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48篇文章
< 1 2 3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丁苯酞注射液联合阿司匹林片和氯吡格雷片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48
1
作者 仇晨峰 冯学问 +1 位作者 吴伟林 鲍贤俊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2期2035-2038,共4页
目的观察丁苯酞联合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90例进展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5例和试验组45例。对照组予以口服阿司匹林100 mg qd+第1天口服氯吡格雷首剂300mg,接着予以口服氯吡格雷75 mg qd... 目的观察丁苯酞联合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90例进展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5例和试验组45例。对照组予以口服阿司匹林100 mg qd+第1天口服氯吡格雷首剂300mg,接着予以口服氯吡格雷75 mg qd;试验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予以静脉滴注丁苯酞25 mg bid。2组患者均连续治疗14 d。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神经功能缺损程度(NIHSS)评分、Barthel指数(BI)评分、血清应激因子表达水平和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试验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1.11%(41/45例)和77.78%(35/45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与对照组的NIHSS评分分别为(5.28±1.73),(7.47±1.87)分;BI评分分别为(71.55±13.24),(56.74±8.32)分;C反应蛋白分别为(7.18±4.19),(13.02±3.37)mg·L^(-1);白细胞介素-6分别为(12.47±3.21),(18.46±3.84)ng·L^(-1);同型半胱氨酸分别为(10.08±2.57),(14.76±3.94)μmol·L^(-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发生的药物不良反应主要有谷丙转氨酶轻度升高、胃肠道反应、皮疹,对照组发生的药物不良反应主要有尿素氮轻度升高、胃肠道反应、皮疹,且试验组与对照组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1.11%和6.6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丁苯酞联合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确切,可显著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和生活能力,降低血清应激因子的表达水平,且不增加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苯酞 阿司匹林 氯吡格雷 进展性脑梗死 安全性
原文传递
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联合双重抗血小板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46
2
作者 戴海琳 王丽 +2 位作者 王彦珍 胡磊 赵凤丽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3期95-97,共3页
目的观察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联合双重抗血小板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86例急性进展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联合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双重抗血小板治疗;对照组给予双重抗... 目的观察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联合双重抗血小板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86例急性进展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联合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双重抗血小板治疗;对照组给予双重抗血小板治疗。在治疗前和治疗后第8及第15天行NIHSS评分和Barthel指数评分,观察并监测两组的不良反应。结果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第15天NIHSS评分显著降低,Barthel评分显著升高(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第8天,治疗组NIHSS评分显著下降,Barthel评分显著升高(P<0.05)。治疗组于治疗后第8及第15天比较同期对照组,NIHSS评分显著下降,Barthel评分显著升高(P<0.05)。两组患者均无严重不良反应。结论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联合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双重抗血小板治疗进展性脑梗死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苯酞 阿司匹林 氯吡格雷 进展性脑梗死
下载PDF
丁苯酞注射液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45
3
作者 肖林婷 周辉 陈聪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514-517,共4页
