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武术演进过程中原始巫术的影响 被引量:6
1
作者 王校中 谭广鑫 《体育学刊》 CAS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27-130,共4页
幅员辽阔的中华大地,孕育了世界上唯一没有被中止的文化传统,而这种历史悠久,连绵不断的文化形式,保存了太多的文化遗留,主流文化很早便完成了从蒙昧向文明的转变,而未被理性教化的民间社会却从未脱离原始思维,充斥于民间的神话、巫术... 幅员辽阔的中华大地,孕育了世界上唯一没有被中止的文化传统,而这种历史悠久,连绵不断的文化形式,保存了太多的文化遗留,主流文化很早便完成了从蒙昧向文明的转变,而未被理性教化的民间社会却从未脱离原始思维,充斥于民间的神话、巫术、神坛祭祀等"迷信"活动,无不显露出这些原始信仰在民间社会的重要地位。武术根植于民间,在充满遗留文化的神秘环境中完成了自身的演进,从神话传说与神灵崇拜、巫术仪式、巫术修炼的角度解析武术,以一种文化遗存的态度来对待武术,将会扩展了解武术的视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传统体育 武术 原始巫术 原始文化 万物有灵
下载PDF
从巫礼傩仪到舞榭歌台——戏曲脸谱的形成与演变论析 被引量:5
2
作者 陈友峰 《民族艺术研究》 CSSCI 2016年第2期175-183,共9页
"脸谱"是构成戏曲的主要审美元素之一,也是戏曲迥别于其他戏剧形态最为显著的特征之一。中国戏曲脸谱的发端和起源,与古代的巫术、原始宗教的"涂面化妆"和面具有不可分割的联系和因缘。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戏曲脸谱... "脸谱"是构成戏曲的主要审美元素之一,也是戏曲迥别于其他戏剧形态最为显著的特征之一。中国戏曲脸谱的发端和起源,与古代的巫术、原始宗教的"涂面化妆"和面具有不可分割的联系和因缘。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戏曲脸谱是在古代巫术活动和原始宗教活动中的"涂面化妆"和面具基础上演变和发展而成的。它那色彩绚丽、意蕴丰富的图案背后,隐藏着的是人类早期巫术迷信、图腾崇拜和原始宗教信仰的心理情愫;它那奇特的造型、充满想象力的构图,并没有悉却淡逝巫术活动中的涂面化妆和信仰活动中的面具痕迹,相反,却昭示了戏曲脸谱与原始巫术和原始宗教活动的不容忽视的密切联系。从脸谱的演变向度来看,单纯世俗性"戏曲脸谱"的形成并不是很早,这与戏曲成熟形态出现较晚有很大关系。在宋金时期演出的杂剧中,开始出现"涂面化妆",随着戏曲脚色行当分类的增加,呈现出日趋复杂的势头。所以,"戏曲脸谱"是伴随着戏曲人物行当出现而日益丰富和发展起来的。戏曲角色和行当的丰富性决定了戏曲脸谱的丰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始巫术 傩仪 面具 涂面化妆 脸谱 戏曲脸谱
下载PDF
原始巫风对楚地乐舞的浸漫与影响 被引量:4
3
作者 董柳莎 《民族艺术研究》 2017年第3期225-232,共8页
楚舞是一种起源于先秦楚地,兴盛于秦汉之际,流传于荆楚及周边地区,具有宗教祭祀和娱乐功能,包含巫舞、宫廷舞蹈、鼓舞、文舞、武舞、优舞等众多形式的综合性文化艺术形态。楚国巫风是楚地乐舞形成的重要土壤,楚巫作为巫文化的主要角色,... 楚舞是一种起源于先秦楚地,兴盛于秦汉之际,流传于荆楚及周边地区,具有宗教祭祀和娱乐功能,包含巫舞、宫廷舞蹈、鼓舞、文舞、武舞、优舞等众多形式的综合性文化艺术形态。楚国巫风是楚地乐舞形成的重要土壤,楚巫作为巫文化的主要角色,是楚舞蹈艺术的展现主体,在漫长的楚文化发展历程中,楚巫风深入楚人生活各方面,推动着楚歌舞的传播与发展,其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楚舞受到楚巫文化的影响,包含较多楚巫风元素;二是楚巫风深刻影响着楚舞的表现形式;三是楚巫风促就了楚舞艺术特色的形成和广泛流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始巫风 楚乐舞 浸漫 影响
下载PDF
中国巫性美学何以可能——兼谈中国美学的“本土化”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王振复 《探索与争鸣》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39-150,180,共13页
