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7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D-1/PD-L1抑制剂联合化疗对比化疗一线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疗效及安全性的Meta分析 被引量:29
1
作者 霍庚崴 宋莹 +1 位作者 贾沙沙 陈卫东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309-314,共6页
目的:系统评价PD-1/PD-L1抑制剂联合化疗对比化疗一线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lung cancer,NSCLC)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检索PubMed、Cochrane Library、EMbase、EBSCO循证医学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hinese Biomedic... 目的:系统评价PD-1/PD-L1抑制剂联合化疗对比化疗一线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lung cancer,NSCLC)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检索PubMed、Cochrane Library、EMbase、EBSCO循证医学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hinese Biomedical Literature Database,CBM)、中国知网(Chinese Journal Full-text Database,CNKI)、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VIP)中收录的PD-1/PD-L1抑制剂联合化疗对比化疗一线治疗晚期NSCLC的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RCTs),采用RevMan 5.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纳入6个临床RCTs共3 238例晚期NSCLC。Meta分析结果显示,PD-1/PD-L1抑制剂联合化疗与化疗相比可显著延长OS(HR=0.86,95%CI=0.79~0.94,P=0.0006)和PFS(HR=0.81,95%CI=0.78~0.84,P<0.00001);1~5级血小板计数减少、呕吐、腹泻、甲状腺功能减低或亢进、皮疹、肺炎、结肠炎、肝炎、味觉障碍,3~5级肝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化疗组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结论:PD-1/PD-L1抑制剂联合化疗较单独化疗一线治疗晚期NSCLC可显著延长患者OS和PFS,但不良反应发生率较化疗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pd-1/pd-L1抑制剂 化疗 程序性死亡受体-1 程序性死亡-配体1
下载PDF
信迪利单抗治疗胸腺瘤引发免疫性心肌炎1例 被引量:24
2
作者 戎佩佩 《安徽医药》 CAS 2021年第6期1239-1241,共3页
目的探讨信迪利单抗用于胸腺瘤致免疫性心肌炎的发生机制和药学监护方法。方法报道2019年9月20日武汉大学人民医院1例信迪利单抗用于胸腺瘤致免疫性心肌炎的病例,并进行相关文献分析。结果病人使用信迪利单抗两周后出现喘气、心慌,心脏... 目的探讨信迪利单抗用于胸腺瘤致免疫性心肌炎的发生机制和药学监护方法。方法报道2019年9月20日武汉大学人民医院1例信迪利单抗用于胸腺瘤致免疫性心肌炎的病例,并进行相关文献分析。结果病人使用信迪利单抗两周后出现喘气、心慌,心脏生化及心电图存在异常,诊断为免疫性心肌炎,行激素冲击等治疗后恢复正常[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3.69μg/L,肌红蛋白(MYO)46.24μg/L,超敏肌钙蛋白(ultra-TnI)0.030μg/L,N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59.00 ng/L]。结论免疫性心肌炎为罕见而严重的不良反应,本研究报道了国内首例信迪利单抗引起的免疫性心肌炎,临床药师应予以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腺瘤 心肌炎 信迪利单抗 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病例分析
下载PDF
芪玉三龙汤降低肺癌荷瘤小鼠程序性死亡蛋白1及配体(PD-1/PD-L1)的水平 被引量:16
3
作者 张星星 童佳兵 李泽庚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770-774,共5页
