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03篇文章
< 1 2 8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醇胺法脱硫脱碳工艺的回顾与展望 被引量:99
1
作者 陈赓良 《石油与天然气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134-138,142,共6页
醇胺法脱硫脱碳工艺虽已有近 70年的发展历史 ,但迄今仍是天然气和炼厂气净化中应用最广泛的工艺。 2 0世纪 90年代以来 ,醇胺法工艺最重要的进展是普遍采用配方型溶剂 ,目前我国的天然气和炼厂气净化装置几乎全部采用此类溶剂。配方型... 醇胺法脱硫脱碳工艺虽已有近 70年的发展历史 ,但迄今仍是天然气和炼厂气净化中应用最广泛的工艺。 2 0世纪 90年代以来 ,醇胺法工艺最重要的进展是普遍采用配方型溶剂 ,目前我国的天然气和炼厂气净化装置几乎全部采用此类溶剂。配方型溶剂按其不同的功能大致可分为 3类 :加强选吸型 (Ⅰ型 )、脱硫脱碳型 (Ⅱ型 )和脱有机硫型 (Ⅲ型 )。应根据原料气的组成与净化气的规格要求来选择配方型溶剂的类型及其配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醇胺法 脱硫 脱碳 原料气 醇胺溶剂 配方型溶剂 天然气 炼厂气 脱有机硫
下载PDF
粉煤灰高强陶粒烧胀规律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53
2
作者 王征 郭玉顺 《新型建筑材料》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0-14,共5页
依据Riley提供的形成适宜粘度的化学成分范围 ,采用粉煤灰、珍珠岩尾矿粉、剥离黄土、剥离红土等废料 ,添加助熔剂 ,经合适的工艺制度 ,烧制出高强度、低吸水率的膨胀型陶粒 ;在生产线上进行了中试 ,用中试生产的陶粒配制出强度达55MPa... 依据Riley提供的形成适宜粘度的化学成分范围 ,采用粉煤灰、珍珠岩尾矿粉、剥离黄土、剥离红土等废料 ,添加助熔剂 ,经合适的工艺制度 ,烧制出高强度、低吸水率的膨胀型陶粒 ;在生产线上进行了中试 ,用中试生产的陶粒配制出强度达55MPa的高强、轻质混凝土 ;并对粉煤灰陶粒烧胀机理进行了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iley三角形 粉煤灰 高强陶粒 焙烧工艺 膨胀气体
下载PDF
页岩气“井工厂”开发关键技术 被引量:39
3
作者 王敏生 光新军 《钻采工艺》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4,10,共4页
为了提高页岩气的开发效率,降低开发成本,减少对环境的影响,一个井场钻多口井进行批量化作业的"井工厂"开发模式在北美应用越来越广泛。为此,在国内外文献调研的基础上,分析了"井工厂"开发的特点及现状;介绍了主要... 为了提高页岩气的开发效率,降低开发成本,减少对环境的影响,一个井场钻多口井进行批量化作业的"井工厂"开发模式在北美应用越来越广泛。为此,在国内外文献调研的基础上,分析了"井工厂"开发的特点及现状;介绍了主要的关键技术,包括井场部署、井组优化设计、可移动钻机、批量化作业、井眼轨迹控制、同步压裂、微地震监测、钻井液循环利用和压裂液回收利用。这些关键技术的应用对我国页岩气高效开发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井工厂 多井组 批量作业 页岩气
下载PDF
煤自燃全过程高温区域及指标气体时空变化实验研究 被引量:36
4
作者 李林 陈军朝 +2 位作者 姜德义 范金洋 高玉龙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444-450,共7页
