼虫的捕食量高于2龄幼虫。结果表明龟纹瓢虫对草地贪夜蛾卵和低龄幼虫具有较好的控制作用,为利用龟纹瓢虫控制草地贪夜蛾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龟纹瓢虫 草地贪夜蛾 捕食作用 功能反应 生物防治
下载PDF
龟纹瓢虫对3种果树害虫的捕食作用研究 被引量:17
14
作者 张春玲 岳凤荣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1996年第4期425-430,共6页
本文测定了龟纹瓢虫Propylaeajaponica(Thunbery)成虫对苹果黄蚜AphiscitricolavanderGoot、桃粉蚜HyalopterusarundinisFabricius和梨木虱Psyl... 本文测定了龟纹瓢虫Propylaeajaponica(Thunbery)成虫对苹果黄蚜AphiscitricolavanderGoot、桃粉蚜HyalopterusarundinisFabricius和梨木虱PsylapyrisagaForser的功能反应及其自身的干扰作用。功能反应的模型相应为Na苹=0.9950N1+0.007633N,Na桃=0.9852N1+0.009138N和Na梨=0.8508N1+0.005392N;成虫寻找效应与自身密度的关系可用如下模型描述:E苹=0.3142P-0.6444,E桃=0.4362P-0.7813,E梨=0.4654P-0.9496,表明龟纹瓢虫成虫对这3种果树害虫具有较强的捕食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龟纹瓢虫 苹果黄蚜 桃粉蚜 梨木虱 捕食作用
下载PDF
龟纹瓢虫和四斑月瓢虫对龙眼角颊木虱的捕食功能反应 被引量:17
15
作者 邱良妙 刘新 占志雄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39-242,共4页
结果表明:龟纹瓢虫和四斑月瓢虫对龙眼角颊木虱的捕食功能反应均属于HollingⅡ型;其对相同虫态下的龙眼角颊木虱的捕食量均随猎物密度的增加而增加;其对不同虫态下猎物的日捕食量和寻找效率随虫龄的增加而降低,处置时间均延长;四斑月瓢... 结果表明:龟纹瓢虫和四斑月瓢虫对龙眼角颊木虱的捕食功能反应均属于HollingⅡ型;其对相同虫态下的龙眼角颊木虱的捕食量均随猎物密度的增加而增加;其对不同虫态下猎物的日捕食量和寻找效率随虫龄的增加而降低,处置时间均延长;四斑月瓢虫对相同虫态和密度的龙眼角颊木虱的日捕食量和寻找效率大于龟纹瓢虫,而处置时间较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龟纹瓢虫 四斑月瓢虫 龙眼角颊木虱 捕食功能反应
下载PDF
龟纹瓢虫对扶桑绵粉蚧的捕食功能反应 被引量:17
16
作者 崔志富 曹凤勤 +4 位作者 林进添 程立生 彭正强 万方浩 刘万学 《环境昆虫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834-842,共9页
为初步探究龟纹瓢虫Propylea japonica对入侵性害虫扶桑绵粉蚧Phenacoccus solenopsis Tinsley的生物防控能力,本实验在(T=26℃±2℃,R=80%±5%,L∶D=16∶8)条件下进行。将饥饿处理过的各个龄期的龟纹瓢虫分别与扶桑绵粉蚧不同... 为初步探究龟纹瓢虫Propylea japonica对入侵性害虫扶桑绵粉蚧Phenacoccus solenopsis Tinsley的生物防控能力,本实验在(T=26℃±2℃,R=80%±5%,L∶D=16∶8)条件下进行。将饥饿处理过的各个龄期的龟纹瓢虫分别与扶桑绵粉蚧不同密度的1龄若虫进行组合,在一定的时间内,测定各龄期的龟纹瓢虫对猎物进行的捕食量、捕食率。龟纹瓢虫1龄幼虫、2龄幼虫和成虫对扶桑绵粉蚧1龄若虫的功能反应属Holling-Ⅱ型反应,其捕食者的捕食率随猎物密度的增加而逐渐下降;龟纹瓢虫对猎物的处理时间Th随瓢虫龄期的增大而呈减小趋势。龟纹瓢虫3龄幼虫,4龄幼虫对扶桑绵粉蚧1龄若虫的功能反应属Holling-Ⅲ型反应,其捕食量随虫龄的增大而增加,发现率和最大捕食量也增大,平均处理时间减少。结果表明,龟纹瓢虫对扶桑绵粉蚧具有较强的控制潜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龟纹瓢虫 扶桑绵粉蚧 捕食功能
下载PDF
龟纹瓢虫对苜蓿蚜的捕食效应(简报) 被引量:16
17
作者 徐林波 刘爱萍 +2 位作者 王慧 狄彩霞 王玲玲 《草地学报》 CAS CSCD 2007年第3期296-298,共3页
