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7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保护动机对社交网络用户隐私关注和隐私安全保护行为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32
1
作者 王璐瑶 李琪 +1 位作者 乔志林 刘帅 《情报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104-110,共7页
[目的/意义]从用户信息安全的角度来保障其在社交网络平台的积极性与活跃度,应加强用户隐私保护动机和采纳隐私安全保护行为。[方法/过程]以保护动机理论中的威胁评估过程和应对评估过程作为前因变量,考察保护动机对社交网络用户的隐私... [目的/意义]从用户信息安全的角度来保障其在社交网络平台的积极性与活跃度,应加强用户隐私保护动机和采纳隐私安全保护行为。[方法/过程]以保护动机理论中的威胁评估过程和应对评估过程作为前因变量,考察保护动机对社交网络用户的隐私关注和隐私安全保护行为的影响作用,提出了理论模型和13条研究假设。通过问卷调研收集了新浪微博的用户数据,采用SPSS和AMOS对理论模型进行SEM分析和中介效应分析来检验相关路径假设。[结果/结论]研究表明:社交网络用户对隐私披露所面临风险的威胁评估和应对评估过程正向影响其隐私安全保护行为,用户的隐私关注受到威胁评估的正向影响并对用户的隐私安全保护行为产生直接和中介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交网络用户 隐私关注 隐私安全保护行为 保护动机
下载PDF
微信使用中的隐私关注、认知、担忧与保护:基于全国六所高校大学生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26
2
作者 徐敬宏 侯伟鹏 +1 位作者 程雪梅 王雪 《国际新闻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60-176,共17页
本研究通过调查中国六所高校大学生的微信使用情况,考察了大学生微信使用中的隐私关注、隐私认知、隐私担忧和隐私保护的相关状况及其相互关系。研究发现,大学生微信使用程度越高,其隐私关注和隐私认知水平越高。大学生对社会隐私信息... 本研究通过调查中国六所高校大学生的微信使用情况,考察了大学生微信使用中的隐私关注、隐私认知、隐私担忧和隐私保护的相关状况及其相互关系。研究发现,大学生微信使用程度越高,其隐私关注和隐私认知水平越高。大学生对社会隐私信息的认知水平高于个人隐私信息的认知水平。总体看来,大学生在使用微信的过程中,对个人信息的认知水平越高,其隐私关注和隐私担忧水平越高,采取隐私保护措施的可能性越大。此外,大学生在微信使用过程中存在明显的"隐私悖论"现象,即大学生一方面表示担心自己的个人隐私泄露,但又主动披露大量的隐私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信使用 隐私关注 隐私认知 隐私保护 隐私悖论
原文传递
精准广告中的隐私关注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24
3
作者 于婷婷 杨蕴焓 《新闻大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01-116,121,共17页
网络用户在精准广告中的隐私关注现象已经成为学界和业界的热门议题。本研究从用户的基本认知心理出发建构用户隐私关注影响因素模型,并以问卷调查的方式展开实证研究(N=421)。研究发现,用户对精准广告的感知价值与隐私关注无关,但他们... 网络用户在精准广告中的隐私关注现象已经成为学界和业界的热门议题。本研究从用户的基本认知心理出发建构用户隐私关注影响因素模型,并以问卷调查的方式展开实证研究(N=421)。研究发现,用户对精准广告的感知价值与隐私关注无关,但他们对精准广告的认知水平和防范精准广告隐私泄露风险的自我效能感与隐私关注呈正相关,且认知水平对隐私关注的影响部分通过自我效能感实现。最后,本文还就精准广告背景下,广告商的社会责任及用户隐私体验改善策略提出了一些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准广告 隐私关注 认知水平 广告效果
原文传递
隐私保护意愿的中介效应:隐私关注、隐私保护自我效能感与精准广告回避 被引量:20
4
作者 杨嫚 温秀妍 《新闻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41-52,共12页