目的研究芪玉三龙汤在Lewis肺癌小鼠体内的抑瘤效应及对共刺激分子程序性死亡蛋白1及配体(PD-1/PD-L1)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Lewis肺癌细胞株培养移植法建立肺癌荷瘤小鼠模型,荷瘤成功后随机分为模型组、化疗组、中药高、中、低剂量组、... 目的研究芪玉三龙汤在Lewis肺癌小鼠体内的抑瘤效应及对共刺激分子程序性死亡蛋白1及配体(PD-1/PD-L1)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Lewis肺癌细胞株培养移植法建立肺癌荷瘤小鼠模型,荷瘤成功后随机分为模型组、化疗组、中药高、中、低剂量组、联合组,每组8只;实验第11天开始中药低、中、高剂量组小鼠分别按(20.12、40.24、80.48)g/(kg·d)灌胃给药,化疗组按照0.4 m L顺铂腹腔注射给药,联合组以高剂量中药灌胃和顺铂腹腔注射联合给药,模型组按照等量生理盐水给药,1次/d,连续给药10 d;检测各组荷瘤小鼠肿瘤体积,绘制肿瘤生长曲线;称取瘤质量,计算抑瘤率;实时定量PCR和Western blot法分别检测荷瘤小鼠脾脏PD-1及肿瘤组织PD-L1的mRNA和蛋白水平。结果与模型组比较,中药高剂量组能够抑制肺癌移植瘤生长,抑瘤率为23.86%,联合组与化疗组抑瘤率相当;中药高剂量组能明显降低脾脏组织PD-1 mRNA及PD-1蛋白表达,抑制肿瘤组织PD-L1 mRNA及蛋白表达。联合组PD-1、PD-L1蛋白水平明显低于化疗组,但对其他指标的交互作用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芪玉三龙汤能通过降低PD-1/PD-L1水平温和抑制肺癌移植瘤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芪玉三龙汤 肺癌 程序性死亡蛋白1(pd-1) 程序性死亡蛋白配体1(pd-L1)
下载PDF
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PD-1/PD-L1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16
4
作者 吴菡 吴健 +1 位作者 石永利 刘文杰 《临床肿瘤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218-221,共4页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程序性死亡分子1及其配体(PD-1/PD-L1)的表达与NSCLC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收集2016年1月至2017年6月经病理组织学确诊的NSCLC患者119例,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PD-1/PD-L1的表达,分析其与NSCLC临床病理特...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程序性死亡分子1及其配体(PD-1/PD-L1)的表达与NSCLC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收集2016年1月至2017年6月经病理组织学确诊的NSCLC患者119例,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PD-1/PD-L1的表达,分析其与NSCLC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NSCLC组织中PD-1的阳性表达率为67.2%(80/119), PD-L1的阳性表达率为62.2%(74/119)。PD-1表达与NSCLC患者的性别、吸烟、病理类型和K-Ras突变有关(P<0.05),而与年龄、TNM分期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突变无关(P>0.05)。PD-L1表达与NSCLC患者的性别、年龄、吸烟、病理类型和EGFR突变有关(P<0.05),而与TNM分期和K-Ras突变无关(P>0.05)。结论 PD-1、PD-L1在EGFR突变和K-Ras突变的NSCLC组织中均表达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NSCLC) 程序性死亡分子1(pd-1) 程序性死亡分子配体1(pd-L1)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 K-RAS
下载PDF
PD-1抑制剂治疗晚期肺癌的疗效及对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和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15
5
作者 李兴 马丽娜 +4 位作者 李迅 李建旺 崔荣花 张曙波 谢宗宙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1113-1118,共6页
