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ARS患者血浆中炎性及抗炎细胞因子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评估 被引量:13
1
作者 刘志英 姚均 +7 位作者 何忠平 董庆鸣 宋淑静 冯鑫 闫杰 戴旺苏 张剑平 刘顺爱 《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404-408,共5页
目的 观察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 (severeacuterespiratorysyndrome ,SARS)患者体内炎性细胞因子 (IL 12P70、IL 1β、TNF α、IL 6、IL 8)和抗炎因子 (IL 10 )在疾病进程中的反应及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将处于一系列年龄段的 4 7个SAR... 目的 观察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 (severeacuterespiratorysyndrome ,SARS)患者体内炎性细胞因子 (IL 12P70、IL 1β、TNF α、IL 6、IL 8)和抗炎因子 (IL 10 )在疾病进程中的反应及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将处于一系列年龄段的 4 7个SARS患者分为 2组 :治愈组 (n =2 7) ,死亡组 (n =2 0 ) ,另设正常对照组 (n =10 ) ;用BDCBA(Cytometricbeadarray)的方法对上述 6种细胞因子进行分析检测 ,用统计学分析软件SPSS10 .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所有 4 7名患者炎性因子 (IL 12P70、IL 1β、TNF α、IL 6、IL 8)和抗炎细胞因子 (IL 10 )较正常对照组均显著升高 (P <0 .0 5 ) ;死亡组IL 12P70、IL 1β、TNF α、IL 6、IL 8和IL 10较治愈组显著升高 (P <0 .0 5 )。对治愈组而言 ,IL 6在发病 2~ 12d(中位数 7d)达到峰值 ,之后呈显著下降趋势 (P <0 .0 5 ) ;而IL 8则在发病后 8~ 19d(中位数 13d)达到最高 ,之后显著下降 (P <0 .0 5 ) ;相应地 ,IL 6 IL 10在发病后 2~ 12d(中位数 7d)显著高于发病后 8~ 19d(中位数 13d)和恢复期比值。结论 高浓度的血浆炎性因子 (IL 12P70、IL 1β、TNF α、IL 6、IL 8)和抗炎因子 (IL 10 )提示发生在SARS患者的严重炎性和抗炎反应 ;IL 6是早期炎性反应中的主要炎性因子 ,可能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ARS 血浆 炎性 抗炎细胞因子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 SARS
原文传递
膝舒方防治阳虚寒凝型膝骨关节炎的实验研究
2
作者 葛炎 田松云 +2 位作者 刘鑫鑫 崔建博 张国斌 《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 CAS 2024年第7期18-23,共6页
目的:观察中药膝舒方对阳虚寒凝型膝骨关节炎(KOA)兔的防治作用,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木瓜蛋白酶注射的方式制备膝骨关节炎兔模型,薄荷油灌胃联合气候箱营造湿冷环境的方式诱导阳虚寒凝证型。实验兔随机分为5组(每组各12只):模型... 目的:观察中药膝舒方对阳虚寒凝型膝骨关节炎(KOA)兔的防治作用,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木瓜蛋白酶注射的方式制备膝骨关节炎兔模型,薄荷油灌胃联合气候箱营造湿冷环境的方式诱导阳虚寒凝证型。实验兔随机分为5组(每组各12只):模型组、阳性组(塞来昔布100 mg/kg)、膝舒方高剂量组(生药16 g/kg)、膝舒方低剂量组(生药8 g/kg)、空白组。分别于给药前、给药3周后、给药6周后评价奎森(Lequesne)膝关节功能演算指数(Lequesne指数),并进行中医证候评分;给药6周后,制备膝关节软骨苏木精-伊红(HE)染色切片,光学电子显微镜下观察组织形态学病理并进行改良Mankin's病理评分;ELISA法检测血清促炎细胞因子白介素1β(IL-1β)、IL-6及抗炎细胞因子IL-4、IL-10水平;RT-qPCR法检测关节软骨基质金属蛋白酶1(MMP-1)、MMP-3、组织金属蛋白酶抑制因子1(TIMP-1)基因表达。结果:给药3周后或6周后,膝舒方高、低剂量组实验兔患肢肿胀和压痛反应显著减轻;膝关节活动范围及跛行现象均有所改善;Lequesne指数与同时段模型组相比均有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中医证候评分与同时段模型组相比均有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给药6周后,与模型组相比,膝舒方高、低剂量组关节软骨的改良Mankin's评分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清IL-1β和IL-6水平均有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IL-4和IL-10水平均有显著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关节软骨MMP-1和MMP-3 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下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关节软骨TIMP-1 mRNA相对表达量则无明显变化。结论:膝舒方通过一定程度上纠正促炎/抗炎细胞因子及MMPs/TIMPs的失衡状态,以减轻阳虚寒凝型膝骨关节炎兔关节腔的炎症反应,纠正关节基质代谢紊乱,改善膝关节功能及软骨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舒方 膝骨关节炎 阳虚寒凝证 促炎/抗炎细胞因子 基质金属蛋白酶
原文传递
骨炎平1号方联合妥布霉素骨水泥珠链治疗老年慢性骨髓炎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3
3
作者 李金宸 何华亮 +3 位作者 张军 黄楠 武永刚 齐明 《武警医学》 CAS 2021年第8期667-670,共4页