从原始巫性文化角度探析中华审美意识的发生,论证中国原始巫性文化的人文特质,揭示从原始巫性走向审美诗性的内在机制,是中国美学的一种“本土化”研究。中国巫性文化的本土特质包含五个方面:以“大巫”居于重要地位;作为汉文字、类比... 从原始巫性文化角度探析中华审美意识的发生,论证中国原始巫性文化的人文特质,揭示从原始巫性走向审美诗性的内在机制,是中国美学的一种“本土化”研究。中国巫性文化的本土特质包含五个方面:以“大巫”居于重要地位;作为汉文字、类比思维、实用理性的历史与人文前导,对于科学技术具有某种程度的“宽容”;以祭祀祖神作为“中国巫”的独特品类,蕴含“生生哲学”的人文机制;从“巫”向“史”,形成影响深巨的“巫史传统”;封建王朝一般都对“大巫”文化采取崇尚与肯定的文化立场与国策。而从原始巫性转嬗为审美诗性的可能在于:原始巫性本就蕴含诗性审美这一历史与人文基因;构成中国美学主要范畴架构的“气、象、道”中,“巫性之气”成为中国式的“作为文化哲学的美学”的本原本体,“巫性之象”成为中国式的审美意象、意境说的历史与人文根因根性之一,“巫性之道”因其“实用理性”而历史地构系于德性生命“尽善尽美”的审美理想;巫性的“吉凶”判断,与审美诗性的性质不一而结构相同,可证从原始巫性走向审美诗性之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美学 本土化 巫性美学 诗性审美
原文传递
从汉字探析原始巫术思维 被引量:1
5
作者 张然 《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学报》 2006年第4期60-63,共4页
巫术在远古时代是人们生活的核心,汉字是先民以概念的形式和理性的认识对自然现象、社会现象的分析和概括。本文旨在通过"对鬼""﹑巫""﹑修""、姅"等相关汉字初形、语义场的分析,采用逻辑分析... 巫术在远古时代是人们生活的核心,汉字是先民以概念的形式和理性的认识对自然现象、社会现象的分析和概括。本文旨在通过"对鬼""﹑巫""﹑修""、姅"等相关汉字初形、语义场的分析,采用逻辑分析的方法,以考察原始巫术的源头发生,追踪其流变历史,探析其形式背后的规律。我们认为,巫术的实质是一种错误联系,"但公众巫术"在历史发展中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因此,对巫术应进行辩证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始巫术 思维 相似律 接触律 互渗律
原文传递
艺术发生研究关键词解读
6
作者 马明 《榆林学院学报》 2015年第1期117-122,共6页
在艺术发生学研究蓬勃发展的今天,从艺术发生与原始社会、原始宗教、原始巫术之间的密切关系着手,探讨艺术发生研究"综合论"及其当代视角,是当下的艺术发生研究的重要课题。选取艺术发生理论研究中的六个关键词——原始社会... 在艺术发生学研究蓬勃发展的今天,从艺术发生与原始社会、原始宗教、原始巫术之间的密切关系着手,探讨艺术发生研究"综合论"及其当代视角,是当下的艺术发生研究的重要课题。选取艺术发生理论研究中的六个关键词——原始社会、原始宗教、原始巫术、"自意识"、"综合论"及其当代视角——以管窥艺术发生理论的历史流变,以及形成多元化视角的原因,同时阐述了对艺术发生研究的理解与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发生 原始社会 原始宗教 原始巫术 “自意识” “综合论”及其当代视角 多元性
下载PDF
反原始主义:大众神话的终结者 被引量:1
7
作者 张兴龙 朱金萍 《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3期78-79,83,共3页
原始主义文学中的原始巫术和万物有灵论构筑了民众对超自然神秘力量敬畏与迷信的神话 ,当怀着民族救亡和思想启蒙重任的知识精英 ,用工业文明的理性与知识开启蒙昧的国民心智时 ,反原始主义就成为这场大众神话的终结者。
关键词 反原始主义 大众神话 原始巫术 万物有灵
下载PDF
以《诗经》隐含之巫术解析洮岷“花儿”中的欲爱事象 被引量:1
8
作者 王晓云 《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6期37-41,63,共6页
初民的交感巫术原理是通过男女交媾可以促进万物繁殖,以使农作物与人类子息共荣。先秦《诗经.国风》中就有多首诗反映仲春之月,会合男女、祭祀高禖及祓禊求子的风俗,其中渗透了初民的交感巫术原理;时至近代,洮岷地区"花儿"歌... 初民的交感巫术原理是通过男女交媾可以促进万物繁殖,以使农作物与人类子息共荣。先秦《诗经.国风》中就有多首诗反映仲春之月,会合男女、祭祀高禖及祓禊求子的风俗,其中渗透了初民的交感巫术原理;时至近代,洮岷地区"花儿"歌词中所反映的欲爱内容及"花儿会"上男女青年的狂欢事项,仍与交感巫术遥相呼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感巫术 《诗经·国风》 洮岷“花儿” 欲爱
