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黄色肉芽肿性胆囊炎与胆囊癌的病理及免疫组化分析 被引量:5
1
作者 唐威 汤鸿 《江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3年第4期437-439,共3页
目的 探讨黄色肉芽肿性胆囊炎(XGC)与胆囊癌的病理特点,胆囊粘膜上皮增生、上皮不典型增生和胆囊癌的免疫组化特点.方法 用免疫组化技术(SP法)对6例胆囊上皮不典型增生、8例胆囊癌以及从16例XGC中选出有胆囊粘膜上皮增生者9例,进行PCN... 目的 探讨黄色肉芽肿性胆囊炎(XGC)与胆囊癌的病理特点,胆囊粘膜上皮增生、上皮不典型增生和胆囊癌的免疫组化特点.方法 用免疫组化技术(SP法)对6例胆囊上皮不典型增生、8例胆囊癌以及从16例XGC中选出有胆囊粘膜上皮增生者9例,进行PCNA、Ki 67、p53检测.结果 9例XGC中PCNA,Ki 67和p53标记均为阴性;6例上皮不典型增生中Ki 67和p53为阴性,PCNA4例阳性;8例胆囊癌中6例PCNA阳性,5例Ki 67阳性,7例p53阳性.结论 胆囊粘膜上皮增生、不典型增生和胆囊癌的鉴别主要依据组织学特征,PCNA,Ki 67和p53标记对三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有一定的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色肉芽肿性胆囊炎 胆囊癌 增殖细胞核抗原 KI-67抗原 P53蛋白 免疫组化
下载PDF
卵巢上皮性肿瘤中PCNA和P53蛋白表达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郭瑞霞 乔玉环 史惠蓉 《现代妇产科进展》 CSCD 1998年第4期317-319,共3页
目的:研究卵巢上皮性肿瘤中PCNA和P53蛋白表达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组化ABC法检测了10份正常卵巢,21份卵巢腺瘤,10份卵巢交界瘤,40份卵巢癌的系列组织中PCNA及P53蛋白的表达。所得结果除计算阳性率外... 目的:研究卵巢上皮性肿瘤中PCNA和P53蛋白表达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组化ABC法检测了10份正常卵巢,21份卵巢腺瘤,10份卵巢交界瘤,40份卵巢癌的系列组织中PCNA及P53蛋白的表达。所得结果除计算阳性率外,并用标记指数表示。结果:P53蛋白表达阳性或阴性两组间的PCNA标记指数差异无显著性(P>0.10),P53标记指数与PCNA标记指数呈直线正相关(r=0.6822,P<0.001~0.002)。结论:P53蛋白表达与否与细胞增殖活性间的关系不明显,对细胞增殖周期的调控还存在非P53依赖型途径,但P53标记指数与PCNA标记指数间呈显著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上皮肿瘤 增殖细胞核抗原 P53 基因表达
下载PDF
血管紧张素Ⅱ诱导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迁移及温经活血中药的干预作用 被引量:1
3
作者 路广林 董建勋 +3 位作者 郝钰 郑宏 陈淑长 黄启福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08年第7期1556-1559,共4页
目的:观察温经活血中药对AngⅡ诱导VSMC增殖和迁移的抑制作用及其对相关因子的影响。方法:用组织贴块法培养兔VSMC,以AngⅡ作为诱导因素,复制VSMC增殖迁移模型,用温经活血中药血清进行干预。应用MTT法测定VSMC增殖活性,用免疫细胞化学... 目的:观察温经活血中药对AngⅡ诱导VSMC增殖和迁移的抑制作用及其对相关因子的影响。方法:用组织贴块法培养兔VSMC,以AngⅡ作为诱导因素,复制VSMC增殖迁移模型,用温经活血中药血清进行干预。应用MTT法测定VSMC增殖活性,用免疫细胞化学检测方法测定细胞增殖核抗原(PCNA)及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DGF-BB)。结果:AngⅡ作用后细胞增殖活性和迁移距离明显增加,而中药组则降低。AngⅡ组PCNA阳性细胞数和吸光度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PDGF-BB呈强阳性表达,中药组则均显著降低。结论:温经活血中药可抑制AngⅡ诱导的VSMC增殖和迁移、抑制PCNA和PDGF-BB的蛋白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平滑肌细胞 细胞增殖核抗原 细胞因子 温经活血中药
下载PDF
紫杉醇在青光眼滤过手术中抗增殖作用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任彦新 卫玉彩 +1 位作者 赵峰 赵智华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870-872,共3页
目的观察紫杉醇(paclitaxel)对成纤维细胞活性的影响。方法在兔实验性小梁切除术中,对照组、实验Ⅰ组、实验Ⅱ组巩膜瓣下分别应用0.2mg/ml丝裂霉素C(MMC)、0.3mg/ml紫杉醇、0.3mg/ml紫杉醇5min,实验Ⅱ组术后第3、6、9天结... 目的观察紫杉醇(paclitaxel)对成纤维细胞活性的影响。方法在兔实验性小梁切除术中,对照组、实验Ⅰ组、实验Ⅱ组巩膜瓣下分别应用0.2mg/ml丝裂霉素C(MMC)、0.3mg/ml紫杉醇、0.3mg/ml紫杉醇5min,实验Ⅱ组术后第3、6、9天结膜下注射紫杉醇30μg。术后第4、7、14、28天通过病理组织学观察滤过道开放情况、增殖细胞核数量及胶原形成情况。结果术后第7、14、28天实验Ⅰ组比对照组PCNA阳性细胞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实验Ⅱ组比对照组PCNA阳性细胞数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Ⅱ组比对照组滤过道开放比率高;实验Ⅱ组在滤过道处形成的Ⅲ型胶原少。结论紫杉醇和丝裂霉素C同样可以有效的抑制成纤维细胞的增殖;紫杉醇在术中及术后联合应用,其抗增殖能力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杉醇 滤过手术 增殖细胞核抗原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