目的:探讨PD-1抑制剂治疗晚期肺癌患者的疗效及其对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及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8月至2020年12月于海口医院就诊的肺癌患者50例,选取同期体检健康者50例作为对照,免疫组化法检测肺癌组织中PD-1的表达... 目的:探讨PD-1抑制剂治疗晚期肺癌患者的疗效及其对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及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8月至2020年12月于海口医院就诊的肺癌患者50例,选取同期体检健康者50例作为对照,免疫组化法检测肺癌组织中PD-1的表达。肺癌患者均接受纳武利尤单抗(nivolumab)或帕博利珠单抗(pembrolizumab)治疗,于治疗前1天、治疗1周期结束、治疗4周期结束时进行静脉血采集,治疗4周期后进行CT或MRI检查评价肿瘤大小,将评价为完全缓解(complete response,CR)、部分缓解(partial response,PR)和疾病稳定(stable disease,SD)的患者归为免疫应答组,评价为疾病进展(progressive disease,PD)的患者归为免疫无反应组。评估PD-1抑制剂治疗对患者外周血中T淋巴细胞亚群(CD3^(+)T细胞、CD4^(+)T细胞、CD8^(+)T细胞、CD4^(+)/CD8^(+)T细胞、Treg细胞及Th1/Th2细胞)、NK细胞和细胞因子(IFN-γ、IL-2、IL-4和IL-5)水平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肺癌患者外周血中CD3^(+)T细胞、CD4^(+)T细胞、CD4^(+)/CD8^(+)T细胞、Th1/Th2细胞、IFN-γ和IL-2水平明显下降,而CD8^(+)T细胞、Treg细胞、NK细胞、IL-4和IL-5水平明显升高(均P<0.05);与治疗前相比,治疗1周期和4周期后CD3^(+)T细胞、CD4^(+)T细胞和CD4^(+)/CD8^(+)T细胞水平明显升高,而CD8^(+)T细胞、Treg细胞和NK细胞明显下降(均P<0.05);治疗4周期后,40例入免疫应答组,10例入免疫无反应组,治疗有效率为80%。与治疗无反应组比较,免疫应答组血清CD3^(+)T细胞、CD4^(+)T细胞、CD4^(+)/CD8^(+)T细胞水平和Th1/Th2比值明显升高,而CD8^(+)T细胞、Treg细胞和NK细胞水平明显下降(均P<0.05);免疫应答组患者经4个周期治疗后,与PD-L1低表达(<50%)患者(8例)比较,PD-L1高表达(≥50%)患者(32例)血清CD3^(+)T细胞、CD4^(+)T细胞和CD4^(+)/CD8^(+)T细胞水平均明显升高(均P<0.05),而CD8^(+)T细胞、Treg细胞和NK细胞均明显下降(均P<0.05)。结论:纳武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程序性死亡蛋白-1 T细胞亚群 免疫功能 纳武利尤单抗 帕博利珠单抗
下载PDF
中医药辅助PD-1单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辨析 被引量:15
6
作者 李明花 柴水珍 +1 位作者 董志毅 鞠立霞 《上海中医药杂志》 2021年第10期28-30,33,共4页
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单抗的临床应用为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带来了飞跃式的进步,但会造成免疫治疗相关不良反应,且仍有近半数患者难以从中获益。针对非小细胞肺癌PD-1单抗不同治疗阶段的临床表现,将患者分为风热犯肺、脾虚痰湿、气滞... 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单抗的临床应用为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带来了飞跃式的进步,但会造成免疫治疗相关不良反应,且仍有近半数患者难以从中获益。针对非小细胞肺癌PD-1单抗不同治疗阶段的临床表现,将患者分为风热犯肺、脾虚痰湿、气滞血瘀、气阴两虚4种证型,分别以桑菊饮、参苓白术散、血府逐瘀汤、生脉饮合沙参麦冬汤加减对证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减轻免疫治疗相关不良反应。并附验案1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程序性死亡受体-1 免疫治疗 中医药疗法
下载PDF
食管鳞状细胞癌(ESCC)中PD-1/PD-L1/PD-L2的表达与临床因素及预后的相关性 被引量:11
7
作者 隋启海 詹成 +1 位作者 马可 王群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76-82,100,共8页
目的检验程序性细胞死亡分子1(programmed cell death-1,PD-1)/PD配体1(PD ligand-1,PD-L1)/PD配体2(PD-L2)在食管鳞状细胞癌(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ESCC)患者中的表达,并评估其与临床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2007年1... 目的检验程序性细胞死亡分子1(programmed cell death-1,PD-1)/PD配体1(PD ligand-1,PD-L1)/PD配体2(PD-L2)在食管鳞状细胞癌(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ESCC)患者中的表达,并评估其与临床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2007年1月至12月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胸外科接受手术治疗的325例食管肿瘤患者的临床数据,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分析石蜡包埋的肿瘤样品及部分对应的癌旁组织中PD-1、PD-L1和PD-L2的表达,用免疫反应评分并分析其与临床特征及预后的关系。