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神经肌肉电刺激联合程序化下肢训练在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1
作者 李溦 王烨 +3 位作者 李楠 于美庆 高穆榕 杨傲然 《中国临床新医学》 2023年第10期1037-1041,共5页
目的 观察神经肌肉电刺激联合程序化下肢训练在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招募2019年1月至2021年9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康复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8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目的 观察神经肌肉电刺激联合程序化下肢训练在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招募2019年1月至2021年9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康复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8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3例。对照组接受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在常规康复治疗基础上增加神经肌肉电刺激联合程序化下肢训练。比较两组骨折愈合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骨代谢指标、运动功能恢复情况以及生活质量。结果 观察组骨折愈合时间、离床时间、部分负重时间及完全负重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4.65%vs 18.60%;χ^(2)=4.074,P=0.044)。在术后1周、3个月和6个月,观察组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低于对照组,Harris评分和Barthel指数(BI)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3个月和6个月,观察组骨钙素(OC)和Ⅰ型前胶原氨基端前肽(PINP)水平高于对照组,Ⅰ型胶原羧基端交联肽(CTX)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神经肌肉电刺激联合程序化下肢训练有助于促进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术后骨折愈合和运动功能恢复,减少并发症发生,改善生活质量,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骨代谢指标调节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肌肉电刺激 程序化下肢训练 股骨转子间骨折 老年患者 运动功能 骨代谢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