高度个性化的精准广告日益普遍,不仅触发了用户的隐私关注,而且削弱了自身的投放效果。基于511份样本数据,总结出用户对于精准广告的隐私关注现状,并实证分析了隐私关注、隐私保护自我效能感、隐私保护意愿和精准广告回避之间的作用机... 高度个性化的精准广告日益普遍,不仅触发了用户的隐私关注,而且削弱了自身的投放效果。基于511份样本数据,总结出用户对于精准广告的隐私关注现状,并实证分析了隐私关注、隐私保护自我效能感、隐私保护意愿和精准广告回避之间的作用机制。结果显示:用户对于精准广告的隐私关注水平较高,并且会受到年龄、受教育程度的影响,19岁及以下和专科及以下学历用户的隐私关注水平偏低;隐私保护意愿发挥部分中介的作用,放大了隐私关注对精准广告回避的正向影响,同时完全中介了隐私保护自我效能感对精准广告回避的影响;而隐私保护自我效能感对隐私关注的影响并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私关注 隐私保护自我效能感 隐私保护意愿 精准广告回避
原文传递
用户隐私研究综述 被引量:18
5
作者 齐荣 《软件》 2015年第1期125-130,共6页
迄今为止,很多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在隐私问题上做出了重要研究,但少有研究能够综合各个学科的研究观点的,因此本文提供了一个跨学科的关于隐私的文献综述。首先,在全面阅读国外关于隐私定义研究的基础上,对隐私的定义进行了归纳总结;然后... 迄今为止,很多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在隐私问题上做出了重要研究,但少有研究能够综合各个学科的研究观点的,因此本文提供了一个跨学科的关于隐私的文献综述。首先,在全面阅读国外关于隐私定义研究的基础上,对隐私的定义进行了归纳总结;然后,依据隐私在研究中所处地位的不同,对隐私和其他相关变量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总结分析,并对未来的研究做出了展望。本文的研究对互联网隐私问题的研究有很大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私定义 隐私关注 隐私悖论
下载PDF
社交网络中的隐私悖论:隐私关注、自我表露意愿对社交推文发送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8
6
作者 强月新 肖迪 《国际新闻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6-26,共21页
信息隐私保护包括主动和被动两个方面,它们对于信息安全都至关重要。本研究重点从个人主动层面关注社交网络用户对信息隐私的态度和行为,通过线上问卷调查的方式获取微信和微博用户样本355例,探索隐私关注、自我表露意愿、自我感知的防... 信息隐私保护包括主动和被动两个方面,它们对于信息安全都至关重要。本研究重点从个人主动层面关注社交网络用户对信息隐私的态度和行为,通过线上问卷调查的方式获取微信和微博用户样本355例,探索隐私关注、自我表露意愿、自我感知的防护表现以及社交推文发送之间的关系,并据此进一步理解隐私悖论现象。研究发现,在社交网络中发送更多信息的用户通常具有更高的隐私关注、更高的自我表露意愿以及更少的网络使用经验;此外,自我感知的防护表现也会通过隐私关注和自我表露意愿的中介作用从而间接地影响社交推文发送行为。上述发现表明了隐私悖论在社交网络中的存在,当用户认为他们拥有更好的防护表现时,他们往往会认为自己更加关注信息隐私并且不再抑制社交网络中的推文发送;同样地,自我感知的防护表现也会正向影响自我表露意愿,后者则是用户在社交网络中发送推文的主要驱动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隐私 社交网络 防护表现 隐私关注 自我表露意愿
原文传递
社会化算法推荐下青年人的隐私管理研究--个性化信息接受意愿与隐私关注的链式中介效应 被引量:17
7
作者 袁向玲 牛静 《新闻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58-70,共13页
以算法推荐为支撑的个性化信息服务是用户数字化生存成为现实的重要工具,但也让公民的隐私安全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本研究基于传播隐私管理理论框架,结合微博社会化推荐算法特征,引入新变量"个性化信息接受意愿",考察微博... 以算法推荐为支撑的个性化信息服务是用户数字化生存成为现实的重要工具,但也让公民的隐私安全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本研究基于传播隐私管理理论框架,结合微博社会化推荐算法特征,引入新变量"个性化信息接受意愿",考察微博青年用户隐私素养对隐私管理(包括隐私表露、隐私控制、人际管理三个维度)的影响机制,创新地关注个性化信息接受意愿和隐私关注的链式中介效应。本研究对514位微博青年用户进行问卷调查并建构结构方程模型。研究发现:青年人隐私素养对微博隐私管理行为具有积极影响;个性化信息接受意愿和隐私关注的链式中介效应在模型中的关键作用;性别还是模型中部分关系的调节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博 社会化推荐算法 隐私管理 个性化信息接受意愿 隐私关注