结果 PD-1、PD-L1、PD-L2三者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2.0%、52.6%、32.9%,PD-L(P<0.001)、PD-L1(P<0.001)、PD-L2(P=0.023)在癌旁组织和癌组织中的表达有差别。PD-L1的阳性表达与T分期(P<0.001)、术后分期(P=0.006)相关,PD-L2的阳性表达与T分期(P<0.001)、术后分期(P=0.002)及淋巴结转移(P=0.044)相关,与其他临床因素的相关性无统计学意义。PD-1(P=0.500)、PD-L1(P=0.058)、PD-L2(P=0.096)单阳性与患者生存状况均无明显关联。但三者表达均阴性的患者预后要显著优于仅其中一个因子表达阳性(HR=1.669)或二个以上因子表达阳性的患者(HR=1.606)。结论 PD-L1和PD-L2与ESCC患者的多个临床特征有关。虽然PD-1、PD-L1、PD-L2各自与患者预后之间无统计学意义关联,但表达均阴性的患者预后相对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程序性细胞死亡分子1(pd-1) 程序性细胞死亡分子配体-1(pd-L1) 程序性细胞死亡分子配体-2(pd-L2) 食管鳞状细胞癌(ESCC)
下载PDF
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外周血CD3^+CD8^+效应记忆T细胞和滤泡辅助性T细胞ICOS、 PD-1表达上调且与病情相关 被引量:14
8
作者 张力 刘芷宁 +1 位作者 李谌 刘馨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641-648,共8页
目的研究类风湿性关节炎(RA)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程序性死亡蛋白1(PD-1)和可诱导共刺激分子(ICOS)的表达,并确定其与疾病活动度之间的关系。方法募集RA患者30例、健康对照26例。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CD3^+CD8^+的效应记忆T细胞(Tem)和... 目的研究类风湿性关节炎(RA)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程序性死亡蛋白1(PD-1)和可诱导共刺激分子(ICOS)的表达,并确定其与疾病活动度之间的关系。方法募集RA患者30例、健康对照26例。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CD3^+CD8^+的效应记忆T细胞(Tem)和滤泡辅助性T(Tfh)细胞比例,而后检测淋巴细胞亚群中PD-1和ICOS阳性的细胞比例;通过Spearman相关性分析评估其与28个关节疾病活动度评分(DAS28)之间的相关性。结果与健康对照组相比, RA组患者外周血Tem和Tfh细胞绝对数增高, Tem和Tfh细胞的ICOS与PD-1表达增加;RA组患者外周血CD3^+CD8^+ Tem和Tfh细胞ICOS和PD-1表达水平与DAS28之间呈正相关。结论外周血CD3^+CD8^+ Tem和Tfh细胞PD-1和ICOS可能参与RA的发生发展,并可能作为RA活动度的评价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性关节炎 T淋巴细胞 程序性死亡蛋白1(pd-1) 可诱导共刺激分子(ICOS)
下载PDF
PD-1/PD-L1在小细胞肺癌中的临床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9
作者 田浩 康晓艳 +1 位作者 朱海波 宋霞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44-48,共5页
小细胞肺癌(small cell lung cancer,SCLC)恶性程度高,具有强侵袭性、快速增长及早期转移等特点。初始治疗对化疗和放疗较敏感,但易复发且预后差。免疫检测点抑制剂程序性死亡分子-1(programmed death-1,PD-1)和程序性死亡分子1配体(pro... 小细胞肺癌(small cell lung cancer,SCLC)恶性程度高,具有强侵袭性、快速增长及早期转移等特点。初始治疗对化疗和放疗较敏感,但易复发且预后差。免疫检测点抑制剂程序性死亡分子-1(programmed death-1,PD-1)和程序性死亡分子1配体(pro-grammed death-ligand 1,PD-L1)拮抗剂,通过激活T细胞对肿瘤细胞的免疫应答,在SCLC的临床研究中均获得了很好的疗效,有望成为治疗SCLC的主要手段。本文旨在阐述PD-1/PD-L1抑制剂在SCLC治疗中的研究进展,同时,比较肿瘤突变负荷(tumormutation burden,TMB)与PD-L1表达作为生物标记物在SCLC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细胞肺癌 程序性死亡分子1 程序性死亡分子1配体 肿瘤突变负荷 pd-L1表达
下载PDF
结直肠癌新辅助免疫治疗的应用现状以及争议和挑战 被引量:13
10
作者 武爱文 李英杰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85-192,共8页