目的观察丁苯酞注射液对进展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及血浆纤维蛋白原的影响。方法将78例进展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9例和试验组39例。对照组第1天口服氯吡格雷300 mg,+阿司匹林100 mg,每天1次,第2~14天口服氯吡格雷75 mg,+阿司匹林... 目的观察丁苯酞注射液对进展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及血浆纤维蛋白原的影响。方法将78例进展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9例和试验组39例。对照组第1天口服氯吡格雷300 mg,+阿司匹林100 mg,每天1次,第2~14天口服氯吡格雷75 mg,+阿司匹林100 mg,每天1次;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100 m L,每天2次,间隔时间≥6 h,静脉滴注。2组患者均治疗2周。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血浆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血小板计数、平均血小板体积(MPV)、内皮素^(-1)(ET^(-1))、一氧化氮(NO)、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值,记录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和Barthel指数(BI)评分及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对照组的改善率为74.36%(29例/39例),试验组为92.31%(36例/39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与对照组Fib分别为(2.75±1.04)和(3.58±1.20)g·L^(-1),D-D分别为(0.71±0.34)和(0.98±0.39)mg·L^(-1),血小板计数分别为(157.42±10.28)×109/L和(165.35±11.47)×109/L,MPV分别为(10.41±1.21)和(11.98±1.35)f L,ET^(-1)分别为(61.24±9.84)和(70.26±10.07)ng·m L^(-1),VEGF分别为(143.69±25.87)和(210.03±28.68)ng·m L^(-1),NO分别为(65.34±13.27)和(53.26±12.45)U·m L^(-1),NIHSS分别为(4.19±2.05)和(6.41±2.26)分,BI评分分别为(46.15±5.97)和(40.82±5.34)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试验组的药物不良反应主要为恶心、呕吐、皮疹及头部不适,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5.38%;对照组的药物不良反应主要为恶心、呕吐及发热,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8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丁苯酞注射液对进展性脑梗死的疗效确切,能改善神经缺损和血管内皮功能,降低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且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苯酞注射液 氯吡格雷片 进展性脑梗死 神经功能 纤维蛋白原
原文传递
伴有皮层下梗死和白质脑病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脑动脉病 附一个家系临床、病理、影像及分子遗传学研究 被引量:40
4
作者 谢淑萍 张津 +6 位作者 卢德宏 陈彪 宋阳 杨静芳 董秀敏 颜振赢 徐庆中 《中华神经科杂志》 CAS CSCD 2000年第5期272-276,共5页
目的 探讨伴有皮层下梗死和白质脑病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脑动脉病 (cerebralautosomedominantarteriopathywithsubcorticalinfarctsandleukoencephalopathy ,CADASIL)患者的临床特点和诊断方法。方法 对 1例CADASIL患者及其亲属的临... 目的 探讨伴有皮层下梗死和白质脑病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脑动脉病 (cerebralautosomedominantarteriopathywithsubcorticalinfarctsandleukoencephalopathy ,CADASIL)患者的临床特点和诊断方法。方法 对 1例CADASIL患者及其亲属的临床表现、影像学 (MRI、CT)特点及基因改变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研究 ,并针对性地进行了肌肉及神经活检。结果 患者的临床表现为记忆力减退 ,有脑卒中发作 ;MRI、CT检查可见多发性梗死、脑白质变性 ;脑组织活检示小血管玻璃样变、嗜锇颗粒 ;NOTCH3第 4外显子错义突变以及明确的家族史 ,没有高血压、动脉硬化 ,故符合CADASIL的诊断标准。结论 本病通过临床特点、影像学改变、基因检测及皮肤活检 ,可在生前进行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动脉疾病 脑白质病 进行性多病灶 脑梗塞 基因
原文传递
急性脑梗死早期血清TNF-α和IL-6水平的变化及其意义 被引量:41
5
作者 林久座 缪克强 +4 位作者 张海霞 孔庆钻 袁日明 王振威 刘舜象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415-418,共4页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ACI)早期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30例健康对照者和35例急性脑梗死(ACI)患者发病6 h内的血清TNF-α和IL-6水平,并对患者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DS),...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ACI)早期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30例健康对照者和35例急性脑梗死(ACI)患者发病6 h内的血清TNF-α和IL-6水平,并对患者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DS),用spearman等级相关方法检验相关性。结果:ACI患者血清TNF-α和IL-6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两者与发病6 h内的NDS及其进展均呈显著正相关(前者rs分别为0.89和0.93,后者为0.90和0.91,P均(0.001),进展型脑梗死组(PCI)早期血清TNF-α和IL-6明显高于稳定性脑梗死组(SCI),分别为(49.56±12.12)ng/Lvs(24.30±7.40)ng/L和(39.76±7.88)ng/Lvs(20.78±6.28)ng/L,P均(0.01。结论:ACI患者早期血清TNF-α和IL-6明显升高,并与病情密切相关,PCI组早期血清TNF-α和IL-6明显高于SCI患者,TNF-α和IL-6对PCI风险评估有一定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急性病 肿瘤坏死因子α 白细胞介素类 酶联免疫吸附测定 白介素6 进展性脑梗死 价值