煤自燃是煤矿开采过程中诱发瓦斯爆炸灾难的主要安全隐患之一,为了研究煤自燃高温区域的动态变化规律,利用煤自然发火实验炉模拟了煤样从常温至着火点的全过程,全面分析了煤自然发火过程中高温区域、指标气体的时空变化规律,得出:1在煤... 煤自燃是煤矿开采过程中诱发瓦斯爆炸灾难的主要安全隐患之一,为了研究煤自燃高温区域的动态变化规律,利用煤自然发火实验炉模拟了煤样从常温至着火点的全过程,全面分析了煤自然发火过程中高温区域、指标气体的时空变化规律,得出:1在煤自燃过程中,高温点首先出现在低氧浓度分布区,逐步向高氧浓度分布区偏移,即高温点由离进气孔较远的上部逐渐向下部进气孔位置移动。低温阶段,高温点下移缓慢;高温阶段,高温点快速下移。煤体高温点最终停留在约为煤堆高度的3/10处;2实验中炉内各个区域温度变化差异较大,相应区域指标气体生成速率也随之不同。实验确定了煤自氧化加速点(130℃),当煤体温度达到大约130℃时,高温点所处的高度大约为127 cm(煤堆高度的6/10处),各项指标气体的生成速率v急剧增大,127 cm可作为指标气体生成速率的分界线。分界线之上,v缓慢增大,指标气体产量占总量的比例极小;分界线之下,v急剧增大,指标气体产量所占总量的比例极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自燃 全过程 高温区域 指标气体
下载PDF
含瓦斯煤岩破裂过程固气耦合数值模拟 被引量:21
5
作者 徐涛 杨天鸿 +1 位作者 唐春安 唐世斌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93-296,共4页
根据瓦斯渗流与煤体变形的基本理论,并引入煤体变形过程中细观单元损伤与透气性演化的耦合作用方程,建立了含瓦斯煤岩破裂过程固气耦合作用模型·应用该模型模拟研究了煤矿开采诱发的煤与瓦斯突出过程、突出前后煤体中瓦斯压力的变... 根据瓦斯渗流与煤体变形的基本理论,并引入煤体变形过程中细观单元损伤与透气性演化的耦合作用方程,建立了含瓦斯煤岩破裂过程固气耦合作用模型·应用该模型模拟研究了煤矿开采诱发的煤与瓦斯突出过程、突出前后煤体中瓦斯压力的变化规律以及采动影响下瓦斯抽放过程中煤层透气性的演化和抽放孔周围瓦斯压力的变化规律,这对于进一步深入理解煤与瓦斯突出机理、瓦斯抽放作用机制等并采取相应的预防和控制措施等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瓦斯煤 破裂过程 透气性 RFPA系统 数值模拟
下载PDF
微波萃取核桃油工艺 被引量:22
6
作者 邵海 李丽华 +4 位作者 宫晓杰 田玉新 陈雨艳 李秀萍 张金生 《辽宁石油化工大学学报》 CAS 2005年第2期13-16,共4页
 用Mars5微波萃取系统,对微波萃取山核桃仁油的影响因素,包括溶剂类型、提取温度、提取时间、萃取溶剂体积进行单因素的考察。实验结果表明,正己烷是萃取核桃仁油的较佳溶剂,在单因素的试验基础上通过正交实验设计得出优化的微波萃取...  用Mars5微波萃取系统,对微波萃取山核桃仁油的影响因素,包括溶剂类型、提取温度、提取时间、萃取溶剂体积进行单因素的考察。实验结果表明,正己烷是萃取核桃仁油的较佳溶剂,在单因素的试验基础上通过正交实验设计得出优化的微波萃取核桃仁油的工艺条件:提取温度为60℃,提取时间为12min,每克核桃仁用萃取溶剂7mL。将萃取方法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微波萃取时间明显的缩短(是磁力搅拌法的1/12、索氏提取法的1/20),萃取温度也比传统方法下降5℃,微波萃取法所用溶剂体积较磁力搅拌法低,而且提油率也比传统方法高。利用气相色谱分析核桃油中的脂肪酸的组成,微波萃取法得到的核桃仁油与传统方法相比在脂肪酸组成上有了明显的变化,其中不饱和脂肪酸的质量分数由82.94%上升到90.25%,而亚油酸的质量分数由43.49%上升到48.2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波萃取 核桃仁油 工艺 气相色谱分析