新辅助治疗在直肠癌、局部进展期结肠癌和可切除的转移性复发性结直肠癌中应用广泛。错配修复缺陷(dMMR)和微卫星高度不稳定(MSI-H)结直肠癌能从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中获益,有望进一步提高以放化疗为基础的传统新辅助治疗效果。本文在... 新辅助治疗在直肠癌、局部进展期结肠癌和可切除的转移性复发性结直肠癌中应用广泛。错配修复缺陷(dMMR)和微卫星高度不稳定(MSI-H)结直肠癌能从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中获益,有望进一步提高以放化疗为基础的传统新辅助治疗效果。本文在综述免疫治疗(着重于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现状的同时,分析了其用于新辅助治疗的机遇,包括dMMR结直肠癌对传统治疗敏感性差,早期肿瘤机体免疫应答好,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不良反应可预期和可控制,结直肠癌患者尚有不断增长的多样化诉求需被满足等。同时分析了目前面临的争议和挑战,指出未来应探索的方向,包括积极筛选获益人群、探索疗效预测标志物、优化新辅助免疫治疗的模式、关注疗效评估及新的治疗终点等。应围绕治疗目标,有效、适度、精准地进行新辅助治疗。重视临床研究的规范性和安全性,关注患者的利益和法律伦理诉求,是保障医疗安全、提高治疗效果的前提和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新辅助治疗 免疫治疗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程序性死亡蛋白-1
原文传递
PD-1/PD-L1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抗肿瘤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11
作者 范惠莲 《中国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6期1321-1324,共4页
程序性死亡-1(programmed death-1,PD-1)/程序性死亡配体-1(programmed death ligand-1,PD-L1)单抗通过重新激活T细胞对肿瘤细胞的免疫应答发挥药理作用的生物作用机制,及其作用靶点检测报告,介绍PD-1/PD-L1抑制剂免疫疗法的临床表现和... 程序性死亡-1(programmed death-1,PD-1)/程序性死亡配体-1(programmed death ligand-1,PD-L1)单抗通过重新激活T细胞对肿瘤细胞的免疫应答发挥药理作用的生物作用机制,及其作用靶点检测报告,介绍PD-1/PD-L1抑制剂免疫疗法的临床表现和适应症研究成果,展望其在抗癌领域的发展潜力。合理规范利用是效应最大化,毒性最小化的需要,我们不但要看到其在抗癌研究应用领域的应用前景,更要从其诱导自身免疫系统杀伤肿瘤细胞的治疗理念中,洞察其在抗癌研究领域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程序性死亡-1 程序性死亡配体-1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肿瘤 免疫疗法 免疫相关毒性
原文传递
PD-1和PD-L1在肺类癌中的表达情况和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10
12
作者 李明彪 徐嵩 +6 位作者 范海洋 张宏毅 李颖 李永文 刘明辉 刘红雨 陈军 《中国肺癌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847-853,共7页
背景与目的肺类癌(pulmonary carcinoid,PC)是一种发病率极低的肺部原发性恶性肿瘤,临床预后与其病理特征密切相关。本研究旨在检测分析PC组织中PD-1(programmed death-1)和PD-L1(programmed death ligand-1)的表达情况及其与类癌患者... 背景与目的肺类癌(pulmonary carcinoid,PC)是一种发病率极低的肺部原发性恶性肿瘤,临床预后与其病理特征密切相关。本研究旨在检测分析PC组织中PD-1(programmed death-1)和PD-L1(programmed death ligand-1)的表达情况及其与类癌患者临床病理生理特征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了20例PC石蜡包埋组织标本中PD-1和PD-L1的蛋白表达情况;应用Hscore(HS)评分系统(0-300)对肿瘤组织中PD-L1和PD-1的表达进行了分析评价。结果 PD-1和PD-L1在PC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0%(8/20)和45%(9/20)。其中,在吸烟PC患者中,PD-1的阳性表达率为63.64%,明显高于不吸烟的患者(11.11%,P<0.05);PD-1与PD-L1的阳性表达与类癌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理类型、临床分期以及有无转移均无明显的相关性(P>0.05)。结论 PD-1和PD-L1的表达在40%左右的PC患者中呈阳性。其中,吸烟类癌患者肿瘤组织中PD-1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不吸烟患者。这些结果提示PD-1和PD-L1的阳性表达可能与PC的发生、发展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肺类癌 pd-1 pd-L1