下载PDF
替罗非班治疗进展性缺血性卒中的疗效和安全性观察 被引量:39
6
作者 郝静 赵娜 +6 位作者 孔孟丹 苏慧 曹向宇 刘新峰 杜志华 焦格 田成林 《解放军医学院学报》 CAS 2017年第5期409-413,共5页
目的探讨替罗非班治疗进展性缺血性卒中(progressive ischemic stroke,PIS)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收集我院2016年1-12月经替罗非班治疗的PIS患者6例,记录其人口学特征,缺血性卒中危险因素,新发梗死部位及相应卒中机制,替罗非班开始应... 目的探讨替罗非班治疗进展性缺血性卒中(progressive ischemic stroke,PIS)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收集我院2016年1-12月经替罗非班治疗的PIS患者6例,记录其人口学特征,缺血性卒中危险因素,新发梗死部位及相应卒中机制,替罗非班开始应用及持续时间、剂量,不同时间点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以及并发症。结果 6例中,前后循环PIS各3例,卒中进展的机制包括大动脉或穿支动脉起始部粥样硬化基础上的血栓形成、栓子脱落、低灌注/栓子清除障碍。6例PIS患者静脉泵入替罗非班持续时间为34~184(75±54.4)h,单位时间泵入剂量为0.1~0.25(0.19±0.06)mg/h。治疗后7 d NIHSS评分平均下降3.0±2.1分,且无出血并发症。结论静脉应用替罗非班可能是一种相对安全有效的治疗PIS的方法。未来应进行多中心随机对照试验进一步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进展性卒中 替罗非班 脑梗死
下载PDF
进展性脑梗死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33
7
作者 王霆 蒋纯新 +4 位作者 江宏杰 张永祥 翁翔 黄孝飞 沈俊 《脑与神经疾病杂志》 2013年第2期101-103,共3页
目的探寻引起脑梗死进展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对我院2008年5月-2011年5月住院的急性脑梗死患者246例,根据入院后病情演变分为进展性脑梗死组(PCI)和非进展性脑梗死组(NPCI)。观察项目包括年龄、高血压史、糖尿病史、冠心病史、脑卒中病... 目的探寻引起脑梗死进展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对我院2008年5月-2011年5月住院的急性脑梗死患者246例,根据入院后病情演变分为进展性脑梗死组(PCI)和非进展性脑梗死组(NPCI)。观察项目包括年龄、高血压史、糖尿病史、冠心病史、脑卒中病史、高脂血症史、吸烟史及饮酒史,入院时神经功能评分、入院时高血压、入院后血压降低、发热、血脂、血糖、红细胞压积、颈动脉狭窄及颅内动脉狭窄进行分析。结果 PCI组的糖尿病史、早期不适当降压治疗、颅内动脉狭窄、颈动脉狭窄、入院后24小时内最高体温、白细胞计数、空腹血糖及侧脑室旁梗死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结论糖尿病病史、早期不适当降压治疗、发热、白细胞计数增高、空腹血糖增高、劲内动脉和颅内动脉狭窄及侧脑室旁梗死是引起脑梗死进展的主要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进展性脑梗死 危险因素
下载PDF
老年急性脑梗塞进展性发展的危险因素研究 被引量:29
8
作者 赵良梅 周长文 +2 位作者 周霞 左尧金 王思念 《湖南师范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4年第1期59-61,共3页
目的:探讨老年人进展性脑梗塞发病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地分析87例进展性脑梗塞患者和同期住院的165例非进展性脑梗塞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既往病史、血压、血糖、血脂、纤维蛋白原水平及脑动脉的狭窄情况。结果:进展性脑梗塞患者合... 目的:探讨老年人进展性脑梗塞发病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地分析87例进展性脑梗塞患者和同期住院的165例非进展性脑梗塞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既往病史、血压、血糖、血脂、纤维蛋白原水平及脑动脉的狭窄情况。结果:进展性脑梗塞患者合并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及动脉血管狭窄的发生率高于非进展性脑梗塞组。结论: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颈内动脉和大脑中动脉狭窄是发生进展性脑梗塞的重要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进展性脑梗塞 危险因素
原文传递
丁苯酞氯化钠联合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治疗进展性脑梗死合并睡眠障碍的疗效 被引量:28
9
作者 毛礼阳 周先举 《广西医学》 CAS 2018年第12期1281-1284,共4页