关键词 龟纹瓢虫 苜蓿蚜 功能反应 干扰效应
下载PDF
龟纹瓢虫捕食棉铃虫卵的功能反应与寻找效应研究 被引量:14
18
作者 高孝华 时爱菊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2005年第7期346-348,共3页
测定龟纹瓢虫Propylaeajaponica(Thunberg)捕食棉铃虫Heliothisarmigera(Hübner)卵的结果表明,其捕食量随猎物的密度增加而上升,当猎物增加到一定水平,捕食量趋向稳定。拟合捕食功能反应曲线,符合Holling功能反应Ⅱ型,其模型为Na=0... 测定龟纹瓢虫Propylaeajaponica(Thunberg)捕食棉铃虫Heliothisarmigera(Hübner)卵的结果表明,其捕食量随猎物的密度增加而上升,当猎物增加到一定水平,捕食量趋向稳定。拟合捕食功能反应曲线,符合Holling功能反应Ⅱ型,其模型为Na=0.6660N/(1+0.0322N)。日最大捕食量为21粒。龟纹瓢虫寻找效应随自身密度增加而降低,模型为:E=0.2159×P-1.4427干扰模型为:E=0.4855×P-2.4247。3个模型为正确评价龟纹瓢虫控制棉铃虫的作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龟纹瓢虫 效应研究 棉铃虫卵 HOLLING 捕食功能反应 捕食量 自身密度 寻找效应 干扰模型 科学依据 猎物
下载PDF
13种杀虫剂对龟纹瓢虫及大草蛉的毒力研究 被引量:14
19
作者 宋化稳 慕立义 王金信 《农药科学与管理》 CAS 2001年第6期17-18,共2页
本实验采用玻瓶药膜法 ,测定了6种杀虫单剂及7种杀虫混剂对龟纹瓢虫及大草蛉成虫的室内毒力。结果表明 :6种单剂对龟纹瓢虫及大草蛉的毒力顺序完全一致 ,即高效氯氟氰菊酯>灭多威>辛硫磷>甲基对硫磷>甲胺磷>硫丹 ;7种混... 本实验采用玻瓶药膜法 ,测定了6种杀虫单剂及7种杀虫混剂对龟纹瓢虫及大草蛉成虫的室内毒力。结果表明 :6种单剂对龟纹瓢虫及大草蛉的毒力顺序完全一致 ,即高效氯氟氰菊酯>灭多威>辛硫磷>甲基对硫磷>甲胺磷>硫丹 ;7种混剂对龟纹瓢虫及大草蛉的毒力顺序有所差别 ,但其中均以甲胺磷 +硫丹表现最为安全 ,而以灭多威 +甲基对硫磷表现毒力最高 ;联合毒力以甲基对硫磷 +辛硫磷、高效氯氟氰菊酯 +辛硫磷对2种天敌一致表现为拮抗 ,甲胺磷 +硫丹、灭多威 +甲基对硫磷、高效氯氟氰菊酯 +硫丹一致表现为增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杀虫剂 龟纹瓢虫 大草蛉 毒力 联合毒力
下载PDF
取食Bt棉的棉粉虱对中华草蛉和龟纹瓢虫幼虫存活和发育的影响 被引量:14
20
作者 郭建英 万方浩 董亮 《中国生物防治》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164-169,共6页
以室内单头饲养方法 ,比较了取食常规棉泗棉 3号、转Bt基因棉GK1 2和新棉 3 3B棉株的棉粉虱对中华草蛉和龟纹瓢虫幼虫存活和发育的影响。①与对照常规棉相比 ,GK1 2上的棉粉虱对中华草蛉幼虫存活和发育没有显著不利影响 ,未成熟期 (幼虫... 以室内单头饲养方法 ,比较了取食常规棉泗棉 3号、转Bt基因棉GK1 2和新棉 3 3B棉株的棉粉虱对中华草蛉和龟纹瓢虫幼虫存活和发育的影响。①与对照常规棉相比 ,GK1 2上的棉粉虱对中华草蛉幼虫存活和发育没有显著不利影响 ,未成熟期 (幼虫期 +茧 /蛹期 )历期 2 1 3d ,死亡率40 % ,羽化的成虫性比接近 1∶1。②新棉 3 3B上的棉粉虱显著降低幼虫期和茧期中华草蛉的存活率 ,延长其发育历期 ,未成熟期历期 2 4 3d ,死亡率 85% ,羽化成虫全为雌性。③常规棉上的棉粉虱不利于龟纹瓢虫幼虫存活 ,幼虫期死亡率高达 86 7% ;但用Bt棉GK1 2或新棉 3 3B上的棉粉虱饲养 ,幼虫期死亡率分别为 53 3 %和 2 6 7% ,均显著低于对照。④取食Bt棉GK1 2和新棉 3 3B上的棉粉虱 ,瓢虫未成熟期分别为 1 5 5和 1 3 9d,成虫体重分别为 4 0和 4 2mg,差异均不显著 ;但取食新棉 3 3B上棉粉虱的瓢虫死亡率显著低于取食GK1 2上棉粉虱的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BT基因棉 中华草蛉 龟纹瓢虫 棉粉虱 生态风险 非目标昆虫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