目的探讨中药骨炎平1号方联合妥布霉素骨水泥珠链对慢性骨髓炎老年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05至2018-05医院骨科治疗的72例慢性骨髓炎老年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妥布霉素骨水泥珠链+抗菌药物)和研究组(妥布霉素骨水泥珠链+骨炎平1... 目的探讨中药骨炎平1号方联合妥布霉素骨水泥珠链对慢性骨髓炎老年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05至2018-05医院骨科治疗的72例慢性骨髓炎老年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妥布霉素骨水泥珠链+抗菌药物)和研究组(妥布霉素骨水泥珠链+骨炎平1号方),治疗8周后,对两组患者白细胞计数(blood cell count,WBC)、红细胞沉降率(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ESR)、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白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IL-4、IL-6和IL-10含量进行对比分析,并随访治疗后1年内的复发情况。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为86.1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8.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感染性指标WBC、ESR、CRP及血清促炎细胞因子IL-1β和IL-6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研究组抗炎细胞因子IL-4和IL-10水平治疗后较治疗前有明显升高(P<0.01);治疗后,研究组WBC、ESR、CRP及IL-1β、IL-6水平较对照组均有明显降低(P<0.05);IL-4和IL-10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年,研究组复发率为9.52%,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5.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炎平1号方联合妥布霉素骨水泥珠链用于老年慢性骨髓炎疗效确切,治疗机制与控制感染、抑制炎性反应、恢复促炎与抗炎细胞因子平衡等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炎平1号方 慢性骨髓炎 抗生素骨水泥珠链 炎性反应 促炎/抗炎细胞因子
下载PDF
骨炎方治疗骨感染作用机制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赵宝峰 张军 +3 位作者 余磊 齐明 孙冶智 梁宏伟 《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 CAS 2020年第9期12-15,22,共5页
目的:探讨中药复方骨炎方对家兔慢性骨髓炎的抗炎效应。方法:采用家兔右胫骨骨髓腔内注射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方式以诱导慢性骨髓炎模型,动物分为模型组、阳性药克林霉素组(60 mg/kg)、骨炎方两个剂量组(生药量分别为3.6和1.8 g/kg)以及假... 目的:探讨中药复方骨炎方对家兔慢性骨髓炎的抗炎效应。方法:采用家兔右胫骨骨髓腔内注射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方式以诱导慢性骨髓炎模型,动物分为模型组、阳性药克林霉素组(60 mg/kg)、骨炎方两个剂量组(生药量分别为3.6和1.8 g/kg)以及假手术组。各组灌胃给药,分别于给药后第2,4,6周对右胫骨行X线片检查并予诊断分型,采血测定白细胞计数和血沉,取血清测定白介素(IL)-1β,IL-4,IL-6,IL-10等细胞因子含量。结果:骨炎方高剂量组第2,4,6周的X线片诊断分型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骨炎方低剂量组第4,6周的X线片诊断分型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比较,骨炎方高、低剂量组白细胞计数和血沉在给药后第2,4,6周均有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比较,骨炎方高、低剂量组第2,4,6周的促炎细胞因子IL-1β和IL-6水平均有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6周的抗炎细胞因子IL-4水平有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高剂量组抗炎细胞因子IL-10水平则在第4,6周有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炎方抗家兔慢性骨髓炎的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致病菌、控制炎症反应、恢复促炎/抗炎细胞因子平衡等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炎方 慢性骨髓炎 炎症反应 促炎/抗炎细胞因子
原文传递
抗骨髓炎片对骨感染家兔血清细胞因子的影响
5
作者 骞秀芳 羿凤云 孙会仙 《武警医学》 CAS 2022年第1期17-21,共5页
目的观察抗骨髓炎片对慢性骨髓炎(chronic osteomyelitis,COL)家兔血清中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采用右胫骨骨髓腔内金黄色葡萄球菌注射法制备家兔COL模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阳性药克林霉素组(60 mg/kg)、抗骨髓炎片... 目的观察抗骨髓炎片对慢性骨髓炎(chronic osteomyelitis,COL)家兔血清中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采用右胫骨骨髓腔内金黄色葡萄球菌注射法制备家兔COL模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阳性药克林霉素组(60 mg/kg)、抗骨髓炎片高剂量组(480 mg/kg)、抗骨髓炎片低剂量组(240 mg/kg)。在灌胃给药后第2、4、6周检测右胫骨X线片,同时给予诊断分级,末次给药后取血测定红细胞沉降率(ESR)和白细胞计数(WBC),分离血清测定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及细胞因子白介素-1β(IL-1β)、IL-4、IL-6、IL-10等水平。结果与模型组同时间点相比,抗骨髓炎片高剂量组第2、4、6周及低剂量组第4、6周的X线片诊断分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抗骨髓炎片高、低剂量组ESR、WBC、PCT和CRP在给药后第2、4、6周与模型组同时间点相比均有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同时间点相比,抗骨髓炎片高、低剂量组第2、4、6周的促炎细胞因子IL-1β和IL-6含量均有显著降低(P<0.05),第6周抗炎细胞因子IL-4和IL-10含量则有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抗骨髓炎片通过恢复促炎/抗炎细胞因子平衡、缓解炎性反应等环节实现对COL的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骨髓炎片 慢性骨髓炎 家兔 促炎/抗炎细胞因子 实验研究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