目的探讨丁苯酞氯化钠联合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治疗进展性脑梗死合并睡眠障碍的疗效。方法选取进展性脑梗死合并睡眠障碍患者102例,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51例。对照组给予阿司匹林及氯吡格雷双重抗血小板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 目的探讨丁苯酞氯化钠联合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治疗进展性脑梗死合并睡眠障碍的疗效。方法选取进展性脑梗死合并睡眠障碍患者102例,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51例。对照组给予阿司匹林及氯吡格雷双重抗血小板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丁苯酞氯化钠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神经功能、生活能力及睡眠质量。结果治疗后,两组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Barthel指数均升高(均P<0.05),且观察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Barthel评分高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总睡眠时间、睡眠效率、深度睡眠比例、快速眼球运动睡眠比例均长于或高于治疗前及对照组,觉醒次数少于治疗前及对照组(均P<0.05)。结论丁苯酞氯化钠联合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可有效地提高进展性脑梗死合并睡眠障碍患者的神经功能和生活能力,改善睡眠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进展性脑梗死 睡眠障碍 丁苯酞氯化钠 阿司匹林 氯吡格雷 疗效
下载PDF
阿托伐他汀对进展性脑梗死进展时间及神经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7
10
作者 李森 范爱琴 +1 位作者 冯书现 景宏源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0年第1期22-24,共3页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对进展性脑梗死进展时间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05-01~2008-12住院的进展性脑梗死8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NS 250 ml+奥扎格雷针80 mg,1次/d静滴,NS250ml+复方丹参针20ml,1次/d静...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对进展性脑梗死进展时间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05-01~2008-12住院的进展性脑梗死8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NS 250 ml+奥扎格雷针80 mg,1次/d静滴,NS250ml+复方丹参针20ml,1次/d静滴,NS 250ml(或5%GS 250ml)+胞磷胆碱针0.75g 1次/d静滴,低分子肝素钙针5000U,1次/12h,皮下注射,连用5d。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片20mg,入院后立即口服,继而1次/d口服,连用4周。观察入院时、进展停止时、发病4周时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和发病至症状达高峰时间。结果2组在发病至症状达峰时间、发病4周时NIHSS评分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进展性脑梗死应用阿托伐他汀安全,可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进展性脑梗死 阿托伐他汀 神经功能缺损程度 预后
下载PDF
替罗非班联合丁苯酞注射液治疗进展性脑梗死 被引量:27
11
作者 黄志宝 何忠莲 +1 位作者 汤红薇 王丽华 《血栓与止血学》 2018年第1期10-12,共3页
目的观察替罗非班联合丁苯酞注射液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进展性脑梗死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60)及观察组(n=60),对照组给予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药物的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替罗非班及丁苯酞注射液,观察两... 目的观察替罗非班联合丁苯酞注射液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进展性脑梗死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60)及观察组(n=60),对照组给予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药物的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替罗非班及丁苯酞注射液,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NIHSS)评分及生活自理能力Barthel指数(BI),并监测治疗前后的血液学指标变化,观察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治疗后的血小板聚集率及血浆炎症因子水平优于对照组,两组均无明显出血。结论替罗非班联合丁苯酞注射液能够提高进展性脑梗死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进展性脑梗死 替罗非班 丁苯酞
下载PDF
丁苯酞软胶囊联合氯吡格雷片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6
12
作者 林瑞声 吴承龙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0期1831-1833,共3页
目的观察丁苯酞软胶囊联合氯吡格雷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78例进展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9例和试验组39例。对照组予以口服氯吡格雷首剂剂量300 mg,qd,以后每次剂量为75 mg,qd;试验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 目的观察丁苯酞软胶囊联合氯吡格雷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78例进展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9例和试验组39例。对照组予以口服氯吡格雷首剂剂量300 mg,qd,以后每次剂量为75 mg,qd;试验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予以口服丁苯酞软胶囊每次200 mg,tid。2组患者均治疗28 d。