下载PDF
论东巴文学的源与流
9
作者 杨杰宏 《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第5期30-37,45,共9页
东巴文学的起源与原始巫术有着密切关系,这与当时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下、全民信巫崇巫的习俗密不可分。从历时性来说,东巴文学经历了早期、中期、晚期三个发展阶段。早期的东巴文学更多与氐羌族群文化息息相关,反映了纳西族远古时期的生... 东巴文学的起源与原始巫术有着密切关系,这与当时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下、全民信巫崇巫的习俗密不可分。从历时性来说,东巴文学经历了早期、中期、晚期三个发展阶段。早期的东巴文学更多与氐羌族群文化息息相关,反映了纳西族远古时期的生产生活;中期的东巴文学受藏族本教及藏传佛教文化影响较大,大量的外来宗教神灵及其叙事作品融入到东巴文学中;晚期的东巴文学吸纳了大量的民间传说故事,反映了社会阶级矛盾与斗争,带有浓郁的现实主义色彩。东巴教长期处于原始宗教形态,纳西族地区经济发展不充分,也未获得统治阶层的扶持是东巴文学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巴文学 原始巫术 口头传统 创世神话
下载PDF
远古情怀今犹在--《金枝》中的原始人性解析
10
作者 陈诗雯 《淄博师专论丛》 2018年第4期58-61,共4页
《金枝》是一代人类学者弗雷泽的经典著作,其通过对原始巫术的阐述分析,探寻了如今仍然遗留于血脉之中的远古人性,在对人类早期精神地图描绘的背后也暗含了社会发展历史进程的规律。其写作过程虽略有缺憾,但瑕不掩瑜,对于今天的人们把... 《金枝》是一代人类学者弗雷泽的经典著作,其通过对原始巫术的阐述分析,探寻了如今仍然遗留于血脉之中的远古人性,在对人类早期精神地图描绘的背后也暗含了社会发展历史进程的规律。其写作过程虽略有缺憾,但瑕不掩瑜,对于今天的人们把握自己的文化品格和真实心性仍然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弗雷泽 宗教本质 原始巫术
下载PDF
楚狂屈原的精神个性与诗歌创作形态
11
作者 刘天利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4期47-51,82,共6页
狂士屈原是在楚国相对独立、原始的文化生态环境和战国特殊的历史背景中孕育出来的。他的个性呈现出孤芳自赏、愤怨狂躁、执著不回的特点,并带有怪异不经的叛逆色彩。此种个性与同时的狂士孟子、庄子明显不同,我们可将他称为"孤忠... 狂士屈原是在楚国相对独立、原始的文化生态环境和战国特殊的历史背景中孕育出来的。他的个性呈现出孤芳自赏、愤怨狂躁、执著不回的特点,并带有怪异不经的叛逆色彩。此种个性与同时的狂士孟子、庄子明显不同,我们可将他称为"孤忠怨抑"型狂士。他的复杂个性展现在政治抒情诗中,形成了极其独特的创作形态:章法大起大落,复杂多变;语意重复错杂;比喻多善恶对举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始巫术 孤忠怨抑 大起大落 重复错杂 善恶对举
下载PDF
红山文化女神信仰研究
12
作者 刘佳佑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0年第5期6-10,共5页
本文从宗教心理学视角对红山女神的信仰内涵及信仰体系问题进行研究,认为红山文化至牛河梁阶段已具有较为完整的信仰体系并至少包含原始巫术、图腾崇拜、女神崇拜三个部分,前两者产生时代较早,后期三者同时存在。其中,小型女神像是红山... 本文从宗教心理学视角对红山女神的信仰内涵及信仰体系问题进行研究,认为红山文化至牛河梁阶段已具有较为完整的信仰体系并至少包含原始巫术、图腾崇拜、女神崇拜三个部分,前两者产生时代较早,后期三者同时存在。其中,小型女神像是红山先民促进生育及丰产的巫术用具,大型女神像依其体型不同从大到小依次代表创始祖先女神、次级女神、女神代言人(女萨满),动物雕像则是红山文化社会联盟中不同部落的氏族祖先神,从属于女神崇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山文化 女神信仰 原始巫术 图腾崇拜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