下载PDF
基于MRI影像组学构建程序性死亡蛋白-1抗体联合全程新辅助放化疗后局部进展期直肠癌病理完全缓解的预测模型 被引量:10
13
作者 张晓燕 朱海涛 +6 位作者 李晓婷 李英杰 李忠武 王维虎 武爱文 孙应实 张岚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228-234,共7页
目的探讨基于MRI影像组学的预测模型在程序性死亡蛋白-1(PD-1)抗体联合全程新辅助放化疗后中低位直肠癌病理完全缓解(pCR)中的预测价值。方法采用临床诊断性试验研究方法,收集2019年1月至2021年9月期间于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收治的PD-1抗... 目的探讨基于MRI影像组学的预测模型在程序性死亡蛋白-1(PD-1)抗体联合全程新辅助放化疗后中低位直肠癌病理完全缓解(pCR)中的预测价值。方法采用临床诊断性试验研究方法,收集2019年1月至2021年9月期间于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收治的PD-1抗体联合全程新辅助放化疗并最终行根治性手术的38例中低位直肠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和影像资料;男23例,女15例;中位年龄68(47~79)岁;有13例为pCR,25例为非pCR。将38例患者分层随机分为训练组(26例)和测试组(12例)进行建模。所有患者治疗前均行直肠MRI检查,收集所有患者的临床特征、影像特征和影像组学特征,并构建临床特征模型和影像组学模型。绘制各个模型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并以曲线下面积、准确度、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等来评价所构建模型。结果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肿瘤原发位置和术后病理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本研究在38例中低位直肠癌患者中,从每个模态下感兴趣区域(ROI)提取了41个特征,包括9个一阶特征,24个灰度共生矩阵特征和8个形状特征。进一步分别从新辅助治疗前后弥散加权成像(DWI)和T2加权成像(T2WI)的每一个图像模态中提取41个特征,共纳入164特征。经过t检验和相关系数的筛选后,仅有4个特征得到保留。经过LASSO交叉验证后,仅有治疗前基线DWI图像的一阶偏度和治疗前基线T2WI图像中的体积这两个特征得到保留。应用这两个特征建立的预测模型在训练组和测试组的曲线下面积、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0.856和0.844,77.8%和100.0%,88.2%和75.0%,77.8%和66.7%,88.2%和100.0%。影像组学模型的决策曲线显示,采用该预测模型预测pCR的策略要优于将所有患者都看作pCR的策略,也优于将所有患者看作非pCR的策略。结论基于MRI影像组学构建PD-1抗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癌 局部进展期 程序性死亡蛋白-1(pd-1) 全程新辅助放化疗 病理完全缓解 磁共振成像 影像组学
原文传递
基于PD-1/PD-L1阻断的联合疗法在非小细胞肺癌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7
14
作者 张宁宁 王旭 +3 位作者 沈金澳 孙世昱 沈燕 王军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472-478,共7页
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存质量,传统治疗手段存在副作用大、易复发、易耐药、缺乏特异性等缺点。基于免疫检查点阻断的免疫疗法是近年来肿瘤治疗领域的突破性进展,它将肿瘤治疗从“点”向“面”转换,是一种以T细胞功能调... 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存质量,传统治疗手段存在副作用大、易复发、易耐药、缺乏特异性等缺点。基于免疫检查点阻断的免疫疗法是近年来肿瘤治疗领域的突破性进展,它将肿瘤治疗从“点”向“面”转换,是一种以T细胞功能调控为重点,进而控制肿瘤进展的新策略。程序性死亡蛋白1(PD-1)是研究最充分的免疫检查点分子。近年来,靶向PD-1及其配体PD-L1信号通路的免疫疗法凭借其特异性较强、副作用小等优势,已经在NSCLC治疗中获得了令人振奋的疗效,但是仍有相当一部分患者对靶向PD-1/PD-L1通路的单一抗体治疗效果不显著,研究表明,基于PD-1/PD-L1通路的靶向免疫疗法联合其他肿瘤治疗手段能够显著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存质量。例如放化疗、双免疫检查点、免疫调节物质,甚至肠道菌群调节均可联合抗PD-1/PD-L1单抗应用于NSCLC的临床治疗,这些联合疗法各有其优缺点,其协同作用机制也有待更进一步研究。对于NSCLC而言,更多基于PD-1/PD-L1阻断的新型联合疗法也在探索中,从而为提高患者生存率和生存质量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NSCLC) 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 程序性死亡受体1配体1(pd-L1) 联合治疗 综述