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治疗前后的巴氏指数(BI)评定量表评分和欧洲卒中量表(ESS)评分、微小RNA-155、CD4^+CD25^+Treg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试验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9.74%(35/39例)和66.67%(26/35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与对照组的ESS评分分别为(82.54±4.78),(73.24±3.46)分;BI评分分别为(72.33±2.80),(61.10±2.94)分;微小RNA-155表达量分别为(0.63±0.03),(0.98±0.05);CD4^+CD25^+Treg细胞百分率分别为(1.55±0.44)%,(2.16±0.3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出现的药物不良反应主要有皮疹、腹部不适、恶心,对照组出现的药物不良反应主要有消化道出血、腹痛、便秘。试验组和对照组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0.26%vs 12.82%,P>0.05)。结论丁苯酞软胶囊联合氯吡格雷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确切,可保护患者的神经功能,有效地降低微RNA-155、CD4^+CD25^+Treg细胞的表达水平,且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苯酞 氯吡格雷 进展性脑梗死 安全性
原文传递
依达拉奉联合降纤酶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26
13
作者 任乃勇 赵康仁 +2 位作者 张渭芳 靳彪 宋继东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48-150,共3页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联合降纤酶治疗进展性脑梗死(PCI)的疗效。方法对50例PCI患者用依达拉奉30mg加入生理盐水100ml静脉滴注,每天2次,连用14d;降纤酶首次10BU,以后5BU加入生理盐水250ml静脉滴注,隔日1次,共4次。在治疗前、后进行欧洲卒中量...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联合降纤酶治疗进展性脑梗死(PCI)的疗效。方法对50例PCI患者用依达拉奉30mg加入生理盐水100ml静脉滴注,每天2次,连用14d;降纤酶首次10BU,以后5BU加入生理盐水250ml静脉滴注,隔日1次,共4次。在治疗前、后进行欧洲卒中量表(ESS)和Barthel指数(BI)评分、血浆纤维蛋白原(Fib)含量检测;并与单用降纤酶的对照组比较。结果联合治疗组治疗7d、14d、21d时的ES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后血浆Fib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P<0.01),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联合治疗组的显效率(72%)和有效率(90%)明显高于对照组(42%、66%)(均P<0.05)。两组各有3例尿常规出现少量红细胞,联合治疗组有4例丙氨酸转氨酶(ALT)轻度升高。结论依达拉奉联合降纤酶治疗PCI有显著疗效,无明显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依达拉奉 降纤酶 进展性脑梗死
下载PDF
病灶部位的影像学特征对进展性脑梗死的预测作用 被引量:25
14
作者 张迎生 汪凯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326-330,共5页
目的探讨不同病灶部位的影像学特征对进展性脑梗死的预测作用。方法收集2010年1月至2014年6月在合肥市第三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脑梗死患者,所有患者经头颅磁共振明确病灶部位,影像学分型分为:前循环皮质、基底节、放射冠和后循环梗死... 目的探讨不同病灶部位的影像学特征对进展性脑梗死的预测作用。方法收集2010年1月至2014年6月在合肥市第三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脑梗死患者,所有患者经头颅磁共振明确病灶部位,影像学分型分为:前循环皮质、基底节、放射冠和后循环梗死;再根据病情有无进展分为非进展性和进展性脑梗死。比较各影像学亚型脑梗死在非进展性和进展性脑梗死组间的分布差异,并分析梗死亚型与是否进展的相关性分析,然后进一步回归分析进展性脑梗死的危险因素。结果共150例患者入选,其中非进展性脑梗死99例,进展性脑梗死51例;其影像学分型中,发生在皮质为46例,放射冠25例,基底节47例,后循环32例。不同影像学亚型脑梗死在非进展性和进展性脑梗死组间分布存在显著差异(χ2=19.239,P=0.001),其中,进展性脑梗死发生在前循环皮质的几率显著高于非进展性脑梗死;前循环皮质梗死与是否进展性间的相关性分析,其R和P值分别为0.170、和0.026;进展性脑梗死危险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梗死的影像学亚型与其有关(P=0.002),表现为前循环皮质梗死发生梗死进展的可能性较其它亚型显著增加,即使经年龄、血糖等相关因素校正后,此种趋势依然存在(P=0.014)。结论梗死部位与其是否进展密切相关,发生在前循环皮质的患者更容易出现病情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进展性脑梗死 影像学 预测
下载PDF
替罗非班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安全性评估 被引量:24
15
作者 刘小洲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8期1600-1603,共4页