原文传递
非常法时期互联网用户的隐私保护行为研究 被引量:16
8
作者 卢家银 《国际新闻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65-85,共21页
本研究立足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应急非常法环境,以保护动机理论为基础构建理论模型,对该时期互联网用户的隐私保护行为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网络用户对于生命健康威胁的安全恐惧感知对其隐私回避和披露具有显著的促... 本研究立足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应急非常法环境,以保护动机理论为基础构建理论模型,对该时期互联网用户的隐私保护行为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网络用户对于生命健康威胁的安全恐惧感知对其隐私回避和披露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而且包括隐私泄露经历和个人信息收集在内的隐私安全风险,对用户的隐私披露和隐私保护行为也具有累积性的正向影响。与之类似,网络用户对健康安全威胁和隐私风险的感知越高,他们的恐惧抑制应对和信息隐私关注度也愈高。其中,恐惧抑制处理和信息隐私关注在安全风险感知对隐私保护应对方式的影响中,发挥了重要的中介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常法 隐私保护 隐私关注 信息隐私 信息回避
原文传递
中国公众隐私关注及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14
9
作者 齐昆鹏 李真真 《科学与社会》 CSSCI 2018年第2期36-58,共23页
大数据语境下的隐私问题业已成为政界、学界、媒体和公众共同关注的话题。本文围绕中国公众的隐私关注及影响因素,在计划行为理论、隐私计算理论等相关理论的基础上,借鉴APCO模型和IUIPC量表等已有研究成果,构建研究假设和研究模型,并... 大数据语境下的隐私问题业已成为政界、学界、媒体和公众共同关注的话题。本文围绕中国公众的隐私关注及影响因素,在计划行为理论、隐私计算理论等相关理论的基础上,借鉴APCO模型和IUIPC量表等已有研究成果,构建研究假设和研究模型,并以问卷调研的方式收集实证数据,采用因子分析和结构方程模型解释隐私关注的影响因素和作用机制,呈现在当前大数据语境下中国公众的隐私关注及其影响因素、行为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结果揭示了"隐私悖论"的存在,显示了公众隐私关注影响因素的复杂性,以及公众的披露行为意愿受到多重因素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数据 隐私关注 结构方程模型 隐私计算理论 隐私悖论
下载PDF
消费者隐私关注研究述评与展望 被引量:14
10
作者 谢毅 高充彦 童泽林 《外国经济与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11-125,共15页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和大数据技术在商业中的广泛应用,消费者隐私以及隐私关注逐渐成为营销领域的一个研究热点,它指的是消费者对企业收集和使用其个人信息的行为的忧虑。目前,该主题的研究在国际上已经取得了较为丰富的成果,但是对相关...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和大数据技术在商业中的广泛应用,消费者隐私以及隐私关注逐渐成为营销领域的一个研究热点,它指的是消费者对企业收集和使用其个人信息的行为的忧虑。目前,该主题的研究在国际上已经取得了较为丰富的成果,但是对相关成果的总结和梳理不足。而且,国内的相关研究成果较少。本文对国内外多个相关领域的文献进行了回顾和梳理,在界定消费者隐私关注概念的基础上,总结了消费者隐私关注的影响因素,分析了隐私关注对消费者行为产生的直接影响和调节作用,解释了这些影响的主要理论视角,最后指出了未来可能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私关注 消费者隐私 隐私悖论 消费行为
原文传递
在线知识社区用户非持续使用意愿研究——以知乎为例 被引量:15
11
作者 邓君 魏瑶 +2 位作者 李蛟 张子姝 王阮 《情报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38-145,155,共9页