下载PDF
PD-1在胃癌患者CD8^+T细胞表面的表达特点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9
15
作者 李超 汪宏 周勇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CAS 2011年第5期419-422,共4页
目的观察胃癌患者及健康体检者外周血CD8+T细胞表面程序性死亡受体-1(programmed death1,PD-1)的表达水平,及其与胃癌病变程度的关系,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不同分期的胃癌患者66例,健康体检者34例;取新鲜血液分离外周血单核细胞(periphe... 目的观察胃癌患者及健康体检者外周血CD8+T细胞表面程序性死亡受体-1(programmed death1,PD-1)的表达水平,及其与胃癌病变程度的关系,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不同分期的胃癌患者66例,健康体检者34例;取新鲜血液分离外周血单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s,PBMCs),运用流式细胞仪(flow cytometry,FCM)检测外周血CD8+T细胞表面PD-1表达的阳性。结果对66例胃癌患者及34例健康体检者外周血进行流式细胞仪分析,结果显示胃癌患者外周血CD8+T细胞表面PD-1阳性表达明显高于健康体检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7.81%±4.74%vs8.22%±5.17%,P<0.0001),且在不同分期胃癌患者外周血CD8+T细胞表面PD-1表达的不同,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胃癌患者外周血CD8+T细胞表面PD-1的表达较健康体检者明显上调,且与胃癌的不同分型呈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T淋巴细胞 pd-1 免疫逃逸
下载PDF
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全程管理 被引量:8
16
作者 关雅萍 王俊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455-463,共9页
以免疫检测点抑制剂(ICI)为代表的免疫治疗是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它们通过释放免疫检查点介导的免疫抑制,恢复机体免疫平衡,提高了抗肿瘤有效率,使晚期NSCLC患者的预后得到了显著改善。然而,晚期NSCLC的ICI治疗... 以免疫检测点抑制剂(ICI)为代表的免疫治疗是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它们通过释放免疫检查点介导的免疫抑制,恢复机体免疫平衡,提高了抗肿瘤有效率,使晚期NSCLC患者的预后得到了显著改善。然而,晚期NSCLC的ICI治疗过程中仍然存在许多尚未解决的问题。本文将围绕ICI治疗晚期NSCLC的全程管理展开论述,包括ICI治疗疗效预测、特殊人群筛查、药物选择、新型药物研发,以及ICI治疗停止后的重启、耐药及免疫相关不良反应(irAE)的处理等,以期为晚期NSCLC患者的ICI治疗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非小细胞肺癌 免疫相关不良反应 程序性死亡受体-1 全程管理
下载PDF
PD-1/PD-L1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作用及研究进展 被引量:9
17
作者 余新民 《肿瘤学杂志》 CAS 2015年第3期246-251,共6页
近年来,免疫治疗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价值引起了大量的关注。2012年首个证实PD-1/PD-L1阻断剂对既往反复治疗过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有疗效的报道激发了后续大量的相关研究。MPDL3280a、MEDI-4736、BMS-936559、Nivolumab、Pembrolizumab等... 近年来,免疫治疗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价值引起了大量的关注。2012年首个证实PD-1/PD-L1阻断剂对既往反复治疗过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有疗效的报道激发了后续大量的相关研究。MPDL3280a、MEDI-4736、BMS-936559、Nivolumab、Pembrolizumab等PD-1/PD-L1抗体在Ⅰ期临床试验中显示出较好的疗效及良好的耐受性,治疗前景值得期待,Ⅲ期临床试验亦在进一步探索其临床应用价值。文章对PD-1/PD-L1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作用机制、研究进展及今后研究方向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程序性死亡受体-1 配体 免疫疗法