下载PDF
LPG无水压裂技术 被引量:25
7
作者 韩烈祥 朱丽华 +1 位作者 孙海芳 谯抗逆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48-54,共7页
大多数低渗透、低产油气藏均不同程度的含有泥质,普遍存在水敏、水锁污染,常规水力压裂增产改造后返排率低,存在一定的污染,导致压裂改造效果不如人意。而国外新近研发的LPG无水压裂技术,采用液化石油气作为压裂液,对地层无任何伤害,是... 大多数低渗透、低产油气藏均不同程度的含有泥质,普遍存在水敏、水锁污染,常规水力压裂增产改造后返排率低,存在一定的污染,导致压裂改造效果不如人意。而国外新近研发的LPG无水压裂技术,采用液化石油气作为压裂液,对地层无任何伤害,是一种适用于低渗低产非常规气藏的新兴高效压裂技术。为此,在调研加拿大GasFrac公司LPG压裂技术的基础上,对LPG压裂液物理特性及优势、LPG压裂工艺、LPG压裂应用等方面做了重点介绍。LPG压裂作业时基本不需要水,作业全过程储层不与水接触,压裂后产生的有效裂缝面积大,返排快速彻底,投产速度快;作业时采用安全高效的全闭式注入系统,自动遥控操作,采用可视摄像头与热成像相机,实时监控整个增产作业过程中系统压力的意外变化,提供强有力的安全保障;作业后也无须投入资金进行后期废水处理,极大地缓解了环境和水资源压力。结论认为:该项具有经济、环保双重效益的压裂技术,值得引进并推广应用到页岩气"井工厂"作业中,以促进中国页岩气产业化的快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化石油气 物理性质 超临界 储层损害 压裂工艺 返排 页岩气 技术
下载PDF
天然气轻烃回收DHX工艺优化研究 被引量:24
8
作者 韩淑怡 王科 +6 位作者 祁亚玲 胡玲 刘慧敏 高鑫 杨婷婷 冼祥发 查庆芳 《天然气化工—C1化学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58-62,共5页
设计了一种用于天然气轻烃回收的DHX工艺,并考察了原料气预冷温度、膨胀机出口压力与原料气中C1/C2组成对DHX塔温度、丙烷压缩机功率、产品气增压机功率、膨胀机功率和C3+收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丙烷压缩机功率和C3+产品收率均随着原料... 设计了一种用于天然气轻烃回收的DHX工艺,并考察了原料气预冷温度、膨胀机出口压力与原料气中C1/C2组成对DHX塔温度、丙烷压缩机功率、产品气增压机功率、膨胀机功率和C3+收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丙烷压缩机功率和C3+产品收率均随着原料气预冷温度的降低先增大后减小;随着膨胀机出口压力的降低,DHX塔出口物料温度逐渐降低,产品气增压机功率、膨胀机功率和C3+产品收率均显著增加;原料气中n(C1)/n(C2)逐渐增大,使得DHX塔进出口物料温度明显降低,导致C3+产品收率逐渐增加。优化后DHX工艺为原料气预冷温度为-40℃,膨胀机出口压力为3.2MPa,C3+收率可达到97.1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轻烃回收 DHX工艺 天然气 C3^+收率 优化
下载PDF
燃煤电厂烟气脱硫技术最新进展 被引量:21
9
作者 邹洋 夏凌风 +1 位作者 王运东 费维扬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S1期702-708,共7页
