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禁止重复评价原则视域中的想象竞合犯 被引量:2
1
作者 郭开元 《黑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7年第2期49-52,共4页
想像竞合犯概念的内涵和外延的准确界定是对其进行理论研究的出发点和立足点,其概念的界定应以禁止重复评价原则为基础。想象竞合犯仅存在一个危害行为,由于此危害行为本身的全部或部分要素被重复评价,从而出现一行为触犯数罪名情况。... 想像竞合犯概念的内涵和外延的准确界定是对其进行理论研究的出发点和立足点,其概念的界定应以禁止重复评价原则为基础。想象竞合犯仅存在一个危害行为,由于此危害行为本身的全部或部分要素被重复评价,从而出现一行为触犯数罪名情况。禁止重复评价原则是想象竞合犯存在的实质根据。从禁止重复评价原则的角度审视,想象竞合犯的本质是实质的一罪。由于从一重重处罚和并罚原则违反了禁止重复评价原则的要求,想象竞合犯应当按照从一重处罚原则进行处罚。单一处罚的基石是想象竞合犯的单一危害行为和定罪中对单一行为的禁止重复评价。从重罪处罚的根据是一行为所侵害的数法益和量刑中坚持禁止重复评价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禁止重复评价 想象竞合 从一重处罚
下载PDF
想象竞合犯处断原则的困境与重构 被引量:2
2
作者 边煜欣 《时代法学》 2022年第1期71-79,共9页
目前关于想象竞合犯的三大处断原则均存在不足。对此,必须以全面评价原则与禁止重复评价原则为指导,以行为无价值、结果无价值、主观罪过三要素为核心,构建新的想象竞合犯处断规则,即想象竞合犯的处刑应当是数罪中最重之宣告刑加上余罪... 目前关于想象竞合犯的三大处断原则均存在不足。对此,必须以全面评价原则与禁止重复评价原则为指导,以行为无价值、结果无价值、主观罪过三要素为核心,构建新的想象竞合犯处断规则,即想象竞合犯的处刑应当是数罪中最重之宣告刑加上余罪之宣告刑的2/3。该处断规则必须在《刑法》第69条之下运行,即遵守限制加重原则,且如果数罪中有死刑或无期徒刑的,采取吸收原则,执行死刑或无期徒刑;如果数罪中有判处有期徒刑和拘役的,同样采吸收原则,执行有期徒刑;数罪中有判处有期徒刑和管制,或者拘役和管制的,采逐次执行原则,有期徒刑、拘役执行完毕后,管制仍须执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想象竞合 全面评价 禁止重复评价
下载PDF
“受过行政处罚入罪”规定之证成 被引量:15
3
作者 段阳伟 《河北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88-100,共13页
2013年以来我国刑事司法解释有一明显趋势,即将行为人曾经受过行政处罚的事实作为定罪情节,纳入犯罪成立与否的考量之中。对这一现象,我国刑法学界多从刑事犯罪行为与行政违法行为"质"的差异,或者客观主义刑法观的角度出发予... 2013年以来我国刑事司法解释有一明显趋势,即将行为人曾经受过行政处罚的事实作为定罪情节,纳入犯罪成立与否的考量之中。对这一现象,我国刑法学界多从刑事犯罪行为与行政违法行为"质"的差异,或者客观主义刑法观的角度出发予以否定。但是,在我国"定性+定量"的刑事立法模式下,刑事犯罪行为与行政违法行为以"量"的差异为主、质的差异为辅,行政违法性"量的累加"可以产生刑事违法性。"受过行政处罚入罪"的规定综合考虑了行为的客观危害程度和行为人的主观可谴责性程度,不仅不违反罪刑法定原则、禁止重复评价原则和责任主义原则等定罪时应坚持的一些基本原则,还有利于弥补劳动教养废除后的制度空白,调整我国"结果本位"的刑法结构,实现行政处罚与刑事处罚的有效衔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受过行政处罚入罪 量的差异 禁止重复评价 严格责任 行刑衔接
原文传递
论禁止重复评价原则与刑法竞合 被引量:10
4
作者 郭开元 韩燕 《河北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84-87,共4页