【目的/意义】为了研究在线知识社区用户的非持续使用意愿,以感知收益、感知成本、隐私关注和转换成本为自变量,非持续使用意愿为因变量,感知价值、习惯和不满意度为中介变量构建研究模型。【方法/过程】采用问卷调查法收集数据,使用SPS... 【目的/意义】为了研究在线知识社区用户的非持续使用意愿,以感知收益、感知成本、隐私关注和转换成本为自变量,非持续使用意愿为因变量,感知价值、习惯和不满意度为中介变量构建研究模型。【方法/过程】采用问卷调查法收集数据,使用SPSS25.0对数据进行信效度检验,并使用结构方程模型方法,借助AMOS26.0进一步对数据进行处理分析。【结果/结论】(1)感知收益和感知成本分别从正向和负向影响感知价值,并通过感知价值负向影响不满意度,最后通过不满意度和习惯对非持续使用意愿产生影响;(2)隐私关注正向影响不满意度,并通过不满意度和习惯对非持续使用意愿产生影响;(3)一方面,不满意度直接正向影响非持续使用意愿,另一方面,不满意度负向影响习惯,通过习惯影响非持续使用意愿。【创新/局限】构建在线知识社区用户非持续使用意愿影响因素模型,解读了各要素影响路径,并提出相应解决措施,在理论和实践层面均有借鉴意义。但本文仅从宏观角度进行探索,未对其影响因素做深入挖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在线知识社区 非持续使用意愿 感知价值 隐私关注 行为习惯
原文传递
近20年来国内隐私领域研究的结构特征与热点透视 被引量:13
12
作者 冯亚飞 严淳 胡昌平 《信息资源管理学报》 CSSCI 2020年第1期65-74,101,共11页
采用共词分析、内容分析、聚类分析等研究方法,使用CiteSpace等可视化分析工具对CNKI收录的国内1998年至今近20年的3861篇隐私领域核心期刊文献的作者、机构、关键词等进行计量分析,从宏观层面和微观层面总结分析了国内隐私领域研究的... 采用共词分析、内容分析、聚类分析等研究方法,使用CiteSpace等可视化分析工具对CNKI收录的国内1998年至今近20年的3861篇隐私领域核心期刊文献的作者、机构、关键词等进行计量分析,从宏观层面和微观层面总结分析了国内隐私领域研究的结构特征、发展脉络、热点前沿和发展趋势。结果显示,近20年来我国隐私领域的研究热度一直处于上升的态势,并且呈现出发展速度不断加快的趋势;国内隐私领域研究大致经历了从法律视角探讨隐私保护→采用技术手段进行隐私保护→根据用户隐私行为提供隐私保护服务这三个阶段;当前隐私领域研究的热点与前沿主题包括位置隐私保护、被遗忘权、隐私关注、差分隐私等;未来国内隐私领域的研究趋势包括新技术背景下的隐私权探讨、移动互联网时代的隐私-个性化悖论、5G网络时代的隐私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私保护 信息安全 位置隐私 隐私关注 计量分析 热点透视 CITESPACE
下载PDF
隐私悖论是否存在?对隐私关注与隐私行为关系的荟萃分析 被引量:9
13
作者 韩啸 谈津 《信息资源管理学报》 CSSCI 2022年第2期101-111,共11页
为了澄清隐私悖论是否存在,对隐私关注与隐私行为之间的关系作出客观判断。本研究使用荟萃分析方法,以我国2011—2021年公开发表文献为样本进行分析。研究发现,无论是“隐私保护行为”还是“隐私披露行为”的分析结果都否定了隐私悖论... 为了澄清隐私悖论是否存在,对隐私关注与隐私行为之间的关系作出客观判断。本研究使用荟萃分析方法,以我国2011—2021年公开发表文献为样本进行分析。研究发现,无论是“隐私保护行为”还是“隐私披露行为”的分析结果都否定了隐私悖论的存在;“行为”比“意愿”更容易产生隐私悖论;当“意愿”及其他因素(感知风险、信任等)作为中介变量时,会导致隐私悖论消失;不同类型的平台与隐私悖论的关联存在差异,社交媒体平台的关联性最高,非社交媒体平台不存在隐私悖论,表明隐私悖论存在边界条件。对隐私保护行为的类型进一步细分发现,不同的保护行为会对隐私悖论产生调节影响。通过分析现有实证研究结论,澄清了对隐私关注与隐私行为作用机制的认识并提出新的分析框架,供未来研究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私悖论 隐私关注 隐私保护行为 隐私披露行为 荟萃分析
下载PDF
用户信任和隐私顾虑对移动社交网络用户参与动机和参与度的影响研究——以新浪微博为例 被引量:12
14
作者 霍明奎 朱莉 刘升 《情报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108-114,共7页
【目的/意义】移动社交网站深入到了每个人的生活,人类的网络化生存方式全面开启。考虑个体用户参与动机,在把握用户隐私顾虑和信任基础上,从优化用户感知、提升用户参与度角度来设计和运营网站,可以有效提升用户粘性和参与强度。【方法... 【目的/意义】移动社交网站深入到了每个人的生活,人类的网络化生存方式全面开启。考虑个体用户参与动机,在把握用户隐私顾虑和信任基础上,从优化用户感知、提升用户参与度角度来设计和运营网站,可以有效提升用户粘性和参与强度。【方法/过程】本文在构建了用户信任、隐私顾虑对移动社交网络参与动机和参与度影响模型基础上,收集调查问卷所获数据,应用偏最小二乘法(PLS)对提出的研究假设及其模型进行实证检验。【结果/结论】研究结果表明信任与隐私顾虑、隐私顾虑与参与动机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信任与参与动机、参与动机与参与强度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研究结果为优化微博建设、细化客户群体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浪微博 信任 隐私顾虑 参与动机 参与强度