烟气脱硫(FGD)是控制燃煤工业SO_2排放的重要途径,化学吸收法烟气脱硫技术因其效率高、处理量大、成本低等优点而在工业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本文概述了吸收法烟气脱硫技术的最新进展,初步讨论各技术的特点。其中,海水脱硫是一种新型的... 烟气脱硫(FGD)是控制燃煤工业SO_2排放的重要途径,化学吸收法烟气脱硫技术因其效率高、处理量大、成本低等优点而在工业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本文概述了吸收法烟气脱硫技术的最新进展,初步讨论各技术的特点。其中,海水脱硫是一种新型的烟气脱硫技术,其工艺流程简单、高效、环保,经济性和可靠性显著,在燃用低硫煤的沿海城市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但是,海水法烟气脱硫设备庞大,存在着气液分布不均、脱硫设备效率低等问题。本文利用数值模拟方法,剖析吸收装置内的气体和液体分布状况,探索改进国外引进海水脱硫装置的可行性。研究发现,国外引进海水脱硫装置内气相分布状况极不乐观,液体分布状况需要改进。初步的原理性试验表明,采用本文的新型填料可以减低吸收塔内填料层压降,提高脱硫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气脱硫 过程强化 气体分布 液体分布 新型填料
下载PDF
超细金属粉末的制备方法 被引量:20
10
作者 张晗亮 李增峰 +2 位作者 张健 黄瑜 崔永福 《稀有金属快报》 CSCD 2006年第5期9-12,共4页
介绍了机械法、物理法、物理-化学法等超细金属粉末的制备方法和研究进展及生产应用情况。虽然超细金属粉末的制备方法有很多种,但每种方法都有一定的局限性,存在许多需要解决和完善的问题。机械法是制备金属粉末的基本方法,但大多数机... 介绍了机械法、物理法、物理-化学法等超细金属粉末的制备方法和研究进展及生产应用情况。虽然超细金属粉末的制备方法有很多种,但每种方法都有一定的局限性,存在许多需要解决和完善的问题。机械法是制备金属粉末的基本方法,但大多数机械法在制取粉末后存在分级困难的问题;旋转电极法和气体雾化法是目前制备高性能金属及合金粉末的主要方法,但生产效率低,超细粉末的收得率不高,能耗相对较大;气流磨粉碎法、氢化脱氢法适合大批量工业化生产,但对原料金属或合金的选择性较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备方法 机械法 物理法 雾化法 物理-化学法
下载PDF
川东北罗家寨飞仙关组气藏成藏过程及聚集效率 被引量:19
11
作者 谢增业 李剑 +2 位作者 单秀琴 张林 高嘉玉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765-769,共5页
罗家寨下三叠统飞仙关组气田是四川盆地迄今为止储量规模超过500×108 m3,居第3位的大型气田.天然气甲烷含量一般为75.29%~84.95%,乙烷含量0.07%~0.11%,硫化氢含量7.13%~10.49%,为高含硫化氢的过成熟干气.罗家寨气田气源主要为... 罗家寨下三叠统飞仙关组气田是四川盆地迄今为止储量规模超过500×108 m3,居第3位的大型气田.天然气甲烷含量一般为75.29%~84.95%,乙烷含量0.07%~0.11%,硫化氢含量7.13%~10.49%,为高含硫化氢的过成熟干气.罗家寨气田气源主要为上二叠统烃源岩,富集在中下三叠统区域性膏盐岩盖层之下、受断裂控制的构造圈闭中,属于下生上储顶盖的它源近常压的垂向运移成藏系统,成藏条件优越.储层中普遍存在的沥青为古油藏原油裂解成气的中间产物,并且沥青含量与储层孔隙度及天然气产能呈正相关.气藏的形成主要经历了印支晚期-燕山早中期的鲕粒岩聚油气、液态烃类深埋裂解以及喜马拉雅期的构造形成、流体进行局部调整、构造控气的成藏过程,烃类充注期主要为中-晚侏罗世.高效的输导体系、优质的储集空间以及良好的封堵条件,确保了罗家寨气田较高的聚集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藏过程 聚集效率 天然气藏 沥青 飞仙关组 四川盆地
下载PDF
硫回收工艺进展综述 被引量:16