目的:评价替罗非班治疗进展性脑梗死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68例进展性脑梗死(PCI)患者,早期(症状加重3 h内)给予替罗非班静脉治疗,检测患者血小板聚集率,通过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中国)及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BI),观察使用替罗非班... 目的:评价替罗非班治疗进展性脑梗死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68例进展性脑梗死(PCI)患者,早期(症状加重3 h内)给予替罗非班静脉治疗,检测患者血小板聚集率,通过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中国)及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BI),观察使用替罗非班前后进展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日常生活能力,评估替罗非班的疗效及安全性。结果:使用替罗非班治疗2周后,前循环脑梗死组有效率为75.00%,后循环脑梗死组为71.43%,均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展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减轻,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改善,与使用前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颅内出血并发症并未明显增加。结论:替罗非班在进展性脑梗死患者早期使用可改善患者预后,不良反应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进展性脑梗死 替罗非班
原文传递
进展性脑梗死危险因素及血清促炎性细胞因子水平研究 被引量:23
16
作者 刘东玲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13年第3期88-90,共3页
目的探讨进展性脑梗死患者危险因素及血清白介素-1β(IL-1β)、白介素-6(IL-6)水平。方法入选患者为本院帐治的急性期脑梗死患者80例,包括非进展性脑梗死患者33例(非进展组)和进展性脑梗死患者47例(进展组)。另选取同期来本院健康体检... 目的探讨进展性脑梗死患者危险因素及血清白介素-1β(IL-1β)、白介素-6(IL-6)水平。方法入选患者为本院帐治的急性期脑梗死患者80例,包括非进展性脑梗死患者33例(非进展组)和进展性脑梗死患者47例(进展组)。另选取同期来本院健康体检中心体检的4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检测各组患者生化指标;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患者血清IL-1β、IL-6水平。结果进展组患者空腹血糖(GLU)、血浆纤维蛋白原(FIB)、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明显高于非进展组。进展组和非进展组患者血清IL-1β、IL-6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进展组患者血清IL-1β、IL-6水平明显高于非进展组、进展组计算机断层扫描(CT)早期异常表现发生率、大面积脑梗死发生率均明显高于非进展组。结论高血糖、高纤维蛋白原血症、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为进展性脑梗死的危险因素。血清IL-1β、IL-6水平对进展性脑梗死发生有早期预警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进展性脑梗死 危险因素 白细胞介素
下载PDF
阿加曲班和尤瑞克林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22
17
作者 张国锋 徐耀铭 +3 位作者 周文静 齐晓飞 吴占福 郑哲龙 《现代药物与临床》 CAS 2020年第2期229-233,共5页
目的比较阿加曲班注射液和注射用尤瑞克林治疗早期急性进展性脑梗死的有效性、安全性。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5月在通辽市医院住院并在发病72 h内进展的9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成阿加曲班组和尤瑞克林组,每组各46例。阿加曲班组... 目的比较阿加曲班注射液和注射用尤瑞克林治疗早期急性进展性脑梗死的有效性、安全性。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5月在通辽市医院住院并在发病72 h内进展的9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成阿加曲班组和尤瑞克林组,每组各46例。阿加曲班组静脉泵入阿加曲班注射液,60 mg/d治疗2 d,然后10 mg/d治疗5 d,早晚各1次,每次持续3 h。尤瑞克林组静脉滴注注射用尤瑞克林0.15 PNA单位/d,前15 min内控制滴速。两组连续治疗14 d。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同时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和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BI)评分。结果治疗后,阿加曲班组临床有效率为82.6%,显著高于尤瑞克林组的69.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阿加曲班组在治疗7、14d后NIHSS评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而尤瑞克林组在治疗14d后才显示出明显改善(P<0.05);治疗后阿加曲班组NIHSS评分显著低于尤瑞克林组同期,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阿加曲班组在治疗7、14 d后BI分值明显升高(P<0.05),而尤瑞克林组则在治疗14 d后与治疗前比较才显示出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阿加曲班组BI分值显著高于尤瑞克林组同期,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加曲班注射液治疗进展性脑梗死早期进展患者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安全性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加曲班注射液 注射用尤瑞克林 进展性脑梗死 临床疗效 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 不良反应
原文传递
国内进展性脑梗死危险因素的系统评价 被引量:21
18
作者 黄金华 陈伟 +1 位作者 辛家厚 俞明明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6年第14期1575-1579,共5页