原文传递
中国公众隐私敏感度实证研究 被引量:10
15
作者 吴标兵 许和隆 张宇 《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3期82-90,共9页
基于隐私计算,在利益驱动下,对于多数隐私信息,中国公众隐私敏感度有所降低;基于隐私忧虑,即使存在利益诱惑,中国公众对某些隐私的敏感度反而有所提高。对无利益模式下隐私和有充分利益吸引力模式下的隐私认知进行对比分析,发现有12种... 基于隐私计算,在利益驱动下,对于多数隐私信息,中国公众隐私敏感度有所降低;基于隐私忧虑,即使存在利益诱惑,中国公众对某些隐私的敏感度反而有所提高。对无利益模式下隐私和有充分利益吸引力模式下的隐私认知进行对比分析,发现有12种敏感隐私,并将其他17种一般隐私划分为较为关注、一般关注和不关注3种。中国公众对通讯隐私、生活隐私和人身隐私敏感度较高,年龄、学历、性别对隐私敏感度产生影响。对于敏感隐私,采取严格的事先同意原则;对于一般隐私,采取选择退出原则。应该在隐私相关立法和自律规范上给予弱势群体柔性的人文关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私计算 隐私敏感 隐私忧虑 物联网
下载PDF
政府数据开放视角下公众隐私顾虑的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效果研究 被引量:8
16
作者 祝娜 夏榆棋 《情报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60-67,86,共9页
政府数据开放已经成为多学科交叉研究的热点。【目的/意义】为推进政府数据开放的降低公众隐私顾虑,提高公众信息提供意愿。【方法/过程】本研究运用问卷调查法,同时采用相关性分析、逐步回归分析方法,从个体,情境和平台三个层面剖析政... 政府数据开放已经成为多学科交叉研究的热点。【目的/意义】为推进政府数据开放的降低公众隐私顾虑,提高公众信息提供意愿。【方法/过程】本研究运用问卷调查法,同时采用相关性分析、逐步回归分析方法,从个体,情境和平台三个层面剖析政府数据开放的公众隐私顾虑程度。【结果/结论】公众个人隐私保护教育经历越丰富,对法律法规的满意度越高,对政府监管工作满意度越高,对政府数据开放平台的满意度越高,公众遭遇隐私侵犯经历频率越低,其隐私顾虑程度越低。公众隐私顾虑程度越高,公众越注重保护隐私信息,公众信息披露意愿越低。【创新/局限】本研究从公众视角出发,剖析公众隐私顾虑影响因素,探讨公众隐私顾虑对个人隐私信息提供意愿的作用效果,从法律,监管,平台等层面,提出政府数据开放中公众隐私保护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府数据开放 个人隐私 公众隐私顾虑 隐私提供意愿 隐私保护
原文传递
基于控制代理理论的移动APP用户隐私信息披露行为研究 被引量:9
17
作者 赵雪芹 吴鹏 《现代情报》 CSSCI 2022年第4期143-152,167,共11页
[目的/意义]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5G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移动APP如今成为人们日常生活当中必不可少的工具,但由于隐私泄露、信息安全等问题,大多用户在使用移动APP时明确表达了对隐私安全问题的担忧,不愿披露其个人信息,因此... [目的/意义]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5G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移动APP如今成为人们日常生活当中必不可少的工具,但由于隐私泄露、信息安全等问题,大多用户在使用移动APP时明确表达了对隐私安全问题的担忧,不愿披露其个人信息,因此如何解决这些隐私顾虑并促进用户进行信息披露是十分关键的。[方法/过程]本文以控制代理理论为主要研究框架,同时结合网络效应理论,从隐私保障方法、网络效应和隐私顾虑3个方面分析了移动APP用户隐私信息披露行为,利用结构方程模型对提出的假设进行分析验证。[结果/结论]结果显示,隐私设置的感知有效性、隐私政策的感知有效性、行业自律的感知有效性和政府立法的感知有效性可以有效地降低隐私顾虑,最终促进用户的信息披露。网络外部性和技术互补性削弱了隐私设置的感知有效性对隐私顾虑的影响,增强了政府立法的感知有效性对隐私顾虑的影响。此外,本文的研究结果也为移动APP的服务提供商、相关行业机构和政府部门,对如何鼓励有隐私顾虑的用户披露个人信息提供一些启示与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动APP 隐私安全 信息披露行为 控制代理理论