12
作者 张义玲 赵双霞 崔云梓 《大氮肥》 CAS 2006年第2期82-86,共5页
介绍硫回收及尾气处理工艺的进展及工业应用情况,并与国内常用的工艺进行技术经济性比较, 提出在新建或改扩建硫回收装置过程中,应加强消化吸收,尽快提高国内硫回收技术水平的建议。
关键词 硫回收 尾气处理 工艺 酸性气
下载PDF
海底甲烷缺氧氧化与冷泉碳酸盐岩沉淀动力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20
13
作者 冯东 陈多福 +1 位作者 苏正 刘芊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125-131,共7页
海底缺氧带甲烷氧化作用是一个重要的甲烷生物地球化学过程,已被许多地球化学现象所证实。甲烷缺氧氧化有效地减少了渗漏到海水和大气中的甲烷通量,但目前仅有的数据还不能很好地限定甲烷缺氧氧化在全球甲烷循环和全球碳循环中的作用。... 海底缺氧带甲烷氧化作用是一个重要的甲烷生物地球化学过程,已被许多地球化学现象所证实。甲烷缺氧氧化有效地减少了渗漏到海水和大气中的甲烷通量,但目前仅有的数据还不能很好地限定甲烷缺氧氧化在全球甲烷循环和全球碳循环中的作用。甲烷缺氧氧化的机理还存在争议,很可能是一个“反甲烷生成”过程。在许多天然气渗漏发育区域,由于甲烷缺氧氧化作用引起环境碱度的增加而沉淀冷泉碳酸盐岩,在海底表层沉积物中形成块状碳酸盐岩结壳。但冷泉碳酸盐岩生成所需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地球化学条件在很大程度上还不清楚。数值计算表明,孔隙水中溶解足够量的甲烷、冷泉渗漏强度适中、较小的生物扰动作用有利于冷泉碳酸盐岩的生成,而过高的沉积速率则抑制冷泉碳酸盐岩结壳的生成。因此,海底发育冷泉碳酸盐岩可以指示天然气渗漏系统的演化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烷缺氧氧化 冷泉碳酸盐岩 生物地球化学过程 天然气水合物
下载PDF
在盐层中建设储气库的形状控制机理 被引量:18
14
作者 万玉金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9期130-132,i023,共4页
随着我国西部天然气于 2 0 0 3年底开始向上海市供气 ,建设地下储气库以保证长江三角洲地区和西气东输管线沿线城市的有效、安全用气已刻不容缓。介绍了在盐层中建设储气库采用的水溶采卤技术 :通过向溶腔中注入淡水 ,降低卤水浓度 ,溶... 随着我国西部天然气于 2 0 0 3年底开始向上海市供气 ,建设地下储气库以保证长江三角洲地区和西气东输管线沿线城市的有效、安全用气已刻不容缓。介绍了在盐层中建设储气库采用的水溶采卤技术 :通过向溶腔中注入淡水 ,降低卤水浓度 ,溶蚀岩盐 ,使得溶腔不断扩大。为保证储气库长期安全、稳定地运行 ,必须在建腔过程中控制其形状 ,使之具有一定的力学稳定性。通过机理分析与模拟实验研究 ,探索了溶腔形状控制机理 ,以及在盐层中建设储气库的形状控制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储气库 盐层 溶腔 模拟实验研究 力学稳定性 天然气 西气东输 建设 长江三角洲地区 技术
下载PDF
浅冷油吸收工艺回收炼油厂饱和干气的模拟 被引量:16
15
作者 张敬升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1069-1075,共7页