目的综合评价国内进展性脑梗死患病人群的危险因素。方法采用Meta分析的方法对国内有关进展性脑梗死发病危险因素的研究结果进行定量综合分析;使用Review Manager 5.17对研究结果进行异质性检验以及OR值的合并和95%CI的计算。结果共纳... 目的综合评价国内进展性脑梗死患病人群的危险因素。方法采用Meta分析的方法对国内有关进展性脑梗死发病危险因素的研究结果进行定量综合分析;使用Review Manager 5.17对研究结果进行异质性检验以及OR值的合并和95%CI的计算。结果共纳入15篇文献,病例组1 345例,对照组2 643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中国人群进展性脑梗死的危险因素有糖尿病(OR=3.51,95%CI:2.43~5.06,P=0.003)、高血压(OR=3.90,95%CI:1.98~7.67,P<0.000 1)、发热(OR=4.42,95%CI:2.64~7.39,P=0.01)、空腹血糖(OR=1.33,95%CI:0.77~1.90,P<0.000 01)、白细胞计数(OR=1.48,95%CI:0.28~2.69,P<0.00001)、C反应蛋白(OR=1.59,95%CI:0.34~2.84,P=0.000 3)、收缩压(OR=-20.85,95%CI:-30.18^-11.51,P<0.000 01)。结论现有的证据表明中国人群进展性脑梗死的危险因素有糖尿病、高血压、发热、空腹血糖、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收缩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进展性脑梗死 进展性脑卒中 危险因素 糖尿病 高血压
下载PDF
血浆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水平对进展性脑梗死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21
19
作者 王磊 费世早 +3 位作者 庞洪波 陈观保 章莹 储照虎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308-310,共3页
目的研究血浆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水平对进展性脑梗死的预测价值。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16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和72名正常对照者的血浆Lp-PLA2水平。ACI患者每天进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发病... 目的研究血浆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水平对进展性脑梗死的预测价值。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16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和72名正常对照者的血浆Lp-PLA2水平。ACI患者每天进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发病第3 d NIHSS评分比发病第1 d增加≥2分者为进展性脑梗死(进展性脑梗死组),<2分者为稳定性脑梗死(稳定性脑梗死组)。结果 168例ACI患者中进展性脑梗死40例,稳定性脑梗死128例。ACI组血浆Lp-PLA2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进展性脑梗死组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及稳定性脑梗死组(均P<0.01);稳定性脑梗死组与正常对照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进展性脑梗死患者发病后血浆Lp-PLA2水平明显升高,其可能为早期预测进展性脑梗死发生的生物学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进展性脑梗死 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 预测指标
下载PDF
阿加曲班、氯吡格雷与丁苯酞联合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安全性研究 被引量:21
20
作者 苏观利 黎永仙 +1 位作者 王华 陈平 《临床急诊杂志》 CAS 2017年第10期775-779,共5页
目的:探讨阿加曲班、氯吡格雷与丁苯酞联合治疗进展性脑梗死(PCI)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根据患者的意愿和实际情况,将90例PCI患者分为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50例)。对照组给予阿加曲班加氯吡格雷,而观察组给予阿加曲班加氯吡格雷加丁苯... 目的:探讨阿加曲班、氯吡格雷与丁苯酞联合治疗进展性脑梗死(PCI)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根据患者的意愿和实际情况,将90例PCI患者分为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50例)。对照组给予阿加曲班加氯吡格雷,而观察组给予阿加曲班加氯吡格雷加丁苯酞。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NIHSS)、Barthel指数(BI)和改良Rankin量表(mRS)评价两组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日常生活能力和神经功能恢复状况。检测两组的炎性因子浓度和脑血流动力学指标。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在治疗后14、30、90d时,观察组的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而BI评分则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治疗90dmR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在治疗后30d时,观察组的TNF-α、IL-6和hs-CRP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观察组的锋流速和平均流速均明显快于对照组,观察组的锋流速差和平均流速差则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阿加曲班、氯吡格雷与丁苯酞联合治疗PCI可提高总有效率、日常生活能力和预后,同时可减轻神经功能缺损、缓解炎症反应和纠正脑血流动力异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进展性脑梗死 阿加曲班 氯吡格雷 丁苯酞 疗效 安全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3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