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腹腔镜直肠癌手术后发生腹直肌萎缩的影响因素分析及预测模型构建
1
作者 吕进 吕成余 +3 位作者 徐牧 徐晓军 王志 王和明 《腹腔镜外科杂志》 2024年第2期103-107,共5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直肠癌手术后发生腹直肌萎缩的影响因素,并构建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选择2020年3月至2023年3月收治的行腹腔镜根治手术的229例直肠癌患者,收集临床相关资料,根据术后是否发生腹直肌萎缩将患者分为萎缩组(n=47)与对照组(... 目的:探讨腹腔镜直肠癌手术后发生腹直肌萎缩的影响因素,并构建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选择2020年3月至2023年3月收治的行腹腔镜根治手术的229例直肠癌患者,收集临床相关资料,根据术后是否发生腹直肌萎缩将患者分为萎缩组(n=47)与对照组(n=182)。Logistic回归分析直肠癌腹腔镜手术后发生腹直肌萎缩的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构建直肠癌腹腔镜术后发生腹直肌萎缩的预测模型,Hosmer-Lemeshow检验预测模型的校准度。结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较大、术后长期卧床、预防性造口、术后化疗、术后并发手术部位感染是直肠癌腹腔镜手术后发生腹直肌萎缩的危险因素(P<0.05),高白蛋白水平是保护因素(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显示,预测模型预测直肠癌腹腔镜手术后发生腹直肌萎缩的曲线下面积为0.868(95%CI:0.817~0.909),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85.11%与87.91%。Hosmer-Lemeshow检验显示预测模型具有较好的符合度(χ^(2)=3.251,P>0.05)。结论:年龄较大、术后长期卧床、预防性造口、术后化疗、手术部位感染、低白蛋白是直肠癌腹腔镜手术后腹直肌萎缩的相关因素,据此建立预测模型可较好地预测腹直肌萎缩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肿瘤 腹腔镜检查 预防性造口 腹直肌萎缩 影响因素分析 预测模型
下载PDF
预防性造瘘在低位直肠癌根治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被引量:1
2
作者 黄涛 宋展 +2 位作者 吕柯 张海洋 孙万日 《癌症进展》 2019年第4期449-451,489,共4页
目的探讨预防性造瘘在低位直肠癌根治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76例老年低位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接受直肠癌前切除术,根据是否进行预防性造瘘分为观察组(n=40)和对照组(n=36),观察组患者进行预防性造瘘,对照组患... 目的探讨预防性造瘘在低位直肠癌根治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76例老年低位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接受直肠癌前切除术,根据是否进行预防性造瘘分为观察组(n=40)和对照组(n=36),观察组患者进行预防性造瘘,对照组患者未进行预防性造瘘,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相关指标(首次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术前和术后7天外周血C反应蛋白(CRP)水平及淋巴细胞总数,术前和术后5天外周血降钙素原(PCT)水平,术后吻合口瘘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首次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住院费用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前,两组患者的外周血CRP、PCT水平及淋巴细胞总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7天外周血CRP水平、术后5天外周血PCT水平均明显低于同时间点对照组患者,观察组患者术后7天外周血淋巴细胞总数明显多于同时间点对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观察组患者的吻合口瘘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老年低位直肠癌患者,在低位直肠癌根治术中进行预防性造瘘可缩短术后首次排气时间和住院时间,减少住院费用和炎性反应,降低吻合口瘘的发生率,是一种更加安全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位直肠癌 预防性造瘘 C反应蛋白 降钙素原 吻合口瘘
下载PDF
腹腔镜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中两种预防性造口方式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段毅 王毅 雷蕾 《现代肿瘤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275-279,共5页
目的:探究腹腔镜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中末端回肠襻式造口和回肠末端改良自闭式造口两种造口方式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04月至2019年03月于我院就诊并行腹腔镜低位直肠癌根治性保肛术+预防性造口术的80例低位直肠癌患者进行研究;采... 目的:探究腹腔镜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中末端回肠襻式造口和回肠末端改良自闭式造口两种造口方式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04月至2019年03月于我院就诊并行腹腔镜低位直肠癌根治性保肛术+预防性造口术的80例低位直肠癌患者进行研究;采用数字随机法将患者分为回肠造口组和改良造口组各40例,其中回肠造口组行末端回肠襻式造口,改良造口组行回肠末端改良自闭式造口;观察并分析两组围手术期相关指标及术后并发症情况;采用SPSS 25.0进行数据整合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两组在手术时间、造口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数目、肠功能恢复时间及进食时间方面差异无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造口组在住院时间、治疗总费用方面优于回肠造口组(P<0.05)。术后两组均无吻合口瘘发生。回肠造口组造口相关并发症总发生率及吻合口狭窄发生率高于改良造口组(P<0.05)。改良造口组3例高龄糖尿病患者出现拔管相关并发症,经治疗后逐渐好转。两组随访期均无肿瘤复发或死亡病例出现。结论:两种预造口方式临床疗效近似,改良自闭式造口住院时间更短、治疗花费更低,对降低造口相关并发症及吻合口狭窄具有积极意义,是低位直肠癌保肛术中可供选择的预造口方式,值得进一步探究分析应用于临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低位直肠癌保肛术 预防性造口 吻合口瘘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