针对某炼油厂241.5 kt/a饱和干气,采用浅冷油吸收工艺回收其中的碳二及碳二以上馏分,用VMGSim流程模拟软件对浅冷油吸收工艺进行模拟,并对凝液直接送至碳四吸收塔(方案一)和凝液送至凝液汽提塔(方案二)两种方案进行比较.模拟结果表... 针对某炼油厂241.5 kt/a饱和干气,采用浅冷油吸收工艺回收其中的碳二及碳二以上馏分,用VMGSim流程模拟软件对浅冷油吸收工艺进行模拟,并对凝液直接送至碳四吸收塔(方案一)和凝液送至凝液汽提塔(方案二)两种方案进行比较.模拟结果表明,两种方案的产品产量及组成存在差别,方案一比方案二多产富乙烷气1.33 t/h,但轻烃产量减少1.38 t/h,方案一富乙烷气中乙烷的含量及轻烃中丙烷的含量均低于方案二;两种方案回收的富乙烷气和轻烃作为乙烯装置裂解原料产出的乙烯、丙烯等产品的产量基本相同;方案二中碳四吸收塔和碳四解吸塔的塔釜温度比方案一低3—4℃,但综合能耗(每吨原料的能耗合标准油)比方案一高2.4 k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气回收方案 浅冷油吸收技术 流程模拟 干气凝液 富乙烷气 轻烃
下载PDF
WSA工艺在酸性气体中的应用及问题探讨 被引量:15
16
作者 俞志兴 《硫酸工业》 CAS 2006年第6期19-23,共5页
主要介绍了WSA工艺处理硫化氢含量高的酸性气体的技术原理、流程、主要设备及特点等,运行正常后,对装置进行了工艺鉴定和经济性分析,不但每年有运行效益106.4万元,而且尾气可达标排放。对运行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一些解决... 主要介绍了WSA工艺处理硫化氢含量高的酸性气体的技术原理、流程、主要设备及特点等,运行正常后,对装置进行了工艺鉴定和经济性分析,不但每年有运行效益106.4万元,而且尾气可达标排放。对运行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一些解决问题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SA工艺 应用 酸性气体 处理
下载PDF
煤与瓦斯突出的动态过程研究 被引量:15
17
作者 涂庆毅 程远平 +1 位作者 王亮 张荣 《煤炭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71-75 96,96,共6页
为研究煤与瓦斯突出的动态过程,利用真三轴煤与瓦斯突出模拟试验系统,开展不同条件下的煤与瓦斯突出模拟试验,动态监测突出过程中应力、瓦斯压力变化特征,统计分析抛出煤体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突出是否发生存在一个瓦斯压力阈值,高于... 为研究煤与瓦斯突出的动态过程,利用真三轴煤与瓦斯突出模拟试验系统,开展不同条件下的煤与瓦斯突出模拟试验,动态监测突出过程中应力、瓦斯压力变化特征,统计分析抛出煤体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突出是否发生存在一个瓦斯压力阈值,高于该阈值,突出强度随着瓦斯压力增大而增大。突出孔洞口小腔大、呈梨形,孔洞后方煤体越靠近突出孔洞破碎程度越高。抛出煤体在水平地面呈梭形条带分布,以小粒径的粉煤为主,主要集中在远离突出口的区域,随着瓦斯压力的增大抛出煤体的粉碎效果越明显。煤与瓦斯突出是一个快速发展的动态过程,可划分为孕育、激发、发展、终止以及抛出5个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与瓦斯突出 动态过程 三轴应力 瓦斯压力
下载PDF
添加过磷酸钙的猪粪堆肥污染气体减排工艺优化 被引量:16
18
作者 吴娟 何胜洲 +3 位作者 李国学 李朝晖 包一凡 梁英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304-312,共9页