原文传递
肝癌患者外周血CD3+T细胞和CD19+B细胞中程序性死亡蛋白1(PD-1)及其配体表达水平增加 被引量:6
18
作者 刘伟 柴琳 +2 位作者 粱军利 鲁之中 杨思伟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1243-1247,共5页
目的观察肝细胞肝癌(HCC)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程序性死亡蛋白1(PD-1)和配体以及γ干扰素(IFN-γ)水平的变化。方法采集15例早期HCC患者、13例进展期HCC患者和12例健康人(对照组)的外周血并分离PBMC。流式细胞术检测PBMC中PD-1... 目的观察肝细胞肝癌(HCC)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程序性死亡蛋白1(PD-1)和配体以及γ干扰素(IFN-γ)水平的变化。方法采集15例早期HCC患者、13例进展期HCC患者和12例健康人(对照组)的外周血并分离PBMC。流式细胞术检测PBMC中PD-1、PD-L1和PD-L2的表达,ELISA检测血清中IFN-γ的水平,利用Pearson相关系数法和One-way ANOVA分析PD-1与IFN-γ的相关性。结果进展期HCC患者外周血CD3+T细胞和CD19+B细胞中PD-1、PD-L1和PD-L2的表达水平和血清IFN-γ水平显著高于健康人群和早期HCC患者,HCC患者外周血CD3+T细胞和CD19+B细胞PD-1、PD-L1表达水平与IFN-γ呈正相关。结论肝癌患者PBMC中PD-1、PD-L1和PD-L2分子表达增加,且PD-1、PD-L1与IFN-γ水平有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肝癌 程序性死亡蛋白1(pd-1) 程序性死亡蛋白配体1(pd-L1) pd-L2 γ干扰素(IFN-γ)
下载PDF
食管癌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单药及联合治疗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9
作者 钟懋晰(综述) 朱宇熹(审校)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0期1070-1075,共6页
食管癌的发病率高,死亡率高,严重威胁人类健康。食管癌的组织学类型与地域的分布有关,中国以鳞癌为主,不同病理类型的治疗方法和预后有一定的区别,但总体疗效不佳。近年来,靶向程序性细胞死亡因子-1(programmed death-1,PD-1)及其配体(p... 食管癌的发病率高,死亡率高,严重威胁人类健康。食管癌的组织学类型与地域的分布有关,中国以鳞癌为主,不同病理类型的治疗方法和预后有一定的区别,但总体疗效不佳。近年来,靶向程序性细胞死亡因子-1(programmed death-1,PD-1)及其配体(programmed death-ligand 1,PD-L1)为代表的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s,ICIs)对食管癌显示出良好的抗肿瘤活性,对难治性食管癌患者疗效较好。部分ICIs药物已被指南推荐为后线治疗选择。同时,多项临床试验正在探索ICIs联合其他方法的一线治疗模式。因此,拟针对ICIs治疗食管癌的相关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癌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联合治疗 pd-1 pd-L1
下载PDF
非小细胞肺癌血浆外泌体PD-L1检测的可行性研究 被引量:6
20
作者 彭晓潇 刘思思 +2 位作者 宋丹妮 喻若颖 周清 《循证医学》 2019年第2期119-123,共5页
目的探究检测非小细胞肺癌血浆外泌体PD-L1(exosomal PD-L1,ePD-L1)的可行性,并明确其与肿瘤组织PD-L1表达水平的关系。方法选取2种人肺腺癌细胞系H226(PD-L1弱阳性)、H1975(PD-L1强阳性)为实验组,1种人乳腺癌细胞系MCF-7(PD-L1阴性)为... 目的探究检测非小细胞肺癌血浆外泌体PD-L1(exosomal PD-L1,ePD-L1)的可行性,并明确其与肿瘤组织PD-L1表达水平的关系。方法选取2种人肺腺癌细胞系H226(PD-L1弱阳性)、H1975(PD-L1强阳性)为实验组,1种人乳腺癌细胞系MCF-7(PD-L1阴性)为对照组,细胞系培养后以超高速离心法分离细胞培养液中的外泌体,同时收集细胞裂解液,以外泌体特异性蛋白标志物CD9为标记,采用蛋白质免疫印迹法检测各细胞系释放的外泌体、PD-L1和ePD-L1含量,分析PD-L1与ePD-L1表达水平的相关性。结果 H1975和MCF7细胞系外泌体检测到较强CD9表达,H226细胞系分泌的外泌体CD9水平很低。MCF7、H226和H1975细胞系PD-L1表达水平分别为阴性、弱阳性、强阳性,ePD-L1表达水平分别为阴性、阴性、强阳性。结论血浆ePD-L1水平受肿瘤组织本身PD-L1表达水平和其外泌体释放量的双重影响,ePD-L1表达呈阳性时,可反应肿瘤组织PD-L1表达水平;而ePD-L1检测呈阴性时,应以肿瘤组织PD-L1的检测结果为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外泌体 程序性死亡受体-1 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