下载PDF
“量化自我”运动中隐私关注的阻碍作用--以智能手环用户采纳行为为例 被引量:10
18
作者 陈小燕 Gerard Cliquet 《企业经济》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08-118,共11页
隐私关注反映与个人隐私相关的用户心理,被认为是阻碍智能设备采纳的重要因素。然而,在我国并没有开展过有关该领域的实证研究。本文基于两个经典的技术采纳理论,将隐私关注纳入到整合模型,探讨我国消费者使用智能设备参与"量化自... 隐私关注反映与个人隐私相关的用户心理,被认为是阻碍智能设备采纳的重要因素。然而,在我国并没有开展过有关该领域的实证研究。本文基于两个经典的技术采纳理论,将隐私关注纳入到整合模型,探讨我国消费者使用智能设备参与"量化自我"运动的动机和行为模式。通过严格的实证研究程序,首次在国内情境中检验了隐私关注的完整测量工具,比较了传统采纳理论和竞争模型在预测用户心理和行为时的有效性。研究结论证明了在"量化自我"活动中个人隐私关注确实存在显著的阻碍作用,而感知易用性对使用态度的影响不再显著。为提高智能手环使用率,文章提出企业应恰当使用和正确管理用户信息、增强产品和服务实际效用等管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私关注 量化自我 智能设备 技术接受模型 计划行为理论
下载PDF
突发重大疫情下基层政府信任对公民信息不披露意愿的影响机制研究 被引量:9
19
作者 池毛毛 王俊晶 王伟军 《情报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666-678,共13页
突发新冠肺炎疫情在武汉发生后,多地基层政府针对湖北疫区返乡人员开展疫情信息收集工作,然而,有许多公民不愿意披露(隐瞒)相关个人信息。基于刺激-机体-响应框架(stimuli-organism-response,S-O-R)模型,结合信息披露意愿的相关文献,本... 突发新冠肺炎疫情在武汉发生后,多地基层政府针对湖北疫区返乡人员开展疫情信息收集工作,然而,有许多公民不愿意披露(隐瞒)相关个人信息。基于刺激-机体-响应框架(stimuli-organism-response,S-O-R)模型,结合信息披露意愿的相关文献,本文构建了基层政府信任、机体感知(包括感知利益、感知风险和隐私担忧)和公民信息不披露意愿的理论模型。在多地启动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后的1周左右,收集湖北返乡到全国各地的学生和务工人员有效问卷525份。基于结构方程模型开展实证分析,研究结果发现:①基层政府信任分别负向和正向影响隐私担忧和感知利益;②隐私担忧正向影响感知风险;③感知风险和隐私担忧正向影响公民的信息不披露意愿,而感知利益负向影响公民的信息不披露意愿。本文进一步扩展和丰富了现有关于用户信息披露行为的文献,同时,也为相关基层政府在突发重大疫情下,有效地促进公民披露意愿和提升政府服务满意度提供了具体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突发重大疫情 基层政府信任 信息不披露意愿 隐私担忧
下载PDF
隐私政策文本特征对用户隐私保护意愿的作用机制 被引量:2
20
作者 韩啸 龚泽鹏 曾维希 《情报杂志》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24-132,共9页
[研究目的]阅读隐私政策是个体使用互联网应用前需要面对的事项,也是触发隐私保护意愿的重要原因。[研究方法]以保护动机理论和资源保存理论为基础,探讨隐私政策文本特征(篇幅/提示)对个体隐私保护意愿的影响机制。研究设计2(高/低隐私... [研究目的]阅读隐私政策是个体使用互联网应用前需要面对的事项,也是触发隐私保护意愿的重要原因。[研究方法]以保护动机理论和资源保存理论为基础,探讨隐私政策文本特征(篇幅/提示)对个体隐私保护意愿的影响机制。研究设计2(高/低隐私保护自我效能)×2(长/短隐私政策文本篇幅)×2(有/无隐私政策提示线索)组间实验,展开研究。[研究结果]分析发现:隐私政策本文特征对个体隐私保护意愿的作用存在双刃剑效应。一方面,文本特征能激发个体隐私关注,促进其产生隐私保护意愿;另一方面,文本特征也能诱发个体情绪耗竭,降低对隐私保护的意愿。同样的文本篇幅,有提示线索要比无提示线索更能促进被试的隐私关注、隐私保护意愿并抑制情绪耗竭发生。在控制了提示线索后,短篇幅要比长篇幅更能促进被试的隐私关注、隐私保护意愿并抑制情绪耗竭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私保护意愿 隐私政策 隐私关注 情绪耗竭 隐私保护自我效能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