过磷酸钙作为农业生产中常用肥料添加到堆肥中一方面能够显著降低堆肥过程中氨挥发,减少甲烷、氧化亚氮等温室气体的排放,另一方面可以提高磷的生物有效性,对于降低堆肥环境污染风险提高堆肥品质具有重要意义。为研究不同工艺参数对堆... 过磷酸钙作为农业生产中常用肥料添加到堆肥中一方面能够显著降低堆肥过程中氨挥发,减少甲烷、氧化亚氮等温室气体的排放,另一方面可以提高磷的生物有效性,对于降低堆肥环境污染风险提高堆肥品质具有重要意义。为研究不同工艺参数对堆肥污染气体排放的影响,研究了添加过磷酸钙条件下不同通风率(0.12、0.24、0.36 L/(kg·min))、含水率(55%、60%、65%)和碳氮比(15、18、21)对堆肥典型污染气体CO_2、CH_4、NH_3和N_2O排放的影响。结果表明:含水率65%和通风率0.36 L/(kg·min)条件下会显著降低过磷酸钙的固氮效果,低通风率更有利于减少NH_3挥发控制氮素损失。过磷酸钙能够有效控制猪粪堆肥N_2O的排放,低通风率有利于堆肥高温期N_2O减排。过磷酸钙对CH_4的减排效果显著,受工艺参数影响较小。不同工艺参数均不会影响添加过磷酸钙堆肥达到稳定和腐熟,从CO_2、CH_4、NH_3和N_2O总温室效应减排效果来看,含水率60%、通风率0.12 L/(kg·min)、碳氮比18是最优堆肥工艺参数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磷酸钙 堆肥 工艺参数 温室气体 减排
下载PDF
HXD气流干燥过程工艺气流传热分析 被引量:15
19
作者 舒芳誉 王道宽 +4 位作者 林志平 李清华 周跃飞 钱继春 堵劲松 《烟草科技》 EI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5-8,共4页
为研究RCC-HXD气流干燥过程的运行规律,在热工原理分析的基础上,设定试验方案并进行数据采集处理,通过使用在线数据采集系统RSSQL并运用理论推导和统计分析方法对试验结果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①在干燥过程中,HXD喂料点前工艺气流与烟... 为研究RCC-HXD气流干燥过程的运行规律,在热工原理分析的基础上,设定试验方案并进行数据采集处理,通过使用在线数据采集系统RSSQL并运用理论推导和统计分析方法对试验结果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①在干燥过程中,HXD喂料点前工艺气流与烟丝间的换热量可用干燥前后工艺气流温差的倒数来衡量;②在其它控制参数不变,只改变排潮模式(手动与自动)的情况下,设置为手动控制排潮时,干燥过程的换热量总是较低;③当设置为自动排潮且HXD蒸气注入量超过1800kg/h时,工艺气流的干燥能力随着注入量的增大而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流干燥 工艺气流 给热系数
下载PDF
氮气辅助注蒸汽热采井筒中的流动与换热规律 被引量:13
20
作者 李兆敏 杨建平 林日亿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84-88,共5页
为分析注汽井油套环空充氮气和伴注氮气的隔热效果对注蒸汽的影响,根据热量传递原理和流体流动理论,建立了井筒中伴注氮气辅助注蒸汽热采工艺中蒸汽、氮气沿井筒流动与传热的数学模型,计算了蒸汽、氮气沿井筒的温度分布和压力分布,对比... 为分析注汽井油套环空充氮气和伴注氮气的隔热效果对注蒸汽的影响,根据热量传递原理和流体流动理论,建立了井筒中伴注氮气辅助注蒸汽热采工艺中蒸汽、氮气沿井筒流动与传热的数学模型,计算了蒸汽、氮气沿井筒的温度分布和压力分布,对比了环空充氮气和空气、充氮气和伴注氮气的隔热效果。结果表明:充氮气和充空气隔热方式对隔热效果的影响不大;充低压隔热气体可获得较好的隔热效果;伴注氮气比充氮气隔热效果好,且随着环空伴注氮气流量的增大,油管内蒸汽压力升高,蒸汽的热损失增大,大部分热量被氮气吸收后带入地层,而实际散失到地层的热损失逐渐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采方法 注蒸汽 氮气 环空 流动与换热 井筒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