禁止重复评价原则是与重复评价相对应的概念,其价值根源在于法的正义性。基于此,禁止重复评价原则制约刑法竞合情况下的行为的评价即犯罪单复数的分析和判断。具体体现为禁止重复评价原则与法条竞合、想象竞合、牵连犯和不可罚的前后行... 禁止重复评价原则是与重复评价相对应的概念,其价值根源在于法的正义性。基于此,禁止重复评价原则制约刑法竞合情况下的行为的评价即犯罪单复数的分析和判断。具体体现为禁止重复评价原则与法条竞合、想象竞合、牵连犯和不可罚的前后行为之间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禁止重复评价 法条竞合 想象竞合 牵连犯 不可罚的行为
下载PDF
想象竞合犯若干问题研究
5
作者 贾文宇 郭开元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09年第2期151-154,共4页
想象竞合犯概念的界定应以禁止重复评价原则为基础,揭示其存在的实质根据。想象竞合犯的本质是实质的一罪,其构成要件包括三个方面。由于从一重重处罚和并罚原则违反了禁止重复评价原则的要求,其应当按照从一重处罚原则进行处罚。同时,... 想象竞合犯概念的界定应以禁止重复评价原则为基础,揭示其存在的实质根据。想象竞合犯的本质是实质的一罪,其构成要件包括三个方面。由于从一重重处罚和并罚原则违反了禁止重复评价原则的要求,其应当按照从一重处罚原则进行处罚。同时,想象竞合犯与法条竞合犯有着诸区别多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想象竞合犯 禁止重复评价 从一重处罚 法条竞合
下载PDF
交通肇事后的报警行为不成立自首之法理抉微 被引量:2
6
作者 陈荣飞 《西南政法大学学报》 2010年第1期47-52,共6页
《刑法》第133条规定的逻辑结构决定了如若将交通肇事者肇事后报警并保护事故现场的行为认定为自首,将违反刑法禁止重复评价原则。通过与交通肇事罪同质的其他过失犯罪的法定刑配置对比,可得出交通肇事罪的基本法定刑适用情形中包含了... 《刑法》第133条规定的逻辑结构决定了如若将交通肇事者肇事后报警并保护事故现场的行为认定为自首,将违反刑法禁止重复评价原则。通过与交通肇事罪同质的其他过失犯罪的法定刑配置对比,可得出交通肇事罪的基本法定刑适用情形中包含了肇事者报警并保护事故现场的内容之结论。其他法律、法规为肇事者设定自首义务有其心理学基础且契合作为法的整体精神。肇事者逃逸后又自动投案并如实供述自己罪行的成立本罪之自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肇事罪 自首 禁止重复评价 法律义务
下载PDF
禁止重复评价视野下逃税罪除罪条款分析 被引量:3
7
作者 姚悦 《柳州师专学报》 2015年第3期58-61,74,共5页
禁止重复评价原则不仅是刑事法治的基本要求,而且是罪刑相适应原则的内在要求。逃税罪规定,对于五年内因逃避缴纳税款受过刑事处罚或者被税务机关给予二次以上行政处罚的不得适用除罪条款,这一规定实质上违反了刑法禁止重复评价的原则... 禁止重复评价原则不仅是刑事法治的基本要求,而且是罪刑相适应原则的内在要求。逃税罪规定,对于五年内因逃避缴纳税款受过刑事处罚或者被税务机关给予二次以上行政处罚的不得适用除罪条款,这一规定实质上违反了刑法禁止重复评价的原则。对于逃税罪的相关规定,应当将行政处罚和刑罚处罚分离,以数额或情节作为区分。同理,对于刑法中类似逃税罪这类涉及行政处罚和刑罚处罚交叉的犯罪,应当严格贯彻禁止重复评价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逃税罪 除罪条款 行政处罚 刑事处罚 禁止重复评价
下载PDF
交通肇事逃逸重复评价背后的经济学问题
8
作者 杨圣坤 王天鹏 《黑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4年第3期44-46,共3页
从表面上看,交通肇事罪中对逃逸的重复评价是对刑法原理中的禁止重复评价原则的挑战。但通过剖析禁止重复评价原则背后的经济学原理就会发现,二者本质上是相暗合的。这是因为,禁止重复评价原则背后的经济逻辑就是要保证威慑的最优化,而... 从表面上看,交通肇事罪中对逃逸的重复评价是对刑法原理中的禁止重复评价原则的挑战。但通过剖析禁止重复评价原则背后的经济学原理就会发现,二者本质上是相暗合的。这是因为,禁止重复评价原则背后的经济逻辑就是要保证威慑的最优化,而禁止重复评价原则的适用是有条件的,其前提便是某类犯罪的特定情节或行为没有导致该类犯罪的抓获概率在一段时期内明显下降,刑罚的威慑效果也没有因为特定情节或行为的出现而受到削弱,否则,对某类犯罪的特定情节或行为进行重复评价便是必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禁止重复评价原则 交通肇事 逃逸 法律经济学
下载PDF
想象竞合的实践处断与理论审视——以706份裁判文书为研究中心 被引量:3
9
作者 李正新 王杰 《政法学刊》 2021年第5期32-42,共11页
实践中涉及想象竞合的案件数量在不断增长,想象竞合从一重处断已成为犯罪分子减轻刑事责任的重要借口,但该原则忽视了被害人利益的全面保护,还在一定程度上浪费了审判部门的精力;这是理论与实践纠结于"一行为"、误解禁止重复... 实践中涉及想象竞合的案件数量在不断增长,想象竞合从一重处断已成为犯罪分子减轻刑事责任的重要借口,但该原则忽视了被害人利益的全面保护,还在一定程度上浪费了审判部门的精力;这是理论与实践纠结于"一行为"、误解禁止重复评价内涵的结果;行为在罪数判断中的机能仅限于此罪与彼罪的区分,禁止重复评价的实质标准应当是不法—有责;在想象竞合处断问题上应坚持犯罪构成的罪数判断标准,同时以法益为指导,既要确保对侵害法益行为的充分评价,又要禁止重复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想象竞合 从一重处断 禁止重复评价 数罪并罚
原文传递
“多次违法行为”入罪之思考——以多次非法行医为视角 被引量:1
10
作者 沈其宏 王佳辉 《安徽警官职业学院学报》 2016年第5期53-55,61,共4页
我国法律规定未取得医生执业资格的人非法行医,被卫生行政部门行政处罚两次以后,再次非法行医的,应当以非法行医罪追究其刑事责任。此种将多次行政处罚后再实施违法的行为纳入刑事犯罪构成要件或者说作为罪量要素的定罪模式是合理的,不... 我国法律规定未取得医生执业资格的人非法行医,被卫生行政部门行政处罚两次以后,再次非法行医的,应当以非法行医罪追究其刑事责任。此种将多次行政处罚后再实施违法的行为纳入刑事犯罪构成要件或者说作为罪量要素的定罪模式是合理的,不违反禁止重复评价原则和刑法谦抑性原则。但为了防止刑事制裁范围的肆意扩大,应从违法主体、违法程序及违法次数上对"非法行医被二次行政处罚后再次非法行医"入罪进行一定的限制,以实现人权保障和惩罚犯罪的有机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次违法 非法行医 罪量要素 禁止重复评价
下载PDF
套路贷案件定罪研究——以196份刑事判决书为切入点 被引量:1
11
作者 赖早兴 王家伦 《刑法论丛》 2021年第1期1-44,共44页
近年来,套路贷案件呈现高发态势,特别是2019年《关于办理“套路贷”刑事案件若干问题的意见》出台后,各地纷纷加强对套路贷案件的打击力度。在涉刑套路贷案件的审判工作中,各地法院的定罪思路差异化明显,导致了不同法院对同类别的案件... 近年来,套路贷案件呈现高发态势,特别是2019年《关于办理“套路贷”刑事案件若干问题的意见》出台后,各地纷纷加强对套路贷案件的打击力度。在涉刑套路贷案件的审判工作中,各地法院的定罪思路差异化明显,导致了不同法院对同类别的案件在罪名选择和罪数处理上都有较大差别。在进行罪名认定时,应当以各罪构成要件为基准,在深刻理解诈骗罪、敲诈勒索罪、抢劫罪、寻衅滋事罪等罪名构成要件区别的基础上确定适用罪名。在罪数选择上,严格遵循“禁止重复评价”的原则,严格区分一行为和数行为,严格区分目的行为和手段行为,从而正确区分“择一重罪处罚”和“数罪并罚”的场景。唯有如此,才可以对套路贷案件进行精准定罪,最大限度地避免“同案不同罪”的乱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套路贷 定罪 罪数 禁止重复评价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